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漢語口語教案怎麼寫
多媒體漢語口語課堂教學教案設計*
我不能去(第二十二課)
教學對象:A 班(初級)。
所用教材:《漢語會話301 句》(康玉華、來思平編著,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1999 年)。
(編者註:《漢語會話301 句》是為初級班編寫的教材,一共40 課。)
教學目的:•讓學生掌握「真巧」「真不巧」的用法,包括使用場合、句式,並活用。
•能夠熟練掌握課文內容、流利地復述課文,並就課文相關內容進行自由會話。
教學內容:1.學習生詞。要求學生在句子中理解詞義並能自由運用。
2.重點詞語講解。通過練習鞏固重點詞語,加深記憶,努力做到不但能說,而
且能自由使用,為學習課文做准備。
3.學習本課語法。由易到難,由肯定到否定,反復練習。
4.課文教學。包括提示詞語,預設語境,給出話題,等等。
5.練習。要求學生能根據所給情景,運用所學內容進行會話。
教學方式: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學時安排:2 學時
第一學時教學步驟:
一、復習第二十一課
1. 復習語法:動作的進行
教學過程設計:依次顯示4-6 幅圖(圖上只有一個人),分別請同學用學過的句式說出句子;
依次顯示2-3 幅圖(圖上有兩個人),分別請同學用學過的句式說出句子。
步 驟1:提醒學生回憶表示「動作的進行」的句式。
媒體演示:「正在+VP+(呢)」 。
學生操練:齊聲讀「正在……呢」 。
步 驟2:看圖,請一個同學用漢語快速說出句子。
媒體演示:一個人正在看書。
教師提問:瑪麗在做什麼?
學生操練:瑪麗正在看書。
步 驟3:看圖,請一個同學用漢語快速說出句子。
媒體演示:在圖上增加了時鍾(九點),用教鞭特別強調此處。
教師提問:昨天晚上九點瑪麗在做什麼?
學生操練:昨天晚上九點,瑪麗正在看書。
步 驟4:類似地可以再進行練習(打電話、打羽毛球等等)。
步 驟5:練習「A 正在…,B 正在…」 。
媒體演示:在屏幕下方顯示「A 正在…,B 正在…」 。
步 驟6:看圖,請一個同學用漢語快速說出句子。
媒體演示:屏幕左邊一個人在看書,右邊一個人在打羽毛球。
教師提示:邊指邊說「這是瑪麗,這是弟弟。」
學生操練:瑪麗在看書的時候,弟弟在打羽毛球。
步 驟7:看圖,請一個同學用漢語快速說出句子。
媒體演示:屏幕左邊一個人在看書,右邊一個人在打電話。
教師提示:邊指邊說「這是瑪麗,這是服務員。」
學生操練:瑪麗在打電話的時候,服務員在打電話。
(註:由於採用了通過圖片顯示讓同學們說句子的方法,教師可以節省很多解釋或提示的時
間,因此,可以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
2.復習交際項目:邀請
教學過程設計:依次顯示2-3 幅表示邀請的圖(有文字提示),請同學們看圖說話。
步 驟1:看圖,請一個同學用漢語說出邀請某人做某事。
媒體演示:屏幕上方顯示「打電話(邀請)」;
顯示一個人在打電話的圖,旁邊有提示「一起去看電影」;
屏幕下方提示「時間、地點、在哪兒見面、怎麼去」 。
教師提示:請一個同學打電話,邀請別人去做某事,要講清楚時間、地點、在哪兒見面、怎
么去。
學生操練:(略)
步驟2:顯示另外的圖,邀請某人一起去買東西,邀請某人一起去長城等。
(以下從略)
(註:在圖片和文字的提示下讓同學們練習,可以使同學們感到更直觀。加上文字提示,在
同學們說離題或漏了要點的時候,可以用教鞭指向提示部分,因此可以說這種訓練更具有針
對性。)
二、生詞學習
1.認讀生詞
教學過程設計:在大屏幕的顯示下,教師帶領學生認讀生詞。
步 驟1:教師領讀生詞。
媒體演示:顯示生詞表,包含:詞形、拼音、英文解釋;
每屏幕10 個生詞,縱向排列。生詞帶有標號,以便同學們記筆記。
步 驟2:隱去其中的拼音,讓學生讀
用教鞭隨意指向某個生詞,請同學讀;邊讀邊糾正發音。
(註:拼音的顏色與詞形的顏色區別開,有利於學生認讀。隱去拼音讓學生讀,可以訓練學
生不依賴拼音認讀漢字)
2.講解重點詞語及操練
教學過程設計:在生詞表中依次用矩形框標示出要講解的重點詞語。先顯示例句,並講解、
領讀,然後通過句型框架進一步讓學生練習。
(1)講解「真巧/真不巧」
步 驟1:教師講解、領讀。
媒體演示:顯示如下內容,
·真巧
A:我要去王府井買東西,你去不去?
B:真巧,我也要去,我們一起坐計程車去吧。
·真不巧
A:今天晚上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好嗎?
B:哎呀,真不巧,今天晚上我沒有時間。
步 驟2:列出句型框架,請兩個同學對話,體會並練習「真巧/真不巧」 。
媒體顯示:顯示如下內容,請兩位同學操練,
·真巧
A:我要———————,你—————?
B:真巧,我也要———,我們一起——————吧。
·真不巧
A:—————我們一起——————,好嗎?
B:哎呀,真不巧,——————我——————。
(2)按照步驟1、2 的方法練習其它的重點詞語。
教學過程設計:了解詞的含義,常用搭配;給出相關詞,用問答方式練習。
·再說
A:星期天我們一起去長城,好嗎?
