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寫作 > 小學英語高年級寫作的背景

小學英語高年級寫作的背景

發布時間:2021-02-05 07:58:15

⑴ 小學英語老師成長策略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indeed to one of America's mosthonoured families;

⑵ 初探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英語寫作是小學高年級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反映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同時也反映出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那麼,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呢?英語寫作是小學高年級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反映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同時也反映小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英語寫作與漢語不同,孩子們由於受詞彙量、語法知識、語言能力等諸多岡素影響,在寫英語作文時不像寫語文作文那樣自由流暢、語言生動。那麼,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呢?

一、從學生興趣出發,圍繞主題寫開頭

無論學習什麼,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教學中,我同繞所講授的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將興趣轉化為學習動力,使他們樹立信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我還鼓勵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寫作題材,大膽構思,敢於創新.從不同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無論選擇怎樣的主題,一定要開篇點題,一語中的.讓別人一讀就知道要寫什麼。雖然作文內容可以按興趣選擇.但只要選擇了,就一定要主題鮮明,如:寫(Myschool》一文時,若以「This is my school. . 」開頭,就會讓人一目瞭然。

二、加強詞彙積累和運用

有了寫作興趣,明確了寫作曰的,還要善於積累單詞。只有多學習新單詞,豐富詞彙量,才能做到表詞達意輕松自如 在教學中,除了教材中的詞語,我還把生活巾常用的單詞教給學生.讓他們 生活巾學習、運用和積累,並在寫作中恰當地運用。長此以往,學生的詞彙積累越來越多,寫作興趣也會口漸濃厚。

三、重視語法學習,正確使用標點

英語作文要重視語法學習。英語語法不同於漢語,在句型、句式結構上有許多需要學習和注意的地方。因此,在教學生寫英語作文時.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小學階段涉及的重要語法知識,這樣有助於學生用英語規范地遣詞造句。另外.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的使用和我們語文巾的標點一樣.看似無關緊要,但作用不可小視。標點符號是文章寫作的基本組成部分,正確地使用標點符號.才能使文章表達得清晰,通順。

四、了解中西方文化及思維方式的差異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語言風格,英語教師要把語言教學與英語文化緊密地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把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習作時.學生習慣按漢語的思維方式去遣詞造句,其實,兩種語言存句子層次、結構上大不相同,英語句子有完整的結構形式和較強的邏輯關系,要求句子的各成分由連詞、介詞、關系詞等連接起來。教師應把這些知識講解清楚,為學生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進行寫作技巧指導,鼓勵學生堅持不懈

在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指導.否則學生作文會顯得死板.缺乏活力。寫作中要努力使句子表達多樣化.避免單一地使用主謂句。在技巧指導的基礎上,還要鼓勵學生堅持寫作,不能憑一時興趣,要制定計劃並認真落實,把「寫」與「聽」、「說」、「讀」相結合,做到「耳聽、心想、口說、筆寫」。這樣,學生的口語能力、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都能夠有所提高。

六、勤寫勤改,樂於交流

學生寫完一篇英語作文後,一定要讓學生反復讀幾遍,尋找語感,感悟作文內容。讀到不順口的地方,要認真思考,修改後再讀。在課堂上,盡量多給學生機會,讓學生朗讀自己的習作.與大家一齊分享並共同分析,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樹立寫作的自信心,使學生勤於寫,勤於改,樂於交流.不斷進步。

在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生不再懼怕作文,而變得喜歡習作,樂於寫文。今後還將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生進行低起點、小步子、容量適中的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⑶ 最後一課的寫作背景

《最後一課》是以普法戰爭(1870──1871)為背景的。

這次戰爭是普魯士(當時德意志各邦中最大的一個軍事封建王國)和法國的統治階級為爭奪歐洲霸權而發動起來的。

法皇拿破崙三世(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指望通過對普魯士的戰爭擺脫國內的政治危機,並阻止德國的統一,以鞏固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

普魯士宰相俾斯麥也早打算通過戰爭奪取法國蘊藏著豐富鐵礦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並建立一個以普魯士為盟主的德意志帝國,稱霸於歐洲大陸。

一八七0年七月十九日,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

於是,這場掠奪性的戰爭就此爆發了。但戰爭開始後,法國屢遭慘敗。九月二日,色當一役,法國皇帝路易·波拿巴被俘。

九月四日,巴黎爆發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國,成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此後,普法戰爭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對於德國來說,已經失去了防禦的性質,變成了對外掠奪的侵略戰爭;而法國人民的抗戰,則是抵禦侵略、保衛祖國的正義行動了。

