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己亥雜詩的寫作背景
創作背景:這組詩作於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這年龔自珍辭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後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即興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詩,於是誕生了《己亥雜詩》。
原文: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中國要想生氣勃勃就需要風雷激盪,這種萬馬無聲的局面實在令人悲哀。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於一種規格或方式去選用治國的人才。
賞析:"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作品鑒賞:《己亥雜詩》共三百一十五首,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社會。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的痛心疾首,言語之間多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己亥雜詩》多用象徵隱喻,想像豐富、奇特,運用多種手法寫景抒情。
作者: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號定庵(ān)。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2. 關於一些作家寫作的小故事!!!!
1、王勃打腹稿
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史籍記載,王勃天資聰穎,悟性過人,六歲就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九歲時就能看出顏師古所注《漢書》的瑕疵,十四歲時被朝廷授予朝散郎,十六歲時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兼修撰。
王勃寫文章,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剛開始,他並不精思,先磨墨數升,然後酣飲好酒。喝得差不多了,找床倒頭,蒙被大睡。等到睡醒了,揮筆成篇,不改一字,時人謂之「腹稿」,此詞流傳至今。
出處:宋·宋祁等《新唐書·王勃傳》
2、魯迅寫作的三個目的
魯迅說他寫作的目的,一是「為那些為中國的改革而『賓士的猛士』」,他們在寂寞中奮戰,我有責任為他們吶喊,要給予他們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為那些「如我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美夢的青年,正是因為他們,我『必須在作品中』處處給予一種不退走,不悲觀,不絕望的誘導,而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悲涼感有所扼制(何況我對於悲涼感本身也是持有懷疑態度的)」。
三是他的敵人,魯迅說,「我的敵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幹嘛要讓他們那麼愉快呢?我要像一個黑色魔鬼那樣,站在他們面前,使他們感到不圓滿」。 魯迅創造了以論理為主,形式靈活的雜文形式,並將之發揚光大。
他的雜文數量極多,題材廣泛,形象鮮明,論辯犀利,文風多變,毛澤東譽之為「匕首」和「投槍」(匕首投槍一說本於魯迅《南腔北調集》中的《小品文的危機》),深入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問題。
3、勃朗特三姐妹
勃朗特姐妹是世界文壇最為知名的偉大作家,她們的作品躋身巨著系列,影響世界文學近二百年。夏洛特·勃朗特的名作《簡·愛》,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呼嘯山莊》,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尼絲·格雷》聞名於世,打動了各個語種、不同國家的讀者。
但是在三姐妹小說出版的1848年,她們卻是以男性的筆名發表作品的。三部巨著的作者竟然是女人,出版商極為震驚。他們便想以此為噱頭曝光作者的性別來宣傳,但是勃朗特姐妹拒絕了。這就造成了讀者完全不知作者,僅僅是出版商知道勃朗特姐妹的情況。
十九世紀的女性作者隱姓埋名寫作已是常態,簡·奧斯汀在發表自己的小說時用的也不是自己的真名。比如《理智與情感》的署名是一位女士,《傲慢與偏見》的署名則是「《理智與情感》的作者。
4、巴爾扎克的一天
巴爾扎克在二十多年的創作生涯里,直辛辛苦苦,夜以繼日。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常累得雙手發麻,兩眼流淚,太陽穴突突直跳。後來他患了心臟病,在病痛的折磨中,他仍然拚命的工作。
他是這樣描述自己的一天的:「我現在下午六點鍾睡覺,半夜起床,然後一連工作十六小時……我只有一小時有空,就是五點到六點的吃飯時間。我發誓要取得自由,不欠一頁文債,不欠一-文小錢,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氣干到底。」
5、賈島推敲
