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村上春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1949年1月日,村上春樹誕生於京都市伏見區,不久就搬到兵庫縣西宮市夙川定居。村上的父親是京都和尚的兒子,母親則是船場商家的女兒,套句村上常用的表現,他可說是100%的純關西種。由於父親是國語老師,而且很愛看書,所以除了不準買漫畫和周刊志外,村上自幼即可以買自已愛看的書來讀。當時村上家每月向書局訂購世界文學全集,因此村上所接觸的都是外國文學,日後他也坦承到目前為止涉獵的日本文學有限,是因為小時候的環境決定了往後的閱讀傾向。
村上求學時對學校沒什麼好感,不過他特別愛看書,一有空就一頭栽進文學作品的世界裡。結果國語的成績不錯。至於英語,村上一上高中就開始閱讀英文版的外國文學,他對自已的英文閱讀能力頗有自信,不過這畢竟和會考試不同,因此英文成績在班上是中上的排名。村上還自嘲說,要是當時的英文老師知道我翻譯不少外國作品,大概會搖頭吧!
村上高中畢業後當了一年浪人(重考生),第二年考上了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的演劇科。村上幾乎不到學校去上課,他在新宿打工,空閑時僦到歌舞伎町的爵士咖啡廳去。村上還是大學生時(22歲)就和夫人陽子結婚。25歲時,夫妻兩人以日幣五百萬圓的資金,在國分寺車站南口的地下一樓開了一家名為 "Peter Cat" 的爵士咖啡廳,當時村上養的貓,名字就叫Peter。之後店面遷移到千馱谷去。
村上26歲從早稻田的演劇科畢業論文的題目是「美國電影中關於旅行的思想」。
村上一邊經營爵士咖啡廳,晚上還繼續在廚房的桌子上寫作,准備參加由「群像」雜志主辦的群像新人文學賞。結果村上初試啼聲的「聽風的歌」,一舉摘下桂冠,那一年是1979年,村上30歲,「聽風的歌」一書並旋即由講談社出版。
翌年(80年),村上又有新作問世,即《聽風的歌》的姐妹作《1973年的彈珠玩具》。一直到寫《尋羊冒險記》之前,村上所寫的作品都是在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完成的。當時寫作的意義愈來愈重要時,村上不得不有所抉擇。為了能更專心於寫作,他賣掉經營七年的爵士咖啡廳,並搬到千葉去住。《尋羊冒險記》也就是村上成為專業作家後寫的第一本小說。
成為專業作家後的村上,生活的內容和作息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往到凌晨二、三時都還未入睡的村上,現在卻過著晚上十時就寢,早上六時起床的規律生活,而且養成每天早晨慢跑的習慣,甚至在第二年就可以跑完全程的馬拉松。
村上算是相當多產的作家,從1979年耕耘至今,長篇、短篇小說、隨筆、翻譯作品等,加起來超過四十部。村上寫作的節奏通常是長篇和短篇交替進行,唯一的例外是長篇的《挪威的森林》後,接著又繼續另一長篇作品《舞.舞.舞》。
村上的個性可以說非常執著而且單純,他簡朴而有規律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寫照,就好比他數十年如一日地慢跑(後來加上游泳)、稿子絕無遲交記錄,甚至他自嘲從出生到現在從沒有過宿醉、便秘、頭痛和肩酸的記錄,難怪外界會覺得他特立獨行,不易親近。
❷ 看過村上春樹三種中文翻譯的進
如果是香港版和台灣版的話。推薦你選香港版(難道這是兩個不一樣的版本?)大陸回版的話。怎麼說,也不是答不好。主要是林少華譯得太有個人特色。就是那種作者沒說幾句他卻說一大啪啦那種感覺。我看他譯的書之頭疼。1q84換了個譯者,個人覺得還不錯。但無論怎麼說。語言地域的不同多多少少會減掉日文原文的一些味道。但是,還是大愛村上~
