㈠ 關於英語口語論文參考文獻
http://www.zuowenw.com/jiaoxuelunwen/yylw/200705/264770.html
㈡ 英語論文有什麼好點的題目
1、試論《失樂園》中Satan的形象
《失樂園》是日本小說家渡邊淳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對中年男女因婚外戀而雙雙殉情的故事。女主人公松原凜子是醫學教授之妻,男主人公久木祥一郎是出版社的主編。
2、Fielding小說的現實主義意義』sFiction
菲爾丁(Fielding)是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家,1707年4月22日生於薩默塞特郡格拉斯頓伯里的一個貴族家庭。早期的創作活動以編劇為主,先後寫有二十五部喜劇、笑劇和小歌劇,諷刺社會政治的黑暗。後期致力寫作長篇小說
1,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畢業論文也不算是一個小工程,要是都不是自己感興趣的,那麼在這么長的寫作時間里,想必是會很痛苦的。
2,題目過大也不能過小,畢竟是本科論文,專業的內容還是要有的,盡量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最好是那種可以小角度看大問題的題目。比如要寫斷背山這部電影,一定要從電影中體現中美文化差異,其中分別有婚姻觀,家庭教育觀等等。但是如果以一部電影為出發點,其實角度就比較小了。如果是以中西方文化差異這個題目由太大,只從斷背山這部電影的角度出發,內容範圍就縮小很多。
3,選題一定要選擇資料豐富的,本科論文相對研究生論文,要求的寫作水平還是沒有這么高的,畢竟相對知識水平也是有限的,幾千字的論文比平常寫的幾百字的作文難度還是要大一些的,可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的。所以最好是找參考資料較多的題目,可以多多參考下。
㈢ 尋求一篇英語作文《論幽默》
提供一些英語專業的論文題目,供參考。
語言學研究
英語在香港的傳播
英語在中國文化中的重生
英語帝國:是現實還是神話
二戰後英語發展的非正式化趨勢
英語的全球化和區域化
英語中的性別歧視
英語中的女性歧視現象
英語中的性別歧視和西方婦女的社會地位
女性語言特點及其社會根源
論廣告英語的語言特點
淺析商務信函的文體特徵
源自英語的漢語表達為漢語和文化注入新鮮血液:一個社會語言學調查
語音與語義---音義關系中的非任意性
笑話致笑的原因
論幽默的因素
英語幽默中的語用學
幽默的跨文化障礙分析
拉丁文對英語詞彙的深遠影響
英語發展史中法語對英語的影響初探
網路英語詞彙和構詞方式
網路語言對日常語言的滲透
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詞彙中的映射
翻譯研究
淺談中文標牌語的英譯
商標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
耶希?斯圖爾特的短篇小說《劈櫻桃樹》的翻譯與評析
意志的力量--短篇小說《無視失敗》的翻譯與評析
英語諺語在口語中的運用及其翻譯
怎樣翻譯英語習語
隱藏的主角們——《我們的生存之道》的翻譯與評析
短篇小說《我的俄狄浦斯情結》的翻譯與評析
跨文化在中菜西譯的體現
文化差異對旅遊翻譯的影響
論譯者主觀情感在作品中的體現
科技英語中詞彙翻譯的技巧與策略
英漢基本顏色詞彙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
淺談機器翻譯
文化感知與文化翻譯
翻譯中雙關語的處理
在新的語言中新生---翻譯中的轉類
跨文化研究
從「趙燕在美被打」事件看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中英科普文章對比研究
教育使美國移民融入主流社會:比較猶太家庭與亞裔家庭對子女的教育理念
從《成長的煩惱》看中美家庭教育模式之差異
奧普拉和陳魯豫的成功範例給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啟示
現代中西方家庭淡化的透視
中英姓名文化內涵比較
中西文化禮儀的異同及其反映的文化內涵
沖突與融合 —— 好萊塢與亞洲電影的互動
跨文化在中菜西譯的體現
中西方商務禮儀的比較
中美跨文化商業行為比較
國際商務禮儀中的文化沖突
商務禮儀差異對中國涉外商務洽談的影響
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決策因素淺析
禮貌原則的不同視覺
中西方廣告的差異
中西方時間觀差異對比
中美婚姻觀新視角
中美性狀比較
從文化象徵意義、宗教信仰及例行儀式看中西婚禮
論中西方恐怖電影的差異
論英國騎士精神與中國武俠主義
中希臘神話中女性形象的比較研究
英漢基本顏色詞彙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
中英色彩文化與語義對比的研究
美國生活方式對中國年輕一代的影響及其原因
論跨文化價值觀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從養生觀看民族特性
從電影角度看決策中的文化差異
幽默的跨文化障礙分析
美國文化霸權下的民族文化保護策略---法國叫板美國"文化帝國主義"
從<圍城>看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從王家衛電影看中西方文化交融
美國華裔作家譚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沖突與融合
文化意識與跨國交流
中國古代太學與歐洲中世紀大學之比較——兼論現代大學的起源
從中美英語教學的差異談如何改進中學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研究
淺談語境引入在中國高校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語法意識
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從多元智力原理分析中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策略的個體差異性
互動式語言教學在鄉村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於多媒體課件對大學英語教學影響的思考
構建課堂英語教學新模式——從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入手