最後,以梯也爾為首的反動資產階級對普魯士屈膝投降,在德國法蘭克福簽訂了賣國的《法蘭克福和約》,法國把阿爾薩斯全部和洛林的一部割讓給德國,並付出巨額賠款,

《最後一課》就是以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以淪陷了的亞爾薩斯某小學被強迫改教德語的事為題材,從一個小學生的感受出發,通過描寫最後一課法文課的動人情景,反映了當時法國人民的義憤與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

⑷ 什麼是寫作的背景,意圖,構思,請分別說明

寫作背景是指文章內容所發生的時代信息。
寫作意圖是指作者寫作的目的和最終想告訴讀者的某些道理。
寫作構思是指作者如何將人物地點、情節沖突等諸元素巧妙合理的布局並銜接,這一系列寫作的技巧和思路就是構思。

⑸ 故事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寫作背景簡單的說來就是作者當時所處的一種社會環境,所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寫出了這種文章或小說。

洪深《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二章三:「性格是隨時代背景而改移的。」鄒韜奮《經歷》五五:「我們卻未嘗沒有我們的背景!我們的背景是什麼?是促進民族解放,推廣大眾文化!」艾蕪《三十年代的一幅剪影》:「我的小說是以新加坡為背景,寫失業的 華 僑工人,談礦工和海員的艱苦生活。」

部分作品寫作背景:

1、《玫瑰的名字》背景:方濟會修道院。

《玫瑰的名字》是翁貝托·埃科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以以一所中世紀修道院為背景。

修道院是基督教組織機構名稱。拉丁文Seminarium的意譯,是天主教培訓神父的學院,又譯神學院。簡稱修院,分為備修院、小修院、大修院3種。

在黑暗時代的動亂期間,少數堅定地獻身宗教的基督徒,離開社會到荒涼而讓人生畏的文明邊緣地帶過著隱士生活。隱士的行為喚起更多陳腐的教士去發誓約守貧窮和奉獻,重新聆聽耶穌基督的教誨。

這種教士組成一個新的同質信徒團體,稱為修道院。教皇格列哥里在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各處,鼓勵建立修道院。在某些歐洲地區,修道院成為唯一剩存的學問中心。

有些人相信愛爾蘭的僧侶在他們的修道中保存了當時的文化。這些僧侶遊走歐洲各處教育民眾恢復對學問的興趣。修道院成為教養人們的中心,這些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協助管理政府,不少人當上國王的助手。

2、《基督山伯爵》所處的時代背景:百日王朝。

百日王朝(法語:Cent-Jours)是指拿破崙一世在被流放後重返法國,試圖重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一連串事件。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逃到法國,集結軍隊,把剛復辟的波旁王朝推翻,再度稱帝;6月18日,因為滑鐵盧戰役的失敗,拿破崙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波旁王朝再度復辟。拿破崙戰爭至此結束。拿破崙重返帝位總共101日,因此史稱「百日王朝」。

3、《湯姆叔叔小屋》寫作背景、時代、背後的故事。

《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一部分創作靈感來自喬賽亞·亨森(英語:Josiah Henson)的自傳。亨森是一位黑人男性,他曾是奴隸主艾薩克·賴利(Isaac Riley)所擁有的一名奴隸,生活並勞作於馬里蘭州北貝塞斯達地區(英語:North Bethesda, Maryland)的3,700英畝(15平方公里)煙草種植園中。

1830年,亨森逃到了上加拿大省(即今安大略省),並擺脫了奴隸身份;此後,他協助了一些逃亡奴隸抵達該地,自己也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並寫出了他的回憶錄。

斯托夫人自己也曾明確地承認,是亨森的作品啟發了她,從而讓她寫出了《湯姆叔叔的小屋》。當斯托夫人的書聞名於世後,亨森以《湯姆叔叔的回憶錄》(The Memoirs of Uncle Tom)為名再度發表了他的自傳,並在美國與歐洲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斯托夫人在她的小說中借用了亨森家的名稱。亨森的家在1940年代成為了一座博物館,即今日安大略省德累斯頓(英語:Dresden, Ontario)附近的湯姆叔叔的小屋歷史遺跡。而亨森在奴隸時期所居住的那間小屋,至今還遺存在馬里蘭州的蒙哥馬利縣境內。

