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篇關於信息化的英語作文,100字以上 簡單些就好,謝謝
Nowadays we have a great number of means of getting information. Libraries provide us with books, while Internet offers us information resources.My favorite means of getting information is surfing the Internet. It enables me to search what I want within just a few seconds. In addition, when we meet with some problems, we can go to Bai to ask for help, and we can often get satisfying answers.Internet helps me really a lot. It』 my favorite way of getting information. I enjoy searching information through Internet.
⑵ 如何進行英語寫作教學
一、確定恰當.實際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揮棒」,是所有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因此教學目標的設置必須:
(一)符合課程標准和學生實際的程度通常在一堂英語課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師都會努力去落實,但後兩個目標在教學中容易忽視。而在有些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目光有盹總是停留在某一知識點的教學上,反反復復圍著目標知識,只求學生能將知識點爛熟於心;而有些教師則片面的追求課堂上的熱熱鬧鬧的場面,而忽視了本堂課所要達到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筆者曾隨堂聽過這樣一節課:這是一節一年級英語課,本課要教學生們用英語打招呼。上課鈴響了,「Hello!」老師有激情地向學生揮揮手。大家也情不自禁地回應「Hello!」「I』m fine.How are you?」老師豎起大拇指,指向自己,然後指向大家。於是開始了這節課的教學。『'How are you?」「I』m fine.」的呼聲此起彼伏。然後,老師放起了「heuo!Hello!How are you?」的樂曲。「Is it nice?Do you want to sing?」老師笑眯眯地問大家。「Yes!」孩:Pff]回應。老師看著學生們興致這么高,也很高興。首先,她讓學生先聽兩遍錄音,然後讓孩子們一句句地學說英文歌詞,又親自一句句的耄眇昌,然後跟著節拍唱、分男女唱、小組唱??教唱歌曲的過程整整持續了21分鍾。課也在歌聲中結束了。加分鍾的課里,有整整21分鍾學生們是在學唱歌中度過的,後半節課幾乎成了一堂音樂課。唱歌雖是/J嘩生容易接受的形式,但在英語課堂中,任何形式的活動都應為學生獲得語言能力設計,如果這些活動缺少了應有盡有的教學目標的指向,動的主題偏離了教學目標,再好的教學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⑶ 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強化英語教學方法
課堂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課堂教學需要注入更多的新元素,使之煥發生命的活力,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運用互聯網進行英語教學可使教學內容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宏觀為微觀,使英語教學從單一的模式向直觀性、趣味性、藝術性和立體化模式發展.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隨之帶來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資料等許多變化,自然也會改進教學效果.但是,如何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是值得深入探討與研究的課題當今世界知識更新,學生學習的性質應當由傳授性、繼承性轉變為探索性、創造性;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更應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內容上,要從單純的語言教學轉向既學語言又學文化和科技知識,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養人文精神;在教學方法上,既要有中國特色,又應學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不僅研究教法,而且研究學法.這些方法都要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為出發點,以便真正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新英語課程標准》提出:要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網路信息技術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把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活動之中是推動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途徑之一.因此,一支粉筆馳騁講壇的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了,恰如其分地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興趣出自好奇.「培養學習的興趣是推進學生進行復雜認識活動的重要動力」.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選擇貼近生活、具有時代特點的事例,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地創設優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學生置身其中,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濃厚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容易刺激他們的視覺和聽覺器官,給他們帶來新鮮的驚喜,並引起他們的積極反應,有助於較長時間地保持學習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九年級英語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這一單元時,從網上選取了大量世界風景地圖片,如:Amazon(亞馬遜河) jungle(熱帶叢林)Niagara Falls(尼亞加大瀑布)Eiffel Tower(埃菲爾鐵塔)Notre Dame Cathedral(巴黎聖姆院) 等製作這些地點圖逐一點擊畫面並配一單詞並朗讀,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單詞,並自然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
這樣利用信息技術製成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非常強烈,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開始新知識的學習.若這樣長此以往地運用,信息技術以其真實感和趣味感刺激學生思維,學生的思維也隨之流暢.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於現實條件的限制,知識重點、難點往往不易解決.現代計算機技術圖形處理的能力很高超,把這一特有功能運用到教學中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化枯燥為生動.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在計算機的作用下被化解了,消失了,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教學重點得以順利解決.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聲畫之精彩而耳目一新,從而產生樂學情緒.
