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英語人文素質閱讀教程文章翻譯
哦,加油~~~
Ⅱ 有誰能提供一下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版第一冊1,3,4,8,9SectionA的課文大意十萬火急,謝謝!
_passage_chinese_a
美國人認為沒有人能停止不前。
如果你不求進取,你就會落伍。
這種態度造就了一個投身於研究、實驗和探索的民族。
時間是美國人注意節約的兩個要素之一,另一要素是勞力。
人們一直說:「只有時間才能支配我們。」
人們似乎把時間當作一個差不多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來對待。
我們安排時間、節約時間、浪費時間、擠搶時間、消磨時間、縮減時間、對時間的利用作出解釋;我們還要因付出時間而收取費用。
時間是一種寶貴的資源,許多人都深感人生的短暫。
時光一去不復返。
我們應當讓每一分鍾都過得有意義。
外國人對美國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每個人都匆匆忙忙──常常處於壓力之下。
城裡人看上去總是在匆匆地趕往他們要去的地方,在商店裡他們焦躁不安地指望店員能馬上來為他們服務,或者為了趕快買完東西,用肘來推搡他人。
白天吃飯時人們也都匆匆忙忙,這部分地反映出這個國家的生活節奏。人們認為工作時間是寶貴的。
在公共用餐場所,人們都等著別人盡快吃完,以便他們也能及時用餐,
你還會發現司機開車很魯莽,人們推搡著在你身邊過去。
你會懷念微笑、簡短的交談以及與陌生人的隨意閑聊。
不要覺得這是針對你個人的,
這是因為人們都非常珍惜時間,而且也不喜歡他人「浪費」時間到不恰當的地步。
許多剛到美國的人會懷念諸如商務拜訪等場合開始時的寒暄。
他們也會懷念那種一邊喝茶或喝咖啡一邊進行的禮節性交流,這也許是他們自己國家的一種習俗。
他們也許還會懷念在飯店或咖啡館里談生意時的那種輕松悠閑的交談。
一般說來,美國人是不會在如此輕松的環境里通過長時間的閑聊來評價他們的客人的,更不用說會在增進相互間信任的過程中帶他們出去吃飯,或帶他們去打高爾夫球。
既然我們通常是通過工作而不是社交來評估和了解他人,我們就開門見山地談正事。
因此,時間老是在我們心中滴滴答答地響著。
因此,我們千方百計地節約時間。
我們發明了一系列節省勞力的裝置;
我們通過發傳真、打電話或發電子郵件與他人迅速地進行交流,而不是通過直接接觸。雖然面對面接觸令人愉快,但卻要花更多的時間,尤其是在馬路上交通擁擠的時候。
因此,我們把大多數個人拜訪安排在下班以後的時間里或周末的社交聚會上。
就我們而言,電子交流的缺乏人情味與我們手頭上事情的重要性之間很少有或完全沒有關系。
在有些國家,如果沒有目光接觸,就做不成大生意,這需要面對面的交談。
在美國,最後協議通常也需要本人簽字。
然而現在人們越來越多地在電視屏幕上見面,開遠程會議不僅能解決本國的問題,而且還能通過衛星解決國際問題。
美國無疑是一個電話王國。
幾乎每個人都在用電話做生意、與朋友聊天、安排或取消社交約會、表達謝意、購物和獲得各種信息。
電話不但能免去走路之勞,而且還能節約大量時間。
其部分原因在於這樣一個事實:美國的電話服務是一流的,而郵政服務的效率則差一些。
有些初來美國的人來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其他國家,在他們的國家,人們認為工作太快是一種失禮。
在他們看來,如果不花一定時間來處理某件事的話,那麼這件事就好像是無足輕重的,不值得給予適當的重視。
因此,人們覺得用的時間長會增加所做事情的重要性。
但在美國,能迅速而又成功地解決問題或完成工作則被視為是有水平、有能力的標志。
通常情況下,工作越重要,投入的資金、精力和注意力就越多,其目的是「使工作開展起來」。
