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寫作 > 林語堂英語寫作風格

林語堂英語寫作風格

發布時間:2021-02-04 20:07:04

A. 林語堂的英語介紹!

林語堂的生平和經歷的英文介紹Chinese writer, philosopher, translator, and poet, Lin Yutang (1895 - 1976), wrote more than 35 book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brought the classic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o western readers.In 1919, at the age of 23, he received a half - tuition scholarship to attend Harvard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e married at this time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Harvard he worked toward his doctorat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ounted literary scholar and editor Bliss Perry and humanist Irving Babbitt as his professors. Next to T.S. Eliot, Lin has been called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Babbitt's students. Lin was perhaps the only writer to feature Babbitt in one of his own poems, having mentioned him in "Autobiographical Poem of the Author at Forty," written in Chinese, and again forty years later in his Memoirs of an Octogenarian.Lin did not finish his degree at Harvard; instead he moved to Le Creusot, France, to study with other Chinese and to work for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cademy (YMCA), teaching Chinese laborers to read and write. In 1921 he was accep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Jena in Leipzig, Germany, where he finally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Lin returned to China to teach for thirteen years. He was a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Beijing from 1923 - 1926, and served as Dean at Amoy University in 1926.
剩餘部分請參考: http://www.answers.com/topic/lin-yutang中文介紹供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zh-cn/%E6%9E%97%E8%AF%AD%E5%A0%82

B. 林語堂,胡適,錢鍾書誰的英文寫作更好

林語堂的英文寫作水平是一流的,可以用全英文寫作,英文水平可以跟近代怪才辜鴻銘媲美

C. 中國文學家林語堂,最初為什麼遠赴美國進行全英文寫作

林語堂,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福建龍溪(現福建漳州)人,出生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貧窮的牧師家庭。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林語堂於194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1966年定居台灣,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八十二歲。林語堂既有扎實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詣,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
林語堂的生長在一個基督教家庭,一直就接受著西方式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基督教文化,而且求學期間也一直上的教會式的學校,後來也到了上海聖約翰大學(教會大學)。 他任教期間也一直在外文系,後來又出國去了美國哈佛大學文學系,後來由於資金問題又轉去了德國的萊比錫大學。 他的求學經歷均是以外文為主,主修的也是語言學。所以,他的外文水平足可以運用自如,這也是英語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本人也說過,自己在進清華大學任教前接觸的關於中國文化的東西很少,遠遠不及西方。後來他便發奮讀書,去補充欠缺的知識。 只能說他是個語言天才,很多東西即使學的比別人晚,但卻很快能夠理解並融會貫通。所以他的文章即使用英語寫,裡面關於中國文化內容還是很獨到精闢的。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美國創作的,例如《京華煙雲》。而這部作品的很大來源是他想翻譯《紅樓夢》卻又顧慮頗多,所以決定自己寫一部反映那個時代中國變遷的宏大規模的小說。 其創作的主要針對外國讀者,他的身份也偏向於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所以英文的直接寫作更利於此,畢竟中西方思維模式以及語言感覺是有差別的。 例如,他的《蘇東坡傳》和《武則天傳》裡面內容就將很多關於中國歷史的具體細節以及人名一筆帶過,只是輪廓式的勾勒大體歷史背景。這樣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外國讀者更流暢的閱讀。 就像我們在閱讀外國人物傳記時,如果一直出現不認識的人名,肯定會打斷閱讀思路並且很煩躁。
因此,其作品的受眾面更多在國外,所以採用英語寫作。

D. 關於林語堂的英文介紹

Lin Yutang (Chinese: 林語堂; pinyin: Lín Yǔtáng; October 10, 1895 – March 26, 1976) was a Chinese writer, translator, linguist and inventor. His informal but polished style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made him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s of his generation, and his compilations and translations of classic Chinese texts into English were bestsellers in the West.
來自維基網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_Yutang

