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
教學中,教師對文本的解讀是閱讀教學成功實施的關鍵。閱讀教學是文本、生活與人的回心靈之間的一道答橋梁,小學語文教師對文本深隧而獨到的詮釋正是引領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的階梯。文本解讀應著眼於閱讀教學目標,著眼於教師的教學設計,著眼於原文,更要著眼於學生。只有這樣文本內容在教師心中才是立體的、鮮活的。
Ⅱ 寫英語作業「你在空閑時間做什麼」
你在空閑時間做什麼」?專屬
What do you do in your spare time?
I often read books and play basketball.Sometimes I watch TV with my parents。
Ⅲ 16考研英語一,閱讀看起來對一半都很懸,新題型還好,只是小作文格式錯了,寫的書信格式,大作文的主題
國家線沒問題的,如果你的閱讀能對1/3以上。大作文一個單詞不會影響太多,小作文格式最多扣兩分吧。作文平均分左右還是挺容易拿到的
Ⅳ 以。。。為主題的格式對嗎,例句以「我閱讀,我成長」主題的徵文活動。 謝謝
好書伴我行
愛讀書似乎是天生的。記得兒時識字後,但凡眼中所見的有字的紙片,無論是什麼內容,都要撿來讀讀。可惜那時家貧,父母又是沒踏進過學堂的文盲,家中有字的東西實在是非常之有限,遠遠滿足不了我閱讀的慾望。好在離家不過七八里的鎮上有個擺書攤的老奶奶,無論是數九寒冬還是三伏天,一年四季她都風雨無阻地守著那個小小的書攤。所謂的書攤其實大都是小人書,買書自然是不敢奢望的,租回家亦是不可能,只能蹲在書攤那裡讀完,閱讀費是五分錢一本,我一分錢也沒有,只得偷偷地從自家雞窩里偷雞蛋去換書讀,一個雞蛋能讀兩本小人書呢。書攤雖小,但《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安徒生童話》、《三毛流浪記》等等都有涉足,只是讀的是其中的一些章節而已,長大後才知道那便是名著。
書中的世界實在是太精彩太神奇,老奶奶的書攤成了一塊磁石,將我牢牢地吸住,那種閱讀的快感,勝過只有過年才有吃的大魚大肉。記得有一次放學時好不容易向同學借得一本童話故事,講好明早要歸還的,但放學回家後要幫父母做家務,天黑後父母為了省油燈也是絕不會讓我讀書的,怎麼辦呢?我只得在放學路上邊走邊讀,那哪叫走呢?簡直就是原地踏步。正捧著書讀得入迷時,忽然覺得腳背上冰涼冰涼的,低頭一看,我的媽呀,一條足有碗口粗的大青蛇正緩緩地從我腳背上爬過!最怕蛇的我那一刻不知是還沒從引人入勝的故事中走出來還是被嚇呆了,竟然靜靜地讓蛇從自己雙腳上爬過,然後又埋頭繼續閱讀了。天黑了父母一路上呼喚著我的名字尋來,見我立在路邊,捧著一本書似成了一尊雕像,母親驚呼,「莫非你長了天眼?天這樣黑你居然能看得見字?」我揉揉眼,才發現天確實是黑了,可我怎麼還能看得見字呢?也許是長久地注視著字,字在眼中便可以發光了吧?
因為貧窮而不能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課外書,於是便格外珍惜自己讀到的文字,遇到貼心貼意的句子,我便如獲珍寶地抄下來,如此到小學五年級時,我所抄的文字集起來便有了厚厚的一大本,老師常說「讀十遍不如抄寫一遍」,或許是因抄寫過許多美麗的句子吧,我的作文一直深得語文老師的喜愛,每次參加校內校外的作文比賽,總能得個一等獎抱回家。作文的順利及對書的痴迷使我至小便立下了理想:長大了要當作家,寫出好多好多美麗的句子,好多好多可愛的人或事,讓更多的讀者從書中得到閱讀的樂趣!