英語習語的理解和教學
論外語習者與二語習者英語詞彙擴大的途徑
教師在英語網路教學中的角色
網路教育資源和高校英語寫作教學
淺談教師在教學中的中介作用
外教在當代中國英語教育中的作用
背景知識和聽力教學
通過問卷調查對農村中學生聽力問題的分析和展望
英語詞彙教學的問題和應用
論記憶的聯想策略
少兒英語教育的問題及策略
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優勢
第二語言從兒童學起的意義
寓英語教學於游戲
論中國大學生英語閱讀技能的提高
詞彙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新生的英語學習策略——一項基於實證的研究
新加坡與中國在推廣雙語教學中具體措施的比較與分析
英語演講中的藝術與技巧
大學英語寫作的措辭缺陷及解決方案
大學生英文作文中的中式英語現象
從中美英語教學的差異談如何改進中學英語教學
「注意」的規律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意義
英國兒童文學的特色與貢獻
文學研究
從《飄》到《冷山》:看美國南北戰爭文學作品的變遷
俄狄浦斯情節初探
論《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結
評呼嘯山莊中Katherine自我意識與傳統道德間的沖突
淺析艾略特詩歌的轉變
解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義
逃離「社會」----《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主題分析
荒誕與理性 --- 論《第二十二條軍規》
宿命與現實——從《苔絲》看哈代的宿命論
從拉爾夫?埃里森的《看不見的人》看美國黑人現狀
從《隱身人》中看爵士樂在黑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脆弱的心靈,虛偽的面孔--簡析《紅字》中蒂姆斯韋爾的悲劇命運
《紫色》中的女性主義:至死等待解放或為解放而死
論狄金森詩歌獨特優美的意境
《Mrs Dalloway》看Virginia Woolf的意識流寫作
存在的代價---解讀局外人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色意識
海明威作品悲劇因素分析
從《白象似的群山》談海明威的寫作風格
論《傲慢與偏見》中的女性爭平等意識
從Sthphen Crane 看美國自然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論後現代主義中的女性主義—看美國影片《時時刻刻》
從「指環王」到「龍與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歐洲中古文化
淺論《遠大前程》的理想主義傾向
從「自願貧窮」到「返樸歸真」—重新發掘梭羅在瓦登湖的生活
《一報還一報》——莎士比亞問題劇新解
《偉大的蓋茨比》:美國夢的破滅
安徒生童話故事對中國兒童的影響
追求自由的靈魂遭到宗教的扼殺:裘德的悲劇
從《飄》的人物分析看開拓不屈的美國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從雪萊的詩看英國浪漫主義
福克納獻給艾米莉一朵什麼玫瑰——談威廉姆?福克納的《獻給艾米莉的一朵玫瑰》
文學敘事形式在偵探懸念片中的運用
論《紅字》中的性別錯位
從<圍城>看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美國華裔作家譚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沖突與融合
苔絲的悲劇和它的社會原因
英國兒童文學的特色與貢獻
文化研究
中東文化與其商業行為
民族動物與民族精神
一路上的瘋狂——從《在路上》看「垮掉一代」的精神實質
沖破枷鎖,自由呼吸—從西方服飾演變看婦女解放運動
從「指環王」到「龍與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歐洲中古文化
殖民地時期英國文化對美國的影響
歐洲人的城堡心結:通過對城堡文化的研究看歐洲社會的變遷和特點
美國文化霸權下的民族文化保護策略---法國叫板美國"文化帝國主義"
《絕望的主婦》中的婦女形象分析——西方男權社會中女性的妥協與抗爭
對騎士文化的研究
淺析哥特文化中的浪漫主義色彩
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詞彙中的映射
論地理、政治、宗教對文化的影響
韓流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
朋克音樂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香水文化在社會交際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研究
論中國的民辦高等教育
克拉克?科爾的多元大學理念
愛略特的大學理念及對哈佛大學的影響
電影研究
電影《搏擊會》中的佛教思想
奧斯卡在美國的社會功能
論中西方恐怖電影的差異
從電影角度看決策中的文化差異
中西文化元素對香港電影發展的影響及其借鑒意義
美國影視小說作品中的牛仔文化
從美國影視淺談現代美國社會的女性意識
論後現代主義中的女性主義—看美國影片《時時刻刻》
從王家衛電影看中西方文化交融
沖突與融合 —— 好萊塢與亞洲電影的互動
媒體研究
大眾媒體的威力:從「美國偶像」到「中國超女」
論當今媒體中假信息的產生和清除
中國英文報紙的發展與語言風格
美國研究
20世紀美國家庭模式的轉變引發的思考
美國影視小說作品中的牛仔文化
從美國影視淺談現代美國社會的女性意識
從美國科幻電影看其文化
通過都市傳奇透視美國社會
美國價值觀對美國社會的影響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的美國移民
美國遭襲原因分析
商務研究
會展中的市場營銷策略
超市供應鏈物流研究
從廣告中看企業文化
從海爾的企業文化看創新精神的重要性
特殊語境下的商務英語
中西方商務禮儀的比較
中美跨文化商業行為比較
國際商務禮儀中的文化沖突
商務禮儀差異對中國涉外商務洽談的影響
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決策因素淺析
無法歸類的
全球文化認同過程中西方流行文學的接受:《哈里波特》在中國流行的透析
絕望:絕對愛情的另一種形式
安徒生童話故事對中國兒童的影響
到底是誰殺了保羅?
