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見的語法錯誤有以下幾種
ABCD
常見的漢語語法錯誤
一 句法成分搭配不當
所謂句法成分搭配不當,是指句子中密切相關的句法成分,如主語和謂語、述語和賓語、定語和中心語、狀語和中心語等,在組織句子時,由於沒有注意照顧它們之間的配合,結果造成了搭配不當的毛病。
(一) 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主謂搭配不當是常見的毛病。請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應該看到,我們國家的經濟基礎還比較低,還不能一下子省與省之間都通高速公路。
(2)*生活告訴人們:急躁的人,事情一旦辦不成,往往容易轉化為灰心喪氣。
例(1)「經濟基礎」不能與「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經濟基礎」,可以將「低」改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將「經濟基礎」改為「經濟發展水平」。例(2)「人……轉化為……灰心喪氣」顯然不通。「轉化為」三個字完全是多餘的,應刪去。
有些主語與謂語搭配不當的毛病比較隱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發現。例如:
(3)*你剛18歲,正值青春茂盛之時。
(4)*這篇通訊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論修養,所以立意很深。
例(3)「你……正值……之時」沒有錯,但「之時」前一加上「青春茂盛」這個定語就使主語「你」與謂語「正值青春茂盛之時」就不搭配了。人怎麼能像植物那樣「茂盛」呢?把「茂盛」刪去,句子當然通了,但念著還是別扭。比較好的改法是,將「青春茂盛之時」改為「青春年華」。例(4)是個因果復句,單就每個分句看,似沒有語法錯誤;但讀者讀到後一個分句「立意很深」,總覺著別扭。「立意很深」是陳述那個成分的呀?從句子結構上看,「立意很深」該是說明「作者」的,因為後一個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語,那省略的主語該是「通訊的作者」;但從意思上說,「立意很深」該是用來陳述「這篇通訊」,因為「立意很深」只能用來形容作品內容,不能用來說明人。所以這個句子的毛病也屬於主謂搭配不當的語法錯誤。
下面的例子是主謂搭配不當的另一種情況:
(5)*理論正確是衡量文章好壞的重要標准。
(6)*汽車本身質量的好壞,也是保證行車安全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例(5)主語「內容正確」是從一個方面說的,而謂語「是衡量文章好壞的重要標准」則是從兩方面說的,不搭配。宜將主語改成「內容是否正確」或「內容正確與否」。例(6)剛好相反,主語是從兩個方面說的,而謂語是從一個方面說的,也不搭配。宜將謂語改成「也是能否保證行車安全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當主語或謂語是聯合片語時,更要注意主謂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問題:
(7)*一年不見,她的身體,她的業務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許多。
(8)*由於該縣領導嚴重忽視安全生產,以致勞動者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的事故屢屢發生。
例(7)「業務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說「提高」,「身體」是不能說「提高」的。可將「身體」改為「健康水平」,便兩項都照顧到了。當然也可以這樣改:
(9)一年不見,她的身體比先前好多了,她的業務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許多。
例(8)毛病出在作定語的主謂片語「勞動者生命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上。「財產」可以「遭受巨大損失」,「生命」不可能說「遭受巨大損失」。宜分開來說,改為「勞動者人身傷亡和財產遭受巨大損失」。
二、句法成分殘缺
句法成分殘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例如:
*這幾年來,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必須明確樹立起依*科
學技術,加快開發新產品,這樣才能使企業不斷發展。
這個例子中的「樹立起」要求後面跟一個名詞性賓語,而現在後面所跟的「依*科學技術,加快開發新產品」是個動詞性詞語,顯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於犯了殘缺的毛病,缺少了賓語中心。應在「……新產品」後面加上「的觀念」三個字。
殘缺有多種類型,下面分別介紹。
(一)殘缺主語
這是寫作中常見的語法錯誤。這多半是濫用介詞和使動句式造成的。像下面這種說法在目前的報章雜志上隨處可見:
(1)*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下,使他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
例(1)逗號前是個介詞結構「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下」,逗號後是的使動句式「使他的學習成績迅速提高」,整個句子沒有主語。從內容上看,那主語可以是「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但由於濫用「在……下」這類介詞結構,這使「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心幫助」失去了作主語的資格;也可以讓「他的學習成績」作主語,但由於用了使動句式,「他的學習成績」也失去了作主語的資格。可以有兩種改法:一是將「在」和「下」刪去,保留使動句式;一是保留「在……下」的說法,把「使」字去掉。下面再舉些類似的病句:
(2)*在數學界老前輩的熱情指導下,使楊樂在數學科學研究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3)*從上述無可辯駁的事實中,充分證明案發時王永明並不在案發現場。
(4)*通過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哈爾濱鐵路局綏佳線上發生的「130重大交通
事故」,給了各列車段的各級領導以深刻的教訓:「層層不負責任,就沒有交通安全保證!」
例(2)的毛病跟例(1)一樣。改法也是或刪去「在」和「下」,或刪去「使」。例(3)、(4)都是由於在句子頭上用了介詞「從」、「通過」,句子就殘缺了主語。例(3)宜將「從」和「中」刪去;如要保留「從……中」的說法,也可在「充分證明……」前加上「我們可以」之類的詞語,不過這種改法從表達上看不如前一種改法好。例(4)也宜將介詞"通過」去掉,這樣句子就沒有毛病了。下面是不注意使動句式的運用所造成的殘缺主語的病句。例如:
(5)*聽了劉大**訴說,使他激起了對往日的回憶。
(6)*高老大看到了兒子的親筆信,才使他放下心來。
(7)*每當我看到江姐英勇就義的鏡頭時,免不了要使我流淚。
例(5)「使他激起了對往日的回憶」的是「劉大**訴說」,而不是「聽了劉大**訴說」這一行為。就全句意思看,宜將「聽了」刪去。例(6)、(7)毛病跟例(6)類同。例(6)宜將「使」刪去,把「才」挪到「放下心來」的前面。例(7)宜將「使我」二字刪去。
在復句組織中轉換句式或轉換話題之後,濫用省略,也會造成殘缺主語的毛病。例如:
(8)*這幾年來,①北京大學加強了教學管理,②嚴格了教學秩序,③一旦發現誰
考試時作弊,④就會被通報批評或被記過處分,⑤直到不發給學位證書。
(9)*在1978年於美國召開的第三屆國際固氮學術會議上,他的論文受到了與會科
學家的高度重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0)*我們曾將這些信轉給陶斯亮同志,因來信很多,不能一一復信,因此寫了這 篇文章,對廣大讀者表示謝意。
(11)*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北京的烤鴨技藝越來越精湛,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 尼克松訪華時,特地用烤鴨來宴請他的隨行人員。
