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寫作 > 大學英語寫作中的五個句法問題

大學英語寫作中的五個句法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19 01:09:15

❶ 魯迅的寫作風格

提要:魯迅的作品具有凝練,簡潔,頓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語言風格,是中國文學的精品.本文通過對魯迅作品的語言分析,試圖尋找魯迅的這種獨特的語言風格的成因.以此透視從文言到白話的轉變在經典作家筆下是如何進行的,並且試圖啟發這樣一種思考,即白話文的普及運用到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地豐富它和發展它.
關鍵詞:魯迅 作品 白話文 語言風格
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是現代傑出的語言大師.他的語言准確,簡潔而又極為豐富,因而具備足夠的彈性,恰到好處地表現種種思維的,情感的節奏,使行文富有韻味而魅力無窮.
本文主要從虛詞運用,文言句式和詞彙的運用等方面考察魯迅作品的語言風格.
一 虛詞的大量使用
虛詞有助於表達深沉曲折的意思,妙用虛詞,既能長話短說又別具韻味.
例1. 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於泣下,此後似乎就不相見.(《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
"至於"二字若不用,也通.但"黯然泣下"四個字卻不能表達盡"黯然……終於泣下"的動態,而這一動態恰恰重現了劉和珍君的情感過程,真切動人.
"此後不曾相見",是普通自然的表達方式.然而,魯迅先生在這里是痛悼劉和珍君,苦苦追憶往事,連用虛詞"似乎","就"顯得何其認真!"似乎"二字又傳達出了這種信息:劉和珍君並沒有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許沒見,也許見了但不曾注意.尤顯出劉和珍君的沉靜而不凡.同樣的這幾層意思,若不採用虛詞表達,則不但用字太多,行文也會不夠緊湊而顯得"薄",當然無法鎖定這種深沉的感情.
2. 但從別一方面來看,這書的再來,或者也不是無意義.(《譯文序跋集·序》)
大量地使用虛詞是魯迅作品的一大特色,很多人憑這一點就能認出他的作品來.有人覺得他的作品因此而不順口不通暢.但事實上,魯迅先生大量使用虛詞恰恰是力求准確力求簡潔的必然結果,也是使得文脈不被打斷,有節奏有緩急地順暢而下的重要手段.
"或者也不是無意義"似乎和"也許有點意義"差不多.但是前者包含了更多的疲憊,無奈和執著的希望.與作者所說的"絕望之於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合拍,道盡了一種欲語還休的滄桑和虛微但堅定的執著.這與雙重否定句的獨特效果有關,下面再談.
3.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 (《野草·雪》)
"……否耶 "是文言虛詞運用的典型例證.魯迅在這里用,有和"博識的人們"開玩笑的調子,也暗暗地埋了譏諷的意思:你們博識的人認為他單調,他可並不以此為不幸啊!
魯迅是白話文運動的一員大將,但他並不排斥文言的借鑒使用,使行文更加生輝.
4.正唯其皮不白,鼻不高而偏要"的呵嗎呢",並且一句里有許多的"的"字,這才是為後世詬病的今日的中國的我輩.(《而已集·當陶無慶君的繪畫展覽時》)
這句話的末尾,連用三個"的"字,使得句子變得笨拙並且滑稽,是魯迅先生故意安排嘲弄那些一句話里用許多"的"字的人.在同一句話中就安排了嘲諷,不但犀利,也是他行文凝練的原因.這是魯迅對虛詞運用自如的一個結果.
二 文言句法以及古語詞的使用
白話文運動剛開始起步的時候,面對著極大的語言荒蕪.後人也許覺得那時只不過用話記下事情來就是了,實際卻是極困難的.有魯迅當時的話為證:"現在的文學家,哲學家,政論家,以及一切普通人,要想表現現在中國社會已有的新的關系,新的現象,新的事物,新的觀念,就差不多人人都要做倉頡.這就是說,要天天創造新的字眼,新的句法.實際生活的要求就是這樣."(《二心集·關於翻譯的通信》)
鄒恬先生指出:"五四"小說語言與傳統語言是兩種迥然不同的小說語言."五四"小說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其意義不在於白話通俗易懂,易於為讀者接受,這一點傳統白話小說也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而是創造了一種適應新的內容,反映新的審美要求,具有不同藝術功能和藝術表現力的語言.它的出現是一種新的文學語言的誕生,標志著小說語言現代化的開始.此外,"五四"小說還實現了一個變革,即以書面語言代替口頭語言.傳統小說受說書影響,口語化程度比較高,它便於講述,易於理解.而"五四"小說語言有它所傳遞的內容規定,必須更精緻,更含蓄,構造更復雜,層次更豐富.它需要讀者坐在案邊反復仔細地思索領略,咀嚼回味.[1]
鄒恬先生所指出的這種變革,逼迫著"五四"作家們作出好的語言安排.在運用著自己獨特的語言策略時,文言句法和古漢語詞彙是魯迅語言表達的後備部隊,因為他"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二心集·答北斗雜志社問》),所以在表達不利的情況下,寧可向古人借用語言.
有人認為魯迅的文章"文言雜糅",且不談這"文言雜糅"該如何定義,用今天的語言規范去衡量"五四"時期的語言,這本身是一種顛倒.因為我們現在的漢語規范正是"五四"以及以後的作家們不斷進行語言嘗試的結果.是他們歷盡辛苦為我們開拓的語言天地,現在我們坐享其成,不但不努力去尋求漢語的更為美好的明天,在陷入日甚一日對漢語的麻木里的同時,置前輩的努力於不顧,甚至還指責他們的奮斗,實在值得深思!
下面是魯迅作品中幾個使用文言句法的例子:
僅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就有:
1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味"名詞活用如動詞.用"深味"這很經濟的兩個字就更能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句子的後部"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這里的兩個"的"字拉長了句子的後部,使之成為句子的重心.這種時而極省儉筆墨,時而多加字數使句子具有了一種時緩時急的節奏感,而文言的單音節字正有助於這種節奏的實現.
