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寫作 > 如何克服漢語對英語寫作的負遷移

如何克服漢語對英語寫作的負遷移

發布時間:2021-01-20 02:31:54

❶ 如何避免負遷移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淺談中英文化差異

新教學大綱規定,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初步能力。英語考試也逐漸向這個方向靠攏。每種語言都背負著其民族的歷史、文化。要談到英語教學就不能迴避中英文化的差異問題。

(一)中英文化存在的一些差異

一、從詞彙的文化負載中看差異

詞彙中往往負載著許多文化內涵。如在中國虎代表的是百獸之王,詞彙中常常出現將門虎子、虎踞龍蟠、虎虎生威等詞語。但在英語中虎的地位被獅子所代替。如英國的別稱以及前段時間播映的動畫片《獅子王》。又如狗在中文中多含貶義:狗腿子、狗奴才等;而在英國文化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再如力大如牛(譯成:as strong as horse)、a busybody並非大忙人而是「好管閑事的人」、black tea並非黑茶而是紅茶、黃色書刊不是yellow book而是dirty book……;因而如果根據字面直譯就會鬧出大笑話。

二、從姓名及稱謂中看差異

1、結構形式上的差異

我們知道,姓名由姓(Family name)與名(Given name)組成。英國人的排列方式是名(Given name)+姓(Family name)而中國人的卻與之相反是姓(Family name)+名(Given name)。為什麼會存在著這種差異呢?這與兩個國家人民的價值觀念有關。由於相較而言英國封建制度存在的時間較短,資本主義發展得較早,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宣揚個人主義至上的思想,崇尚以個人為中心深深地影響了英國人。因此這個國家的國民具有強烈的個體本位主義,反映在名字上就出現了名在前的形式。

而我們中國具有漫長的封建歷史,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強調中庸之道,反對個人主義。最重視的是家族的傳承,體現的是一種群體本位主義。由此出現了將家族標識-姓放在前面而代表個人的名放在後的形式。

2、姓氏使用的差異

由於我國早在遠古姓氏出於圖騰,進入封建社會後常以出生地、封地、官職、封號等作為姓氏的來源,將姓作為一種榮譽。因此在姓氏的選擇和使用上顯得極為謹慎和謙恭。

而英國人卻在姓名的使用上充分顯示了其自我、自由的特徵。有人以職業為名,如:Cook庫克(廚師);有人以家庭關系為名,如:Johnson約翰遜Jackson傑克遜;有人以天氣、季節為名:Snow斯諾(雪)Frost梅弗羅斯特(霜)、Summer薩默(夏天);有人以聖經人物為名:Bible拜布爾(聖經);以長相為名:Strong斯特朗(強壯的)、Longfellow朗費羅(大個子);以神話人物為名:Apllo阿波羅(太陽神)、Hymen海門(婚姻之神)、Mars馬爾斯(戰神);以動、植物名稱為名:Bull布爾(公牛)、Wolf沃爾夫(狼)Rose羅斯(玫瑰花);有的以日期為名:May梅(五月)、Sunday森迪(星期日);以物體名稱為名:Stone斯通(石頭)、House豪斯(房屋)等林林總總,形形色色,不論美醜。有姓駝背的、有姓壞蛋的、有姓胖、姓瘦的、有叫教堂,有叫灌木(Bush)的……因而我們在翻譯英國人姓名時往往用音譯而不用直譯法。

而在取名時又存在著一個更大的差異,那就是在中國社會中子孫及其他位卑者要避尊者諱,不能直呼長輩及位尊者的名諱。例如:唐太宗名李世民,結果觀世音菩薩也被改名為觀音菩薩;唐朝詩人白居易一生不詠海棠只是因為他的母親名為海棠。而在英語國家長輩則以子孫使用自己的名字為榮,於是出現了類似查理一世、查理二世的稱謂,以及爺孫同名的事來。

