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閱讀指導課的評課標准
(一)著力於學生的基礎素質
語文學科首先應該著眼於人,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應該從語文與人的發展關系的角度,考慮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在學生的語文基礎素質方面,新課標強化了以下構成因素:1.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2.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3.良好的語感、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文化底蘊;4.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為了強化這些因素,大綱從「教學目的」開始,做了大量的努力。同時,在某些方面也適當降低了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明確要求不背詞語解釋和段落大意,要求背誦優秀詩文,並且作了量的規定,推薦了部分背誦篇目。
2.降低閱讀教學中「分析」的要求。比如,原來要求小學生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了解詞與句、句與句、句與段、段與段、段與篇之間的聯系等。現在則要求「對閱讀有濃厚興趣,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注意積累語言材料」。初中減少了語文基礎知識的分量,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只作為常識介紹。
3.對考試作了一些限制。降低難度的意義不只在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更重要的在於按照語文教育的規律辦事,從學生的發展出發,著力於學生的基礎素質。把不必要的要求降下來,把該增加的要求加上去,既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又為學生的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
(二)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人文素養的一部分,語文課程還承擔著全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任務。大綱修訂版正是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全面提高人文素養,為學生打好人生的底色。這包括以下幾點。1.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2.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思維品質。3.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對於文道關系的處理,大綱強調潛移默化和熏陶感染,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強調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情感的渠道,通過長期的熏陶和浸染,達到提升道德、人格的目的。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是現代社會的要求,也是各個學科的共同責任。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並不亞於一些自然科學的學科。因此,大綱突出了以下幾點:
1.提出了發展健康個性的要求。強調要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程度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要求,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提出語文評估要注重學生發展水平的評價。尊重個性,發展個性,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基礎。大綱正是從這樣的認識出發,提出以上要求。改變用一個模子培養人的做法,給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留下空間。
2.在繼續重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觀察、記憶、思考、聯想、想像能力的同時,大綱強調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倡鼓勵有自己的見解和自由、有創意的表達。
3.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強調轉變學習方式,把學生從被動壓抑的狀態下解放出來,讓學生在主動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要求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閱讀的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實踐的過程。提倡自主閱讀、自主寫作;提倡課內課外打通,課堂教學活動化;提倡啟發式、討論式;鼓勵研究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四)增強了現代意識
1.體現了時代精神。許多新的觀念、新的理論、新的思想在大綱修訂版中得到體現:終身教育、大眾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思想,文明、合作、開放、進取等新的價值觀念,還有哲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學等方面的一些新思想、新觀念、新的研究成果等等。大綱修訂版還要求課本選文要有時代氣息,要以現代作品為主。
2.體現了信息化社會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閱讀速度的量化指標;(2)略讀、瀏覽的閱讀方法;(3)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4)包括網上學習在內的多媒體的利用等等。
3.體現了開放社會的要求。大綱提出了「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的要求。初中選文要求「兼顧外國作品」,在推薦的10部課外閱讀書目中列出5部外國文學名著。這些都表現出了一種「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目的在於增強學生的全球意識,增進國際理解,吸取全人類進步文化來塑造高素質的國民。
『貳』 小學英語閱讀課怎麼評課
首先你要看讓學生閱讀的是什麼,
然後通過老師的上課過程的清晰度,
理解能力等方面來綜合評價.
最重要的是要看學生上課的反應程度.
『叄』 名著閱讀《駱駝祥子》公開課評課
名著閱讀《來駱駝祥子源》: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與悲天憫人的情懷,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擁有重要地位。
《駱駝祥子》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五四以後的新文學,多以描寫知識分子與農民生活見長,而很少有描寫城市貧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現,則打破了這種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貧民生活題材的作品,特別是長篇《駱駝祥子》,拓展了新文學的表現范圍,為新文學的發展提供了特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