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寫作 > 英語寫作英國人信仰的宗教

英語寫作英國人信仰的宗教

發布時間:2021-01-30 06:35:52

A. 英國人信哪種宗教

16世紀以後,英國是好幾個重要的新教教派的發源地:聖公會(此為大公教教派)版、公理會、浸信會、公權誼會、循道公會-衛理公會、弟兄會等。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曾經是基督教多次屬靈復興運動的中心和海外傳教的重要基地,誕生過約翰·衛斯理、懷特腓、卜維廉、克理威廉、馬禮遜、達秘、戴德生、李文斯敦、賓路易師母、史百克等眾多著名基督教徒。
2001年人口調查數據顯示:基督宗教占總人口的71.6%。伊斯蘭教佔2.7%。印度教佔1%。其他佔1.6%。 「不明/沒有宗教人士」佔23.1%。[37]其他宗教還包括佛教、猶太教等[38]。
2007年調查顯示:基督宗教占總人口的64%。伊斯蘭教佔4%。在不同歲數的群體在信仰方面有不同的趨勢。當受訪者年齡越大,承認有宗教信仰的比率便越高[39]。
英格蘭和威爾士2011年人口調查數據顯示: 基督宗教占總人口的59.3%。伊斯蘭教佔4.8%。印度教佔1.5%。無宗教25%。
2012年3月英國君主伊麗莎白二世在蘭柏宮演說表示「聖公會的理念偶爾被誤解」

