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克服困難的名人事例
1、《林則徐對聯立志》
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2、《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3、《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
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4、《貝多芬拼搏成長 》
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
5、《張海迪》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15歲時,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
後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
⑵ 請問英文俚語Okeydoke的來歷
這一詞語來源於100年多前南北內戰時,有一製造餅乾的商人名Orrin Kendall(縮寫OK),他的出品批發軍中做糧食,極受歡迎,每塊餅幹上面印有OK兩個字母作為商標。
美國第七任總統傑克遜早年曾任法庭文書,在每份記錄審查無訛後,他就批OK兩字,表示Oll Korrect(All Correct)。後來傑克遜競選總統,對方有人用這個傳說來詆毀他,指為不學無術、寫別字之徒。
Okay這個詞是在19世紀由一個政治團體發明的。有一個人叫Martin Van Buren,准備參加總統競選,他的擁護者成立了一個俱樂部為他做宣傳,俱樂部的名稱就叫「Okay Club」,據說O和K兩個字母取自於Van Buren的故鄉,紐約州的Old Kinderhook,那是他出生的地方。
(2)兩位美國總統英語閱讀擴展閱讀:
OK是一個非正式的口語化的詞。意思是:好的,可以接受的。也可以表示贊同,同意。OK又可以寫成okay或者O.K.,發音一樣。它也是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一個英文單詞。
美國人對某件事表示贊同或認可時,常說ok,意思是"好","行","不錯",這個用語,最初是美國鐵路扳道工人的用語。
他們當班時,如果鐵路上一切正常,就說聲All correct,即"完全正常"。由於All音接近"O",correct音近"K",為了方便,工人們就省讀"OK"來表示同樣的意思。後來,詞義不斷演變,現在不但表示"好","行","不錯"這些意思,還包含有對別人的意見表示贊同,承認的意義。在簽名中也用於表示同意,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