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閱讀 > 高中英語閱讀德育滲透

高中英語閱讀德育滲透

發布時間:2021-01-19 21:54:56

『壹』 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廖 芸

一、德育教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在學校里汲取文化知識僅是教育的一部分。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學生成長為社會的棟梁之才更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單一的德育教育,各個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品質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中英語學科在中學教育里占的分量極重,比率極高,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理應發揮著重大作用。

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要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英語教學大綱可以看出,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人才不僅是學科所需,還是社會、民族所需。而這一要求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德育知識滲入到學科教育中,達到教書育人的最終結果。

英語是一門文化性和社會性學科,與理科學科不同,英語教學更傾向於從社會的角度,自然的角度,以及人情感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正因為英語學科的這一獨特性,使教學更易於走進學生的心靈,敞開學生的心扉,以學生的思維為主體,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開導及教育。同時,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在將語言引進的同時,相應的會引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優點及缺點。對於優點,適當地學習,取其精華。但在面對不同文化下的一些陋習和缺點時,應該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自我判斷去其糟粕。在這一點上,英語學科在德育教育上的貢獻,是無可比擬的。

二、德育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的方法

德育教育滲透進英語教學中,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其中包括自身的示範及情感體驗,學生的確切情況分析,教材的深度利用以及課外訓練的拓展。

1、「以身作則」——教師自身的示範及情感體驗

俗話說「身正為師,行為示範」,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身作則。作為英語教師,平時在自身的學習過程中,會接觸到多種外來文化。在這些外來文化中,有先進、積極的一面,也有落後、消極的一面。因此,首先從自身角度出發,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選取,精心准備教學內容。將不良的文化習俗關在教學的大門之外。同時,教師應對自己嚴格要求,杜絕不良的習慣。

從情感體驗方面來講,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對一些西方文化的了解,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節(Thanks giving festival)。雖然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慶祝這個節日,但可以利用這一機會,教會學生進行感恩,感謝幫助過自己的父母,師長。引導他們製作卡片並用英語寫上自己感恩的話語,例如:On this special festival, I am very grateful to what you have done ring these years. Thank you, mother /father.(在這特別的節日里,我非常感激您為我做過的一切。謝謝你,媽媽/爸爸。)同時,在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時,引導學生學會怎樣用英語介紹傳統節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增強他們的民族榮譽感。利用自己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文化以及品德,學會感恩,學會熱愛父母及國家。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情況的確切分析

不同的學生,有其自身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經歷。在學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分析。

例如,班級里有學生A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A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在有一次課堂前的Duty report的值日報告里,他說「I think my mother and father don't like me at all. They don't come back to see me all the year round. All they know is making money. I hate them.」(我認為我的父母一點都不愛我,他們一年到頭都不回來看我。他們所知道的事情就是賺錢。我恨他們。)根據小A的這一情況,教師利用課間時間,為大家播放了關於父母和子女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明白,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教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體諒父母的艱辛。

通過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的放矢,更利於不同情況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3、「因材施教」——深挖教材內涵

每一本教材布都是多個專家進行研討校正之後的結果,也是緊跟教學大綱的產物。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實現教學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還要著重升華情感目標。

例如,剛進入新學期,外研版英語必修一的第一篇課文就是關於「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高中生活的第一天)。這一課的內容講述了一個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天,對其學習環境及學校環境進行描述,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相貼切。通過這一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高中生活特色,知道高中與初中的不同。使學生盡快適應自己的角色,在高中學習生活中盡快地成長起來。這一課的情感目標是使學生愛上自己的高中學校以及新的生活,培養起新的班級榮譽感以及學校榮譽感。

在國際禁毒日前後,學生學到了「No drugs」(拒絕毒品)這個單元。單元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了香煙,毒品的類型以及吸食香煙毒品的害處。在此,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更多的現實材料,將本單元上升到更高的情感目標--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遠離毒品。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圍繞課文主題,取其精華,深挖教學內涵,讓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同時,使思想得到熏陶。

4、「寓德於教」——課外訓練的拓展

由於英語是文字型學科,學生除了在課堂里學習知識,還應該從多角度多范圍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拓展學生能力的時候,可以適當選取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材料。例如剛學過「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這一課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網際網路的優點和缺點進行討論,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體驗和分析,以怎樣正確地使用網際網路寫一篇英語作文。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讓他們根據自身的實際,對自己使用網際網路進行反思,得出一個正確的方法和結論。在平時使用網路的時候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達到思想與言行的統一。