B. 英國宗教信仰對英國人的影響

基督教信仰在英格蘭的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不列顛時期。隨著羅馬帝國的入侵,基督教信仰也傳入了不列顛。但隨著羅馬人的離去,基督教信仰也湮沒無聞。當英格蘭進入「七國時期」,基督教傳教士再一次來到英格蘭,這一次盎格魯-撒克遜人沒有簡單粗暴地排斥或拒絕,而是審慎地予以觀察和考驗。公元596年,基督教傳教士拜訪肯特國王埃塞爾伯特時,國王埃塞爾伯特對他們說:「你們所講的話和所作的許諾十分美好。可是,因為它是陌生的和尚為確知的,我不能魯莽地表示接受而拋棄長期以來我和所有英吉利人一直遵循的規矩和習慣。但是,因為你們千里迢迢來到這里,而且還因為我似乎覺察得出你們渴望把自己認為是正確、真實和美好的知識傳授給我們,所以我們不惹你們的麻煩。相反,我們將很有禮貌地接待你們,並仔細地給你們提供生活必需品。同時,我們也不阻撓你們通過傳道為你們的宗教信仰贏得盡可能多的信徒。」[1]經過長期地觀察和考驗,傳教士們的虔誠信仰和嚴謹作風贏得了英格蘭人民的信任,而且當地人們發現,基督教信仰確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祝福,對人類屬靈生命的提升確能帶來好消息。於是,「在各個地區,教堂一座接一座地建立起來,人們滿懷著喜悅的心情成群結隊來到了教堂,聽講福音,國王也慷慨地捐出財產,劃出土地,用以建造修道院。」[2]這次基督教傳教士們成功了,他們使盎格魯-撒克遜人將自己的原始民主觀與基督教的「神愛世人」觀結合起來,形成了以後英格蘭民族崇尚自由平等的民主觀。十八世紀時,孟德斯鳩在長期考察英格蘭社會後發現,「這個民族出奇地熱愛自由」[3],「在宗教方面,這個國家的每一個公民都有自己的意志。」[4]英格蘭人的基督教信仰顯然支持了他們這種自由主義傾向,並將他們這種對自由的強烈取向與對上帝的信仰結為一體,使之獨異於世界其他民族。
由於受基督教「人皆有罪」觀念的長期影響,英格蘭國王從來都未被神化,國王雖「被尊崇為其子民的最高宗教領袖——一部盎格魯-撒克遜的法律文獻將其名為『基督的代表』;不過基督教把國王也看作是人,像其他每一個人一樣,他所犯的罪也要受上帝懲罰,唯有蒙上帝之恩方能得救。」 正是因為在世人眼裡國王也是一個罪人,所以無形中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根據《聖經》中的契約概念,國王的權力乃是來自民眾的信託。國王必須按照契約神聖原則,遵守他在享受契約賦予的權力時所承諾的契約給予的義務。歷任英王對這種權利義務觀念的確認可以在他們的加冕宣誓中得以體現。艾塞爾雷德國王的宣誓內容如下:「我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義向王國境內的基督教臣民宣誓,保證做到以下三件事:第一,保證我國境內教會和所有教眾享有真正的太平;第二,禁止對任何人(無論什麼階層)有暴力或不公正行為;第三,保證判決公正和仁慈,公正和仁慈的上帝將以他永遠的仁德寬恕我們。」征服者威廉的宣誓詞為,將「以公正及王室之天意來統治全部民眾,我將建立並嚴格執行良好的法律,完全禁止暴力和不公正的判決。」愛德華一世用過的法文宣誓文本記錄如下:「他將以審慎和仁慈保證在判決中實現公平和正義,將遵守、維護和支持民眾所選擇和制定的王國習慣與法律,取締一切惡法與陋習。」愛德華二世的宣誓詞最能體現國王對所需承擔責任的確認,它是通過與大主教的問答方式進行的:
陛下,您願意授予、維持並向您的英格蘭臣民宣誓確認歷代您那些公正和神聖的英格蘭先王們曾授予他們的法律和習慣嗎,尤其是您的先王偉大的聖愛德華國王授予教士及民眾的各項法律、習慣和特權?
是的,我願意。
陛下,您能在掌權之後向上帝和教會及教士、民眾保證和平並完全遵循上帝的意志嗎?
是的,我能。
陛下,您能本著仁慈審慎之心客觀地運用權力並在判決中實現公平和正義嗎?
是的,我能。
陛下,您會堅持並維持王國民眾所選擇的法律和正當風俗,並為上帝的榮耀盡您所能守護和增進它們嗎?
是的,我能。