例(8)、(9)是隨意轉換句式並濫用省略而造成主語殘缺的病例,例(10)、(11)是轉換話題並濫用省略而造成主語殘缺的病例。例(8)這個復句包含了五個分句,除第一個分句出現主語外,其餘分句的主語都省略了。而在句式上,第一、第二、第三這三個分句都是主動句式,這三個分句的話題相同,都是「北京大學」;第四個分句是被動句式,而且改換了話題(從上下文看那話題該是作弊的學生);最後一個分句又是主動句式,並又換用了跟第一、第二、第三個分句相同的話題。所有改換的話題在分句中都給省略了,以致造成殘缺主語,結構混亂的毛病。例(8)可以有兩種改法:一種改法是都採用主動句式,全句改為:
(12)這幾年來,北京大學加強了教學管理,嚴格了教學秩序,一旦發現誰考試時
作弊,就對他進行通報批評或者給以記過處分,直至不發給學位證書。
另一種改法是「一旦」後的分句都採用被動句式,全句改為:
(13)這幾年來,北京大學加強了教學管理,嚴格了教學秩序,如果誰被發現考試
時作弊,誰就會被通報批評或收到記過處分,直至不被授予學位。
根據例(8)的內容,前一種改法要好一些。例(9)這個復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動句式,後一分句用的是主動句式,而且話題也變了,但變了的話題卻隨便省略了,致使殘缺主語。宜在「給予」前補出主語「大家」;另一種改法是將「受到」改為「得到」。例(10)從文章內容看,第三、第四、第五個分句的主語都該是 「陶斯亮同志」,現在文章作者由於轉換話題後隨意省略,致使讓讀者搞不清「不能一一復信,……」是「我們」呢,還是「陶斯亮同志」。宜在「不能一一復信」 前補上主語「她」。例(11)誰「特地用烤鴨來宴請他的隨行人員」呢?按原句的寫法,是美國總統尼克鬆了。其實從報道看,是我國政府進行宴請。應在「特地」前補出主語「我國政府」或「周總理」。
有時,復句中各分句的主語雖然相同,但也不能隨便省略。例如:
(14)*清華有數以千計的人,或者直接聆聽過周總理的教誨,或者同周總理親切座
談過,或者向周總理匯報過工作,受到了周總理細致入微的關懷。
這個復句一共包含五個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這三個分句是分述,最後那個「受到了……」的分句是總說。那個總說的分句主語不能隨便省略,省略了就會使句子不通暢,意思也不清楚。按現在的寫法,讀者可能以為受到周總理細致入微關懷的只是「向周總理匯報過工作」的那部分同志。其實,作者的原意並不是這樣。宜在「受到」前加上「他們都」三個字。除此之外,在句子組織上也還可以進一步推敲。
殘缺賓語中心
漢語里的及物動詞大部分要求帶名詞性賓語。可是,常常見到該帶名詞性賓語的動詞後面卻帶上了非名詞性賓語,這種毛病大多數表現為殘缺賓語中心。例如:
(1) 他又組織技術人員改裝了那條豆腐生產線,並把另一間空房改造成生產豆腐。
(2) 這種創作思想,造成了我們的文藝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3)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不少售貨員不安心本職工作,更談不上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了
(4) 張洪友站在被告席上,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並放棄往上申訴。
例(1)宜在「生產豆腐」後補上「的車間」三個字;或者乾脆把「生產豆腐」換成「豆腐房」,(2)千部一腔後面加上「的局面」或「的現象」。例(3)可在 「為人民服務」後添上「的思想」三個字;也可以刪去「為人民服務」直接作「談不上」的賓語(「談不上」後面可以帶動詞性賓語);例(4)應在「往上申訴」 後補上「的權利」三個字。
殘缺必要的虛詞
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虛詞,是殘缺的另一種常見的毛病。這里只談下列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少了助詞「的」。在漢語里,動詞性成分和主謂片語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詞的定語,中間非要用「的」不可。少了「的」,實際表示出來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會出入很大。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說成「他要我吃碗」,就會鬧笑話;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對的那個人」里的「的」丟了,說成「我偏支持他反對那個人」,則正好跟原意相反了。句子如果比較短,一般不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句子一長,前後照顧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例如:(1)我會相信他散布謠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開嗎?
(2)他身為商場總經理,不但對多數售貨員堅決反對出售偽劣產品的不良做法絲 毫不加制止,反而指責那些堅持原則的售貨員是「拆商場的台」,是「不顧大 局」。
例(1)應在「他散布」和「謠言」之間加上「的」,變主謂片語(「他散布謠言」)為偏正片語(「他散布的謠言」),因為「我」不相信的不是「他散布謠言」這件事,而是「他」所散布的「謠言」。
例(2)作者的原意是批評那位商場總經理對「出售偽劣產品的不良做法」不加制止,但由於在「多數售貨員堅決反對」之後缺少了一個「的」,意思就全變了,變成批評那位商場總經理不去制止「多數售貨員堅決反對出售偽劣產品」的那種行為。那個「的」一定得補上。
另一種情況是,缺少必要的關聯詞語。在漢語的復句里,有時可以不用關聯詞語。特別在口語里,常常是能不用就不用。下面是老舍作品《全家福》劇本里的一段對話:
(3)唐大嫂由鄉下來看她愛人,把住址條子丟了,她只粗粗地記得唐大哥在南河沿肥料廠,找了半天也找不著,急得直哭,交通警把她交給了我,我幫著又找了一陣子,也沒有用,我就把她領到這里來了。(老舍《全家福》)
這段話一共包含九個分句,中間幾乎沒有一個關聯詞語(最後一貫分句里的「就」可以算一個),也不必給補上什麼關聯詞語。但是,有時如果在前面的分句里根據表達的需要用了關聯詞語,那麼往往要求在後面的分句里用上與之呼應的關聯詞語。如果不慎漏用了,就會使句子脈絡不清,甚至使句子站不住。例如:
(4)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明,國外已出現了「電子手」,但因為沒有感覺,靈敏度差,不能作精細動作,遠不能滿足病人的要求。
由連詞「因為」帶起的原因從句到哪兒為止?就到「沒有感覺」這一分句為止,還是到「靈敏度差」這一分句為止,還是到「不能作精細動作」這一分句為止?光就這個句子本身判斷不了,因為「靈敏度差」和「不能作精細動作」這兩個分句,既可以分別看作是前面分句的結果,也可以理解為後面分句的原因。從原文內容看,得在「遠不能……」之前補上連詞「所以」。下面的句子毛病相同:
(5)美國的公共交通並不發達。我們到過的幾個城市,幾乎都沒有無軌或有軌電 車,公共汽車的線路和車輛也較少,等十多分鍾不見車來是常事。地下鐵道全國只有很少幾個城市有。在這種情況下,除非你上班地點就在住宅附近,那就只好自備汽車了。
(6)吉林省磐石縣曾經是多年無森林火災的先進縣,該縣縣委主要負責人無視國家法令和合理的規章制度,縱容一些人進入林區亂砍濫伐,毀林開荒、搞副業,使一個好端端的林業先進縣城變成山林火災最多的一個縣。
例(5)最後一個分句「那就只好自備汽車了」頭上要有連詞「否則」來和「除非」相呼應。現在缺少了這個關聯詞,不僅語氣脫節,而且意思也變得含混,叫人費解。
例(6)第一個分句的意思和後面分句的意思顯然是正好矛盾的,應該在第二個分句「該縣縣委主要負責人……」前面加上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語「但是」或「可是」,這樣就使句子語氣連貫,意思清楚了。
修飾語位置不當
修飾語位置不當也是比較常見的毛病,例如:
(2)*據美國報紙最近報道,多個病例表明,大量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胡蘿卜、西紅柿、青菜等,不失為一種好的治療癌症的方法。()
(3)*10歲的小學三年級的一個學生,每天晚上都還得由他母親半夜起來為他接尿。
(4)*這個成人教育教材編寫會議是由教育部全國自學考試委員會和全國職工教育
管理委員會聯合於今年五月在蘇州舉辦的。()
(5)*老李吃力地托著被淹的孩子的身體,老林也奮力游去抓住孩子的手腕,他倆
合力將已處於昏迷狀態的孩子終於托出了水面。()
(6)*你做了這么一件大的事情,怎麼不跟你丈夫商量商量呢?
