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如何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一個重要課題。初中外語教學要高度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創設一定的條件、環境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語言,通過聯想、判斷、推理、綜合分析、歸納等學習語言,因此,需要營造一種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的寬松學習氛圍。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和有關語言知識的傳授、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為了使英語課堂教學符合語言學習的客觀規律,為了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我們有必要在英語教學中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訓練策略,更加註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敏捷、靈活、開闊、獨特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培養:
設法激發學生的想像和思維
想像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是創造的基礎。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離不開想像。我們可以用圖形、表格、模型、語言描述、提問等,去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開展創造性思維訓練,首先需要營造一種有利於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因此作為教師應做到:
1、要尊重學生,努力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
尊重他們的個性和能力,實行課堂教學結構的開放,進行平等的雙向交流。使學生對課堂的創新活動採取積極的態度,產生強烈的參與需求,樹立責任心,創造一種有利於創造性思維培養的課堂學習氣氛。 在中學英語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是頗具深遠意義的。基於此,要經常對學生講"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等激勵性話語,並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自己"。比如,在向學生作自我介紹時,我不是像往常一樣敘述自己的姓名、學歷、興趣、愛好等,而是問: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 得到肯定回答後,再問: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 you can ask me any questions. 開始是一陣沉默,當學生意識到真的可以向老師發問後,他們的注意力馬上轉入「問什麼問題好呢?」,學生的思維和想像立即被激活,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了:what's your name? where did you study english? how old are you? do you like sport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ad students? 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etc.
2、形成興趣,提供積極參與活動的機會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改進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和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條件之一是根據初中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運用多種直觀形象如學生喜聞樂見的幻燈、簡筆畫、圖片、會話、游戲等教學手段,輔之以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啟示,以吸引學生,增加興趣。這樣學生所蘊藏的創新意識和精神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在一般課堂教學中,班級授課制教學有利於教師高效率地向全體學生傳播知識,但卻不利於學生的相互作用及發展學生獨特的思維風格。因此,創造性思維教學應採取集體教學與分組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在操作上,有以下兩個要點: 集體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可以採用學生廣泛參與思維活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或全班討論、交流、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方法等等。 小組活動(pair or group work):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學生獨立思考、實踐或探究發現,在做好准備的基礎上,開展結對子或小組討論或其他活動,進行交往合作學習。結對子活動能給予學生面對面交談和獨立運用語言的機會,產生信息的交流,並且在雙方的交互活動中獲得反饋,給與修正。小組活動能使班上更多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內投入到活動中去,更能營造一種互動的課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氣氛,題材更多樣,使學生覺得更自由,有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機會說他們想說的話,也就更有責任感,更能發揮自主性。結對子或小組互動等學習方式可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率。教師要盡可能地參與這些活動,從而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間、師生間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利於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結對子或小組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公平參與的機會,促進了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二、創新思維能力和聽說讀寫技能的統一
把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融進聽、說、讀、寫活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聽是接受性活動,但同樣可以培養創造性。例如,聽了一篇短文,要求學生把聽到的內容用對話形式表達出來;比起dictation來,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培養分析能力、綜合能力、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說是
❷ 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思維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師必須有清晰的教學思路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一般地說,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是循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的,因此教學思路就有了鮮明的實踐性的特點。它不只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教案中,而必須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思路清晰,英語課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啟迪。教師的個人思維品質集中地體現在教學思路上,又以非常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教師講授需把握分寸
