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如何開展繪本教學
「繪本」是幼兒園里不可少的教學資源。有人說:「打開繪本,走進一個世界。」閱讀繪本,不只進入故事情境事件,更是開展幼兒經驗的最佳媒材。在幼兒園教學實務中,不乏有以繪本來發展課程的案例,雖然如此,但是幼兒園的做法各有不同。在此,筆者分享過去曾帶領幼兒園發展繪本教學的經驗,提供有興趣發展繪本教學的幼師同僚參考。
三、 教學時的引導重點
實際進行繪本教學時,幼師可以依循下列步驟:
(一)讀繪本,聽故事
主題繪本的介紹,可以多元方式來進行,如:老師導讀與朗讀、幼兒看圖說故事、老師導讀後再請幼兒朗讀。導讀繪本時,除了朗讀文字外,也要引導幼兒讀圖,配合圖文的閱讀將有助於後續的故事討論。
(二)讀完繪本,討論故事
讀完繪本之後,回到故事裡來討論故事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唯有透過故事討論才能了解幼兒對於故事內容的理解有多少,才能強化幼兒對於主題概念的認識和體會。故事討論,必須是循序漸進的,從故事內容的討論,再到自我經驗的分享。
故事內容的討論,建議使用「故事結構法」來引導幼兒表達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所謂的「故事結構」乃指組成一個故事的基本要素,每個故事不外乎都是由角色、情境背景(時間和地點)、問題、事件、結局等構成,故事結構若用6W 來對應的話,就更容易明白了:
1. 故事裡有誰(who,角色)?
2. 什麼時候(when,時間)?
3. 她/他在哪裡(where,地點)?
4. 她/他怎麼了(what,事件)?
5. 為什麼(why,原因)?
6. 她/他怎麼解決問題(how,如何)?
在幼兒能表達所理解的故事內容後,再請幼兒分享自己的經驗,可以透過提問:「如果你是故事裡的主角,你會怎麼做?你以前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三)發展創意延伸活動
創意延伸活動,即是教學前所設計的可能活動。同樣的,老師可以依各主題的特性或主題繪本的內容規劃多元的創意延伸活動,其中包括語文游戲(如:佳言美句、兒歌創作、故事接龍等)、繪畫、體能、戲劇扮演等多樣化的方式來進行。
四、 教學後的學習評量
教學後,幼師透過觀察、記錄和蒐集幼兒在繪本導讀、故事討論和創意延伸活動中的表現情形,據以省思自我的繪本教學和分析幼兒的學習情形,藉以作為後續課程規劃以及幼兒輔導之參考。
繪本教學可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幼兒的學習面向,絕非僅以語文領域活動為主,而是服膺幼兒園統整性課程發展的精神,透過聽、讀、說、畫、玩,提供幼兒多元的學習經驗。然而,要做到提供幼兒多元學習經驗的繪本教學,更重要的是教學者的教學理念和課程思維。
❷ 淺談如何指導幼兒進行繪本閱讀
1.從封面猜故事。無論什麼書,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而在閱讀前讓孩子對故事進行猜測會激起孩子強烈的閱讀慾望。《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書的封面上畫有一大一小兩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彷彿在說些什麼。這時就可以引導幼兒看圖,猜猜他們對話的內容,從而引出故事的題目——猜猜我有多愛你。
1
2.不要漏過環襯。環襯是封面與書芯之間的一張襯紙,很多繪本的環襯上也畫有圖畫,不過你可千萬不要以為它們僅僅是起裝飾作用的圖案而馬上一翻而過。實際上,繪本的環襯不但與正文的故事息息相關,有時還會提升主題。《我爸爸》的環襯上的圖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黃色睡衣的一個小小的局部。
3.講故事的扉頁。扉頁就是環襯之後、書芯之前的一頁,上面一般寫著書名和作者的名字。扉頁不僅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門,不僅僅是告訴你誰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時還會講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書實際上有兩個扉頁,第一個是張單頁,第二個是一個帶版權頁的跨頁。請注意,在第一張扉頁上,作者畫了一隻小兔子騎在一隻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這時的大兔子是靜止不動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頭都扭了過來,一雙黑點似的眼睛望著書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詢問你:嗨,你准備好了嗎?快和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名叫《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故事裡吧!當翻過這一頁,你會看到三幅充滿了動感的小圖——大兔子背著小兔子揚起了後腿、准備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躥……這其實是一個連貫的起跳動作——這一跳,兩只兔子就跳到了後面的正文里。於是,我們看到小兔子緊緊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長耳朵,聽到他
問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這富有動感的畫面把讀者的視線牢牢地鎖住,想不看下去也難。
4.朗讀正文。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讀的部分。可繪本的正文部分究竟是應該由老師或家長讀給孩子聽,還是放手讓認識了幾個字的孩子自己去讀呢?繪本大師們都一致認為:家長或老師得先為兒童讀故事。因為繪本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當把繪本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繪本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孩子的記憶當中。考慮到繪本資源有限,家長或老師可以翻拍書中的圖片,製作成課件讓孩子們一起來閱讀。當孩子欣賞畫面時,老師或家長投入感情地朗讀故事,並加上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有時還可以用故意犯錯來培養孩
❸ 淺談教師如何指導幼兒繪本閱讀