例(2)、(3)是名詞前幾個定語的順序有問題。例(2)「好的」和「治療癌症的」這兩個定語應互相換個位置。一般說,如果名詞前有一個由形容詞帶「的」 的定語,有一個由動詞性詞語帶「的」的定語,那麼通常是動詞性詞語帶「的」的定語放在前面。例(3)主語中心名詞「學生」前的幾個定語的順序很不合適,整個作句子主語的偏正片語宜改為「一個十歲的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例(4)、(5)是同時出現的幾個狀語的排列有問題。例(4)狀語「聯合」應貼近動詞「舉辦」,句子改為「……於今年五月在蘇州聯合舉辦的」。例(5)在動詞性詞語「托出水面」前有三個狀語――「合力」、「終於」、「將……孩子」,但全給作者放亂了。應將最後一個分句改為「他倆終於將已處於昏迷狀態的孩子合力托出了水面」。
例(6)是把該作狀語的成分錯放到了定語的位置上,應把「這么」放在「大」之前作狀語。
Ⅱ 求所有修改病句的方法
(1)主語殘缺 ①由於濫用介詞或「介詞……方位詞」格式造成主語殘缺。 例:在這部作品中,並沒有給人們多少正面的鼓勵和積極的啟示;相反,其中一些情節負面作用倒是 不少。 例:從大量觀測事實中告訴我們,要掌握天氣的連續變化,最好每小時都進行觀測。 ·這兩個句子中,實際上並非真正缺少主語,而是誤將主語放在介詞短語之中了。只要把例1中的 「在"和「中"去掉,句子就有主語了;例2中應刪去「從」和「中」。並在「事實」前加一個「的」字,讓「大量觀測的事實」做主語。 ②暗中更換主語,造成主語殘缺。 例:張文同志是位犯過錯誤的好同志,改正錯誤後,安排他擔任縣銀行辦公室主任。 例:(許廠長關懷我們,不讓我們乾重活)我們再三懇求,終於答應了,並且發給我們工作服,多麼高興啊! ·例1分句的主語都是「張文同志(他)」,第三分句主語不是承前省略「他」,因為他不能安排自己當主任,是暗中更換主語(上級領導)。應把暗中更換的主語寫出來,在「安排」前加「被」。 ·例2第一分句主語是「我們",第二﹑三分句主語是許廠長「他」。最後一分句主語又是「我們」,造成主語殘缺。"終於"前應加主語"他",」多麼「前應加」我們「。 (2)謂語殘缺 ①一句話說了主語,還沒有說完謂語,卻又另外起了個頭,因此造成謂語殘缺。 例: 南堡人民經過一個冬天的苦戰,一道長四米、高二十米、寬七百米長的攔河大壩,巍然屹立在天 目溪邊。 ·例句的結構是:主語1+狀語2+謂語2,可見前一分句沒有出現被狀語修飾的中心語,即謂語殘缺。 可把「經過」提到句首,用「經過南堡人民一個冬天的苦戰」作狀語,讓「一道……大壩」做句子的主語。 ②由於缺少謂語中心詞而造成的謂語殘缺。 例:這些雜交高粱產量高,而且比外國進口的雜交高粱更高的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因此,受到了當地 農民的歡迎,推廣面積越來越大。 ·第二分句缺少謂語動詞,應該在「更高的」前面加上「具有」。 例:偉大思想家魯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禮教迫害的千百萬婦女中的一個。 ·主語的定語是個主謂短語,可是這個主謂短語卻缺少謂語中心語,應該在介詞短語「在《祝福》中" 之後添上"塑造」二字。 (3)賓語殘缺 例:老陳嚴肅而誠懇的說:「說實話,那些越是年輕的時候有一腔熱血,到歲數大了,就越是不願承認 自己老了。」 ·例句賓語中心語殘缺,應在「一腔熱血的」的後面加上「的人」。 (4)必要的修飾語殘缺 例:要想取得優異成績,必須付出勞動。 ·在「勞動」前加上「艱苦而有效的」 。 例:在這次全校乒乓球單打比賽中,張強和李麗奪得了男女冠軍。 ·在「奪得」前加上「分別」 。 (5)關聯詞語殘缺 例:新加坡的竹節蟲不僅體色幾乎和竹子一樣,體形在安靜時完全像一枝樹枝。 ·在「體形」前加上「而且」 。 例:這次學術會,時間並不長,收獲很大。 ·加上「雖然……但是……」 。 例:即使你講得再好,我們(也)不聽。 例:(即使)家大業大,也要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 (6)定語、狀語殘缺或不完整 例:在當前和今後一個相當時間內,每年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數很大,安排城鎮青壯年勞動力就業是 一項相當繁重的任務。 ·「相當時間」一般是著某一個時間,並不表示一段時間。用「相當」作定語是不完整的,必須加一個 「長」,使「相當長(的)」作定語。
成分贅余
(1)主語多餘 例:老舍的寫作風格總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 ·去掉「風格」 。 (2)謂語多餘 例: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列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 ·去掉「進行」 。 例:籃球場上十位隊員正在激烈地打比賽。 ·去掉「打」 。 (3)賓語多餘 例: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以畢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記》的編寫。 ·去掉「的編寫」 。 例:今天,我到揚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覽了白塔、釣魚台和五亭橋等風景點。 ·去掉「的地方」 。 (4)定語多餘 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的當務之急。 ·去掉「當前」 。 (5)狀語多餘 例:雪蓮牌襯衫,無論在款式上、質量上,還是包裝上,都可以堪稱全國一流。 ·去掉「可以」 。 例:我在心裡由衷地感謝這些人。 ·去掉「在心裡」 。 例:漫山遍野到處都是水果:梨呀,蘋果呀,柿子呀…… ·去掉「到處」 。 (6)補語多餘 例:為了精簡字數,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去掉「一些」 。 (7)可有可無 例:不知不覺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離。 ·去掉「的距離」 。 例:父親逝世離現在已整整九年了。 ·去掉「離現在」 。 (8)誤用「的」字 例: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價的下跌,後來慢慢地穩定了。 ·去掉「的」,改為「物價下跌」 。 例:由於歷代動亂和氣候的潮濕,幾乎所有當時的繪畫遭到毀滅。 ·加上「的」,改為「歷代的動亂」;去掉「的」,改為「氣候潮濕」。
語序不當
(1)定語位置不當 1.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顛倒 例: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把「棉花的生產」改為「生產的棉花」 。 2.把定語放在狀語的位置上 3.兩個定語先後語序不當 例:這次展覽會展出了幾千年前剛出土的文物。 ·將「幾千年前」調至「文物」前,並在「前」後加「的」 。 (2)狀語位置不當 1.把狀語放在定語的位置上 例: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發揮學生的充分的作用。 ·將「充分的」調至「發揮」前 。 2.兩個狀語前後位置顛倒 例:我們順利地按照高老頭畫的那張簡圖找到了傳說中的那位神獵手。 ·將「順利地」與「按照高老頭畫的那張簡圖」位置對調 。 例:李強把張卓不放在眼裡。 ·把「不」調至「把張卓」前 。 (3)多項定語次序不當 范圍+數量+動性+形性+名性+中心詞 多項定語的一般順序: 1.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 2.指稱或數量的短語 3.動詞或動詞性短語 4.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 5.名詞或名詞短語 6.帶「的」的短語放在不帶「的」的定語前面 例:國家隊的 一位 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 優秀的 籃球 女 教練 。 ·領屬性 數量 動詞性短語 形容詞 名詞 例:廣大青年表現出無比的進行改革的熱情。 ·將「無比的」調至「熱情」前。動詞性短語 形容詞 (4)多項狀語次序不當 多項狀語的一般次序: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 2.表時間或處所的 3.表范圍的 4.表情態或程度的 5.表對象的介賓短語 例:許多老師//昨天 在休息室里 都 熱情地 同他 交談。 ·時間 處所 范圍 情態 對象 例:第二天,世界各大報紙關於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都作了詳細報道。 ·關於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世界各大報紙都作了詳細報道。 (5)虛詞位置不當 1.副詞「不」的位置不當 例: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 ·「把」字句否定副詞應該放在「把」字前面 。 例: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 ·把「不」放在「趁」前面 。 2.關聯詞語位置不當:復句中的分句主語一致時,主語應在全句之首;主語不一致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前邊。 例:不但她好好學習,而且還幫助其它同學。 ·把「她」放在「不但」前面 。 例:他如果不能實事求是,事業就會受到損失。 ·把「如果」放在「他」前面 。 (6)主客顛倒 例: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應該是「我和報紙的接觸」 。 例:數學對於我不感興趣。 ·應該是「我對於數學」 。 關於:組成的介詞結構作狀語時,只能用在句子開頭(在句中作定語); 對於:組成的介詞結構作狀語時,用於句首句中都可以。 (7)復句內順序不當 例:春風一陣陣吹來,樹技搖曳著,月光、樹影一齊晃動起來,發出沙沙的響聲。 ·應是「樹技搖曳著,發出沙沙的響聲,樹影晃動起來」。