唐代詩人賈島,有「苦吟詩人」的稱號。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此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李凝當天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詩留了下來,其中有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他騎在驢背上,腦子里不停琢磨著是「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邊走邊想用手比劃著「推」、「敲」的動作,賈島完全沉醉在詩情字句的煉意、煉句、煉字的選擇琢磨之中。這時,吏部侍郎、代理京兆尹韓愈處理完一天的公務,沿長安的大道向他的別業歸去。
毛驢受驚,闖入韓愈的東仗之中,而賈島還搖頭晃腦地比劃著,全然不知。韓愈的護衛大驚失色,即將賈島拿下,推到韓愈面前。「島具實對,未定推敲,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韓愈乃一代文宗,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知情後,見怪不怪,反而與賈島一起探討起詩來,他認為還是用「敲」為好,從此兩人成了好朋友。
3. 《呼嘯山莊》採用的寫作手法,為什麼在當時看來非常超前
淺析《呼嘯山莊》獨特的藝術創作手法。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曾被稱為是一部「最奇特的小說」,
比如,小說開篇寫到呼嘯山莊里
面的人在情態、行為上都充滿了怪異,似乎彼此間充滿了敵意,男主人性情異常,女主人說話讓人感覺只是在輕蔑與近似絕望之間的一種情緒,而且他們養的狗都讓人感覺到窮
凶極惡。在洛克伍德睡覺的房間,窗檯上刻著亂七八糟的字,是用各種字體寫的同一個名字,字體有大有小。洛克伍德感覺在睡覺時一直被噩夢所纏繞,似乎聽到凱瑟琳的鬼
魂憂郁的聲音。山莊里的這一切古怪的事和行為,彷彿是電影里的一個特寫片段,它拉開了小說的大幕,給讀者製造了懸念,同時也為後面愛情故事的上演做好了鋪墊。總之,神
話故事、傳奇、哥特式的恐怖和浪漫冒險等虛幻世界,在充滿暴風雨和巨大激情的《呼嘯山莊》里,被作者非常成功地轉化為了藝術。
4. 范愛農出場方式很奇特,這是什麼寫法有什麼作用
文章一開頭,作者就來用平凡又樸素的自語言,記敘了他曾經在茶館認識范愛農的事,先抒發自己對他的憎惡,為後文寫對他的親切友善作鋪墊.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魯迅先生對死國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
在眾多文章中,《范愛農》一文給我印象最深.在魯迅的筆下,范愛農是個有著倔強脾氣,有個性,正直、壯志未酬的人.同時也讀出了魯迅對其深深的思念.
望採納,謝謝!
5. 偉大的悲劇中的所有重點內容特別是寫作手法
擬人的修辭手法
擬人是修辭方法的一種,就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事物當做人來寫,賦予它們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動作,使事物人格化。我們讀過的很多童話,童話作品中的動物、植物,甚至沒有生命的物品,在作家筆下都被人格化了,都會說話,都有了人的感情。但是,擬人手法的運用,並不僅僅局限於童話、神話故事裡。在記敘文、論述文,甚至說明文里,我們常常都會讀到擬人化的描述。
比如魯迅在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描寫百草園時寫道:「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在這里彈琴。」這里作家用的就是擬人手法。
擬人手法的運用,可以使人的感情與景物的感情達到高度的統一。擬人的筆調,有時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法,它也是一種藝術構思,是人與物的感情的完全交融。不是作者想讓讀者將物景看做人,而是作者首先在心靈上覺得它們是有感情有靈性之物。
自然的人化,最根本的是依靠豐富的想像力,在翩翩的想像之中,賦予自然以人的環境、人的感情、人的思維和人的音容笑貌。
有時,為了增強文章的生動性,說明文也可以用擬人的手法。初中語文課本中收入的《洲際導彈的自述》採用第一人稱的擬人手法,讓導彈「自我介紹」,說明洲際導彈的構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洲際導彈的種類、威力和隱蔽方式,以及洲際導彈的新發展。在「自述」中說洲際導彈是「超級大國軍備競賽場上的第一號種子選手」,把洲際導彈的大小、重量說成是「身高」、「胸圍」、「體重」。通過洲際導彈自述的擬人方法,把深奧的洲際導彈的知識淺顯通俗地介紹出來,把洲際導彈的性質、特點說得清清楚楚,生動形象。
用好擬人手法,常常能收到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效果。
6. 寫作手法很奇特的作家有哪些
卡爾維諾!!
7. 1 《桃花心木》一棵採用接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用種樹的方法、道理、經驗來比喻_______________;用樹的成長
桃花心木》一棵採用接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用種樹的方法、道理、經驗來比喻人需要經歷的專坎坷。用樹的成長比屬喻人應當在「不確定」中獨立自主,頑強的活下去。
本文中我的情感變化線索是(奇怪因為來澆水並沒有規律)——(澆水的量和上午還是下午也不是確定的,更奇怪)——(桃花心木有時候莫名其妙的枯萎了,萬分奇怪)——(當我問了種樹人,終於明白了人也是一樣的,在不確定中成長的人可以成功,感動)
因該是這樣,這是我自己的想法,不需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