E. 林語堂和梁實秋的寫作風格

兩人不同的是:一個幽默風趣,一個雅淡閑適。文字上看,林語堂有點浮躁,特別是他專為魯迅之死屬寫的那篇紀念文章,實在有點和他的聲譽不相稱,排比過分,力過氣虛,成為應酬之作,非大家所為。
他後來想在英文領域突出,這樣一腳兩江,功力不達,文字必然顧及不周。文化之學,非用心一也不可。本來用多語種寫作非是不可,但必須具備同等功力。比如190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哲學家魯道夫.克力斯托弗 歐肯.就能用除了自己的母語外的英語,希臘語,法語,拉丁語等,與不同語種的哲學家的原作進行等同份量的探討論述,而且對一些詞根詞源的來歷闡述產生驚人的效果,象這樣囊括多語而又精深研學,才不至於使文筆流之淺薄輕率。林語堂本來可超越梁實秋,幽默上他已經獨占鰲頭,在中文裡具備如此層次學者罕見,因為他想設及面廣而失去突出的優勢。晚年就遜於梁實秋很多了。

F. 林語堂的造詣好在哪方面

提到林語堂,首先想到的是他高深的文學造詣,他曾兩次獲得諾貝爾文學內獎提名。代表容作有《京華煙雲》《吾國吾民》等。·其實,除了文學方面的成就以外,林先生對書法也是有自己獨到見解的,並且還有很深的書法功底。

G. 與學術無關,how to become 林語堂一樣用英語寫作

樓主問的問題太好了,但大師嘛,我非能望其項背也,倒是知道錢鍾書也是非常有這方面天分的,我看過一個片子,說錢鍾書會七八種語言,包括拉丁語,法語,其他很多不記得了。中學有一篇課文不是他寫的跟中國詩相關的嗎,原來是英文講稿,就是為了鎮住老外的。。。掉書袋呀
我有一本他的英文文集,相當不容易讀啊,引經據典,辭藻豐富,不是他圈子裡的絕對一頭霧水。。。

我個人覺得多看多讀就很對啊,但老實說我看nonfiction看完的感觸絕對不如fiction強,而你說的BBC,the Economist都是報道性質的文章,更偏journalistic而不是literary。我更喜歡看書評,都是可以加RSS的(其實是因為經濟學人的文章我從來都看不進去。。。。)評論性質的往往語言也比較鮮活,就是報紙opinion專欄天天互罵的一群人。。。

大概多久能寫得像native。。。這個我就回答不了了,我又不是native。但我始終覺得林語堂級別的大師已經不是像不像native了,而是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語言風格,超越了模仿。所以「像native寫出有自己特色」本身就比較矛盾。Hemingway的風格也不太像他之前的美國作家的主流風格,但是人家是自己的風格。Joseph Conrad都不是在用母語寫作,能寫出Heart of Darkness簡直就是。。。不光英語,維特根斯坦還用拉丁語寫哲學著作呢,這能有幾個人看得懂啊。。。

我還是覺得多看的話,很多英美人的說法和表達方式自然就internalize了。樓主你可以去我空間看看我轉的Mark Twain的一篇文章,標題就不貼了,怕被河鞋。我覺得要是你裡面的allusions都明白的話,你就太厲害了,那你一定要給我講講。。。anyway,我的意思是,像他那樣的文章就很有幫助。。。

樓主你的political leaning是什麼呢?如果你偏conservative,可以再網上搜conservative推薦的100本nonfiction我有一小部分
http://home.comcast.net/~dwtaylor1/natreviewnonfiction.html
,覺得還是不錯的,偏liberal的話應該跟大多blog都比較合拍
至於在哪裡下,你懂的~~~~

當然, 單詞是基礎
歡迎再聯系,很高興碰到有相同追求的朋友!