㈣ 英語專業論文寫什麼好啊
提供一些英語專業的論文題目,供參考。 語言學研究 英語在香港的傳播 英語在中國文化中的重生 英語帝國:是現實還是神話 二戰後英語發展的非正式化趨勢 英語的全球化和區域化 英語中的性別歧視 英語中的女性歧視現象 英語中的性別歧視和西方婦女的社會地位 女性語言特點及其社會根源 論廣告英語的語言特點 淺析商務信函的文體特徵 源自英語的漢語表達為漢語和文化注入新鮮血液:一個社會語言學調查 語音與語義---音義關系中的非任意性 笑話致笑的原因 論幽默的因素 英語幽默中的語用學 幽默的跨文化障礙分析 拉丁文對英語詞彙的深遠影響 英語發展史中法語對英語的影響初探 網路英語詞彙和構詞方式 網路語言對日常語言的滲透 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詞彙中的映射 翻譯研究 淺談中文標牌語的英譯 商標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 耶希斯圖爾特的短篇小說《劈櫻桃樹》的翻譯與評析 意志的力量--短篇小說《無視失敗》的翻譯與評析 英語諺語在口語中的運用及其翻譯 怎樣翻譯英語習語 隱藏的主角們——《我們的生存之道》的翻譯與評析 短篇小說《我的俄狄浦斯情結》的翻譯與評析 跨文化在中菜西譯的體現 文化差異對旅遊翻譯的影響 論譯者主觀情感在作品中的體現 科技英語中詞彙翻譯的技巧與策略 英漢基本顏色詞彙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 淺談機器翻譯 文化感知與文化翻譯 翻譯中雙關語的處理 在新的語言中新生---翻譯中的轉類 跨文化研究 從「趙燕在美被打」事件看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中英科普文章對比研究 教育使美國移民融入主流社會:比較猶太家庭與亞裔家庭對子女的教育理念 從《成長的煩惱》看中美家庭教育模式之差異 奧普拉和陳魯豫的成功範例給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啟示 現代中西方家庭淡化的透視 中英姓名文化內涵比較 中西文化禮儀的異同及其反映的文化內涵 沖突與融合 —— 好萊塢與亞洲電影的互動 跨文化在中菜西譯的體現 中西方商務禮儀的比較 中美跨文化商業行為比較 國際商務禮儀中的文化沖突 商務禮儀差異對中國涉外商務洽談的影響 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決策因素淺析 禮貌原則的不同視覺 中西方廣告的差異 中西方時間觀差異對比 中美婚姻觀新視角 中美性狀比較 從文化象徵意義、宗教信仰及例行儀式看中西婚禮 論中西方恐怖電影的差異 論英國騎士精神與中國武俠主義 中希臘神話中女性形象的比較研究 英漢基本顏色詞彙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 中英色彩文化與語義對比的研究 美國生活方式對中國年輕一代的影響及其原因 論跨文化價值觀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從養生觀看民族特性 從電影角度看決策中的文化差異 幽默的跨文化障礙分析 美國文化霸權下的民族文化保護策略---法國叫板美國"文化帝國主義" 從<圍城>看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從王家衛電影看中西方文化交融 美國華裔作家譚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沖突與融合 文化意識與跨國交流 中國古代太學與歐洲中世紀大學之比較——兼論現代大學的起源 從中美英語教學的差異談如何改進中學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研究 淺談語境引入在中國高校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語法意識 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從多元智力原理分析中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策略的個體差異性 互動式語言教學在鄉村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關於多媒體課件對大學英語教學影響的思考 構建課堂英語教學新模式——從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入手 英語習語的理解和教學 論外語習者與二語習者英語詞彙擴大的途徑 教師在英語網路教學中的角色 網路教育資源和高校英語寫作教學 淺談教師在教學中的中介作用 外教在當代中國英語教育中的作用 背景知識和聽力教學 通過問卷調查對農村中學生聽力問題的分析和展望 英語詞彙教學的問題和應用 論記憶的聯想策略 少兒英語教育的問題及策略 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優勢 第二語言從兒童學起的意義 寓英語教學於游戲 論中國大學生英語閱讀技能的提高 詞彙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新生的英語學習策略——一項基於實證的研究 新加坡與中國在推廣雙語教學中具體措施的比較與分析 英語演講中的藝術與技巧 大學英語寫作的措辭缺陷及解決方案 大學生英文作文中的中式英語現象 從中美英語教學的差異談如何改進中學英語教學 「注意」的規律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意義 英國兒童文學的特色與貢獻 文學研究 從《飄》到《冷山》:看美國南北戰爭文學作品的變遷 俄狄浦斯情節初探 論《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結 評呼嘯山莊中Katherine自我意識與傳統道德間的沖突 淺析艾略特詩歌的轉變 解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義 逃離「社會」----《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主題分析 荒誕與理性 --- 論《第二十二條軍規》 宿命與現實——從《苔絲》看哈代的宿命論 從拉爾夫埃里森的《看不見的人》看美國黑人現狀 從《隱身人》中看爵士樂在黑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脆弱的心靈,虛偽的面孔--簡析《紅字》中蒂姆斯韋爾的悲劇命運 《紫色》中的女性主義:至死等待解放或為解放而死 論狄金森詩歌獨特優美的意境 《Mrs Dalloway》看Virginia Woolf的意識流寫作 存在的代價---解讀<局外人>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色意識 海明威作品悲劇因素分析 從《白象似的群山》談海明威的寫作風格 論《傲慢與偏見》中的女性爭平等意識 從Sthphen Crane 看美國自然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論後現代主義中的女性主義—看美國影片《時時刻刻》 從「指環王」到「龍與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歐洲中古文化 淺論《遠大前程》的理想主義傾向 