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t6 总分:(满分710) 听力:(满分142) 阅读:(满分284) 综合:(满分178) 作文:(满分106)
㈡ 英语六级考试的考试流程
具体的考试流程安排:
14:40——15:00考生入场,出示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手机严禁带入考场;入座后请调试耳机、试听。
15:00——15:10 阅读考场注意事项;发放考卷,检查试题册、答题卡的印刷质量;贴条形码、填写个人信息。
15:10——15:35 考试正式开始,开始作答作文。
15:35——15: 40 提示考生,继续作答,5分钟后将进行听力考试。
15:40——16:10 听力考试开始,听力理解30分钟。考生注意及时填涂答题卡1。
16:10——16:15 听力考试结束,考试暂停5分钟,收答题卡1(即作文和听力答题卡)
16:15——17:25 考试继续进行,完成阅读理解和翻译部分
(17:15 监考老师口头提示考生10分钟后结束考试)
17:25 考试结束,考生停止作答;考生交回试题册、答题卡2,老师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场。
(2)英语六级考试高等教育出版社0折扩展阅读:
六级考试注意事项:
1、身份证准考证在考试前一天一定要准备好,同时准备好答题使用的各种笔,比如中性笔,以及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
2、在正式开始作答前,按要求正确填写(涂)答题卡1和答题卡2上的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后,还应将试题册背面的条形码粘贴条揭下后粘贴至答题卡1左上角的条形码粘贴框内,并正确填写试题册背面的准考证号和姓名。不正确填写(涂)个人信息,错贴、漏贴条形码将按违规处理。
3、考试正式开始后考生方可开始作答,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且应在规定时间内依次完成作文、听力、阅读、翻译部分试题,作文题内容印在试题册背面,作答作文期间考生不得翻阅该试题册。
㈢ 英语六级各个部分的满分是多少
英语六级各个部分的满分为:听力:248.5;阅读:248.5;翻译:106.5;写作:106.5,四部分共计710分。专㈣ 12月份英语六级考试是新题型还是旧题型
12月份英语六级考试两种题型都有,分为试点六级考试和传统六级考试,其中前者为新题型,后者为旧题型。至于你考的是新题型还是旧题型,取决于你报的是哪一种考试。
㈤ 大学英语六级报考条件
1、考试对象限制在普通高校内部四年制或以上根据教育大纲修完大学英语六级课程的本科生;且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以上(含425分),才能报考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2、同等程度的大专生或硕士研究生经所在学校同意,可在本校报名参加考试。
3、同等程度的夜大或函授大学学生经所在学校同意,可在本校报名参加考试。
从2007年1月的考试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将不再对社会考生开放,只对在校大学生开放。
(5)英语六级考试高等教育出版社0折扩展阅读:
一、考试说明
国家教委在批转理工科本科和文理科本科用的两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通知中规定: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考试。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就是根据这一规定而设计的。考试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
这种考试属于尺度相关常模参照性考试(criterion-related norm-referenced test),即以教学大纲为考试的依据,但同时又反映考生总体的正态分布情况。
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理工科适用的大纲还规定一定的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为此,本考试主要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考核学生对词语用法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
鉴于两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平行的,两者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安排等主要方面基本相同”,为了使考试便于实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采用一个考试大纲的统一的试卷,考试内容包括两个教学大纲中的共同部分。
为保证试卷的信度,大部分试题都采用客观性的多项选择题形式。但是,为了较好地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试卷的效度,试卷中还包含综合改错和短文写作两部分。
二、作用
1、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已引起全国各高等院校及有关教育领导部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效度研究的大量统计数据和实验材料证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不但信度高。
而且效度高,符合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质量要求,能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反映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2、大学英语考试每年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提供客观的描述。由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广泛采用现代教育统计方法,分数经过等值处理,因此保持历年考试的分数意义不变。
因此,一些独特的教学法开始产生,例如新东方六级培训,分项授课,讲解考试技巧和方法,普受好评。
3、 由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采用正态分制,使每次考试后所公布的成绩含有大量信息,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决策的动态依据,也为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反馈信息。
4、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从命题、审题、考务组织、统计分析到成绩发布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是一项组织得较好的、严格按照标准化考试质量要求进行的大规模考试。
