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學英語課,如何操作任務型教學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務式語言教學法
你得先知道這個教學理論才有辦法實施啊~
OK, 它的定義是: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use of tasks as the core unit of planning and instruc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Richards & Rodgers, 2001)
以中文來說呢, 就是:
教師給予學生學習任務,讓學生在透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並運用語言的教學方法。而所謂的「學習任務」通常是指能夠讓學生運用其語言技巧,去完成某件事或解決一項問題的開放式教學活動。
理論呢, 我先跳過不講, 你自己可以找書去看的, google一下也有很多啊~
Willis,( 1996) 提出的三段式教學步驟:
1. 任務准備階段(the pre-task stage):介紹教學主題並說明任務內容
2. 任務執行階段(the task cycle stage):學生執行任務→計畫報告內容→發表成果
3. 語言加強階段(the language focus stage):語言結構分析與練習
教學者要注意的事項:
注意事項:
1. 課堂時間掌控、教室秩序維護、教學效率。
事先周詳計畫、學生分組恰當。
2. 學生重任務,輕語言學習。
任務後要歸於平靜,寫學習單。
3. 程度高者可如魚得水,程度低者同時要處理外語和任務而退縮。
分組周詳、合作學習、教師課間巡視關懷
4. 學生外語能力欠缺,無法有效溝通或寫作。
用在復習時、或新的語言結構先介紹,再執行任務,最後再次練習新的語言結構。
5. 學生無法達成任務。
讓學生盡量參與學習,不強調任務成果。
Ⅱ 如何用過程性寫作的方法進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創造一個快樂、高效的英語寫作課堂,一直是廣大英語教師所關注的問題。過程性寫作教學流程分四階段:寫前准備階段(prewriting),寫作階段(composing/drafting),修改階段(revising),編輯階段(editing)。
(一)寫前准備階段(pre-writing)
這個過程有時伴隨著閱讀資料和調查人物及分組討論的活動,作者要對題目進行探索,調動自己原有知識並認識自己的缺口和不足, 從而吸納新的知識,從而在活動中深化主題,聚集素材,打好腹稿,為下一步寫作做好准備。此階段通常分兩步進行,即「熱身活動」與閱讀欣賞範文活動。
1.「熱身活動」。
「熱身」時,師可採取一些激活學生思維的策略與技巧,在知識和情意上為學生寫作做好鋪墊。常見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集束法(clustering)、快速自由寫作法(rapid freewriting)、「5W1H」提問法(questioning)等。
(1)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 即全體組員將所有與主題(topic)相關的觀點和盤托出, 不必考慮流露出的思想正誤與否。先從具體、熟悉的信息源入手,然後轉向抽象、陌生的信息源。如: 要讓學生寫Should students beallowed to use mobile phone? 可以讓學生以頭腦風暴的形式討論what can mobile phone do for you? 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下一步的寫作訓練理清思路,列出提綱。
(2)快速自由寫作
要求每位學生在一兩分鍾內自由而快速地寫下與主題有關的單詞和短語。對時間加以限制,目的在於促使學生的大腦快速運轉和思維。如:讓學生介紹一個熟悉的人。可以問:Who do you like to writeabout? What do you like to write about? 要求每位學生在一兩分鍾內自由而快速地寫下與這個人物介紹有關的單詞和短語。比如hobby,appearance,personality,habits 等,並能夠就每個方面寫一兩句,並給以及時的鼓勵。
(3)集束法
即以主題為主軸, 將與之相關的詞彙綴集在一起。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因為「可視詞彙」可以刺激學生的「聯想流」,這對那些有話說不出的學生來說極為奏效。如:讓學生寫school rules,可以以school rules 為主軸來提供與之相關的詞彙。比如:school uniform,in class,homework,in the library,classmates,然後讓學生由單詞聯想相關的規則。
(4)「5W1H」提問法
即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就who,what,where,when,why,how 等進行提問。問題的大小詳略視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如:讓學生an unforgettabletrip 就可以圍繞這么五個問題:Who did you gowith? What did you do there? Where did you go?When did leave? Why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讓學生把這些問題串在一起就是一篇短文。
除了以上所述四種技巧外,還可藉助多媒體(如印刷物、電腦、錄像和影視)、人物專訪、談話、考察和問卷等手段搜集素材。如果在寫作前准備階段給學生提供較多獲取信息或材料的途徑,他們就會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閱讀欣賞範文。
先讀後寫,為發揮「範文」的「示範」作用,不能滿足於對文章內容和形式的一般掌握,而是要深入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內容以及謀篇布局,寫作手法和技巧。然後讓學生運用範文的框架,寫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寫作階段
