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語口語教學方法
可以給孩子們講一些簡單而又有意思的故事啊生么的,可以提起孩子們的興趣
⑵ 英語情景教學法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詳細點的,最好是關於情景教學法在口語中的運用
國內首家做情景教學的時新航道的派樂多英語培訓,概括來講,分為這么幾塊:回一是教學答環境,機構或學校必須為學員營造一個優美的學習實景環境,比如,郵局、小火車房、花園、酒吧等等;
二是必須研發設置相關的教材及教輔設備,要使學員所學的內容和教學環境相匹配,學員在看到教材的時候能夠在周圍看到實實在在的物體。
三是相關教師的培養,必須針對課程設置需要,在招聘和培養的時候對教師進行多角度的考核,除教師專業素質外還得加上心理素質、性格、教學技巧等方面進行考核。
我就這么點意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英語口語教學環境的創設一般有哪些便於操作的方法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學習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才能被人們理解和接受。教師若能把呆板的語言同生動的情境結合起來,產生動感和美感,無疑會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正如布魯姆所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重視創設英語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呈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實現語言的感知、理解、內化、運用,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會探索、會學習、會運用英語。
一、抓住課堂導入,積極營造適當情境
課堂導入是新課的序曲,不僅給學生帶來親切、新鮮的感受,還能誘發學生主動探索的願望,進入想學的最佳心態。而且課前三、五分鍾是學生由心理准備到進入角色的時刻,是營造課堂氣氛,引起學生興致的關鍵,也是學生練習聽、說的一次機會。因此,在開課之即就常以「free talk」、「a daily report」、「tell a story」或「talk about a topic」等來開始新課。例如,在教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一課時,我通過作自我介紹: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from today. My name is….First, welcome to be back to school. We had long summer holiday. Did you…?(同學生交流暑假的一些活動和今天返校及班級的情況),進而引出:Thank you all for telling me about our school)Who knows schools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For example, in Canada, their schools are bigger or smaller? You can guess the answer. We』ll get the answer after we learn this lesson.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英語思維的軌道。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為下一步語言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用實物演示情境
在教學中僅靠語言文字這些抽象的東西,來喚起學生記憶的鮮明性和完整性,是遠不如實物的。尤其是在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利用實物教學,既可節約大量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接收語言信息,使學生不通過翻譯手段就能直接理解所學英語,而且能引起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記憶。例如,教學七年級「what color is it?」單元時,老師可以用「某種顏色的粉筆寫某種顏色的單詞」。例如:紅粉筆寫「red」,白粉筆寫「white」。教完單詞後,再收集學生的一些特定顏色的學慣用品,鞏固「顏色」單詞,一堂課下來,七種表顏色的單詞學生都有很好的記憶和運用。又如,在教「be made of」的用法時,可以拿出一些小刀、書、鉛筆、書包放在課桌上叫學生運用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s it made of?」進行操練。在這些真實的語境、語意中,學生的接受能力加強,反應敏捷,回答正確。
三、用圖片、簡筆畫來呈現情境
圖片、簡筆畫具有簡便易操作、幽默風趣、通俗易懂等特徵。運用簡筆畫進行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易於學生加深印象,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在教學「現在進行時」時,可以畫幾個簡單的動作,讓學生猜「what is he/she doing?」,還可以讓學生上黑板畫出和演示某一動作,讓學生猜,這樣既能使課堂氣氛活躍,節省了時間,又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四、用多媒體手段來豐富情境
多媒體具有容量大,信息多,趣味濃,效率高的優點。多媒體手段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復雜、抽象的概念。例如,在教形容詞good的比較級和最高級「better--best」時,教師可以製作三張幻燈片,分別是三位同學在考試中的成績:A、80分,B、90分,C、97分,不同的分數呈現在同學們的眼前,他們會說出:A is good. B is better. C is the best. 這就說明了學生們在所給語境下能理解運用所教的知識。又如,在教有關「birthday party」 時,學生對外國人的待人接物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不甚了解,而且文中生僻單詞較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課文的全過程錄像,讓學生看圖像簡述,這樣,學生都會被party 的活躍氣氛所感染,也學會了待人接物的社交方法。總之,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條件下利用多媒體教學,講解清晰,聲情並茂,動靜並蓄,使學生能更快地接受教學內容。
