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淺談如何利用圖式理論,指導學生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
那麼,怎麼才能把圖式理論應用到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去呢?
按圖式理論,閱讀教學工作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Pre-reading
引導學生作好閱讀心理准備, 實現自上而下的內容圖式激活。著手激活的角度應根據文章的內容和題材來進行不同的選擇。具體說來,也就是充分刺激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圖式,調整學生的思維方向,預測有關課文的圖式知識,使已有知識向課文的新的圖式知識靠攏,相近並達到吻合。要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在學習課文之前,利用插圖、利用標題或一些關鍵詞進行預測,並隨著學習進程不斷地印證和修正。關鍵詞是與文章主題思想緊密相關的詞語,能激活圖式。閱讀前,教師有意識地仔細選出關鍵詞語,讓學生討論,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把他們的思路引到文章的脈絡上。也可要求學生從其層次結構及內容上入手進行猜測,根據自己對於類似文章的圖式,對文章的內容做出判斷。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預測與課文實際表達的內容加以比較,從而達到對文章內容深層次的理解。
2.While-reading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培養閱讀技能。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建立相應的語篇圖式。這樣有助於學生從整體理清文章的脈落,使學生易於記憶,理解並推理,並力求把課文新的知識充分融入學生原有的圖式知識並形成自己的新的圖式。
3.Post-reading
運用圖式。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寬松和活潑的討論氛圍,允許學生爭論,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新的圖式知識加以運用,擴充和輸出。
⑵ 如何用圖式理論指導英語課堂教學
課前精復心備課,選擇合適的教學制過程。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准備工作的好與壞有直接關系。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如查閱各類信息資料、儲備豐富的相關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准備合適的教學手段和用具
⑶ 英語中圖式理論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急需,謝謝!
以前好像見到過一本《語法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奧托.葉斯柏森(Jens Otto Harry Jespersen)寫的
裡面好像提到圖式結構內 但不知是不是他容創下的圖式理論 僅供參考
⑷ 請問英語中的圖式理論的有關書籍有哪些越多越詳細越好,謝謝!
上當當網上買吧!有很多!
⑸ 什麼是圖式理論
"圖式"是指一個人不斷積累起來的知識和經驗的結構。人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圖式"認識客觀世界、解釋客觀世界。圖式論任為,任何語言材料,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取決於聽者或讀者已有的知識,即人們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歷聯系起來。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於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吻合。例如,當我們談起醫院,就會想到醫生、病床、打針、吃葯、動手術等等,這是頭腦中有關醫院的圖式發生了作用。 根據這一理論,閱讀理解首先輸入一定的信息,然後在記憶中尋找能夠說明這些信息的圖式,當足以說明這些信息的圖式被找到以後,就可以說產生了理解。可見,讀者理解一篇語言材料的過程就是讀者頭腦中的圖式與語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當讀者把頭腦中的圖式與語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聯系起來時,就能獲得作者所要傳遞的意義,達到讀者與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則,閱讀理解就失敗。 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來決定,它們是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ta)、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ta)。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的這三中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結果決定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二、圖式理論在高中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1. 內容圖式的運用 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一篇課文的熟悉程度,及狹義的背景知識(趙代玲,2001)。學生在理解新信息之前,都要將新信息與已知的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圖式理論認為,讀者的背景知識是影響閱讀理解的重要因素,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 語言意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理解。許多語言專家認為,文化背景知識是理解特定語篇所必須具備的外部世界知識,它對語篇理解的影響大於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的缺乏會導致閱讀理解障礙,因而在理解句意時不僅要用語言本身的知識,還要運用客觀世界及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教學中,若能充分運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識,就會對閱讀材料加以推測、判斷,就容易理解閱讀材料。