Unit3_passage_chinese_a
我和蓋爾計劃舉行一個不事張揚的婚禮。
在兩年的相處中,我們的關系經歷了起伏,這是一對情侶在學著相互了解、理解和尊重時常常出現的。
但在這整整兩年間,我們坦誠地面對彼此性格中的弱點和優點。
我們之間的種族及文化差異不但增強了我們的關系,還教會了我們要彼此寬容、諒解和開誠布公。蓋爾有時不明白為何我和其他黑人如此關注種族問題,而我感到吃驚的是,她好像忘記了美國社會中種族仇恨種種微妙的表現形式。
對於成為居住在美國、異族通婚的夫妻,我和蓋爾對未來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相互信任和尊重才是我們倆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許多夫妻因為錯誤的理由結了婚,結果在10年、20年或30年後才發覺他們原來是合不來的。他們在婚前幾乎沒有花時間去互相了解,他們忽視了嚴重的性格差異,指望婚姻會自然而然地解決各種問題。我們希望避免重蹈覆轍。事實更說明了這一點:已經結婚35年的蓋爾的父母正經歷著一場充滿怨恨、令人痛苦的婚變,這件事給蓋爾帶來了很大打擊,並一度給我們正處於萌芽狀態的關系造成了負面影響。
當蓋爾把我們計劃舉辦婚禮的消息告訴家人時,她遇到了一些阻力。
她的母親德博拉過去一直贊成我們的關系,甚至還開過玩笑,問我們打算何時結婚,這樣她就可以抱外孫了。
但這次聽到我們要結婚的消息時,她沒有向我們表示祝賀,反而勸蓋爾想清楚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
「這么說我跟他約會沒錯,但是如果我跟他結婚,就錯了。媽媽,是不是因為他的膚色?」蓋爾後來告訴我她曾這樣問她母親。
「首先我必須承認,剛開始時我對異族通婚是有保留意見的,也許你甚至可以把這稱為偏見。
但是當我見到馬克時,我發現他是一個既討人喜歡又聰明的年輕人。
任何一個母親都會因為有這樣一個女婿而感到臉上有光的。
所以,這事跟膚色沒有關系。
是的,我的朋友們會說閑話。
有些朋友甚至對你所做的事表示震驚。
但他們的生活與我們的不同。
因此你要明白,馬克的膚色不是問題。
我最大的擔心是你也許跟我當初嫁給你爸爸一樣,為了錯誤的原因而嫁給馬克。
當年我和你爸爸相遇時,在我眼中,他可愛、 聰明、富有魅力又善解人意。
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那麼令人興奮。而且我們兩人都認為,我們的婚姻是理想婚姻,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而且一切跡象都表明我們的婚姻會天長地久。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在我們結婚時,我並不十分理解我所愛的人——你的爸爸。」
「但是我和馬克呆在一起已有兩年多了,」蓋爾抱怨道。
「我們倆一起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我們彼此多次看到對方最糟糕的一面。
我可以肯定時間只能證明我們是彼此深情相愛的。」
「你也許是對的。但我還是認為再等一等沒壞處。你才25歲。」
蓋爾的父親戴維——我還未見過他的面——以知事莫若父的態度對待我們的決定。
他問的問題基本上和蓋爾母親的問題相同:「干嗎這么匆忙?這個馬克是什麼人?他是什麼公民身份?」
當他得知我辦公民身份遇到了問題時,就懷疑我是因為想留在美國而娶他女兒的。
「不過爸爸,你這話講得太難聽了,」蓋爾說。
「那麼干嗎要這樣著急?」他重復地問。
「馬克是有公民身份方面的問題,但他總是在自己處理這些問題,」蓋爾辯解道。「事實上,當我們在討論結婚的時候,他清楚地表明了一點:如果我對任何事情有懷疑,我完全可以取消我們的計劃。」
