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經驗交流總結
《如何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學期初,根據我所教班級的基本情況,確立了本學期課題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並在學期初制定了自己的小課題研究計劃,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實踐研究,現將總結如下:
本課題以《英語課程標准》為理論依據,以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為根本目的,從實際出發,通過研究實踐,探索出英語閱讀的有效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英語素質的全面提高。
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與研究,初步探索出了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即: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後,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為學生以後的閱讀奠定了基礎。
一、Pre-reading 的活動設計
Pre-reading 活動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掃除部分閱讀障礙,為接下來的閱讀學習做好適當的心裡和知識准備。
二、While-reading 的活動設計
While-reading環節除了幫助學生理解所要閱讀的內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訓練學生跳讀能力(scanning)、略讀能力(skimming)、查讀能力等。
語言學家Eddo Williams 曾經說過:「一般來說,讀中活動應先把握整體,再深入到詞句段落的理解。」因此在閱讀中環節可以分為三步走:整體粗讀,了解文章大意;分段細讀,注意細節,解決問題;反復重讀,深層理解,體會語言結構。
㈡ 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課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歷來受到重視。《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任務主要有兩個:第一,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訓練,培養其閱讀理解能力;第二,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的語言知識,提高其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發現在經過大量的閱讀教學之後,學生的閱讀水平依舊提高很慢,時間的投入與效果的產出不成正比。因此,教師們就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即: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 教學准備的有效性
教學准備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學准備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是一個決策者、創造者,而不僅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所以教師在教學准備時,必須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1.認真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准備的基礎。例如,在解讀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時,教師要把握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英語在世界上的發展情況。教材安排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僅在於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的發展,學習說明文的結構,更重要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2.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有效教學准備的核心。以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為例,教師在認真解讀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Teaching aims 教學目標
①Knowledge aims 知識目標
a.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include, international, native, modern,culture, actually, vocabulary, rapidly, play a role in
b.Important sentences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Actually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
It was based more on German than the English we speak at present.
②Ability aims 能力目標
Develop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and let them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 .
③Emotional aims 情感目標
Enable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English language and know different kinds of English so as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學重點
①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②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教學難點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ummarizing an article.
此外,教學活動的設計也是有效教學准備的另一個重點,其中的合作探究活動更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它可以引發學生對英語發展的一些思考,讓學生大膽發揮想像力,暢所欲言,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課前的教學准備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師在教學實施之前,必須要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有效地設計教學活動。
二、 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教學准備是基礎,而教學實施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亦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激活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大量研究表明,一個低效的閱讀者很難對所閱讀的材料產生興趣,更談不上喜歡,其結果就是閱讀量很小,閱讀量小反過來使其在今後的閱讀中很難理解相關材料,對材料的不理解又使他失去了繼續閱讀的興趣,這樣便形成惡性循環,反之則能形成良性循環。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還可以使其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這種知識的積累又為其以後閱讀活動中背景知識的激活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激活背景知識的策略有很多種,比如,使用網路視頻或圖片資料,敘述與主題相關的故事,辯論法,提問法,小組討論,預測課文內容等等。例如:人教版NSEC Mole1 Unit1的閱讀文章摘自《安妮日記》,對於剛剛升上高中的中國學生來說,閱讀這樣一篇英文原著還是有相當的難度,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估計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的困難。因此,在學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使用網路視頻和圖片資料向學生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及當時猶太人的悲慘命運,這樣學生就能從時代背景出發思考安妮所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再學習本課的文章,就不難理解安妮當時的心境和為什麼將日記視為自己的朋友,從而深刻地領悟安妮日記的內涵。