在教學中,常發現一些學生不能理解某篇閱讀材料,並不是因為語言知識障礙,而是他們根本不具有作者所想像的背景知識。 因此,在閱讀教學之初,可針對閱讀課文的內容,有的放矢地利用與閱讀材料配套使用的圖片、光碟、實物、影片等向學生介紹背景知識,引入課文的話題,激活學生已有的、與課文相關的背景知識,使學生頭腦中的背景知識和閱讀材料相互聯系起來,使其產生閱讀課文以了解更多信息的願望。此外,還介紹學生課外讀一些有關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的書籍,如《英語學習背景知識》(英國澳大利亞)、《英語學習背景知識》(美國加拿大)、《英國風土大觀》、《美國風土大觀》等。 2. 形式圖式的運用 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的體裁的了解程度,即讀者的篇章意識。 文章的體裁是多種多樣的,如故事、寓言、說明文、論說文等,不同的文章都有各自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越熟悉某種文章結構,閱讀時就越能把握思路、層次,就越清楚文章的特定框架結構、各段落的組織排列及文章的邏輯關系,讀起來就得心應手,閱讀速度也會隨之提高。 教學中,如果老師缺少對語篇文體的分析和指導,學生不懂得分辨體裁,閱讀就會帶有盲目性。因此,針對不同的體裁,應進行分類指導。從寫作方式看,高中英語教材中常見的體裁是記敘文(narrative writing)和說明文(expository writing)。記敘文有可分為人物傳記和故事。 人物傳記的文章可從兩個角度去閱讀,一是按時間順序了解人物生平(time and events);二是關於人物所獲得的成就(achievements)。以sefc 1a unit 13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為例,開始閱讀時就按時間線索找到有關abraham lincoln 的信息: 1809:was born in kentucky, usa 1818:his mother died 1860: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1:the american civil war broke out 1864: becam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second time 1865:was shot at the theatre in washington, d.c. 學生從總體上理解了文章之後,再來概括abraham lincoln's achievements就顯得容易多了,就會明白他為什麼被看著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更重要的是再遇到相同體裁的文章,如sefc charlie chaplin,albert einstein,walt disney,madame curie,captain cook,martinluther king jr等傳記類文章,學生都會從類似的角度去閱讀,而且還掌握了此類文章的閱讀方法。 故事類文章也按記敘文的特點進行閱讀。記敘文的結構由開端(beginning)、發展(development)、高潮(climax)和結尾(ending)四部分構成。 說明文的結構分為引言(introction)、正文(body)和結束語(conclusion)三部分。以sefc 2a unit8 lesson 30 first aid為例,首先按結構和意義把文章分成塊,明確大意,然後版書以下要點: introction(para 1):first aid is the science of giving medical care to a person before a doctor can be found. body(para 2-4):three important things to do if someone has an accident and some advice for dealing with common injuries. conclusion(para 5):if everyone in the country knew first aid, many lives would be saved. 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把握了文章的整體框架,使復雜的文章簡單化,同時也突出了核心,層次分明,達到了透徹理解的效果。同樣,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類似的文章時,會根據教師介紹的方法,迅速的抓住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的內容。 3.語言圖式的運用 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是對詞彙的掌握和語言結構的了解。語言圖式在閱讀中起基礎的作用,沒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就發揮不了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對文章中結構復雜的長句和語法難句進行分析,以掃除學生閱讀中的障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合理地運用三中圖式進行閱讀教學,這三中圖式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對同一篇閱讀材料,應兼顧內容圖式、形式圖式及語言圖式,只有這樣才會產生高效率的閱讀理解。[好研網]
⑹ 閱讀圖式建構課堂教學設計哪位老師能給解釋一下什麼意思
圖式就是閱讀者已有的相關於閱讀內容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的綜合體。
二、讀前圖式建構主要活動
1、分析標題,根據標題預測內容:以培養學生通過標題預測內容的能力,尤其是不同的標題,對於文章內容的濃縮,可以幫助我們看到標題就理解文章。
2、閱讀圖片內容,根據圖片內容預測:引導學生看圖片,理解文章內容,建立圖片與內容的圖式。
3、字體、版式分析
4、搶眼文字分析
文本中總有搶眼的文字, 如數字、全大寫詞彙、感嘆號、省略號等,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語篇。
5、分析文化背景
三、讀中圖式建構主要活動
1、文章結構分析
文章結構是體裁的主要標識,如散文、戲劇、詩歌就有著完全不同的結構。在閱讀過程中,直接從文章結構把握圖式,是非常重要的理解步驟。
2、前後關聯分析
章節、段落、語句、語詞都有著各種關聯,如有些從句的位置不影響從句的含義,但有些從句的位置則會直接影響語句的意義。如:
When Old Jack came home, he found everything was gone. (或者When he came home, Old Jack found everything was gone.)
