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寫作的主體是
寫作主體是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要領,它的核心在於能動性,即寫作者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能力來創造。
在弄清楚什麼是寫作主體的修養之前,我們必須知道何謂「主體」。平時講的「主體」,是相對「客體」而言的,指的是實踐活動,認識活動的人。在我們看來,主體應該是自覺的、能動的。寫作主體之所以能夠成為寫作主體,能夠自覺地、能動地從事寫作行為,是因為他本身具備了從事寫作活動的一些基本條件、基本修養。 以前我們談主體修養,常概言之以「生活、思想、技巧」。古人講主體修養,則強調「才」、「德」、「學」、「識」、「膽」。這些概括都是對的,但都太籠統,不免有點空乏。所謂「修養」,主要主體在知識、思想、技能、技巧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定的水平,它主要是後天實踐所致。一位寫作主體的修養表現在哪些方面呢?除了基本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我認為,主要表現在知識、心靈、智能等幾個方面。 「無知是智慧的黑夜,是沒有月亮、沒有星星的黑夜。古羅馬哲學家所說的這句話對寫作同樣是適應的。從事寫作生產必須有材料,主體攝取、庫存的材料如何,直接影響到主體的生產。而寫作生產不同於一般物質生產之處,在於這個材料不是由別人提供的,而是需要主體從客觀世界中去攝取、儲存。很顯然,一個人的經歷、學歷,很直接地會影響到他的知識、信息系統……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經歷、學歷是不可能絕對一樣的,即便是從小學一同讀到大學,各人的自覺精神不一樣,注意中心不一樣,下的功夫不一樣,知識構成也不會一模一樣。從這一點上講,有多少個寫作主體也就具有多少個各具不同特點的知識系統。寫作主體的能動性,首先體現在他對客觀世界的能動把握上,正是這種能動把握,為作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而缺乏這方面的修養,是難以勝任寫作行為的。 其次一個人要從事寫作,他首先要具備起碼的科學文化知識,對社會、人生具有起碼的了解,然後再在此基礎上作橫向的擴展,縱向的挖掘,對寫作主體來說科學文化知識和社會人生知識都是必要的。不能設想,一個作者,只具有社會人生知識或只具有科學文化知識,卻能順利地從事寫作,寫出優秀的篇章。社會上,具有豐富閱歷的人並不少,可並不是每人都能開掘生活的寶藏,缺乏必要的社會人生方面的知識,書本上的種種知識未必能化為作者自己的「血肉」。一切書本上的知識都需要感性生活的印證、消化,而生活中的種種「實感」則需要文化科學知識的「梳理」、「熔煉」與「升華」。 我們還需注意到寫作不僅僅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任何客觀材料,都必須經過寫作主體心靈的浸透、整合,才有可能進入寫作過程。王蒙曾指出:「生活並不能直接化為創作;只有經過作空心靈的吸取、選擇、消化、感應、醞釀、裂變、升華、飛躍,就作家心靈的一種負載、力量、火焰以後,作家才有可能進入創作過程」,那麼主體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影響著寫作呢?這些因素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胸懷、視野、意志、文化品種、道德精神等等。作者關於客觀事物的思想、情感,不僅會作為材料,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到文章中去,而且它還會在更深的層次塑造主體的心靈,形成主體的胸懷視野、道德精神、文化品格等,同時,寫作是人類精神中最情感化的一個領域。真誠地表達直補的情感,是被稱作的一個基本原則,主體素養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作品價值的一個重要根據。其次,寫作作為一種獨立的、艱苦的勞動,要求主體具有堅強的單擊和勇氣,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精神勞動,寫作是異常艱苦的。曹雪芹寫《紅樓夢》,增刪數載;托爾斯泰寫《復活》,前後修改達十一年之外;歌德寫《浮士德》,幾乎耗盡了他整個生命。即算是短章小禮,賈島也有過「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感嘆。沒有堅強的意志,很難相信人們能夠堅持不懈地進行寫作。 寫作還需要聰明、才智、敏銳深刻的觀察力,優良持久的記憶力,豐富新穎的想像力,縝密深邃的思考力,靈活變通的應變力,以及立意選材、布局行文的表現力,這些都是寫作所不可缺的。在寫作活動中,作者對信息的接受力、儲存力、組合力、創造力,就依賴於他的感知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作者只有通過感知,才能收集材料;只有通過記憶,才能積累材料與經驗,鞏固技能與技巧;只有通過想像與思維,才能對零散的原始材料進行梳理、歸類、分解、組合、推導,概括選擇、判斷、加工、開掘、提煉,它們都是從事寫作活動不可缺少的心理能力,都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起來的。 綜上所述,在以後的寫作中,我們應多深入社會,多了解生活,增加人生閱歷,培養豐富情感,增強寫作意志,不斷超越自我,提高寫作修養,向著最為美好的精神境界升華。
❷ 雅思考試須知:寫作主體段由什麼構成
詞彙資源: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在表達同一意思的單詞中,選擇專高級的正式的詞彙確實有助屬於提高分數。但是,前提是這些詞必須准確和地道。
語法多樣性和准確性:語法這一概念主要針對的是句型方面,主要指的是句子結構的准確性和豐富性,句子的長度和復雜性。句型並不是越復雜越長就越好,前提是它一定要准確。
❸ 簡述如何培養寫作主體的想像能力
摘 要:寫作對中學生來說是很寬泛的課程,初中學生容易從生活中找到合乎自身表現的形式,但寫作者要能傳達出自身對自然、社會、生活的思考和體驗,就需要寫作者發揮主體精神。因而寫作教學是最需要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科,也是最能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學科。通過觀察認識生活,通過閱讀擴大見聞。並以發展的眼光去感悟生活,挖掘美,表現美。
關鍵詞:寫作;觀察;閱讀;感悟