她父親開始引用統計數據說明異族通婚的離婚率比同族結婚的要高,而且還列舉了接受過他咨詢的、在婚姻上有麻煩的異族通婚夫婦的例子。
他問道:「你考慮過你將來的孩子可能會遭受的苦難嗎?」
「爸爸,你是種族主義者嗎?」
「不,當然不是。但你必須得現實一點。」
「也許我們的孩子會遇到一些問題。但誰的孩子不會呢?可是有一樣東西他們將會永遠擁有,那就是我們的愛。」
「那是理想主義的想法。人們對異族通婚生下的孩子是會很殘酷的。」
「爸爸,到時候我們自己會操心的。但是假如我們在做什麼事之前,就必須把所有的疑難問題全部解決的話,那麼我們幾乎什麼都幹不成了。」
「記住,你什麼時候改變主意都不晚。」
Unit4_passage_chinese_a
大中央車站問詢處桌子上方的數字鍾顯示:差六分六點。
約翰·布蘭福德,一個年輕的高個子軍官,眼睛盯著大鍾,看確切的時間。
六分鍾後,他將見到一位在過去13個月里在他生命中佔有特殊位置的女人,一位他素未謀面、卻通過書信始終給予他力量的女人。
在他自願參軍後不久,他收到了一本這位女子寄來的書。
隨書而來的還有一封信,祝他勇敢和平安。
他發現自己很多參軍的朋友也收到了這位名叫霍利斯·梅內爾的女子寄來的同樣的書。
他們所有的人都從中獲得了勇氣,也感激她對他們為之戰斗的事業的支持,但只有他給梅內爾女士回了信。
在他啟程前往海外戰場戰斗的那天,他收到了她的回信。
站在即將帶他進入敵人領地的貨船甲板上,他一遍又一遍地讀著她的來信。
13個月來,她忠實地給他寫信。
即使沒有他的回信,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寫信給他,從未減少過。
在那段艱苦戰斗的日子裡,她的信鼓勵著他,給予他力量。
收到她的信,他就彷彿感到自己能存活下去。
一段時間後,他相信他們彼此相愛,就像是命運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但當他向她索要照片時,她卻婉然拒絕。
她解釋道:「如果你對我的感情是真實和真誠的,那麼我長什麼樣又有什麼關系呢。
假如我很漂亮,我會因為覺得你愛的只是我的美貌而時時困擾,那樣的愛會讓我厭惡。
假如我相貌平平,那我又會常常害怕你只是出於寂寞和別無他選才給我寫信的。
不管是哪種情況,我都會阻止自己去愛你。
當你來紐約見我時,你可以做出自己的決定。
記住,那時候我們兩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停止或繼續下去──如果那是我們的選擇……」
差一分六點……布蘭福德的心怦怦亂跳。
一名年輕女子向他走來,他立刻感到自己與她之間存在著一種聯系。
她身材修長而苗條,漂亮的金色長發捲曲在小巧的耳後。
她的眼睛如藍色的花朵,雙唇間有著一種溫柔的堅毅。
她身穿別致的綠色套裝,猶如春天般生氣盎然。
他向她迎去,完全忘記了她並沒有佩戴玫瑰。看他走來,她的嘴角露出一絲熱情的微笑。
「當兵的,跟我同路?」她問道。
他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了一步。然後,他看見了霍利斯·梅內爾。
她就站在那少女的身後,一位四十好幾的女人,頭發斑斑灰白。在年輕的他的眼裡,梅內爾簡直就是一塊活脫脫的化石。
她不是一般的胖,粗笨的雙腿移動時搖搖晃晃。
但她棕色的外衣上戴著一朵紅色的玫瑰。
綠衣少女快速地走過,很快消失在了霧中。
布蘭福德覺得自己的心好像被壓縮成一個小水泥球,他多想跟著那女孩,但又深深地嚮往那位以心靈真誠地陪伴他、帶給他溫暖的女人;而她正站在那裡。
現在他可以看見,她蒼白而肥胖的臉上透著和善與智慧。
她灰色的眼中閃爍著溫暖和善良。
布蘭福德克制住跟隨年輕女子而去的沖動,盡管這樣做並不容易。
他的手抓著那本在他去戰場前她寄給他的書,為的是讓霍利斯·梅內爾認出他。
這不會成為愛情,但將成為一樣珍貴的東西,一樣可能比愛情更不尋常的東西──一份他一直感激、也將繼續感激的友情。
他向那個女人舉起書。
「我是約翰·布蘭福德,你──你就是霍利斯·梅內爾吧。