2.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面"名詞活用如動詞,使句子緊湊.
3.其一是手槍,立仆.
"立仆"兩個單音節詞,是文言用法.
4.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
"為……所……"被動用法屬文言結構,但在現代漢語中也不時被用到.這可能與現代作家們的使用有關.
在《阿Q正傳》中也有典型的文言用法:
5.所以者何 就因為趙太爺是不會錯的.
這里用"所以者何 "比"為什麼會這樣呢 "更富有諷刺以及調侃意味.
在魯迅的作品中,常常會有點文言的影子,當然,本來文言與白話的分界就很難說.有一些文言句式,虛詞是在今天也常常用到的,再舉兩例:
6.這偉大的抒情詩人,匈牙利的愛國者,為了祖國而死在可薩克兵的矛尖上,已經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詩至今沒有死.(《野草·希望》)
7.國粹家者,保存國粹者也;而國粹者,我的鬍子是也.(《墳·說胡須》)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在找不到恰當的字眼的時候,寧可向古人學習,盼望總會有人讀得懂.這個傾向在小說語言里,比較突出.這當然與小說這個文體更注重藝術性,也更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有關.
1.後來一想到,就使我很愧恧.(《彷徨·傷逝》)
愧恧:慚愧.宋司馬光《為龐相公讓官表》:"是用夙宵愧恧,寤寐兢憂."[2]
2.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彷徨·祝福》)
歆享:神靈享受供物.《史記·孝文本紀》:"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3]
蹣跚:旋行貌,徘徊貌.又寫作" 跚".
五代范資《玉堂閑話·高輦》:"夢見一老僧著屐,於卧榻上 跚而行."[4]
3.他兩眼更發出閃閃的光來,釘一般看定闊亭的眼,使闊亭的眼光趕緊辟易了.(《彷徨·長明燈》)
辟易:退避,避開.《史記·項羽本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5]
4."我知道的,熄了也還在".他忽又現出陰鷙的笑容,但是立即收斂了……(《長明燈》)
陰鷙:陰險兇狠.《資治通鑒·漢宣帝神爵四年》:" 嚴延年為治陰鷙酷烈."[6]
5.准此,可見如果將"差不多說"鍛煉羅織起來……(《吶喊·端午節》)
准此:按照這樣辦理.舊時常用於對下級及平級的公文.明代亦用於誥命.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欽此欽遵》:"今公牘中有'准此'二字,惟上司行屬員用之."[7]
6.我愕然了.(《吶喊·故鄉》)
愕然:驚訝貌. 《 史記·黥布列傳》:"楚使者在,方急責英布發兵,舍傳舍……布愕然."[8]
7.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朝花夕拾〉小引》)
幻化:猶言變化,變幻.《列子·周穆王》:"……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幻矣."[9]
8."我們上縣去,送他忤逆!"
忤逆常含有兩層意思:(1)冒犯,違抗.《後漢書·陳蕃傳》:"附從者升進,忤逆者中傷."
(2)不孝順.明沈榜《宛署雜記·聖諭》:"三月,說與百姓每:孝親敬長,不許忤逆,犯了不饒."[10]
9 但他又立刻覺得對於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復回頭,目送她獨自煢煢的出去;耳朵里聽得木片聲.(《吶喊·幸福的家庭》)
煢煢 :孤零貌.《左傳·哀公十六年》"煢煢,余在疚."[11]
10 (1)而此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記念劉和珍君》)
(2)我裝作無所聞見模樣,以圖欺騙自己,總算已從地獄出離.(《華蓋集·碰壁之後》)
出離:(1)猶佛家所謂涅盤.(2)猶超出.(3)走出,離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一齊觀瞻,見個書生,出離人群."[12]
上面所引用的魯迅的兩句話分別使用(2),(3)義項.
由於魯迅的學識廣博,在行文的時候有多方得宜.正如"出離"一詞的使用,其獨特給人以深刻印象.魯迅還同樣用過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字,這里引用李瑞山先生的一段評論文字:
作者常以這樣的詞語用在詩中:《復仇(其二)》中的"大歡喜","大悲憫","大痛楚";《死火》中的"大火聚",特別是《失掉的好地獄》中的"醉心的大樂","遍身有大光輝","運大謀略,布大羅網","大威權"等.這里用的"大"字,多是模仿古代漢譯佛經的語氣.(據《野草》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單行本《失掉的好地獄》注釋2).這當然與有的詩作涉及到佛經的內容有關,但也可以說是作者喜歡這種構詞方式並創造性地運用於散文詩中,以增強詞語的表現力和感情色彩.作者在寫《自言自語》時就這樣用過,如《我的父親》中:"大安靜大沉寂的死,應該聽他慢慢到來.誰敢亂嚷,是大過失";從而抒發了作者的憤激,悲慨,痛切的感情.一個單字,習聞常見,但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與一定的詞語相結合,就變得如此傳神,能准確地表達出作者的感情.看似單調平淡,實乃意蘊豐富,反映了作者錘煉語言的功力.在《野草》中,這樣嚴謹的句法結構和凝練而傳神的詞語是很多的.這對於作品深沉含蓄的風格的形成,給了很大的助力.[13]
三 雙重否定的使用以及魯迅語言的節奏
魯迅喜歡說"不",即使在表達"是"的時候,他寧可用雙重否定來代替一個肯定.雙重否定的使用有力地烘托出作者孤冷的心境,在自述心路歷程的時候,作用尤其明顯.舉《〈吶喊〉自序》中的幾例如下:
1.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2.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驅除的.
3.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