五、用游戲激活情境
游戲教學是「寓教於樂」的具體體現。因為游戲教學,既適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增添了課堂教學的魅力和氣氛,使英語課堂成為學生嚮往的天地。例如,在教學「names of body 」時,可以做一個「poly says」的游戲,教師先講解要求,然後讓學生用手指身體的部位,並試說出名稱。在游戲中,學生個個情緒高漲,積極配合教師,學會了身體各部位的名稱,並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告訴其它同學,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認知的自信心,也學會了教材的內容。
六、用形體動作創設情景
要使學生熱情、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應滿懷激情,以豐富的體態語言與面部表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應把教學內容通過具體的形體動作,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像及動手的綜合能力。例如,在教「big」時,兩手張開畫個大圈,「small」用兩手指做個特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並鼓起肌肉。在講授run fast/faster/fastest,jump far/farther/farthest時,可以叫三位同學上台來比賽「跑步、跳遠」,同學們爭先恐後,表演得就像真的在賽場上一樣,不甘落後。於是教師就問「Who runs fast/faster/fastest? Who jumps far/farther/farthest?」學生的回答脫口而出。這種教學形象逼真、生動,學生容易理解,樂於接受,印象深刻,達到記憶的最佳效果。
七、用語言描述情境
對於某些難以用畫、動作和直觀展示來表現的情境,可利用語言進行簡潔易懂地描述,並可以配上表情、手勢,做到繪聲繪色,使學生進入情境。如在教「have to do」時,可先提供這樣的語言情境:Today is Sunday. I want to see an interesting film. But my mother is ill, so I have to look after her at home. 在這種語境中,學生很容易理解「have to」的確切含義,再通過一些提供上下文情境的練習,學生很自然地學會了它的用法。
實踐證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能恰當地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把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虛為實,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便利快捷地完成教學任務,實施教學目標,從而大大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⑷ 如何運用交際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一目前,中小學外語教學普遍重視語法和語言知識,以升學為主要目標,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經過七八年學習,聽說能力仍然很薄弱,仍是「啞巴」英語,而部分大學畢業生也存在這種現象。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每單元都有speaking,操練語言功能和語言結構。這種編排的目的,主要是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應用能力。由此可見,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更側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滯後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1.語言環境英語口語的語言環境對英語口語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影響。由於外語學習者不是生活在所學語言的語言環境中,他們並不需要為了交際而實踐其所學語言,也不必為購物或交通等實際生活問題產生的語言障礙而頗費心思。因此,外語學習者的英語口語環境除課堂外,使用口語的環境很少。於是,他們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集中在語法規則或詞彙的學習上,而語言形式的測試又恰恰在各種測試中占相當重要的部分。而有一部分教師則認為,既然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為外國人直接交流,花功夫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是浪費時間,應當集中精力搞英語閱讀能力和語法、詞彙的訓練。而有41%的學生認為想練習口語,但沒有環境,而為學生創設環境又非易事,故對學生練習講英語帶來困難。
2.現行測試制度的負面作用
由於現行中學英語測試仍以結構大綱為主,而結構大綱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對語言知識、形式及某些技能的掌握情況。在考查中,使用語言的准確性往往比流利性和得體性更重要。在實踐操作過程,由於一些錯誤的理解,交際法又往往重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輕語法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流利性方面的進步大大高於准確性,這就造成了教與考的矛盾。這樣,測試的負面作用必然導致「應試教學」———考什麼,教什麼,學什麼。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交際教學法只能靠邊站。有25%的同學是因為考試不考,而不願花時間練習口語。
3.學生的心理障礙
