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科技文,都這么難啊!
可能因為不感興趣吧 生詞多 相對記敘文 會更感興趣些看的下去
❷ 語文不能拿到高分,科技文的選擇總錯,作文只在46分左右(60滿分),閱讀理解分也不高,怎麼學 還
科技文的話當然很難答對,答題的時候帶著問題去讀,選項也要回到原文找到原句,作文背一些精美的詞彙,前後呼應,分段明確,條理清晰就可以了,閱讀理解重點還是讀明白閱讀,答題的時候帶著問題回去找答案
❸ 誰能告訴我初中英語科技短文的閱讀方法,技巧!!!!!!!!!!!!!!!!!!謹記方法,技巧歐!!
初中閱讀理解你可以看問題,然後在原文找一模一樣的!初中是完全可以找到一樣的
❹ 語文科技文閱讀
你可以買 高中語文科技文閱讀200篇 這本書來做 -- -------------------------------------- 在做科技文閱讀題時,考生不僅要讀懂所給的材料,而且還要明白命題意圖,識破題目所設的陷阱,從而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答案。結合高考實例,筆者總結出科技文閱讀題設置陷阱的10種主要類型。 一、以偏概全 主要指空間錯位,即以部分代替整體,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個別,從而使考生作出錯誤的判斷。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第8題「關於中醫學與西醫學的比較」,B項:「中醫學能治療包括中內在風的所有疑難雜症,西醫學對這些病則束手無策」。對照閱讀材料中「對包括癌症、中風在內的多種令現代醫學棘手的疾病有著較好的療效」,原文中的「多種」在選項中卻成了「所有」,犯了以部分代替整體的錯誤。 閱讀文章時,要特別注意關鍵名詞、動詞前邊的修飾限制詞,例如「一些」「幾乎」「除……之外」「到……為止」「絕大多數」「全都」等,見到這些詞,就用橫線畫出來或者做特殊標志。 二、無中生有 是指所給選項中所說的內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從原文中推斷出來。如2004年高考上海卷第2題A項:「不久前《參考消息》等3份中國報紙以其發行量巨大、國際影響深遠而在全球日報發行量統計中名列前茅」。對照原文,3種報紙排序依據均為「發行量」,未提及「國際影響深遠」,所以A項「國際影響深遠」的說法在文中沒有事實材料的支持,是憑空臆造的。 三、張冠李戴 主要指命題人在解釋概念,或轉述文意時,故意弄錯對象,誤導考生。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第9題B項:「中醫學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葯物治療,有西葯所不及的功效。」原文敘述的是「中國傳統醫葯學……有現代醫葯學所不及的奇特功效」,而B項中把「中醫學」的帽子戴在「中國傳統醫葯學」的頭上。 閱讀原文時,要關注事物的對象,並用圈、點、畫、批的方法標出。做題時,應注意看選項中是否存在信息錯誤對接的現象,尤其看選項的主語、謂語與原文是否一致。 四、因果混亂 因果混亂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因果顛倒,就是把「因」錯斷為「果」,「果」錯斷為「因」,顛倒了兩者的關系;二是強加因果,就是把沒有因果關系的說成是因果關系。如1999年高考全國卷第18題B項:「當心臟收縮時,鈣離子就流進心臟細胞;當心臟舒張時,鈣離子就從心臟細胞中排出」。原文是「當鈣離子流進心臟細胞時,心臟就收縮;當鈣離子從心臟細胞中排出時,心臟就舒張」。兩相對照,就可以發現選項顛倒了事物的因果關系。再如,2004年高考廣東卷第10題A項:「茶被稱為綠色保健飲料,而綠茶在製作過程中又保留了鮮葉的原色,因而綠茶是茶葉中的精品」。對照原文,在製作過程中保留了鮮葉的原色是所有綠茶的一個共性,與「是茶葉中的精品」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A項犯了強加因果的錯誤。 在遇到涉及有因果關系的選項時,要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仔細分析有無因果關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 五、主次顛倒 事物的變化發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現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題人設計陷阱時,有時會將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如2004年高考全國卷Ⅳ第7題B項:「在宋代,『茶馬古道』上的巨額茶利收入是當時全國軍費的主要來源」,原文有「『茶馬互市『除了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茶利收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在宋代,「茶馬古道」上的巨額茶利收入「補充」了軍費之需。「補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因此,B項說「主要來源」是主次顛倒。 六、混淆時間 指命題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的事情說成既成事實。