基督教信仰能在英格蘭而非歐洲大陸發揮增進民主和限制王權的作用,還取決於一個必要條件——特殊的地理位置。由於遠處海外,羅馬教廷的勢力始終鞭長莫及,英格蘭教會較之歐洲大陸的教會形成一種更加寬松和自由的氛圍。一方面,英格蘭教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與英格蘭的貴族和自由民團結起來,為英格蘭的民主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另一方面,因為宗教氛圍比較寬松,人們在追求信仰的過程中可以公開地、自由獨立地思考,孟德斯鳩說「這個國家的人喜歡思考」,而自由地思考必須具備一個自由寬松的社會環境,而這正是歐洲大陸所欠缺的。
正是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英格蘭民眾受到的宗教迫害遠較歐洲大陸民眾為輕。1376年,牛津大學的神學教授約翰·威克里夫認為《聖經》才是教會的法律,全體信眾才是教會的中心,只有基督才是教會的真正元首。如果教皇不能為教會造福,而是專意擭取世俗的財產和權勢,這樣的教皇就是「敵基督」。「基督是真理,」他寫道:「教宗是謊言。基督生於貧困,教宗為世俗的榮華富貴奔忙。基督拒絕世俗的主宰權,教宗追求它。」[5]由於遠居海外的英格蘭,約翰·威克里夫只受到軟禁的處罰(雖然死後四十年被掘骨揚灰,但那隻能顯明羅馬教會的愚蠢和魯莽)。但是繼承約翰·威克里夫思想的布拉格大學校長約翰·胡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因為「尊敬的」教皇大人住的離他較近,所以他被送上了火刑架。雖然此後英格蘭民眾追求真理的道路也並非一帆風順,但相較寬松的環境使真理之火在英格蘭從來就沒有熄滅過。從十四世紀約翰•威克里夫提出宗教改革開始,到十五世紀羅拉德派繼續約翰•威克里夫的宗教改革,再到十六世紀約翰•諾克斯將宗教改革之火從歐洲大陸重新引回英倫三島,最後在十七世紀迎來了「清教運動」的高潮。當基督教信仰將理性的火焰在英格蘭重新挑亮,英格蘭民眾追求真理的腳步就沒有停下過。「主的靈在哪裡,那裡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後書3:17)體驗到生命自由的英格蘭人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偏信,不盲從,依據上帝賜予的理性之光,不但照亮了自己,還透過重重迷霧照亮了遠方。
當基督教信仰回歸真道後,英格蘭民眾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獨立自由精神一下子迸發出來,不再滿足於已有的宗教改革,主張再進一步清凈教會,掀起了「清教運動」。清教徒是態度最為虔敬、生活最為聖潔的新教徒。在屬靈方面,他們認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喚」,每個個體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反對神甫集團的專橫、腐敗和繁文縟節、教條主義。他們勤儉節約,過著簡單、實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在屬世方面,他們將神學思想與現實政治制度相結合,將「神愛世人」、「契約神聖」、「律法至上」等神學思想引入到憲政理念、代議制度和法律原則中。如出身於清教徒家庭的約翰•洛克在其《政治論》一書中講道,「人們生來就享有完全自由的權利,並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相等,不受控制地享受自然法所賦予的一切權力和利益。」 「人民應該成為判斷者,是人民對君主實行的委託……委託人給予了君主委託,當君主辜負委託時,人民有權利把它撤回。」 英格蘭民眾在上述思想的指引下,經過「清教徒革命」和「光榮革命」,終於在英格蘭建立起近代意義上的議會制。
近代議會制度既解決了普通民眾全體執政可能帶來的多數人的暴政,又解決了少數「精英階層」可能帶來的少數人的暴政;既代表了全體人民的意志,又杜絕了個人意志凌駕於眾人意志之上。這種民眾監督體制下的精英政治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理想、最完美且最得神祝福的政治模式。此後,這種受神祝福的政治模式又由英格蘭的清教徒帶往新大陸,並在那裡發揚光大。

