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寫作 > 初中英語寫作與德育

初中英語寫作與德育

發布時間:2021-02-05 11:15:12

Ⅰ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學生活動的大量時間在課堂。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把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那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既能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指導學生更好的探求新知識,也能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崇高理想,激發更大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作風,頑強意志等道德品質修養。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做到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的有機結合呢?對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以及所觀所感,談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利用教學內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是休戚相關、無處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語課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A Farming Pioneer」———JiaSixie》一文中系統地介紹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各種情況和農業技術,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增長勞動意識,珍惜勞動成果,為生長在我們這樣一個地大物博,世界聞名的農業大國而感到自豪和驕傲。《My Teacher》一文讓學生學習本文主人翁身殘志不殘,自強、自立和她的老師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認真理解,培養學生助殘為樂的思想品德,幫助殘疾人樹立自強、自立、平等參與的精神。《At the Tailor』s Shop》讓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社會所具有的以貌取人的虛偽性和金錢至上的丑惡性,教育學生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Albert Einstein》和《Madame Curie》讓學生了解科學家們獻身科學事業,熱愛和平,以及他們從事科學事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毅力和獻身精神,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的願望。
英語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師重視課文,切不可脫離課文,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遵循英語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調起來。為了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教師備課時要認真鑽研教材,細心深入發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有意識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英語知識的傳授中。

二、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行德育滲透。
我們作為教語言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並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並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並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並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三、深入鑽研教材,挖掘隱含的德育因素,寓德與教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困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在講授SB I Unit 10 sports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結合我國申奧成功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政治地位的提升,綜合國力的增強,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具,進行德育滲透
英語教學如果一味地採用老師單調的講解和空洞的說教,學生會感到乏味,更談不上德育滲透。而使用多媒體,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於一體,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這樣能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講授War and peace時,屏幕上那一幅幅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歷史戰爭畫面與那一幀幀壯麗山河的美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再配上富有感情的演說錄音,就能激發學生對侵略戰爭的仇恨、對侵略者的憤慨,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對世界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嚮往。課堂氣氛熱烈,學生進入了意境,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五、抓住教學過程中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

Ⅱ 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學生活動的大量時間在課堂。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把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那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既能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指導學生更好的探求新知識,也能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崇高理想,激發更大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作風,頑強意志等道德品質修養。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做到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的有機結合呢?對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以及所觀所感,談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利用教學內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是休戚相關、無處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語課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A Farming Pioneer」———JiaSixie》一文中系統地介紹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各種情況和農業技術,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增長勞動意識,珍惜勞動成果,為生長在我們這樣一個地大物博,世界聞名的農業大國而感到自豪和驕傲。《My Teacher》一文讓學生學習本文主人翁身殘志不殘,自強、自立和她的老師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認真理解,培養學生助殘為樂的思想品德,幫助殘疾人樹立自強、自立、平等參與的精神。《At the Tailor』s Shop》讓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社會所具有的以貌取人的虛偽性和金錢至上的丑惡性,教育學生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Albert Einstein》和《Madame Curie》讓學生了解科學家們獻身科學事業,熱愛和平,以及他們從事科學事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毅力和獻身精神,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的願望。
英語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師重視課文,切不可脫離課文,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遵循英語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調起來。為了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教師備課時要認真鑽研教材,細心深入發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有意識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英語知識的傳授中。

二、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行德育滲透。
我們作為教語言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並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並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並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並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三、深入鑽研教材,挖掘隱含的德育因素,寓德與教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困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在講授SB I Unit 10 sports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結合我國申奧成功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政治地位的提升,綜合國力的增強,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Ⅲ 初中英語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現在是素質教育時代,它通常以發展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為核心,德育是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滲透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各個方面。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各科教學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具有很特別的作用,因為英語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是信息的載體。在初中英語教學工作中,英語教師的工作一方面表現在對學生傳授英語知識,重視學生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中,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視對學生品格的培養,力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的作用。
教師在注意並利用社會、家庭、學校對學生的正面影響的同時,必須在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讓學生自覺地克服環境因素對英語學習造成的影響,努力學習好英語。教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國家,弘揚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具有高度責任感。英語作為基礎學科更加要重視德育教育,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那麼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達到提高教學成績的目的? 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通過課堂教學滲透,言傳身教,進行養成教育
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往往從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著手,注重加強學生人文素養,並能把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等德育教育內容自然滲透在教學中,並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強,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外,還要具備較強的道德品質。