我非常高興你能來見我。
我能請你吃晚餐么?」
那女人微笑著。
「我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她答道:「那位穿綠色套裝的年輕女士──剛走過去的那位──請求我把這朵玫瑰別在衣服上。
她說如果你邀請我和你一起出去,我就告訴你她在公路附近的那家大餐廳等你。
她說這是一種考驗。」
Unit8_passage_chinese_a
人們常常說:對於青春來說,最令人悲傷的事情莫過於青春在年輕時被浪費掉了。
在讀一份對大學一年級新生作的調查報告時,我又想起了這種惋惜之情:「要是當初我就懂得了現在我領悟到的東西該有多好!」
這份調查報告印證了我以前根據在梅肯和羅賓斯住宿中心對學生進行的非正式民意調查所作的推斷:學生們認為如果某種東西(不管它是何物)沒有實際意義,不能把它當酒喝、當煙抽、當錢花,那麼「它」就基本毫無價值。
基於對188,000多名學生答卷的調查表明,當今的大學新生比這項民意測驗開始17年以來的任何時候的大學新生都「更主張消費主義,同時也少了些理想主義」。
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時代,學生們的主要目標是追求「經濟上的富裕」。
與過去任何時候相比,樹立有意義的人生哲學已不那麼重要了。
這一情況並不讓人感到驚奇。因此,如今最受歡迎的課程不是文學或歷史,而是會計學。
如今人們對當教師、社會服務和人文學科、還有種族和婦女研究的興趣都處於低潮。而另一方面,攻讀商科、工程學及計算機科學的學生人數卻在迅速增加。
還有一件事也不令人意外。我的一個朋友(一個化工公司的銷售代理)在干這份工作的第一年所掙的錢就已是大學教師薪水的兩倍了──這甚至還是在她修完兩年制的准學士學位課程之前的事。
她喜歡說這樣一句話:「我會對他們講,他們學習音樂、歷史、文學等等有什麼用!」那還是四年以前呢,我都不敢想像她現在賺多少錢。
坦率地說,我為這位小姐感到驕傲(不是為她的態度,而是為她的成功)。但是我們為什麼不能兩全其美呢?我們就不能教會人們既懂得謀生,又懂得人生么?我相信我們能夠做到。
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那就是對我們從幼兒園、小學、中學直到大學的整個教育制度的否定。在一個日益專業化的時代,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了解什麼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這就是年齡和成熟所能帶給人們的啟示。大多數年齡約在30至50歲之間的人都會最終得出一個必然的結論,即他們不應該僅僅是為某個公司、某個政府機構或任何其他單位服務。
我們大多數人最終會認識到,生活質量並不完全是由資產負債表來決定的。誠然,每個人都想在經濟上富裕點。但是我們還希望對自己職業范圍以外的世界有所了解;我們希望能為我們的同胞和上帝效勞。
如果說人要到步入中年才能對人生的含義有所領悟的話,那麼為這種領悟掃清障礙不正是教育機構的責任嗎?大多數人在年輕的時候怨恨從他們工資中扣錢交社會保險金,然而好像只是短短幾年後,他們就發現自己正焦急地站在信箱旁邊(等待養老金支票)了。
雖然我們所有人都確實需要一份工作,最好是一份薪水豐厚的工作。但同樣不容爭議的事實是,我們的文明已經在我們各自的領域之外積累了巨大的知識財富。
而且正因為我們理解了這些在其他領域的貢獻――不管是科學方面的,還是藝術方面的――我們的人生才更完善。
同樣地,我們在了解他人的智慧的同時,自己也學會了如何去思考。
也許更重要的是,教育使我們的視野超越了眼前的需求,並使我們看到了事物間的聯系。
我們每周都在報紙上讀到這樣的消息:工會在為要求更高的工資而罷工,結果卻只是使他們的老闆破了產。
沒有了公司,也就沒有了工作崗位。
從長遠來看,他們的目光是何等地短淺!