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主要表現為謂語不能陳述主語,有時主語或謂語由並列短語充當,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它每年的發電量,除了供給杭州使用外,還向上海、南京等地輸送。 ·將「的發電量」改為「發的電」 。 例:沙沙的浪聲和銀光閃閃的海面構成一幅多麼好看的畫面。 ·去掉「沙沙的浪聲和」 。 例:青年學生是長身體、長知識,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必須對他們全面關心和嚴格要求。 ·在「學生」後加上「時期」 。 例:擺在翻譯工作者面前的任務就是如何提高翻譯質量的問題了。 ·去掉「的問題了」 。 例:在哈爾濱、沈陽兩地舉辦的日本電影周以及在我國其它省市陸續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是這幾年來日本影片中具有獨特風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在「電影周」後加「上映的」 。 2、主賓搭配不當 例: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季節。 ·把「秋天的北京」改為「北京的秋天」。 3、動賓搭配不當 動詞和賓語要在意思上和語法上搭配,常見錯誤是:當動詞帶兩個以上賓語時,後面的賓語與動詞不搭配。 例:如果不重視網路道德建設,一些道德敗壞現象及消極落後思想就可能通過網路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違反正常的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的大局。 ·「違反」改為「干擾」 。 例: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塑造了共產黨員保爾·柯察金的英雄事跡。 ·「事跡」改為「形象」 。 例:同學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注視和傾聽著這位見義勇為的英雄的報告。 ·去掉「注視和」 。 例:最近,濟南推行文明服務用語和服務忌語,此舉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 ·去掉「和服務忌語」 。 例:你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閱讀到以前無緣見到的珍貴文件、書籍、錄音和影像資料。 ·去掉「錄音和」 。 例:解放軍多次搶險救災,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去掉「的安全」 。 4、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1)定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自己有雙聰明能乾的手,什麼都能造出來。 ·去掉「聰明」 。 (2)狀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我們嚴肅地研究了職工們的建議,又虛心地徵求了專家們的意見。 ·把「嚴肅」改為「認真」或「謹慎」 。 例:某工廠以技術進步為動力,不斷致力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製開發。 ·去掉「新技術、新工藝」 。 (3)補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同學們把教室打掃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 ·去掉「整整齊齊」 。 5、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例:做好生產救災工作,決定於幹部作風是否深入。 ·在句首加「能否」,或改成「生產救災工作做得好不好,決定於幹部是不是深入群眾」。 例: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熱切的青睞,就在這白眼與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 ·把「溫暖」改為「冷暖」 。 6、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例:只有好好聽課,好好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就能大幅度提高。 ·把「就」改為「才」 。 例:想像不但對於詩人的創作是一種必要,對於讀者的欣賞也是一種必要。 ·把「不但」改為「不僅」 。 例:既然你來了,我也該走了。 ·把「也」改為「就」。
結構混亂
1、舉棋不定 作者時而要用這種結構,時而要用那種結構,結果是兩種結構都用了。 例: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思想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 ·應該在「曾被……束縛的……」和「在……束縛下的……」兩種格式中選用一個。 2、中途易輒 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重來一句。 例: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之後,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 ·「中國人民……馬列主義思想之後」就怎麼樣?作者不接著說下去,卻用「中國的革命」另起一句。應該改為「自從中國人民……之後」。 3、反客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語以外的成分用來做下半句的主語,因此而糾纏。 例:因此,當匪徒們偷襲游擊隊的時候,被游擊隊反包圍,殲滅了無數匪軍。 ·「被游擊隊反包圍」的主語是「匪軍」,但「殲滅了無數匪軍」的主語只能是游擊隊,作者卻把它一氣呵成,不加交代。應該把末一分句改作「殲滅了一大部分」或「不計其數」。 4、結構混亂 這樣的句子可以有兩種看法。 例:真人真事的創作方法,近幾年來曾提倡過,而且產生了許多寫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產生」可以算無主句,也可以拿「創作方法」作主語,作者的意思也許是第一種,那麼上半句應該改作「近幾年來曾倡導過真人真事的創作方法」。
表意不明
分為「費解」和「歧義」。「費解」指一句話不知道怎麼講,「歧義」是一句話有兩種講法,都是表達不明白,要讀者傷腦筋。 1、費解 例:到帶嶺參觀火鋸廠和森林輕便鐵路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 ·「參觀」怎麼會是「歸途」?作者的意思是說「……是我預定在歸途中要做的事」。 2、歧義 例:校長、副校長和其他學校領導出席了這屆迎新會。 ·是「其他學校」,還是「其他領導」,發生歧義。
不合邏輯
這里的「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 例:學習有態度和方法之分。 ·「態度」和「方法」加起來不等於「學習」,所以這句話就是不合邏輯。
句式雜糅
一句話的結構已經完整,卻把它的最後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開頭。 ☆我們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 ·把「我們向政府提意見」和「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湊在一塊,應該刪去「我們」。
常見句式雜糅形式
1.本著······為原則(本著······的原則,以······為原則) 2.對於······問題上(對於······的問題,在······問題上) 3.由於······下(由於······,在······下) 4.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5.借口······為名(借口是······,以······為名) 6.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7.大多以······為主(大多是······,以······為主) 8.成分是······配製而成的(成分是······,由······配製而成的) 9.是由於······的結果(是由於······,是······的結果) 10. 圍繞以······為中心(圍繞······這一中心,以······為中心)
語意重復
在某個中心詞的前面或後面,添加一個與中心詞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常常會出現句中某個成分的多餘而導致語義的重復。 例:我們可不要白白虛度了此生。 ·「虛度」即白白地度過。
前後矛盾
例: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 ·既然「倖免」,自然是沒有死,怎麼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應該為「多少人死難了,他是倖免的一個」。
否定不當
例: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的。 ·「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等於說「誰都想像不出」,推測原意應是「誰也想像得出」。
Ⅲ 句式雜揉與重復有什麼區別