寫作,可以抒發人的感情;可以描繪大自然的多姿;可以盡情的挖掘靈感,觸發想像,肆意的創新;可以把每一件平淡無奇的事,包裝成我們筆下精美的作品。巴金說:「我們寫作,只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有感情要傾吐,我們用文字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讓寫作成為學生的主動選擇,從而以文促人,在促進學生寫作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學生身心的發展,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心靈的豐富。那麼該如何進行寫作主體性的培養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一、留心觀察,豐富積淀
「寫作是事物認識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是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感受、理解、認識用書面語言外化出來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完成,別人是不能代替的。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來源。魯迅也說:「對於任何事物,必須觀察准確、透徹才好下筆」。因此觀察是基礎的一環。
初中學生作文時,時常感到無事物可寫,其實並非無事物可寫,而是自己平時沒有發現,沒有留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視無睹」。作文貴在真實,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寫出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去認識生活,培養他們觀察事物的興趣。寫文章靠的是平時的積累。包括思想、知識、語言等方面的積累,由積累到傾吐,反映了構成一篇文章的基本過程,也揭示了作文能力發展的必然規律。而作文積累的途徑,首先來自於直接體驗的生活。學生有了豐富的生活內容,並對生活有一定的認識能力,才能為作文解決「源頭」的問題。聯系實際,聯系生活是作文指導思想的精髓,我們要引導學生走生活作文的道路。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的能力,引導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
二、通過閱讀激發寫作興趣
從認識生活的角度來看,閱讀也是一種觀察,不過是一種間接的觀察,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閱讀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文章中的佳詞妙句都可以在閱讀中盡收眼底,牢記在心,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有利於提高學生遣詞造句,連句成篇、成段的能力。閱讀使學生的表達更加簡明、連貫、得體、豐富和幽默。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啟思益智,積累寫作素材,有道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閱讀可以開闊胸襟、陶冶情操,古人雲:腹有詩書氣自華。自古以來,人們就相信讀書可以養氣──培養做人和作文的浩然之氣。凡是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的各種文體,各方面內容的報刊書籍,都可讓學生多讀多看。學生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他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
三、審美體驗促寫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美感教育,它的任務是培養和提高人們對自然美、社會美以及藝術美的鑒別、欣賞和創造的能力,陶冶人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人們的生活趣味,使人們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地成長。在閱讀來說,就是能感受語文之美,逐步獲得對文學作品的正確的欣賞方式和初步的欣賞能力,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熏陶,然後再逐漸提高他們對美的鑒別和欣賞的能力,以達到陶冶性情、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的目的。再者,作文是學生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以及所創造的美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它經歷了「美的沉積――美的靈感――美的創造――美的表現」。因此我們應進一步明確作文的審美過程,遵循美學規律,以美育文構建自主體驗的發展模式。
四、自我評改,激疑質疑促寫
評改能力是寫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評改能力的強弱是獨立寫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甚至可以這樣說:不會評改習作,不能算真正學會了寫作。可是在當前作文實踐中,學生作文之後,缺乏興趣再次修改文章,主要是依賴老師。因此老師事必躬親,卻收效甚微。現代教學認為,學生是有巨大潛力的生命體,離開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學則失去了依託和生命力。因此,作文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作文知識的過程,而是向學生提供一個和諧的作文訓練環境的過程。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不僅是學習作文的主體,練習作文的主體,更是評議作文的主體。本著這樣的認識,我們精心組織了師生互評互議活動,具體做法是:教師提供自己的下水作文和學生的習作,學生的習作可以是教師選定的,也可以是學生毛遂自薦的。課前將習作印發到學生手上,要求做適當准備,課堂上,自由評論,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討論結束後,要求自行選擇某一篇習作寫一篇小評論,其中點評精當、有理有據的評論文章與原文一起張貼出來,供學生觀摩欣賞。在這樣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不但激發了學生激疑質疑的勇氣,而且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寫作慾望和表現慾望。
