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因工程 的英語論文網站
基因工程的利弊
基因工程的利與弊說
【摘要與前言】
基因工程技術,在醫葯及農業上應用廣泛。這項尖端科技加上最近突破性的生殖科技,卻引發人們極大的隱憂及爭論。
生物學家在一百多年前就知道,生物的表徵遺傳自其親代。生物細胞的細胞核,含有染色體,組成分為DNA。DNA含有四種鹼基(簡稱A、T、C、G)。這些鹼基在DNA中看似雜亂無章,但它們的排列順序,正代表遺傳訊息。每三個鹼基代表一種胺基酸的密碼。基因就是這些遺傳密碼的組合,亦即代表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每個基因含有啟動控制區,以調控基因的表達。
基因工程是一項很精密的尖端生物技術。可以把某一生物的基因轉殖送入另一種細胞中,甚至可把細菌、動植物的基因互換。當某一基因進入另一種細胞,就會改變這個細胞的某種功能。基因工程對於人類的利弊一直是個爭議的問題,主要是這項技術創造出原本自然界不存在的重組基因。但它為醫葯界帶來新希望,在農業上提高產量改良作物,也可對環境污染、能源危機提供解決之道,甚至可用在犯罪案件的偵查。但它亦引起很大的憂慮與關切。當此科技由嚴謹的實驗室轉移至大規模醫葯應用或商業生產時,我們如何評估它的安全性?此項技術是否可能因為人為失控,反而危害人類健康並破壞大自然生態平衡?
【正文】
觀點:辨證的看待基因工程的利與弊
一.基因工程可用來篩檢及治療遺傳疾病。
遺傳疾病乃是由於父或母帶有錯誤的基因。基因篩檢法可以快速診斷基因密碼的錯誤;基因治療法則是用基因工程技術來治療這類疾病。產前基因篩檢可以診斷胎兒是否帶有遺傳
疾病,這種篩檢法甚至可以診斷試管內受精的胚胎,早至只有兩天大,尚在八個細胞階段的
試管胚胎。做法是將其中之一個細胞取出,抽取DNA,偵測其基因是否正常,再決定是否把此胚胎植入母親的子宮發育。胎兒性別同時也可測知。
但是廣泛的基因篩檢將會引起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如果有人接受基因篩檢,發現在某個年齡將因某種病死亡,勢必將會極度改變他的人生觀。雖然基因篩檢可幫助醫生更早期更有效地治療病人,但可能妨礙他的未來生活就業。譬如人壽保險公司將會要求客戶提供家族健康數據,如心臟病、糖尿病、乳癌等,而針對高危險群家族成員設定較高的保費。保險公司可由基因篩檢資料預知客戶的預估壽命。這些人可能因而得不到保險的照顧,也可能使這些人被公司老闆提早解聘。
二.基因工程配合生殖科技——全人類的震撼
基因篩檢並不改變人的遺傳組成,但基因治療則會。科學家正努力改變遺傳病人的錯誤基因,把好的基因送入其中以糾正錯誤。因為這是在操作生命的基本問題,必須格外小心。首先須劃分醫療及非醫療的行為。醫療行為目的在治病,非醫療者如想提高孩子的身高、智慧等。選擇胎兒性別也是非醫療行為,不能被接受,但是遇到某些性連遺傳的疾病,選擇胎兒的性別就是可被接受的醫療行為。另一項須區分的,就是體細胞(somatic cell)或生殖細胞(germ-line cell)的基因操作。體細胞的基因操作隻影響身體的體細胞,不影響後代。但卵子、精子等生殖細胞之基因操作,會直接影響後代,目前基因工程禁止直接用在生殖細胞上。
三.基因治療法——遺傳病人的福音
目前醫學界正在臨床試驗多種遺傳病的基因治療法。最早採用基因治療的是一種先天免疫缺乏症,又稱氣泡男孩症(bubble-boy disease),患病嬰幼童因為腺脫胺(adenosine deaminase)基因有缺陷,骨髓不能製造正常白血球發揮免疫功能,必須生活在與外界完全隔離的空氣罩內。最新的治療法是由病人骨髓分離出白血球的幹細胞,把正常的酵素基因接在經過改造不具毒性的反錄病毒(retrovirus),藉此病毒送入白血球幹細胞,再將幹細胞送回病人體內,則病人可產生健康的白血球獲得免疫功能。這項臨床試驗,在美國的女病童證明很成功。
另一種較便捷的治療法亦在實驗中,纖維性囊腫(cystic fibrosis)在英國平均每兩千人中就有一人罹患此症。病人無法製造形成細胞膜氯離子通道的蛋白。此蛋白分布於分泌性細胞的胞膜上,控制氯離子的運輸,使黏液暢通。病人體內因缺乏此蛋白,體內濃黏液堆積阻塞肺部通道,甚至發炎死亡。為了治療此病,目前正在發展新方法,將正常基因加入霧狀噴劑中,病人可借著吸入噴劑,使基因進入肺細胞產生蛋白,達到治療目的。
四.農林漁牧的應用——生態環保的顧慮
目前全世界正重視發展永續性農業(sustainable agriculture),希望農業除了具有經濟效益,還要生生不息,不破壞生態環境。基因工程正可幫忙解決這類問題。基因工程可以改良農糧作物的營養成分或增強抗病抗蟲特性。可以增加畜禽類的生長速率、牛羊的泌乳量、改良肉質及脂肪含量等。
英國愛丁堡科學家已經可以使綿羊分泌含有人類抗胰蛋白(α-1-antitryspin)的羊奶。抗胰蛋白可以治療遺傳性肺氣腫,價格很昂貴。若以後能由羊奶大量製造,將變得很便宜。但是目前以基因工程開發培育基因轉殖綿羊的過程,仍是很費時費錢的。
基因轉殖的細菌用處也很大,如改造細菌可以消化垃圾廢紙,而這些細菌又可成為一種
蛋白質的營養來源。基因轉殖的細菌可帶有人類基因,以生產醫療用的胰島素及生長激素等。
其實基因工程在農業上的應用,在某些方面而言並不稀奇。自古以來,人們即努力而有計劃地進行育種,譬如一個新種小麥,乃是經過上千代重復雜交育成的。目前的小麥含有許
多源自野生黑麥的基因。農人早在基因工程技術發明以前,就知道將基因由一種生物轉移至另一生物。傳統的育種也可大量提高產量。但是傳統的育種過程緩慢,結果常常難以預料。基因工程可選擇特定基因送入生物體內,大大提高育種效率,更可把基因送入分類上相差很遠的生物,這是傳統的育種做不到的。不久,在美國即將有基因工程培育出來的西紅柿要上市了。這種西紅柿含有反意基因(antisense gene),能使西紅柿成熟時不會變軟易爛。