雙重否定句的運用,使句子讀起來不那麼順暢,似乎有礙於好的表達.然而事實上,作者在這里要表達的恰恰是那麼一種講不清楚又不得不講的,傷心不願示人的厚重的痛楚.這種痛楚是時代與生存本身的悖論,是忘不掉丟不開的魔障.這種感覺正是在這種不那麼順暢的表達中被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在行文的過程中設置障礙,讓讀者感受被迫停頓,再次被迫停頓;被否定,再次被否定的挫折,才能模擬出這樣的一種心態,使之在閱讀過程中短暫而又連續地發生,並且隨著雙重否定句的不斷出現使得這種過程不斷地被重復,逐漸強烈,表達的效果也就越來越顯著;也正是由於這種不順暢,使讀者在閱讀的不斷停頓中得到思維以及感覺的逐漸擴大的空間.
這種不順暢的感覺,其實不僅是由雙重否定句引起的.前面提到的虛詞的大量使用,古漢語句法和詞彙的使用都使得魯迅的文章缺少了讓人眼睛一亮的明麗和一讀到底的痛快.而這種不順暢不是因為煉字的功夫不夠,而是因為魯迅在表達的准確性和簡潔程度上的苛刻要求.
魯迅的作品成為公認的中國語文的精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沿承了中國語文的傳統——盡管他是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他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藝術感使他的行文能夠考慮到中國讀者的傳統的閱讀習慣,而這種新與舊的連接點就是行文的節奏.
周作人曾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提到中國人是一個很愛音樂的民族,這在大眾表現於對戲曲的喜愛;在知識階層則還表現在行文的韻律,節奏.
行文的節奏,有語言的節奏,有感情的節奏,有思維的節奏.節奏的流駛,很容易讓人進入一種躍動的游戲狀態,使寫作和閱讀都變得富有趣味.感情的節奏和思維的節奏與文章構思關系較大,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傾向關系密切.而語言本身的節奏,則是由作者運用語言的自如程度所決定的.下面僅舉幾例,略談一談魯迅作品中語言所蘊有的節奏感:
1.我因為常見些但願不如所料,以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卻每每恰如所料的起來,所以很恐怕這事也一律.(《彷徨·祝福》)
"不如所料","竟如所料","恰如所料"三個詞形成了一種節奏,使得這個復雜的表達顯得悅人耳目一些,因此不那麼討厭.
2.所以凡有時髦女子所表現的神氣,是在招搖,也在固守,在羅致,也在抵禦,像一切異性的親人,也像一切異性的敵人,她在喜歡,也正在惱怒.(《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少女》)
排比,對比的穿插使用,把這種矛盾性極強,戲劇性極強的性格特徵大致概括了出來.
3.我詛咒吃人的人,先從他起頭;要轉勸吃人的人,也先從他下手.(《吶喊·狂人日記》)
"起頭"和"下手",由於用字相對而形成一種節奏感.
4.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故鄉》)
排比的運用更有助於表達一種強烈的不滿和無奈.
此外,"在魯迅作品中,反復這種形式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14].王希傑先生在《魯迅作品中的一種修辭手法——反復》一文中充分論述了這一問題.
5 在現在的環境中,人們忙於生活,無暇來看長篇,自然也是短篇小說繁生的很大原因之一.只頃刻間,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用數頃刻,遂知種種作風,種種作者,種種所寫的人和物和事狀,所得也頗不少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
劃線句緊湊而具文言風采,句前,句後則相對有較緩之感.這種近乎由白話漸入文言,由文言漸入白話的寫法使得文章詞句時緩時急,比一緩到底的白話要有回味些,簡潔些.魯迅對於這種節奏感的把握,我認為是他的文章能夠恰當表達出他的情感,他的想法的關鍵.上面所提到的虛詞運用,文言句法和詞彙的使用,雙重否定句式的運用也是服務於這種節奏的完善的.
盡管魯迅的作品並不算人見人愛,但是它獨特,清新,豐富和有回味,這是中國語文的驕傲.而魯迅的這種把深沉,敏感,廣博和熱愛融入語言,為後人開拓新的美的語言空間,是中國人的驕傲.而是否能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對於中國語文的建設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
注釋
[1]《鄒恬中國現代文學論集》第一編魯迅和"五四"小說,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7頁.
[2]《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同)第七冊第664頁"愧恧"條.
[3]《漢語大詞典》第六冊第1462頁"歆享"條.
[4]《漢語大詞典》第十冊第538頁"蹣跚"條,第五義項.
[5]《漢語大詞典》第十冊第486頁"辟易"條,第一義項.
[6]《漢語大詞典》第十一冊第1038頁"陰鷙"條.
[7]《漢語大詞典》第二冊第427頁"准此"條.
[8]《漢語大詞典》第七冊第659頁"愕然"條.
[9]《漢語大詞典》第四冊第427頁"幻化"條,第一義項.
[10]《漢語大詞典》第七冊第432頁"忤逆"條.
[11]《漢語大詞典》第七冊第201頁"煢煢".
[12]《漢語大詞典》第二冊第505頁"出離"條.
[13]《魯迅創作藝術談》,南開大學中文系魯迅研究室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第250,251頁.
[14]《王希傑修辭學論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392頁.
參考文獻
《鄒恬中國現代文學論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魯迅創作藝術談》,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
《王希傑修辭學論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南京大學中文系暑期課題研究培訓班論文集
魯迅作品的語言風格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7572154.html?si=1