從「自願貧窮」到「返樸歸真」—重新發掘梭羅在瓦登湖的生活 《一報還一報》——莎士比亞問題劇新解 《偉大的蓋茨比》:美國夢的破滅 安徒生童話故事對中國兒童的影響 追求自由的靈魂遭到宗教的扼殺:裘德的悲劇 從《飄》的人物分析看開拓不屈的美國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從雪萊的詩看英國浪漫主義 福克納獻給艾米莉一朵什麼玫瑰——談威廉姆福克納的《獻給艾米莉的一朵玫瑰》 文學敘事形式在偵探懸念片中的運用 論《紅字》中的性別錯位 從<圍城>看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美國華裔作家譚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沖突與融合 苔絲的悲劇和它的社會原因 英國兒童文學的特色與貢獻 文化研究 中東文化與其商業行為 民族動物與民族精神 一路上的瘋狂——從《在路上》看「垮掉一代」的精神實質 沖破枷鎖,自由呼吸—從西方服飾演變看婦女解放運動 從「指環王」到「龍與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歐洲中古文化 殖民地時期英國文化對美國的影響 歐洲人的城堡心結:通過對城堡文化的研究看歐洲社會的變遷和特點 美國文化霸權下的民族文化保護策略---法國叫板美國"文化帝國主義" 《絕望的主婦》中的婦女形象分析——西方男權社會中女性的妥協與抗爭 對騎士文化的研究 淺析哥特文化中的浪漫主義色彩 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詞彙中的映射 論地理、政治、宗教對文化的影響 韓流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 朋克音樂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香水文化在社會交際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研究 論中國的民辦高等教育 克拉克科爾的多元大學理念 愛略特的大學理念及對哈佛大學的影響 電影研究 電影《搏擊會》中的佛教思想 奧斯卡在美國的社會功能 論中西方恐怖電影的差異 從電影角度看決策中的文化差異 中西文化元素對香港電影發展的影響及其借鑒意義 美國影視小說作品中的牛仔文化 從美國影視淺談現代美國社會的女性意識 論後現代主義中的女性主義—看美國影片《時時刻刻》 從王家衛電影看中西方文化交融 沖突與融合 —— 好萊塢與亞洲電影的互動 媒體研究 大眾媒體的威力:從「美國偶像」到「中國超女」 論當今媒體中假信息的產生和清除 中國英文報紙的發展與語言風格 美國研究 20世紀美國家庭模式的轉變引發的思考 美國影視小說作品中的牛仔文化 從美國影視淺談現代美國社會的女性意識 從美國科幻電影看其文化 通過都市傳奇透視美國社會 美國價值觀對美國社會的影響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的美國移民 美國遭襲原因分析 商務研究 會展中的市場營銷策略 超市供應鏈物流研究 從廣告中看企業文化 從海爾的企業文化看創新精神的重要性 特殊語境下的商務英語 中西方商務禮儀的比較 中美跨文化商業行為比較 國際商務禮儀中的文化沖突 商務禮儀差異對中國涉外商務洽談的影響 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決策因素淺析 無法歸類的 全球文化認同過程中西方流行文學的接受:《哈里波特》在中國流行的透析 絕望:絕對愛情的另一種形式 安徒生童話故事對中國兒童的影響 到底是誰殺了保羅?
㈤ 急求:英語諺語教學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是怎樣的論文要用到
到網路文庫看看有資料
希望採納哦......
㈥ 寫論文《口語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論文,但是搜集資料不知道從何做起,哪位高人指點一下!高分懸賞!
自學英語背單詞的好方法
我希我希望以數字的方式來討論一下英語學習。
先講一下遺忘的問題。學了的知識不用總是會遺忘,有人認為學了的東西會忘不如不學。其實學了的東西雖然會忘,但要用的時候,能夠很快的復習恢復。比如學高等數學要一年的時間,但忘了後,只要兩個星期就能夠恢復,這就是學了和沒學之間的差別。英語也和這差不多,所以要把認真學習過的書本留下來,將來能夠很快的恢復英語水平。
幾乎每個背過單詞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一本單詞書,背了前面,忘了後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這種硬記下來的單詞,一兩個星期不背就會遺忘。最後只是留下了一個印象。也許有人認為把所有背過的單詞每個星期背一遍就會背的很熟練。這種方法只有極少數記憶力特別強的人才能達到。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假設每天背30個新的單詞,第二、三、四天復習,這樣大該需要1個多小時。前面如果已背熟了3000個單詞,每天又必須花2個小時才能在一個星期里背一遍這些單詞,隨著所背單詞的增加,這個時間還要延長。這種方法還要求一天也不能間斷。一天也不能休息,寒暑假不能間斷,就算有人能做到,但如果生病住院一星期,不就又忘了嗎?
學英語總要背單詞。背過的單詞須要通過閱讀來鞏固。背單詞的目的和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呢?其實我覺得背單詞應該改成讀單詞。目的是對單詞的發音很熟練。要達到的效果是看到單詞能夠脫口而出,聽到單詞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單詞的意思就留給閱讀去解決。許多人喜歡自己看音標來學習發音。這種方法有兩個缺點。第一,自己要思考如何發音,學習的速度就比較慢;第二,這樣學出來的發音可能比較僵硬或不正確。其實學習發音應該聽單詞磁帶,音標只是做為輔助工具。跟著磁帶發音,不需要思考,而且又能比較正確。
我覺得學單詞的最好方法是這樣的:買有磁帶的單詞本,把200個單詞分成一組,每組7天,每天三次,每次半個小時,把單詞讀的很熟。什麼程度算很熟,跟著磁帶讀單詞時,下一個單詞的發音能夠不看音標(甚至不看單詞)脫口而出。就像聽音樂磁帶時的感覺一樣。
以兩個星期為一個循環,跟著磁帶把已經學過的單詞讀一遍(為了加快速度,可以自己錄音)。這個循環和學單詞是相獨立的,即使學了10000個單詞,每天半個小時,兩個星期完全可以復習一遍。
閱讀的學習也要選有磁帶的教材(有磁帶的好處和學單詞時差不多)。先認真把文章中不認識的單詞搞懂,這時應該達到背出來的效果,然後跟著磁帶把文章讀幾遍。閱讀時學習的單詞,大部分會在不停進行的兩星期單詞復習中出現。這時就會有原來學過的感覺。
盡管我不喜歡英語考試,但下面還是分析一下。英語考試除了最後作文須要拼寫單詞外,所有的題目都只要勾A,B,C,D,因此背單詞的時候無需把拼寫記的很牢。如果為了防止拼寫遺忘,不停復習,所花的時間就不值得了。考前二個月,開始做練習來強化聽力、單項選擇。由於平時也在跟著磁帶學文章,所以閱讀不需要進行強化訓練,考前做十幾篇,熟悉一下題型就可以了。在考前的兩個月,背十幾篇作文,把裡面單詞的拼寫記熟。考試的時候雖然不會考一樣的題目,但盡量用所背作文里的句型和單詞。通過這種方法,許多句子不用過多思考,即節約了時間,又保證了正確性。
英語的學習是一項很漫長的道路,貴在堅持,切記!
