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分鍾的試講,初中英語閱讀課怎麼展現
一 熱場。二導入。這兩個部分盡量與現場以及課文內容有關。而且盡量幽默。時間控版制在3分鍾以權內。三,可以考慮給學生提幾(3-5個)個快速閱讀問題,一個問題一個屏幕。搶答。氣氛好。這樣學生對於課文內容就比較了解了。這個環節3分鍾左右。四、下面的內容看你要不要選取:1、知識點,建議講一個。課文里最有代表性的。講一個方面,向評委展現你的基本功。2、文章結構。或者你可以考慮最後一句說,還有。。。沒有講,作為作業回去做,下次課再來講解。以上內容3分鍾左右。最後半分鍾小結。總的來說,你自己什麼好就展示什麼。如果語法基本功好,就講語法。如果你語音好,流利,可以說一段。板書或者PPT一定要精心准備。祝你好運,記得採納喲。
② 初中英語老師如何給學生布置作業
根據學習的內容留習題冊上的作業或者抄單詞背短文什麼的。
③ 初中英語寒假作業怎麼布置有創意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完善.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利用課堂所學的知識訓練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英語的交際水平.同時,科學合理的作業布置又會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起到及時反饋作用,有利於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一、作業布置要有針對性.
作業設計要突出重點、難點,有利於實施英語教學目標,要有意識地設計和布置相關內容,使作業目標明確,讓學生能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符合學生所學知識的能力水平.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做作業的動機.例如五年級英語My Family這一單元的教學,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後扮演家庭成員,幾個人一組自願結合,扮演不同角色編寫對話,在課堂進行角色表演.通過這種口頭、筆頭訓練學生熟練掌握了所要掌握的句型.
二、作業布置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好任何一門功課的首要條件.因此布置作業時不能總是讓學生抄單詞寫句子,這樣會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要盡量使作業類型多樣化,內容新穎,生動有趣,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三年級英語課Happy birthday這一課時,讓學生結合自己過生日時的具體情況進行討論:有沒有生日聚會( Birthday party),有沒有生日禮物(Birthday presents),有沒有生日蛋糕和蠟燭(Birthday cake and candles).學生討論非常激烈.討論過後讓學生畫一畫生日蛋糕和禮物.並讓其家人過生日時唱一首「Happy birthday」,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新知.
三、作業布置要有精簡性.
在提倡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的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師必須把好作業的質量關.要精心選擇和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習題,使作業少而精,但同時又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既鞏固了知識又鍛煉了英語交際能力,不能布置超量作業.杜絕「題海戰術」,否則學生產生厭學、逃避作業的心理就將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④ 淺談初中英語如何布置作業
1、糾正提高師生對作業布置的認識,明確作業的目的性。
2、作業巧設計專,做到活、實、重趣味屬,盲目地照搬照抄不行,要對作業材料進行進一步開發整合,讓它更適合自己的學生,更切合課堂教學,創造性地改編利用各種材料。
3、作業布置要分層。
4、作業布置要注意時效性和階段性,課堂作業與課外作業相結合,及時幫學生把瞬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通過反復練習,進而變成技能,進一步幫助學習。
5、作業落實要靈活、注重層次性,因人而異。
⑤ 如何科學有效地給中學生布置英語課外作業
一直以來,教師布置課外作業形式單調乏味。抄寫和背誦幾乎成了一成不變的作業,內容枯燥,多數以鞏固語言知識點為主要目的,很少注重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訓練。這樣就不能夠針對不同水平和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缺乏針對性,因而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那麼,如何科學、有效地布置英語課外作業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以下幾個途徑行之有效。
一、數量上要做到「少而精」
雖說「有量變才有質變」,但這個量是指適量,不是大量,更不是過量。過量的作業只會挫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導致他們失去原有的興趣。過量的作業會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會使他們逐漸產生厭學情緒。這與教師布置作業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因此,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注意量的控制。還要注意精選題目,選擇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題目,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點,要讓學生主動而又有興趣地去完成作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真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筆者一貫以來布置的課外作業,學生一般都能在20分鍾內完成。
