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重訪巴比倫的讀書筆記
幾年前認識一個日本朋友大學讀的是英美文學,聊到菲茨傑拉德的時候他推薦我看《版重返巴比倫》。而當時我權只看過《了不起的蓋茨比》,上亞馬遜也搜不到這本書,彈出來的結果都是各個版本的蓋茨比,《重返巴比倫》什麼的實在有夠冷門,當時想。
幾年後的如今,某次需要湊單時突然想起來這本書,發現亞馬遜已經有賣了。這是一本短篇小說集,寫於《了不起的蓋茨比》之後,也就是作者婚姻出現問題、生活境況愈下之時。八篇短小說,不少都反映了作者的家庭生活,確實都有一種浮華已去的凄涼感,然後還是看得到那一絲的希望。
最喜歡的短篇是《重返巴比倫》和《長路漫漫》。才知道這里的巴比倫寫的是巴黎,而故事講的是一位前軍官回到巴黎希望取得女兒的撫養權的故事,裡面處處描述了戰後的變遷與凋零,毀滅與絕望。這篇在國內並不很出名的短篇,被譽為作者寫得最好的短篇之一。也被改編成電影《魂斷巴黎》。而《長路漫漫》是個非常極短的故事,10頁講述一個療養院的女子日復一日地等待已去世的丈夫來接自己,文中多次出現「明天」一詞,明天總會來的,明天過去了還會有另一個明天。
2. 急求 了不起的蓋茨比 讀書筆記
小說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描寫了20年代販酒暴發戶蓋茨比所追求的「美國夢」的幻
滅,揭示了美國社會的悲劇。
蓋茨比與黛茜的戀愛和分手本來是個很普通的愛情故事。但作者出手不凡,把蓋茨
比熱戀的姑娘當作青春、金錢和地位的象徵,當作*手段追求富裕物質生活的「美國
夢」。蓋茨比為了追求黛茜耗盡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最後葬送掉自己的生命。他天真
地以為:有了金錢就能重溫舊夢,贖回失去的愛情。可惜,他錯了。他看錯了黛茜這個
粗俗淺薄的女人。他看錯了表面上燈紅酒綠而精神上空虛無聊的社會。他生活在夢幻之
中,被黛茜拋棄,為社會冷落,終於鑄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蓋茨比是20年代典型的美國青年。他的遭遇正是歡歌笑舞的「爵士時代」的寫照。
作者為小說設計了一個「雙重主人公」尼克·卡羅威。他的重要性在許多方面不亞
於主人公蓋茨比。他既是故事的敘述者和評論者,又是小說中一個重要人物。他與矛盾
著的雙方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他是蓋茨比的鄰居和朋友,又是黛茜的表哥、湯姆的同
學,還熱戀著黛茜的好友喬丹。他充當了蓋茨比和黛茜分別5年後重新見面的牽線人,
又成為蓋茨比重溫舊夢的批評者和他慘遭殺害的同情者。他雖然躋身於長島豪華的住宅
區,但他既不是湯姆所代表的「荒原時代」的精神世界的公民,也不是蓋茨比所代表的
盲目崇拜黛茜的脫離現實的夢幻世界的同路人。他代表美國中西部的傳統觀念和道德准
則。他對於蓋茨比追求失去的幸福的夢幻有許多中肯的批評,對於講究外表而內心卑俗
的湯姆和黛茜則進行了公正的鞭撻。蓋茨比死後,昔日的賓客一個也不露面,黛茜則陪
丈夫遠遠離去,尼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社會的虛偽和無情,使讀者對於蓋茨比所追求的
美國夢的必然破滅有了深刻的印象。
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彷彿書中發生的一切都是尼克的親身見聞,不加虛
飾,令人感到親切可信。尼克和蓋茨比兩人從陌生到認識,感情上既有距離,又有融和,
富有多種層次的結合和區別,寫得脈絡清晰,恰到好處。這種把不同的觀點巧妙地統一
在一部小說中,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嚴密的結構,正是作者獨特的藝術成就。
作者在敘述中還運用了許多豐富生動的比喻,使人物的感情起伏和場景的變換增添
了抒情的色彩。精採的比喻常常被用來渲染夢幻的氣氛,表達精神的空虛。如尼克初次
到湯姆家,看到黛茜和她女友貝克坐在沙發上「活像浮在一個停泊在地面上空的大氣
球」,後來才「慢慢地降落地面」。蓋茨比在家裡第一次與黛茜重逢時伸手去抓她的手,
以一種創造性的熱情投入了他的夢幻。「不斷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加
以綴飾」。這些夢幻是「牢牢地建立在仙女的翅膀上的」。內涵深刻的比喻把蓋茨比對
「美國夢」的追求描繪得維妙維肖,躍然紙上。
小說還運用了象徵的手法來揭示人物內心的活動與環境的冷酷。比如:西卵碼頭盡
頭有一盞綠燈,蓋茨比常常在晚上孤獨地望著它,伸開雙手想去擁抱它——那青春和愛
情的象徵,彷彿是黛茜的化身。小說末了,尼克又想起了蓋茨比信奉這盞綠燈,似乎近
在眼前,他幾乎不可能抓不住,實際上卻可望而不可即,他的夢想已經遠遠逝去了。又
如書中六次出現的「埃克爾堡大夫的眼睛」是藍色的,「若有所思,陰郁地俯視這片陰
沉沉的灰堆」。它象徵不幸和災難。在情節發展的關鍵之處,這雙眼睛好像復活了,它