在課後,教師可以適當地教會學生一些英語名言警句。例如:「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教會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努力克服困難。「The secret of success is not so much money as a strong will.」 (成功的要訣不是金錢而是堅強的意志)教會學生用意志追求成功。「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make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和聰明)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健康體魄。「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學到老)教會學生重視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具有教育意義的英語影片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英語電影《阿甘正傳》講述的是一個患有先天殘障小孩的奇跡人生。影片有多處著名的名言,如:「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Stupid is as stupid does」通過觀看影片,讓學生分組討論觀後感,用英語闡述自己的感想和觀點。在這個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還讓學生從電影主人公身上學到了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樂觀積極的態度。這些都會讓學生在面對自己的困難時有正確的觀點態度。

總之,德育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滲透,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將教學和德育結合起來,巧妙地引入教學素材,設計教學環節既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有利於促進他們在學科和思想品德上的進步。然而,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從自身,從學生,從教材,從課外材料多個方面進行了解和准備,才能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並最終實現既「樹木」又「樹人」的最終效果。

『貳』 如何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具體案例

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版學方法;不斷對自己的教權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只有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叄』 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一、構建融洽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營造可以使學生保持良好學習情緒的氛圍,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英語教師應是情感教育的設計師、遷移者,教師應運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這種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融為一體,使教師、學生、文章三者情感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的天職,是一種具有偉大意義的情感活動。每一個教師都有愛,但能否對後進生傾注更大的熱情和更多的關愛是檢驗一位教師師德好壞的重要標准。將情感教育融於後進生的轉化之中,就要求我們教師深入細致的了解學生,真心實意的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也就是說,對他們既要嚴格要求,又要相互諒解,使他們感到你不僅是他們的師長,同時又是他們的朋友。只有這樣,他們才願意和你進行思想交流,對你敞開心扉傾吐心聲,教師才能及時掌握他們學習、生活和思想活動的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教育。教師對學生的信任是一種希望,它能增強學生的自信,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加倍去努力。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滲透情感教育

新編高中英語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課文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很強的時代感、思想性、知識性和真實性。這些教材的內容涵蓋了名人傳記、自然災害、環境保護、生態平衡、能源與交通、行為規范、人際關系、音樂體育、婦女權利等諸多方面,其中都滲透了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師可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這些德育素材,強化其感染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聯系自己的實際去思考和討論,使其思想得到升華。

以新編人教版高中英語第三冊Unit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為例,我在授課前讓學生收集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的相關資料,在上課時首先播放神舟六號模擬發射及模擬返回的全過程視頻資料,讓學生在領略中國先進的航天科技之餘,激發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earth?How many planets are there in the solar system?在請學生就此作答之後,我引出「My Very Excellent Mum Just Sent Us Nine Pizzas.」這句話,以幫他們記憶以前所說的九大行星(Mercury水星、Venus金星、Earth、Mars火星、Jupiter木星、Saturn土星、Uranus天王星、Neptune海王星、Pluto冥王星)。此後,針對最近「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的事件,我又在黑板上寫出「My Very Extravagant Mother Just Sent Us Nachos(我非常奢侈的媽媽剛給我們送來了墨西哥玉米片。)」,來啟發學生記憶剩下的八顆經典行星。為了使學生深入了解宇宙知識,我接著提出「How did the Earth come into being?」這一問題,並在學生自由討論之後,向他們提供相關的神話傳說和「宇宙爆炸論」等信息。最後,在學生整體上理解課文後,我組織他們就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Do you think there are aliens on other planets?why?

(2)Do you think human being will disappear on the earth someday?why?

通過學習這類文章,學生對生命的起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有了較深的認識。同時,課文中展現的中國先進的航空航天技術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緒,增強了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慾望,促使其課下積極、主動地上網搜尋有關「黑洞」和「行星」等方面的知識,使他們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還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精心組織安排教學活動,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

寓德育於英語教學的過程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但不同的教學環節、教學活動其側重點也因有所不同。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要在語境中、在活動、在模擬交際中學習英語,感受語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在教學的語境中、練習的活動中、模擬的交際中,向學生滲透德育。為了培養學生的組織合作能力,團隊精神和樂於助人的品質,教師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指正,要對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這是滲透德育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又讓學生充滿了上課的激情。