但是贊成全面教育的最重要的理由是,在學習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知識的同時,我們也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感。
最近我看了一幅漫畫,描述了幾個商人坐在會議桌周圍,看上去困惑不解的樣子。
其中的一個正通過內部通話設備講話:「巴克斯特小姐,」他說,「是否可以請您叫一個能明辨是非的人來?」
從長遠觀點來看,這確確實實是教育應該做的事。
我認為教育完全能夠做到這一點。
我的一位大學室友──現在是紐約一家大型航運公司的總裁──過去曾主修過商科,這一點並不出人意料。
但是他也曾在大學調頻電台上主持過一檔古典音樂節目,並且在學習會計學的時候還在欣賞瓦格納的音樂作品。
這就是教育之道。奧斯卡·王爾德說得好:我們應該把我們的才能用於工作,而把我們的天賦投入到生活中去。
我們希望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能滿足學生對職業教育的渴求,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確保學生能為他們認識到自己目光短淺的那一天做好准備。
人生的意義遠遠不止是工作。
Unit9_passage_chinese_a
「孩子,起來,做個有出息的人!」雖然母親已經過世,但她的話依然清晰地在我腦海中回響,就如我在孩提時代聽到的一樣。
她心裡也許是為我好,但那時依我看來,她那毫不溫柔的為母之道就如同用竹條鞭笞一般嚴厲。
「天哪!」我叫道:「我已經是個有出息的人了。我有權晚點起床了。」
「要是有什麼我不能忍受的東西,那就是逃兵。」她的聲音在我腦海中回響,讓我無法拒絕,於是我從床上爬了起來。
我的父親在婚後5年就過世了。
他死後,我母親沒有錢。
她要撫養三個孩子,還有一身的債務。
當時母親剛上大學,卻不得不輟學去找工作。
幾個月後,我們失去了房子,母親一無所有,只有支離破碎的生活殘局等著她去收拾。
我那奄奄一息的精神失常的祖母不得不被送往瘋人院,而我們也只能寄居於她弟弟艾倫的家中。
最終,母親找到了一份超市售貨員的工作,每周工資10美元。
雖然母親期望我能成為百萬富翁,但她很清楚我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她從不欺騙自己。因此,從我很小的時候起,她就鼓勵我向文字工作的方向發展。
母親的家庭與文字素有淵源。
最顯著的證據就是我母親最年長的堂兄埃德溫。
他是《紐約時報》的執行編輯,因報道古巴導彈危機而聲名大噪。
她常用埃德溫的例子來告訴我一個有雄心的人能走多遠,即使他沒什麼天賦。
「埃德溫·詹姆士雖然打字速度比較快,但他並不比其他人聰明,你看,他現在多麼功成名就,」我母親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說。
她早就認定我有文字天賦,從那時起,她就有了目標,她的整個生命便開始圍繞著幫助我開發天賦而運轉。
雖然很窮,她還是為我們訂了一套適合中高級水平讀者閱讀的讀物。
每個月都會有一本書郵寄過來,價值39美分。
然而,我感興趣的卻是報紙。
我貪婪地汲取每一條消息:駭人聽聞的罪行、可怕的事故、在遙遠地區發生的戰爭對人們犯下的令人發指的罪行,以及不得不背井離鄉的難民的消息。
警察貪污以及兇手死於電椅的報道令我著迷。
1947年,我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向《巴爾的摩太陽報》應聘警事記者一職。他們為何選擇了我是個謎。
工資是一周30美元。
我抱怨薪水太低,這對一個有學問的人來說是侮辱,但母親卻不認同。
「如果你努力做好這份工作,」她說,「說不定能夠做出些名堂來。」
不久,我被委派去采訪非洲各國駐美大使館的外交官。
工作七年後,《太陽報》派我去白宮采訪。
對於一個記者來說,能夠從橢圓型辦公室發回報道已經是達到職業的頂峰了。
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母親時,我期待著從她的臉上看到喜悅。
但要是我能夠考慮到她為我設定的不斷向前邁進、向上攀升的人生路線,我就不該有這種期待了。
「好,拉斯,」 她說:「要是你努力做好這份白宮的工作,你有可能會有所成就。」
母親並沒有對我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
無論我做什麼,我取得的成就在她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
這往往會讓我心煩。她從不向我道賀,從不承認我做得很棒。
即使在我成功的時候,她也是說一些否定的話。
「即使你到達了巔峰,你還得留神。」她總是尖刻地指出,「成就越大,摔下來也越重。」
在我剛剛成為記者的幾年中,舅舅埃德溫的成就常常縈繞在我腦中,揮之不去。我常想,要是《紐約時報》僱用我,該是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啊,那樣我就可以向母親一勞永逸地證明我的價值了。
後來,連孩提時代也沒想過的是,《紐約時報》竟然自己來敲門了。
可惜的是,當我去《紐約時報》工作時埃德溫舅舅已經離開了那裡。