4、小說《朗讀者》的寫作背景:奧斯維辛集中營

奧斯維辛集中營(波蘭語: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Birkenau,或稱奧許維茲-比克瑙集中營和滅絕營,又譯奧許維茲集中營,或奧修維茲集中營),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的勞動營和滅絕營之一,有「死亡工廠」之稱。

其遺址位於波蘭南方的小城奧斯威辛,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距波蘭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大約有110萬人在這一集中營被殺害,其中絕大部分是猶太人。

5、魯迅《朝花夕拾》時代背景:三一八慘案

1925年,魯迅在北京擔任大學講師期間,因支持學生運動而受到當時所謂「正人君子」的流言攻擊和排擠。1926年,北洋軍閥政府槍殺進步學生,製造「三·一八」慘案。

作者魯迅寫下《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熱情支持學生的正義斗爭,控訴北洋軍閥政府的殘暴,結果遭到當局的通緝而不得不遠走廈門避難。《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雖然都是在追憶往事,但也是「借題發揮」,影射、譏諷當時的社會現實。

⑹ 如何指導小學生寫作興趣的研究背景

一、課題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紀,歸根到底是教育的世紀,全社會呼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基礎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國家教育部決定開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構建有中國特色、適應時代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都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革。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教育思想、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在不斷更新,小學語文學科的改革已進入實質性的階段。
新理論在不斷產生,新方案相繼在實施,新教材在逐步推行,因此,在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教育質量就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出路就是教育科研和教改實驗。作文是一種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的勞動,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生思維的主要渠道。它得天獨厚的特點,為學生創造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然而據我們2012年抽樣調查,發現我校學生普遍對寫作不感興趣,甚至是「談寫色變」,教師視作文教學為煩惱。又從歷屆小學畢業生考試情況來看,我校小學語文成績普遍低,特別是佔有相當比重的作文這一塊成績不理想。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我們試圖改進方法,積極創設條件,促成學生主動參與,努力探索一條激發小學生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這就是我們的研究動機。。
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視教師的科研。認識到教師科研是促進教師發展的最好途徑,是由教書匠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的重要途徑。課題組教師都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從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通過教育科研提升自己並構建出有效的促進小學生作文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探索有效培養小學生寫作興趣的策略,讓小學生喜愛寫作。從三四年級開始,通過興趣的培養與策略的學習,促進學生喜歡作文,善於寫作文。同時在學校形成濃厚的作文教學教研氛圍,尋找更適合提高作文教學的途徑。
1、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樂學、善學,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
2、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基本知識和技巧,了解一些寫作途徑,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通過研究,探索小學生各學段作文能力培養的途徑。
三、研究對象、方法與步驟:
1、研究對象:
以所任教的柿子園鄉中心小學三至六年級全體學生
2、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通過教師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解決「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的問題,來探索和構建小學生如何愛上寫作的教學模式。按照「計劃——行動——觀察——評價(反思)——再計劃……」的行動研究的過程,課題組將會定期的組織研討——研究的主題、在研究中遇到的問題、有效的促進策略的分享等等,通過嚴格的測量評價行動的結果並發現問題,形成一套可操作的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策略模式。在這過程中,教師反思作文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重要途徑。
(2)、實驗研究法
在行動研究的基礎上,對一些促進策略可以通過實驗的研究,進一步證實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說,用行動研究法探索和構建小學生如何愛上寫作的教學策略和模式,用實驗研究法檢驗行動研究提出的策略。
(3)、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培養習作興趣」理論與經驗的學習研究,對「培養習作興趣」的重要性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常上語文網站,參與論壇的討論,主動向有關專家請教,加強理論學習,使本組教師得到理論的提高。