基因工程也生產抗病抗蟲作物,使作物本身製造出「殺蟲劑」。如此農夫就不需費力噴灑農葯,使我們有健康的生活環境。也可培育出抗旱耐鹽作物以適合生長在惡劣的環境下,如此可克服第三世界的糧食短缺問題。但是,會產生「殺蟲劑」的作物,也可能對大環境有害,它們或許會殺死不可預期的益蟲,影響昆蟲生態的平衡。在高鹽的沼澤地種植基因工程育成的作物,可能會干擾了生態系統。假如熱帶作物改造得可以於溫帶地區生長,可能會嚴重傷害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因為農作物水果的輸出是他們的主要收入。最近更逐漸發現危害作物的害蟲,已經慢慢地演化,以抵抗基因轉殖作物所產生的「殺蟲劑」了。基因工程培育的魚,也引起一連串的問題。目前已送兩個基因到鯉魚中,一是生長激素,一是抗凍蛋白(antifreeze protein)。若有人不小心或刻意地把這些魚放入自然環境的河、湖中,將會嚴重影響自然界的魚群生態。
五.基因轉殖動物——愛護動物人士的關切
基因轉殖動物對於生物醫學研究,真是一大恩賜。科學家現在可將基因送入實驗室的老鼠,以研究基因的表達調控功能。也可以把實驗動物的某個基因刻意破壞,培育出患有類似人類遺傳疾病的動物,以利治療方法的探討。美國一家公司已經培育出一種基因轉殖老鼠,它在數個月大時會長出癌瘤,此項發明正在申請專利。但是愛護動物人士已表示嚴重關切,他們認為應該限制基因工程技術如此折磨虐待實驗動物。
(註:基因工程的應用並不只有以上部分,我只對以上部分發表個人觀點。)
【結語】
不久的將來,基因工程技術仍只限於轉殖少數的基因,如此培育出來的生物仍將是我們熟悉的生物。但是有很多疾病及生物特徵是由多數基因決定的,而且基因常常不是獨立行使功能,它們會受環境的影響。譬如一組基因會造成某人罹患氣喘,但症狀受生活的環境影響很大。一個人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與環境因子(飲食條件)息息相關。一個天才鋼琴家的音樂天賦包括聽力及靈敏的雙手巧妙地配合,這跟他的遺傳基因、童年音樂的啟發、生活環境等都有關連。所以我們在還未了解基因與環境因子的互動關系前,還不能奢望創造出具有超高智商的人,或是利用基因篩檢法篩選出具有特殊天賦的孩子。
21世紀是基因工程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基因工程的興起是生物革命的必然結果,盡管基因工程的隱憂及爭論眾說紛紜,但其給人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希望隨著生物界的不斷發展,使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得到保證,讓人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感受基因工程給人類帶來的利益。
『貳』 基因工程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技術作為三大重中之重技術,而生物技術可以分為傳統生物技術,工業生物發酵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現在人們常說的生物技術實際上就是現代生物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等五大工程技術。其中基因工程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技術。
既然基因工程技術是如此之重要,那麼什麼是基因工程呢?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採用與工程設計十分類似的方法,按照人類的需要進行設計,然後按設計方案創建出具有某種新的性狀的生物新品系,並能使之穩定地遺傳給後代。根據這個定義,基因工程明顯地既具有理學的特點,同時也具有工程學的特點。「基因」這個名稱已在多處提到,那麼基因又是什麼呢?根據國內外的教科書和權威辭典上的解釋加以綜合,「基因」(gene)應定義為:基因是一段可以編碼具有某種生物學功能物質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是DNA的重組技術,也就是基因克隆技術。重組,顧名思義,就是重新組合,即利用供體生物的遺傳物質,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經過體外或離體的限制酶切割後與適當的載體連接起來形成重組DNA分子,然後在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到受體細胞或受體生物構建轉基因生物,該種生物就可以按人類事先設計好的藍圖表現出另外一種生物的某種性狀。比如前面已提到的用動物來生產人的乳鐵蛋白,抗凝血酶和白蛋白。除DNA重組技術外,基因工程還應包括基因的表達技術,基因的突變技術,基因的導入技術等。有關這些方面的技術將在以後相應的章節中予以介紹。
由於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操作,最終是為了創造出人們所需要的新品種,因而它可以突破物種間的遺傳障礙,大跨度的超越物種間的不親和性。比如在基因工程中最常使用的大腸桿菌,它是一種原核生物,但它卻能大量表達來自於人類的某些基因。例如各種人的多肽生長因子基因就可用大腸桿菌來生產。如果用常規的育種技術來做同一項工作,那麼成功的機會應為零。因此,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實現人類的各種物種改良的願望。
因為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是經過長期的生物進化演變而來,雖然不能說它們都很能適應現在的生態環境,但至少可以說它們基本上都能適應當前的生態環境。這也就是說,每種生物體內或細胞內都處於精巧的調節控制和平衡之中。當用基因工程方法引入一段外源基因片段後,原有的平衡可能被打破,有可能導致細胞內的生物學功能發生紊亂,最後有可能導致細胞生長緩慢乃至細胞死亡。很顯然,開展基因工程研究的目的既要使細胞象往常一樣正常生長,又要使細胞產生甚至大量產生人類所需要的外源基因表達產物。
基因工程如此之重要,那麼基因工程可以應用在哪些領域或行業?