❷ 英語寫作中,遇到的錯誤,詞彙方面,句法方面,語篇方面都各指啥

詞彙方面的錯誤大多在拼寫和單復數。句法方面的錯誤在句型使用錯誤,語法掌握不牢固,語篇涉及到邏輯關聯度。
精 銳

❸ 如何避免雅思寫作負遷移現象

負遷移主要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漢語習慣會潛意識對英語產生影響,雅思寫作語言的具體運用是考生對詞彙、語法的掌握情況,所以大家在雅思寫作過程中一定要積累一定的雅思寫作詞彙,語法等。

1. 母語負遷移

遷移(transfer)一般指的是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先學得的知識和經驗對後來學習所產生的影響。遷移分為兩種:一種是當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在語素或句法等方面類似或一樣,對後者的學習會產生促進作用(正遷移);反之就是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也稱做干擾(interference)。在中國考生准備雅思考試的過程中,負遷移主要指的是因漢語與英語屬不同的語系,在詞彙、句法、思維模式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而在英語學習中,漢語的習慣會自動地首先出現在學習者腦中,潛意識中對英語產生影響,尤其體現在書面產出上。

2.英語寫作中的負遷移現象

語言的遷移可體現在目標語言的各個方面,
英語寫作是語言的具體運用,所以它能體現學習者對詞彙、句法、語篇等各個方面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能反映出在這幾個方面漢語的負遷移影響。

2.1)在詞彙方面

由於歷史背景不同,英漢詞彙不可能完全對照,所以有些詞彙在意義和用法上可能存在差異,這樣就可能出現各種現象,如:

冠詞預設:如表達某一類事物時,要麼用不定冠詞a/an,要麼在名詞後面加復數形式s/es,但漢語中無些表達,所以學習者往往忘掉。

動詞的人稱、數和時態和語態的形式等變化形式是漢語中沒有的,所以學習者也容易忘記或用錯,尤其在圖表分析中,時態比較混亂的現象很普遍。議論文中被動語態的表達也是考生不善於運用的一項,過多的主動語態往往削弱文章的正式性。

搭配不當或意義混淆:如「接電話」往往譯成receive the call,而正確的表達應為 answer the
call,「不論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將「ecation」和「culture」相混。

此外議論文中的「有」除具體的某個人「有」某物以外,基本上都是there be,而不應用have。

助動詞will, be going to主觀性太強,在雅思的第二篇文章中應多用be to do替換; 而sb. can多換成there is
possibility that…; 至於should, must等情態詞也因語氣過於強硬而多換成更客觀的It is necessary /
imperative that sb…。.的表達形式。

2.2)句法遷移

英語中一個有效的句子只能是主語加一個謂語動詞,而漢語是一種意合的表達,只要語意相關,逗號可以連接兩個單句。這樣就造成了寫作中常出現碎句和句子粘連現象,如:

Mobiles are very popular nowaday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onvenient。

第二個小句只有從句,不能單獨成句。

It was raining hard, they could not continue their work。

這兩個句子在英語中各有謂語動詞,所以應由so連接成並列句,或在第一句前加上because變成從句。

此外雅思寫作中懸垂限定結構也是考生們不自覺的出錯之處,這也是因為漢語的表達習慣。如:

To draw a map, the location is quite clear。

第三個常受漢語影響的句法方面是主語意識的淡化,表現在兩篇寫作中動詞的隨意陳列,或that引導主語從句中that的省略,如:

Next discuss the number of Australia in annual income。

Families keep the old has its own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2.3)語篇的遷移

主要體現在議論文的開頭模仿漢語的迂迴,不能直接點題,如:As to the problem of…, some people think..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I think…

此外還有語篇結構上採用漢語的歸納式,而常見的英語邏輯是先提出主題句然後輔以論據的演繹式。漢語語篇注重意合,形式較散,其邏輯聯貫是隱含的,所以影響到議論文的寫作中往往是簡單句的羅列,句型單調,結構鬆散,邏輯關系不清楚。而雅思寫作,尤其是學術類的寫作中考的就是能否有條理地分析或論證某個客觀事物,這也是考官的一個很重要的評分依據。

3 .對策

文章中提到的幾個關於漢語對英語書面產出的負面影響是比較普遍的,希望考生們能引起重視。此外在平時的閱讀中應注意比較和借鑒英語中的詞彙和句法以及語篇方面和漢語的不同,在寫作練習中應有注意留出一定的時間有針對性地修改。