3、研究步驟:
1、課題醞釀、啟動階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工作目標:為課題的啟動作充分的准備工作。
主要工作:成立實驗年級(樣本),進行課題論證,組織課題論證會;組織學習廣泛吸取意見,進一步完善課題實驗方案,組織課題開題論證會。
2、實驗研究階段:(2013年10月---2014年6月)
工作目標:圍繞課題進行層次研究,全面實施完成實驗方案所規定的實驗內容,達成課題研究目標。
主要工作:規范實驗操作,深入開展實驗研究,召開實驗研討會,積累實驗資料,組織撰寫實驗報告和研究論文,初步形成實驗研究成果。
3、結題總結階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
工作目標:全面形成課題成果,達成實驗研究目標,課題結題鑒定。
主要工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工作報告、檢測報告,舉行研究論文報告會,編印論文集、學生優秀作品集。
四、研究內容:
中年級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
(一)鏈接生活,激發慾望,個性寫作:
王景燕老師針對所執教的四年級學生,她認為作文教學首要的問題就是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樹立其寫作的信心,這樣學生才能表真情、吐真言,作文內容自然充實而有個性。她認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學應努力生活化。依據這樣的理念,她的作文教學設計著力於創設各種生活情境,精心設計參與過程,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利用各種感官體驗,從而為自主作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她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淡化習作痕跡,以情趣激盪情趣;
2、創設生活氛圍,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3、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積累個性化素材;
4、抒寫獨特的感受,表達真實的自我。
(二)引發寫作之源 激發寫作之趣
我在上三年級習作課的時候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寫作的源泉,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 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善於從生活的細節中發現寫作素材
二、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有感而發、積極寫作
三、學會修改評價作文,讓學生感受作文的樂趣
在我上三年級作文課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再寫一寫,因為三年級的學生在這之前都沒接觸過作文,所以講解起來有些費勁。不但要把寫作文的格式和要求講清楚,而且還要讓學生看例文。我讓學生看的是語文課本習作一的例文,有兩篇,一篇是《好阿姨》一篇是《假如我有一支神筆》。其中在看第二篇的時候,就發生了這么一件事,讓我特別感動。《假如我有一支神筆》說的是小作者的願望「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為小鳥畫上一片片大樹林,為魚兒畫上一條條清澈的小溪......為祖國的大西北畫上一條條公路,為盲人畫上一雙眼睛......」給學生范讀完一遍之後,我問同學們:「文章的最後用了一個省略號,小作者這樣的用意是什麼?」沒想到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老師,小作者還有很多很多話要說。」我心裡暗喜,學生的理解力還不錯嘛。我接著又問:「那,同學們,你能把小作者還想說的話說出來嗎?」教室里剛才還氣氛熱烈,霎時鴉雀無聲了。我心裡一沉,沒有一個學生能說出來嗎?肯定是怕說不好出糗。我試著引導他們:「同學們,這和我們二年級學過的仿寫句子是一樣的,假如你有一支神筆,你最想畫的是什麼呢?」話音剛落,只見王童怯怯的把手舉了起來:「老師,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給大草原畫上一群群的綿羊。」「說得真好」我不失時機的鼓勵了王童。有一個開頭的,其他的同學都順著王童的思路走了,有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給大草原畫上一群群的牛」的,還有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給大草原畫上一束束牧草」的等等,都是和大草原有關系。我不禁暗自苦笑,想把這個話題結束。突然,趙楊說:「老師,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給爸爸媽媽畫上一段美好的時光」,我對趙楊伸出了大拇指。教室里的氣氛頓時熱了起來,夏艷芳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給奶奶畫上一個機器人,奶奶累的時候,讓他給奶奶捶背。」張多周說:「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給災區的小朋友畫好多好多的新房子,這樣他們就有地方住了」......我的眼睛濕潤了,多好的孩子啊!
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直接參與各種活動,獲取寫作素材,讓學生的作文由原來的「無米之炊」變成現在的「有米之炊。」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校德育中心、學校大隊部開展的活動設計了一系列讓學生親自參與的活動。例如:結合學校五月讀書節活動在班裡開展了好書推薦、講故事比賽、背誦古詩詞比賽、製作精美書簽、設計並填寫讀書卡等活動。通過參與活動,學生感受很深,再引導學生作文,這樣寫得就生動了。馮老師這樣通過讓學生學會仔細觀察,善於從生活的細節中發現寫作素材,讓他們積極參與活動,從情感體驗中有感而發、積極寫作,這樣,不僅大大地降低了學生作文的難度,還激發了學生作文的興趣。
高年級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
(一)隨筆式作文,無拘無束的表達
高年級的孫鳳平老師認為:文章本由心而生。人們寫文章,首先是因為胸中有了「積蓄」(即在生活實踐中產生的思想感情或某種看法),而且不吐不快,於是才有了寫作的動機和慾望。結合高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在語言文字上有了一定的積累,在學習生活中也有自己煩惱與快樂的生活體驗,在作文實踐中嘗試「隨筆式作文」,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
所謂隨筆式作文是指不受內容、形式的限制,心之所想,興之所至,形諸文字,是為隨筆式作文。
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她讓學生堅持寫日記。平時寫小日記(內容不限,篇幅隨意),節假日寫大日記(內容不限,篇幅在400字以上)。學生的日記,從篇幅上看,有長有短,長到幾百上千字,短到只有一兩句話。從內容上看,包羅萬象,有寫人的,有記事的,有寫景的,有狀物的,有議論的,也有寫讀書心得、影視觀感的。
學生喜歡日記這種表達方式。因為隨心隨意,親切自然,能讓他們感受到表達的快樂。很多學生都說他們迷上了寫日記,若一天不寫會覺得少了點什麼。更喜歡老師評講日記。每次日記一交上來就催老快點批閱,早點評講。為了寫日記,學生自覺地關注起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來。因此,讓學生寫日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利用閱讀教學,培養習作興趣。
教六年級的張喜春老師則認為利用好閱讀教學同們可以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如引導仿寫,教《少年閏土》一課,她問學生:「作者是抓住少年閏土的哪幾個特點來寫他的外貌?」學生回答「紫色的圓臉」、「小氈帽」、「銀項圈」。學生和她通過分析討論,明白了寫人物外貌是為了寫人,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當堂她請了一位男同學上台,先讓全班同學觀察這位同學的外貌,再讓學生進行片斷練習。有材料有例子,這樣就收到了令人滿意的寫作效果。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喜愛活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而豐富多彩的活動又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提供了廣泛的寫作素材。因此可採用先動後靜的方法,誘導學生實踐活動中練習寫作。每周星期五下午可利用班會活動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故事比賽」、「拔河比賽」、「跳繩比賽」、「小廚師活動」等,在愉快的活動中讓每一位學生抒展自己的才能。活動結束後,再讓大家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給大家聽,然後寫下來。學生由於親自參於,親眼目睹,個個胸有成竹,興趣盎然,好像有滿肚子的話要說出來,都有東西可寫
(四)加強課內外閱讀,剪報評報,提高寫作
五、學生的習作整理