四、課外活動,擴展情感教育

課內外相結合,充實英語教學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重在教學的全過程,可在課堂上師生交流時間畢竟有限,因而要注意教學之外,擴展情感教育。我們可以大力開展課外英語教學活動,這種活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該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有機組合,開展英語朗誦會,英語聽力比賽,英語板報評比,單詞接力比賽,對於表現突出的同學,給予物質和精神的獎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作業中予以肯定的情感性的評語,對學生的進一步學習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英語活動中,對學生的精心輔導將會進一步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如對語言內容的修改、對字詞句的潤色、對語音語調的定位、對表演技巧的指點等都能使學生相信:老師總是將自己的情感、思想、知識與他們的語言學習連在一起的,這種全身心的投入有利於教師和學生在學習語言中的情感交流與發展

『肆』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一、問題的提出:《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英語新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之一。「人文素養」主要包括人文精神面貌和人文知識教育的程度,她重視人性的完善,努力提升人的道德精神價值,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科學觀,有正確的社會意識,服務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高中英語課程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當前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正在進行得如火如荼,那麼我們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如何順應課改的要求,在教學中著眼學生的人性、人格發展,基本素養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呢?二、現狀分析:1.二十一世紀,國際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競爭的對象主要是人才,人才競爭就是教育的競爭,當我們看到許多應屆大學畢業生紛紛考「托福」出國讀研時,一部分留學於發達國家的人認為「月亮是外國的圓」,貪圖物質享受,喪失了民族責任感。難道我們不為因為人才外流而導致國家基礎教育的浪費而痛心嗎?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何在?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過於強調發展學生大腦的理性和認知功能,而忽視非理性方面的發展,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造成學生高智商而低情商,其實學好英語,是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報效祖國。2、現在英語教學還存在為語言而語言,忽視人文素養培養的現象。雖然《高中英語新課標標准》提出的「提供多種選擇,適應個性需求」,高度褒揚了人本主義,也體現出高中英語課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實上從檢驗學習的考試形式看來,卻沒有和這種理念接軌。我國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人文素養的培養沒有得到切實的重視,英語課大多是以老師講解詞彙和語法知識為主,其次就是搞聽說讀寫這些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課後就是大量的做題鞏固。3.短期功利主義思想造成高中英語新課標理念和評價脫離的現狀。對學校而言,因為固有的傳統觀念和評價機制等因素影響,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教育中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步履艱難。4.新課標的推行,為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提供了依據與空間平台。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我們欣喜地看到高中英語新課標有了人文性的變化,的加入了對於學生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這些人文素養的關注。在課程目標的制定上,把加強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鮮明提出了各課程目標是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人,即要求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基於上述現狀,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都要進行德育滲透,大力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把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就能在傳授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受到科學精神,社會人文精神的熏陶,樹立正確長遠的價值取向,樹立高尚「人文素養」的理念,形成良好品德。也就是說英語教學必須始終貫徹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這一精神。三、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原則英語新課程目標和學科內容注意到與德育的整合,強調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重視學生「習」得,個人體驗和個體覺悟,通過課程學習,引發學生思想內部的矛盾運動和道德情感活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英語教學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應遵循以下的教學原則。1.主體參與原則學生是具有多方面發展需要和發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主體,在英語教學中改變那種老師講,學生聽或老師問,學生答的方式,要讓的學生有的時間進行語言實踐,要尋求多種方式促進學生和老師,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在實踐中獲取道德體驗,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學習。2.品質培養原則個性解放,思想自由,是人文思想的內涵之一,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個體和諧發展的需要道德是實踐的產物,只有讓學生個體全身心參與,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使每個學生生動、活潑地和諧發展。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相關內容,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能夠從各自的特長和關注的問題出發,主動經歷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的過程,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求知務實的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3.自主學習原則外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像我們母語的習得過程一樣是自主活動,有句名言「youhear,youforget;yousee,youremember;youdo,you-learn(你聽見的,你會忘記;你看見的,你記住了;你做過的,你學會了)」,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給他們一定的權利和自由,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進行一定的學法指導,向學生提供合適的英語學習策略,讓學生習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認知和求知。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4.探究性原則探究性原則。要讓學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真正實現自我發現,英語教學中,應運用啟發式原則,創設探究情境,給學生質疑探究的時機,使學生能自己發現規律。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學習和探究,讓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獲得經驗,互相學習,增強自信,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要大力倡導有利於掌握科學方法、孕育創新精神的研究性學習方式。