寫作階段是學生獨立把自己的思想用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的過程。教師最好結合課堂活動和具體的寫作話題,當堂找出寫作的切人點,列出提綱。若有可能可即時進行口頭作文。另外,還要提醒學生需注意的問題,為其提供必要的語言素材。例如,教師可針對本次寫作的具體內容,給出一些相關詞彙(如:寫作常見的表示啟、承、轉、合的習慣用語和套話)並配合圖片和示例。這樣,在實施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信手拈來的成就感。
(三)修改階段
1.自我糾錯:制定基本批改標准
在一開始讓學生寫短文,就制定評分標准,並讓學生熟知這個標准:①作文長度100-120單詞;②作文結構:是否有開頭與結尾;③作文內容;是否覆蓋所有要求的要點;④語言表達:是否運用豐富的詞彙與句型結構;⑤語法:是否有語法錯誤;⑥書寫規范:注意拼寫、大小寫符號、標點。
比如, 在模仿上述案例中的範文寫一篇My favorite school day 的小短文,就可以針對欣賞範文中總結的三點寫作特點確定修改的標准: ①是否有主題句;②是否按時間先後順序寫;③是否添加豐富內容的句子。
2.組內互改。
教師輪流與每個小組一起重點討論一篇文章。分組時宜將好、中、差生混合編排,以便學生互評互學。評價活動中通過對他人文章的評論,強化寫作知識,發現他人的長處與不足,便於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鑒,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3.教師點評。
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或黑板選擇不同層次代表性的文章或句子當堂點評。點評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找出這篇短文「閃光點」, 打開寫作的情感關,再讓學生找出文章的欠缺之處。標出精彩的詞、句、思想的亮點等可以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四)編輯階段(editing)
編輯階段是寫作的最後整理和潤色階段,指學生在多次反饋、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對文稿進行反復修改最終成稿的過程。在此階段,教師可選擇優秀習作列印上作者的名字並利用投影或張貼方式呈現給全體同學,以表示對習作作者的鼓勵和為其他同學提供學習借鑒,也可以選擇每位學生最好的一句合成一篇範文供大家互相學習參考。
實踐證明:「過程寫作法」有助於充分發掘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閱讀以及聽說能力的培養,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過程寫作法」重視學生的寫作過程,鼓勵學生在不斷地修改練習中進步提高,有利於樹立學生的自信;「過程寫作法」將寫作過程視為一個循環往復的、復雜的心理認知、思維創造和社會交際過程,符合寫作教學的實質,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Ⅲ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任務型學習
一、觀念更新,精益求精,演活教材。教師使學生喜歡你的課,在課堂上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因此教師得提高教學技能,多想些辦法,使課堂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現在的學生信息的來源渠道多,速度快,在某種程度上知識面也比較廣,老是照本宣科,吸引不到他們的注意力,也沒法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參與。這幾年來,她注重了教學技能的探索和提高,在備課中力求精益求精,例如教形容詞比較級,事先就想了幾個方案,最後還是用直觀的方法,她叫了三位同學到黑板前,靠著黑板站著,為他們量度身高,並在黑板上作了記號,用簡筆畫勾出這三位同學,並在畫像旁,寫上這三位同學的姓名。用這三個同學的「尊容」深入淺出地講解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的句型。大家的興致被調動出來了。當即很多同學就能造出有關比較方面的句子來了。例如我比他矮,他比我高,她比我胖,我比她苗條,我英語比他好,他的數學比我強,我的鞋比你的舊,但比你的干凈。等等。
當教「南瓜」這個單詞時,又叫三位同學上去畫南瓜。這是什麼?大家說:「南瓜。」接著帶讀了幾次,大家很快便讀出來了。再用比較級的知識,風趣地評那三個各具奇形的「南瓜」,大家都不禁笑起來了。再讀「南瓜」時腦子里便多了些形容詞,讀起來就特別大聲,也特別開心。同學們被老師所設的情景吸引住了,完全陶醉在這境界中。馮敏傑同學還以日記的形式,描寫這一節生動的英語課呢!此外我們在課堂上也穿插介紹一些外國的風土人情,例如習語的產生與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密切相關。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曾一度領先世界;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比喻花錢浪費,大手大腳,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是「揮金如土」。英語中有許多關於船和水的習語,在漢語中沒有完全相同的對應習語,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二、貼近生活,在學中用,在用中學。