比如【為群眾所喜愛】
【深受群眾喜愛】都是對的
但是【深受群眾所喜愛】就是句式雜糅了
如果在寫作中反復可以是一種表現手法
但是如果做病句題的話【大約20名左右學生】就是錯的
Ⅳ 英語中的句式雜糅情況舉例
其實就是一個句子中相同的次出現多次
Ⅳ 句式都有什麼
文言句式
與詞彙相比,文言語法變化不大,只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與現代漢語不同,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判斷句式 被動句式 倒裝句式 省略句式 疑問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被動句式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志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鑒》)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鑒》)
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倒裝句式(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王—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倒裝形式:
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說)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等。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還有一種民政部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年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時一個復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並不一貫,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在翻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謂語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為主要補充出來。
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話就省略了動詞謂語「拜」的賓語「之」又如:「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這句話中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於」和「以」常被省略。如:「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張衡傳》)句中省略了介詞「於」。又如:「賜之彘肩。」(《鴻門宴》)句中省略了介詞「以」。澤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
疑問句式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
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詞(莫)以及否定性動詞(無)。
Ⅵ 句式雜糅病句修改
1.少先隊員發揮革命傳統。
2.小興安嶺的夏天真美麗。
3.經過學習,大家普遍的覺悟提高了。
4.兩個新舊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
5.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寫作興趣和水平。
6.在老師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學習態度和方法。
7.開學,我們樹立了計劃,明確了努力方向。
8.爸爸對我說,我小時候,沒錢讀書。
9.我的抽屜里堆滿了許多獲獎證書。
10.快畢業了,應該更加刻苦學習。
答案:1.少先隊員發揚革命傳統。
2.夏天的小興安嶺真美麗。
3.經過學習,大家的覺悟普遍提高了。
4.新舊兩個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
5.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6.在老師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學習態度,改進了學習方法。
7.開學,我們制定了計劃,明確了學習目的。
8.爸爸對我說,他小時候,沒錢讀書。
9.我的抽屜里堆滿了獲獎證書。
10.快畢業了,我們應該更加刻苦學習
01、不管天氣十分炎熱,大家還是堅持鍛煉身體。
02、已經把連長交給我的任務順利實行了。
03、經過教育,「FxG」的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認識。
04、同學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防止不要發生事故。
05、上課時,小華的眼睛不轉眼地注視著老師。
06、我買了鋼筆、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趕回家去。
07、雖然你學習再好,但是沒有驕傲的理由。
08、瑪莎穿著一件藍色的風衣和一頂黃色的帽子。
09、今晚天空月圓如鏡,繁星滿天,多美的夜景啊!
10、廣場上擠滿了許許多多數不清的人群。
11、經過治療,小明的病已經恢復了健康。
12、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3、聽了老師的一番話,很受教育。
14、頤和園所有的景點,我大部分都游覽過。
15、在東北的深山裡,土煤窯稀稀疏疏星星點點地到處都是。
16、他聚精會神地坐在那裡,專心地聽老師講課。
17、作文寫好以後,我們要學會把不正確的錯別字改正過來。
18、在勞動中,我們的雙手弄臟了泥土。
19、聽到這個消息,我小聲地議論起來。
20、這次到會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
21、他的一雙手幾乎完全凍僵了。
22、校園里種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樹木。
23、兒童商店裡的玩具真多,有積木,布娃娃、電動小火車、足球等。
24、星期日,同學們帶了麵包、雞蛋、蘋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25、她戴著鮮艷的紅領巾和雪白的襯衣。
26、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書。
27、這種不愛惜糧食,任意浪費的是可恥的。
28、現在市場上商品的數量大大提高了。
29、同學們都說,昨天的活動是愉快的一天。
答案:1. 把"不管"改成盡管2. "實行"改完成3."讓"受害者怎麼樣4."防止"跟"不要"沖突,去掉一個
5."不轉眼"就是"注視",去掉一個. 6."和"改成"等" 7. "雖然...但是"改成"即使...也"
8."和"改成"戴著" 9."繁星滿天"改成"月朗星稀",科學常識。 10."許許多多"和"數不清"去一個 11."的病"和"健康"去一個
12."在"去掉 13."很受教育"前加個人稱,如:同學們 14."所有"跟"大部分"沖突,任去一個
15."稀稀疏疏"和"星星點點"去一個 16."聚精會神地"和"專心地"去一個
17.去"不正確的" 18."我們的雙手"和"泥土"換順序 19."我"跟誰"議論"?把"我"改成"我們"
20."72"那麼精確了還"左右"啊?去"左右" 21."幾乎"和"完全"留一個 22."樹木"改"植物"
23."足球"不是兒童玩具,去掉. 24."和食品"去掉 25."和"改成"穿著" 26"上午"去了
27."浪費的"後面加"現象" 28."數量"改"質量" 29."的活動"跟"的一天"去掉一個
1、這是一個快樂、愉快、歡樂的班會。修改:去掉「愉快、歡樂」
2、老師忽然漸漸放慢了進度。修改:去掉「漸漸」或「忽然」
3、經過這次外出調查,對大家的啟發很大。修改:去掉「經過」
4、哥白尼敢於批判和有勇氣懷疑不符合實際,卻歷來被認為不可侵犯的權威學說。修改:將「敢於批判」和「有勇氣懷疑
6、秋天的北京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修改:「季節」改為「城市」
7、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卻不該錯過。修改:「卻」改為「就」
8、他對自己能否學好電腦,充滿了信心。修改:去掉「能否」
9、小強和小明賽跑,他比他跑得快。修改:第一個他改為「小強」
10、目前,廣大群眾的環保觀念比較淡薄,確實需要大大提高。修改:「提高」改為「加強」
13、改正下列病句:
A、為了避免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故,我們必須盡快健全安全制度。
修改:去掉「避免」或「不再」
B、他那親切的話語+,慈祥的面容,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修改:「話語」後加「響在我耳邊」
14、改正下列病句:
A、增加質量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修改:「增加」改為「提高」
B、這場球賽的輸贏,不僅關繫到球隊的名聲,而是關繫到學校的榮譽。
修改:「而是」改為「而且」
15、看了這次展覽,使我有很多感想。修改:去掉「使」
16、只有社會主義,就能救中國。修改:「就」改為「才」