Ⅳ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說課稿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學生活動的大量時間在課堂。因此課堂教學應該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把德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那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既能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指導學生更好的探求新知識,也能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崇高理想,激發更大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作風,頑強意志等道德品質修養。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做到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的有機結合呢?對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育工作實踐以及所觀所感,談幾點看法和體會。

一、利用教學內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進行德育滲透
德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的互相滲透是休戚相關、無處不在的。有德育功用的英語課文比比皆是,不勝枚舉。《「A Farming Pioneer」———JiaSixie》一文中系統地介紹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中各種情況和農業技術,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增長勞動意識,珍惜勞動成果,為生長在我們這樣一個地大物博,世界聞名的農業大國而感到自豪和驕傲。《My Teacher》一文讓學生學習本文主人翁身殘志不殘,自強、自立和她的老師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認真理解,培養學生助殘為樂的思想品德,幫助殘疾人樹立自強、自立、平等參與的精神。《At the Tailor』s Shop》讓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社會所具有的以貌取人的虛偽性和金錢至上的丑惡性,教育學生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Albert Einstein》和《Madame Curie》讓學生了解科學家們獻身科學事業,熱愛和平,以及他們從事科學事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毅力和獻身精神,激發了學生努力學習的願望。
英語課堂教學滲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師重視課文,切不可脫離課文,漫無邊際地高談闊論,而且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遵循英語教學原則,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自覺地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之間的矛盾協調起來。為了達到「教書育人」之目的,教師備課時要認真鑽研教材,細心深入發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有意識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英語知識的傳授中。

二、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行德育滲透。
我們作為教語言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並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並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道德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並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並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三、深入鑽研教材,挖掘隱含的德育因素,寓德與教
英語教材是德育的載體,其中不少對話、日常用語、閱讀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德育修養知識,教師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在傳授英語知識、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也就滲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師困在組織學生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教材內容的德育價值,完成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務。另外,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找到並確定教材中訓練的內容和思想教育內容的結合點,以防止德育空泛化。例如,在講授SB I Unit 10 sports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結合我國申奧成功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政治地位的提升,綜合國力的增強,從而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具,進行德育滲透
英語教學如果一味地採用老師單調的講解和空洞的說教,學生會感到乏味,更談不上德育滲透。而使用多媒體,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於一體,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這樣能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講授War and peace時,屏幕上那一幅幅給人類帶來災難的歷史戰爭畫面與那一幀幀壯麗山河的美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再配上富有感情的演說錄音,就能激發學生對侵略戰爭的仇恨、對侵略者的憤慨,更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對世界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嚮往。課堂氣氛熱烈,學生進入了意境,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五、抓住教學過程中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思想教育的某些契機,如果教師能及時抓住,會產生很好的教育效果。如英語課堂上,在教美國兒童歡度聖誕節的課文時,在考慮單詞,句型,課文的同時還要考慮不要讓學生產生美國兒童非常幸福的誤解。教師可以從刊物或網上找一些美國貧窮兒童寫給聖誕老人的封信,希望聖誕老人給自己的禮物分別是:給父親找工作,給我麵包,不要讓我露宿街頭---把這些信列印出來,讓學生翻譯,做練習,使學生了解美國社會的另一側面。如果能像這樣抓住機會,有意識的強化德育,效果十分顯著。

六、利用英語課堂活動的延伸,進行德育滲透。
英語課外活動可採用與課內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1、就課文進行活動:如快速閱讀、復述口述、口頭表達、背誦段落及課文。此類活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2、配合課文的活動:如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指人依照他自己的角色來行事,如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便是在扮演他自己的角色,也指模仿別人的角色來行事,如老師不在,學生幹部代替老師管理班級,也是一種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所花費的在實際的教育情況里,角色扮演也常常產生神奇的力量。一位對外語不感興趣,學習外語消極被動的學生,一旦扮演外語課代表的角色,很快就會產生與外語課代表身份相符的行為模式,學習外語的態度,就會顯得格外認真和努力,甚至學習外語的成績也會顯著進步。3、延伸課文的活動:如日記薦評、辦英語小報、英語角活動等。這些活動有利於拓寬學生視野,發展學生個性,在實際操作中活用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成功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作到的。滲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才是目的。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實處,使德育溶於教材,教師除了有極大的熱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藝術,較強的德育能力,還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學中,既要強調語言知識的講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機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素質。