科技或科學技術實際上是科學和技術兩個名稱構成的,它們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科學主要是指發現自然界的規律,創建各種與自然界規律相適應的理論;而技術則是指在探索自然規律時所使用的一些方法。一些新的科學發現或新理論的建立,會導致一場技術革命,新技術新方法的建立又會推動新的自然規律的發現,因此,兩者是相互促進的。
從70年代起逐步建立起來的基因工程技術,使基因或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DNA片段的分離變得十分容易。這些基因或特殊DNA片段的一級結構(即它們的核苷酸序列)的測定也是十分容易的,由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去推測蛋白質的氨基酸殘基的序列也變得輕易而舉。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很容易的對推測出來的蛋白質進行高級結構的分析,可以對來自不同生物種類的基因序列進行同源性分析。所有這些方法或技術的廣泛使用,不僅大大地推動了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而且也大大推動了生命科學各個分支領域的迅速發展。因此,基因工程技術的第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就是大大的推動了科學理論研究的發展。
由於基因工程是從遺傳物質基礎上對原有的生物(常常稱之為受體生物)進行改造,經過改造的生物就會按照研究者的意願獲得某種(些)新的基因,從而使該生物獲得某些新的遺傳性狀。這種性狀可以用人的肉眼直接觀察到,也可能是通過某些反應或儀器間接觀察到。這種受體生物可能是微生物,植物或動物,因而它會涉及到許多生產行業。
基因工程技術幾乎涉及到人類的生存所必需的各個行業。比如將一個具有殺蟲效果的基因轉移到棉花、水稻等農作物種中,這些轉基因作物就有了抗蟲能力,因此基因工程被應用到農業領域;要是把抗蟲基因轉移到楊樹、松樹等樹木中,基因工程就被應用到林業領域;要是把生物激素基因轉移到支物中去,這就與漁業和畜牧業有關了;如果利用微生物或動物細胞來生產多肽葯物,那麼基因工程就可以應用到醫學領域。總之一句話,基因工程應用范圍將是十分廣泛的。
『叄』 基因工程的特點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技術作為三大重中之重技術,而生物技術可以分為傳統生物技術,工業生物發酵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現在人們常說的生物技術實際上就是現代生物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等五大工程技術。其中基因工程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技術。
既然基因工程技術是如此之重要,那麼什麼是基因工程呢?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採用與工程設計十分類似的方法,按照人類的需要進行設計,然後按設計方案創建出具有某種新的性狀的生物新品系,並能使之穩定地遺傳給後代。根據這個定義,基因工程明顯地既具有理學的特點,同時也具有工程學的特點。「基因」這個名稱已在多處提到,那麼基因又是什麼呢?根據國內外的教科書和權威辭典上的解釋加以綜合,「基因」(gene)應定義為:基因是一段可以編碼具有某種生物學功能物質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是DNA的重組技術,也就是基因克隆技術。重組,顧名思義,就是重新組合,即利用供體生物的遺傳物質,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經過體外或離體的限制酶切割後與適當的載體連接起來形成重組DNA分子,然後在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到受體細胞或受體生物構建轉基因生物,該種生物就可以按人類事先設計好的藍圖表現出另外一種生物的某種性狀。比如前面已提到的用動物來生產人的乳鐵蛋白,抗凝血酶和白蛋白。除DNA重組技術外,基因工程還應包括基因的表達技術,基因的突變技術,基因的導入技術等。有關這些方面的技術將在以後相應的章節中予以介紹。
由於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操作,最終是為了創造出人們所需要的新品種,因而它可以突破物種間的遺傳障礙,大跨度的超越物種間的不親和性。比如在基因工程中最常使用的大腸桿菌,它是一種原核生物,但它卻能大量表達來自於人類的某些基因。例如各種人的多肽生長因子基因就可用大腸桿菌來生產。如果用常規的育種技術來做同一項工作,那麼成功的機會應為零。因此,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實現人類的各種物種改良的願望。
因為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是經過長期的生物進化演變而來,雖然不能說它們都很能適應現在的生態環境,但至少可以說它們基本上都能適應當前的生態環境。這也就是說,每種生物體內或細胞內都處於精巧的調節控制和平衡之中。當用基因工程方法引入一段外源基因片段後,原有的平衡可能被打破,有可能導致細胞內的生物學功能發生紊亂,最後有可能導致細胞生長緩慢乃至細胞死亡。很顯然,開展基因工程研究的目的既要使細胞象往常一樣正常生長,又要使細胞產生甚至大量產生人類所需要的外源基因表達產物。
基因工程如此之重要,那麼基因工程可以應用在哪些領域或行業?