鄉村的視野是極其有限的,而書中的世界卻是無限的寬廣,古今中外,任人在時光隧道中隨意穿梭,自由馳騁。我對自己說,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走出鄉村,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所以,當村中同齡的女孩都下地務農後,我依然獨自背著書包行走在那條鄉間小路,任別人如何不理解地嘲笑,我自不改初衷。就這樣,幾年後,我成了村裡第一個考學的女孩,是的,我自豪,因為我通過書籍這座結實的梯子,如願以償地走出了鄉村,走進了五彩繽紛的城市,這個我父輩們連想都不敢想的精彩天地。
城市的生存方式有千萬種,我該如何在城市立足?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又該去做個什麼樣的人?為此我被人嘲笑過,不知所措過,迷惘過,自卑過,亦為挫折傷感過,流淚過。好在有一本本好書及書中鮮活的人物伴隨著我,啟發著我,激勵著我,於是我知道了我該象揚長避短的三毛一樣,自由地放逐心靈,跟著愛情走,做個邊走邊寫的女作家,就這樣,我毅然放棄了索然無味的鐵飯碗,跟著將要廝守一輩子的男人赤手空拳地來到了深圳。創業是艱難的,與想像中的浪漫相差十萬八千里,為此我總是不滿足,直到有一天從書中讀到那句:「人生永遠只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結果,不管將來如何,只要你正在經歷的一切,到年老時你能在心底里說一句無悔,那麼,這個過程,你就是有意義的,值得經歷的。」我才釋然:是的,我正在經歷的,我永遠都不會後悔——不後悔做他的妻子,不後悔讀那些珍珠般美麗的句子,不後悔寫一輩子的文字,世上還有什麼比心甘情願更幸福的事呢?
如今我已為人妻為人母,雖然不再象兒時那樣逢字必讀,但逛書店、讀好書、抄寫好字句仍是我生活中最愜意的事。去年,視感情為生命的我和丈夫的感情突然出現了危機,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原諒他,我想,有了污點的感情,它只配死去!在那段天塌下來的日子裡,幸好我選擇了把自己埋在書堆中,我將書櫃中的書一本本地拿下來,試圖用書中的句子和人物來忘卻自己的痛苦,就這樣昏天昏地地讀了一個星期的舊書,我的心也慢慢地冷靜下來,書中的愛情故事及書的作者用切身的體會告訴我一個真實的道理:愛情,其實只是一件極普通的生活用品,它並不是不需要吃飯的佛、亦不是高高擺在保險櫃里的稀世珍寶,它如人生的四季一樣,也會有花開花落的時候,如果我們能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它,那麼我們就能擁有永恆的愛情,反之,我們只能收獲失望和怨恨。領悟到這個道理後,我原諒了痛悔不已的他,愛情,就這樣失而復得。經歷過這場情感風波後,我發現自己真正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女人了,變得寬容、樂觀、滿足而
Ⅳ 閱讀與經典同行為主題運用片段組合式600字
在文字的海洋里學會成長,在書本的燦爛中品位人生,在知識的國度里參透生活。其實,書籍給了我許多,除了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
可以說,書是我忠實的朋友,無論是在緊張地學習中還是在閑來無事時,與書相伴,是段快樂而有充滿詩意的日子。也許這就是古書所說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吧。
泡一杯清茶,倚在門前的楊樹下,正是讀書的好季節。望飄揚而下的花絮,或許你也會不覺地吟應到:「楊花落盡子規啼」之類悠然的詩句吧!書,傳承的不僅僅限於中國的悠久長遠的歷史,也著實隱含著一個個深情而意長的故事。在我所品讀與學習的詩詞中,也體會得到世界的人情冷暖,滄桑變化,無不震撼人心,發人深思。
與書為伴,是一個人值得驕傲的事,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偉大的周總理造就了中國的輝煌。一切都源於書籍的力量,也無疑地證實知識能改變命運,也讓人們相信,書本的確能創造未來。
與書同行,讓我改變許多,從一個隻字不懂得孩童成為一個學識充盈的少年,從一個頭腦簡單的幼稚的小傢伙變為一個有思想有見解的人,從一個不善思考的學生變為勤於動腦的學者。書,就像一塊多棱鏡,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效果。也就是所謂的:舉一隅以三隅反。
與書同行,讓我收獲許多,不僅是在生活中,我開始能深入的了解一件事。從書中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書教會我用不同的角度解析一件事,一個人,教會我如何辨別是非曲直,也教會我怎樣面對難以承受的打擊。是書本傳授我為人之道,也正因如此,造就了這樣一個我。
也許是在夏雨朦朧時,找一本感傷的詩集去拜讀一下。不知不覺就會進入忘我的境界,細細品味筆者憂郁而傷感的情懷,你也不禁會有一些創作靈感吧。書帶我進入多愁善感的世界,這里充滿了回憶,思緒一直與一點點悲涼交接,告訴我們要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也不要忘卻揮淚的過去。
與書同行,我的精神世界日益升華,是書告訴我:決不輕言放棄,否則對不起自己。所以我一直期待著,盼望著,也努力著——是書告訴我:成熟不是心變老,是淚在打轉還能微笑。所以我盡我所能地堅強著,勇敢著——是書告訴我:寧願笑著流淚也不哭著說後悔。所以我一直在體內保留那份倔強,一直捍衛著這永不發霉的真理。書告訴我: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回答道;我還不想成為老者。於是,書與我的故事繼續著,不會有絲毫的蒼白——