㈢ 探究如何進行高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課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歷來受到重視。《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任務主要有兩個:第一,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訓練,培養其閱讀理解能力;第二,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的語言知識,提高其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發現在經過大量的閱讀教學之後,學生的閱讀水平依舊提高很慢,時間的投入與效果的產出不成正比。因此,教師們就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即: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一、 教學准備的有效性教學准備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學准備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是一個決策者、創造者,而不僅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所以教師在教學准備時,必須認真解讀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1.認真解讀教材是有效教學准備的基礎。例如,在解讀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時,教師要把握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英語在世界上的發展情況。教材安排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僅在於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的發展,學習說明文的結構,更重要的在於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 2.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有效教學准備的核心。以人教版NSEC Mole1 Unit2的閱讀文章「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為例,教師在認真解讀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㈣ 如何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
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和提高,這也是版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權一個重要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起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幫助,讓他們都有自我表現、自我成功的機會,都能獲得知識、能力和自信心。這既是小學數學教學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對暫時後進的學生充滿愛心和信心,用滿腔摯愛和熱忱,營造出祥和的心理環境,消除他們學習的心理障礙,使他們置身於教師的期望之中,在無卑無怯、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中抬起頭來學習。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說明,師愛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它不僅能激起後進生學習的良好興趣,而且能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內部動機,從而提高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㈤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技巧總結
先看題目,再看文章,按順序往下做題,基本出題順序和文章的閱讀順序是一致的
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一定要返回到文中找到所對應的句子和段落,不能憑印象去做題,否則准確度很低的
㈥ 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有效性的幾點淺見
1.對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介紹 了解英語背景知識,有助於英語閱讀。英語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英語文章的體裁各式各樣,包含豐富的知識,有些雖然在閱讀的過程中沒碰到一個生詞,沒有語法障礙,但是若沒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就不知道在講些什麼。 2.開展課堂游戲教學適量的課堂游戲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獲得知識的角度講,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學習者。有學者認為,應該盡可能地使學生成為自主而自動的思考者。從發展能力的角度講,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永遠源於主體的積極過程,如果離開主體不斷積極活動,那就沒有什麼智力的動力可言。這就充分說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挖掘學生的最大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於喚醒教育的主體自覺,啟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因為沒有教育的主體自覺,學生只能是一群被人驅趕的綿羊。課堂游戲正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學生普遍動腦、動手、動口廣泛地進行交流信息,處於自覺的主體地位,為積極探求知識、發展能力提供廣泛的空間和深度。 3.不斷提高教師個人綜合素質,適應新形勢下的英語課堂教學 英語課堂改革要求教師努力做到以下兩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情感素養。要使學生有飽滿的熱情和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教師必須注重自身情感素質的培養,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煩惱和不如意帶到課堂中,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靈活運用教材,活化教材內容。課程標准與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課本量大面廣,靈活性強。要求師生的配合性強,以單元為單位,聽、說、讀、寫較以往皆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若按以往教法是很難在預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的。二是難度增大,生詞量、閱讀量增加近一倍。針對這一新變化,如何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需有新舉措,須將其內容活化,按交際原貌活化於課堂,形成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師生互動,共同投入。 4.加強中學階段的外語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高中英語閱讀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此,必須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為了獲得真正的外語語感和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習俗,閱讀內容首先應是原汁原味的外語材料。