第一,與聽、讀、寫不同,講英語要對聽眾展示自己的真實水平,學習者常常不願意在課堂內用外語表達,擔心犯錯誤,害怕受批評或丟面子,常有意無意地使用母語,因而口語能力較低。
第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開始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願意發言,積極參與,但由於所掌握的詞彙、句型有限,往往無話可說,到後來就只有個別基礎較好的同學發言。
第三,一年一度的中考和高考始終指揮著整個初高中英語教學的思路與走向。中考不測試口語,許多學生在初學時沒有重視口語,久而久之,沒有形成語感,到了高中學習難度增加,學生更不願開口。二針對上述問題,可以採取以下相應對策。
1.創造使用英語的環境,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
語言重要特點之一是交際性,而交際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不再是單純的講授者,而是根據需要具有多元性特徵,應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進行活動時的幫助者,學生表演時的參與者,評價者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更利於教師能力的培養和開拓,真正體現出教學相長的特點。
2.選擇難度適中的內容
教師在課前應充分准備。把活動內容控制在相對容易的語言范圍之內,也就是說,學生討論的內容,所需要的語言水平應低於整個班級集中使用語言學習的水平,應該使參與者容易回顧和發揮,以便學生能流利地交談,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前復習或預習相關詞彙,以便達到最佳效果。 3.小組活動
利用小組活動的形式可增加學習者在有限時間內的參與量,也降低學生在眾人面前不願開口談話的壓抑感。小組活動過程中雖然教師不能與每位學生交流,學生表達也可能會犯錯誤,偶爾使用母語,但參與時間多,實用的口語練習遠比教師與學生的單個問答有效的多。
4.兩分鍾演講
5.提高學生對教材的運用能力
對每單元的對話先進行操練,然後把對話改編成間接的敘述,對課文進行復述,對有些課文讓學生加段落,讓學生針對課文互相提問等。
6.過好口語三關
發音關:發音的正確清晰,是口語的第一關。學發音要有一個階段狠勁地注意口形和部位。不妨「勉強」一些,「誇大」一些,像京劇道白那樣「過分」地咬准。正確的發音習慣之後,會逐漸變得自然。
句型關:掌握句型的方法是背誦和即席發言。學習外語的人一定要背誦好文章、好句子,一條好句子可以創造出許多好句子。背誦五十條句子,你的口語會好起來;再背五十條句子,你的口語會上一個台階;如果再繼續背誦五十條句子,你的口語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不是要求學生細微地捉摸、詳盡地分析每一課每一句,而是要求背誦到滾瓜爛熟的程度。其實並不是完全背誦,常常背到了一定的時候就在腦海中形成了外語的語境,建立了語感。即席講話就是要求學生克服自卑與羞怯,大膽張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用英語進行交談,將所學句型用於談話當中,將話題引入自己所熟悉的話題和表達法中。
詞彙關:提高口語能力的第三關是「詞彙」。詞彙量是解決表達「好不好」的關鍵。在掌握句型的基礎上擴大詞彙才有意義。在擴大詞彙方面,需要記一些常用詞、急用詞。按使用頻率、使用范圍,大約5000左右的詞彙就足以進行日常口語交流了。教師要盡量用一些小詞、短句和教過的英語教英語、解釋難句和課文意思。學生用學過的英語學英語,聽得清楚,理解得准確,這樣學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必將有所提高。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除以上談到的幾點外,還有許多頗見成效的方法。例如:組織課外英語演講會、英語歌曲比賽、英語故事會、英語角、英語詩歌朗誦會等各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大大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慾,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展了英語視野。聘用外籍教師來校講學、授課,更是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大好時機。外籍教師人講英語語音、語調比較地道,談話輕松、自然。經常與外籍教師一起聊天,口語能力將會有很大提高。
⑸ 淺談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方法創新 這個用英語怎麼翻譯啊 要最准確的啊
on the innovation of oral teaching methods in primary schools.
很盡力的翻譯了,希望能夠幫到你~
⑹ 交際教學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幫助好,開題報告不難是的。
⑺ 如何運用交際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1.運用兒歌,帶入情境。
一首歡快的英語歌曲能讓學生輕輕鬆鬆地進入學習英語的氛圍。一首恰當的英語歌曲,可起到引入、新授、復習等作用。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一些單詞和課文編成順口溜或歌曲,讓學生易學、樂學。在學習traffic light 一課時,我把traffic light,Stop , Wait, Go這四個詞帶入編寫的兒歌裡面,Traffic light』s red, Stop, Stop ,Stop, Traffic light』s yellow, Wait, Wait, Wait, Traffic light』s green, Go, Go, Go,在學習日常生活短語get up ,go to school, come home ,do my homework, watch television, go to bed 一課時我整節課都以歌曲貫穿其中。get up, get up, I get up at …o』clock.我把所有的短語都改編入了這首兒歌中,還編了一些相應的動作,讓學生邊動邊唱,學生很容易地就記住這些短語了。通過兒歌演示情境,讓學生邊演邊唱,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持久。而且在歌曲的對唱中得到了語言交際的訓練,這些如順口溜般流暢的歌曲,學生始終記憶猶新。
2. 語言描述,引入情境.