六、結論與思考:
1、這一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使我們學校的教師獲益匪淺,特別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獲得了較大發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內在的潛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2、由於這一課題僅僅搞了一年的時間,學生的聽、讀、說、寫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發展。特別是離目標讓作文回歸生活,讓作文變快樂,還有很大的距離。學生進入初中、高中階段後,還應加強這些能力的培養。
3、.這一課題的推廣,特別是全鎮語文教師都來搞這方面的實驗與研究時,師資培訓仍然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⑺ 凡卡的寫作背景(詳細)

寫作背景
這篇小說由俄國著名作家契珂夫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回最黑暗的時期,人答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裡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親眼目睹了父親對小學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學徒的命運。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凡卡》選自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小說。契訶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最殘暴的時代。小說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統治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時代。當時,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通過凡卡給爺爺的信,寫出了學徒工的悲慘遭遇,對沙俄的黑暗統治進行了控訴,從一個側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當時社會的罪惡。「凡卡」正是千千萬萬俄國兒童的縮影。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⑻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能力

英語寫作能力是學生英語語言五大技能(聽、說、讀、寫、譯)的一個重要方版面,因此,培養學生具權有較強的英語寫作能力是英語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小學高年級,英語的寫作訓練與聽、說、讀的訓練同等重要,而寫作目前仍然是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在課堂上要科學地支配時間之外,還要在設計練習和布置作業方面下苦工夫。英語書面訓練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訓練之一,大量的多種訓練要貫穿於英語教學始終。因為英語的聽、說、讀、寫本身不是矛盾的,是相互作用的有機統一體,它必須經歷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掌握的單詞、語法有限,要想用這些有限的知識完成一篇英語文章並非易事。因此,通過長期在作業方面有意識地進行造句、仿寫等寫作訓練,日積月累,幾少成多,水到渠成。所以,在教學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分析學生英語寫作中常犯的錯誤,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以便於提高英語寫作課教學質量是英語寫作課教學的重要任務。