如可以讀英文原著和英語報紙雜志等。學生通過閱讀大量英語原材料,向大腦輸入原汁原味的材料及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理解,進而背誦、記憶。在外語教學過程中,加大外語語言材料閱讀量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5.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又不能死板地一切教學活動都循規蹈矩。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改變一些不良的傳統教學形式,變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形式為學生為主體的開放性教學模式,從素質教育和全人發展的理念出發,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善於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發現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的學習創造更多有利的條件和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開放性提問和小組討論,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積極鼓勵學生預習及復習,逐漸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適當地刺激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產生疲勞和精神分散時及時集中注意力。
㈦ 如何有效進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新課標的具體要求
《江蘇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教學要求》七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從一般性文章中獲取和處理主要信息。
2. 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
3. 能通過上下文克服生詞困難,理解語篇意義。
4. 能通過文章的線索進行推理。
5.能根據需要從網路等資源中獲取信息。
6. 能閱讀適合高中生的英語報刊或雜志。
7.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23萬詞以上。
八級目標中讀的目標描述為:
1. 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徵。
2. 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長句和難句。
3. 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度。
4.能根據學習任務的需要從多種媒體中獲取信息並進行加工處理。
5.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
6. 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
「英語閱讀不但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目的,而且是中國大多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手段。」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
閱讀能力的高低,一般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理解程度,即閱讀理解;二是讀速快慢,即閱讀速度。閱讀不是被動的接受型語言活動,它不僅涉及語音、語法、詞彙這些語言因素,還有非語言因素,如背景知識、邏輯推理、評價判斷等,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閱讀的過程,就是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對文章進行猜測、證實、再猜測、再證實的心理活動,通過這些心理活動過程,達到對文章的深度理解。理解與速度是主次關系,理解是主,速度是輔,速度的快慢以理解為標准而進行調節。英國教育學家愛德華。費賴博士認為:「一個中等水平的英國人或美國人,閱讀速度可達到250詞每分鍾(wpm),或者更快一些,閱讀理解的准確率為70%左右」。新課標要求我國學生的閱讀速度達到60-100wpm,理解准確率達到70%。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抓住英語閱讀課堂教學
影響中國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主要原因是語言因素,即學生的英語水平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如對詞彙、句型、語法的掌握,為學生實施進一步閱讀活動奠定必要的語言基礎。
基於語言的兩種功能――用於表達內容的事務功能與用於表達社會關系與個人態度的交往功能,語言課堂應包含以下兩種活動:解釋領會語言點的活動與實踐語言點的活動。換句話說,課堂教學應該為達成語言點學習活動與交際活動的融會貫通提供平台。閱讀課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文本這一融語言點與語境於一體的媒介,加強對語言基本功的夯實與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達到「教學做合一」。
牛津教材每單元reading後Exercise D是訓練學生在語境中理解生詞的含義,在完成此題後,教師可以進一步設計語境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鞏固對他們的理解,最後可要求學生以課文為基礎,對這些詞彙進行拓展性造句或復述課文。
(二)精心組織、指導學生泛讀
要達到《課標》對讀的要求,單靠教科書是遠遠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的,沒有一定的輸入量,就無法保證一定的輸出量。因此,我們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的泛讀。學生在泛讀時,不僅僅在提高閱讀的流利程度,還在增加著新詞彙,加深著舊詞彙,鞏固著語法知識。另外,泛讀還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及聽力和口語。更重要的是泛讀能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積極態度,提高英語學習的動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指導學生合理選擇閱讀材料
英語原著、中學生閱讀教材、專業報刊雜志或網路資源等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選擇時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1)聯系性原則,指材料的選擇應考慮與課文、句型、語法、詞彙教學的聯系,考慮學生的聽、說、讀、寫水平;(2)專題性原則,指閱讀同一話題的若干篇文章,其優點在於隨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某一話題的了解和背景知識的積累,他會相對容易地了解相關話題的文章;(3)時效性原則,指選取的材料要貼近現實和社會,能放映各個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發展等;(4)趣味性原則;(5)難易度適中原則,一般認為,選材時應對詞彙和語法進行嚴格的控制,生詞不超過總詞彙量的2%,新句型不超過5%,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基本無語言障礙。
2. 幫助學生有效激活圖式
由於讀者頭腦中先存的知識(背景知識)及知識結構(圖式)在閱讀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教學中就要以激活學生的相關圖式為目的,通過對文章標題、插圖、關鍵詞等線索的討論,迅速調動頭腦中的相關背景知識,幫助他們理解閱讀中碰到的新內容,以提高閱讀速度。預測(讀者藉助邏輯、語法、文化等線索,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及相關詞彙進行猜測)是激活圖式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預測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成功的預測能較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下一步的閱讀與理解做好導向性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