比如,教九年級Unit 7 這一單元時,通過信息技術在網上搜集有關世界上有備旅遊勝地,根據不同特點引導同學們學習這一單元單詞,如:tiring(引起疲勞的)ecational(有教育意義的),peaceful(平靜的)fascinating(迷人的)thrilling(令人激動的)等,讓學生對前面有名地進行辯論,從而突破難點.
信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和過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內容化為生動有趣,使得教材內容得以直觀再現,重點易於突出,難點易於突破,極富表現力,易於學生掌握.
三、運用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圖形不是語言,但比語言更直觀和形象,比語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動畫比圖形更先進,利用文字閃動,圖像縮放與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加大了教學密度,提高了教學效率.
例如:在初三復習時,當復習食物方面的單詞,像pizza, mushrooms,onions,cheese, tomatoes,hot dogs,soda, iced tea,juice,salad,hamburgers等等.這些食物有些學生都沒有見過,學起來枯燥,難以記住.課前我找到這些食物的圖片,用Photoshop的套索工具處理圖上所標的名稱單詞,以動畫形式設置在圖畫中並配有單詞發音.讓學生Look at the picture,then write down the words.教師點擊圖中設有單詞的動畫,讓學生看實物圖片讀、記單詞.
有趣的畫面,難忘的鏡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們對單詞的印象;同時引導學生說一些分別包含這些單詞的日常用語,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學習情景中,並能很快說出這些單詞.這時我拿出事先准備好的食物頭飾和單詞頭飾發給學生,然後所有學生齊唱「找朋友」的英語歌曲.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很快地找到了朋友,並且興致盎然地充當小教師,教讀食物單詞.多媒體軟體向學生直觀地呈現了語言材料的示範表情、動作,為學生隨後的表演提供了可模仿的生動、具體的情景.這樣,在多媒體軟體提供的圖文並茂的情景中,學生邊看邊聽,視聽覺相結合,成為感知的主體,學到了新的知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基於好奇心,以問題為導向,在老師精心設計下學生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各種現代教育媒體並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具體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去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針對學習中的疑難,通過採用自主互動討論的方式進行探討,並對多種意見進行記錄、整理、分析、歸納、比較,得出正確的結論.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討論、探究,這既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⑷ 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英語中開展教學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智能化生產工具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一樣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這種網路性生產工具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智能化生產工具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一樣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這種網路性生產工具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用信息化手段學英語,也就是用電腦、手機、微信等來教英語的過程。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⑸ 如何在英語信息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1.加強聽力鍛煉,感受語感
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技能中,聽為四項技能之首。為此,一周內可適當安排幾節課在開始階段讓學生聽事先准備好的聽力材料,大概10分鍾左右。學生通過聽,從聽不懂到聽懂,從部分理解到全部理解,能逐步產生對英語的良好感受。但如果總聽教材中的內容,未免太過單一,時間一長,學生也會感到無趣。所以教師要多轉換聽力材料,可以是英語電影或錄像資料中的一些經典對白,也可以是幽默故事等趣味聽力材料,來增加聽力的趣味性。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持續高漲。
2.創設說的語境,訓練語感
語言首先是有聲語言,口語是第一性的。語感的培養也應該從言語活動的交際功能出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出所必需的真實情境,對學生培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從而能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的發展。
首先,作為教師,在課堂上必須盡量用英語上課,當學生遇到聽不懂的單詞時,不要急於解釋,要鼓勵學生藉助關鍵詞、老師的手勢、眼神、音調、動作等自己琢磨。如此一來,課堂充滿了濃厚的英語氣氛。教師堅持運用英語講課,就能使學生沉浸在濃厚的課堂英語氣氛里,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英語思維,並用英語進行交流,訓練了學生的語感。
