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考華南華南中學英語教學法教案
一、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員了解英語教學各種流派的產生及發展背景、其理論依據及優缺點。以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和教育學等學科理論為依據,以英語教學實踐為基礎,探討交際法教學的過程及規律,掌握語法、詞彙、聽力、會話、閱讀及寫作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研究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直觀教具的使用以及課內外教學活動的組織等,提高中學英語教學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導論
要求:了解最近英語教學史的主要流派;了解觀行教學方法的理論依據;
了解不同類型的英語教學大綱以及設置大綱的步驟
第一節 英語的教與學
學習英語的目標與曾經流行的教學方法
第二節英語教學方法及流派的發展背景
1.語言的作用
2.語法翻譯教學法
3.功能的及表意的教學途徑
4.語言的社會性
5.聽說法及學習第一語言和學習第二語言的比較
6.人本主義的教學途徑
7.語言教學的綜合途徑
第三節 課程設制
1.不同類型的教學大綱
2.需求分析
3.課程設制步驟
第二章 交際法的教學
要求:了解培養交際能力的理論依據;理解語言加工及處理過程,並將其中的理論運用於教學及選擇補充材料中;了解交際英語教學的基本原理;能夠運用信息互補和角色扮演活動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
第一節 交際能力
1.語言的真實意圖
2.功能意義的表達
3.恰當地語言表達
4.什麼是交際能力
5.交際能力的培養
第二節 語言加工及表達
1.語言加工的過程
2.背景知識對課文理解的作用
3.背景知識的運用
4.口頭與書面表達的不同之處
5.口頭交際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 運用交際法的語言教學
1.教學大綱
2.語言的真實性
3.課堂教學中真實性的運用
4.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
5.學生在教學中的角色
第四節 交際教學法中的教學活動
1.必要性,不可預計性,選擇性
2.交際活動的本質
3.交際活動的類型
4.信息互補活動
5.角色扮演活動
第三章 閱讀課教學
要求:理解閱讀是一個積極的,注重於意義的過程;明確不同的閱讀方式: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互相作用法;能夠運用主要的閱讀技巧:略讀,瀏覽,推測等;能夠通過三個階段教授閱讀課: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後。
第一節 閱讀導論
1.閱讀的定義
2.為什麼閱讀
3.如何閱讀
4.閱讀中的問題
5.做高效率的讀者
第二節 識別主要的閱讀策略
1.略讀
2.瀏覽
3.推測
4.辯認修辭結構
第三節 教授閱讀的三個階段
1.閱讀前階段
2.閱讀中階段
3.閱讀後階段
4.一堂閱讀課
第四章 聽力課教學
要求:理解真實生活中對聽力的要求;識別主要的聽力技巧;設計高效率的聽力作用;選擇適當的聽力材料;通過三個階段教授聽力,聽材料之前階段,聽材料階段,聽材料之後階段。
第一節 真實生活中的聽力
1.為什麼聽
2.聽什麼
3.如何聽
第二節 主要的聽力技巧
1.聽要點
2.聽具體的信息
3.聽詳細的信息
4.推測
5.筆錄
第三節 設計高效率聽力作業
1.設計高效率聽力作業的推測
2.設計練習以培養聽要點的技巧
3.設計練習以培養聽具體的信息的技巧
4.設計練習以培養聽詳細的信息的技巧
5.設計練習以培養推測的技巧
6.設計練習以培養筆錄的技巧
第四節 選擇適當的聽力材料
1.尋找聽力材料
2.現時聽力表現還是錄音材料
3.真實還是非真實的聽力材料
4.選擇適當的聽力材料
第五節 一堂聽力課
1.聽之前階段
2.聽的階段
3.聽之後階段
4.運用歌曲
第五章 會話教學
要求:認識口語交流的主要特點;理解口語交流的本持對教村話技巧的指導意義;能夠根據教科書中的單元和教學大綱的目標設計會話練習;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評價學生在會話活動中的表現。
第一節 會話的本質
1.口語的特徵
2.口頭交流的特徵
3.語言及交流技巧
4.聽與說
第二節 教口語技巧的框架
1.會話活動包含的內容
2.會話課大綱
3.PPP模式——定義
4.PPP模式——關注點
5.PPP模型——運用
6.從控制到交流
7.從准確到流利
8.一個成功的會話活動
9.面對困難
10.會話課上教師的角色
第三節 設計會話活動
1.設計會話活動要考慮的方面
2.對話——呈現
3.對話——練習
4.對話——表達
5.信息互補活動
6.角色扮演活動
第四節 評價學生 會話表面
1.錯誤的改正
2.改錯表格
3.觀察表格
4.使用錄音,錄象機
5.運用自我檢查卡
第六章 寫作教學
要求:了解一篇好作文的特點;理解寫作目的,寫作情景,寫作對象的重要性;能設計寫作情景;能設計引導寫作的作業;理解寫作過程(訂方案,打草稿,定稿,聽反饋,校訂);能為寫作的不同階段設計作業。
第一節 好作文的特點
1.一扁好文章應具有的特點
2.通過文章重組認識文章的結構及句子的次序
3.注重文章的連貫
第二節 寫作過程:寫作預備
1.建立寫作目的與寫作對象的意識
2.確立寫作內容
3.組織寫作內容
第三節 寫作過程
1.收信信息
2.打草稿
3.修改清單
4.校訂
第四節 設計限制性和引導性的寫作作業
1.通過重組設計限制性的寫作
2.通過替換設計限制性的寫作
3.通過填充練習設計引導性的寫作
4.通過復制練習設計引導性的寫作
5.通過壓縮練習設計引導性的寫作
6.通過段落練習設計引導性的寫作
第五節 設計自由體寫作作業
1.就寫作題目採集想法
2.選擇並擴展一條思路
3.列提綱
4.修改草稿
第七章 語法教學
要求:理解語法在外國語言學習中的目的與角色;注意英語語法正在發生的變化;理解語法教學中演繹法及歸納法的不同之處,並能了解這兩種方法的優缺點;注意語法教學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風格;熟悉語法教學的途徑;能夠在語法教學中採取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能夠在復習及考試中創立交際教學活動。
第一節 語法學習中的演繹法和歸納法
1.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