教師的講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應把握分寸,恰當的講。在教學的某個環節,恰當的講解分析單元的某些詞句段,對於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是極為重要的。恰當的講,才能促進學生對該單元的理解,提高其鑒賞水平。蜻蜓點水或過深過透地講都無助於學生的文化積累和思維鍛煉。教師若面面俱到,講的太多太泛,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於「休眠」狀態;教師若引經考據,講得太深奧,學生聽課時的思維會處於「茫然」狀態。從教學論的角度看,恰當的講,還要注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特點。根據維果茨基的學習潛力理論,「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他們的年齡與心理力量所許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強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在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充分展示才華。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師「恰當的講」的引導下,漸入學習的佳境。
三、教師應善於設計問題,促進學生思考
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就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問題的解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使課堂交流呈現多向性。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提問應叫開放式提問,它沒有劃一的或標准答案,不能用簡單的「是」「否」之類的詞來回答。它對學生的能力提出挑戰,激勵學生必須對該單元作進一步探究。開放式提問含有很大的容量,但決不是大得不著邊際,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緊貼單元,讓學生有開掘的天地,對單元作深入的、探究性的討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多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教學任務相去甚遠,教師應珍視學生的提問,保護學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英語教學是應摒棄某種狹隘功利的。
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程度
葉聖陶曾說:「教師所務,惟在啟發誘導。」這就是說教師應當啟發誘導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開拓,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有專家指出:「考察英語教學效率的標准之一,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程度。在一堂課上,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教學的全過程,這就可以說是一堂高效率的課。」當代教學理論認為:盡管教學是教與學統一的過程,但是如果以為教師教的過程同時一定也是學生學的過程,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事實上,教師教的過程,學生未必在學,即使在學,很可能是被動地學,低效甚至無效地學。真正有效的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而是要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因此,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積極性,不爭取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是無論如何難以實現有效教學的。學生可以參與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質疑解惑、與他人合作和教學評價等教學的全過程。這樣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教師向學生「奉送真理」的狀況,把「發現真理」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從而做到如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成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過程」。
在這一層面上,我嘗試了「六段式」教學模式的探索,它遵循整體性、基礎性、發展性、層次性的原則,確立英語教學的六個階段:即示標——鋪墊(輔助環節)——自學——質疑——精講——測標。這樣的教學模式,從開始,教師就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實際,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確立學習的目標,教師則要強調、出示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思路。再這里,強調目標一點要結合學生的最近區的學習狀況,結合要學習的單元內容進行,做到有得放矢;第二環節的鋪墊,則是要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自學的方法、自學的時間、自學的要求,這樣學生可以緊張的思維,學會自學的方法,增強自學的能力:第三環節是自學,在這里對對教師的要求更明。
❸ 如何培養英語課堂中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從本質上講,創造性思維必定是異樣的,當學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他就不會害怕表現,他可以在進行創造性思維時無須處於保守狀態,從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充分表現而無須拘束。
按照新課程對教師角色的要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平等的心態面對學生,以豁達、開朗、睿智、幽默去接受學生、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多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努力建立一個接納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
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和環境對學習者的精神面貌、學習動機、自我形象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積極、肯定的情緒會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發展,學生的思維會更活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自身的心理素質,把真摯的愛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學生體會到師生共同享有一片陽光的平等。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尤其要鼓勵那些具有差異性、發展性的學生,使人人處在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之中。
二、翱翔學生心靈,培養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以解決學習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為前提,用獨特新穎的思維方式,創造出新觀點、新知識、新方法等心理過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須改變單一發展學生聚合思維的做法,突破思維定勢的束縛,以發散思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
1.教師巧設問題。在閱讀教學中,筆者常常對材料的主旨大意、作者的意圖與態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義等巧設問題,以培養學生通過已有知識進行創造思維。如:在「Modern Architecture」過程中,筆者穿插提問:
2.學生巧提問題。教師藉助課文內容,把提問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展示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機會。如有的課文學了以後,讓學生就課文內容互提互答問題,鼓勵學生提思考性強、富有獨創性的問題。如:在學習了「Making a difference」一文後,學生提了許多問題,現摘錄如下:
④If you were a scientist several hundred years ago,what would you do?三、整合教材內容,運用創新思維素質教育就是從給定的情境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把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從課文中跳出來,在時間和空間上作出拓展性的延伸,注重聯系實際來談認識、說看法。如:學習了「Saving the earth」一文後,讓學生結合我國長江、黃河流域的情況以及周邊地區空氣污染、水污染和雜訊污染的情況,拿出自認為切實可行的改善環境的措施,使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又如:在學了「No smoking,please!」一文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smoking 各方面危害的知識,給老師、父親或親朋好友寫一封勸說戒煙的信。 四、改變評價觀念,發展創新個性創新教學強調評價要具賞識性、激勵性,要著眼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給予更多的肯定、贊賞、表揚與鼓勵。樹立激勵性評價的觀念,能使教師對學生恰如其分地進行評價,創造出一種善意的環境,使學生產生熱情向上的信心,從內心產生對學習的愉快的情感體驗,如:在討論式教學和開放性的作文評價中,我善於理解學生在討論和作文中的思想和行為,捕捉其中的閃光點,欣賞他們的個性,鼓勵他們發表新穎、獨到的見解,為學生的創新個性的養成提供廣闊空間。
五、豐富課外生活,提高創新活力英語教學,亟待打開教室的大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實踐中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1.演短劇。在學習了「The Merchant of Venice」後,讓學生自導、自演短劇。幾人一組,寒暑假期間,讓學生自找搭檔、自編、自導、自演短劇,開學後進行匯報演出。通過短劇表演,學生體會了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培養了對文學藝術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發展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搞辯論。智慧只有在和智慧的碰撞中才會發出動人的火花,創造性思維也是如此。因此當一批富有個性的學生走到一起的時候,由於每個學生的起點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進行研究的方法不同,以及分析問題的水平不同,就必然會產生不同的,甚至對立的看法。因此每個學生個體間的切磋辯論使每個學生的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之中,每個參與者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可以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進行思路接觸,每個學生個體都受到其他學生提到意見信息的刺激與啟發,有利於激勵創造性的設想,從而達到鍛煉創造性思維的目標。為此,筆者經常組織學生舉行辯論賽。如在學了「A new car factory」一文後,筆者出了這樣一個辯題:Is it good or bad to build such a new car factory? Give your reasons. 又如學了「The secret is out!」後,把男女生分成正、反兩方,對辯題 「Boy students study better than girl students」進行辯論,以此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引導他們放言高論,暢所欲言,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
3.搞調查。研究性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學習方式。教材中涉及環境教育的題材很多。學習這方面的課文後,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調查周圍環境污染的狀況。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出調查報告,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構想。開展「我與自然」英語徵文比賽。目的是放開學生的手腳,引導他們到生活的廣闊天地去尋找「源頭活水」,積累生活經驗、豐富情感、擴大視野、增長見識、開闊襟懷、引發想像。
4.編故事。編故事是有利於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活動。學完一個單元後老師給出常用的詞和片語,讓學生用這些詞和片語編一個故事,啟開發學生心扉。中學生是一群生龍活虎、情感豐富的人,他們懂得觀察當今豐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其故事也是豐富多彩的。
除此之外,還開展編報紙、續故事、辦晚會等課外實踐活動,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使創新充滿活力。
一代教育大師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只要我們教師善於探索、重在引導、貴在開竅,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一定會熠熠發光。
❹ 論文:如何培養英語課堂中學生的創造思維能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發展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創新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英語學科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尤為重要。打破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不再是為了應試而針對性地傳遞知識,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模板形式,不再是「填鴨式」和無啟發式的教學,而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創新思維能力。作為初中英語教師,一定要結合英語新教材的特點以及初中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將創新教育貫穿於初中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利用生活資源,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該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利用生活資源,適當擴展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目的。例如,筆者在字母教學中,就逐步擴展到學生在現實生活經常可以看見的一些耳熟能詳的縮寫詞(CCTV、DIY、KFC、PRC、GPS、PC、KTV、WTO、WC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練習字母的發音,而且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思維創新打下良好的鋪墊。另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還利用英語俚語、英語諺語等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推進學生的思維創新活動。
二、 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學習英語,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在課堂中,教師可從詞彙、語篇、語法等方面來引導學生們進行發散思維。在初中單詞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記憶,如聯想記憶、音標發音記憶等。在語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設計一些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集思廣益,讓學生發散思維,多方面思考問題,獲取更多的英語知識。