❹ 魯迅寫作的風格

提要:魯迅的作品具有凝練,簡潔,頓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語言風格,是中國文學的精品.本文通過對魯迅作品的語言分析,試圖尋找魯迅的這種獨特的語言風格的成因.以此透視從文言到白話的轉變在經典作家筆下是如何進行的,並且試圖啟發這樣一種思考,即白話文的普及運用到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地豐富它和發展它.
關鍵詞:魯迅 作品 白話文 語言風格
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是現代傑出的語言大師.他的語言准確,簡潔而又極為豐富,因而具備足夠的彈性,恰到好處地表現種種思維的,情感的節奏,使行文富有韻味而魅力無窮.
本文主要從虛詞運用,文言句式和詞彙的運用等方面考察魯迅作品的語言風格.
一 虛詞的大量使用
虛詞有助於表達深沉曲折的意思,妙用虛詞,既能長話短說又別具韻味.
例1. 我才見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於泣下,此後似乎就不相見.(《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
"至於"二字若不用,也通.但"黯然泣下"四個字卻不能表達盡"黯然……終於泣下"的動態,而這一動態恰恰重現了劉和珍君的情感過程,真切動人.
"此後不曾相見",是普通自然的表達方式.然而,魯迅先生在這里是痛悼劉和珍君,苦苦追憶往事,連用虛詞"似乎","就"顯得何其認真!"似乎"二字又傳達出了這種信息:劉和珍君並沒有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許沒見,也許見了但不曾注意.尤顯出劉和珍君的沉靜而不凡.同樣的這幾層意思,若不採用虛詞表達,則不但用字太多,行文也會不夠緊湊而顯得"薄",當然無法鎖定這種深沉的感情.
2. 但從別一方面來看,這書的再來,或者也不是無意義.(《譯文序跋集·序》)
大量地使用虛詞是魯迅作品的一大特色,很多人憑這一點就能認出他的作品來.有人覺得他的作品因此而不順口不通暢.但事實上,魯迅先生大量使用虛詞恰恰是力求准確力求簡潔的必然結果,也是使得文脈不被打斷,有節奏有緩急地順暢而下的重要手段.
"或者也不是無意義"似乎和"也許有點意義"差不多.但是前者包含了更多的疲憊,無奈和執著的希望.與作者所說的"絕望之於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合拍,道盡了一種欲語還休的滄桑和虛微但堅定的執著.這與雙重否定句的獨特效果有關,下面再談.
3.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 (《野草·雪》)
"……否耶 "是文言虛詞運用的典型例證.魯迅在這里用,有和"博識的人們"開玩笑的調子,也暗暗地埋了譏諷的意思:你們博識的人認為他單調,他可並不以此為不幸啊!
魯迅是白話文運動的一員大將,但他並不排斥文言的借鑒使用,使行文更加生輝.
4.正唯其皮不白,鼻不高而偏要"的呵嗎呢",並且一句里有許多的"的"字,這才是為後世詬病的今日的中國的我輩.(《而已集·當陶無慶君的繪畫展覽時》)
這句話的末尾,連用三個"的"字,使得句子變得笨拙並且滑稽,是魯迅先生故意安排嘲弄那些一句話里用許多"的"字的人.在同一句話中就安排了嘲諷,不但犀利,也是他行文凝練的原因.這是魯迅對虛詞運用自如的一個結果.
二 文言句法以及古語詞的使用
白話文運動剛開始起步的時候,面對著極大的語言荒蕪.後人也許覺得那時只不過用話記下事情來就是了,實際卻是極困難的.有魯迅當時的話為證:"現在的文學家,哲學家,政論家,以及一切普通人,要想表現現在中國社會已有的新的關系,新的現象,新的事物,新的觀念,就差不多人人都要做倉頡.這就是說,要天天創造新的字眼,新的句法.實際生活的要求就是這樣."(《二心集·關於翻譯的通信》)
鄒恬先生指出:"五四"小說語言與傳統語言是兩種迥然不同的小說語言."五四"小說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其意義不在於白話通俗易懂,易於為讀者接受,這一點傳統白話小說也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而是創造了一種適應新的內容,反映新的審美要求,具有不同藝術功能和藝術表現力的語言.它的出現是一種新的文學語言的誕生,標志著小說語言現代化的開始.此外,"五四"小說還實現了一個變革,即以書面語言代替口頭語言.傳統小說受說書影響,口語化程度比較高,它便於講述,易於理解.而"五四"小說語言有它所傳遞的內容規定,必須更精緻,更含蓄,構造更復雜,層次更豐富.它需要讀者坐在案邊反復仔細地思索領略,咀嚼回味.[1]
鄒恬先生所指出的這種變革,逼迫著"五四"作家們作出好的語言安排.在運用著自己獨特的語言策略時,文言句法和古漢語詞彙是魯迅語言表達的後備部隊,因為他"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二心集·答北斗雜志社問》),所以在表達不利的情況下,寧可向古人借用語言.
有人認為魯迅的文章"文言雜糅",且不談這"文言雜糅"該如何定義,用今天的語言規范去衡量"五四"時期的語言,這本身是一種顛倒.因為我們現在的漢語規范正是"五四"以及以後的作家們不斷進行語言嘗試的結果.是他們歷盡辛苦為我們開拓的語言天地,現在我們坐享其成,不但不努力去尋求漢語的更為美好的明天,在陷入日甚一日對漢語的麻木里的同時,置前輩的努力於不顧,甚至還指責他們的奮斗,實在值得深思!
下面是魯迅作品中幾個使用文言句法的例子:
僅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就有:
1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味"名詞活用如動詞.用"深味"這很經濟的兩個字就更能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句子的後部"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這里的兩個"的"字拉長了句子的後部,使之成為句子的重心.這種時而極省儉筆墨,時而多加字數使句子具有了一種時緩時急的節奏感,而文言的單音節字正有助於這種節奏的實現.
2.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面"名詞活用如動詞,使句子緊湊.