17、事情發生後,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決定對這個問題進行一次教育。
修改:「這個問題」改為「同學們」
Ⅶ 修改病句
方法
辨析病句的方法有三步: 1、讀。 調動語感查語病。 2、提。 提出主幹查枝葉。 3、析。 語法無誤析事理。
病句辨析例子
1、上星期去植樹了。 [分析]沒有主語 [修改1]我們全班上星期去植樹了。 [修改2]上星期我們全班去植樹了。 2.今天,全體三年級一班同學看了電影。 [分析]用詞顛倒 [修改]今天,三年級一班全體同學看了電影。 3.他的看法是對的,正確的。 [分析]用詞重復(兩個詞或兩個以上詞義相同才能稱用詞重復。) [修改1]他的看法是對的。 [修改2]他的看法是正確的。 4.同學們坐在寬廣的閱覽室里看書。 [分析]用詞不當 [修改]同學們坐在寬敞的閱覽室里看書。
編輯本段病句的修改方法
1、了解病句的幾種常見類型,特別是《考試說明》中指出的6種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規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為了使句子表達准確,語句明白無誤。修改病句時,必須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樣了。 3、從語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幹。無論是單句、復句,抓住了句子主幹,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時有利於保留原意。抓住主幹時要注意辨認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殘缺,主謂、動賓搭配不當等毛病,如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4、從詞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飾語同中心語的搭配是否恰當,句子的實詞、虛詞的運用是否恰當。 5、從邏輯事理入手。中學課文雖沒有章節專門介紹邏輯知識,但在修改病句時卻常需要一定的邏輯知識。平時應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邏輯知識。有些句子在邏輯上出現毛病,修改時就要從邏輯角度加以考慮。 6、選用、仿用、變換句式。 7、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編輯本段各種類型病句的修改舉例
成分殘缺
(1)主語殘缺 ①由於濫用介詞或「介詞……方位詞」格式造成主語殘缺。 例:在這部作品中,並沒有給人們多少正面的鼓勵和積極的啟示;相反,其中一些情節負面作用倒是 不少。 例:從大量觀測事實中告訴我們,要掌握天氣的連續變化,最好每小時都進行觀測。 ·這兩個句子中,實際上並非真正缺少主語,而是誤將主語放在介詞短語之中了。只要把例1中的 「在"和「中"去掉,句子就有主語了;例2中應刪去「從」和「中」。並在「事實」前加一個「的」字,讓「大量觀測的事實」做主語。 ②暗中更換主語,造成主語殘缺。 例:張文同志是位犯過錯誤的好同志,改正錯誤後,安排他擔任縣銀行辦公室主任。 例:(許廠長關懷我們,不讓我們乾重活)我們再三懇求,終於答應了,並且發給我們工作服,多麼高興啊! ·例1分句的主語都是「張文同志(他)」,第三分句主語不是承前省略「他」,因為他不能安排自己當主任,是暗中更換主語(上級領導)。應把暗中更換的主語寫出來,在「安排」前加「被」。 ·例2第一分句主語是「我們",第二﹑三分句主語是許廠長「他」。最後一分句主語又是「我們」,造成主語殘缺。"終於"前應加主語"他",」多麼「前應加」我們「。 (2)謂語殘缺 ①一句話說了主語,還沒有說完謂語,卻又另外起了個頭,因此造成謂語殘缺。 例: 南堡人民經過一個冬天的苦戰,一道長四米、高二十米、寬七百米長的攔河大壩,巍然屹立在天 目溪邊。 ·例句的結構是:主語1+狀語2+謂語2,可見前一分句沒有出現被狀語修飾的中心語,即謂語殘缺。 可把「經過」提到句首,用「經過南堡人民一個冬天的苦戰」作狀語,讓「一道……大壩」做句子的主語。 ②由於缺少謂語中心詞而造成的謂語殘缺。 例:這些雜交高粱產量高,而且比外國進口的雜交高粱更高的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因此,受到了當地 農民的歡迎,推廣面積越來越大。 ·第二分句缺少謂語動詞,應該在「更高的」前面加上「具有」。 例:偉大思想家魯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禮教迫害的千百萬婦女中的一個。 ·主語的定語是個主謂短語,可是這個主謂短語卻缺少謂語中心語,應該在介詞短語「在《祝福》中" 之後添上"塑造」二字。 (3)賓語殘缺 例:老陳嚴肅而誠懇的說:「說實話,那些越是年輕的時候有一腔熱血,到歲數大了,就越是不願承認 自己老了。」 ·例句賓語中心語殘缺,應在「一腔熱血的」的後面加上「的人」。 (4)必要的修飾語殘缺 例:要想取得優異成績,必須付出勞動。 ·在「勞動」前加上「艱苦而有效的」 。 例:在這次全校乒乓球單打比賽中,張強和李麗奪得了男女冠軍。 ·在「奪得」前加上「分別」 。 (5)關聯詞語殘缺 例:新加坡的竹節蟲不僅體色幾乎和竹子一樣,體形在安靜時完全像一枝樹枝。 ·在「體形」前加上「而且」 。 例:這次學術會,時間並不長,收獲很大。 ·加上「雖然……但是……」 。 例:即使你講得再好,我們(也)不聽。 例:(即使)家大業大,也要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 (6)定語、狀語殘缺或不完整 例:在當前和今後一個相當時間內,每年進入勞動年齡的人口數很大,安排城鎮青壯年勞動力就業是 一項相當繁重的任務。 ·「相當時間」一般是著某一個時間,並不表示一段時間。用「相當」作定語是不完整的,必須加一個 「長」,使「相當長(的)」作定語。
成分贅余
(1)主語多餘 例:老舍的寫作風格總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風雨同舟的。 ·去掉「風格」 。 (2)謂語多餘 例:上次從你院借來的講義,正在進行列印,上課前可以發到學生手中。 ·去掉「進行」 。 例:籃球場上十位隊員正在激烈地打比賽。 ·去掉「打」 。 (3)賓語多餘 例: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以畢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記》的編寫。 ·去掉「的編寫」 。 例:今天,我到揚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覽了白塔、釣魚台和五亭橋等風景點。 ·去掉「的地方」 。 (4)定語多餘 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的當務之急。 ·去掉「當前」 。 (5)狀語多餘 例:雪蓮牌襯衫,無論在款式上、質量上,還是包裝上,都可以堪稱全國一流。 ·去掉「可以」 。 例:我在心裡由衷地感謝這些人。 ·去掉「在心裡」 。 例:漫山遍野到處都是水果:梨呀,蘋果呀,柿子呀…… ·去掉「到處」 。 (6)補語多餘 例:為了精簡字數,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去掉「一些」 。 (7)可有可無 例:不知不覺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離。 ·去掉「的距離」 。 例:父親逝世離現在已整整九年了。 ·去掉「離現在」 。 (8)誤用「的」字 例: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價的下跌,後來慢慢地穩定了。 ·去掉「的」,改為「物價下跌」 。 例:由於歷代動亂和氣候的潮濕,幾乎所有當時的繪畫遭到毀滅。 ·加上「的」,改為「歷代的動亂」;去掉「的」,改為「氣候潮濕」。
語序不當
(1)定語位置不當 1.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顛倒 例: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把「棉花的生產」改為「生產的棉花」 。 2.把定語放在狀語的位置上 3.兩個定語先後語序不當 例:這次展覽會展出了幾千年前剛出土的文物。 ·將「幾千年前」調至「文物」前,並在「前」後加「的」 。 (2)狀語位置不當 1.把狀語放在定語的位置上 例: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發揮學生的充分的作用。 ·將「充分的」調至「發揮」前 。 2.兩個狀語前後位置顛倒 例:我們順利地按照高老頭畫的那張簡圖找到了傳說中的那位神獵手。 ·將「順利地」與「按照高老頭畫的那張簡圖」位置對調 。 例:李強把張卓不放在眼裡。 ·把「不」調至「把張卓」前 。 (3)多項定語次序不當 范圍+數量+動性+形性+名性+中心詞 多項定語的一般順序: 1.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 2.指稱或數量的短語 3.動詞或動詞性短語 4.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 5.名詞或名詞短語 6.帶「的」的短語放在不帶「的」的定語前面 例:國家隊的 一位 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 優秀的 籃球 女 教練 。 ·領屬性 數量 動詞性短語 形容詞 名詞 例:廣大青年表現出無比的進行改革的熱情。 ·將「無比的」調至「熱情」前。動詞性短語 形容詞 (4)多項狀語次序不當 多項狀語的一般次序: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 2.表時間或處所的 3.表范圍的 4.表情態或程度的 5.