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什么要娶一个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老婆
马克龙第一次见到布丽吉特的时候,他还只是一名15岁的少年,而布丽吉特则是耶稣会中学的法语老师,同时也是带着三个孩子的已婚妇女。
对于这类男人来说,心目中的那位女神是自己人生中最初接触到爱情最美好的幻想,所以即使对方比自己年龄大也无所谓,因为无论女神年龄多大,在他们心中都是最美的。
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什么会娶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女人作为妻子呢?因为对方不仅是他的初恋,还是那个始终让他心动的女神,更重要的是,马克龙并不太看重生育问题。
布丽吉特在第一段婚姻中有了三个孩子,如今都结婚生子,马克龙喜当爷爷,他非常高兴自己有个这样温暖的大家族,至于有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他并不太在意。
如此,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马克龙为何会坚持要娶布丽吉特了,也许就在马克龙遇见布丽吉特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他会爱她一辈子。
❷ 苏东坡一生有三位妻子,死后却只与她合葬
苏东坡天众奇才、风流多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
一原配,一继妻,一红颜知己。
临终时,却叮嘱儿孙只与她合葬在一起。
01
某日天朗气清,19岁的苏东坡少年与16岁的王弗结为夫妻,开始了两人的十年恩爱之旅。
王弗乃进士王方之女,生的是聪慧灵秀,又通晓诗文。
夫妻二人朝暮共处,伉俪情深,生下一子苏迈。
然而好景不长,27岁的王弗病逝,少年夫妻阴阳两隔。
临终前放心不下幼儿苏迈,恳求苏轼续娶自己的堂妹,方便照顾一家老小。
苏轼与王弗夫妻情深,听闻噩耗,深受打击,不敢相信王弗已经离他而去。
多年后,扫墓祭拜,看见坟冢一片荒凉,心下悲痛大哭,并作一词道尽悲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02
王弗逝世,苏轼还沉浸在亡妻离去的伤感中,不想马上续娶。
三年之后,才娶了第二任妻子王润之,此时王润之已经21岁。
王润之是王弗堂妹,为人勤快,真诚至善之人。
她没有像王弗那样,读过很多书,不通诗文,不善书墨。
嫁入苏家后,她视苏迈如己出,后来又为苏轼生下两子苏迨,苏过,最终都抚养成人。
在苏轼身陷“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与苏轼共患难,同进退,这令苏轼大受感动,夫妻之情更加深厚。
初到黄州时,更是如同普通乡下夫人,舂米种田,养蚕织布,供养一家。
话说因为“乌台诗案”,王润之认为苏轼所作诗词容易惹来是非,于是将其手稿全部焚毁,来保全一家安宁。
苏轼听闻此事,并不生气,也未责怪他,足以见得王润之在他心中地位。
然而,相伴二十五年,王润之还是病逝了,去世时只有46岁。
临终时,苏轼叮嘱儿孙,死后与王润之葬在一处,“ 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
03
最后一位妻子颇为传奇,她就是杭州名妓王朝云。
王朝云,杭州人,有一次朋友请苏轼赴宴,宴会上看见12岁的王朝云,朋友见苏轼喜欢,就将王朝云送给了他。
王朝云12岁入府,做王润之的丫鬟,18岁升为如夫人,很是受苏轼宠爱。
王润之病逝后,成为苏轼之妻。
话说杭州遇到王朝云时,苏轼文思泉涌,写了很多名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王朝云在诗词赋上很有天赋,有通晓音律,苏轼引以为红颜知己。
公元1094年,苏轼再次被贬惠州,惠州多生瘴气,家里儿孙不敢一起随苏轼赴任。
只有王朝云愿与苏轼一同前去,可惜到达惠州一年半后,不幸病逝,死时只有34岁。
此时,苏东坡已有六十余一,行之暮年,又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
有时半夜回想,不免有些寂寞凄凉。
《悼朝云》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三位妻子,一位少年夫妻,陪他从懵懂少年走到而立之年;一位中年时期,同甘共苦,患难与共,陪他走过艰难岁月;一位红颜知己,灵魂的伴侣,音律上的知音,陪他拨弦弄琴。
可是她们,都没有陪他走到最后终点。
但是苏轼最珍惜的,最铭记于心的,永远是那个陪他风风雨雨,患难与共的王润之。
作者介绍
我是墨刊刊,专注分享历史人物故事与美文故事。能点击下关注吗(比心❤),我们的口号是:勤耕不辍,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