最後,我終於被委任了一個記者能夠夢想得到的最具榮譽性的工作:《紐約時報》的一個固定專欄的評論員。
這證明了我母親在我小時候制定的、鼓勵我從事筆墨生涯的計劃是完全正確的。
1979年,我達到了事業的頂峰,獲得了一個重大獎項──普利策獎。
不幸的是,在這前一年,我母親的神志和健康狀況都完全崩潰了,她住進了療養院,從此與世隔絕。
她從來不知道我的普利策獎。
我大概可以猜到她會做出怎樣的反應。
「不錯,孩子。看來,要是你努力工作,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出色的人。」
Ⅲ 急求新視野大學英語 泛讀教程 第二冊的翻譯!!!! [email protected]
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很多大學都在用這套教材,包括我的大學,為了方便大家學習,特別提供讀寫教程的課文朗讀Mp3,其實這些在光碟里都有的,但是還是好多人不會弄,這樣就方便了,您只管下載便是!另外還提供課文的中文翻譯和課後習題答案,這個可是獨家提供啊~~~
《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教材在保持第一版優勢的基礎上,依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精神及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對整體結構和內容進行了全面完善和提高。作為一套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立體化大學英語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通過課本、光碟、網路等不同載體的有機結合,為新形勢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提供多層次、多渠道、立體化的服務。
先進的教學理念:教材編寫充分考慮教學過程,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創新,遵循分類指導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倡導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提高語言能力,培養學習策略。
完備的教材體系:系列教材包含1-4級,每級有《讀寫教程》、《聽說教程》、《泛讀教程》、《快速閱讀》和《綜合訓練》。各教程自成一體,又相互聯系,在鞏固和強化專項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豐富的主題內容:教材內容以主題為線索,涉及文化交流、道德情感、信息技術、科學教育、社會焦點等各個方面,選材注重信息性、趣味性、時代感和文化內涵,有助於開拓視野,培養人文素質和文化意識。
多樣的活動設計:教材針對不同技能的培養需要設計了各類訓練活動,充分體現輸入與輸出的有機結合以及從語方知識到交際能力的轉化。活動形式多樣,目標明確,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充分參與。
立體化的教學支持:同步提供課本、光碟與網路課程,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創造多元、立體、便捷的語言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同時為教師提供多種教學資源,支持教師資源,支持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NHCE Book 2 consists of 10 units. Unit 1 shows how Americans regard time, how a person adjusts to another culture; Unit 2 is about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Unit 3 deals with marriages across nations; Unit 4 discusses studying abroad; Unit 5 is about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Unit 6 deals with various kinds of prejudices; Unit 7 tells us stress, when out of control, can even kill; Unit 8 aims to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life; Unit 9 lets us know moving to another country may create challenging problems; and Unit 10 provides glimpses into World War II.