在書的國度里,我可以變換每一個角色,因為不懂生活的苦,所以書把我幻化成賣火柴的小女孩,體驗一番飢寒交迫,無人問津的輪回。因為孤獨,書讓我與另外六個小矮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享受友誼所帶來的溫暖打破原有的冷漠。因為懶惰,所以書把我放在了他的身邊,讓我與他共同完成聞雞起舞這項艱巨的任務,因為有書,我可以暢游世界,覽閱文學之顛。
書是銘記歷史的印章,更是撥響未來的華章,書是那動人的音符,譜寫人類的一切,與書同行,一切都將永遠燦爛著
Ⅵ 以讀書為主題的小標題式作文
讀書的趣味
古人雲:「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書讀得越多,便越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晚上,大家都睡下了。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台燈下,書便成了我最好的夥伴。它絮絮叨叨地講出許多新鮮事來,講出許多道理來。於是看不了幾頁,我就忘卻了自己,飄飄然飛進書中那個世界,它授我淵博的知識,教我一個又一個的人生哲理。我感到很快活,對它的博學感到欽佩。我感覺到: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
從小我就喜歡看《童話故事書》,時常看得入迷。我會為書中的主人公而悲而喜。主人公的悲慘遭遇,總是牽動著我的心,總能給我莫大的教育。
我也讀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神通廣大、神機妙算,令我贊嘆不己。諸葛亮博學多識,擁有超人的智慧、豁達的心胸和獨特的見解。他讀破萬卷書,知曉天下事,他給我感悟:擁有智慧,就是擁有財富。
我更愛讀詩。有時留連於「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有時生發「國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的傷感,有時又獲得「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體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的這兩句詩,更給我無限的感慨。如果我們讀書只求「萬」而不求「破」的話,是永遠不會達到「神」的境界的。這個「破」正是研究讀書的質量和效果。所以讀書不但要讀萬卷,還要破萬卷。
有些人不喜歡讀書,「讀書有什麼好,太難了!」這是他們的口頭禪。他們不知道,看書,可以拓寬視野,獲得知識,提高寫作能力,還可以學到人生的經驗。
讀書,既要看也要讀。朗讀,可以讓你更從容地體味文章,培養語感。閱讀,可以鍛煉你的瀏覽速度。好書要反復讀,因為「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讀書,也不只是看或讀而己,還要認真思考體會。體驗過程,領會思想,這才是讀書的最終目的。
書,是甜甜的蜜桃,是青青的橄欖,是清香濃密的茶,也是紅通通的辣椒。酸甜苦辣,味味俱全。只要細心品位,認真體驗,就能從中找到無限的趣味
Ⅶ 做英語閱讀理解有哪些技巧
做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有:
1、若針對舉例子、人物言論出題,需要查找例子以及人物所說的句子前後的內容,然後與各選項逐一核對。
2、在出現一些關鍵詞,如however,but,moreover, therefore,thus時,要特別注意句子前後意義的轉折、遞進、因果等關系。
3、細節理解題的答案一般是同義替換項或者同義轉換。
4、選項中有絕對語氣詞的一般不是答案。如: must,never, the most, all, merely, only, have to, any, no,completely,none, 等。但不是絕對,也有例外。
5、注意選項中的副詞、形容詞和介詞短語等與原文是否一致。如:must, may, often,should, usually,might, most,more or less,likely,all, never, few等存在程度不同,經常被偷換,往往被忽視。
6、注意干擾項特點:與原文內容相反;與原文內容一半相符,一半不同;敘述過於絕對化;原文沒有提及。
(7)英語主題式閱讀擴展閱讀:
閱讀積累要提高閱讀水平,詞彙量與短語量非常重要。所以要提高閱讀水平,我們就得學會積累詞語。我們不妨這么做:在通讀全文後看第二遍,遇到生詞盡可能根據上下文來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查詞典,然後將這些詞抄寫在一本可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
每當有空時,就拿出這個小本子來背誦記憶。這樣做不但不費時,而且效果也很好。因為不時地接觸、反復地記憶,詞彙量會增加得很快。
另外,句子都能看懂,但讀完文章印象卻不深,這就牽涉到對文章框架結構的整體理解。首先,要重視文章的標題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標題或首句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圍繞主題展開的;
其次,文章的結尾句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再次,善於標注文章關鍵句,可以幫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題。很多題目就是圍繞它們而設計的。
Ⅷ 以"智能生活"為主題,自選一本有關人類智慧生活的紙本書或電子書,以閱讀報告的方式分享書本內容及你
我向你推薦的是下面的兩本書,你參考,滿意請採納謝謝!