[1] 《英吉利教會史》,第65頁。
[2] 《英吉利教會史》,第155頁。
[3]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375頁。
[4] 《論法的精神》,第378頁。
[5] 布魯斯·雪萊,《基督教會史》,第255頁。

C. 英國人信奉什麼教. 是天主教還是基督教

基督教

D. 英國人有信仰佛教的嗎

黃果天:英國佛教教育基金會第一期工作報告

作者:黃果天 文章來源:不詳 點擊數: 70 更新時間:2009-4-12
黃果天:英國佛教教育基金會第一期工作報告
作者:黃果天
一、緣起
一九九四年七月六日,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英國政府對宗教教育的新政策,並刊登了當時的教育部長巴頓(John
Patten)、英國大主教凱瑞(Dr. George Carey)、與全英國教科書決策委員會主席戴爾林(Sir Ron
Dearing)三人的大幅照片,描述他們熱烈推動宗教教育的情形。新宗教教育政策規定英國公立或私立中小學生,由五歲到十六歲,至少必須研讀兩種宗教科目:即以基督教為必修科,另任選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猶太教、錫克教中的任一種為選修。在中學會考時,宗教列入考試項目之一。當時並公布了全英國中小學校的宗教教科書及教學大綱與指南,其中也包括佛教教學大綱。宗教領袖呼籲各大宗教團體各盡所能,大力協助政府在各中小學推廣宗教教育,以促成此新宗教教育法之成功推廣。
二、惜緣
當時衍空法師與黃果天居士看見此消息後,都非常驚喜,佛教能在西方以基督為國教的英國,由政府立法,在全國的中小學校成為正修課程,是史無前例的。
三、行動
果天居士立即將此消息稟告凈空法師,並親自去美國達拉斯凈宗學會向法師報告。凈空法師聽後非常高興、贊嘆,並囑咐收集更多資料,作一詳細的報告。師父並說:「英國能將佛教教育列為全國中小學正修課,足見西方人對佛教價值之認同。此舉必將促使更多中國人反省,讓他們對佛教的價值有一個再認識的過程。這對未來的中國社會,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當時在倫敦,果天、謝果英、李果乘、楊果蘭、黃果玉、鄧德明、嘉儀、郝申士(Ken
Hudson)和Anita等佛弟子聽到這個消息後,都非常興奮,踴躍參與。他們紛紛出謀獻策,探詢消息,收集數據,並籌劃如何協助政府當局,在各中小學校推動佛教教育之大志業,弘揚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在郝申士的介紹下,衍空法師和果天居士與郝申士三人一起拜會了韓利普先生(Patrick
Hannibal)。他負責肯特郡(Kent
County)地方教育局宗教教育,專門輔導宗教教學與訓導教師、加強宗教知識與技能、選擇教材等大任。得知我們的來意後,他非常高興,很誠懇地說:「因為佛教以緣起法、四聖諦為基石,符合當今科學,易為西方人接受;同時倡導五戒、十善、四攝、六度,主張慈悲、忍辱、和平、非暴力,這正是西方社會急需的。佛教對提升社會道德,維護社會安定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肯特郡地方教育局宗教組的各官員,尤其他本人,都非常樂意,並積極地促成佛教在每一中小學校成為正修科。可是由於英國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公開在各中小學推行佛教教育,困難頗多,諸如缺少適合中小學生使用的教材、課本;教師對佛教全無認識。尤其困難的是英國是傳統的基督教國家,這對推行佛教造成障礙,加上政府對宗教教育撥款之少,每年一學生只不過一英鎊而已。經費的使用,以基督教為優先,所以最後真正能用到佛教教育上的經費極微,如果得不到佛教界的資助與支持,就很難有效地在英國中小學推行佛教教育!
最後,他提供了許多有關政府當局新宗教教育政策之寶貴資料,及「肯特郡宗教教學大綱」(Kent County Agreed
Syllabus for Religious Ecation)。這些資料對我們推動佛教教育幫助極大。
自從新宗教教育政策立法以來,因缺乏增上緣,使得佛教教育在各中小學的推廣,一直無法落實。見到其它各大宗教紛紛在各地區推廣各自的宗教,我們倫敦的佛子都非常焦慮,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四、籌辦基金會
一九九五年九月,凈因法師來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果天居士便詳細告知在英國推廣佛教的機緣與難處。凈因法師了解情況後,立即建議組織志同道合的同修,一起磋商、策劃,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緣,創造條件,積極推動佛陀的教育事業。當時到會的有凈因法師、果天、李果乘、鄧德明、郝申士、謝果英、楊果蘭、Anita、黃果玉和嘉儀等居士,這就是第一屆籌備會議,日期是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廿六日。
在會議上,凈因法師開示說:「目前政府制定的宗教教育法令,對西方工業發達的國家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創舉。這是佛教界的光榮,身為佛弟子,應把握此千載難逢的機緣。但因其涉及面之廣(全英國中小學校),時間之長(幾十年乃至百千萬年),影響之大(不僅英國,不久的將來,在世界各地,都將產生反響),任重而道遠。所以理應徵求各種佛教團體、高僧大德的意見,積極恭請志同道合的各界有識之士參與,群策群力,共同促成這個劃時代的佛教教育事業。各佛教團體參與的形式可有多種,辦法之一就是我們編好教材,然後求助於世界各地的佛教團體與個人,懇請他們隨緣助印佛教教科書,然後寄來英國,我們再統一分發給各中小學。」凈因法師的提議切實可行,給與會者莫大的信心與鼓舞。
當天議決事項:
1.宣傳
應將有關英國新宗教教育法令的一切資料與發展,向全世界佛教團體、高僧大德報告,並通過各地佛教通訊與雜志刊物報導此事。
2.定名
本會定名為「英國佛教教育基金會」。
3.注冊
為事業的長遠性著想,應向政府申請注冊成為一免稅之慈善公益團體。