2.兩種方法的利與弊
第二節 語法的教與學
1.不同的學習風格
2.呈現—練習—表達模式
3.課堂語言的價值
第三節 語法的呈現
總結在語法呈現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語法呈現的特點);根據要求設計一次語法呈現課。
第四節 語法的練習
熟悉語法練習的方法及它們的特點;根據要求設計一次語法練習課。一種語法形式需要有三、四個練習,注意這個語法的形式、意義和它的特殊用法。確保設計的練習可以引導學生從老師控制階段過渡到由學生自己控制和掌握的階段。
第五節 語法的表達
掌握語法表達的方式並根據要求設計一項語法表達活動。在這項活動中學生要有機會在自然的環境中使用新學的語法結構並將它融會到已學過的語言中。
第六節 復習練習與考試練習
掌握這兩項練習的價值。
第八章 詞彙的學習
要求:理解學習詞彙的意義;探索詞彙學習的各個方面(如:詞的含義,搭配,語域等);呈現詞彙的技巧;從上下文理解詞義的策略,教授詞彙運用方面的技巧(詞義、搭配,語域);有效地存儲和記錄詞彙的策略;介紹練習與復習詞彙的各種交際的而有有趣的活動;評價各種技巧在學校中的運用。
第一節 如何學習詞彙
1.懂得一個詞彙的意義
2.主動的與被動的詞彙知識
3.怎樣記憶詞彙4.從上下文學習新詞彙
第二節 呈現新詞彙
1.呈現新詞彙的方法
2.選擇使用的技巧
3.信息填充式的呈現
4.教學生從上下文中理解詞義
第三節 教授詞彙方面的技巧
1.運用詞域
2.理解詞義
3.語域
4.練習搭配
第四節 記錄新詞彙
1.需要記新詞的哪些方面
2.有效的記錄策略
第五節 詞彙的復習與測驗
1.從課文中復習詞彙
2.用記憶法復習
3.學生間互相出題測驗
4.信息填充式的猜字游戲
第九章 備課筆記
要求:理解備課的基本要求;了解備課的意義;了解所教課文的目的和內容;分清課文的不同階段和它們之間的聯系;注意影響備課筆記的因素;識別並預測教學中的問題;使教科學適應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根據要求設計教案。
第一節 一節課的內涵
1.一節課包含的因素
2.備課教案的優點
3.影響備課教案的因素
第二節 如何做教案
1.教案的組成部分
2.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3.課堂教具
4.教學過程
5.可能出現的問題
6.對一堂課的評價
第三節 設計補充材料
1.綜合各項技能
2.改編課文
3.創造性地處理不理想的課文單元
第四節 設計自己的教案
(國家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第十章 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
要求:理解英語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的建議。
了解課程標准對語音,語法,功能意念及話題項目提出的要求。
第一部份基本理解
第二部份課程目標
第三部份內容標准
第四部份教學建議
評價建議
2. 英語選修:跨文化交際、商務英語、實用寫作、英語報刊選讀、綜合翻譯、公共演說,其中一門。
我是商務英語專業的,跨文化交際、商務英語、實用寫作、英語報刊選讀、綜合翻譯內這些課程都接觸過容,寫作、翻譯字母理解一下就知道了,跨文化交主要分析講解一些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商務英語這是大的范圍,我們有分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寫作等等,主要講些商務方面的英語,如商務禮儀啊、寫作格式啊等等。 英語報刊選讀主要是摘自一些英美的報刊、時事新聞等等。
個人覺得報刊選讀還是有些難度的,跨文化交際比較簡單,寫作、翻譯就看你自己水平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3. 怎麼設計一個具有交際性的英語寫作任務
在英語語言四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中,寫作能力的培養一直占據著不可或內缺的重要地位,於是如何提高學生容的英語寫作水平一直是研究人員和英語教師長期以來共同關心的話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許多教師、專家、學者紛紛撰文著書,從多種角度探究了學生寫作水平低下的原因,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與此同時,怎樣以更科學合理的方法來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測試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隨著語言行為主義理論和語言學習理論的發展,大學英語教學也早已從傳統教學法向交際教學法有效過渡。然而,作為一項極具影響力的全國性大型測試,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雖對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少專家、學者對其寫作部分的寫作任務、考試指令的編寫方式、評分標准等方面提出了質疑。本文首先回顧了測試領域的相關概念和交際語言測試的發展史,指出交際性測試是語言測試的發展總趨勢。交際性寫作測試應具有以下特點: (1)真實、完整的語境; (2)多樣、恰當的文體和語域;(3)內容上有信息缺口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4. 自考英語教學法怎麼考有誰給個詳細的考試重點大綱考過的進來講一下經驗嘞,一定要實用的!
我也准備考 真題的話只有網上有的賣 是電子版的 還是沒有答案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考啊。。。有人說只要把書看會就行了。加油吧。。。
5. 誰該為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缺乏接受指責的英語作文
試析英語專業寫作教學與建構主義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英語寫作教學過程法
論文摘要:對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討論了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認知、動機和態度以及他們對自己寫作水平、寫作教學方法的評價和對該課程所給予的期望。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探討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如何激發其寫作動機、培養其寫作興趣,並提出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於寫作教學中,通過過程教學法提高英語專業寫作教學的質量。