三、更新教學理念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理念認為,好學生對老師的話要言聽計從,學習成績好則是老師喜歡的類型,而與那些好學生 相反的學生,教師們則不會喜歡。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學生雖然會給老師帶來不好的印象,但是他們的舉止是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徵的。因此,在教師教課的過程中要更新教育的理念。其次,要放大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樣可以鼓勵他們對新鮮事物和知識進行充分的想像。只要更新教學理念就可以正確地引導同學們的思維,從而給學生們更多的創造思維的空間。
四、 以合作學習拓展學生的創新體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思維往往既要發散又要集中,然後再發散、再聚合,經過多次循環往復,才能提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案。「水本無華,相盪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這種能讓創新思維的「火花」自由綻放、交相輝映的大秀場。「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觀點沖突會引發討論和爭論,可以促使新問題和新觀點的產生,引導學生超越給出的信息進行思考,這為學生發展創新思維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台。」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觀點與觀點的碰撞往往會引發新的信息產生、新的知識形成,這對於拓展學生的創新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有幫助。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不能操之過急,應由淺入深,逐步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指導、傾聽,不能匆忙下結論,要等待學生的觀點自然生成。
❺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深層思維能力
閱讀思維能力的訓練有5個方面。
1)判斷能力。讓學生通過分析語法結構,推斷生詞的大意;專
2)概屬括能力。讓學生通過意群來概括段落核心大意,總結出關鍵句;
3)辨析能力。讓學生正確判斷選項之間的細微差別,找出與原文相符的答案;
4)定位能力。讓學生找到問題選項的在原文中的還原點;
5)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閱讀文章後能體會、概括出作者的語氣、態度、觀點。
具體教學設計,圍繞著5方面針對性的找原文,改編,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具備獨立編寫閱讀題和設計選項的能力。
❻ 有沒有關於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方面的著作
王樂平的《英語思維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是我們老師上課推薦的,很實用並且便於理解。
❼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中學的基礎知識教學,特別是理科教學,是對前人研究、發現所積累的基礎自然科學知識成果的傳播、再現,不具有首創性。中學化學的創新教育不是去開拓和創新未知的知識,而是創設一定條件、環境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運用積極的求異思維、敏銳的觀察力、活躍的靈感去發現「新」現象,開發智慧潛能,觸發創新思維,歸納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形成獨特的知識結構。一、培養化學思維,引導創新思維。化學思維體現在諸如現象與本質、宏觀與微觀、結構與性質、變化與條件、共性與個性以及實驗與認識等方面的思考與認識上。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對於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培養創新思維習慣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分子概念的教學中,通過「碘升華」的演示實驗,欲使學生認識「升華」這種宏觀現象,必須運用化學思維方法,到微觀世界尋找原因,引導得出是分子運動的結果。用「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發揮創造性想像,求知物質的性質,從而挖掘學生的智慧潛能,引導創新思維。二、激發好奇而質疑,促進創新思維。好奇是學生探索心理的推動力,質疑則構成了學生從一般性思維發展到創新思維鏈上的關節點,疑而啟思,疑而生變。如瓦特因對蒸汽沖動水壺蓋好奇而質疑,發明了蒸汽機;巴甫洛夫對狗流唾液好奇質疑,創立了高級神經活動學說。我們用「魔棒點火」、「海底世界」等這些奇異的化學實驗現象,激發好奇心,引起學生疑竇,常使學生的情緒處於亢奮、激動之中。在這種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去探索、去揭示「奇」的奧妙,去尋求「疑」的答案。創新思維的火花時時在白熱化的思考中進發而出。三、培養討論習慣,觸發創新思維。創新教育要求師生之間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諧氣氛,要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進而形成有利於學生主體精神、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的教學環境和教學體系。在課堂教學中,允許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展開討論,這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討論的過程實質是相互競爭、相互誘導、相互激活的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像在討論中一旦被觸發,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洶涌的創新思維浪潮。如對習題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的討論,化學實驗步驟最優化的討論,氣體發生裝置氣密性檢驗方法的討論,以及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相結合的討論,均能吸引學生思考,拓寬思維的空間,激活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問題,進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四、變換思維方法,培養思維創新能力。1.加強逆向思維訓練。通過研究和解決問題,一般均習慣於正向思維,一旦問題稍有變化,學生的思維定勢就成為解決問題的羈絆。如氨氣使酚酞試液變紅,二氧化硫使品紅溶液褪色,如果加入某物質後引起顏色變化,學生能迅速判斷出使顏色變化的物質。但如果題給出的信息為顏色早已變化,且未加入任何物質,學生一般難以跳出常規、變換思維角度進行逆向思維。、口強聯想思維訓練。聯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問題的時候,尋求多種途徑探究問題,從不同方面尋求問題答案的思維方法。噢 順便說一下 目前我在學的ABC天卞英語中心的教師要我明白,事實上想將英語學好是輕松的!一定有個恰當的學習情境及練習口語對象 老師水平是關鍵 口語純正才行,持續每日口語交流,1 on 1個性化學習才會有更.好.的學習成果。課程結束後需要重復復習課堂錄音檔 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實在是真的無對象可練習的情況,最好能上旺旺或滬江得到課余教材練習,多問多聽很快的語境就加強起來,整體效果會非常快速顯著的。在這個過程中善於聯想是創新的關鍵。學生聯想越廣,駕馭知識的能力就越強,由此拓寬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加強了思維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生推理、想像和求異創新的能力。五、設計探索性實驗,培養操作創新能力。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思維方式、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徑。