Ⅳ 高中英語書黑龍江省專用必修一課文翻譯
在教育部的安排下,從2004年秋季起,廣東、山東、寧夏、海南等4省(自治區)開始了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參加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學生約有112萬人,教師6.3萬人,約佔全國普通高中當年招生人數的13%。教育部原定的推廣計劃是擬用4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在2007年在全國范圍內使用新高中新課標教材,但是由於一些原因,今年原本增加的8~10個省份參加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計劃減少到2個省份。即便如此,高中新課改的影響仍不容小覷,其中一個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教材的巨大改變:為了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新課程方案實行學分管理,每一科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部分,而在選修部分還會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分為多個選修系列,這樣一來,高中新課標教材體系就呈現出相當復雜的態勢。 在高中新課標教材推廣的過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課標教材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不僅是由於人教版高中教材長期以來的權威和主導地位,更是因為該社的高中新課標教材是目前通過國家審定的學科最齊、品種最多的新教材版本,共11個學科12套教材,計有:思想政治、語文、數學(兩套)、英語、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美術的必修和選修模塊教材。目前全國已經有32家出版社出版了59套高中新課標教材,包括8個領域12~13個科目。 教材按模塊編輯出版,冊數大大增多,但學生負擔不會加重。 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各學科課程標准,教材是按模塊和專題的設置而編寫的。按照各科的課程標准,除了體育與健康這一學科教育部規定只編一本教科書外,其他學科少則設有6個模塊,多的則有26個模塊和專題,也就是說應編寫26本教科書。 這么多教材應該怎麼樣使用?這是很多學生和家長的疑問。據人教社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教材的總數雖然增加了,但這並不代表學生學習負擔的加重。因為在教材中選修部分的比例加大,而選修部分是按照總學分的要求和學生自己的學習興趣來安排的,因此不僅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這種選擇范圍的加大反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習方向。在學習必修課的時候,學生可以對某一個學科的基本知識有一個概觀的了解,如果對其中一個方面感興趣的話,就可以參加相關選修課的學習,使用那種選修課教材,深入了解該學科某一分支的內容。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規定,高中畢業要獲得144個學分,學科學習的必修學分為93個,約為43本教科書,選修學分只有28個,也就是十幾本教科書。這十幾本教科書分在幾個主要學科,每個學科也不過是1~3本書。 教材現代化、多樣化、系列化、立體化 高中新課標教材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總的說來,這套教材在保證基礎知識內容的前提下,體現出了強烈的時代感,並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滲透融合。和以往純理論的知識講授不同,新教材不僅按照從問題到方法這樣的方式對內容進行了重新處理,結構上也更具有開放性,而且更強調知識和生活本身的聯系。由於教材在選修部分的層次性,學校和學生都可以結合自身的條件、特點,更個性化地選擇使用教材。 以具體的教材為例:翻開高中《語文2》這本教材,在第一個板塊「閱讀鑒賞」的選文中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由國內知名翻譯家徐遲翻譯、美國思想家梭羅的《瓦爾登湖》的片段——該書在美國散文史和環境保護領域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外,在16篇選文中還包括了4篇演說稿,這在舊版式教材中是很少見的。由此可見文章編選者在選文思想性和文學性兼顧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二個板塊「表達交流」安排了5次活動,包括「寫作」和「口語交際」兩個部分,重點在開掘學習者利用中文進行表達的能力。第三個板塊「梳理探究」則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可供進一步研究開掘的題目,如中國成語、修辭、姓氏等,供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之用。「名著導讀」通過向學習者推介中外經典名著而使教材具有了一定的開放性,而在巴金小說《家》的推薦語中說這本小說是「一種青春型的寫作」,和以前刻板的評價相比頗有新意。 再來看《英語》教材。這套教材
http://english.webktv.net/category/jihua山東省高中英語必修5第4單元課文翻譯
Ⅳ 求21世紀大學英語應用型綜合教程3的課文翻譯和課後答案
可以在作業復幫或者嗶哩制嗶哩裡面找找答案。
(5)人文英語閱讀教程課文翻譯擴展閱讀: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
Ⅵ 大學英語人文素質閱讀教程的課文翻譯
這個翻譯要找工具書上有
Ⅶ 醫學人文英語閱讀教程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大家知道這么書那裡有賣
ften thought it would be a blessing if each
Ⅷ 人文英語閱讀教程上冊 假日給我三天光明 翻譯
If give me three days light 希望能幫助到你!