彷彿看著蓋茨比去跟湯姆攤牌,又預見到威爾遜要去殺死蓋茨比。渾身銅臭的黛茜愛穿
白色的上衣和裙子,宛如純潔可愛的天使,其實她的靈魂污點斑斑。這象徵純潔的白色
像一面潔白的鏡子,把她的靈魂深處暴露無余。蓋茨比重溫舊夢的幻想一去不復返了。
作者用五光十色的音符譜出了一曲凄悵的悲歌,給人留下無限的思索。
第二篇
小說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描寫了20年代販酒暴發戶蓋茨比所追求的「美國夢」的幻滅,揭示了美國社會的悲劇。 翻開首頁,一開頭就吸引了我: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那些優越條件。」
這樣的開始給我一個感覺,這本書是教人做人的。順著那一行行字體,深入下去,發現不僅僅如此。
「我」,也就是尼克,闖入了揮金如土的大富翁蓋茨比隱秘的世界,驚訝地發現,他內心惟一的牽絆竟是河對岸那盞小小的綠燈——-燈影婆娑。 尼克從中西部來到了東部,從事證券業。他的鄰居蓋茨比出生貧苦,年輕時是軍人,愛上了富家女黛西,因身分地位懸殊,不久黛西嫁給了富家子湯姆,21歲就聲名顯赫的橄欖球名星。
蓋茨比戰爭結束後通過非法買賣,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在黛西家對岸建造了別墅,他每個星期都請很多富人到別墅狂歡,以顯示他的富有和人際。他天天舉行宴會吸引黛西。和黛西恢復了情人的關系。
黛西的丈夫湯姆也有個情人叫茉特爾,在一次聚會後,黛西駕著蓋茨比的車撞死了茉特爾。茉特爾的丈夫以為是蓋茨比撞的,潛入蓋茨比的別墅區,稱蓋茨比在游泳池裡游泳時開槍打死了他,然後自殺。
在蓋茨比的葬禮上,過去的座上客一個也沒有來,葬禮十分凄涼、黯淡。此時,黛西夫婦悄然離開了這座城市。不久,尼克也因不能適應這兒的一切而離開了東部。
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富人之間的虛榮與矯情;看到了一個時代的荒誕,一代寵兒的墮落,一個變質的愛情,一個人生的悲劇。
尼克這樣評述蓋茨比:蓋茨比對我是個例外——這個蓋茨比代表著一切讓我嗤之以鼻的事物。如果說個性是一系列顯著的表現,那他也有某些突出的東西,某種對生活前景的高度靈敏,彷彿可以將他與那些可記錄萬里外地震強度的精密儀器相提並論。
這種靈敏與那種優柔寡斷的敏感毫無共同之處,後者在「富於創造性氣質」的幌子下變得堂而皇之,而前者是一種永遠懷有希望的非凡天賦,那是一種富有浪漫色彩的敏捷,我在其他人身上從來沒有發現過,而且將來也不大可能再發現這種品質了。
不錯,結果證明蓋茨比是對的;對於人們一時的悲哀和短暫的歡樂,我暫時失去了興趣,吸引了我的是吞噬蓋茨比的那種東西,是在他夢想幻滅後尾隨而來的污泥濁水般的塵埃。
小說最動人的地方是情感的描寫;對消逝的時光一種無可挽回的感傷;對蓋茨比怪異的羅蔓蒂克意志,以及黛西、湯姆對愛情和地位的世俗;尼克的道德觀和生活中無可適從的感觸。
書中這樣描述:我想到外面去,在柔和的暮色中向東朝公園走過去,但每次我起身告辭,都被捲入一陣吵鬧刺耳的爭執中,結果就彷彿有繩子把我拉回到椅子上。然而我們這排黃澄澄的窗戶高踞在城市的上空,一定給暮色蒼茫的街道上一位偶爾觀望的過客增添了一點人生的秘密,同時我也可以看到他,一面在仰望一面在尋思。我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對人生的千變萬化既感到陶醉,同時又感到厭惡。
讀了兩遍,《了不起的蓋茨比》,文筆細膩、優美。看後感覺非同一般,其語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主題思想,都是一流的。怪不得村上春樹如此推崇。這確實是一本難得的經典之作。看似一般的婚外情,卻反映了那個時代富人的空虛、虛偽,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和變質的愛情,終將導致悲慘的結局。悲劇小說盡寫到如此優雅,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川端康成的《雪國》有這樣的美感。感覺這本書的文字功夫超過村上春樹,這樣的比喻不一定恰當,村上春樹畢竟也創造了一個時代的輝煌。但我依然想說了不起的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創作了《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是一部頗有文學價值的著作,讀後受益匪淺
3.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一顆像里茨飯店那麼大的鑽石讀書筆記
將來我可能復也會請客人來的——制我也會硬著心腸這么乾的。我們不能讓死亡這種不可避免的東西來阻擋我們享受人生的樂趣,你想想,要是我們沒有一個客人,我們在這兒該有多麼寂寞。啊,爸爸和媽媽,跟我們一樣也犧牲了一些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