Old Jack found everything was gong when he came home.
二者語義區別不大,但其實所強調的重點有些不同。
但是下面的語義則因從句位置不同而導致語義完全相反:
The man who killed Old Jack ran after the woman along the river.
The man ran after the woman who killed Old Jack along the river.
位置變化導致的語義變化非常明顯,而不是強調的重點不同的問題。
如何理解文章,位置圖式的意義比較明顯。
3、前後順序分析
段落與語句的前後順序關系都是圖式的表現形式,如漢語思維中主要是前因後果的「因為…所以…」結構,英語中的because前置的語句,對中國學生理解就很容易。可以because從句後置則往往導致我們的學生對於因果關系把握的誤差。
顯然,把握順序可以直接幫助讀中的理解。
4、論據與論點關系分析
論據能否支撐論點不僅僅是論點是否成立的問題,而更是論據與論點的關系問題,甚至論據的位置也會影響其對論點的支撐作用。這些都是在讀中可以直接建構的圖式。
5、注意文化特點
閱讀材料的諸多文化因素都會在讀中影響對文章的理解,建立相應的圖式有助於對文章的理解。
四、讀後圖式建構主要活動
1、討論文章中心大意
分析文章的中心大意,是我們理解文章、尤其是建構圖式,以後理解類似文章非常重要的方法。
比如,威尼斯商人,我們看到,中心思想是關於契約與理性的問題。莎士比亞總是歌頌理性,所以安東尼、鮑西婭因為理性的智慧,最終獲得了勝利,而夏洛克則只有契約意識,沒有理性,為了契約而失去真正的理性,所以最後失敗。
理解這個中心大意,就能理解威尼斯商人。否則,就難以把握其本質。
2、討論文章邏輯順序與關聯
英語的文章邏輯順序和關聯與漢語有很多不同,尤其是論說文。所以我們要分析英語文章的邏輯順序與關聯。比如我們在前面專題七的研修中就看到老師引導學生就論點與論據的關系進行討論,這對圖式建構非常有作用。
3、討論情節發展的因果關系與人物關系、預測人物關系、情節進一步發展
這是非常有效地讀後圖式建構的方法,幾乎故事的圖式都是這些內容,我們通過這種分析就能理解威尼斯商人與百萬英鎊圖式的巨大差異。
4、分析文化特徵
和讀前活動一樣,分析文化特徵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圖式。
5、分析語言特徵
不僅僅分析文化特徵可以建構圖式,分析語言特徵也是如此。我們在專題4的研修中,專門提到過運用被動語態使對歐盟的介紹更加客觀一些的語言特徵。這是我們閱讀中可以很好把握的圖式建構方法。
⑺ 新課標倡導的寫作教學策略有哪些
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新課標》)[1]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筆者通過觀察和調查發現,不少高中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缺乏有效的寫作教學策略,往往在高考復習沖刺階段以練代講,突擊進行寫作訓練,有的教師讓學生被動地背誦一些英語範文以代替寫作教學。這些做法顯然違背了《新課標》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利於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筆者認為,深入地研究有效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策略,科學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和寫作能力已成為高中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貫徹和落實《新課標》的教學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要研究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技巧,並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對生活的體驗和實踐活動,通過積極主動嘗試寫作,大膽與他人交流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進他們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最終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一、結合詞彙教學強化英語基本句型訓練
英語文章的寫作離不開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和習慣用語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加強英語基本句型訓練,讓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基本時態和語態,熟記一些常用的固定片語和習慣搭配。特別是在日常詞彙教學中,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教學原則,通過詞彙教學培養學生使用基本句型的能力,為開展寫作教學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英語的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說的能力依賴於聽的能力,又有助於寫作能力的培養。聽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聽和讀屬於輸入(input),只有達到足夠量的輸入,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較好的說和寫的輸出(output)[2]。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只有足量的輸入才會有高質量的輸出。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通過聽力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讓學生聽懂聽力材料的基礎上,讓他們根據聽力材料進行討論或復述,或者把聽到的內容改寫成短文。這樣做可以讓學生不斷積累語言材料,掌握多樣化的英語表達方法。
由於寫作是口頭表達的文字記錄,所以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必然有利於寫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在進行聽說(Listening and Speaking)課堂教學活動時,我們除了讓學生聽錄音、進行對話和表演之外,還可要求學生把對話改寫成短文或復述對話的內容,既可培養學生的掌握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可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三、開展泛讀教學,培養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技巧