任務型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為了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應該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完成真實任務,擺脫傳統的以教材知識為中心的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使課堂語言活動近似於習得過程。例如:Unit19 Food and drink (JEFC Book 1B)教學目標是創設真實情景,促使學生在學中用英語,在用中學英語;運用有關食物、飲料、水果名稱的單詞以及有關邀請、詢問和購物等交際用語來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馮老師在課前給他們布置任務: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小組,創設購物場景,於是同學們的積極性就來了,有的設計了在書店裡,有的設計在超市裡,有的設計在家裡,為了使創設情景真實,同學們精心進行准備,有的從家裡帶來馬鈴薯,蘿卜,番茄,蘋果,雪梨,並根據市場價格,標出定價,然後表演購物,既扮演「顧客」,有時也扮演「老闆」。有的小組創設的情景是在文具店裡,他們分工合作,找來鉛筆、鋼筆,書,練習本,橡皮,尺子,墨水等,老師為他們的表演拍照或錄像,有的同學要求發送給家長看呢!讓家長分享他們成功的喜悅。通過聽、說、演、練等活動,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與有趣的實際生活應用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願學、樂學,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
三、面向全體,全員參與,感受成功。我們的學生,目前沒多少機會與外國人交談,那麼布置他們每天要有一定的時間去練習,如何讓學生訓練口語,老師這樣引導他們,早晨起來3、5分鍾用英語策劃今天的生活,比如說「What am I going to do today? Oh, this morning I have two classes. This afternoon there is going to be an English test. Wonderful! I will go.」,如果周邊沒有人你就說出聲來。如果旁邊有好幾個人,就自己默默地想。這是第一件事。然後起來做事情,穿衣服的時候,可以說一些,比如:「I am putting on my shoes. I am going to brush my teeth. Oh , the water is so cold. I need some hot water. 」 這就是第二條:做什麼,說什麼。有機會就說出聲,沒有機會就默默地說。這些都可以說出來。晚上睡覺的時候,到了床上之後閉上眼睛,看看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總結一下今天的生活,把這些都用英語說出來。比如說"What happened today? Oh this morning I talked with my friends, Miss Zhang』s lesson was wonderful. this afternoon, 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We bought a lot of things. Such as apples ,pears ,bananas and so on. And I felt very happy today. 」 你把發生的事用英語說出來,想出來,久而久之,就有效果了。
四、課內貫穿,課外拓展,學以致用。任務型教學則以人為本,重在信息的溝通和語言的交流,在教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這個句型時,鼓勵同學設計名片,為自己的未來憧憬,因此,同學們為了設計出自己稱心如意的名氣,查字典,如有的想當時裝設計師,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商人,有的想當畫家,連公司的名字都很有特色,如羅清青同學,她為自己設計的名片單位名稱是Children』s Hospital Sam Dentist (兒童醫院,山姆,牙科醫生)還有地址,電話號碼,看來學生挺用心思去設計呢。 她還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將任務延伸至課外,給學生提供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常言說,處處留心皆學問。讓學生走出校門,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學會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搜集英語應用於生活的資料。例如,新一佳 超市,它的英語翻譯成A---Best,謝謝光臨Thank you for your coming. 本學期初一級組織學生到深圳的歡樂谷遊玩,她讓學生留意「歡樂谷」的介紹,有中英文的對照,很多的項目,知道用英語表達了,例如SKY DROP , 俗稱「跳樓機」,DREAMER「尋夢者」還有很多其它詞彙,如商場、公交車站、路旁的交通標志、公園等使用英語的標志牌資料。學生能看懂,就有成就感了。原來英語就是這樣廣泛應用於我們生活之中。這樣也激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有了主動性後,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各項的任務,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地也就提高了。
五、完成任務的檢查和評價。布置了任務,學生完成得怎樣,是否有效果,進行必要的考核是很重要的。在我們布置設計名片,在全班也進行了評比,好的進行拍照。她布置的每天一條英語,或謎語,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用學過的知識,進行智力競賽,在比賽的過程中,有代表隊代表班參賽,也有觀眾答題,有必答題,也有搶答題,氣較為活躍,有的班還意猶未盡,還搞第二次呢!在寫作方面,寫得好文章,我們經過修改編輯,放到網上,對學生也是很大鼓勵。我們在班上也分別搞過一些小游戲,小競賽,如成語接龍,單詞大比拼等。