3.其一是手槍,立仆.
"立仆"兩個單音節詞,是文言用法.
4.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
"為……所……"被動用法屬文言結構,但在現代漢語中也不時被用到.這可能與現代作家們的使用有關.
在《阿Q正傳》中也有典型的文言用法:
5.所以者何 就因為趙太爺是不會錯的.
這里用"所以者何 "比"為什麼會這樣呢 "更富有諷刺以及調侃意味.
在魯迅的作品中,常常會有點文言的影子,當然,本來文言與白話的分界就很難說.有一些文言句式,虛詞是在今天也常常用到的,再舉兩例:
6.這偉大的抒情詩人,匈牙利的愛國者,為了祖國而死在可薩克兵的矛尖上,已經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詩至今沒有死.(《野草·希望》)
7.國粹家者,保存國粹者也;而國粹者,我的鬍子是也.(《墳·說胡須》)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在找不到恰當的字眼的時候,寧可向古人學習,盼望總會有人讀得懂.這個傾向在小說語言里,比較突出.這當然與小說這個文體更注重藝術性,也更與現實生活關系密切有關.
1.後來一想到,就使我很愧恧.(《彷徨·傷逝》)
愧恧:慚愧.宋司馬光《為龐相公讓官表》:"是用夙宵愧恧,寤寐兢憂."[2]
2.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彷徨·祝福》)
歆享:神靈享受供物.《史記·孝文本紀》:"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3]
蹣跚:旋行貌,徘徊貌.又寫作" 跚".
五代范資《玉堂閑話·高輦》:"夢見一老僧著屐,於卧榻上 跚而行."[4]
3.他兩眼更發出閃閃的光來,釘一般看定闊亭的眼,使闊亭的眼光趕緊辟易了.(《彷徨·長明燈》)
辟易:退避,避開.《史記·項羽本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5]
4."我知道的,熄了也還在".他忽又現出陰鷙的笑容,但是立即收斂了……(《長明燈》)
陰鷙:陰險兇狠.《資治通鑒·漢宣帝神爵四年》:" 嚴延年為治陰鷙酷烈."[6]
5.准此,可見如果將"差不多說"鍛煉羅織起來……(《吶喊·端午節》)
准此:按照這樣辦理.舊時常用於對下級及平級的公文.明代亦用於誥命.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欽此欽遵》:"今公牘中有'准此'二字,惟上司行屬員用之."[7]
6.我愕然了.(《吶喊·故鄉》)
愕然:驚訝貌. 《 史記·黥布列傳》:"楚使者在,方急責英布發兵,舍傳舍……布愕然."[8]
7.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朝花夕拾〉小引》)
幻化:猶言變化,變幻.《列子·周穆王》:"……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幻矣."[9]
8."我們上縣去,送他忤逆!"
忤逆常含有兩層意思:(1)冒犯,違抗.《後漢書·陳蕃傳》:"附從者升進,忤逆者中傷."
(2)不孝順.明沈榜《宛署雜記·聖諭》:"三月,說與百姓每:孝親敬長,不許忤逆,犯了不饒."[10]
9 但他又立刻覺得對於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復回頭,目送她獨自煢煢的出去;耳朵里聽得木片聲.(《吶喊·幸福的家庭》)
煢煢 :孤零貌.《左傳·哀公十六年》"煢煢,余在疚."[11]
10 (1)而此後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記念劉和珍君》)
(2)我裝作無所聞見模樣,以圖欺騙自己,總算已從地獄出離.(《華蓋集·碰壁之後》)
出離:(1)猶佛家所謂涅盤.(2)猶超出.(3)走出,離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一齊觀瞻,見個書生,出離人群."[12]
上面所引用的魯迅的兩句話分別使用(2),(3)義項.
由於魯迅的學識廣博,在行文的時候有多方得宜.正如"出離"一詞的使用,其獨特給人以深刻印象.魯迅還同樣用過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字,這里引用李瑞山先生的一段評論文字:
作者常以這樣的詞語用在詩中:《復仇(其二)》中的"大歡喜","大悲憫","大痛楚";《死火》中的"大火聚",特別是《失掉的好地獄》中的"醉心的大樂","遍身有大光輝","運大謀略,布大羅網","大威權"等.這里用的"大"字,多是模仿古代漢譯佛經的語氣.(據《野草》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單行本《失掉的好地獄》注釋2).這當然與有的詩作涉及到佛經的內容有關,但也可以說是作者喜歡這種構詞方式並創造性地運用於散文詩中,以增強詞語的表現力和感情色彩.作者在寫《自言自語》時就這樣用過,如《我的父親》中:"大安靜大沉寂的死,應該聽他慢慢到來.誰敢亂嚷,是大過失";從而抒發了作者的憤激,悲慨,痛切的感情.一個單字,習聞常見,但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與一定的詞語相結合,就變得如此傳神,能准確地表達出作者的感情.看似單調平淡,實乃意蘊豐富,反映了作者錘煉語言的功力.在《野草》中,這樣嚴謹的句法結構和凝練而傳神的詞語是很多的.這對於作品深沉含蓄的風格的形成,給了很大的助力.[13]
三 雙重否定的使用以及魯迅語言的節奏
魯迅喜歡說"不",即使在表達"是"的時候,他寧可用雙重否定來代替一個肯定.雙重否定的使用有力地烘托出作者孤冷的心境,在自述心路歷程的時候,作用尤其明顯.舉《〈吶喊〉自序》中的幾例如下:
1.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2.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驅除的.
3.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