欲強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功能,應將一些模擬實驗、驗證性實驗重新設計成探索性實驗。如將質量守恆定律的實驗設計成教師指導下學生探索式實驗,採用「實驗——分析——討論」的程序組織教學,將學生分小組按反應物的不同比例進行實驗,並設計一系列問題,由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去分析、討論,學生很有興趣,思維活躍,主動發言甚至發問。這樣設計,既具有探索性與啟發性,又鍛煉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及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了學生探究心理,啟發和活躍了思維,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六、寓審美能力的發展子創新能力的培養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還需要靠美育這種感性方面的教育。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化學教師只有最得體地把化學教學藝術因素表現出來,才能引導學生深切感受化學學科中的實驗美、理論美和應用美。當教師用優美的語言結合掛圖、投影介紹大自然變化的作——鍾乳石和石筍的形成而構成的壯觀景象時;當教師用動聽的語言娓娓敘說化學家不畏艱險、勇於探索、追求真理至取得的輝煌業績時;當學生看到教師構思精巧的板書和計算機屏幕上電子雲微觀粒子的運動時;當學生在探求新知、尋找規律時獲得意外成功的驚喜,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之後,突然產生的靈感所帶來快樂時,無不感受到美的熏陶,從內心深處升騰起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感,它可以成為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獲取創新能力的巨大源泉
❽ 淺談初中英語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英語新課程標准》順應時代的需要,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新的課程標准倡導任務性的教學模式 ,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 ,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和目標,感受成功。並且要求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在新課程標准里,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做為一個重點提了出來,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話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學生就像有待點燃的火把,一旦點燃,其潛力無法比擬。學生是英語課堂中真正的「演員」,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讓他們去聽、去模仿、去表演、去思考,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體會學有所獲的愉悅。例如:初三總復習熟悉教材階段,採用討論交流式的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研讀教材後,找出每單元的重難點(不得少於四個),指導他們從 checkpoint、重點對話、文章或筆記中去找,找完後先小組交流,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如:學生掌握有關被動語態的知識後,我讓同學們自發的拿著自己的物品到講台前即興「演講」。「This is a cup. It's made of glass. It's used for drinking water. I think it is made in Yichang.」流利的英語句子同學們脫穎而出,能講的興趣高漲,不能講的也受到了極大的啟發,而且書本知識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培養了同學們的創新意識。
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英語學習最好的老師,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教師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引向英語學習領域。例如,在教學中通過收集實物、圖片;畫簡筆畫;聽錄音;看錄像,使用多媒體等多種直觀手段,創設運用英語的情境,採用形體語言、表演、游戲等多種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手段,開展板報競賽、聖誕晚會、卡片製作、英語角、英語日等活動,使聽、說、讀、寫及交際運用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效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並使其興趣得到很好的保護。在教學中要經常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如教形容詞、副詞比較等級時,學生了解其基本用法後,就應該叫三個學生上台來,以他們的高矮、胖瘦進行比較。然後,叫三個小組的學生上台來比賽畫貓,以誰畫得快,誰畫的貓最好,讓其他同學用英語進行評價。「 I think Lilan's drawing is the best.」、「Xiaozhang drew the fastest.」同學們積極參與到比賽中,情緒高漲,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並鞏固了形容詞、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用法。又如,中考總復習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似乎被學習壓力而取代,注意為他們調味特別重要。在復習「打招呼、問候」的交際用語後,那天的課前對話表演別開生面,一位女生熱情擁抱另一位女生歡迎到她家做客,這個簡單的動作滲透了西方文化,開闊了視野,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三、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英語是一門交際性語言,能聽懂、大膽開口說是關鍵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緊湊安排對話表演、小組討論、適當的朗讀背誦,促使學生自主地去聽、去說、去讀,時間一長便養成了聽、說、讀的好習慣。備用英語糾錯本、英語隨筆本,加強讀寫習慣的培養也很重要。如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應先是引導學生精讀教材中的課文,給學生一些能直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或進行判斷的題目,再給出需要對原文進行分析、簡單判斷的題目。最後給出須深層推理的找 main idea或根據原文判斷表達是否正確的試題。這種梯級式的訓練有利於閱讀習慣的養成。精讀是必要的,泛讀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常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文章,閱讀中鼓勵學生善於運用詞典,及時幫助解決閱讀中的生詞問題,長期堅持學生就養成了勤於用詞典的習慣。同時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測某個詞在句子中的詞義的習慣同等重要,學生有了閱讀中處理單詞的好習慣,課外閱讀難度降低,閱讀能力定會迅速提高。
四、習得自主學習的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和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有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習得如何在學習中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例如不少學生記英語單詞時總是死記硬背,逐個拼讀字母,這樣記憶難度大且遺忘快,如果學生學會國際音標後,按音節和拼讀規則去記,則記得又快又牢,所以學生學會字母後應該拿到打開英語大門的鑰匙——「國際音標」,音標一旦學會終身受益,在後來的英語學習中也便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自主學習過程中有可能枯燥乏味,有可能困難重重,教師應及時為他們的學習過程添色加彩。蘇霍姆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