以下是我學英語的過程:
中學的時候,總是有不認識的單詞。於是我有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只要背好單詞就可以學好英語,中考結束後的暑假,我開始加速背單詞。先是背字典,後是背單詞手冊,我作了一個每天背幾百個單詞的計劃,這種瘋狂的計劃就像大躍進一樣,註定要失敗。讀高一的時候,我用卡式英語背單詞,這本書里的一些觀點,我現在還支持。但是裡面的方法,就像我上面論述的一樣,有根本的缺陷,它是建立在背熟之後就不會遺忘的基礎上,不用的東西怎麼會不忘。我每天用四個半小時來背單詞,生活過的十分苦。雖然效果不行,但當時我並沒有認識到所用方法有根本缺陷,於是試用了各種改良的方案。比如,盡量用背了的單詞寫作文,買了許多英文小說,想用來鞏固單詞,連走路上學的時間也背幾個單詞。進入高三,要參加高考,沒有時間背單詞,於是停了一年。
進入大學,有了一種認識,如果背了的單詞用不到,背了又有什麼用。於是不背單詞手冊,而是完全用閱讀來學習單詞。這種方法完全排斥背單詞手冊,也有它一定的缺陷。但我高中時候背單詞時已經留下了四級單詞的印象,所以迅速鞏固了這部分單詞。由於看課文中總有不認識的單詞,我開始思考背單詞和閱讀之間的矛盾。背單詞手冊,能夠大量、迅速記下單詞,但是很快遺忘;用閱讀的方法記單詞,記下來的單詞忘的速度慢,但是背單詞的速度慢,而且總是會遇到不認識的單詞。由於閱讀課文的時候用復讀機跟著磁帶讀,所以我發現了有磁帶的好處,又由於用閱讀學習單詞方法的缺陷,我買了一本有磁帶的六級單詞手冊。開始我還是和卡式英語的方法相結合。後來我發現把二三百個單詞分成一組,用十幾天背,比每天背幾十個單詞,五天復習的方法好。因為盡管每組開始時要接觸幾百個不認識的單詞,但是每個單詞可以接觸十幾天,比五天的時間長了一倍多。由於六級單詞手冊的磁帶只有一盤,而且我認識到,只有不斷復習才能不忘。於是我開始考慮背完六級詞彙後,每天跟著磁帶把全部六級詞彙背一遍,一盤磁帶只有60分鍾,每天完全可以負擔。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如果受到了干擾,背單詞會很難,但是一旦背出來會比較牢固。如果在走路的時候,聽到單詞的發音,也能想起單詞的解釋,在教室里背這個單詞幾乎不需要思考。於是我走路的時候也聽磁帶,背單詞,不過這種方法使自己過於緊張,比較有害,因此以後不會再使用了。
之後,我開始背GRE詞彙,因為即使背完了六級詞彙,看課文的時候仍有許多單詞沒有背過,一般國外人平時會接觸一萬五千多個單詞,和GRE的單詞容量差不多。GRE的單詞有六級的三倍,所以我開始意思到,每天復習一遍所有單詞是不可能的,於是想每個星期進行一遍,但是這樣遺忘的速度大於鞏固的速度。最後只能用跟磁帶讀的方法來復習,並且把周期延長到兩個星期。
背完單詞後,我開始大量閱讀。我閱讀的步驟是:先看一遍文章,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在下面劃一條線,然後查閱文章後面的單詞表,如果單詞表裡沒有,就用電子字典查,並在單詞表裡加上該單詞及解釋。看完文章後,讀兩輪單詞,每輪每個單詞用拼寫的方式讀兩遍(這算是我學習拼寫的方法)。之後跟著磁帶把文章讀兩遍,接著看新的文章。第二天先把第一天看的文章按上述方法讀單詞,讀文章。再看新的文章,這樣就保證了所有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和復習了一遍。
我現在除了每兩個星期讀一遍單詞外,沒有再學英語。原來所背的單詞都忘了,不過還能讀得很熟,所以覺的沒有必要背出單詞,只要讀熟就可以了。把認真學過的書保留下來,將來要參加英語考試之前,復習一遍,就能恢復原來的水平。
有幾個問題想說明一下。
跟著磁帶讀英語,把閱讀、聽力、朗讀綜合起來了。所以我學英語的時候不願意看沒有磁帶的文章。如果不考試,我也不進行聽力、口語的訓練,課文後面的練習我也不做,因為這些都沒有必要。有時間我更願意多學幾遍文章。
中學的時候語法就差不多學完了,大學沒有必要重復學語法,只要適當補充一點就可以了。想來英語教學條件真是落後,不知道中學背課文、做那麼多練習有什麼意思,那麼幾本薄薄的教材能使學生把英語學過關?只不過是起一個總括和引導的作用。早該開一個英語教學的電視台,每天堅持看三個小時,兩年就可以搞定英語。
我們學英語有兩個目的,其中一個是為了各種考試,還有就是作為學習其它知識的工具。
去國外學一年英語,可以過關。模擬這個條件,一天八個小時,要365*8個小時,如果用磁帶的話,要2920盤。我認為這將近3000個小時的訓練,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條件,但國內現在顯然還沒有這么多教學磁帶。
我計算單詞復習的時間是這樣的,如果讀的很熟,每分鍾可以讀30個單詞,一盤磁帶60分鍾可以錄下1800個單詞,每天跟著磁帶讀30分鍾,也就是可讀900單詞,兩星期14天可以把12600單詞讀一遍。
要想真正把英語學到過關的水平(也就是能看懂英文電視、報紙),只有像外國人一樣,把英語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缺乏這樣的環境,所以在不需要考試的時候,就讓英語處於休眠狀態,畢竟除了英語之外,還有許多東西要學。
我把二百個單詞分成一組,每組十天,每天三次,每次背半個小時。背的辦法是:用單放機放磁帶,聽一個單詞,按下停止鍵,讀著單詞想詞意,想不出來再看解釋。開始幾天,由於大量單詞不熟,所以速度很慢,無法在半個小時內把所有單詞背一遍。時間快到半小時時,我不再按停止鍵,而是跟著磁帶把剩下的單詞讀完。經過幾天,認識的單詞會慢慢增加,可以在半小時內把所有單詞背一遍。最後幾天,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背一輪,用剩下的時間,再背一遍,背不完的部分,還是讀。
我現在認為用讀的方法代替上述背的方法可能更好,但是因為沒有實驗過,所以實際的效果我並不清楚。
******************************************
* 背單詞的方法:總體把握,局部加深。 *
******************************************
即使是自己的母語,如果多年不用,也會遺忘,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不要為忘了幾遍課文難過,不停向前學新的課文,學的時間足夠多時,自然會覆蓋原來所學的東西。
我覺得學英語沒有什麼東西須要背的很熟。比如,英語學到過關的時候,很多單詞的中文意思都記不熟了,單詞融入到句子中去了,脫離了句子的單詞又何必過分關心意思。
我高中的時候,父母說我只背單詞是不能學好英語的。當時我說他們大學學了幾年英語,現在沒記下幾個單詞,我不能重蹈覆轍。現在想來,要學好英語,真的是沒有那麼簡單。如果我處在他們那個時代,還不一定有他們學的好。
學英語一定要努力,方法只是教會你如何走路,不能代替你走路。
自己要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千萬不能生搬硬套,我就是太按照卡式英語的方法,才走了許多彎路。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讀者帶來一點啟發
㈦ 求英語口語方面的畢業論文
這里有一篇...希望能幫到你
一、交際能力的含義
「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社會語言學家Dwell Hymes 提出的。他認為,交際能力不僅包括對一 種語言的語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還包括對在何時何地、以什麼方式對誰恰當使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知 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際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概念,涉及到語言、修辭、社會、文化、心理等多種因素,包括 一個人運用語言手段(口頭語或書面語)和副語言手段(身勢語)來達到某一特定交際目的的能力。而語言學 家Littlewood則將交際能力概括成4點: 掌握語言知識,並能運用語言清楚地表達思想;不僅掌握語言知識, 還了解這些語言知識在交際中的作用,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應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及社會語境並能從聽者的反 應中判斷出所用語言是否恰當;學習者必須了解語言的社會含義,能使用英語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語言。從以上 4 點可以看出交際能力主要指的是達意(能夠用目的語將所指的意義表達清楚)及得體(什麼人在什麼場合下 說什麼話)。英語口語教學應該圍繞交際能力包含的幾方面的內容,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 力。