總之,學生寫作主體性就是指學生具有明確的主體意識,具有獨立意志和自由內驅力,能清楚意識到自身的主體品格和特質,並在寫作過程中主體地駕馭自身的寫作行為,即具有主動創作的激情與行動,並能在寫作中主動表現自己,把自己的生活與情感真誠地傾述在寫作之中,以適應自身生存、享受和主動發展的需要,並反過來提高自己的主體人格。在寫作主體性的培養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認識生活,去觀察實踐,豐富見聞,認識事物獲得感受。並引導學生思考,以敏銳的思想去剖析生活現象,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的分析,並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以此激發學生的表達願望。學生情動而辭發,作文才能成為他們深入生活實際,提高認識事物能力的自然結果,這條路子打開以後,學生的寫作才有源頭活水來。
❹ 論文寫作中主體部分要包含些什麼內容,主要的寫作方法是什麼啊 謝謝了
一、紙型、頁面設置、版式和用字。
畢業論文一律用國際標准A4型紙(297mmX210mm)列印。
頁面分圖文區與白邊區兩部分,所有的文字、圖形、其他符號只能出現在圖文區內。白邊區的尺寸(頁邊距)為:天頭(上)25mm,地腳(下)20mm,訂口(左)25mm,翻口(右)20mm。
文字圖形一律從左至右橫寫橫排。文字一律通欄編輯。
使用規范的簡化漢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體字。忌用異體字、復合字及其他不規范的漢字。
二、論文封面
封面由文頭、論文標題、作者、學校、年級、學號、指導教師、答辯組成員、答辯日期、申請學位等項目組成。
文頭:封面頂部居中,占兩行。上一行內容為「河南廣播電視大學」用小三號宋體;下一行內容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3號宋體加粗。文頭上下各空一行。
論文標題:2號黑體加粗,文頭下居中,上下各空兩行。
論文副題:小2號黑體加粗,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作者、學校(市級電大)、年級、學號、指導教師、答辯組成員、答辯日期、申請學位等項目名稱用3號黑體,內容用3號楷體,在正副標題下適當居中左對齊依次排列。占行格式為:
作者:XXX
學校:XXX 年級:XXX 學號:XXX
指導教師:XXX 職稱:XXX
答辯組成員:
XXX(主持人) 職稱:XXX
XXX 職稱:XXX
……
答辯日期:X年X月X日
申請學位:學士(不申請可省略此項)
由於論文副題可有可無,學位可申請可不申請,答辯組成員可以是3、5、7人,封面內容占行具有不確定性,為保持封面的整體美觀,可對行距做適當調整。
三、論文
論文由論文目錄(提綱)和題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附錄等項目組成。
需要列目錄的論文,目錄要獨佔一頁。「目錄」二字用3號黑體,頂部居中;以下列出論文正文的一、二級標題及參考文獻、附錄等項及其對應頁碼。用小4號宋體。
論文題目用3號黑體,頂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作者姓名:題目下方居中,用四號楷體。
完成時間: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樣為「X年X月」,用四號楷體。
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頂頭,寫明「摘要」字樣加粗,點冒號,接排摘要內容。一般用五號字,字體用楷體。
關鍵詞:摘要下方,左起頂頭,寫明「關鍵詞」字樣加粗,點冒號,接排關鍵詞。詞間空一字。字型字體同摘要。
正文:關鍵詞下空一行開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單倍行距。
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4號黑體,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與正文字體字型大小相同,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
三、四、五級序號分別為「1.」、「(1)」和「①」,與正文字體字型大小相同,一般不獨占行,末尾加句號。如果獨占行,則不使用標點。每級標題的下一級標題應各自連續編號。
注釋:注釋採用腳注形式。加註符號以頁為單位排序,標在須加註之處最後一個字的右上角後,用帶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數字依次標示。同時在本頁留出適當行數,用橫線與正文分開,左起空兩字後寫出相應的注號,再寫注文。每個注文各佔一段,用小5號宋體。建議使用電腦腳注功能。
參考文獻:在正文項目後空兩行左起頂頭用四號黑體寫明「參考文獻」,另起行空兩格用5號宋體編排參考文獻內容,每個參考文獻都另起行。參考文獻的項目見「實施方案」正文。
附錄:在參考文獻後空兩行左起頂頭用四號黑體寫明「附錄」字樣,另起行編排附錄內容,格式參考正文。
要參考的話我可以發份論文給你。給我郵箱
❺ 雅思寫作主體段由什麼構成
洛陽大華雅思以這篇文章來分析雅思寫作的主體段:
Too much money has been spent on looking after and repairing old buildings, we should knock down old buildings and build modern ones instead.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很明顯,這是一篇關於傳統文化的題目。表面上看應該是關於傳統建築和現代建築的對比的一篇文章。如果你想寫同意一方的觀點的話,我們應該從一些現代建築能夠做到而傳統建築做不到的東西來寫。
比如說:
Modern buildings
優點:容納更多的人(accommodate more people)
好了,觀點已經給出。接下來我們要做什麼呢?哦,對了--論證!我相信我們在初高中或者大學的時候已經學過如何論證了,我們的語文老師經常說···,那叫什麼來著?「擺事實、講道理」對嗎?(evidence and arguments)
然後我們需要問一下自己:
為什麼要容納更多的人?--因為人太多老建築裝不下。
中國哪人多?--大城市唄,比如說鐵嶺那嘎達(呵呵,開玩笑。千萬別寫鐵嶺啊!!!)