❸ 村上春樹的作品好在哪裡
你聽過村上春樹這個人嗎?他是誰?如果你知道他是日本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你讀過他的作品嗎?你是否喜愛他的作品?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不妨一起來探討所謂的「村上春樹現象」是怎麼一回事。
台灣的「村上春樹」,至少在報章、電視媒體上非常熱門,這個現象一方面歸因於出版界對村上作品的譯介相當快速也頗完整,一方面來自於那種「感覺很村上」的文學作品社會現象化的因素。村上的作品所呈現的風格和感覺,已經變成一種意識型態式的形容詞,常被用來詮釋現代人無以莫名的感受,因此,我們會看到廣告詞上寫某人的音樂或作品「很村上」等等。
其實「村上春樹現象」在日本也是存在的,只是這種現象並不特殊。大致在50年代以後,日本的純文學作品跳脫小眾的封閉社會,尤其《太陽的季節》這本小說獲得芥川被廣為討論後,純文學作品的讀者層逐漸擴展到一般大眾,自此以後,獲得各類文學獎的得獎作品、作家的一舉一種等,都變成媒體關注的話題。
而村上本身不喜歡和媒體往來,拒絕作品拍成電影,甚至和文壇絕緣的性格,者如此類反文學作品社會現家化而行的作為,反而更加速了所謂的村上現象。
自從1979年講談出版村上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聽風的歌》以來,村上一直擁有一群忠誠的「村上迷」。直到《挪威的森林》一書出版,銷售量超過370萬冊,村上的名氣瞬時達到顛峰。一部純文學作品的讀者可以輕易超過10萬人次,個中奧妙確實值得探討。
作品的「心情」很現代
若問村上的讀者村上的作品魅力何在?他們的第一句話都是:「那種心情(感受)吧!」村上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於故事中的主角沒有名字,主角通常都以「仆(日語中男性自稱的代名調)」自稱,而村上可說是第一個只用「仆」這個人稱代名詞的作家(只有《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例外)。讀者所說的「心情」,也就是村上作品中常出現的「仆」,對所有事情表露出的非決定性的人生態度。雖然作品中「仆」的年代和當下年輕的一代有時空上的距離,但那種生存方式所呈現的「某種」人格特質和心情,卻和這一代的屬性相契合。
村上迷中有很多少女喜歡寫作,而村上作品中的語匯相當簡潔,而且不用艱澀的漢字,不過使用相當多片假名(日語在表現外國事物時用片假名)。另外村上非常喜愛用數字來表現一種狀況或概念,而且慣用阿拉伯數字來表記。例如:《1973年的彈珠玩具》(《聽風的歌》之後,第二部長篇小說),這在當時以直寫行文的文藝作品來說,簡直是破天荒的創舉。
村上初試啼聲的第一部作品《聽風的歌》節勇奪第23屆群像新人賞,為喜愛創作的年輕人樹立一個典範。目前在日本不僅文學作品、文藝雜志賣況不佳,部分歷止悠久的文藝雜志,如《小說中公》、《野性時代》等也相繼停刊。不過,像《文學界》、《群像》等文藝雜志所主辦的新人賞參選人數,卻有增無減。尤其村上龍、村上春樹得獎後,這十年間參選人數持續增加,去年的人數已高達2000人。這種大眾化的作家熱潮同時也形成一股小說寫作範本的出版熱,不知道未來日本還會出現幾個村上春樹?
村上特有的修辭法,或者可以說是隱喻,也是形成村上作品風格的要因。村上所用的比喻總是天馬行空、不按牌理出牌,即使這種隱喻的方式不在讀者的經驗范圍內,但由於語匯本身就能營造畫面,這種現實和幻想互相交錯、融合的文字表情、反而成了村上迷們愛不釋手之處,或許村上的文字能說出他們說不出的感覺吧!