雙重否定句的運用,使句子讀起來不那麼順暢,似乎有礙於好的表達.然而事實上,作者在這里要表達的恰恰是那麼一種講不清楚又不得不講的,傷心不願示人的厚重的痛楚.這種痛楚是時代與生存本身的悖論,是忘不掉丟不開的魔障.這種感覺正是在這種不那麼順暢的表達中被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在行文的過程中設置障礙,讓讀者感受被迫停頓,再次被迫停頓;被否定,再次被否定的挫折,才能模擬出這樣的一種心態,使之在閱讀過程中短暫而又連續地發生,並且隨著雙重否定句的不斷出現使得這種過程不斷地被重復,逐漸強烈,表達的效果也就越來越顯著;也正是由於這種不順暢,使讀者在閱讀的不斷停頓中得到思維以及感覺的逐漸擴大的空間.
這種不順暢的感覺,其實不僅是由雙重否定句引起的.前面提到的虛詞的大量使用,古漢語句法和詞彙的使用都使得魯迅的文章缺少了讓人眼睛一亮的明麗和一讀到底的痛快.而這種不順暢不是因為煉字的功夫不夠,而是因為魯迅在表達的准確性和簡潔程度上的苛刻要求.
魯迅的作品成為公認的中國語文的精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沿承了中國語文的傳統——盡管他是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他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藝術感使他的行文能夠考慮到中國讀者的傳統的閱讀習慣,而這種新與舊的連接點就是行文的節奏.
周作人曾在《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提到中國人是一個很愛音樂的民族,這在大眾表現於對戲曲的喜愛;在知識階層則還表現在行文的韻律,節奏.
行文的節奏,有語言的節奏,有感情的節奏,有思維的節奏.節奏的流駛,很容易讓人進入一種躍動的游戲狀態,使寫作和閱讀都變得富有趣味.感情的節奏和思維的節奏與文章構思關系較大,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傾向關系密切.而語言本身的節奏,則是由作者運用語言的自如程度所決定的.下面僅舉幾例,略談一談魯迅作品中語言所蘊有的節奏感:
1.我因為常見些但願不如所料,以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卻每每恰如所料的起來,所以很恐怕這事也一律.(《彷徨·祝福》)
"不如所料","竟如所料","恰如所料"三個詞形成了一種節奏,使得這個復雜的表達顯得悅人耳目一些,因此不那麼討厭.
2.所以凡有時髦女子所表現的神氣,是在招搖,也在固守,在羅致,也在抵禦,像一切異性的親人,也像一切異性的敵人,她在喜歡,也正在惱怒.(《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少女》)
排比,對比的穿插使用,把這種矛盾性極強,戲劇性極強的性格特徵大致概括了出來.
3.我詛咒吃人的人,先從他起頭;要轉勸吃人的人,也先從他下手.(《吶喊·狂人日記》)
"起頭"和"下手",由於用字相對而形成一種節奏感.
4.然而我又不願意他們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故鄉》)
排比的運用更有助於表達一種強烈的不滿和無奈.
此外,"在魯迅作品中,反復這種形式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14].王希傑先生在《魯迅作品中的一種修辭手法——反復》一文中充分論述了這一問題.
5 在現在的環境中,人們忙於生活,無暇來看長篇,自然也是短篇小說繁生的很大原因之一.只頃刻間,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用數頃刻,遂知種種作風,種種作者,種種所寫的人和物和事狀,所得也頗不少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
劃線句緊湊而具文言風采,句前,句後則相對有較緩之感.這種近乎由白話漸入文言,由文言漸入白話的寫法使得文章詞句時緩時急,比一緩到底的白話要有回味些,簡潔些.魯迅對於這種節奏感的把握,我認為是他的文章能夠恰當表達出他的情感,他的想法的關鍵.上面所提到的虛詞運用,文言句法和詞彙的使用,雙重否定句式的運用也是服務於這種節奏的完善的.
盡管魯迅的作品並不算人見人愛,但是它獨特,清新,豐富和有回味,這是中國語文的驕傲.而魯迅的這種把深沉,敏感,廣博和熱愛融入語言,為後人開拓新的美的語言空間,是中國人的驕傲.而是否能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對於中國語文的建設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
注釋
[1]《鄒恬中國現代文學論集》第一編魯迅和"五四"小說,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7頁.
[2]《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以下同)第七冊第664頁"愧恧"條.
[3]《漢語大詞典》第六冊第1462頁"歆享"條.
[4]《漢語大詞典》第十冊第538頁"蹣跚"條,第五義項.
[5]《漢語大詞典》第十冊第486頁"辟易"條,第一義項.
[6]《漢語大詞典》第十一冊第1038頁"陰鷙"條.
[7]《漢語大詞典》第二冊第427頁"准此"條.
[8]《漢語大詞典》第七冊第659頁"愕然"條.
[9]《漢語大詞典》第四冊第427頁"幻化"條,第一義項.
[10]《漢語大詞典》第七冊第432頁"忤逆"條.
[11]《漢語大詞典》第七冊第201頁"煢煢".
[12]《漢語大詞典》第二冊第505頁"出離"條.
[13]《魯迅創作藝術談》,南開大學中文系魯迅研究室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第250,251頁.
[14]《王希傑修辭學論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392頁.
參考文獻
《鄒恬中國現代文學論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魯迅創作藝術談》,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版.
《王希傑修辭學論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南京大學中文系暑期課題研究培訓班論文集
魯迅作品的語言風格