二、內容上要「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每個人的先天稟賦都不同,家庭環境的影響也不同,其素質發展的特點、水平和潛力也有所不同。不同學生的理解、認知、掌握能力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差異,學習能力也是因人而異的。所以,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英語作業的模式、難度不能搞「一刀切」,作業的設計要有針對性。當然,這樣做會給老師的工作增加額外的負擔。在短短45分鍾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不可能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進行指導的。有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把他們劃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然後根據不同的層次設計不同的作業。例如,針對英語水平差的學生,老師可以叫他們熟讀本節課的單詞、短語、句型,並抄寫等;對於中等水平的學生,老師可以要求他們能用本節課所學的單詞、短語、句型去完成句子;而對於水平優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能正確運用單詞、短語、句型去寫句子,而且最好能寫出長句。有差異地布置作業,首要目標是要將學生的薄弱環節提高,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讓他們對英語學習長期保持興趣。而對於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老師要擦亮眼睛,要進一步挖掘他們的潛力,讓他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並有所突破,使他們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發展。
三、形式上要「多樣性」,盡量貼近生活
有目共睹,目前,大多數老師為了應付學校的教學常規檢查,為了批改時省時、省力,一般都布置一些機械式的作業。如,抄寫單詞、背誦句子、背誦課文、完成課本上或練習冊上的習題等。這樣很容易讓學生誤以為他們只是在完成一種任務,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也束縛了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而且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科學、有效的課外作業設計要讓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和體驗英語,並把從課本上學到的英語知識恰當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比如,在學習了一些關於公共標志的英語片語後,老師可以讓學生節假日在公共場所找一找生活中的警示標語,記錄下來後與同學一起交流、分享。如No Smoking,No Photos 等等。還有,讓學生留意一些服務機構的英語名稱。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China Postal Savings Bank 等等。告訴學生:留意處處是學問。讓學生意識到其實英語離我們並不遙遠,身邊到處有英語的影子,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善於學習,善於把看到的東西、聽到的話語,盡可能用英語說出來,不會說的就記下來,回去後就查查字典。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英語水平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對於高中生來說,也可以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所學的課文內容,到社會上進行某一個方面的調查研究。如,在學完了高中英語模塊3「關於車多給環境帶來的影響」之後,筆者就布置學生去當地調查一下近幾年來私家車的數量、交通情況、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當地政府的態度及行為等。調查完後,根據數據製成表格,並根據表格寫一份調查報告,時間是兩星期。當時學生表現得很興奮,他們自覺地三五個人組成若干個小組,各組員分工合作,協調完成任務,他們的表現大大出乎筆者的意料之外。
兩星期後,每個小組都交上了一份凝聚了所有組員的努力和心血的調查報告。表格上各數據都非常具體,並附有調查的對象等。有的小組表現得更出色,把表格製成了柱狀圖,令人一目瞭然。調查報告的寫法盡可能運用了以前學過的有關短語、句型。如: According to the chart / The chart shows that / In the past ten years / In conclusion / The government has taken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use of private cars . 等等。
四、對作業的評價要做到「鼓勵為上」
針對不同的學生和作業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有的老師一味採用單調的批閱方式,如,打鉤、打叉或「A」「B」的形式等等。這樣,學生就不能在作業中和老師有情感上的交流,讓學生感覺很生硬,學生甚至會忽略老師的批改結果。以上這些「雷區」都使英語作業效率低下,甚至是根本沒有效率。針對這些情況,筆者有以下體會:(1)老師應及時批閱作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反饋。(2)針對作業上監督不足的問題,建議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年級組或科代表、小組長的力量分層,抽樣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監督和管理。(3)教師的評語也不能總是相同,應該採用更加人性化、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評語。(4)教師批改作業時,除了給出等級或分數以外,還應該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如 :「Good / Great / Excellent 」等肯定性的評價語。對表現暫時不太理想的學生,老師要真誠而委婉地給予「 Not bad / Work hard next time / Come on 」等。在使用這些常見的鼓勵性的評語的同時,教師還可以插入一些簡筆畫,如:笑臉,大拇指、紅色的五角星等形象性激勵評價,從而給他們信心,爭取下一次的進步。杜絕使用一些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評價語。(5)教師還可以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薄弱環節和學習方法的輔導,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並及時改正不正確的學習方法。有了相對寬松的作業評價標准,學生也就能用比較自然的態度去完成英語作業。在這種狀態下,作業已經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他們展現個人才華的小舞台,學生會在這個小舞台上樂此不疲。
五、各科老師要互相協調
每一天都有不同科目的課程,而每一科的老師都會布置一定量的作業。這樣,在布置作業時,各科教師最好互相協調,不要只考慮本學科的作業量而不考慮其他學科的作業量。如果教師爭先恐後地增加作業量,學生要完成的作業總量就很難控制了。各位任課教師應該把作業量控制在半小時左右,這樣,學生每天的作業量就能控制在三小時以內了,學生還能留出一點兒時間自行預習、復習。各學科的老師如果難以把握作業總量,可以請班主任來溝通、協調。每位任課教師把當天要布置的作業告訴班主任,由班主任匯總,並且在每天傍晚放學前統一布置給學生,這樣就能有效地控制各任課教師所布置的作業量了,不過這樣就無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