科技或科學技術實際上是科學和技術兩個名稱構成的,它們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科學主要是指發現自然界的規律,創建各種與自然界規律相適應的理論;而技術則是指在探索自然規律時所使用的一些方法。一些新的科學發現或新理論的建立,會導致一場技術革命,新技術新方法的建立又會推動新的自然規律的發現,因此,兩者是相互促進的。
從70年代起逐步建立起來的基因工程技術,使基因或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DNA片段的分離變得十分容易。這些基因或特殊DNA片段的一級結構(即它們的核苷酸序列)的測定也是十分容易的,由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去推測蛋白質的氨基酸殘基的序列也變得輕易而舉。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很容易的對推測出來的蛋白質進行高級結構的分析,可以對來自不同生物種類的基因序列進行同源性分析。所有這些方法或技術的廣泛使用,不僅大大地推動了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而且也大大推動了生命科學各個分支領域的迅速發展。因此,基因工程技術的第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就是大大的推動了科學理論研究的發展。
由於基因工程是從遺傳物質基礎上對原有的生物(常常稱之為受體生物)進行改造,經過改造的生物就會按照研究者的意願獲得某種(些)新的基因,從而使該生物獲得某些新的遺傳性狀。這種性狀可以用人的肉眼直接觀察到,也可能是通過某些反應或儀器間接觀察到。這種受體生物可能是微生物,植物或動物,因而它會涉及到許多生產行業。
基因工程技術幾乎涉及到人類的生存所必需的各個行業。比如將一個具有殺蟲效果的基因轉移到棉花、水稻等農作物種中,這些轉基因作物就有了抗蟲能力,因此基因工程被應用到農業領域;要是把抗蟲基因轉移到楊樹、松樹等樹木中,基因工程就被應用到林業領域;要是把生物激素基因轉移到支物中去,這就與漁業和畜牧業有關了;如果利用微生物或動物細胞來生產多肽葯物,那麼基因工程就可以應用到醫學領域。總之一句話,基因工程應用范圍將是十分廣泛的。
56.B) They are used by big businesses to monopolize agriculture.
57.D)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on GM crops.
58.A) Feeding the growing population makes it imperative to develop GM crops.
59.D) Whatever is useful to boost farming efficiency should be encouraged.
60.C) Efforts spent on it should be turned to more urgent issues of agriculture.
『伍』 基因工程的技術在園藝植物上有哪些應用
矮牽牛是遺傳轉化研究最深入的花卉作物。目前對鬱金香、吊蘭、石蒜、百合、朱頂紅、水仙、唐菖蒲、鴨趾草、花燭、花葉芋、石帶蘭、伽藍菜、絲石竹、香石竹、罌粟、金魚草、非洲菊、菊花、月季等花卉的遺傳轉化也有報道,部分花卉獲得分子證據的轉基因植株。但目前花卉遺傳轉化研究主要集中於矮牽牛、菊花、香石竹、唐菖蒲、鬱金香、百合等重要花卉。
花卉遺傳轉化中涉及到的目的基因主要有以下種類:花色相關基因、花期相關基因、光溫周期相關基因、形態相關基因、葉色相關基因、芳香相關基因、乙烯合成相關基因、抗性(包括抗寒、旱、熱、病、蟲、鹽鹼、除草劑及其他不利因子的性狀)相關基因、光合色素基因、固氮基因、發光基因、性別控制基因等等。目前在花卉基因工程上成功利用的只有幾種,如花色素合成相關基因(chalcone:synthase:,CHS,類黃酮合成的關鍵酶——苯基苯烯酮合成酶;反義CHS,anti-sense:chalcone:synthase基因)、形態建成基因、抗蟲基因、抗除草劑基因(轉抗除草劑的EPSP合成酶基因矮牽牛)、乙烯合成抑制基因等。
自1988年果樹的基因遺傳轉化研究首先在核桃上取得突破,相繼在核桃(美洲山核桃)、蘋果、桃、洋李、葡萄、獼猴桃、甜橙、橙、檸檬、柑橘、芒果、木瓜、樹番茄、草莓、梨、歐洲李、杏、櫻桃、香蕉、樹莓、西番蓮、番木瓜等多種果樹上獲得了轉化體或轉基因植株。國內外眾多學者對蔬菜作物的遺傳轉化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以番茄為代表的蔬菜作物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目前獲得轉基因植株的蔬菜作物主要有:番茄、馬鈴薯、芹菜、胡蘿卜、茴香、菊苣、生菜、甘藍、花椰菜、青花菜、白菜、黃瓜、西葫蘆、菜豆、鷹嘴豆、豌豆、蘆筍、茄子等。涉及的園藝性狀主要包括抗病、抗除草劑、抗蟲、雄性不育、單性結實及果實的延熟保鮮等方面。
『陸』 英語四級閱讀理解怎樣提高准確率
理解准確率和閱讀速度矛盾,往往是提高了閱讀速度,理解准確率就下降,而一味要准確率時,閱讀速度就恨慢。要想加快閱讀速度,首先要養成正確、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克服如下4種不良習慣:
1、朗讀或默讀。這兩種閱讀習慣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閱讀速度,逐詞口讀的速度肯定沒有視讀的速度快,往往眼睛看完了一行而嘴卻沒有讀完。另外,朗讀5篇500來字的文章也使人疲勞。
2、指讀。有些考生閱讀時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或筆尖指著文章逐詞閱讀,其實這與「默讀」大同小異,一旦遇到生詞,閱讀即停頓下來。
3、查讀。這種情況是考生平常做練習時,一碰到生詞就必查詞典,這勢必嚴重影響平時閱讀速度的鍛煉。
4、譯讀。即在閱讀過程中不能使英語在大腦中直接產生意義,每句話都要通過翻譯成母語才能理解原文意思。
不過,嚴格的說,一個水平即使很高的人,也避免不了以上所談及的問題,只是同學們要把握好度數。看不懂的地方避免不了默讀,譯讀,反復揣摩,但是三遍還看不懂這個句子的結構話,必須往下看,因為下文能幫你把句子理解。再說,有些句子即使不理解也不影響你把題目做對。
要提高准確率和閱讀理解速度必須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細讀、略讀、尋讀。其中細讀是為了徹底理解具體內容和作者觀點,針對性強;略讀一般是為了回答關於文章主旨的試題,通過略讀可以大概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尋讀的目的則是為了獲取某些特定的信息(比如數字題型以及利用題干關鍵詞的題目)以便找到測試文章細節題目的答案。