B:真對不起,星期天我要去買東西,下個周末再說吧。
類似地練習:可是、約會、空兒、見面、剛、陪、正。
(註:用這種方法,教師節省了不少板書時間,使講解更連貫,也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在講解
後有充分的時間練習。)
三、講解本課的三個量詞
教學過程設計:通過形象的圖片展示,讓學生體會漢語量詞的使用。
步 驟1:在圖片的提示下,教師簡單地解釋並領讀。
媒體顯示:三輛車,相應地出現漢字「三輛車」 。
步 驟2:類似地講解「封/張」 。
(註:有了形象的實物展示,可以省去很多解釋,學生也更容易理解)
四、結合句子的生詞練習
教學過程設計:在講解完重點詞語後,再讀一遍生詞,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同時結合句子
操練。
步 驟1:領讀生詞和相應的句子。
媒體顯示:在屏幕左側顯示生詞詞形,領讀,讀到某個生詞,其相應的例句就會顯示在詞形
的旁邊。如「巧」「真巧,真不巧」;「再說」「明天再說吧。」當讀到下一個生詞
時,前一個詞的例句會自動消失。
步 驟2:類似地復讀其它生詞。
(註:用這種方法,學生不僅學會讀生詞,還可以學習生詞的使用。在漢字的提示下,教師
一邊領讀,一邊讓學生復述,學生更容易理解並記住所學內容。這是根據心理學的原理充分
調動了視聽功能,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講練本課的語法(時段詞語做狀語)
1. 時段詞語及時段詞語做狀語
教學過程設計:通過已學過的句子,復習時段詞語。
步 驟1:顯示3 句有時段詞語的句子,教師領讀。
媒體顯示:按照主語(S)、動詞短語(VP)、時段詞語和「了」的格式擺放。
我 大學畢業 10 年 了。
同學們 來中國 3 個月 了。
張老師 工作 1 年 了。
即: S VP 時段詞語 了
步 驟2:復習以前學過的句式,引出時段詞語做狀語。
媒體顯示:我們以前學過:
他 看 了 一本書
喝 一瓶啤酒
照 兩張照片
學 10 個生詞
瑪麗 買 一輛自行車
我 買 兩張票
即: S V 了 數量+O
然後隱去例句,在屏幕的上方只留下一行句子的格式,為下面的講解做准備。
引出: 他 兩天 看 了 一本書。
我 昨天 看 了 一個電影。
即: S 時段詞語 V 了 數量+O
2. 否定形式
教學過程設計:先把否定形式用學生們已經學會的兩句話來表達,然後通過變換得到否定形
式,並抽象出否定形式的格式,進行練習。
步 驟1: 引導、變換。
媒體顯示:顯示句子「我們沒見面。好幾年了。」
用動畫的形式把句子變換為否定的形式。「我們好幾年沒見面了。」
抽象出否定式格式:S+時段詞語+沒+VP+了。
步 驟2:進行否定形式的鞏固練習。
媒體顯示:顯示對話句式
A:Sb.多長時間沒 VP 了?
B:Sb. …… 沒 VP 了。
提示詞: 理發 吃西餐
給爸爸打電話 和朋友見面
可以由教師提問,讓學生回答,也可以讓兩個同學一問一答。
(註:用顏色對句子中不同的成分做了區分,便於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句型。
在既有格式又有詞語提示的情況下,學生比較容易掌握,而且電子板書清晰、快捷,
可以使更多的同學有練習的機會。)
第二學時教學步驟:
一、學習本課的課文1
教學過程設計:學習並練習情景會話「婉拒」。
步 驟1:帶拼音領讀、朗讀。
媒體顯示:顯示課文,配與課文相關的小插圖,教師用教鞭邊指邊領讀,然後讓學生讀。
步 驟2:無拼音領讀、朗讀。學生分角色念,教師糾音。
媒體顯示:隱去句子的拼音。
步 驟3:教師根據課文框架請同學復述,或提問後請同學回答問題。
媒體顯示:課文框架。
會話1 框架
A:我買了…。請你…。
B:是嗎?…的?
A:…的。
B:哎呀,真…,我…。明天就要…了。晚上我要…。
A:那…再說吧。
步 驟4:讓學生在課文框架的提示下復練。
步 驟5:將課文框架還原為課文,讓學生再練習。
二、學習本課的課文2
類似「一」,從略。
三、聽述練習
教學過程設計:
步 驟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
媒體顯示:右下顯示一幅與播放內容有關的圖,左上有一個小喇叭,中間部分顯示錄音內容
的框架形式。
步 驟2:根據學生的情況,可以再次按左上按鈕重播錄音。
步 驟3:教師提問讓同學回答。教師邊問邊操作屏幕上的顯示,完成填空。
媒體顯示:逐步顯示出完整內容的文字形式。
步 驟4:再次播放錄音內容讓學生聽。
媒體顯示:教師隨著錄音的播放,用教鞭指向相應的文字處。
步 驟5:隱去全部或部分文字,讓學生復述。
(註:在情景和文字的提示下練習聽力,有利於逐步訓練學生的聽力,有利於在聽力訓練中
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
四、交際練習
教學過程設計:按照給定的場景,讓學生練習本課的交際項目。
步 驟1:給出一個話題,如「打電話請朋友星期日去看電影,他說不能去」,讓兩個同學
按照提示進行對話練習,必須用上所給的提示詞。
媒體顯示:上方靠左顯示本課的交際項目「婉拒」,下方顯示句型格式和相應的提示詞,中
間用圖片展示會話情景。
步 驟2:給出另外的話題,如「約朋友周末去酒吧,他說不能去」,讓兩個同學按照提示
進行對話練習,必須用上所給的提示詞。
(從略)
註:* 原載陳宏、吳勇毅主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教案設計》,P318,華語教學出版社,2003 年第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