另外,為了更好地督促各科教師控制好作業的數量,學校也應該定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做作業所花費的時間。如果發現學生做作業的時間過長,學校就要認真調查,分析原因,並採取必要的措施。
總之,英語課外作業設計的實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要求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策劃者,要堅持做到課外作業源於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和課堂,從學生的需求、目的、興趣出發,選准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調動到最佳狀態,讓學生的能力、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⑥ 如何有效地布置初中英語作業
作業是學科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通過作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據此調節、改善自己的教學.可是,不少初中英語教師在布置和處理作業的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步入「題海」的誤區,其結果不僅空耗了自己和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而且導致學生厭學,降低了教學質量.那麼如何有效地規范初中英語作業的布置與批改?一、布置作業講究「四性」.1.針對性:教師在選題時,只有將學生的水平層次與知識層次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練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設計鞏固交際語言項目的練習,要重點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得體性、規范性;設計鞏固語法知識的練習,要重點訓練學生掌握語法知識的准確性;設計口語練習,要重點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語言的准確性和流利性.2.層次性: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遵循「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在完成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內容後,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布置層次分明、結構合理、題量適中的同步作業,對學生個體層次和知識層次要分析並加以區別,不能搞「一刀切」.教師要通過自己精心設計或選編的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3.時效性:教師布置的作業應以強化和鞏固當堂或一單元內所授重點、難點知識為主,不宜有過多超前或滯後的知識內容.若某作業作為課內作業,就不能作為課外練習.這樣學生才能明白每次作業訓練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輕松、愉快、有成效.4.適量性:教師應指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主要進行學習方法的探索和知識的系統歸類,而不是進行大量的、毫無針對性的、機械性的練習.教師應把握好這一原則,做到選材有針對性且題量適中,不可把練習變成「題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業當成學生復習和掌握知識的唯一途徑.二、作業批改中的「二結合」.如果說教師盲目布置練習會將學生帶進「題海」的話,那麼教師對作業採用「包辦式」的全批全改,不僅會消耗教師本應用來鑽研大綱和教材的大量時間,而且還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批改只重結果而忽視過程.我認為,要改變這一局面,在進行作業批改時,可採用以下方式:1.「粗改」與「精批」相結合.我們常聽到許多師生抱怨「作業難改」、「作業難做」,看到許多「學生忙著寫、老師忙著批改」的情形.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對作業的布置與選材缺乏科學性與針對性.二是教師對批改作業的技巧缺乏探究,將每次作業盲目地全批全改,而收效甚微.如果對某些作業「粗改」與「精批」相結合,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弊端.如何「粗改」呢?就是對那些由簡單的詞彙、句型和交際用語構成的復習性練習,僅給予對、錯評價即可,甚至可依據學生水平層次抽取適量樣本進行批閱.如何「精批呢」?就是對各類強化、鞏固性練習,批閱時不僅要給予對、錯評價,而且還要對於學生寫錯的予以更正並指出錯誤原因,同時教師自己還要寫好閱後記.「粗改」與「精批」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使教師在講評練習時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能使學生知曉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並做到「對症下葯」.2.學生「自改」與「互改」相結合.教師「包辦式」的作業批改方式,往往使學生產生惰性,這是應予以扭轉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對某些作業的處理,可採用讓學生「自改」與「互改」相結合的方式.何謂「自改」?就是對那些題型單一、要求層次較低的練習,如單詞拼寫、句子填充或句子結構轉換、判斷正誤等,教師可讓學生對照標准答案進行訂正.怎樣進行「互改」?就是對單元內如補全對話、完成句子、語言運用等題,教師先作必要的重點提示,然後讓學生交換作業根據提示互作批改.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對那些學習興趣不濃、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當面輔導批改,這樣還可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掃除學生思想和學習上的障礙,激發求知慾.最後再由教師對作業中出現的共性錯誤,集中評議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產生錯誤的原因並掌握糾正的方法.「自改」與「互改」的批改方式,不僅反饋及時,而且更重要的是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和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批改作業中得到啟迪,思維得到鍛煉,對知識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⑦ 如何布置英語課堂作業