二、英語口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途徑
1.加強聽力訓練,增加語言輸入與儲備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加強培養及訓練學生語言知識的轉換能力,其主旨是讓 學生通過讀和聽獲得知識、信息和語言,經過思維,在原有知識及語言的基礎上對所獲得的內容和語言加工和 重組,並賦予新的內容,然後輸出,從而完成交際的全過程。由此看出,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和完成交際的必 備條件。「聽」是語言、知識、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習開口說話的第一步。大量的聽力練習是學生獲 得語感以及學會正確表達自己思維的基本途徑。
美國心理語言學家Wilga M.Rivers認為,聽的過程不僅是一個接收的過程而且還是一個建立的過程。聽的 理解過程分為3 個階段:第一階段被稱為感覺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者得到的僅僅是一個膚淺的印象,能初 略地識別,能根據自己所有的學習第一語言的經驗對所聽的材料進行初步地切分音段,這基本上是一個被動和 接收的階段。第二階段被稱為識別階段,它是一個通過切分音段和組織音段來識別的階段。學習者把所接收的 信號一個一個地加以識別,把已經識別的與正在識別的聯系起來。這個識別過程是積極的、細致的。第三階段 為領悟和建立階段。學習者通過認知系統重復一遍所聽的材料,而且不時地把已經理解的東西與聽到的加以對 照和修正。學習者通過重新理解使所聽材料成為一種比較容易保留的形式被存入記憶里。這樣,理解了的材料 得到了改變,被保留下來的是語義信息。有了語義信息,人們再尋求表達形式。從聽的理解過程,我們可以得 出結論:學習者學說英語必須從聽開始,先聽別人說,反復多聽幾次,知道怎樣說,以及在什麼情況下說什麼 時,便會產生強烈的想說話的願望。開口說話,表達思想,進行語言交際便成了大量聽的必然結果。學習者由 於聽的深度與廣度不同,口頭交際能力差異很大。那些聽得多、理解得多、范圍又廣的學習者,口頭交際能力 就強,而那些聽得少,理解不透徹的學習者,在表達時,就會感到無話可說,或者不知如何說,口頭交際能力 就無從談起。
2.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英語思維能力訓練
英語口語教學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口頭交際的習慣,做到語言 清晰、流暢、達意。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加強以習得為主要形式的英 語思維能力訓練是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用英語思維是指排除本族語或本族語的 干擾,用英語直接理解、判斷和表達的能力。沒有經過英語思維能力訓練的人,大都是把聽的東西譯成自己的 母語後再儲存在記憶里。在表達前,再把語義信息,即他想說的,在腦子里下意識地尋求母語的表達式,然後 再把它譯成英語。這種做法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母語的干擾。這樣藉助於母語表達出來的東西是不可能地道的, 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語)。比如, 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 一些英語學習者根據漢語表達習慣常說成 :You gofirst,或Go 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語表達是:After you。再比如,中國人與朋友道別時,經 常說「走好」、「慢走」、「慢點兒騎(自行車)」之類的客套語。一些喜歡用母語思維的英語學習者不了解 英美人士常常微微一笑並作個表示再見的手勢, 他們會習慣地說成:Goslowly,walk slowly或Ride slowly 。這些說法聽起來很不自然。運用這種方式與人交際經常會導致交際出現障礙甚至失敗。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 該讓學生聽地道的英語,培養他們邊聽邊直接用英語把聽到而且理解了的東西儲存在記憶里的習慣,以及培養 他們克服母語干擾,直接用英語表達的良好習慣。學生通過一系列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理解和表達思想, 接受和輸出信息。正是在這種積極的思維和表達過程中,學生才能獲得真正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
3.採用分級教學
英語口語教學應該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此原則體現在口語的具體教學實踐中就是採用分級教 學。
第一級為初級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習得語言的環境,讓學生盡可能地多 接觸與運用對象語。教學內容要具體,不要太抽象,最好是採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故事與對話的內容,使學 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同時又能熟悉外國人日常生活方式及應答方式。這些內容可包括飲食起居、節假日、舞 會、晚會、作客、信件、電影、電視、求醫、求學、購物、旅遊等。除此之外,在初級階段的學習中,學生還 應該學習和掌握一些英語最基本的句型和習語、慣用語,要能熟練到脫口而出的程度。背誦在語言學習中,特 別是初級階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一些公式化的套語、記住許多現成的口頭話語,對能編制出創造性 的言語、彌補第二語言規則的不足以及擺脫交際困境都是必要的。
第二級為中級階段。此階段的訓練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連貫說話的能力。教學內容可包括愛情友誼、生兒 育女、公共道德、人際關系、個性特點、生活習慣、趣味愛好、生活經歷、體育運動、勤工儉家、學習方法、 健康減肥、犯罪案例等。教學方式可採取復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圖畫、回答問題、觀點討論、角色扮演, 把故事編成對話,把對話編成故事等。
第三級為高級階段,亦可稱為創造性階段。通過初級、中級階段的學習,學生已有了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 的強烈慾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語口頭交際的技巧,又具備了連貫說話的能力,這就為學生自由運用語言以及創 造性使用語言打下了基礎。高級階段的教學內容可擴展到對各種問題及現象的討論與辯論,比如孩子的教育、 青年人的思想情緒、婦女的社會地位、老年人問題、種族歧視、廣告的優劣、電視中的暴力、代溝問題、浪費 問題、人口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住房問題、對老闆的態度、工作的意義、對錢的態度、對時間的看法等等, 教學方式主要採用辯論、演講、小組討論、總結發言等。通過這3個階段的學習, 學生就能逐漸地做到運用英 語清楚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以及觀點了,也就具備了比較強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