村上立足美國文壇
村上的作品深受美國現代文學的影響,這一點是村上本人也承認的事實。村上十幾歲的時候,每個月都固定閱讀家裡向書店訂閱的河出書房的《世界文學全集》及中央論社的《世界的文學》,因此他所讀的清一色都是外國文學,日本大部分的近現代 文學反而不曾涉獵。而美國的作家中,村上尤其推崇費滋傑羅,村上作品的舞台始終離不開都市,而且主題總是和喪失的東西--亦即「失落lost」有關,也許不是純屬巧合。
村上的作品對美國人來說是很親切的,因為村上作品中的人物生活品味時美國。例如:「仆」和老鼠喜歡去爵士酒吧喝啤酒(《聽風的歌》)、「仆」喜歡一個人享用義大利面等。村上愛在酒或用餐上著墨,因此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獲得 豐富的洋食知識。
有人形容村上的作品是日式抒情風味的美式小說,真是恰到好處。由於村上的文體深受歐美作品的影響,而且他所描寫的世界及小說中的人物,都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例如每一部作品都少不了音樂,因此外國人即使不懂日本人特有的纖細或想法, 一樣能融入小說中的情境。
村上作品在美國受觀迎的程度,由美國最具公信力的文藝雜志 「New Yorker」 屢次刊載村上的作品可見一斑。而這個意義在於村上是美國文壇能直接以英語鑒賞其作品的作家,而非只是美國文壇的日本作家而已。自已作品能刊登在 「New Yorker」 上,是無數年輕作家的夢想,這在日本就好比 獲得芥川賞,而村上則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日本作家。
❹ 村上春樹是個什麼樣的作家作品特點是什麼《挪威的森林》有什麼樣的寫作背景
村上春樹是日本一個非常特別的作家。如果查網路你可以得到很多答案,我就不復制黏貼了,說說我的看法吧。
說村上春樹特別,是因為他小說的元素和同時代的日本作家都不相同。他從小喜歡美國等西方文學,對於西方文化了解也非常深。如果讀一下他的作品,就會發現其中的生活方式非常西方化,基本沒有日本本土的影子,比如爵士樂、古典音樂、威士忌和義大利面是他小說中經常出現的元素,而且他對於性的觀點也非常開放,而且是非常西方化的開放,這與其他同時代的日本作家都不相同,所以村上春樹也被認為是戰後的作家,沒有其他日本作家文章中陰郁的感覺。反而輕松有趣,內容非常陽光。
而在他的語言方面,他的語言非常有特點,有人說他的語言是按照英語習慣組織的,所以他在西方有很多讀者。他的想像力非常豐富,比喻常常讓人匪夷所思但又拍案叫絕,這些都可以在他早期的作品中體現出來。
而關於挪威的森林,則是他眾多作品中比較特殊的一部。村上春樹是超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有很多隱喻超現實的東西,如《1Q84》、《海邊的卡夫卡》、《尋羊冒險記》等等作品都體現出他超現實主義的特點,而《挪威的森林》則是他唯一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對我個人而言這部作品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在其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朋友的影子。
至於《挪威的森林》的寫作背景,則需要了解一下村上春樹的生平。他的大學時代正好是日本比較動盪的年代,大學生罷課什麼的,結果村上的大學讀了7年。在大學時代他認識了自己的妻子,之後結婚,並且以大學生的身份開了爵士樂酒吧。後來畢業,有天突然想寫小說,就寫了處女座《且聽風吟》,還獲了獎,於是走上了職業作家的道路。他的前幾部長篇(如《1973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內容是相通的,都出現了鼠、傑等人物,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寫長篇的間隙他也寫過短片和其他的雜文什麼的,其中短片集《螢》基本就是《挪威的森林》第一章。後來他去了希臘,在那裡寫出了《挪威的森林》,目的是為了緬懷一下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及紀念幾個朋友,結果這部小說取得了連村上都沒有想到的成功,於是後來幾年他的心情略有低落,這是後話。
在讀村上的小說的時候,不要刻意去想這部書的意義,而是要帶著村上一樣緬懷的輕松的心情去閱讀。當你完全沉浸在小說內容裡面的時候,你會發覺裡面有自己的影子,也有自己朋友的影子。至於小說要給我們講述什麼,可能你讀完之後很久也想不明白,不過我們可以用村上春樹的心態看待他的小說,不用管其意義,重要的是閱讀本身。而《挪威的森林》這部書,我個人覺得主要是想紀念一下自己曾經的青春,裡面的主題是性,許多人因為性而「消失」了。