總之,在這幾年中,根據任務型教學的特點,進行了一些教學上探討和嘗試,初步嘗到甜頭,當然也存在不足,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爭取有大的飛躍。
肖碧雲老師在「任務型教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討的過程中,她做的最突出的地方是掌握了「任務型教學」的幾個基本原則並運用於教學中。這幾個基本原則包括如下:
1﹑任務師生所扮演的角色原則
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傳送與接收信息,具有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聽說讀寫等學習活動來完成任務,根據現實生活創設任務情景,發揮自己的主體精神,發揮創造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能動性。教師應扮演助學者,任務的組織者,指導者,有時也加入活動者擔當學生的「夥伴」。
2﹑任務設計合理的原則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新的語言知識,而且應注重新的語言技能的形成,在這些任務設計中,教師要注意任務難易的設計,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難易適當的程度。如果任務的設計太難就難免會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不易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果太易對學生沒有挑戰性,學生就對任務失去興趣,學生也學不到什麼東西。在實際操作上教師可以找出辦法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如在完成討論、聽力或寫作任務時,教師可讓學生熟悉一系些關鍵詞語,學生完成第一項任務後,教師對學生可進行指導,再讓學生完成同樣的任務,這樣學生在對任務較熟悉的基礎上,就可以把重點放在如何進行交際上。
Ⅳ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作文教學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渴望美麗,但美麗並非是長久地存在的。隨著歲月的流逝,美麗終究會被皺紋所取代。因此愛美之人都想盡辦法留住美麗,於是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化妝品與美容院,各種美容技術層出不窮。然而,不要以為那便真正地留住了美麗這件無價之寶,那隻是美麗外殼的加工,其效果不會長久,有時還會給人一種做作之感,達不到自然美的效果。要想真正地留住美麗,首先得鑄造一顆美麗的心。你真正地感受過微笑嗎?如果你未曾細細揣摩過,那我可以告訴你,微笑是最美的。發自內心的微笑能感染人,給人以親切的感覺。也許你並不很美,但你可以做到微笑,這可以為你增分不少。你可以想像假如一個面無表情或愁眉苦臉的美女站在你面前,也許你並不會覺得她是美麗的。美麗能給人美感,這種美感源於心靈,發自內心的微笑會以他的力量來打動你的心。你看過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沙的微笑》嗎?極富內涵的微笑不是打動了許許多多的人的心?這幅畫之所以聞名於世,就是因為從她的微笑中體現出了一種人格力量。所以,真正的微笑源於心靈。那麼怎樣才能使微笑發自內心?這就需要有一顆充滿自信和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心靈。你需要時刻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這樣才能使你的微笑猶如一股發源於心靈的幽泉,滋潤他人,讓你的微笑具有感染力。因此,要想留住美麗必須學會微笑。此外,心胸的豁達也是很重要的。也許,在平常生活中,你總會與周圍的人產生一點小摩擦,但千萬別去斤斤計較,應懂得寬容,用豁達的心胸去對待每一個人。我曾在報紙上看過一則消息,它講的就是生氣給人帶來的壞處:不僅使你的臉逐漸布滿皺紋與斑點,更會使你的心靈蒙上陰影。這樣一顆狹隘的心怎會擁有美麗?假如你做到了這些,那你離美麗不遠了。在此過程中,你的心靈也得到了重塑,於是,你便擁有了一份內涵美,從而留住了美麗。
Ⅳ 淺談如何進行初中英語作文教學
作文考察的是學生的詞彙、語法基礎,句子的表達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考察。評分細則內(容1)內容的條理性——使用連詞;(2)結構的完整性——總分總;(3)運用語法結構和詞彙的准確性;(4)上下文的連貫性注意寫作需點明主題,不可偏離題意。注意以上幾個方面就可以拿高分。
Ⅵ 淺談初中英語課堂如何體現任務型教學
觀念更新,精益求精,演活教材。教師使學生喜歡你的課,在課堂上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東西才能吸引學生,因此教師得提高教學技能,多想些辦法,使課堂生動活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Ⅶ 如何做好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式寫作教學
如何開展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型"教學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專,為了共同的學屬習目標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小組合作學習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組織形式,是一種學生在小組中通過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