一直以來,幼兒園繪本閱讀的指導存在一種傾向,即在指導幼兒閱讀的過程中,過多地關注文字上的描述,不了解幼兒的心理,導致幼兒不能理解故事內容,不能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甚至可以見到一個字也沒有的無字書。一本好的繪本,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個大意來。這與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相符的,處於前運算階段的幼兒思維憑借的是具體形象,其想像必須有具體的圖形、符號作支持物。教師如何對幼兒繪本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我認為可結合幼兒閱讀特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引導幼兒學會觀察 看懂書是閱讀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鞏固閱讀興趣的重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讀圖能力,包括辨別角色、分析圖意、前後聯系。其中繪本的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觀察對象,引導幼兒先去觀察主要的形象,這有利於幼兒對於繪本故事情節和主題的理解,而不至於偏離故事的主題。另外要引導幼兒對繪本連貫的觀察,也就是引導幼兒從頭到尾閱讀一本圖畫書,其中包括封面、環襯、扉頁、正文、封底。一本圖畫書通常有幾十頁畫面,這些畫面一幅幅連貫起來,一個故事就被敘述出來了。連貫的觀察可以讓幼兒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而不至於忽視故事情節。 二、引導幼兒發揮想像 能從一本書中發掘豐富絢爛的世界,或是只能掏出有限的知識,完全有賴於讀者的想像力。幼兒閱讀繪本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其有意想像的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循看文本和圖畫所提供的信息,有意識地再現故事情境的過程。當幼兒園老師講故事給孩子們聽時,會發現有的孩子很專心地聽故事;有的孩子卻一會看窗外,一會兒和鄰座的小朋友打鬧,根本沒在聽;也有的孩子一開始很專心,但聽到一半就不知不覺被其他東西吸引了。同樣的故事內容,為什麼孩子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那是因為有的孩子具有豐富的想像力,能在腦海中將整個故事變成一幅幅清晰的畫面,在他們的腦海中上演。豐富的想像力並非天賦,而是經由直接或間接的體驗得來,體驗愈多,想像力愈豐富。當孩子的想像力不夠發達時,圖畫書可以彌補其不足,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圖畫內容發揮想像,針對畫面中的一個情節或一個片段,引導幼兒聯系生活中的事物,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 三、引導幼兒表達、交流 教師可選擇一些人物少,情節簡單有趣,句子結構簡潔短小,同一個句子或者同一種語法結構的句子不斷重復出現的繪本,讓幼兒進行復述。當然在這過程中教師的鼓勵是至關重要的,切不可對孩子學習語言時的吃力表現出不滿,這會影響幼兒說話的意願,從而中斷交流。我們應根據不同的繪本創設適合的情境引導幼兒與教師及其他幼兒進行語言的表達與交流。
❹ 淺談如何將繪本有效融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
作為一種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誕生的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小學英語教內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容課堂,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課堂。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融入形象有趣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在課前自主學習感知繪本和課堂探索互動重現繪本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造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高效課堂。
❺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活動
繪本也稱「圖畫書」,是以「圖」和「文」共同演繹一個故事的書。利用繪本對兒童進行專早期閱讀教育屬,對兒童語言能力、觀察想像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的發展及情感道德的培養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繪本閱讀深受家長和老師的歡迎。現今,越來越多的繪本被帶入教室,隨著繪本閱讀教育在全國各地幼兒園中廣泛推廣,如何有效的保障繪本閱讀教學的開展是一線老師亟需解決的問題。1選擇適應兒童興趣和閱讀能力的繪本一兩個教師在運用繪本面向全體或許多兒童進行教學活動時,是否選擇一本好的繪本成為影響一個活動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教師在選用繪本時最先考慮的因素應為「繪本富有童趣,兒童會非常喜歡」。兒童閱讀繪本的樂趣很大部分源於發現圖畫信息富有童趣的有意義元素。繪本中鮮艷的色彩、栩栩如生的人物、獨具匠心的細節,富有想像力創造力的線條能自然引發大膽猜測和預測。內容排版上與畫面交相呼應,與畫面形成一個整體的有意義單元更容易吸引兒童眼球,使兒童愛不釋手。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認知發展水平逐漸提升,應選擇不同主題、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由易到難,培養兒童多學科的知識和綜合能力。
❻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如何利用繪本指導低年級
讓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繪本的魅力,愛上閱讀,則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析一下對低年級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的思考。
一、轉變教師角色,尋找給孩子講故事的感覺
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在研究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多次感嘆現在的孩子大多在一個缺失講故事氛圍的環境中長大。他遺憾地指出:不僅孩子的父母不會講故事,就連老師也只會一味照本宣科,導致孩子從小缺失故事心,童話心。因此,低年級的繪本閱讀指導必須首先轉變教師角色,努力尋找一種爸爸媽媽坐在屋檐下講故事的感覺。如:在指導《猜猜我有多愛你》等情感類的繪本時,教師應該營造一種親密的情境,把自己當做故事的主人翁將故事娓娓道來;在指導《蚯蚓日記》等輕松詼諧的繪本時,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是小蚯蚓,給學生講述自己每一天遇到的有趣或不解的事,並用圖文的形式記錄了下來。講到動情懸疑的地方,教師還可放慢節奏,跟學生互動交流,增加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二、減少閱讀功利性,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興趣就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一個人閱讀一本厚重又晦澀的書籍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久而久之便會養成怕讀書的心理。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激發並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繪本本身的圖文並茂就足以吸引學生把它從頭到尾翻完,但如何指導學生精讀一本有價值的繪本,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安排教學。