村上春樹的小說真的非常優秀,除了《挪威的森林》之外,《海邊的卡夫卡》《斯普特尼克戀人》《奇鳥行狀錄》《1Q84》都是非常優秀的長篇,強烈推薦。
以上是我的個人原創觀點,肯定會有很多局限,請各位方家勿噴。打字辛苦,求採納。
❺ 村上春樹為什麼得不到諾貝爾文學獎
個人理解:
川端康成之所以為世人關注是因為他唯美曼妙的文字與其獨特的情愫和對時代,個人的理解,他寫出了自己的悲傷和時代我的悲傷。他的偉大無可懷疑
然後,村上春樹了。的確,他觀察時代和個人以及哲學問題的角度深度都令人稱嘆,他對語言的運用,驚艷的非現實小說的把握都迷人而出色。但是,我想作為一個小說家或者一個文學家,對於世界的理解他把太多的個人情感融入其中,致使主旨帶有偏激而顯得淺薄甚至把批判和反面色彩表露無疑,而非現實所帶來的哪一把握也是面對讀者的一個硬傷。
當然,村上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令人著迷和崇拜
當然,正如樓上所說,諾貝爾不代表一切
這~個人的理解吧
摘自:譯林 2014年2期
《挪威的森林》讓我們熟知了作者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從去年莫言獲諾獎前後,又讓我們再度關注到村上春樹已經是多次被認為是最有望獲諾獎的人選,可是結果總是失之交臂。近日,讀了《譯林 》2014年2期 刊登的日本文學評論家黑古一夫2013年10月15日在中國華中師范大學的演講稿《村上春樹為什麼不能獲諾貝爾文學獎》,轉發如下,看一看可以對村上春樹獲諾獎和創作情況大致有個了解。
黑古一夫:日本近現代文學研究者、文藝評論家,日本築波大學名譽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湖北省首批聘任的「楚天學者」。黑古長期研究日本近現代作家,特別是對大江健三郎和村上春樹的研究。黑古對當今的諾貝爾文學獎,尤其是日本的文學獎項的看法和解讀,體現了他的真知灼見。2013年10月15日,諾貝爾文學獎揭曉5天後,黑古在華中師范大學進行了一場演講,對村上春樹不能獲獎的原因進行了解讀。演講由華中師范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長李俄憲教授主持。本演講文本根據錄音整理而成,有刪節。
村上春樹為何被寄予厚望
今天是10月15日。5天前,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了。中國雖然沒有因此有何喧鬧之事,日本卻不同。在開獎的一個月前整個日本就開始激動不已。「村上春樹拿諾貝爾文學獎就在今年了!」英國是個很奇怪的國家,博彩公司用諾貝爾獎候選人進行公開押寶賭博。據說今年村上春樹高居博彩公司預測排行榜首位。2012年,村上春樹居第二位,莫言第三位。結果第三位的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今年村上春樹在排行榜上遙遙領先,比第二位高出很多很多。在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日本的「村上迷」們非常失望。
今年不行,去年不行,前年也不行。去年和前年,作為在日本研究村上春樹的「小學者」,我在諾貝爾文學獎開獎前接受了日本一些新聞媒體的采訪。日本的電視台也有對村上春樹能不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進行預測的節目。由於去年(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開獎時我還在華中師范大學工作,電視台對我進行了長時間的國際電話采訪。日本的TBS電視台有個早間節目,我上了那個節目。節目中有三人:一個是認為村上春樹肯定能夠獲獎的學者,一個認為絕對不能獲獎的學者,還有個中間派。我就是那個認為絕對不能獲獎的人。節目主持人問我:誰能夠獲獎?我回答:可能是莫言。果然,2012年我的預測成真。
去年我為什麼能夠預測到是莫言獲獎呢?日本有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叫大江健三郎。在中國,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有不少中譯本。我和大江先生關系不錯,他每次出版新書都會簽名後寄給我一本收藏。我和大江先生交談,閱讀他的作品。大江對莫言評價很高,所以,我也開始閱讀莫言的小說。因此,有著兩位作家作品閱讀經驗的我就莫言和村上春樹比較來看,認為還是莫言獲獎的概率大。我預測莫言獲獎的理由之一就是:莫言對中國社會尤其是農村社會現實——山東高密東北鄉,進行了深刻而又充分的表達。讀者看過莫言的作品之後就能夠了解中國的現實。可是村上呢?他的早期作品,對年輕一代的本真面貌、行為和思考等進行了很充分的表達。然而,他最近的作品卻脫離了日本的現實。我對這兩個人的作品進行了閱讀和比較,了解得比較透徹,所以能夠准確預測是莫言獲獎。