⑼ 如何教小學高年級學生寫英語作文

一、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是寫好英語文章的前提。
這里的文化差異不僅包括人文地理和民俗風情方面的不同,而且包括了中英文語言運用習慣的諸多不同。首先,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必須根據教材,適時滲透一些西方文化知識,讓學生嘗試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等。課後也可鼓勵他們自己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這樣,既開闊了學生語言學習的視野,也為他們日後的寫作提供了一些文化素材。例如,在寫 「My favorite festival」一文時,很多學生都寫到 「Christmas Day」,這里就涉及到了不少西方節日風俗的文化知識。對這個節日了解較多的學生,他們准備著筆的內容就比其他同學豐富多了。其次,了解英語語言運用的習慣,學習一些簡單的英語語法知識,對於寫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就容易在譴詞造句中出現我們中國人學英文的通病——中國式英語。
二、要靈活變通,合理做好作業批改。
在批改英語作文的過程中,經常能發現一些將中文生硬地翻譯成英文的表達法。由於中英文之間的差異和詞彙量、表達法積累的不足,出現難於表達的情況是十分正常的。關鍵問題在於如何處理。有一句話叫做「立志如山,行道如水」,套用在這個問題上就很合適。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寫英文作文,一定要有決心把它寫好,有信心把意思表達清楚,這是「立志如山」;但關鍵是遇到問題時要有個靈活的態度,能像流水一樣變通解決問題。
有個翻譯界的故事說:在某大型國際會議的招待會上,一道菜是用雞蛋做的。與會的客人問翻譯:「What is it made of?」本來是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結果翻譯太緊張,忘了「egg」這個詞,但是他急中生智,回答:「It is made of Miss Hen』s son.」這里,就是一個靈活變通的範例。繞道表達,是寫作中應該常常運用的一種方法。
三、積累詞彙和句型是英語寫作入門的關鍵。
這一點與初學中文寫作有很多相似之處。一篇用中文書寫的文章可包括:字﹑詞﹑句﹑段。借用行家的話來說,這些都是構成文章血肉的基本元素。同樣,英語作文也必須重視單詞和句型的運用。所以,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師就尤其要注意「以新帶舊」教學手段的運用。在教授新單詞和句型的時候,使以前的語言知識點也得到相應的鞏固。同時,適當地教學一些教材以外的常用的簡單詞句,有意識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這對寫作是非常有益的。在我為五年級學生授課的第一天,就要求每個學生都必備一本筆記本,用於記錄教材外所學的新詞彙(隨堂筆記和課外閱讀摘抄的好詞句),並建議他們有空多翻看,復習,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當然,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難度是比較大。為此,我首先著手培養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品嘗到積累詞彙的樂趣。於是,我有時就利用早讀課的機會進行開展一些活動,如詞彙接力賽,單詞串串句游戲等,並每次都累計比賽積分,以每月底在班上評出兩個「Smart pupils」。這樣,學生學習的熱情被激發了,擴大詞彙量的許多問題便迎刃而解。常言道,厚積薄發。隨時間的推移,我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發覺越來越少學生出現以前常有的「無話可寫」的毛病了。
四、模仿範文是英語寫作入門的必經階段。
因為小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詞彙和語法知識有限,他們初涉作文領地,大部分學生都會感覺「無從下筆」或者即使冥思苦想拼湊好一篇短文,也難以避免多處的單詞拼寫和語法錯誤。所以,提供一兩篇優質的範文供初學者模範學習是相當有必要的。由於較少發現有同步作文集的書籍,我通常都是自己執筆寫「下水文」給學生提供參照。成就一篇文章本身是一個創造性的思維過程,但是通常也不能抹殺習作模仿帶給作者的靈感和啟迪。為初學英文寫作的學生提供範文,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克服懼寫的心理障礙,另一方面可以引導他們用較規范的句式去表達觀點或描述事物,避免因語法知識的缺陷而胡亂拼湊「中國式英語句子」的現象。
五、訓練口語是英語寫作入門的重要環節。
聽說讀寫是語言學習的四大要素。在學習的過程中,這四者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略側重於口語教學,這與學生的年齡結構和語言習得規律的階段性都有關系。為此,小學高年級的英語教師就必須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成功跨越初步寫作的障礙。小孩基本都有個「通病」——愛動口,懶動筆。所以即使對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學中我依然重視他們的口語訓練,只不過形式改變了,要求提高了。回答問題,連詞說話和復述課文等都是我常用的練習方式,偶爾還會讓學生進行相應的寫話訓練。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口語方面有提高,而且寫話水平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在每次進行作文練習時,我通常都要求學生先說一說,然後再提筆。這相似於低年級學生初學中文寫作時的說話練習環節,對於他們盡快踏入寫作之門都是很有益處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英語高年級寫作的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