1、先看題目還是先讀懂全文再做題,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考生記憶好,文章較容易可採用先快速讀懂全文再做題的方法,碰到較難、不熟悉的文章則應採用先看題後閱讀全文的方法。看題目不要貪多,由於人的暫時記憶能力有限,一般看一至兩題就可,然後帶著這一兩題去原文找答案。
2、要認真看懂首段和結尾段,因為有關主題思想的試題答案往往能在開頭部分或文章結尾總結時提出。
3、根據上下文邏輯關系,以及構詞法、提示詞(如iscalled,refersto,mean,namely等)、標點符號(如破折號,逗號,括弧)、同義詞和反義詞,可以幫助我們推測出超綱詞彙或短語意思。
4、抓住關鍵詞彙來確定作者的語氣和態度。作者的語氣和態度總是要通過詞彙來明確表達或暗示出來的。
在平時練習上,建議將做過的閱讀材料中錯誤率較高的文章進行精讀,不但要弄懂每個句子中詞與詞之間的搭配關系,句子與句子的前後連貫性,而且要把難句譯成漢語,反復推敲正確選擇的原因,錯誤答案的特點,做到深悟其意。我的網站上給出了歷年閱讀的翻譯參考,同學們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上網查看。另外,多讀一些涉及當前社會熱點的文章,如奧運會、克隆技術、安樂死,基因工程、經濟全球化,計算機、網路、旅遊等,適當讀一些不同文體的報刊雜志,如英語世界,英語沙龍,21世紀報,新概念4冊等。總之,精讀是閱讀的功底,缺乏精讀基本功,快速閱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走馬觀花,囫圇吞棗。
『柒』 急求!!!2012西城英語一模閱讀D篇翻譯
You Are What You Eat
食物影響你的身(你是你所吃進去的)
Genetic(基因的)engineering is the scientific change of the genetic material in a
living organism.It allows scientists to identify specific genes, to remove them from
an organism's chromosomes (染色體), improve them, analyze them, and possibly clone them, and to then reinsert the changed gene into the original organism, or a completely different organism.Unlike traditional breeding (繁殖), where a desired quality would be bred within the same species, genetic engineering can insert desired ones into organisms of different species.Wow…Did you catch that?
基因工程一個研究生物體內遺傳物質的變化的學科。它使科學家們能夠定義具體的基因,並通過移動生物體內染色體上的基因來提升和分析這些生物,甚至可能克隆它們。之後,科學家們會重新把提取出的已經改變了的基因注射回原來的生物體內,或者注射到完全不同的一個個體中。不像傳統的繁殖需要通過繁衍同一個高質量的物種,基因工程可以導入基因到不同的物種里。哇。。。你跟上了嗎?
Genetic engineering creates many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agriculture.For example,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GE)foods, anti-cancer agents, minerals and vitamins can be increased.Improved taste, shelf life, and better transport are all possible.Also, GE plants can increase pest 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therefore, making the food safe for consumers.
基因工程對農業做出了很多好的貢獻。比如說,通過傳基因技術的食物在抗癌物質,礦物質和維他命方面都有提高。口感,在超市的貨價擺放時間以及運輸上都有更高的提升空間。另外,轉基因植物的抗害蟲和細菌的能力都有曾強,所以可以提供出更加完全的食物。
The public is also concerned about the unknown health risks.With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genes, scientists cannot predict possible effects.Because most genes introced into GE plants come from sources not introced into the human
body, it is impossible to know if they will cause reactions.Moreover, e to the lack of labeling if allergies develop, it will b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find the origin of them.
同時,公眾也會擔心這些轉基因食物所帶來的未知的風險。由於對於基因理解的局限性,科學家們也不能預測出可能的影響。因為大多數用於轉基因植物的基因的來源並沒有人類採用過,所以也不能知道人在攝取轉基因食物後體內會有什麼反應。另外,由於缺乏在商品上對過敏的標識,很能判斷出在人的體內的不良反應的准確來源(也有可能是由過敏導致的)。
There is also a major moral question in many minds.For many, the conflict is not if it is safe or not, but it disturbs them because it is unnatural and unnecessary.We are currently procing one and a half times the amount of food needed to feed the
world, yet one in seven people are starving.GE food is unnecessary, and fails to address the root of hunger.Many believe that the only people who will benefit are the corporations that proce it.