再往前一年來看,即2011年的狀況又如何呢?有家日本電視台問我誰能夠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我回答:「不知道。但我知道村上春樹絕對獲不了諾貝爾文學獎。」我之所以預測村上春樹不能獲獎,還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的。村上春樹的作品有很多英譯本,我認識兩位村上春樹作品的英文譯者。聽說《挪威的森林》在中國也很受讀者歡迎。有個跟我讀博士的中國學生在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就中國大學生對村上春樹作品的閱讀、接受狀況進行過細致的調研。看到支撐她博士論文的真實數據,我就了解了村上春樹文學在中國的接受狀況。村上春樹就是被全世界的人如此喜歡。
在美國,《挪威的森林》的譯者是個碩士生,譯本中錯誤頻出,村上春樹對此十分不滿。在村上春樹成為世界著名作家之後,美國哈佛大學日語系主任傑·魯賓教授翻譯了《村上春樹和音樂》,在美國出版發行,並送給我一本。在我日本的家裡,這本書的英譯本和日文本都有。魯賓重新翻譯了《挪威的森林》,村上才總算釋懷了。就是這樣被全世界人都喜愛的村上,2006年獲得了捷克頒發的卡夫卡獎。卡夫卡獎類似於日本的芥川獎,被日本人稱為國際芥川獎。此獎一般頒發給諾貝爾文學獎的後備軍。2006年榮獲卡夫卡獎後,村上被大家認為終於具備了沖擊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格和實力。日本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期待村上春樹會成為日本第三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村上和諾貝爾文學獎從而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大熱點。
《1Q84》是失敗之作
獲得卡夫卡獎之後,村上春樹好久沒有再發表作品。後來終於在2009年至2010年接連出版了《1Q84》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也許村上春樹本人和周邊的人都清楚出版此書的目的,我也覺得這是他為沖擊諾貝爾文學獎而特意推出的作品。我認為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之間在故事的展開上有一些問題,是比較失敗的作品。第一部和第二部幾乎是同時出版,《北海道新聞》邀我就這兩部寫寫評論,那時大家誰都沒有想到會有第三部出版。
前兩部書中出現了1995年奧姆真理教製造的「東京地鐵沙林事件」,另有之前的「松本沙林事件」,這說明村上春樹把社會事件融進了自己的作品。他以前的作品以描寫年輕人為主,大多遠離當代日本真實世界,缺少社會性。因此,那些作品被稱作「青春小說」。和以前的作品不同,《1Q84》第一部、第二部使用了很多社會素材,直面了日本社會現實。
談到《1Q84》第三部,我覺得真的很過分。假如村上春樹不是深受大家愛戴的作家,日本社會至少日本文壇會對他進行指責和非難。因為這部作品中出現了職業殺手。這是個美女殺手,平日里做健身教練。職業殺手如何實施殺人呢?就是用長針插進人的後脖頸,據說那裡是人最危險的部位。若是被針扎到的話,受害者會當場斃命。小說中就出現了這樣的殺手。可是這樣的殺手不是村上春樹發明的。日本有位叫池波正太郎的作家,曾寫過一部叫《殺手藤枝梅安》的小說。梅安是個職業殺手,平日里做按摩師,看起來像個盲人,實際上卻不是。平日里他的工作是按摩,可是一旦有活送上門,他就成了殺手。我喜歡這位作家,讀過他的不少作品。他的作品被拍成電視劇在電視上播放,在日本是很有名的。村上春樹卻把這個「殺手」形象用在了自己的作品中。若是平常人,這會被看作偷盜行為而被大家鄙夷。但由於他是村上春樹,大家都默不作聲了。對此進行批判的人只有我一個。在《1Q84批判》這本書中我詳細寫過此事。這不是很奇怪嗎?若是從殺手梅安那裡得到啟示的話,在文後說一下也算是有個交代,為什麼要裝作沒事似的呢?雖然我指出來了,但大家還是都默不作聲,村上春樹本人也不出來辯解。關鍵是大家都清楚、都知道,卻都裝聾作啞。對此,我很氣憤也很失望。 由於村上春樹聲名在外,出版他的作品會很掙錢,像日本出版社巨頭講談社、新潮社等,都賺了個盆滿缽滿,職員的獎金也很豐厚。在中國,《1Q84》也馬上有了譯本。中國出版方向日本新潮社支付了8400萬日元的版權費。韓國更多,支付了1.4億日元的版權費。英語圈子我不知道。總之,《1Q84》出版後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村上春樹和新潮出版社掙了幾億日元。所以,大家盡管都知道他盜竊了梅安形象,卻都默不作聲。出版社和編輯是沒有理由不知道的。因為新潮社也出版過池波正太郎的很多作品。編輯雖然發覺不對勁,但為了公司的利益,卻故意閉緊了嘴巴。