同時,現代化教學工具為創設語境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教師利用多媒體、錄音機、攝影儀等結合教學材料創設說的情境,幽默地道的原聲錄音帶、生動有趣的畫面,特別是多媒體的動態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他們說的慾望。再者,教師也可以應用生活情境模擬法,結合教學內容將教室設計成學生熟悉的商店、郵局、飯店、街道、公園、醫院等場景,師生角色扮演,趣味十足,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真實感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但課堂45分鍾畢竟是有限的,作為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第二課堂,如開設英語角,要求學生將本周所學的語言以及所學知識在「英語角」活動中自由使用,也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講給他人,彼此交流,提高語言的感受性;也可以舉辦英語話劇社,為學生挑選適合他們英語水平的經典原著,讓學生沉浸在其扮演的角色中,充分感悟英語語言的美麗,通過表演,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自己的語感。
3.注重朗讀背誦,強化語感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學習英語也是如此,模仿正確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來朗讀背誦,有助於強化學生的語感。
朗讀是一種多器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生動優美的朗讀會使學生感到英語語言韻律美的魅力,能不斷提升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同時,學生也會逐漸領會到語言的規律性和連貫性,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強化學生的語感。首先,作為教師應該起到范讀作用,當然也可以用教學磁帶代替教師范讀,但本人覺得教師范讀更有促進作用,因為教師范讀時,教師的語氣、語調、神態、動作都比磁帶更容易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之後讓學生模仿,反復朗讀,讀出作者的意圖,感受作者用詞的准確性、條理性、生動性,從而加深了對語言的感受。當然,為了避免朗讀的單調性,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點樂趣,比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小組朗讀。課余時間可以組織朗誦比賽,同時還可以把學生的朗讀錄到磁帶上。豐富多彩的朗讀形式,既讓學生增加了對朗讀英語的興趣,同時語感也得到了提高。
著名的語言學家朱光潛曾說過:「我覺得初學外語者與其費那麼大勁去死記硬背,做那些支離破碎的語法練習,倒不如精選幾篇經得起仔細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們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為自己的營養,這樣就會培養其敏銳的語感。」這句話道出了背誦對語感培養的重要性。
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中挑選優秀的文章,也可以是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名家名篇。剛開始是讓學生機械性背誦,即對語言材料不做任何變動的直接背誦,這也是語言操練中最初級、最基本的形式。通過機械的背誦,學生對該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解。第二步,在教師給出的幾個關鍵詞後能用自己的語言去復述所學的語言材料。這一步是讓學生真正掌握語言材料,感知語法知識,形成語言習慣。再次,教師要對學生以前所學的語言材料在某一特定的場合加以重視,鞏固其所掌握的知識。換句話說,就是對已識記過的東西,加以反復強調和運用。
通過朗讀和背誦會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識別能力。原汁原味的英語讀多了,背熟了,便能自然上口,出口成句,出口成章。這也是我們培養語感的目的所在。
4、重視寫作訓練,提升語感
隨著聽、說、讀的不斷強化,語感也隨之產生和形成,此時寫的比重也應逐步加大。多寫有助於語感的進一步發展,由潛意識進入意識,由內在潛能轉化為外在行動,使語感得到全面發展。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強化訓練:一個是機械性的寫,如抄寫、聽寫、默寫。每當一課或一單元講授結束時,教師以幫助學生可將本課或本單元出現的重要的生詞、短語、精美句子劃出來,要求對原文進行摘抄,同時利用下節課進行聽寫或默寫練習。通過摘抄、聽寫或默寫的形式,有助於學生明白有些東西值得
⑹ 信息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
優點:
1. 首先,信息化教學充分利用了計算機、互聯網路等現代教學媒體的優勢,帶來了傳統教學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調動了更多的教學媒體、信息資源,從而構建一個信息量大、知識豐富的學習環境。
2.再加上算機交互性、多媒體特性、超文本特性的特點更容易創建情景式的教學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探索知識,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信息。
3.這種模式下的課堂,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和課堂的主宰。其次還實現了一對一教學,有利於因材施教;互助互動,培養協作式學習。
4. 缺點:
信息化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更加高,如果教師在操控信息技術的能力上欠佳,對課堂上突變的情況准備不足或隨機應變能力稍差時,就有課堂上就可能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
拓展資料
5. 教學信息化,是指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節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6.信息化教育,是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重要目標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式
⑺ 英語寫作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注重寫作教學的基本訓練階段
語言教學最高層次是應用。英語屬於結構語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語等,這些都是不可變的,要想在寫作中用上它們,用好它們,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基本訓練。首先,加強五種基本句型結構教學。幾乎所有的英語句型都是五種句型的擴大、延伸或變化,因此訓練學生「寫」就要抓住五種基本句型的訓練,讓他們把這五種基本句型記牢,不斷運用。五種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種基本句型雖然能表達一定的意思,但無法比較自由地表達思想,因此還必須對學生進一步進行擴句訓練,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進行擴句練習。其次,加強句型教學,要對一些句子進行分析,增強他們利用各種句子進行一意多種表達的訓練。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鞏固語言的練習,」對學生進行基本語感的訓練。
二、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依賴的,說的能力有賴於聽的能力,進而有助於寫作。聽是理解和吸收口頭信息的手段。聽和讀是輸入,只有達到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較好的說和寫的輸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首先,在Dialogue的教學中,除了聽錄音、對話、表演和編寫相似的對話外,還要求學生把對話改寫成一段短文,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變成短文的過程中,注意時態、語態、人稱和前後的邏輯關系,從而為寫作打下基礎。
其次,在Reading教學中,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必須用自己的語言,且人稱、時態要做相應的變化,這樣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義句表達,提高了表達能力。還要讓學生用課文中的片語進行復述,學生復述課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課文中的重點,邏輯關系,又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主要內容表達出來。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組織篇章結構、句子與句子之間邏輯關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語言的精煉度,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了很快地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聽懂做完聽力練習之外,還讓他們把練習作為guide進行復述聽力材料,有時還讓他們寫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寫作訓練的規范化
高中起始階段的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師用書上說明的寫作步驟,即:①構思(討論題目);②寫提綱(理順思想的邏輯關系);③起草(打草稿);④校訂(檢查錯誤,重新安排內容);⑤修改(定稿)。對學生進行寫作模式的訓練。這樣看起來比較麻煩,但避免了反復,養成了好的寫作習慣。再就是書寫和文體格式要規范。嚴格要求學生正確、端正、熟練地書寫字母、單詞和句子,注意大小寫和標點符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對各種文體特點、格式要講清楚,使學生熟悉規范的書面表達形式,用正確的標准評析和規范自己的書面表達。
四、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批改是寫作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批改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於肯定學生的成績,指出錯誤,給學生以恰當的評價。但在批改過程中,如果抓住學生的錯誤不放,有錯必糾,改到最後,就變成了教師自己的作品;如果對錯誤視而不見,寫得再多也收效甚微。我根據教學實踐,對於新教材中的「有指導的寫」的寫作訓練,規定學生限時寫完,同桌、前後桌互相批改,重新行文,再上交。這樣批改起來就非常輕松,而且典型錯誤,很容易找出,有利於講評。對於新教材中的「自由寫作」訓練,我指導學生弄清主題,抓住要點,組詞造句,安排好順序,過渡到段落形成短文,多用熟悉的單詞和句型,多用五種基本句型表達。然後讓學生共同研究,互相評論寫好的草稿,以便最後寫出修改的稿子來,這就有助於減輕教師修改作業的負擔,也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⑻ 怎樣實現初中英語的信息化教學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專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屬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