Ⅳ 如何將德育融入初中英語教學

一、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教材內容本身就具有德育性,教師應該充分挖掘這一點。注重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形成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會有很多的閱讀文章、日常用語和對話,這些都是很好的進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英語學習對於初中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不能幫助到他們,他們是很難理解透教材內容的。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有一個透徹的理解,深入挖掘文章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幫助學生分清是非善惡,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一)良好行為習慣的挖掘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還應該善於挖掘教材中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德育因素。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應該找到這一點,並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改掉身上不文明的習慣,做一個有修養的中學生。這也能夠為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做好鋪墊,打好基礎。
(二)禮儀的挖掘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一直都是社會提倡的傳統美德。在中西方文化對比方面,英語相對要佔優勢。英語教材中會有很多文章都涉及到西方國家的文化。學生們會對這種類型的文章感到新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在教導學生學習外國禮儀的同時間接性的讓學生也注意自己的文明禮儀。教師如果能夠將德育滲透到學生所學的內容之中,是能夠對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
(三)愛國主義教育思想的挖掘
英語教材中或多或少會包含一些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文章,教師們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善於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將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中國不比外國差,從而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二、拓展英語課外活動
培養學生的德育思想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課堂上,還應該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開展英語課外活動,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培養高尚的情操,還能激發學生對英語的熱情與興趣。實現德育與教學的雙豐收。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演講比賽、課本劇和單詞接力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還能加強英語的實踐能力。例如,舉辦一次英語角,以環保為主題,要求學生探討怎樣才能將校園變得更美麗、更干凈,改變環境污染的問題應該採取哪些措施。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和調查活動,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增強環保意識。課外活動中蘊含著很多的德育因素,只要教師能夠發現,能夠積極地組織學生參與到其中,就能夠將德育思想無形地載入到學生們的身上,讓學生在輕松學習的同時,能夠讓自己的人格得以健全,素質得以提高。
三、將實際行動與品德教育相結合
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強,模仿能力也極強。某種程度上而言,教師應該以師德示範,進行德育教育,這對學生來說是最有影響力同時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同時也應該作為學生的引導者。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的品德產生影響。教師只有保證自身的品德修養才能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學生。很多學生愛學英語,都是源於對英語教師的喜愛,源於對高尚師德的崇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能夠保證自身的教學水平,嚴格要求學生,又應該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爭做學生們的益友。教師必須熱愛自己所在的行業,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修養,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讓學生受到道德思想的熏陶。
德育工作應該貫穿學生成長學習過程的始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極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創新性地設計課堂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鍛煉自身的德育素養,懂得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從自身的角度去關注社會,關心身邊的事。如果學生們能夠在接受德育教育後做到這些,就標志著教師的教學收到了實質性的效果。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體驗到豐富多彩的人生和高尚的道德生活,在知識增長的同時,思想道德素養也能夠隨之得到發展。思想道德素養的形成關繫到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教師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將德育教育無形地穿插於自己的教學內容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Ⅵ 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廖 芸

一、德育教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在學校里汲取文化知識僅是教育的一部分。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的德育教育是學生成長為社會的棟梁之才更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單一的德育教育,各個學科的學習是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品質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中英語學科在中學教育里占的分量極重,比率極高,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理應發揮著重大作用。

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要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英語教學大綱可以看出,把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人才不僅是學科所需,還是社會、民族所需。而這一要求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德育知識滲入到學科教育中,達到教書育人的最終結果。

英語是一門文化性和社會性學科,與理科學科不同,英語教學更傾向於從社會的角度,自然的角度,以及人情感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正因為英語學科的這一獨特性,使教學更易於走進學生的心靈,敞開學生的心扉,以學生的思維為主體,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開導及教育。同時,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在將語言引進的同時,相應的會引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優點及缺點。對於優點,適當地學習,取其精華。但在面對不同文化下的一些陋習和缺點時,應該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自我判斷去其糟粕。在這一點上,英語學科在德育教育上的貢獻,是無可比擬的。

二、德育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的方法

德育教育滲透進英語教學中,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其中包括自身的示範及情感體驗,學生的確切情況分析,教材的深度利用以及課外訓練的拓展。