5、大学英语考试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已经成为各级人事部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之一,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㈥ 社会人士怎么报名英语六级考试
社会人士不可以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准确点说,目前情况是,非在校大学生是没有资格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简称CET)。
在校学生可以报考英语四六级
社会人员考报四六级是不可以的,在为这是专门为学生们准备的考试方式,具体有:
1、在校的本科生;
2、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大专生或硕士研究生经得学校同意后也可在本学校进行报名参加考试;
3、具有同等程度的读业余大学,比如夜大或函授生也可在学校的同意在学校进行报名考试。而且四六级考试只能是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报名考试,不能跨校考的。
为此,作为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主要鉴定手段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必须相应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使考试更好地为贯彻《教学要求》服务。在教育部高教司的主持和领导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组和考试委员会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并广泛听取了大学英语第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制定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标准化考试。因此,考试改革的方向是在保持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同时,使考试最大限度地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即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更合理地使用四、六级考试,使考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㈦ 英语六级考试有次数限制吗
大学四六级考试是没有次数限制的,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以持续报考,直至分数达标版为止。但是注意这权个不限次数是只有在校在读期间,一旦毕业离开了学校就不能再考了。
大学英语考试根据理工科本科和文理科本科用的两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由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组织的全国统一的单科性标准化教学考试,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两种。
每年考试过后8月份或9月份公布成绩并颁发成绩单,根据教育部规定四六级考试不设置及格线,四级425分(含425分)以上可以报考六级,所以大家普遍认为四六级的合格线为425分。
㈧ 大学英语六级可以考几次
㈨ 英语六级没过,毕业了工作需要,考什么试能补起来、受承认
现在有个翻译资格证也挺吃香的呀,只要你实力在那里!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可以考这个。
翻译有笔译和口译,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分四个等级,即:资深翻译;一级口译、笔译翻译;二级口译、笔译翻译;三级口译、笔译翻译;两大类别,即:笔译、口译,口译又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个专业类别。你可以依据自己的水平定下目标,高级肯定比较难考,可以从初级考起。可以买一些笔译和口译的的书籍和联系,也可以在网上找资料, 如果能找到翻译类的试卷最好,比如历届专八的翻译试题,考研英语中的翻译试题,高翻学院复试笔试试题,等等。除了专四专八要求英语专业学生才能考,其他英语资格考试应该不受限制,只要你有这个能力,就可以考取!不过可以在网上查看一下该考试的通知,时间和要求,考试地点也是有规定城市的,所以还是按实际要求出发。
以下是推荐的英语翻译实用书目:
《常用英语习语翻译与应用》 李军 韩晓玲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高级汉英、英汉口译教程上、下册》,王桂珍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蔡基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Jenny Williams & Andrew Chesterman
《中级英语笔译模拟试题精解》 齐乃政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即席翻译实用英语会话》 王怡 王宁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英汉口译教程》(上、下册)仲伟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 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陈福康 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国翻译》共六本 2007
《英语口译实务》+《英语口译综合能力》,王立弟主编,外文出版社
《汉译英口译教程》 吴 冰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汪福祥 伏力 外文出版社
《英汉口译实练》 冯建忠 译林出版社
《英汉翻译练习集(绝版)》 庄绎传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教你如何掌握汉译英技巧》 陈文伯 世界知识出版社
《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居祖纯 清华大学出版社
《汉译英实用技能训练》 孙海晨 外文出版社
㈩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三级,该如何看 另外有没有辅导书有课文的中文翻译什么的
这个的话还是要好好的通读全文,理解下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逻辑关系,然后看懂题目要求,这样才能完美地完成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