人多有什麼關系??--因為這是個問題。
這時候是不是我們需要提到老建築啊?--當然啦!沒有比較怎麼會有鑒別呢!
關於老建築我們需要說什麼呢?--它們已經不能迎合城市化發展了。
觀點和思路現在有了,接下來我們看看詞彙的問題。上面加粗的詞彙好像是一些關鍵詞,需要我們去解決。
人太多:too many people/ a large population/ densely populated/ overpopulated/ overcrowded
大城市:big/ major cities/ metropolis
比較:compared with/ in comparison to/ in contrast
迎合:cater for/ adjust to
城市化發展:urbanization/ urban development
現在剩下的問題只有連接手段和語法了。而這兩項這能在實際寫作過程當中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試著寫一下。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replacement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modern buildings, which are usually made tall with spacious rooms, manage to accommodate more people. In the major cities of my country, for example, the large population poses a tremendous challenge to the city』s housing space, therefore great numbers of old buildings have given way to modern architecture. That is to say, most traditional old buildings are no longer able to cater for the needs of ubanization, and thus should be torn down.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replacement might ……: reason這個詞經常被用在開頭句當中。這個詞後面可以接兩種表達。第一個是the reason for,後面接一個詞或短語;第二個是the reason why,後面接一句話。但在這段裡面,reason是作為主語來出現的,所以為了句子不頭重腳輕,建議大家還是使用the reason for吧。當然用一個詞(replacement)來代替一句話(modern buildings replace old buildings)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有一定的英文功底。Might這個詞聽起來會更嚴謹一些。
the fact that……: 顯而易見,這部分是作賓語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這種方式好記,也好用。
which are usually made tall with spacious rooms:首先這是一個非限定性定語從句,用來顯示我們對復雜語法的運用。另外,這個從句體現出modern buildings的很重要的特點,從而讀者可以更好地體會為什麼modern buildings能容納更多的人。當然大家也可以把它視作是一種下定義的表現。
for example:在句子里for example作為插入語出現,增加句子的多樣性。
Therefore:一種正式的表達,替代so。
That is to say:起到了承上啟下或解釋說明的作用。在議論文當中是經常被使用的一種方式。在此段里,它是用來表現傳統建築的不足。
and thus:是一種非常正式的用法,相當於therefore,但比therefore更難理解和使用。首先thus連接的前後兩句話主語一致,然後前後兩句話存在著因果的關系。比如說:
The couple have no jobs, so they can』t buy a house.
The couple have no jobs, and thus can』t buy a house.
❻ 應用寫作主體的能力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一)按照不同的用途,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行政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用來處理公務回的;
一類是個人答或集體用來處理私事的。
(二)按照不同的性質,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般性應用文,這類應用文有人認為應包括以下幾種:書信、啟事、會議記錄、讀書筆記、說明書等。
公文性應用文,這是以黨和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名義發出的文件類應用文。如:布告、通告、批復、指示、決定、命令、請示、公函等。這類應用文往往莊重嚴肅,適用於特定的場合。
事務性應用文,事務性應用文一般包括請柬、調查報告、規章制度及各種鑒定等,這是在處理日常事務時所使用的一種應用文。為了統一安排本書的體例,同時根據各種日常應用文本身的特點,這里將日常應用文分為以下幾類。
(三)這些應用文的主要用途是:
❼ 錄音消息在導語和主體寫作上有哪些要求
通過人物的行動、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一個人的行版為、動作,往往權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徵的最真實的外化。看一個人,不僅要聽他怎麼說,
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因此,動作描寫是直接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寫「活」的重要手段。那麼,怎樣描寫人物的動作呢?
❽ 寫作主體與文章中「我」的區別
寫作主體即寫作者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能力來創造。對寫作主體認識越深刻,掌握的知識越豐富,就更能夠對寫作主體有個全面的認識與把握。文章的我一般是代表以第幾人稱來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