1、「以身作則」——教師自身的示範及情感體驗

俗話說「身正為師,行為示範」,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身作則。作為英語教師,平時在自身的學習過程中,會接觸到多種外來文化。在這些外來文化中,有先進、積極的一面,也有落後、消極的一面。因此,首先從自身角度出發,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對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選取,精心准備教學內容。將不良的文化習俗關在教學的大門之外。同時,教師應對自己嚴格要求,杜絕不良的習慣。

從情感體驗方面來講,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對一些西方文化的了解,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十一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節(Thanks giving festival)。雖然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慶祝這個節日,但可以利用這一機會,教會學生進行感恩,感謝幫助過自己的父母,師長。引導他們製作卡片並用英語寫上自己感恩的話語,例如:On this special festival, I am very grateful to what you have done ring these years. Thank you, mother /father.(在這特別的節日里,我非常感激您為我做過的一切。謝謝你,媽媽/爸爸。)同時,在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時,引導學生學會怎樣用英語介紹傳統節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增強他們的民族榮譽感。利用自己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文化以及品德,學會感恩,學會熱愛父母及國家。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生情況的確切分析

不同的學生,有其自身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經歷。在學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分析。

例如,班級里有學生A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A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在有一次課堂前的Duty report的值日報告里,他說「I think my mother and father don't like me at all. They don't come back to see me all the year round. All they know is making money. I hate them.」(我認為我的父母一點都不愛我,他們一年到頭都不回來看我。他們所知道的事情就是賺錢。我恨他們。)根據小A的這一情況,教師利用課間時間,為大家播放了關於父母和子女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明白,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教學生學會感恩,學會體諒父母的艱辛。

通過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的放矢,更利於不同情況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3、「因材施教」——深挖教材內涵

每一本教材布都是多個專家進行研討校正之後的結果,也是緊跟教學大綱的產物。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實現教學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還要著重升華情感目標。

例如,剛進入新學期,外研版英語必修一的第一篇課文就是關於「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高中生活的第一天)。這一課的內容講述了一個學生進入高中的第一天,對其學習環境及學校環境進行描述,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相貼切。通過這一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高中生活特色,知道高中與初中的不同。使學生盡快適應自己的角色,在高中學習生活中盡快地成長起來。這一課的情感目標是使學生愛上自己的高中學校以及新的生活,培養起新的班級榮譽感以及學校榮譽感。

在國際禁毒日前後,學生學到了「No drugs」(拒絕毒品)這個單元。單元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了香煙,毒品的類型以及吸食香煙毒品的害處。在此,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更多的現實材料,將本單元上升到更高的情感目標--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遠離毒品。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圍繞課文主題,取其精華,深挖教學內涵,讓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同時,使思想得到熏陶。

4、「寓德於教」——課外訓練的拓展

由於英語是文字型學科,學生除了在課堂里學習知識,還應該從多角度多范圍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拓展學生能力的時候,可以適當選取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材料。例如剛學過「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這一課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網際網路的優點和缺點進行討論,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體驗和分析,以怎樣正確地使用網際網路寫一篇英語作文。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讓他們根據自身的實際,對自己使用網際網路進行反思,得出一個正確的方法和結論。在平時使用網路的時候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達到思想與言行的統一。

在課後,教師可以適當地教會學生一些英語名言警句。例如:「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教會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努力克服困難。「The secret of success is not so much money as a strong will.」 (成功的要訣不是金錢而是堅強的意志)教會學生用意志追求成功。「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make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和聰明)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健康體魄。「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學到老)教會學生重視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具有教育意義的英語影片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英語電影《阿甘正傳》講述的是一個患有先天殘障小孩的奇跡人生。影片有多處著名的名言,如:「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Stupid is as stupid does」通過觀看影片,讓學生分組討論觀後感,用英語闡述自己的感想和觀點。在這個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還讓學生從電影主人公身上學到了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樂觀積極的態度。這些都會讓學生在面對自己的困難時有正確的觀點態度。

總之,德育教育在英語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滲透,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將教學和德育結合起來,巧妙地引入教學素材,設計教學環節既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有利於促進他們在學科和思想品德上的進步。然而,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從自身,從學生,從教材,從課外材料多個方面進行了解和准備,才能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並最終實現既「樹木」又「樹人」的最終效果。

Ⅶ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教學的心抄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是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准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准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

閱讀全文

與初中英語寫作與德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