很多人也會把轉基因食物的問題引伸到道德上的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擔心的不是安全性而是轉基因食物的非自然和非必要性。我們人類目前產出的食物是世界所需總量的1.5倍,但是還是有很多地區的人面臨著飢荒。轉基因食物不是必需的,而已無法根治飢荒。很多人相信只有生產這些作物的集團公司可以從中獲益。
Scientists cannot forese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GE foods, yet we eat them every day without even knowing it.We already have enough food, so why create more that
could be potentially harmful to us, to the Earth and to all wildlife? I think that the benefits are amazing, but until we know for sure how these foods will affect us, they are not worth the risk.
科學家不能預測轉基因食物對人類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但是我們卻不知道我們現在每天就在吃這些轉基因食物。 我們已經有足夠的食物,所以如果再繼續生產食物會不會對我們,對地球,對野生動物產生潛在的危害?我(筆者)認為轉基因食物所帶來的利益是不可想像的,但是我們不值得嘗試這些食物的潛在風險知道我們可以確定它們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求採納!
『捌』 基因工程有什麼優點
目前世界許多國家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技術作為三大重中之重技術,而生物技術可以分為傳統生物技術,工業生物發酵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現在人們常說的生物技術實際上就是現代生物技術。現代生物技術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等五大工程技術。其中基因工程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技術。
既然基因工程技術是如此之重要,那麼什麼是基因工程呢?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採用與工程設計十分類似的方法,按照人類的需要進行設計,然後按設計方案創建出具有某種新的性狀的生物新品系,並能使之穩定地遺傳給後代。根據這個定義,基因工程明顯地既具有理學的特點,同時也具有工程學的特點。「基因」這個名稱已在多處提到,那麼基因又是什麼呢?根據國內外的教科書和權威辭典上的解釋加以綜合,「基因」(gene)應定義為:基因是一段可以編碼具有某種生物學功能物質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是DNA的重組技術,也就是基因克隆技術。重組,顧名思義,就是重新組合,即利用供體生物的遺傳物質,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經過體外或離體的限制酶切割後與適當的載體連接起來形成重組DNA分子,然後在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到受體細胞或受體生物構建轉基因生物,該種生物就可以按人類事先設計好的藍圖表現出另外一種生物的某種性狀。比如前面已提到的用動物來生產人的乳鐵蛋白,抗凝血酶和白蛋白。除DNA重組技術外,基因工程還應包括基因的表達技術,基因的突變技術,基因的導入技術等。有關這些方面的技術將在以後相應的章節中予以介紹。
由於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操作,最終是為了創造出人們所需要的新品種,因而它可以突破物種間的遺傳障礙,大跨度的超越物種間的不親和性。比如在基因工程中最常使用的大腸桿菌,它是一種原核生物,但它卻能大量表達來自於人類的某些基因。例如各種人的多肽生長因子基因就可用大腸桿菌來生產。如果用常規的育種技術來做同一項工作,那麼成功的機會應為零。因此,科學家們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實現人類的各種物種改良的願望。
因為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都是經過長期的生物進化演變而來,雖然不能說它們都很能適應現在的生態環境,但至少可以說它們基本上都能適應當前的生態環境。這也就是說,每種生物體內或細胞內都處於精巧的調節控制和平衡之中。當用基因工程方法引入一段外源基因片段後,原有的平衡可能被打破,有可能導致細胞內的生物學功能發生紊亂,最後有可能導致細胞生長緩慢乃至細胞死亡。很顯然,開展基因工程研究的目的既要使細胞象往常一樣正常生長,又要使細胞產生甚至大量產生人類所需要的外源基因表達產物。
基因工程如此之重要,那麼基因工程可以應用在哪些領域或行業?
科技或科學技術實際上是科學和技術兩個名稱構成的,它們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科學主要是指發現自然界的規律,創建各種與自然界規律相適應的理論;而技術則是指在探索自然規律時所使用的一些方法。一些新的科學發現或新理論的建立,會導致一場技術革命,新技術新方法的建立又會推動新的自然規律的發現,因此,兩者是相互促進的。
從70年代起逐步建立起來的基因工程技術,使基因或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DNA片段的分離變得十分容易。這些基因或特殊DNA片段的一級結構(即它們的核苷酸序列)的測定也是十分容易的,由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去推測蛋白質的氨基酸殘基的序列也變得輕易而舉。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很容易的對推測出來的蛋白質進行高級結構的分析,可以對來自不同生物種類的基因序列進行同源性分析。所有這些方法或技術的廣泛使用,不僅大大地推動了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而且也大大推動了生命科學各個分支領域的迅速發展。因此,基因工程技術的第一個重要應用領域就是大大的推動了科學理論研究的發展。
由於基因工程是從遺傳物質基礎上對原有的生物(常常稱之為受體生物)進行改造,經過改造的生物就會按照研究者的意願獲得某種(些)新的基因,從而使該生物獲得某些新的遺傳性狀。這種性狀可以用人的肉眼直接觀察到,也可能是通過某些反應或儀器間接觀察到。這種受體生物可能是微生物,植物或動物,因而它會涉及到許多生產行業。
基因工程技術幾乎涉及到人類的生存所必需的各個行業。比如將一個具有殺蟲效果的基因轉移到棉花、水稻等農作物種中,這些轉基因作物就有了抗蟲能力,因此基因工程被應用到農業領域;要是把抗蟲基因轉移到楊樹、松樹等樹木中,基因工程就被應用到林業領域;要是把生物激素基因轉移到支物中去,這就與漁業和畜牧業有關了;如果利用微生物或動物細胞來生產多肽葯物,那麼基因工程就可以應用到醫學領域。總之一句話,基因工程應用范圍將是十分廣泛的。
『玖』 英語求大概意思,閱讀理解,一句都看不懂,太難了。翻譯好了,額外再給30分
這是一片醫學科技論文。
如果我們有能力改變我們遺傳給孩子的生物材料,那麼我們為什專么不嘗屬試一下。為什麼不嘗試下過去我們所不能,社會和環境已經改變了我們孩子的生活和身份。我們已不再論辯校正牙齒,和優化智力的配方。我們已經對孩子的智力和身心作了改變,這些是父母的權力,有益於孩子們。
看起來生物材料最終會被採用。會被廣大人民所接受,確保孩子獲得高質量的生活,像心臟和肺的材料。現在這種需求還是少量,但這畢竟會幫助大家克服恐懼,生物材料能幫助大家改善壞的基因,同時好的基因能被添加進來,改善一些天生問題孩子的健康。
生物材料有極大的利益,疾病能被消除,像精神疾病和自閉症。人們的視力和聽力會被改善,藝術和音樂能力增加。大腦的理解力會被開發,生物材料能確保父母可以給孩子增加智力才能。
是否應該有個限制呢,一些專家認為在我們不能達到之上是有個界限的。但是人們有能力證明這是錯的。一種辨別人們強悍的方法是:不管他們多麼強大,會被理所當然認為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如果另一種活的生物具有一種特性。
好像不大全阿,還有額外30分!