閱讀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各種題材的範例,通過篇章結構的分析,有助於使學生了解英語文章的篇章結構和各種文體的寫作特點,增進對寫作要領和寫作方法的了解。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回答提出的問題,不僅深化了的文章內涵,而且鍛煉了學生使用英語遣詞造句的那裡,促進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升。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同時,增強了學生學習外語的自信心,促進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我們在鼓勵學生進行大量閱讀的同時,還可以要求學生背誦一些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精彩的段落,以便在寫作時模仿或引用。大量閱讀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擴大詞彙量、加強學生的語感,對掌握英語寫作技巧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認為,任何一篇英語材料都包括三種圖式[3]: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和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讀者的閱讀能力是由這三種圖式來決定的。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原文語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詞彙、語法和習慣用法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涉及的有關事物、事件內容的知識圖式,如購物的圖式,慶祝國慶節的圖式,有關美國歷史的圖式等;而形式圖式則指讀者對閱讀材料的體裁和篇章結構的熟悉程度,包括關於英語不同文體如記敘文,詩歌、戲劇、說明文和議論文等不同文體在結構、語言上的差異等。大量的閱讀必然有助於建立和強化學生的「形式圖式」,使學生逐步了解英語文體的基本結構特點和寫作技巧。
四、利用精讀教學分析文章脈絡結構,強化不同英語文體的寫作特點
文章是信息的載體,文體是這個載體的組織形式,是對信息的組織和布局模式。利用精讀教學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英語的常見文體的寫作特點,歸納各種英語文體的結構類型和特徵,幫助學生逐步構建和強化「形式圖式」,把握記敘文(narrative)、說明文(expositive)議論文(argumentative)、新聞報導(news report)等體裁的結構特點,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英語寫作常識和技巧。
五、結合教材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寫作任務,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編寫的高中英語教材(SEFC)在每個單元有一篇與單元話題相關的寫作任務,我們可以用作每周一篇的作文練習題目。同時,我們還創造性地設計一些話題新穎的、學生感興趣的寫作題目,讓學生情緒飽滿地主動去練習寫作。例如:高一第一單元的話題是Good friends,我布置給學生的寫作題目是My Best Friend,要學生寫完作文後,互相交換,閱讀他人的作品。這樣不僅調動學生了的練習寫作的興趣,還倡導學生以體驗和交流的方式相互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和人生態度。再如:高二上第9單元的話題是Saving the earth,在結束本單元學習時,我布置了三個半開放性的寫作題目,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寫:
(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is faced a lot of problems with the environment…
(2)The city of Zhengzhou lies at the crossing of China, which is famous as a commercial center and green city. But in my view the environment…
(3)As a native of Zhengzhou, I am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here very much. I have thought of a plan to make our city more beautiful…
這樣學生可以站國家環保局局長、市長、市民的不同角度去談論環境問題,而且人人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當我校團委組織全校學生觀看了中央電視台舉辦的《200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節目後,我及時地為學生編寫了一個寫作練習題:「結合觀看中央電視台舉辦的《200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節目,請你用英語寫出自己對洪戰輝的事跡真實體會。」
這樣的作文練習題目時代感非常強,能夠調動學生的寫作慾望,讓學生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他們使用學過的語言表達思想充分體現出《新課標》所倡導的「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
優質高效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是英語作文教學創新探索的物質前提。我們在布置作文題目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寫完作文。然後,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把部分學生的優秀作品展示給大家一起欣賞,同時指出學生作品中的優點和缺點。我們還可把老師寫的作文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比較發現找自己寫作方面的不足之處。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英語作文教學的課堂效率。
七、注重發揮積極情感態度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激勵作用
人類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進人際交往,人際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態度。情感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和傳遞。由於感情態度與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很多方面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語言學習,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則更加明顯。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於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勇於實踐精神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烈的自信心有助於學生克服外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4]。作為中學生,他們的天性是願意表現自己,善於表現自己。因此,我們要善於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年齡特點進行教學,鼓勵學生書寫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抒發生命中的感動的音符。學生在仲秋之夜集體賞月活動、假期回故鄉的旅途、一次春天的踏青、親人的去世等等都成為他們抒懷的話題,通過英語寫作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成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最終提高學習效果。
⑻ 如何提高英文新聞寫作
一、問題研究的背景.