1:《科學改變人類內生活容的100個瞬間》
2:《智能簡史》
3:中外名人名言錄--3000年人類智慧精華
文夫 選編 / 文匯出版社 / 2010年03月01日
學習名人名言,可以為青少年充實寫作素材。名人名言是名人生活經驗的凝練,學習它,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少走彎路。本書收錄了大量各類名人名言,涉及時空自然、人生活動、品德品性、思想感情、命運遭際、性格稟賦、人際關系、政法經濟、科教文化、性質事理等方面。所選名言基本遵循:富有哲理、易懂、不偏
Ⅸ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主題式閱讀
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個單元一般包括單元導讀、4篇課文、課後練習、語文園地等內容,需14個課時。怎麼教?請看兩種迥然不同的教學。
案例1:普遍教學
平均1篇課文3個課時,語文園地2個課時。教學流程大致如下:第一課時,老師范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然後再讀讀課文;第二課時,復習生字新詞,講讀課文;第三課時,繼續講讀課文,做作業。——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就在這樣的教學流程里徘徊。
案例2:單元主題教學
以單元主題為核心組織教材,進行拓展式「主題閱讀」教學。我們可以這樣教學: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同樣14課時,以「痛恨戰爭,呼喚和平」為主題,讓學生默讀《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兩篇課文,再讓學生輕聲朗讀《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兩篇課文。讀後,以「哪篇文章、哪個段落、哪個句子、哪個詞語讓你產生『痛恨戰爭、渴望和平』的感情」為線索,分享討論4個課時,之後,讓學生自讀與之配套的校本教材《新語文主題閱讀》里的8篇文章,還是以「痛恨戰爭,渴望和平」為主題,又進行4課時的分享討論。在這8課時里,學生從這篇文章討論到那篇文章,從課內討論到課外,從口語表達到書面表達,進行著多種方式的互動交流。接著,老師用4課時,和學生一起背誦與教材配套的校本教材《主題式·經典誦讀》里岳飛的《滿江紅》、餘光中的《鄉愁》、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3首詩歌。剩下2課時,學生做作業,老師檢測教學效果。
兩種教學最大的區別是課程觀不同。教學1是以課文為單位,一篇一篇地教,只關注作者的寫作意圖、思路,而忽略教材的編輯意圖、思路。將課文從單元中剝離出來,其教學過程,是把美好的文化知識劃分成細密的模塊,把鮮活的文化肢解分割後,裝在「八股文」式的套子里來學,至於課外閱讀,聽之任之,成了一個盲區。
教學2是把整個單元作為一個系統,將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教材的編輯意圖融合,以單元主題為「魂」,遵循「整體性原則」,以一個單元的教材為單位組織教學。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課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而且,把與教材配套的另外兩套校本教材中相關聯的兩個單元,組成一個「大單元」,也用「單元主題」串起來,整體施教。其教學過程,用大語文觀統領教學的各個環節,把各個知識點放在一個大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將課外閱讀納入課內來指導。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生的閱讀量是傳統教法的4倍以上。我們把這種教法叫做「單元主題閱讀教學」。
兩種教學,反映了兩種課程觀,前者是「教教材」,以傳授知識為本,把一套教材當作課程的全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後者是「用教材教」,以人的發展為本,拓展和豐富了課程資源。這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語文教育的根本是什麼?筆者以為,就是要按照兒童的心智成長規律,幫助兒童認識語言,傳承文化。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精神生命的成長史。請看一些名人的成長史與他們的閱讀史。唐德剛說他自己能成為歷史學家,寫出不盲從、有見識的專著,得益於他心裡裝著《資治通鑒》這部大書。張愛玲找到了《紅樓夢》,就找到了自己的作家夢,她說她差不多年年看《紅樓夢》。讀書讀到總想讀自己讀過的某幾本書時,就已經進入了書籍與命運同在的境界。書籍是有生命的,每一本書都是在遇到能讀懂它的人才顯示出生命的活力與魅力。所以,「主題閱讀」呼喚「少一點講解,多一些誦讀;少一點提問,多一些閱讀;少一點模式訓練,多一些文化建構」。如於永正老師所言:「語文能力是讀書讀出來的,不是做題做出來的,也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課堂上老師必要的講解不可少,但語文能力的形成,靠語文實踐。讀課外書應該是最重要的家庭作業。」所以語文主題閱讀教學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