4.宗旨
促進與推廣佛教教育;協助、促進教育部與各中小學校選擇佛教為正修課程;編寫適當的教科書;免費提供教科書、參考書;培訓教師,使之具備佛教教學應有的常識和興趣。
五、發出報告
依照會議的決定,發函給海內外佛教團體、高僧大德及各佛教通訊刊物的情況如下:
(1)一九九六年正月以「英國將成為佛教沙漠中的綠洲」為題,發出報告約兩百份。
(2)專為本國發出英文報告兩百多份。
(3)一九九六年二月以「佛教將成為英國各中小學正修課」為題發出兩百多份。
六、回響
自發出報告後,陸續收到許多佛教團體、高僧大德的回響,認同此事業意義深遠,發心護持,並有許多素不相識的法師與居士,看了佛教刊物之報導,從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地區來信或寄匯票,以示支持。尤其令人感動的是,中國大陸遠至黑龍江、天津、北京、河北等省市也有熱心的佛友來函,表示關心與支持。凈空法師、聖嚴法師、星雲法師等都囑托執事法師來信表達關心與護持。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得知此消息後非常高興,欣然題寫「英國佛教教育基金會」會名,對日夜為本基金會操勞辛苦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莫大的鼓勵與肯定。得到眾多熱烈的支持,使我們更為鼓舞,大家決心更踏實、更努力的在英國推行佛教教育。
七、編輯教科書
此事業成敗的關鍵在於編輯適當如法的教科書,免費供應各中小學校。英國雖有很多高等學府,如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劍橋大學都可研讀佛學碩士、博士學位。高深的佛學理論書籍很普遍,可是適合中小學的佛學書籍與教科書則是真空。自政府新宗教教育政策公布後,雖有幾家教科書專門出版社,各有一兩本所謂的佛教教科書應市,經過我們檢閱後,全部都不如正法,不能採用。所以我們只好自己著手編輯。經過多次搜集與討論,還是不理想;後來征詢本國的教科書專家,結果仍不滿意。最後這重擔就落在凈因法師與郝申士兩人肩上。凈因法師是專來英國研讀佛學博士的,學業非常忙碌;而郝申士則是專業教師,並兼營商務,也忙碌異常。難得他兩人發慈悲心,不辭勞苦,為佛陀家業付出一切。
因為他們兩人對編輯教科書毫無經驗,為求內容如理如法,又要配合本國教科書的規格與標准,還得考慮小學及青少年學生的興趣,所以工作相當吃力與費時。他們四處征詢法師大德的意見,諸如本國名剎Amaravati
Buddhist Monastery住持Ven. Ajahnsumedho,倫敦佛寺(London Buddhist
Vihara)長老Ven. Dr. M. Vajiragnana及美國萬佛城佛教學校校長泰瑞.尼可森女士(Mrs.
Terri
Nicholson)等,得到了多方面的指示與寶貴的建議。經過了整年的努力,改了又改,終於完成了原稿。最難得的是,經營印刷業的鄧德明夫婦大力支持,不怕麻煩,從初稿至完稿,多次修改,印校樣(Printing
Proof),不但付出了許多寶貴的時間,亦花費了無數印工、紙張、金錢。他們非但毫無怨言,反而法喜充滿,更發心印製基金會所有的文件,如信箋,章程收據、會員申請表等等,分文不收,非常難得。
八、捐助與護持
在這里強調的是,雖然我們已發了數百份報告,並表達了求助的願望,但並未曾向外攀緣募款,募捐活動必須等到基金會正式注冊,成為一合法的慈善公益機構後才能開始。可是出乎我們預料之外,遠在新加坡的許國卿居士,在佛教刊物《法音》上看到我們的報告,竟然寄來五百英鎊,作為印製教科書之用,並且表示,希望他區區之數的捐款,能給我們增添信心。這是本會收到的第一筆捐款。第二筆善款來自馬來西亞的王美莉居士,她以兒子的名義,寄來二千五百英鎊。接著新加坡的金果琴居士寄來三千英鎊,馬來西亞林仲箎夫婦合家寄來一千英鎊,他們的義舉真是功德無量。
至今所收到捐款共有三萬多英鎊,其中李果乘、果蘭夫婦捐款五千英鎊;黃果玉居士用她家人的名義,捐出三千八百英鎊(她的捐款來自從她多年來極有限的儲蓄)。黃果天、果英夫婦也捐出一萬英鎊。自願發心捐款者很多,不能盡列。
九、助印
今年六月廿六日,果天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有緣在Buddhist Vihara拜見Ven. Dr. K. Sri
Dhammananda長老,報告我們在英國免費供應各中小學佛教教科書,以推行佛教教育,長老還未聽完我們的報告,便贊嘆不已,當下答應印贈六萬本教科書。這正是凈因法師所預期的結果。
十、心願
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它度化眾生是沒有國界、種族之分的。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受到佛法的滋潤,世界大同、和平無爭將指日可待。
佛法傳入歐美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且多為西藏密宗,與斯里蘭卡、泰國等上座部佛教。因為多用英文為弘法語言,弘法對象多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西方人,以修持禪定為主,普通市民很少。
中國大乘佛教傳入西方國家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很多國家也紛紛建起了金碧輝煌的寺院,如英國也有兩所規模較大的寺院(倫敦佛光寺和伯明翰法雨寺),但終因受言語之限制,弘法對象多為華僑,直到現在,中國佛教在西方的影響仍很微弱。今天英國政府敞開了中小學的大門,歡迎我們向天真無瑕的兒童與青少年傳播佛陀智慧的種子。可以預料,一、二十年後,這些學生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活躍在社會各階層。希望他們受到佛陀慈光加被,個個一心向善,造福人類,使社會安寧、人民安樂。正如《無量壽經》所說「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如此影響鄰國,而擴展至西方各國,與東方文化同流,則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可期也!這應是每一個佛弟子的大願!