英語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英語寫作能力是最難以獲得的。就近年英語專業四級得分情況來看,以總分為100分計,2004年全國專四寫作平均成績為65. 4分,而2005年下降為61.88分。這說明我國高校英語專業的寫作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寫作教學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與研究。在教學實踐上,上好英語寫作課和寫好英語作文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傳統的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模式制約了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影響了教學效果,而建構主義習理論可以改變傳統的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引導,由學生實現寫作能力的自我構建,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真正提高。
1目前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寫作教學的問題
由於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教學方法及水平直接影響著寫作教學的質量。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寫作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一些寫作要領一每周或隔周出一個題目一學生根據題目和相關的要求(如體裁和字數)寫一篇文章一學生將文章交給教師一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一教師對作文進行講評,然後,又是一個新的輪回。這種模式制約了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有力使不上,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很難有實質性的提高。
筆者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2005級英語本科做過調查,不少學生英語寫作時不翻書籍,不查資料,甚至詞典都不用,文章完成後不反復推敲,不主動進行修改,交給老師就完事,對於經過教師批改後的文章,很多學生對老師的批改僅僅是看一眼。這種狀況影響英語寫作教學效果,教師教學水平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和寫作能力的提高。要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英語寫作教學。
2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而英語寫作這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可以有效地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的認識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認識的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而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來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即獲取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的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川。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I)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2)「情景」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景相聯系的,學習者在實際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到的新知識,隨著同化與順應的循環,形成了對知識的建構;3)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盡管「理解」屬於個人的建構物,無法共享,但可以與他人進行交流。通過交流,檢驗和修正自己的「理解」,使之符合客觀規律;4)對學習環境的設計。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者進行「發現式」和「探索式」學習的場所。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學習工具和信息資源進行學習,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要使學生達到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自主地建構知識這一目的,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現今多媒體技術和Internet應用的日益普及為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提供了理想的條件。多媒體技術是創設寫作情景十分有效的工具,基於Internet的網路環境,為學生寫作提供了異常豐富的、圖文並茂的寫作素材和資源,為超越時空和地域交互作文創造了良好條件,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批改作文提供了最便捷的條件。