1.學會觀察發現,培養孩子發現美的眼睛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發現美。」低年級的學生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也就擁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在繪本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圖畫中人物的表情,背景的色彩,周圍環境的變化等,然後去猜測他們的心情,揣摩作者的意圖。例如,教學《我媽媽》時,作者在「我媽媽是一個有魔法的園丁」中的配圖很有意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媽媽背後那些花盆裡都長出了什麼?為什麼作者要這么畫呢?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就一翻而過,忽略了作者為了想要表達「我媽媽真的、真的很棒」的主旨,畫了一幅很有創意很美麗的畫。在教師每一次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繪本的時候,學生會在慢慢觀察中培養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繼而,學生就會更加熱愛閱讀、熱愛生活。
2.引導猜測想像,培養孩子發散性的思維
故事的魅力就在於它引人入勝的曲折性和情節性。一本好的繪本也會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情節。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中,巧妙地抓住繪本的轉折處,設置懸疑,讓學生去猜測,就更能增加繪本閱讀的趣味性。在教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時,可以讓學生根據上文來猜測接下來小兔子將要說的話,並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口氣和動作說一說、演一演,不僅增加了課堂氣氛的活躍性,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教學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時,在鼠小弟碰到了海獅前可以讓學生猜猜它怎樣才能吃到蘋果呢?你覺得故事會怎麼發展?學生猜測完後,教師再繼續講述鼠小弟遇到了海獅,學生會讀得更有樂趣。在繪本《蚯蚓日記》教學結束後,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或仿寫故事,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對這本繪本的認識,還開動了他們的小腦袋,進行了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張開了想像的翅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遨遊天空。
三、多元評價,指引孩子閱讀的方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評價的作用引導學生走上熱愛閱讀的道路。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接受新知感悟新知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學生復述故事,猜測情節時,教師應該以鼓勵評價為主,利用積極的評價語言讓孩子保持對閱讀的興趣,並根據教師的評價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發揮同伴的力量,利用學生間的互評來引導學生正確感悟繪本的主旨大意。課後,教師可以利用親子閱讀中家長的評價,給學生閱讀充分的肯定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感悟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閱讀是一件可以受人賞識的事情。例如,在教學繪本《獾的禮物》時,教師可以利用有指導性的評價語引導學生對死亡的正確認識,盡管獾永遠離開了,但他所留下來的「禮物」卻像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可讓學生互相評價他們對獾的認識。最後,可以讓學生將《獾的禮物》講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評價自己的這個故事講得是否感情投入、語氣得當。利用多元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感悟讀物的同時,也可充分激發學生對文本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
❼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活動
繪本是早期閱讀的首選,幼兒經典繪本應該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書」。因為,優秀的繪本能給孩子帶來美的享受和體驗。從小班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來看,良好閱讀興趣的培養是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有效閱讀的有利途徑,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能為他們今後良好閱讀能力乃至學習習慣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繪本 運用繪本 閱讀興趣 閱讀環境 閱讀習慣