第一部、第二部涉及社會問題,第三部卻變成了一部戀愛小說。更不可思議的是,在第二部中已經飲彈自盡的女主人公,在第三部中卻復活了。這樣也可以,畢竟是小說。可原本反映社會問題的嚴肅小說,卻突然變成卿卿我我的戀愛小說,這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之間的落差,讓我覺得村上不行。這就是我對《1Q84》的解讀。
村上春樹的兩次演講
《雞蛋和牆壁》(2009年2月)
2009年2月,村上春樹獲得了耶路撒冷獎。這個獎項主要頒發給「將個人的自由、尊嚴以及社會作為主題進行創作的作家」。村上春樹作為這個獎的獲獎者,在演講中明確表示自己不支持強權,永遠和弱者站在一起。這個演講發生在以色列攻擊巴勒斯坦加沙地帶不久。我認為去不去領獎是個人的自由,他能夠獲得豐厚的獎金很不錯,我也替他感到高興。他就是吃作家這碗飯的,能夠有獎金送上門自然是最好不過。村上春樹現在是富翁了,當時若是他能夠拒絕這個獎項就完美了。即使不拒絕也犯不著親自跑到耶路撒冷去領獎啊。在那裡,他發表的獲獎感言就是《雞蛋和牆壁》。
「雞蛋」碰到「牆壁」的話,「雞蛋」會碎得一塌糊塗吧。「雞蛋」代表弱者,「牆壁」代表強者。村上是弱者嗎?以色列是弱者嗎?由於以色列的攻擊,加沙地帶死了很多人,傷者遍地,加沙地帶的難民們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強者以色列頒發給自己的獎項,村上親自跑到耶路撒冷說自己是支持弱者的,這不是很奇怪嗎?既然如此演講,為什麼不拒絕這樣的獎項,把自己「聲援」的聲音傳遞給「弱者」巴勒斯坦呢?我認為這樣的村上春樹是矛盾的、言行不一的。
作為和村上同時代的批評家,對他進行批判,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我的第7本書《村上春樹:轉換中的迷失》,賣得非常好,1.2萬本。我的第22本書《從「喪失」的故事到「轉換」的故事》,寫的是「村上春樹變了」。
阪神大地震,神戶一帶損失慘重。村上春樹是神戶土生土長的人。他父親是高中老師,喜歡讀書,把村上春樹培養得很有教養。對於養育了自己的故土,村上春樹決心轉換自己的創作方式。他畢竟和這個社會緊密相連,對自己生活其中的社會不是該做些什麼嗎?所以,我覺得他真的有了轉變。他本人聲稱要從「對社會無關心」轉到「積極地參與到社會中去」。在以前,他本人對社會缺少關注,作品中的主人公也是如此。戀愛故事寫得倒是可以,但卻和社會脫節。阪神大地震之前他的創作主要是這個類型的小說。後來,他在公眾面前宣言,自己要積極地參與社會。到底他有沒有做到呢?我們從《1Q84》第一部和第二部中稍微能夠感覺到他的社會參與意識。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必須在這個社會里才能生存下去的理念有所展現。第三部卻回到了《且聽風吟》、《挪威的森林》這樣的「青春小說」中去,他又開始寫戀愛小說了。村上又變了!我覺得村上春樹這種狀態用一個詞形容最合適不過了:「迷走」的村上。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往西,村上春樹似乎「找不到方向」了。這樣的狀態,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們也能覺察到。盡管評委們閱讀的是英譯本的村上春樹文學,但畢竟是能夠進行判斷的人在進行獎項審查工作。
《非現實的夢想家》(2011年6月)
2011年3月,日本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6月,村上獲得了加泰羅尼亞國際獎。對他的獲獎演講《非現實的夢想家》,不少人很生氣。他在演講中說到「日本人有無常觀」,基於佛教的無常觀,日本會重新站立起來;還講到日本人對「核」從未有過拒絕等內容。不少人覺得「擁有無常觀的日本能夠從廢墟中站立起來」這樣的說法很有問題。我也覺得有些不妥。強震過後,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引起更大的騷動。7級放射線,這是放射線中最強最厲害的一種。就連日本電視台現在每天都在關注福島核電站無法處置的核污染水的問題。不會流進大海了吧?有沒有從容器里流出來呢?當地的「除染」工作為何一直推行不力?諸如此類的問題日本各大電視台和報紙每天都在報道。村上在演講中卻說:我們對核一直沒有說拒絕。