4.充實社會文化知識,增強語言得體性意識,提高口頭交際能力
英語學習者在與英語本族人進行實際交往中,很容易將自己的母語使用習慣帶入跨文化交際,從而引起誤 會,導致交流出現障礙甚至失敗。比如,中國人常問:「你吃了沒有?」「去哪?」「你每月掙多少錢?」「 你結婚了嗎?」等問題,譯成英語為:「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How much do
you earn each month?」「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How old are you?」英語本族人聽到這些問 話會很不高興,覺得對方不懂禮貌,干預他的私事,他的反應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 管得著嗎!)再比如,中國人受到別人表揚或贊美時,會習慣地表示謙虛,往往回答:「哪裡,哪裡。」或是 「不,不。」譯成英語是「No,No。」英語本族人聽了卻感到納悶:我贊美他,他不但不領情表示感謝,反而 認為我贊美錯了。中國人聽到對方對自己表示感謝時,常回答道:「這是我應該做的。」直譯成英語是「It's
my ty」,英語本族人聽了會想:原來他並不想做這件事,但這是他的職責,所以不得不做,這與漢語所要 表達的原意有很大出入。這種由於母語文化因素的干擾,而說出不得體的英語的現象非常普遍。
語言交流所涉及的不僅僅是一系列的語法規則及詞條,而且還涉及到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一 句完全符合語法規則的話,用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得不合說話人的身份,或者違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就達 不到交際的目的,有時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所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除了培養他們能用目的語清楚地 表達思想以外(達意),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介紹和傳授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學會得體地 交際,懂得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以什麼方式對什麼人講些什麼話(得體)。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適度地、有 選擇地、比較系統地將目的語的文化知識的傳授融入教學中,使英語口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具體地說, 在口語教學的初、中級階段,著重交際文化的導入(直接影響信息准確傳遞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內 容包括介紹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漢主流文化的差異,以及在語言形式和運用中的具體表現,打招呼和告別、 各種稱呼、祝賀和贊揚以及其他社交禮節等的差異介紹屬於此類。比如我們常聽到許多講英語的孩子直呼其教 師、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我們會認為他們不懂禮貌,長幼不分,而他們的教師及長輩卻不認為這是不尊重人 或過於隨便。介紹由於文化差異引起的英漢詞語、成語、諺語和格言的意義及運用方面的差異,介紹英漢語言 在比喻和聯想運用上的差異以及英漢語言中典故、委婉語和禁忌語運用方面的差異等。學生通過這些差異的學 習,就能理解各種英語表達法所涉及的文化內涵。比如諺語方面,盡管中國人和講英語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但 在英語和漢語中相同或相似的諺語卻很多。例如:Many handsmake light work(人多好辦事),Out of sigh t,out mind (眼不見,心不煩),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無風不起浪)等。由於文化對語 言的特徵有重大影響,英漢諺語的差別有時也很大,漢語中有些諺語反映了佛教對中國習俗、思想的影響,而 英語的諺語反映的是基督教的影響。再比如典故方面,許多英語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來自英國文學,尤其是 莎士比亞的作品。另一個來源是古希臘、古羅馬的傳說和神話,像a 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災難 、麻煩、禍害的根源)——指看上去有用卻引起的禍害的禮物或其他物品。還有許多典故來自基督教的《聖經 》中的人物和事件,像a Judas (猶大)——指叛徒,a kiss of death (表面上友好實際上坑害人的行為) ——此語來自猶大出賣耶穌時吻了耶穌。中國歷史典故也很多,有些來自寓言,像「守株待兔」、「黔驢技窮 」等,有些來自民間傳說,有些與佛教和道教有關,像「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等。
在口語教學的高級階段則著重導入知識文化(不直接影響准確傳遞信息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從 中西文化差異的深層入手,介紹中西方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認知行為、交際關系以及言語表達方式等方面的 差異。英美人士比較注重定量分析,進行邏輯推理,而中國人比較注重直覺與先驗理性。善於以經驗為依據來 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思維方式的差異使人們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看法,彼此交流時就容易產生誤解,如認 知行為方面,在西方國家,直言不諱、各抒己見受到普遍尊重,人們對那些模稜兩可、含糊其辭的說法非常反 感。而大部分中國人則講究含蓄、委婉,一般不願意直接提出與對方、特別是上級或長輩不一致的觀點,非常 擔心會使對方難堪,或擔心會損壞雙方關系對自己不利。學生通過中西文化此類差異的學習,就增強了文化差 異意識,了解了西方的人際關系及交往的深層次模式,從而學會得體地進行交際。
(勸你自己修改下,更好自己寫點,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
㈧ 關於中國諺語的翻譯的英文論文
摘 要
英語 諺語是英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作者從語言形式上介紹了英語諺語的特點:簡練的文字,短小的形式,鮮明的比喻,深刻的寓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等。同時,作者從文化背景方面介論文聯盟www.lwlm.com整理紹了英語諺語的產生與英國的傳統習俗,宗教信仰,典故及其文學作品有關, 正是以上這些因素使得英語諺語翻譯比較困難。最後,作者分析了英語諺語的四種翻譯方法:直譯,同義諺語套用法,意譯,直譯與意譯相結合。Part I
Introction