E. 為什麼當時英國人把宗教信仰看得很重要

因為他們覺得一個沒有信仰的人是很可怕的。
滿意請採納

F. 英國用什麼語言,他們的民族是什麼,宗教是什麼

英國當然是用的英來語源.
從公元前一直到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人征服英格蘭,先後有好幾個民族曾到該島上定居過。

伊伯利亞人:不知和時來島。屬地中海種族。

凱爾特族: 第一批為蓋爾人,是蘇格蘭.愛爾蘭人的祖先,使用蓋爾語。第二批為屬凱爾特人的不列顛人,是威爾士人的祖先。不列顛遂成為聯合王國國名的主體部分。

羅馬人:公元前一世紀來島。帶來了拉丁字母。

日爾曼人:公元5世紀中葉,日爾曼系的盎格魯人 .撒克遜人等侵入英倫。其中盎格魯人較為強大,稱該島為「盎格魯的土地(Angle-land),英格蘭(England)一詞便源於此。盎格魯棗撒克遜語言也是現代英語的祖先。原有的不列顛人則被趕到威爾士及英格蘭南部。現在的威爾士語便是不列顛的語言。

丹麥人:公元9世紀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地區。他們並非全是維金人。1016年丹麥人克努特徵服英格蘭。

諾曼人:諾曼底公爵威廉頗有名氣。他於1066年即位英格蘭王,確立了貴族制開始了諾曼底王朝。

這樣看來,並沒有純粹的「英國人」。或許只能說,英國人就是英國人。

G. 怎麼做一個關於英國人宗教信仰的PPT呢

首先你要了解英國宗教,要了解新教,也就是基督教。要了解新教的話你就要了專解天主屬教,要了解天主教的話你就要了解猶太教......同時,你還要對希伯來人的文化、古羅馬人的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馬丁路德教派,以及當時英王為什麼要擺脫羅馬天主教的鉗制,自立新教有所了解.....你應該是想了解這些吧,我想,可這些我給講很長時間也講不完,如果你想學PPT製作技巧的話,那我想我幫不太了你。