《指南》明確指出:「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供童謠、故事和詩歌等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幼兒自主選擇和閱讀。」用幼兒發自內心的學習積極性來鼓勵他們開展閱讀活動,通過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將會讓幼兒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終身受益。繪本作為早期閱讀的一種讀物,被國際教育界公認為:「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因為,優秀的繪本能給孩子帶來美的享受和體驗,讓孩子從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從小班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來看,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能為他們今後良好閱讀能力乃至學習習慣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我體會到只有正確使用繪本有助於培養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和習慣。
一、深刻理解繪本的含義和特點
繪本,俗稱圖畫書(picture book),是由圖畫文本和文字文本一起構成的一種圖文並重的書籍形式,有時圖甚至比文字占更大的比重,還有一些相當著名的繪本甚至只有圖,而完全沒有文字(比如《鼠小弟系列》)。繪本的圖畫是講述故事的,不只具有鮮明的視覺形象、同時有象徵的、典型的形態;還有飛揚的想像;繪本的文字則簡潔明快,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還能擴展的理解力和想像力等。這種獨特的表達系統使得繪本成為幼兒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具體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文圖的完美結合。
繪本是一種圖文並茂的書籍形式。從文學形態上講,它是文字和美術的相互配合、相互豐富和相互激發。圖、文不是簡單的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而是有機結合的。雖然每本書的文圖構成不同,有的繪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優秀的繪本,其文字都考慮了情節、場景、人物的變化,而圖畫也具有一種動態感和流暢性,使整個畫面看起來和諧、完整。文字主要訴諸於聽覺,而圖畫是一種視覺藝術,繪本通過這兩種不同的媒介來表示故事內容,並且將二者完美地結合起來。
2.內容充滿趣味。
繪本之所以成為流行讀物,不只幼兒喜歡讀,成人也喜歡讀,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繪本特有的趣味性。繪本畫面直觀生動、幽默風趣,文字優美流暢,常用逆向思維來紡織童話故事或生活故事。幼兒和成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樂趣。
3.主題富含哲理。
繪本的圖畫直觀形象,文字簡潔明快,但主題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繪本並不是隨便逗小朋友開心的畫冊,優秀的繪本可以用簡單的畫面、文字表達深刻的內涵,可以把很多人生哲理通過有趣的繪畫、簡練的文字傳達給讀者。比如美國經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書中將「愛」這個籠統的概念用形象生動的畫面、簡短的對話表現得淋漓盡致。作者通過每個幼兒都熟悉的兔子形象來表現這一主題,通過大栗色兔子和小栗色兔子之間充溢趣味的對話,加之誇張的動作和表情,將「愛」這一人類永恆的主題詮釋得完美無瑕。
二、正確認識繪本的作用,科學運用繪本
繪本是用色彩鮮艷、形象誇張的圖畫與少量簡易的文字交織的形式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幼兒讀本。繪本近年來由於其按照不同階段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和需要發展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重視。用好繪本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有利於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幼兒的情感和閱讀經驗,為幼兒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對於繪本的使用、購買都存在著較多的不科學性,如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選擇繪本時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知差異重視不夠,有的教師不夠關注幼兒對繪本內容的興趣和認知需要,有的教師在使用繪本時創造性「加工」意識不強,還有的教師將繪本閱讀活動看成是「看圖說話」,忽略了繪本的真正內涵。
《指南》指出:應「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引導他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理解圖書的內容。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結合畫面討論故事內容,學習建立畫面與故事內容的聯系」。幼兒出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渴求弄明白閱讀中感興趣的事物,極想了解其中的奧秘,因此很多時候他們對讀物的理解是粗淺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合邏輯的。況且他們尚缺乏必要的閱讀經驗,因而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幼兒得到的必要指導,他們才能與繪本展開有效互動,從而充分汲取蘊藏在繪本中豐富「營養」。顯然,開展多種形式的早期閱讀活動是科學利用繪本的必然途徑。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繪本閱讀活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以《指南》為指導,遵循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
❽ 淺談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開展繪本閱讀教學
閱讀對人的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一本好書往往能影響人的一生,
教師應該深入認識繪本的自身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完善教學
策略,提高課堂效果的實效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素養,並培養有益孩子一生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