Like other nation』s proverbs, English proverbs are the essence of English people』s wisdom. A well-translated English proverb can not only teach, enlighten and persuade people, but also can enrich our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 nation』s proverbs when we try to study its language and culture.
English proverb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eligious structure, concise form, deep moral, bold image, unique geographical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ke difficulties for us to translate English proverbs if we want to keep the original proverb』s language form and taste.
Moreov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religious beliefs,habits and customs,fables and myth,and culture and art,English proverbs and Chinese proverbs carry on the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ormation. If we do not know these cult論文聯盟www.lwlm.com整理ural backgrounds, we cannot understand the English proverb』s connotation and cannot translate them precisely. To our Chinese people with a little cultural knowledge about English,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understand and translate English proverbs. So when studying English, we should try to study its culture firstly.
In order to present an adequate translation of a proverb,we can use the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flexibly: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substitution translation,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ed with free translation.When translating, we should try to choose a proper translation method firstly. Secondly, we should translate the proverb』s connotation. Meanwhile, we should try to keep the original proverb』s for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ims to intro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roverbs, and discuss the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hEir advantages respectively.
Three cobblers are more clever than Mr. Zhuge Liang.(三個皮匠會比諸葛亮先生更聰明。)
其實,我們中國的許多諺語,都有對應的英語諺語,兩者意思相同或者相似,完全可以互相代替,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我們自己翻譯。比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個諺語,就有一個對應的英語諺語,請看下面第一行。另外一個與《三國演義》人物有關的諺語「說曹操,曹操到」,也有對應的英語諺語,請看下面第二行。
①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兩個腦袋比一個腦袋更好。)
②When we talk about the devil, he will appear.(當我們談論魔鬼的時候,他將會出現。)
看到這里,有些朋友可能會問:在哪裡可以找到這些對應的英語諺語呢?我曾在北京王府井的外文書店中,看到過這方面的書,書名好象叫做《漢英諺語詞典》(時間長了,記不清楚了),我們可以從這種詞典中,查出大多數中國諺語的對應英語諺語。現在國內是「英語熱」,英語圖書(包括英語詞典)多如牛毛,我想這種詞典應當不難找到。
一個中國諺語,只有在詞典中找不到對應的英語諺語時,我們才考慮自己翻譯,不過這種情況好象並不多見。比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個諺語,我就一直沒有找到對應的英語諺語,因此我把它翻譯為:
One is willing to sell, and the other is willing to buy.(一個人願意賣,另外一個人願意買。)
㈨ 英語論文中,引用名人名言的格式是什麼
一、英語論文中引用名人名言的格式通常分為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
1、直接引用先介紹名人的來歷,後面直接引出名人的原話。
例如:According to Francis Bacon, a renowned British writer and philosopher, "Money is a good servant and a bad master."
翻譯:英國著名作家和哲學家培根(FrancisBacon)說:「金錢是一個好僕人,也是一個壞主人。」
2、間接引用
間接引用通常為引用俗語或者古話。
例句:There goes a saying that he knows most who speaks least.
翻譯:有句俗語說,誰說得最少,誰知道得最多。
二、英語論文中引用一句句子的格式是:As an old saying goes+(引用的句子)。引述別人的觀點,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間接引用。無論採用何種方式,論文作者必須註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處。目前美國學術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後以圓括弧形式註明引文作者及出處。
三、正確引用作品原文或專家、學者的論述是寫好英語論文的重要環節;既要注意引述與論文的有機統一,即其邏輯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語論文參考文獻)的規范性。
(9)英語諺語在口語中的運用論文擴展閱讀:
命題方式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
英文題名方法
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
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
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
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