作業是學科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近兩年的教學過程中,我越覺得以讀、背、抄等方式為主的傳統英語作業形式單調枯燥,容易使學生失去對英語作業的興趣
⑧ 怎麼給初一學生布置英語作業(一天的作業)
出點完成句子吧。出題內容最好是這個學期的的動詞短語,要求學生注意意群和時態等。 做幾內篇完形填空也容可以。 還可以閱讀一些故事之類的短文以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堅持每天讀熟讀流利1~2篇作文可以迅速提高寫作能力『
求採納
⑨ 如何優化初中英語的作業布置
作為新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作業設計問題卻一直被有意無意地輕描淡寫--被 忽略 了。教師在作業設計上,觀念依然陳舊,投入到作業設計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常常隨意為之,對現成的作業依賴性過強, 拿來主義 機械照搬的居多,自己動手設計的過少。於是這樣的作業不但不能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能力、提升素養,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作業成了學生心理沉重壓力的代名詞,令他們望 業 興畏,苦不堪言。這一切不可辯駁地說明,作業問題正成為新課改最薄弱的環節,是新課改的一個瓶頸。不對作業進行優化,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必將事倍功半。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素養,要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展,為初中英語教學的整體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於是也引領我們提升了英語作業設計理念,更加關注其人文內涵和實踐運用。為此,我從作業形式、要求和評價方面著手進行優化,積極引入新課程理念,形式上追求活潑多樣,內容上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的作業設計。讓學生用眼去發現,用手去創造,用腦去思索,用心去體會,愉快地完成英語作業。
一、作業形式的優化
傳統的作業將知識的價值放在本位,過分重視知識性目標,常出現學生基礎知識背得滾瓜爛熟,但卻不會靈活運用知識的現象。作業內容大多是機械、重復的 題海訓練 ,沒有什麼思維訓練價值,更談不上什麼創新、人文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充滿濃厚的應試訓練色彩,這嚴重地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和科學素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切實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生的被動作業為主動作業。所以作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做等多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又動口。
(1)談學習方法型作業
良好的方法使我們更好的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華的發揮。 (貝爾納)可見,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達爾文)這就足以證明,在學習中把握科學的方法是何等的重要。當學生領會一些學習方法後,可根據不同知識的特點,試著布置一些談學習方法的作業,第二天給學生幾分鍾時間在班級或小組內交流,這樣能做到舉一反三,相互啟發,教學生會學,使學生終身受用,正所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樣減少了學生不必要的 寫 ,增加學生的 說 ,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想像型作業
新課程改革,特別注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而培養創新精神可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著手。因此我們要善於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華和突出主題的地方,鼓勵學生發散變通,培養想像力。如學習I want to be an actor內容後,可布置 My dream 為題的小作文,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來完成。
(3)閱讀型作業
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有關話題的英語短文,不僅可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可以讓學生從閱讀中感悟語言魅力。完成閱讀作業時可指導學生既可查閱資料,也可以上網查閱,增加學生學習渠道。教師可因勢利導布置學生寫一寫自己對該話題的理解和看法,並在班級作交流發表,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演講能力。
二、對作業要求的優化
(l)分層布置作業法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盡可能地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所以教師設計作業時要真正關注學生的需要,而且要關注不同學生不同的需要,讓他們在屬於自己的能力范疇、興趣范圍內選擇自己真正想做、能做的作業。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個性得到張揚。因此,為避免出現優生 吃不飽 ,學困生 吃不了 現象,可採取分層布置作業的措施。教師在向學生布置作業時,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作業范圍,讓學生在不同范圍內自由選擇,只限定最少題量,而不作統一要求,讓有能力的學生做更富有挑戰性的較高層次的作業,沒有多餘能力的學生只完成規定的最少題量。我們在作業中設計了基礎鞏固和拓展提高兩個部分。
(2)糾錯本的運用
將做錯的題目整理在一起,成為一本 錯題集 ,經常翻閱之,對錯題重新思考,進一步把握此類題目的解題方法,一定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3)小組合作法
有些類型的作業,如社會調查、實驗探究型作業,學生獨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難,可以建議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這樣既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