H. 如何評價林語堂

林語堂或許算不上一代宗師,但他確是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驅者之一,他用自己的學識和智慧,成功將中國文化的精髓介紹給了西方,改變著世界對中國的偏見和看法。從這一點來說,他同樣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脊樑。這僅僅代表靜水的看法。

I. 林語堂為什麼用英文寫作

林語堂的生長在一個基督教家庭,一直就接受著西方式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基督教文化,而且求學期間也一直上的教會式的學校,後來也到了上海聖約翰大學(教會大學)。他任教期間也一直在外文系,後來又出國去了美國哈佛大學文學系,後來由於資金問題又轉去了德國的萊比錫大學。他的求學經歷均是以外文為主,主修的也是語言學。所以,他的外文水平足可以運用自如,這也是英語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本人也說過,自己在進清華大學任教前接觸的關於中國文化的東西很少,遠遠不及西方。後來他便發奮讀書,去補充欠缺的知識。只能說他是個語言天才,很多東西即使學的比別人晚,但卻很快能夠理解並融會貫通。所以他的文章即使用英語寫,裡面關於中國文化內容還是很獨到精闢的。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美國創作的,例如《京華煙雲》。而這部作品的很大來源是他想翻譯《紅樓夢》卻又顧慮頗多,所以決定自己寫一部反映那個時代中國變遷的宏大規模的小說。其創作的主要針對外國讀者,他的身份也偏向於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所以英文的直接寫作更利於此,畢竟中西方思維模式以及語言感覺是有差別的。例如,他的《蘇東坡傳》和《武則天傳》裡面內容就將很多關於中國歷史的具體細節以及人名一筆帶過,只是輪廓式的勾勒大體歷史背景。這樣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外國讀者更流暢的閱讀。就像我們在閱讀外國人物傳記時,如果一直出現不認識的人名,肯定會打斷閱讀思路並且很煩躁。因此,其作品的受眾面更多在國外,所以採用英語寫作。並且他的英文真的是太好了,不用都浪費...呵呵,這句開玩笑啦~
自己草草寫的,有錯誤諒解哈~
希望幫到你啦~

J. 為什麼林語堂的書都是用英文寫的

1, 林語堂從小受到的是教會文化, 大學念的是教會大學(當時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 瓊瑤寫的<情深深雨蒙蒙>里寫陸家的大小姐念的就是聖約翰,算貴族學校了). 教會大學的教育自然都是老美的英文教育, 和美式學校其實並無二樣,所以林語堂青少年時期的底子打得是英語的底子, 正因為在教會學校受教育,所以林語堂的英文能力很是地道, 比一般的美國人都要高出許多.

2, 林語堂在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去了當時在清華大學(Qinghua College)去教書, 之後因為逛琉璃廠的關系才開始在中文方面下功夫, 之前林語堂的中文能力是很糟的. 所以, 林氏是英文比中文強的.

3, 林語堂的很多英文著作都是在美國寫的,目的是向西方社會推廣中國文化, 有部分的英文著作林氏自己翻譯成中文的也有, 如著名的<生活的藝術>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其他的他有指定別人翻譯,如請郁達夫將<Moment In Peking>譯成中文,還提前給了錢,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郁達夫沒有完成,很多年後,由郁達夫的兒子郁飛完成了中譯本,當然了,現在市面上流行的最多的中譯本是《京華煙雲》(張振玉譯本),郁飛的譯本名是《瞬息京華》。

4,林語堂的英文作品,你讀多了就會發現,很是地道,遠非現在的學者可以比的,比一般的美國人都要地道很多,這和他受的教會學校的教育有莫大的關系。而相對另一大師錢鍾書的英文,在用詞上又是點到為止,少用難詞。錢的英文作品裡難詞非常之多,讀起來吃力,但林語堂的作品你只要有了一定的英文基礎後,讀起來是非常舒服的。

5,林語堂的名作推薦如下: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最著名的作品,裡面美妙的句子甚多)
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浮生六記,沈復著林氏譯,漢英對照本)
Moment in Peking, (書很厚,要看要花很多時間,林氏寫了整整一年)

其他的還有很多,個人比較喜歡的還有<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古文小品譯英)
<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 (英譯重編傳奇小說)

非常之多的好東西,不勝枚舉。

閱讀全文

與林語堂英語寫作風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