(3)建構主義認為,教育要豐富個人的經驗,其意義必須對個人的生活是重要的,所以有效教與學的核心是理解事物怎樣獲得意義,進行能闡明和拓展個人意義的談話。從寫作教學活動看,教師本人與其所教是難以分開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需要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並在探索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於經驗背景的差異,學習者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經常是千差萬別的。其實,在學生的共同體中,這些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現象資源。
(4)建構主義認為,教師的信念比其知識更能影響其教學行為。建構主義雖然非常重視個體的自我發展,但是它也不否認外部引導,亦即教師的影響作用。教師的信念主要包括教師關於學生和學習的信念,應把學生看成客戶、夥伴、個人探索者和民主探索者,而不應把學生看成抵制者、容納器,應把學習看成理解意義、個人變化的形式,而不應把學習看成是知識量的增長,是知識的記憶。3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寫作過程教學法
用建構主義指導英語作教學,教師應在有意識的引導中自覺地使用建構主義,在過程教學法中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建構。
3.1建構主義視野中的學生寫作行為
在建構主義視野中,寫作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地完成意義建構的過程,即認知、輸出認 知、批判認知、完善認知的過程,是用語言探索知識,了解世界,批判、交流所了解的世界知識 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基本特徵是盡量展示與某一寫作主題有關的知識發生、發展的盡可 能充分豐富的情景,讓學生在這種情景中產生認知沖突,即建構主義的「同化」過程,以激發學 生求知探索的內在動機。讓學生明白寫作並非為教師而寫,也非為寫作而寫作,寫作是學生自我建構認知及完善建構認知的過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
. 2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師寫作教學行為
在建構主義指導下,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和灌輸者。在整個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教師應用恰當的語言來引導,啟發和鼓勵學生,就寫作問題經常性地給學生提供反饋意見,幫助他們達到更高的認知水平,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教學行為就是一種建構認知的過程,包括寫前准備、寫初稿、修改、評價反饋、重寫等過程。這一過程也符合建構認知,批判認知,完善和再建構認知的循環。在此循環中,學生的知識建構進一步完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高。
3. 3英語寫作過程教學法的實施環節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寫作教學注重意義的建構,注重寫作的過程,注重集體寫作任務,注重同學之間互相以及多次修改,注重師生的互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積極與教師協作,自發地通過教師作為中介來獲取知識。教師應盡可能組織協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並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注重寫作過程為過程寫作法的核心,它認為寫作是一種發現意義並創造意義的循環式的過程,此過程一般包括寫前准備、初稿、反饋、修改、重寫5個階段,它們往往交叉進行、循環反復。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將基礎寫作教學過程分為預寫、初稿、互評、教師評、二稿修改、互評、教師評7個環節,切實把寫作過程納人寫作教學的重心。整個寫作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同伴之間的交互合作和協商,一改昔日教師的壟斷角色,教師在寫作過程中充當組織者、協調者、答疑者和信息提供者,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寫作的全過程,鼓勵學生與同伴多切磋、多協商,同時要求學生著力於寫作內容的挖掘和表達,讓學生積極投人到寫作過程的各個階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領會寫作的實質和意義,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扎扎實實訓練,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要特別提及講評反饋階段。講評反饋是寫作過程的中心階段,它介於初稿和修改階段之間,這一階段對批判認知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學生完善和再建構認知的必要准備。傳統的作法是教師批改,該做法工作量大,耗時多,再加上有的教師所帶班級學生人數多,有些教師往往只給個分數,或找找語言錯誤或劃出語法錯誤,沒有能夠從結構或語篇上進行深層次的批改,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充實內容和改進文章結構,所以採取同級反饋或同級互評。學生每完成一篇初稿,便要求他們根據教師事先提供的互評的具體標准和細則相互就文章的長度、內容及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具體互評,要求學生通過互評盡可能發現同伴作文中的閃光點,並用波浪線圈出來,如一些好的語言表達,大到一個句段或句型,小到一個新學的短語或單詞,同時將某些表達欠妥或錯誤之處用直線或指定用的標識標出來,最後針對文章的長處與不足寫出具體評語。這種評估與反饋模式既維護了學生的自我形象,增強了學生寫作的信心,又大大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有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再則,教師評閱的時間大為縮短,教學效益因此得以提高。