滿意請採納!
『拾』 基因工程安全性評價
目前說的基因工程安全問題,多是指 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環境安全性,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性。
環境安全性評價的核心問題是轉基因植物釋放到田間後,是否會將所轉基因移到野生植物中,是否會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打破原有生物種群的動態平衡。包括:1)轉基因植物演變成農田雜草的可能性。2)基因漂流到近緣野生種的可能性。3)對生物類群的影響。
關於食品的安全性。
經和組織(OECD)1993年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評價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如果轉基因植物生產的產品與傳統產品具有實質等同性,則可以認為是安全的。反之,則應進行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在進行實質等同性評價時,一般要考慮以下主要方面:1、有毒物質:必須確保轉入的外援基因或基因產物對人畜無害。2、過敏源:在自然條件下存在著許多過敏源,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將控制過敏源形成的基因轉入目標植物,則會對過敏源造成不利的影響。
利用轉基因動物生產出來的葯物安全性問題不大,可根據其結構與天然蛋白結構是否一致來判斷安全性。但是在生產過程中,轉基因動物如何對應GAP,GLP,GMP、如何避免轉基因動物的遺傳物質進入葯物是應該重點強調的問題,另外,作為動物葯廠的動物本身一旦不「產葯」了,對該動物的後繼處理也應慎重考慮。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制定了各自對轉基因生物(包括植物)的管理法規,負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在美國分別由農業部動植物檢疫局(APHIS)環保署(EPA),以及聯邦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負責環境和食品聯各方面安全性評價和審批。
中國的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相對滯後,到目前為止,只有2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規章:
1993年12月國家科委發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
1996年7月農業部發布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
另外,部門和行業的管理規定力度不夠,不適應工作要求:
據了解,中國大陸目前正在進行研究的基因工程受體生物92種,而申報只有22種,從事此類研究的單位80多個,申報安全性評價的只有19個。但是最令人擔憂的是基因工程安全評價沒有一個完全合理的辦法。
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產業促進中心此次舉辦第七次生命科學前沿討論會--基因工程和生物安全性問題,邀請了部分在京的轉基因專家,暢談討論,旨在為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出謀劃策。
一個公眾關注的話題--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一個上至國家領導,下到平民百姓都關心的共同話題----轉基因生物安全,是近年來在媒體上出現頻率較高的新概念。 轉基因生物安全,從整體意義來說,它不僅僅是技術問題。近年來,國際上對轉基因生物的爭論,已擴大到了政治、經濟、貿易、社會、倫理等多個層面,而且爭論的熱點和焦點,是農業轉基因生物引發的環境安全與食用安全問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嚴格說來,任何食品都不存在絕對的安全性。國際上目前廣泛採用「實質等同」原則,即以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比較的相對安全性,作為評價依據,只要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實質等同」,就是安全的。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還有爭論,但目前尚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 雖然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但本著對人類負責的態度,許多政府部門和科學家對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比較關注,人們擔心轉基因活生物體及其產品作為食品進入市場,可能對人體產生某些毒理作用和過敏反應,其營養成分的變化、轉基因成分加工產生的變化,有可能對人體產生某些負面影響。這只是「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目前並沒有證明確實存在這些危險。 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比較嚴格的管理,農業轉基因生物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前,要經過一系列的安全評價試驗。在中國境內進行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前,應經過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階段的安全性試驗,經安全評價合格的可領取安全證書;申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入市場銷售前,應由農業部認定的技術檢測機構經過申請領取安全證書、申請進口標識、申請國內標識三個階段。 目前,經政府部門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尚未發現其對人體健康有何副作用。 轉基因生物發展趨勢 盡管國際上對轉基因生物技術及其安全性爭論不斷,全球對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始終沒有放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增加到2001年的5260萬公頃,6年間增加30多倍。至2000年,已有近50個國家相繼培育成200多種轉基因作物,其中各國已獲准上市的轉基因作物產品種類已達149個,僅美國就有42個,由轉基因作物生產加工的轉基因食品和食品成分已達4000餘種。轉基因農作物及其產品市場銷售額由1995年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30億美元。轉基因作物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生物技術研究計劃的支持。目前,中國正在研究的轉基因生物有130多種,涉及的基因種類超過100種。其中在棉花研究領域,有45個優良品種獲准進入環境釋放,經國家審定的抗蟲棉有13個,並在全國12個省推廣,2001年種植面積達到60萬公頃。 從1997年至2001年,經過安全評價,農業部批准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馬鈴薯、楊樹等10種轉基因植物進入田間環境釋放,批准轉基因棉花、矮牽牛花等植物和獸用微生物基因工程疫苗進入商業化生產。近年來,中國還實施了「轉基因棉花種子產業化」、「基因工程疫苗產業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並開始在生產中發揮效益。 政府對轉基因安全問題負責 農業生物技術,在為農業生產、人類生活和社會進步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可能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潛在的風險,所以從科學上講,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還需要長期的跟蹤研究。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生物多樣性大國,又是大豆、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的原產地,在發展生物技術的同時十分重視生物安全。對農業轉基因生物採取「積極研究、慎重推廣、加強管理、穩妥推進」的方針。對於起源於我國的重要物種,如大豆、水稻,以及大宗糧食、油料作物要加強管理、慎重推廣,穩妥地推進產業化。為此,根據國際相關組織和多數國家的做法,我國政府制定並頒布了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以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規范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 2001年5月23日,我國政府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簡稱《條例》)。