如2004年高考全國卷Ⅱ第10題A項:「已經證實,把胰島素基因轉入人類胚胎幹細胞可以產生能分泌胰島素的胰腺組織」。原文中說這只是在「小鼠」身上實驗,至於在人類身上得以實現,「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變成現實」。A項中「已經證實」就是把「未然」當做「已然」了。 閱讀原文時,考生應對「可能」「大概」「也許」「差不多」「將來」等修飾限制詞語給予足夠的關注,否則就容易造成時間的混淆。 七、信息遺漏 就是命題者在選項中故意漏掉原文里必不可少的信息,從而導致信息不全面。如2004年高考全國卷Ⅰ第9題C項:「適應化學葯品需要若干個世紀,而人生太短暫,所以人類能夠適應化學葯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原文是「適應這些化學葯品所需要的時間應該用大自然的尺度來衡量——人的一生太短暫,而它所要求的是若干個世紀」。對照一下就會發現C項少了「這些」,「這些」是指上文所說的「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質」,並非全部的化學葯品。 遺漏信息是最常見的錯項設計方式,認真閱讀,把握准確信息是解題的關鍵所在。 八、曲解原意,指對詞句的理解與原文意思發生了偏離,曲解了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或所要表達的意思。如2003年高考全國卷第9題要求選出對「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自身活動所造成的災難」理解不正確的一項,D項「因雷擊和蟲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災、草地衰退,導致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減少,而人類對此卻束手無策」。文中強調了災難的嚴重,但沒有強調人類對災難已是「束手無策」,D項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閱讀中我們要從整體上感知,准確尋找出原文中與選項對應的語句,找出語句含有的意義,提取與答案相關的信息。 九、指代不明 就是指代詞的指代內容模糊、不明確,甚至是指代錯誤。如1999年高考全國卷第18題C項:「即使在低溫條件下,心臟仍能保持在非低溫條件下收縮和舒張的原狀不變」。只要弄清楚原文第二段「隨著溫度的降低,非冬眠動物的心臟細胞排除鈣離子的能力明顯降低,而此時冬眠動物的心臟細胞則完全與此相反」的「此」所指代的內容,就能判斷C項是錯的。因為,「此」指代「非冬眠動物」「隨著溫度的降低」「心臟細胞排除鈣離子的能力明顯降低」,那麼,與「非冬眠動物」這一特徵「相反」,即冬眠動物在低溫條件下心臟細胞排除鈣離子的能力反而提高,這將導致心臟的舒張加強。因此說「保持」「原狀不變」是不對的。 解答此類試題,要留心文中的「這些」「那些」「這個」「那個」「其」等詞語,必須聯繫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詞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再進行判斷。 十、邏輯錯誤 主要指命題者在設置根據原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推斷和想像題的選項時,從邏輯推理角度設置陷阱。邏輯錯誤類型設題方式有兩種。一是條件不充分。如2002年高考全國卷第10題A項:「沙塵暴曾給紐西蘭、義大利、法國等國家帶來好處,因而必將被人類所利用」。此項推斷依據是「澳大利亞的沙塵乘著南半球的西風掠過斯塔曼海……將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塵帶到義大利、紐西蘭、法國……減緩酸雨的發生」,原文只是說曾給這3個國家帶來過好處,並不能推斷出「必將被人類所利用」的結論,條件不充分。二是將必要條件當成充分條件。如2003年高考全國卷第10題的B項:「一旦人類能夠控制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從根本上防止溫室效應加劇,那麼滑雪運動在歐洲將能繼續,台風將遠離日本」。原文是說全球氣候變暖後,「滑雪運動在歐洲將盪然無存」「昔日繞道而行的台風將頻頻襲擊日本」,但不能反過來說,因為氣候變暖與「滑雪運動」「台風襲擊」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總之,明白命題人常用的設題陷阱方式,會為我們解析此類題提供一個方向,一個切入點,對我們快捷地排除干擾、准確地篩選出正確答案會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❺ 科技文閱讀答案
讀兩遍加做題一共15分鍾為宜,不宜過長。
望採納。
❻ 高考科技文閱讀題
不用特意找吧,以後會遇到的
❼ 高中最新科技文閱讀用英語怎麼說
你好!
高中最新科技文閱讀
High school lat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ading
❽ 有什麼提高英語科技文閱讀的雜志嗎
The Black Book
Silent Child
Behind The Closed Door
The Criminal Defense
Into The Water 17年5月來2日出版
原版源英文書閱讀分享,你可以關注下。推薦流行原版小說。
w.e.c.h.a.t: englishm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