4結語
寫作過程是一個循環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造過程和社會交互過程,它實質上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和完善的過程,所以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寫作過程教學法更符合寫作教學的實質,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其優點,從實際出發,提高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寫作教學水平。 交際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在闡述交際教學法原則的基礎上試圖對中學課堂英語交際教學作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教材;直觀教學;交際能力
作者簡介:王工兵,任教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柘汪二中。
交際法,又稱「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它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培養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法體系。
交際法的創始人是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代表人物還有英國的語言教育家亞歷山大、威多森、荷蘭的范埃克。交際法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創立的一種外語教學法,其理論依據是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坎德林和威多森等\英國功能語言學家弗思以及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等人的著作。這一教學路子普遍為世界各國外語教學界認同。
交際法認為:培養交際能力應該是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的訓練必須為交際能力服務。
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眾所周知,英語是當今世界最為廣泛應用的交流工具。採用交際化教學法,能顯著地促進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然而,由於受傳統英語教學的影響,加上師資培訓工作的步伐未能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怎樣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更好地貫徹新大綱及新教材的交際性教學原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本文在闡述交際教學法原則的基礎上試圖對中學課堂英語交際教學作初步的探討。
一、依據教材
新教材是新大綱規定的交際教學的具體體現,它改變了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從語言的實際意義出發來安排語言教學活動和教學形式,以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
新教材不再單純以語法項目為主要脈絡來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而是根據交際目的需要,既考慮語言的功能、意念和話題,也考慮語音、詞彙和語法結構等因素,並使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此,教師應該吃透教材,深刻理解體會教材不同語言教材的能力,才能依據教材內容有效地組織好教學,在課堂上創造濃厚的英語交際氛圍。
二、把握課堂教學的靈活性
通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依據的是教材內容及備課教案,這樣才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切忌照本宣科拘泥於教材內容及教案。
因為一方面由於各地的教學條件、學生的特點等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都是需要根據各地情況適當使用教學材料,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
另一方面,由於英語課堂交際教學是動態的,它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不可以一切按事先所設計的那樣運行。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構想設計都會因為某個教學環節的突然變化失去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須有較強的靈活性的隨機性,以適應動態多變的課堂。
三、直觀教學
中學階段,特別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都比較形象具體,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或者生活經驗密切相關,易於實施直觀教學。直觀教學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教具,如圖片、模型、實物、簡筆畫等,教師也可以藉助手勢、動作或面部表情來輔助教學。
近幾年許多中學添置了完整的電教設備,這也為外語直觀教學提供了必需的物質條件。直觀教學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提供各種教學情景和真實的交際場合,有助於營造英語交際情境和氣氛。學生不藉助翻譯就能夠理解所學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教學方法及方式多樣化,可以使學生的聽覺、視覺、運動器官都參加活動,符合兒童少年的心理學發展規律,容易引起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開展多樣化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