5.面向全體原則英語教學必須為全體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中會存在智力、習慣、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參與。教師要承認和尊重差異,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四、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做到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的有機結合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呢?乍看起來,英語是一門外國語,與德育教育風馬牛不相及。其實,只要多動腦筋,運用得當,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同樣大有用武之地。1、深入鑽研英語新教材,挖掘隱含的德育因素英語教師必須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的題材涵蓋了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學校生活、當代社會、自然之謎、環境保護、人際關系、科學研究、世界風俗、時尚潮流、人生規劃、廣告、體育、商業等等,貼近社會現實和學生生活實際,強調學生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具有科學與人文價值。教材內容的編寫、選擇和組合體現了思想性、時代性、真實性、趣味性和多樣性。文化意識強,內涵豐富。介紹外國文化,同時宣傳中國文化,並把所導入的中外文化內容和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聯系起來。語言材料涉及中外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和價值觀念等。對中外文化的學習和比較,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英語、積累文化知識、培養跨文化意識、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文化的異同,從而培養建立在對本國文化深刻理解與認識基礎上的愛國主義精神。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高一上學期UnitTwo「GrowingPains」中圍繞「青少年的生活體驗」這個話題,以青少年成長的主題來拓展的,包括了學校生活、成長的煩惱、衣著外表等,閱讀文章的設置,既有英國學生的校園生活,又有中國學生的校園生活。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要留心周圍的生活,走進學生生活,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認真考慮如何挖掘教材人文閃光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把語言教學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有機結合起來,做到「一箭雙雕」。2、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英語教師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教學活動的同時,要自然地滲透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從而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在講授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Unit3這一單元時,教師可結合我國申奧成功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政治地位的提升,綜合國力的增強,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另外,牛津版教材每個單元都設置了Project項目,由閱讀材料和完成項目的四個步驟(調查、走訪、討論和文獻檢索)組成。這顯然屬於探究性學習。教師必須指導學生走出課堂,分工合作,通過上述四個步驟完成一個特定的課題。例如:在第一個模塊第一單元Project項目,要求學生學習了解club的一些知識並成立自己的club,因為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環境教育是貫徹這一基本國策的基礎工程,是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環境教育也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就高中階段而言,學生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水平、獨立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在高中階段實施有效的的環境教育,對幫助學生們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培養良好的環境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藉此Project項目引導學生成立環保club,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這種活動的質量最終取決於其獨立性,創造性和新奇性,從科學意義理解,這種活動應該是一種高度發展的獨立創新活動,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充分挖掘,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課堂教學是傳授英語知識、培訓語言運用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能影響學生的心理成長。3、改灌輸式教學為學生自然習得。重視隱性教育的重要性。隱性教育:即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接受了文化知識,而且獲得了態度、動機、價值和其它心理的成長。教師在潛移默化中既拓寬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又增加了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這樣做有利於發展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在課堂英語教學中,利用課文和課外英語閱讀中的優秀文章,組織學生賞析。把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形象,美好的情操和美好的品質傳播給學生,使學生去感受美的同時產生一種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完成從知到信,從信到行的轉化,從而實現全方位德育培養的效果。教師應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擴充和滲透,使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相結合,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擴大其知識面,感受文化熏陶。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知識水平等補充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時代氣息且語言地道、內容豐富、體裁廣泛的英語讀物,通過一定數量的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擴大詞彙量,而且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等,形成跨文化意識,提高人文素養。例如:設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高一上學期Unitone,Reading「SchoollifeintheUK」(Period1)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大任務—讓學生采訪從英國學習歸國回來的Weihua。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了解Weihua在英國的學習生活情況,從而能更好地完成采訪Weihua的任務。此材料是學生接受英語語言信息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閱讀此篇文章,可以了解英國學校的生活,感受英國文化氣息。