3、稱呼上的差異

在非正式場合、平輩人中英兩國人都喜歡相互以名字來稱呼以示親密。但在上下輩中的稱呼上,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中國人中需要嚴守上下輩分的差別,對長輩要用尊稱不能直呼其名;在英語國家中則不一定嚴格照此實行,在非正式場合中或雙方關系較為密切的情況下,則常以名字來相互稱呼,對父母、師長、領導、長輩等均是如此。常常出現對父母直呼其名的情況。

在對親戚的稱呼中,中國人分得很細而英語國家則是較為粗略。例如:uncle一詞的中文含義就有伯伯、叔叔、舅舅既有有血緣關系的也有無血緣關系的,是個統稱。這與兩個國家人民的家族觀念有著很深的關系。

此外,中國人喜歡以職務和身份來稱呼,如王老師、老王等;而英語國家則不會如此,如王老師-Mr./Miss/Mrs Wang 而不叫Teacher Wang(但在我們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就曾出現這種錯誤)。

語言是一種工具,由於社會的發展必然出現一些新的詞彙,而留心身邊日常生活中出現的英語詞彙是十分必要的。

如:E-mail(電子郵件) teletext(圖文電視)

homepage(主頁) mobile telephone(行動電話)……

三、日常交談規則習慣

由於我們日常對語言的聽說能力注重得還是不夠,尤其是對某些詞句在具體語境中如何運用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故而在實際運用中常常出現使用了一些句子無論是從語法角度來說還是從語言角度來說並沒什麼問題的句子但卻與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不相符或是想當然地套用一些母語的語言形式即通常所說的Chinese English,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來。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例如:1、對贊揚和感謝的反應就存在著有趣的差異。中國人將自謙當作一種美德,因而在遇到外國人的贊揚與感謝時,外國人說:You did so well. 中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Oh,no.或是Well,just so so.而這一反應將引來贊美者的不快。正確的回答應是:Thank you.

2、電話的開場白上的差異

Hello, this is May speaking. Is that Mary這是英語中一個簡單的電話開場白。中文意義為:您好,我是梅。你是瑪麗嗎?這里就不能簡單地運用中文想當然地用上I am和Are you的句式。

3、其他差異

對於中國人來說純粹屬於自己的隱私似乎沒有,而英國人卻極為重視個人隱私。中國人見面喜歡問的年齡、收入、婚姻家庭狀況等問題在英國人看來是讓人極其惱火的事情。對於這種問題的答案往往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這不關你的事。)

還有一些習慣用法。如:聖誕快樂應為Merry Christmas而不是Happy Christmas同樣是快樂不能通用僅僅是因為習慣而已(初中英語沿海版教材中就曾出現這一錯誤)。

當然,作為分析性語言的中文與作為綜合性語言的英語在語法上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在這里就不詳細說明了。

(二)如何在教學中解決這些問題

淺談中英文化的差異的意義在於:由於存在差異,我們的母語-中文勢必對我們學習英語產生一些負遷移作用,如何通過了解差異,在教學中 避免母語產生的負面影響提高學習效率?主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

首先,在搞好英語日常教學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在教學中滲透一些交際文化背景。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輔助性的課外閱讀,或組織英語原聲電影、錄像、VCD的觀看,運用網路,通過一些有聲的無聲的,有形的無形的,字面的形象的社會文化內涵滲透到學生心中,讓學生盡可能地觸摸到最原汁原味的英語世界。

其次,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練習機會。在課堂上用純英語教學,創造一些英語聽說氛圍。通過創造模擬情景,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實踐,使學生身臨其境反復練習,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增強學生在實踐中的應對能力。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忽視中英文化差異的教學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影響學生交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唯有注重提高學生對語言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背景、社會知識的了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語言學習運用中立於不敗之地。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

❷ 母語負遷移對初中生英語寫作的影響的開題報告的創新之處怎麼填

收集學生作文, 批改作文,詳細修改, 判斷錯誤源自漢語, 則推斷為受母語負遷移。 這是思路0280

閱讀全文

與如何克服漢語對英語寫作的負遷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