教學中,教師可用簡單易懂的話語,作繪聲繪色的描述,引導學生進入情景。 在學習Kitty』s new uniform 這課時,我做了這樣的描述,Kitty』s uniform is old ,she wants to buy a mew uniform ,she and her mother go to a big shop …看著學生的表情我知道學生已經投入到這個情景當中了,然後我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暢所欲言,激發學生說的慾望,哪怕只說一個單詞。大部分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得到了語言的鍛煉。
3.利用實物,巧設情境。
小學英語中的大部分單詞是表示具體事物的,表示想像的不多,所以,教師在教有關學慣用品、交通工具、動植物等類別的單詞時,應盡量通過實物或實物模型來呈現單詞, 而且小學生還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利用實物教學最容易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根據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語義變得更簡
⑻ 初中口語教學中如何活用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在中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迄今為止,英語教學經歷了從教形式到教功能的過程.傳統的外語教學法中,經典的模式是3P模式,即Presentation(講授);Practice(操練);Proction(產出).這種方法同樣在口語教學中長期使用,並且很受教師們的喜愛.這種僅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的方法,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死的,不能活用.因此,這樣的教學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了.
此外,目前口語教學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在學校課本里所學的知識和內容與今後所用的知識嚴重脫節.這樣,就給口語教學提出了新的問題.如何在傳統的3P教學法已不太適應英語口語的教學要求,而交際教學法還存在許多不足的情況下,使用一種既切實可行又符合中師生今後學習、工作要求的口語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由此應運而生.
一、任務型教學的定義
關於"任務"一詞有各種各樣的定義."任務"其實是指人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重復的各種活動.但是,在外語教學中,特別是在談到任務型教學時,"任務"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實世界為參照,以形成語言意義為主旨的活動.
關於語言教學中的"任務",眾多學者給出了各不相同的定義,這些定義各有側重,既反映了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大致特徵,又體現了這一理論模式在發展過程中的創新、演變與重塑.斯坎翰則客觀地提出了任務的五個主要特徵:(1)意義是首先的;(2)有某個交際問題要解決;(3)與真實世界中類似的活動有一定關系;(4)完成任務是首先的考慮;(5)根據任務的結果評估任務的執行情況.
任務教學法是一種基於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能力是發展的,學生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他們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即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從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建構是建立在原有的經驗(已知的語言、概念和活動)的改造和重組上的.在英語學習中,它通過師生共同完成語言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交際語言能力,為學生提供互動機會,挖掘他們運用語言的潛力,激發他們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活力.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務中提高交際語言能力,強調通過口語或書面語交際的訓練掌握語言技能,非常適合口語教學.此外,它對設計的任務不僅要求意義完整,可作為交際行為獨成一體,還應與社會需要密切結合起來,既要突出科學性、交際性和拓展性,又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和語言數據的真實性.操練時著眼於"意義的交流",把學習者的注意力放在思想內容的准確表達上,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用外語解決現實問題並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完全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以任意組合,自由發問,師生平等,屬於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任務型教學法已被應用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工作者普遍接受,並成為推薦和提倡的外語教學法.它以任務組織教學,以參與、體驗、互動、合作等方式,利用學生已有的語言文化知識,通過交流獲取信息,完成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任務型教學法的特點和要求,充分發掘和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材料,精心設計一系列難度適宜且體現語言教學要求的教學任務,並在各項任務的准備、實施和反饋上制定具體方案,努力探索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下英語口語能力培養的具體途徑,就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口語交際練習的興趣,循序漸進地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二、任務型教學的特點
任務型教學有如下特點:強調通過交流來學會交際;將真實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環境: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過程;試圖把課內的語言學習與社會的語言活動結合.以前外語學習關心的只是語言---學習的目標,不關心學生,不清楚學生學習語言到底是個怎樣的過程.70年代發生了重心轉移,認為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同樣重要,研究的重點"明顯轉移到學習主體和學習過程的研究上來",開始關心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興趣、情感以及認知力的發展,關心學生學習的心理過程.任務型教學既注重過程,又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體現了教學途徑的綜合性和折衷性.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是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學生在完成教師所設計的各種"任務"中,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僅是語言知識點.隨著"任務"的不斷深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不斷提高.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越趨於自動化和自主化,學生也愈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使學生從學英語是教師"要我學"的狀態轉變到學英語是"我要學"的狀態.