看到他的發言,我一下子憤怒了。你這可不是開玩笑?!1945年8月6日,廣島!9日,長崎!50年代的「比基尼事件」,當時去打魚的漁民受到輻射後連命都沒了。鑒於以上問題,日本一直在進行反核運動、氫彈禁止運動、反原爆運動,並且從未間斷。雖然我出生在戰後,但是,作為反核運動的參與者,作為一個文學評論者,我和原爆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年華中師范大學日語系的碩士畢業生就有寫林京子的原爆文學的,文學院還有以原爆文學為主題進行研究的博士研究生。今年12月份,北京外國語大學將邀請我去講學,主要圍繞日本的原爆文學。對核(原爆·原發)文學進行比較研究,中國方面顯示了特別的關注。事實上,全世界的人都對反核運動和原爆文學特別關注,日本人對核也一直是拒絕態度。日本人,我說的是老百姓、普通民眾。不拒絕的只有那些政府高官,躲在美國的保護傘下,察看美國人的臉色過日子。在九州,美國的航空母艦一年到頭轉來轉去。日本政府不敢說反核、反氫彈等問題。 1945年8月以後,日本的老百姓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立場,要求無核化!村上春樹也應該說「不」,不可對此笑談。我們不是一直在拒絕嗎?沒有拒絕核的人不就是你村上春樹一人嗎?因為是在中國,我可以悄悄地講:大江健三郎也很氣憤。大江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現在依然堅守在反核運動的最前線。他參加在國會門前進行的反核抗議集會,並且在大型場合公開發表演講。我覺得大江在心裡對村上春樹的發言也有不滿吧。大江一直在對核說「不」,村上卻否定了大江的思想。這個問題我寫進了我在2013年出版的新書《文學者的核:「福島」論》中。對村上春樹的這次獲獎演講,我一直覺得非常遺憾。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失敗
2013年,村上春樹推出了新作:《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這有可能也是為沖擊諾貝爾文學獎而推出的作品。這部作品我認為依然是失敗的。「沒有色彩」這樣的題目就很奇怪。「沒有色彩」這個詞看起來頗有深意,實際上卻毫無意義。在這部小說中,紅、黑、白這樣的色彩都出現了,只是主人公多崎沒有色彩。多崎毫無色彩,而他的朋友們卻有自己的色彩。在他的眾多朋友中,有一個死了,為什麼死了呢?多崎感到自己突然被好友孤立了。10多年後他開始對自己被孤立的原因進行調查,就是這樣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作品意義不大。村上春樹都60多歲了,又開始了「青春小說」的創作,我認為他該收斂收斂了。你們不這樣看嗎?重拾逝去的青春這樣的話題,不應該再寫了。日本人有「什麼樣的年齡干什麼年齡的事」這樣的話。村上對東日本大地震沒有怎麼作出自己的努力,若是能為這事做點什麼的話,大家都會贊賞他吧。寫點東日本大地震的事情不是很應該嗎?他卻沒有這樣做。我寫了一篇長文對他的新作進行了批判。該文收錄在《國際村上春樹研究》中,2013年10月剛剛出版。
結論:村上春樹文學中缺少日本的「現實」關照
村上春樹的小說一直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小說,反映了後現代社會的現實。他的創作果真直面了「高度發達的日本資本主義社會」和先進工業國的實情嗎?沒有!他的作品中「玩物喪志」趣味蔓延,忘記了與社會的「共生」;他沒有正視日本社會的「差別問題」,忽視了應該受到保護人群的增加和中產階級的現實。他的創作沒有涉及的問題太多:東日本大地震後福島復興、沖繩美軍基地問題、糧食問題、能源問題等;新民族主義、新法西斯主義等充斥讀者眼球。總之,村上春樹現在沒有「真摯地表達日本社會」是他不能獲獎的最根本原因。
其實,中國現當代文學是非常注重現實敘事與描寫的。一個作家如果脫離了讀者和文學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他就很難為世界接受;而諾貝爾文學獎最注重的恰恰是對某一個國家、某一個地域或民族或群體的「真摯表達」。漸漸脫離日本社會現實,顯示出某種明顯目的性的村上文學,目前不能為諾貝爾文學獎接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❻ 村上春樹的書,有沒有不是林少華翻譯的版本啊
你可以看台灣作抄家賴明珠女士翻襲譯的版本。
較之林少華而言,賴明珠的語言更貼近於村上先生。主要的特點是簡潔干練的文字,和原著村上先生想要給讀者的感覺是一樣的。村上第一部小說就是為了不帶有日本語的黏黏糊糊的感覺,特地先用英語寫,再翻回日文,起到的作用很明顯。