表對象的介賓短語 例:許多老師//昨天 在休息室里 都 熱情地 同他 交談。 ·時間 處所 范圍 情態 對象 例:第二天,世界各大報紙關於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都作了詳細報道。 ·關於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世界各大報紙都作了詳細報道。 (5)虛詞位置不當 1.副詞「不」的位置不當 例:我們如果把自己國內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麼在國際上就很難有發言權了。 ·「把」字句否定副詞應該放在「把」字前面 。 例: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 ·把「不」放在「趁」前面 。 2.關聯詞語位置不當:復句中的分句主語一致時,主語應在全句之首;主語不一致時,關聯詞語應在主語前邊。 例:不但她好好學習,而且還幫助其它同學。 ·把「她」放在「不但」前面 。 例:他如果不能實事求是,事業就會受到損失。 ·把「如果」放在「他」前面 。 (6)主客顛倒 例: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應該是「我和報紙的接觸」 。 例:數學對於我不感興趣。 ·應該是「我對於數學」 。 關於:組成的介詞結構作狀語時,只能用在句子開頭(在句中作定語); 對於:組成的介詞結構作狀語時,用於句首句中都可以。 (7)復句內順序不當 例:春風一陣陣吹來,樹技搖曳著,月光、樹影一齊晃動起來,發出沙沙的響聲。 ·應是「樹技搖曳著,發出沙沙的響聲,樹影晃動起來」。
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主要表現為謂語不能陳述主語,有時主語或謂語由並列短語充當,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它每年的發電量,除了供給杭州使用外,還向上海、南京等地輸送。 ·將「的發電量」改為「發的電」 。 例:沙沙的浪聲和銀光閃閃的海面構成一幅多麼好看的畫面。 ·去掉「沙沙的浪聲和」 。 例:青年學生是長身體、長知識,形成人生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必須對他們全面關心和嚴格要求。 ·在「學生」後加上「時期」 。 例:擺在翻譯工作者面前的任務就是如何提高翻譯質量的問題了。 ·去掉「的問題了」 。 例:在哈爾濱、沈陽兩地舉辦的日本電影周以及在我國其它省市陸續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是這幾年來日本影片中具有獨特風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在「電影周」後加「上映的」 。 2、主賓搭配不當 例: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季節。 ·把「秋天的北京」改為「北京的秋天」。 3、動賓搭配不當 動詞和賓語要在意思上和語法上搭配,常見錯誤是:當動詞帶兩個以上賓語時,後面的賓語與動詞不搭配。 例:如果不重視網路道德建設,一些道德敗壞現象及消極落後思想就可能通過網路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違反正常的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的大局。 ·「違反」改為「干擾」 。 例: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塑造了共產黨員保爾·柯察金的英雄事跡。 ·「事跡」改為「形象」 。 例:同學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注視和傾聽著這位見義勇為的英雄的報告。 ·去掉「注視和」 。 例:最近,濟南推行文明服務用語和服務忌語,此舉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 ·去掉「和服務忌語」 。 例:你可以在網際網路上閱讀到以前無緣見到的珍貴文件、書籍、錄音和影像資料。 ·去掉「錄音和」 。 例:解放軍多次搶險救災,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去掉「的安全」 。 4、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1)定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自己有雙聰明能乾的手,什麼都能造出來。 ·去掉「聰明」 。 (2)狀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我們嚴肅地研究了職工們的建議,又虛心地徵求了專家們的意見。 ·把「嚴肅」改為「認真」或「謹慎」 。 例:某工廠以技術進步為動力,不斷致力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研製開發。 ·去掉「新技術、新工藝」 。 (3)補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同學們把教室打掃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 ·去掉「整整齊齊」 。 5、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例:做好生產救災工作,決定於幹部作風是否深入。 ·在句首加「能否」,或改成「生產救災工作做得好不好,決定於幹部是不是深入群眾」。 例: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熱切的青睞,就在這白眼與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 ·把「溫暖」改為「冷暖」 。 6、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例:只有好好聽課,好好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就能大幅度提高。 ·把「就」改為「才」 。 例:想像不但對於詩人的創作是一種必要,對於讀者的欣賞也是一種必要。 ·把「不但」改為「不僅」 。 例:既然你來了,我也該走了。 ·把「也」改為「就」。
結構混亂
1、舉棋不定 作者時而要用這種結構,時而要用那種結構,結果是兩種結構都用了。 例: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思想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 ·應該在「曾被……束縛的……」和「在……束縛下的……」兩種格式中選用一個。 2、中途易輒 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重來一句。 例: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之後,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 ·「中國人民……馬列主義思想之後」就怎麼樣?作者不接著說下去,卻用「中國的革命」另起一句。應該改為「自從中國人民……之後」。 3、反客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語以外的成分用來做下半句的主語,因此而糾纏。 例:因此,當匪徒們偷襲游擊隊的時候,被游擊隊反包圍,殲滅了無數匪軍。 ·「被游擊隊反包圍」的主語是「匪軍」,但「殲滅了無數匪軍」的主語只能是游擊隊,作者卻把它一氣呵成,不加交代。應該把末一分句改作「殲滅了一大部分」或「不計其數」。 4、結構混亂 這樣的句子可以有兩種看法。 例:真人真事的創作方法,近幾年來曾提倡過,而且產生了許多寫真人真事的作品。 ·句中的「產生」可以算無主句,也可以拿「創作方法」作主語,作者的意思也許是第一種,那麼上半句應該改作「近幾年來曾倡導過真人真事的創作方法」。
表意不明
分為「費解」和「歧義」。「費解」指一句話不知道怎麼講,「歧義」是一句話有兩種講法,都是表達不明白,要讀者傷腦筋。 1、費解 例:到帶嶺參觀火鋸廠和森林輕便鐵路是我這次旅行的歸途。 ·「參觀」怎麼會是「歸途」?作者的意思是說「……是我預定在歸途中要做的事」。 2、歧義 例:校長、副校長和其他學校領導出席了這屆迎新會。 ·是「其他學校」,還是「其他領導」,發生歧義。
不合邏輯
這里的「不合邏輯」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 例:學習有態度和方法之分。 ·「態度」和「方法」加起來不等於「學習」,所以這句話就是不合邏輯。
句式雜糅
一句話的結構已經完整,卻把它的最後一部分用作另一句的開頭。 ☆我們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 ·把「我們向政府提意見」和「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湊在一塊,應該刪去「我們」。
常見句式雜糅形式
1.本著······為原則(本著······的原則,以······為原則) 2.對於······問題上(對於······的問題,在······問題上) 3.由於······下(由於······,在······下) 4.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5.借口······為名(借口是······,以······為名) 6.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7.大多以······為主(大多是······,以······為主) 8.成分是······配製而成的(成分是······,由······配製而成的) 9.是由於······的結果(是由於······,是······的結果) 10. 圍繞以······為中心(圍繞······這一中心,以······為中心)