同時藉助此材料的學習能讓學生掌握英語閱讀策略,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學生是高一新生,剛來到一個新的學校,當然對自己的高中生活充滿嚮往,同時對別國高中學生的學校生活充滿好奇,而這篇由從英國歸來的交換學生所寫,介紹英國高中學校的學習生活的文章正好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了解外國文化的需求,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世界意識,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4、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搭建德育滲透平台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影視激情法、錄音機、教唱英文歌曲,開展英語演講,講英語小故事、組織多層面的活動等方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產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意願,進而獲得一定學習成就。例如,牛津英語高一教材第一單元是關於「highschoollifeintheUK」,教師利用網路資源,運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示了英國學校生活的場景,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三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通過積極發言,開啟了思維,學生由老師家長要我學變為自發地積極地我想學,我要學。積極配合教學活動,主動與教師進行教學互動,融洽師生關系,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改變以往學習中老師一味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對立關系,獲得個性的和諧發展。這樣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充分開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達到最適宜自己的最高發展程度。另外,多媒體的運用,使課堂氣氛顯得既緊張又活躍,學生眼界的有效開拓,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激發了學生去積極主動學習,從而有利於他們思維的訓練與創新能力的培養。5、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氣氛。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一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諧的課堂環境,在新課標下,堅持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稱謂「雙主體」,課堂上教師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樹立相互尊重的人文情感氛圍,設身處地,以學生的心理去看待學生,關愛學生,鼓勵學生開放思想,敢於質疑;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判斷和形象思維、想像的能力;鼓勵學生勇於挑戰創新和自主獲得知識,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敢於冒尖、發展自我個性。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感到壓抑,而是輕松活潑的,是在和睦、友好的氛圍中進行的,在這種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人文素養會得以健康迅猛發展。著名心理學家潘菽認為「人的學習,總是在同他人的交際中發生的」。要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德育氛圍,就要求教師要注重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態度體驗。即要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意志、合作精神,培養其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及希望得到贊許和認同的美好願望。教學中我們作為教語言的英語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並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並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並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例如:在運用外語相互式積極學習法(interactivelearning)和任務型教學(taskbasedlearning)的課堂模式組織的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一個自主的思維空間和行動空間,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自然的互動環境,形成了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發展創新能力的教學環境,使他們的認知行為得以順利發展。在閱讀課堂上,運用外語相互式積極學習法(interactivelearning)活動的結構形式如下:A:同座二人之間—適應對話、核對答案等活動。B:前後四人之間—適應對話、討論、辯論等活動。C:自由組合—如學生覺得同座之間的組合不合適時,可下位自由選擇活動對象。D:個人與全班之間—適應某些與此形式相適用的活動。如「答記者問」等。E:隨意走動—適應某些與此形式相適用的活動。如「調查」、「采訪」等。F:組與組之間—適應某些與此形式相適用的活動。如「辯論」、「搶答」等。在這樣的課堂上,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在參與教師精心設計的任務型學習活動中,共同努力、相互作用。他們相互依賴,相互幫助和激勵互動。他們有機會相互解釋所學的東西,有機會通過相互幫助,理解和完成學習任務,並通過建立和維護相互信任來有效的溝通,使各成員之間有交流和自我調節的機會。在傳統的閱讀課堂教學中,課堂氣氛過於凝重、壓抑,學生完成任務時缺乏安全感,無情感線索,是一種「苦學」;而採用「外語相互式積極學習法(interactivelearning)」時,課堂氣氛輕松、熱烈、無壓抑感,並伴有一條情感線索,是一種「樂學」。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不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高效率地掌握英語知識,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這樣德育教育的目的就真正實現了。6、精心安排課外活動,拓展德育滲透空間教師利用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讓學生爭論,雙方碰撞,各自找論點、找證據,讓學生在爭論中掌握知識,學會科學的思維能力。的學生在綜合實踐課里學會了怎樣成立課題組,怎樣利用網際網路、圖書館檢索資料,怎樣搞社會調查,觀察生活、了解社會的觀念正在學生當中逐步樹立起來。德育滲透不僅表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體現於不同的課外活動中。課外活動是課堂教育的延伸,也就是45分鍾之外的德育滲透。現在的學生在自主認識過程中,民主意識參與意識、獨立意識逐漸增強的情況下,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外活動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學生主體本質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也增強了學生對德育的親身體驗,使其留下深刻的記憶。所以應充分挖掘課外時間,開展第二課堂,以增加學生知識面,多方面、多層次滲透德育,一般是在單元課文教學的基礎上,通過課外閱讀,欣賞有關錄音、錄像、電視,或者英語角的討論,學習自編自演英文短劇,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鞏固所學語言知識,讓學生在各種氣氛和多種情景下接受教育與熏陶。因為這樣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可以通過課外活動得到鍛煉和提高。而課外活動的形式多樣化也就決定了它的德育滲透形式多樣化這一特點。並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高一上學期UnitTwo例如在教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高一上學期UnitOne的閱讀課,在完成一系列與課文有關的閱讀後教師可設計這樣一個創造性任務:Goodnewsforyou!,.Today』staskistointerviewWeihua.這一任務要求學生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還需查尋一定的參考資料,去了解中英兩國的文化,這對於學生探究精神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結束語:總之,英語教學中,如果我們真正將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與英語教學融合,讓學生享受中英兩種文化的雙重熏陶。既強調語言知識的習得,又注意德育的有機滲透,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就達到了真正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這不就真正實現了新《課程標准》的願望了嗎?

閱讀全文

與高中英語閱讀德育滲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