三、中師生英語口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的具體原則
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事先需要學生自主地收集相關的資料.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多種手段,增加趣味性,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重創設語境.認知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獲得的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弄清知識的關系,形成認知結構.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自主練習口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學任務的設計就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首先,教師在內容上要創設一種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較真實的交際情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聯系社會生活設計真實的任務情景,旨在刺激學生輸出與課文有關的目標語,所以趣味性和真實性是首要因素.根據任務教學法的原則,任務設置旨在把語言教學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任務教學法中的任務就是人們每天在工作、生活、娛樂中所做的事,而這些人並不是應用語言學家."因而,在確定學生喜歡的話題後,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將話題聯繫到實際生活中學生"所做的事"上.其次,大量的小組活動被認為是它的特點之一.設計任務時,不僅要有獨立完成的任務,還應有更多的小組活動.小組討論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團結互助以求最大化他們個人和他人的學習成果而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學的組織模式.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小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研究和互相探討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以更主動、更積極的態度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經常以4至5人為一組在課上進行討論,組員輪流作主持人,或組織以小組為單位組織編寫對話,表演話劇,進行競賽等活動.為了使討論得以順暢的進行,教師可事先將主持人用語及討論中的交際用語印發給學生.在討論中,學生們紛紛以事先准備的材料為辯論依據,各種新的觀點在思想碰撞中又相繼產生.最後,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在全班做主題發言,總結小組觀點,並接受同學的提問.通過這樣的合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學會理智地協調相互合作的關系,達到學習與做人兩豐收的雙重目的.傳統的口語教學由於教材單一,教法學生參與性不高,有時候口語課竟成了教師獨自訓練口語的課堂.口語教學也應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使口語教學時尚化和多樣化.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動態的網路為口語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資源.以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英語教學創設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任務.媒體圖文並茂、音、像俱全的優勢,特別是動畫技術的使用,大大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拓展了教學空間,它使課堂語言交際的真實性得以實現.如,多媒體課件能模擬出三維的動態交際環境,創造逼真的言語交際環境,使人彷彿置身其中,激發了學生的言語交際慾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交際活動,由"讓我說"變成"我要說",加強了實踐的機會,提高了口語表達的能力.另外,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利用其容量大的特點,提供大量變換的人物動態的交際場景,帶給學生新鮮感.並且,教師還可以變換形式,讓學生與畫面上的人物進行對話,讓學生為畫面配音樂等.活潑多樣的形式,將學與練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形式有效地延長了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激發了學生的表達興趣.
任務型教學是以語言意義和語言運用為中心的教學,不是單純基於語言形式的教學.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建構語言系統和語言運用的需要選擇其感興趣的和實用的話題,並設計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任務型教學的課堂活動多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能力的差異和個性特點組織各種小組,並把不同的任務恰當地分配給不同的小組或個人,使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及組與組之間的友好競爭和相互支持取長補短,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蔡仕英.中學英語口語任務型教學結構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8,10(4).
[2]戴煒棟.試論影響外語的若乾重要因素-外語教學理論系列之一[J].外國語,1994,(6).
[3]黃菲菲,毛軍社.任務型教學模式與口語教學任務的設計原則[J].中國科技信息,2005,(16).
[4]盧喆.運用任務型教章法,走出英語語法教堂困境[J].甘肅科技縱橫,2005,(6).
[4]袁昌寰.任務型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