Ⅸ 如何上好新教材中的英語閱讀課
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教英語閱讀課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大綱》 英語閱讀課 教學模式 進入高中以後,英語閱讀課是每個單元教學的重心。我們經常可以在教室中看到這樣的教學模式:先教生詞,再講語法,逐句講解,朗讀背誦,大量模仿,彷彿閱讀課文只是為了掌握詞彙和語法。新的高中大綱強調: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手段。也就是說,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而且要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同時掌握一些閱讀的技能技巧。現在我們正在使用的牛津譯林版新教材閱讀文章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知識點多,用以往的老教法來教新教材,顯然是行不通的。那麼面臨著新課程改革下的更富有挑戰性的英語閱讀課,我們應該怎樣有效地組織教學呢?我根據一輪教過來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幾點教學體會。一、精心備課,並充分發動學生,做好課前的准備 1.尋找背景知識介紹等相關的補充素材。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每篇文章總會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立場觀點。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俗習慣、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的方式等各方面的知識了解,將有助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增強跨文化意識,減少閱讀障礙。2. 吃透課文,精心准備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教師在教完幾個單元後,便以為掌握了閱讀課文的一般教法,可以不看教參,不查資料,不作教學設計,步步照搬老模式。殊不知每篇文章的題材不同,體裁各異,閱讀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不同教法。我們同樣也可以發現,有不少有經驗的教師,教學過程銜接有序,教學目標明確,方法得當。有的在上課之前往往在黑板上設計一個表格,或畫一幅圖,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把一些主要的信息填入其中,並以此為線索,組織學生復述或復習課文。雖然他們的課看似上得很輕松,但課前卻作了大量的准備。因此,在教課之前,對本課的教學內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是教好閱讀課文的基礎。3. 預習指導。牛津譯林版教材閱讀文章考慮到中學階段的基礎性,為學生以後的閱讀作準備,所選擇的材料包括各種題材和體裁,具有內容新、時代感強,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指導學生預習課文,不僅有助於學生課前了解教學內容,把握重點、難點,而且能使他們發現問題,提高興趣。二、教學模式1.速讀(Fast-reading) 採用自上而下模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閱讀理論模式。按這個模式,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文章,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由於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採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採用自上而下模式正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採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填圖表等檢測形式來檢測學生的理解。例如:牛津英語模塊八第三單元閱讀課文「Visiting the masters」,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後,回答以下三個問題:1.Which countries has Li Ming visited on his trip? 2. How many days did they spent in Paris? 3. Where are they going next?2. 細讀(Intensive reading) 這一步驟主要引導學生逐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細節,就課文內容情節提一些問題,讓學生分析段落大意以及段落之間的聯系或中心思想。對文中尚未學過的生詞和習慣用句式,可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猜測去推斷。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獨立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1)、細讀課文。可採用全文閱讀,逐段閱讀,合段閱讀等閱讀方式。(2)、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討論題、選擇題等檢測形式。(3)、閱讀析評。可採用學生發言、教師總結或師生一起討論歸納等雙邊活動形式。3.復讀(Re-reading activity)在速讀和細讀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或作者的思想,鞏固文章的內涵和語言點,最終達到運用的目的。這一步驟既可在課上進行,也可在課後進行。目的是將課內所學到語言知識延伸到課外某個相似的話題中,創造性的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完成」Visiting the masters」閱讀後,可以設計以下問題:1.As students,what can we learn from Van Gogh』s life experience? 2.What should we do and what shouldn』t we do while visiting the art museums? 三、強化練習,不斷鞏固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提高閱讀技能的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精心挑選和補充閱讀理解訓練題型對學生加以訓練,課外閱讀也是提高學生詞彙量和閱讀量的有效途徑,教師可為學生介紹一些英文方面的報刊和讀物,鼓勵學生用英語寫日記、辦簡報等活動。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閱讀技能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上好閱讀課,既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即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達到既定目標,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通過將閱讀策略與技能培訓、思維訓練相結合,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變得更聰明,同時又可以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進行閱讀課文教學,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 參考文獻:1.《高中英語教學大綱》2. 杜萍.「高中英語閱讀策略與教學方法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