初中學生愛說、愛動,善於模仿,記憶力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欲,喜歡嘗試著把學到的語言材料隨時進行對話、敘述和表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適合初中學生的特點,便於學生邊學邊練,學用結合,使所學語言材料能夠在運用中獲得鞏固和提高。
在初中英語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利用或設計一些游戲進行語言教學,讓學生在娛樂過程中掌握所學內容。
初中教學既可以參考、借鑒國內外已有的教學游戲,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匠心獨運地設計出緊扣所授語言材料,又為學生所喜愛的游戲。
據孩子們的好奇心,靈活多變地設計一些猜物、找物,捉迷藏的游戲。
學習現在進行時的句型,可以用已學過的動詞在一些卡片上寫些「指令」如「eat」「swim」「put on a jacket」等等,請學生前來任意抽一張,照所示「指令」做個啞劇動作,同時發問「What am I doing」其他學生進行猜測,「He is sleeping. 」「He is drinking.」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生掌握了所學內容,並且進行了交際訓練。
角色表演(role——play)是學生喜愛的另一語言交際訓練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將所學的對話或課文讓學生分扮各種角色進行表演。新教材的「情景對話」多源於生活,有直觀的情景,很適合角色表演。新教材的「情景對話」多源於生活,有直觀的情景,很適合角色表演。這些表演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想像力、表演能力以及性格來決定分配給學的角色。
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設置教學情景,進行模擬對話訓練,內容可是問候、詢句(天氣、氣候、日期、生活起居)、打電話等活動,首先給學生一、二分鍾進行准備,然後抽一些學生在全班進行對話示範。
此外,在英語教學里要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尤其在八年級、九年級的英語教學中,隨著所學英語知識的加深,學生接觸了更多更長的英語短文,同時也對教師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這個要求,筆者盡量創造再現真實生活的語言。講授英語短文及反復操練操練這些短文,在學生學習短文後,筆者又讓學生談論學習短語的感想,同時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利用課文里的詞句,敘述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體會,以及寫英文日記等。
這幾種練習一種比一種更接近生活實際,能夠較好地操練和交際的恰當結合。
英語課外活動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和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緊密相連。學生課上學了英語,不僅課上用,課下也要用,這樣才能養成運用英語的習慣。
在學習地圖辨方向的內容後,筆者在地面上畫了學校周圍地形圖,讓學生從某一點出發,根據教師所說的英語,在「地圖」上「走」到要到的位置;然後再按事先要到的地點,讓學生用英語說出如何到達該地方。並且讓每個學生一問一答。編成對話,談論方向,增強他們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在學生已掌握了一定單詞後,筆者在紙上寫了若干英語單詞,讓學生圍坐在一起,用所給單詞編成一篇連貫的小段落,一人一句前後呼應。這樣做,學生邊動腦想,邊動口說,盡量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上,有助於訓練學生聽和說的能力。
補充:
還可以讓學生採取輕松活潑、圖文並茂的方式來辦英語小報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增強學生見識,加強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了解,進一步增強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在開展這些課堂語言交際訓練活動時,教師應該牢記以學生為中心這一基本原則,即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操練、認知體驗活動,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學生可以放任自流。相反,學生在許多環節上需要教師的指導,也需要接受教師在總體范圍上的組織和管理。當學生的活動出現不合總體目標的偏差時,教師應運用可行的管理手段予以糾正。特別是在小組和全班活動中,教師應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做到放得開、收得攏,既熱烈活潑、又井然有序。
教師為了獲得駕馭課堂、管理好課堂的主動權,平時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創造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參與與配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曾選.中學英語教學法[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
[2]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Abstract: By analyzing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English communicative teaching.
Key words: textbook; visual teaching; communicative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