H. 英國人一般信奉天主教還是基督教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蘭教會(亦稱英國國教聖公會,其成員約佔英成人的60%)和蘇格蘭教會(亦稱長老會,有成年教徒59萬)。另有天主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和佛教等較大的宗教社團。

英國國教,英文:Church of England,英國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會。也稱英格蘭聖公會或安立甘教會。英國17世紀經歷了很多戰爭、斗爭,國王與國會之間的斗爭。英國16世紀亨利八世,因為不滿意教皇不批准他和他的西班牙妻子離婚,因為她沒有生育,英國王位的繼承權可能旁落到其對手西班牙王室的手中,所以在英國發起宗教改革,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會,成為英國的安立甘宗,英國國王把自己封為教會的最高領導。

(8)英語寫作英國人信仰的宗教擴展閱讀

新教(Protestantism),亦稱基督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並稱為基督教三大流派。包括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產生的新宗派: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隨後又從這些宗派中不斷分化出來的更多宗派。新教又稱「更正教」、「抗羅宗」、「耶穌教」。

中國常以「基督教」一詞單指新教。因對羅馬公教(即天主教)報抗議態度,不承認羅馬主教的教皇地位,故西方一般稱基督新教為「抗羅宗」或「抗議宗」。這詞源出德文「Protestanten」(抗議者),最初指1529年在德意志帝國會議中對恢復天主教特權之決議案提出抗議的新教諸侯和城市代表,後衍為新教各教派的共同稱謂。

I. 為什麼當時英國人把宗教信仰看得那麼重要

你說的那些英國人我想應該指的是基督徒,因為英國人普遍是基督教信仰。
其實基督徒把信仰看得無比重要,並不只限於英國人,還有美國人..
而且也不限於你所說的所謂「當時」,
從古到今基督徒把信仰看得是生命般重要。

所以你的提問 ,
其實應該提升到「基督徒為什麼把信仰看得那麼重要」來作答。
1/因為確信耶穌基督就是神的兒子,確信聖經的啟示是上帝的話,是真理。
2/因為感恩, 從上帝而來的拯救,幫助與安慰以及盼望...
3/因為因著認識耶穌基督他們的人格有了價值,內外在生活變得美好。

...
...
還可以舉出很多具體理由
GOD BLESS YOU 懷 菍!

J. 一些英國人宗教避難來到北美建立殖民地,為什麼還要受英國管制呢

北美殖民來地,最早的是建立與源1607年的【普斯茅斯】。1607年,對於中國的歷史愛好者,要知道的,所謂的「倒行逆施」的斯圖亞特王朝王朝由蘇格蘭入主英格蘭,做了國王【Ps:當時英倫三島上,威爾士實際與法律上完全屬於英格蘭;蘇格蘭卻是獨立的;愛爾蘭的征服要到奧列弗·克倫威爾才完成,而法律上要到1801年正式合並】,這個王朝有著許多狂熱的天主教徒的國王,而英格蘭廣大的教徒自1534年亨利八世《至尊法案》後,主流部分都信了聖公會(國教徒),信仰更純粹的受了加爾文教的影響,即是清教徒。因此,斯圖亞特王朝的上台執政,不願改宗的異議人士,只能去新大陸,逃避國王權威的威脅(隨時可能迫害)。新大陸,又剛剛開墾,國王允諾這些人實際的遷移守邊,給了他們有限的自治。另外,最主要的,自都鐸王朝君主專制後,民族意識的共識已經深入民心了,既然國王讓你開墾自治,有何樂而不為,接受其的統治呢?反正,身後有個國家的背景,也不會被其他國家的殖民者欺負(隨意的欺負,外交上面的交涉,你會懂的吧)。 希望對你有用啦!!!!!!

閱讀全文

與英語寫作英國人信仰的宗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