《條例》在原農業部頒布的《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的基礎上,將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從研究試驗延伸到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條例》規定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安全評價制度、標識管理制度、生產與經營許可制度和進口安全審批制度,標志著中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活動開始實施全面的管理。 2002年1月5日,農業部又發布了與《條例》配套的三個管理辦法,即《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自3月20日起施行。 從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角度出發,《條例》及其配套規章體現了科學、透明、公正的原則,適用於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任何國家的農業轉基因產品,對國外企業充分考慮了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是符合國際慣例的,是對人民負責的。 嚴格管理程序出效益 自2002年3月20日《條例》的三個配套管理辦法實施以後,農業部就收到了美國孟山都、杜邦及陶氏益農、德國拜耳、瑞士先正達等五家境外公司19份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申請,涉及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4種作物和抗除草劑、抗蟲、雄性不育3種性狀。 食用安全作為轉基因生物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環境安全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為此,農業部在2002年下半年啟動了食用安全檢測工作,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天津防病中心等單位制訂了《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食用安全檢驗標准》(徵求意見稿),並對5家境外公司的反饋意見進行了研究。根據安全評價的需要和專家意見,農業部確定了對進口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進行抗營養成分分析和大鼠90天喂養兩項驗證試驗。 根據《條例》及配套管理辦法的規定及管理程序,農業部先後安排了環境安全檢測試驗和食用安全檢測試驗。環境安全檢測包括生存競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基因漂移3個指標的試驗,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山東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吉林農科院、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和華中農業大學承擔;食用安全檢測包括大鼠90天喂養和抗營養成分分析兩個指標的試驗,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天津防病中心和中國農業大學承擔。 2002年四五月份,我國大豆進口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全年大豆進口明顯減少。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02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1132萬噸,比2001年減少262萬噸,下降18.8%。這是什麼原因?農業部相關同志分析說,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規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豆進口猛增的勢頭。 據介紹,前幾年,我國進口大豆總量不斷攀升。2002年,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法規的實施,對國外轉基因大豆輸入我國進行了有效和有序的管理。由於大豆進口量的減少,從而引發了國內大豆價格上揚,庫存減少,收獲期大豆價格上漲,主產區價格比去年同期高出0.35元/斤,每畝收益達到110元左右。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而且較好地推動了農業部大豆發展振興計劃的實施。 確保法規的有效實施 為保障《條例》、三個管理辦法及臨時措施的實施,農業部成立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領導小組,設立了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建立了由農業部、外經貿部、衛生部、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部際聯系會議,負責研究、協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辦公室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綜合協調與管理。 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評價是實施安全管理的核心,為此,我國成立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會由各部門和科研教學單位從事生物技術與生物安全研究和管理的58位專家組成,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工作。 為適應加入WTO的需要,使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進口、標識認可的申請、審批透明和公正,農業部還制定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程序、進口安全管理程序、標識審查認可程序等三個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申請、受理、審查和批復等各環節及時間要求做出了明確規定,並公開發布。 目前,農業部已經完成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與檢測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正積極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組織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檢測機構的認定工作。 相關鏈接 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和國務院法制辦的立法要求,由農業部牽頭起草《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條例》於2001年5月23日以國務院第304號令公布並施行。 《條例》規定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口、出口活動中應遵循的5項農業轉基因生物管理制度。具體條文如下: (1)安全評價制度。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按照植物、動物、微生物三個類別,以科學為依據,以個案審查為原則,實行分級分階段管理。 (2)生產許可證制度。生產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應當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申請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首先要取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 (3)經營許可證制度。經營轉基因植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經營許可證。申請經營許可證,除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條例》規定的其他條件。 (4)標識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當有明顯的標識。標識由生產、分裝單位和個人負責,未標識的,不得銷售。 (5)進口安全管理制度,對於進口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按照用於研究和試驗的、用於生產的以及用作加工原料的三種用途實行安全管理。引進單位或者境外公司應當憑農業部頒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和相關批准文件,向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經檢疫合格後,方可向海關申請辦理有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