語意重復
在某個中心詞的前面或後面,添加一個與中心詞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常常會出現句中某個成分的多餘而導致語義的重復。 例:我們可不要白白虛度了此生。 ·「虛度」即白白地度過。
前後矛盾
例: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 ·既然「倖免」,自然是沒有死,怎麼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應該為「多少人死難了,他是倖免的一個」。
否定不當
例: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的。 ·「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等於說「誰都想像不出」,推測原意應是「誰也想像得出」。
Ⅷ 英語問題
如果選A 已經有of all 指全部人當中了
題目當中已經有 in his class
選A句式雜糅 重復
選B比較簡潔
Ⅸ 英語作文句式雜糅怎麼辦
句式雜糅就是兩種句式糅合在一起,判斷的關鍵是找句子的主幹,可找到兩套交叉的主幹。當然從語意上分析,這種語病也可粗略地看作語意重復。
生態環境改善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的關鍵是與政府採取多種措施調動了農民退耕還林的積極性分不開的。
該句包含兩個句子:一是「生態環境改善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的關鍵是政府採取多種措施調動了農民退耕還林的積極性」;二是「生態環境改善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與政府採取多種措施調動了農民退耕還林的積極性分不開的」。「關鍵是……」與「……是與……分不開的」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
為什麼火上舞蹈者的腳掌不會燒傷呢?原因之一是因為舞蹈者不停在跳躍。
後一句子包含兩個句子:(這)是因為舞蹈者不停在跳躍;原因之一是舞蹈者不停在跳躍。「原因之一是……」和「(這)是因為……」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
高速磁懸浮列車的懸浮、導向、驅動和制動都靠的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
包括兩個句子:高速磁懸浮列車的懸浮、導向、驅動和制動都靠的是電磁力;高速磁懸浮列車的懸浮、導向、驅動和制動都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靠的是……」和「……是利用……來實現的」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
常見的雜糅格式(括弧內為正確形式):
本著……為原則(本著……原則,以……為原則)
是為了……為目的的(是為了……,……為目的
Ⅹ 句式雜糅的列句
1.少先隊員發揮革命傳統。
2.小興安嶺的夏天真美麗。
3.經過學習,大家普遍的覺悟提高了。
4.兩個新舊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
5.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寫作興趣和水平。
6.在老師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學習態度和方法。
7.開學,我們樹立了計劃,明確了努力方向。
8.爸爸對我說,我小時候,沒錢讀書。
9.我的抽屜里堆滿了許多獲獎證書。
10.快畢業了,應該更加刻苦學習。
答案:1.少先隊員發揚革命傳統。
2.夏天的小興安嶺真美麗。
3.經過學習,大家的覺悟普遍提高了。
4.新舊兩個社會,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
5.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6.在老師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學習態度,改進了學習方法。
7.開學,我們制定了計劃,明確了學習目的。
8.爸爸對我說,他小時候,沒錢讀書。
9.我的抽屜里堆滿了獲獎證書。
10.快畢業了,我們應該更加刻苦學習
01、不管天氣十分炎熱,大家還是堅持鍛煉身體。
02、已經把連長交給我的任務順利實行了。
03、經過教育,「FxG」的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認識。
04、同學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防止不要發生事故。
05、上課時,小華的眼睛不轉眼地注視著老師。
06、我買了鋼筆、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趕回家去。
07、雖然你學習再好,但是沒有驕傲的理由。
08、瑪莎穿著一件藍色的風衣和一頂黃色的帽子。
09、今晚天空月圓如鏡,繁星滿天,多美的夜景啊!
10、廣場上擠滿了許許多多數不清的人群。
11、經過治療,小明的病已經恢復了健康。
12、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3、聽了老師的一番話,很受教育。
14、頤和園所有的景點,我大部分都游覽過。
15、在東北的深山裡,土煤窯稀稀疏疏星星點點地到處都是。
16、他聚精會神地坐在那裡,專心地聽老師講課。
17、作文寫好以後,我們要學會把不正確的錯別字改正過來。
18、在勞動中,我們的雙手弄臟了泥土。
19、聽到這個消息,我小聲地議論起來。
20、這次到會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
21、他的一雙手幾乎完全凍僵了。
22、校園里種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樹木。
23、兒童商店裡的玩具真多,有積木,布娃娃、電動小火車、足球等。
24、星期日,同學們帶了麵包、雞蛋、蘋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25、她戴著鮮艷的紅領巾和雪白的襯衣。
26、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書。
27、這種不愛惜糧食,任意浪費的是可恥的。
28、現在市場上商品的數量大大提高了。
29、同學們都說,昨天的活動是愉快的一天。
答案:1. 把"不管"改成盡管2. "實行"改完成3."讓"受害者怎麼樣4."防止"跟"不要"沖突,去掉一個
5."不轉眼"就是"注視",去掉一個. 6."和"改成"等" 7. "雖然...但是"改成"即使...也"
8."和"改成"戴著" 9."繁星滿天"改成"月朗星稀",科學常識。 10."許許多多"和"數不清"去一個 11."的病"和"健康"去一個
12."在"去掉 13."很受教育"前加個人稱,如:同學們 14."所有"跟"大部分"沖突,任去一個
15."稀稀疏疏"和"星星點點"去一個 16."聚精會神地"和"專心地"去一個
17.去"不正確的" 18."我們的雙手"和"泥土"換順序 19."我"跟誰"議論"?把"我"改成"我們"
20."72"那麼精確了還"左右"啊?去"左右" 21."幾乎"和"完全"留一個 22."樹木"改"植物"
23."足球"不是兒童玩具,去掉. 24."和食品"去掉 25."和"改成"穿著" 26"上午"去了
27."浪費的"後面加"現象" 28."數量"改"質量" 29."的活動"跟"的一天"去掉一個
1、這是一個快樂、愉快、歡樂的班會。修改:去掉「愉快、歡樂」
2、老師忽然漸漸放慢了進度。修改:去掉「漸漸」或「忽然」
3、經過這次外出調查,對大家的啟發很大。修改:去掉「經過」
4、哥白尼敢於批判和有勇氣懷疑不符合實際,卻歷來被認為不可侵犯的權威學說。修改:將「敢於批判」和「有勇氣懷疑
6、秋天的北京是一個美麗的季節。修改:「季節」改為「城市」
7、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卻不該錯過。修改:「卻」改為「就」
8、他對自己能否學好電腦,充滿了信心。修改:去掉「能否」
9、小強和小明賽跑,他比他跑得快。修改:第一個他改為「小強」
10、目前,廣大群眾的環保觀念比較淡薄,確實需要大大提高。修改:「提高」改為「加強」
13、改正下列病句:
A、為了避免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故,我們必須盡快健全安全制度。
修改:去掉「避免」或「不再」
B、他那親切的話語+,慈祥的面容,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
修改:「話語」後加「響在我耳邊」
14、改正下列病句:
A、增加質量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修改:「增加」改為「提高」
B、這場球賽的輸贏,不僅關繫到球隊的名聲,而是關繫到學校的榮譽。
修改:「而是」改為「而且」
15、看了這次展覽,使我有很多感想。修改:去掉「使」
16、只有社會主義,就能救中國。修改:「就」改為「才」
17、事情發生後,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決定對這個問題進行一次教育。
修改:「這個問題」改為「同學們
基本句式雜糅都是通過吧主謂賓提出來,把其他附加的去掉以後,讀的不順或者不符合實際意義的都為句式雜糅,但因為加了東西以後有些讓人感覺好像是正確的,但其實是錯誤的,所以就需要通過單獨提出主謂賓然後判斷~
希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