近年來,伴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快速推進和新教材的全面實施,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較大改善,但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還相對滯後,也一直是影響整個英語水平提高的重大障礙.因為英文寫作是英語語言的一種綜合性表達方式,是聽、說、讀、寫中相對較難的一種技能.它不僅能夠體現英語學習者的英文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能較客觀地反映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如何充分挖掘學生英文寫作能力的潛力,進而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英文寫作能力的目的呢?本文試從分析英文寫作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出發,通過運用英語報刊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
二、問題研究的提出及進展情況.
一直以來,培養英文寫作能力主要依靠英語課本進行,可利用的資源十分匱乏,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借鑒和總結,逐漸感覺到英文報刊對於提高學生英文寫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然,英文報刊並不是提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唯一途徑,但是英文報刊對於提高中學生英文寫作能力卻是最佳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為通過閱讀一些名著的英語簡寫本,看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雜志,對於提高對英語語言的認知能力、不斷的積累詞彙和英語習慣表達方式,進一步體會和領悟作者傳遞信息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之後用英語來表述寫作等就有水到渠成之效果,這樣就也可以大大的提高了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並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中文寫作習慣對英語寫作水平的影響;鑒於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提出要不斷地閱讀英文報刊,為英文寫作提供語言、內容、修辭等方面的輸入和範本,從而提高其英文寫作能力.
首先,英文報刊作為一種時事英語,不僅話題新穎,從校園熱點、文化知識、到休閑閱讀等內容廣泛,而且文章短小精悍,迎和現代生活節奏,容易讓人接受,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濃厚興趣,因為興趣是寫作的最大動力,也就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而情緒高漲,因此隨著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明顯提高,再加上閱讀了不同題材,拓展了知識面,學生的英文寫作水平及深度就會有明顯的提升,順其自然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也就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次,英文報刊能夠比較及時地反映英語的發展和變化,有助於英語詞彙和短語的不斷更新.就其豐富的詞彙而言,21世紀英語具備任何一門英語課都不具備的優越性:在今天的信息時代,新的詞彙隨著信息爆炸而不斷出現,其中有些十分有用而又不是過於專業化的詞彙往往最早出現在新聞傳播媒介上,並由此進入千家萬戶,比如,中國的唐詩在某些西方國家很流行,高二第二期的閱讀材料Moon comes round full circle中,有關「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翻譯,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有關最新科技動態及產品的詞彙一般都最先出現在新聞中,才逐漸被人們接受.相當一部分的詞彙剛在新聞英語中出現時在字典中是查不到的,如,glocalization這個詞,它是由英語單詞global和local(ization)這兩個詞合成而來,可以猜測,這個詞與全球和本土有關,可以翻譯成「球土化」,它指的是一種文化現象,即帶有本土和民族特色的東西逐漸被全球接受;比如,中國的唐裝在某些西方國家流行,蘊涵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電影在國際電影界的備受矚目等.從新聞英語諸多的新鮮詞彙中,我們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詞彙學習技巧,而且也能更多地了解世界.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每周開一節報刊寫作課,旨在通過報刊閱讀,在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看到英語報刊閱讀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優勢.
最後,英文報刊中豐富的文章結構、體裁、與此相適應的語言風格、詳細闡述或敘述的角度和方法、文化多樣化的接觸,有助於學生建立不同文體風格圖式、利用多渠道信息完成具有特定交際目的作文的能力,同時廣泛的英文報刊閱讀還有助於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框架下的文本存在方式.因為在非自然英語環境中,英語學習者只有通過閱讀才能接觸大量的、地道的書面語言,也只有在有足夠量的輸入前提下才會有輸出,才會有較高水平的英文文章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