村上春樹的森林http://www.cunshang.net/main.htm
裡面有在線閱讀,論壇等內容
村上的最新作《1Q84》已經有賴明珠翻譯的繁體版本。而林少華先生這次可能無緣此作的翻譯,因為上海譯文出版社有可能得不到版權。。
總而言之,林少華先生翻譯的村上春樹是顯而易見的林家村上,已非村上本身。顯然這是翻譯工作不可避免的。但是相較之林少華版本,日本方面都更加認可賴明珠版本,看賴明珠的版本可能會更貼近於原著吧。
但是真的要看原汁原味的村上,那就好好學日語吧。。
這兩天在讀林先生版的《舞!舞!舞!》,和樓上一樣,覺得林少華的文字還是相當優美的,僅此而已
❼ 英語小短文譯中文 請求各位幫助
我真的很喜歡小說
在我的學校獲得過很多閱讀的獎項
我很酷吧?
你不想去學校?
也許去回中國是很難答 因為中國的漢字的確很難
是嗎
我真的很不喜歡中文寫作班
但是我不討厭中國
聖誕節的時候
教堂有孩子表演
在我小的時候 我也參加過
崇拜 贊美 祈禱
每個星期天我和家人去教堂
你想聽聽嗎
中國人不去教堂
又或者說那兒根本沒有教堂
在韓國有很多漢語學校
並且在大學我們也有漢語的一部分
所以, 如果你學習真的很刻苦 你就會是韓國大學的中文教授
在中國 你能找到韓國的書嗎?
是不是真的是很著名的書呢?
我喜歡日本的小說
比如Bernard Werber的書
和吉本香蕉和村上春樹的書
而且我很喜歡音樂
我們有很多男子高中和女子高中
因為人們都認為 女孩和男孩的關系對學習有壞處
但是我的學校不是這樣
我們有校服 而且我們必須要穿著它
而且必須要短發 還有不能穿顏色太深的衣服
但是我喜歡短發
但是錢呢
天天快樂
我會把音樂發送給你
下載音樂是免費的 而且是允許的
但是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
所以我會把我在電腦里的音樂發送給你
好累啊 打了半天~
❽ 英語書蟲系列讀物 好句摘錄
What the devil is the matter ? (搞什麼鬼?)
Here I am, sir, as I promised! (我來了,先生,我說過我要來的!)
To the devil with you. (見鬼去吧)
How dare you speak of her to me? (你怎麼竟敢對我說起她)
Really, Becky,how can I know? (說真的,我怎麼知道)
Don′t make me suffer like this! (別讓我這樣受苦)
There′s no need to get excited. (沒有必要激動)
But please, I beg you to be friends with him now. (但求求你,我豈求你現在跟他做朋友)
I have been too weak with her. (我對她一直太縱容了)
I am wild with anger. (我氣瘋了)
You don′t come when you′re wanted, and now you come when you′re not wanted! (需要你的時候你不來,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倒來了)
I want no further advice from you. (我不再想聽你的意見)
I no longer think of her as my sister. (我不再認她這個妹妹)
I′m not going to be soft with her. (我不會對她來軟的)
He′s dying of love for you. (他會因為愛你而被折磨死的)
What a trick you played on him! (你對他施了什麼花招)
You can judge for yourself. (你可以自己判斷)
With the devil′s help I will make you swallow this. (看在魔鬼的份兒上,我要讓你把它吞下去)
He is more myself than I am .Our souls are the same! (他比我還是自己!我們心心相印)
Will the shock be too much for her? (這會不會對她太突然了?)
I′ve thought of you more than you′ve thought of me. (我想你要比你想我多)
You know your words will burn forever in my memory after you have left me. (你明白在你離開我之後,你的話仍將會烙印在我的記憶中)
這是我在書蟲系列裡<呼嘯山莊>的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