❺ 英文論文寫作如何通過研習句法杜絕錯誤

一、建議多用以復合句為主的復雜句
我們常常強調英文論文寫作要足夠精簡,但是精簡不是要你大量使用簡單句,一旦你這樣做了就會暴露你薄弱寫作能力,同時還會限製表達效果,導致整篇論文質量不高,沒有深度。但是如果你用簡單句和復合句表達,高下立判。例如:「由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和缺乏信息媒介,農村社會保持著與世隔絕的狀態」這個句子很多留學生用簡單句寫出來就是這樣:
①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y beca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但是我們用復合句表達出來效果如下:
②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這個由1個謂語動詞,9個名詞和5個介詞的長句其實只有一個主幹:Rural world is compounded. 然後用介詞短語表達原因。新手在表述復合句時,先寫用「什麼是什麼」、「什麼干什麼」出主幹,再往裡填詞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可以看出第①句變成結構鬆散的中式英語。留學生剛開始寫復合句可能很困難,因此推薦《英語作文高級句式•第二版》,裡面的高級句式大家可以背誦下來,活學活用。但是,大量使用復雜句也不行,我們再來看例文:
A few days before, I saw a cartoon, in which a student asks his teacher where he can find a book named How to Do Well in School without Studying. The teacher asks him to find it in the fiction section. Apparently, the cartoon ironically demonstrates a truth that there』s no such a thing as a shortcut to studying.
It』s the nature of study that requires a solid foundation. Just as we cannot build a castle in the air, neither can we obtain advanced knowledge through a shortcut, for ever a slight shortcut can shatter the whole foundation, For example, students may choose to cheat to acquire a good score. However, the cheaters will wind up in a total ignorance, let alone dishonesty. In addition, although many students are averse to learning by rote,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only by rote can one remember and learn basic knowledge, thusachieving the possibility to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In this case, shortcuts also do not exist.
To sum up, students should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re exists no shortcut in study. Only by hard work can we form the bedrock of good performance in school.
總的來看這篇文章基本擺脫了中式思維,語義銜接還可以,大量使用復雜句且有些表達可圈可點。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你會發現作者的表達很蒼白,尤其是shortcut in study 等出現了三四遍。有些地方還有語法錯誤,讀來仍覺生硬。不少的留學生在進行英文論文寫作的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不過留學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解決此問題:
1. 復雜句與短語、詞彙搭配使用,不要全文都是一種句式;
2. 降低同一個詞出現頻率,善用同義詞替換平;
3. 學習範文中的觀點以及穿插其中的過渡句。
二、常見詞彙要活學活用,不要生搬硬套
有些詞彙很簡單,以至於很多人熟視無睹,比如與see有關的搭配可能連見都沒見過,更不要說拿來用了。如see through, see over sth., see about sth., see sb. /sth. out 等。而這些我們認為陌生的表達,母語人士可能在文章中大量運用。外教很可能不用every day 而用 on a daily basis, 不用 in a hurry而用at the drop of hat, 不用He took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而說Heentered for the competition. 不說He must be nearly 60 years old. 而說He must be going on for 60. 恰到好處的詞語活用所產生的效果有時絲毫不亞於復合句。例如,要表達秋葉滿地的場景,下面哪個句子會更好?
③There are a number of autumn leaves lying on the ground.
④ Dead leaves covered the ground.
答案當然是④。第④句讓表達簡潔;cover與lying一比,不需要a number of 就能表示數量多。具體到日常寫作中,我們要學會用好動詞,能用動詞代替形容詞的時候盡量用動詞,比如make something complicated可以直接用complicate something來代替。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All this helps explain Germans' attitudes towards the euro crisis. German voters are skeptical of transfers to southern Europe not just because of their fear of inflation or their experience with pouring money into former East Germany, but also because the typical German worker feels that he is no better off than the Spaniards he sees driving Audis when he holidays on the Costa Brava. After a decade of scant real wage growth, and given the unusually skewed wealth distribution, that perception is not altogether wrong.
「他在布拉瓦海岸度假」,這句話很多留學生可能會寫成He goes on holiday on the Costa Brava. 但文中直接寫成He holidays on the Costa Brava. 這里直接將holiday當成動詞使用,句子變得簡潔有力。在平時寫作中不僅要意思正確,語法無誤,還要盡量用詞精準,表達有力。
注意:這里的搭配指的是在朗文詞典中找到的,帶有例句說明的搭配,咱們在課堂上學的搭配不一定在此范圍內。中學所學的片語,英美人可能80年都不用一次。我們都學過made from 和made of, 還有die from和die of, 兩者的辨析簡直讓人抓狂。不同的教學理念導致的教育結果必然不同,這就是不少中國學生出國後還要重學英語的原因。
三、「三順」原則貫徹到底
這里的「三順」原則是指:寫起來手順,看起來眼順,讀起來口順。相信大家在寫完論文的時候最後通讀文章讀到有些句子會發現:「這句話沒有語法問題,但怎麼看怎麼別扭。」這就顯然沒有做到我們所說的「三順」原則。想要了解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這里給大家介紹語法的兩個種類:規定性語法和描述性語法。
規定性語法(prescriptive grammar)明確規定什麼正確、什麼不正確,主要解決「用的對不對」的問題。違背了這個規則,句子一定是錯的。
描述性語法(descriptive grammar)著重於描述和解釋語言如何被人類使用,而不是規定語言應當如何使用,主要解決「用的好不好」的問題。
例如:However, is the phenomenon worthy of such optimism? 就是一個符合規定性語法,但不符合描述性語法的句子,有點中式英語的意思。結合上下文改成However, can we be optimistic that what has worked in the past will work in the future? 就顯得流暢許多。
留學生們在英文論文寫作秉持「三順」原則,既能檢驗文章,又能培養語感,真是一舉兩得。

❻ 王長喜的四級十二句法作文模板好嗎有沒有翻譯,容易記么

推薦你看看華研外語那本《大學英語4級寫作範文100篇》,裡面有很多模板、句型可以學習,很好套用。每一篇都有翻譯。

❼ 怎樣學好英語

怎麼樣才能學好英語第一點:興趣

興趣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道理大家應該都是明白的。其實孩子一開始對英語都是比較感興趣的,只是時間久了他們的注意力就被其他的事物分散了。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激發起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來,方法也是有很多的,小孩子都是喜歡玩耍、喜歡看電視的,那麼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做引導,比如孩子可以在游戲中輕松愉快地掌握英語,那麼也可以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等等。

怎麼樣才能學好英語第二點:「聽」和「說」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其實都是從「聽」開始的,就像是我們學習母語是一樣的,每個孩子從咿呀咿呀學語到會說話,基本上都聽了一兩年的中文,他們的耳朵已經完全適應這門語言了,所以之後學說中文是很簡單的。但是國內的孩子學習英語比較缺乏這樣的環境,但是也應該從大量的「聽」入手,可以多聽一些英文歌或者是英文磁帶。再就是「說」和「聽」其實是分不開的,在聽的時候可以跟著讀練習發音,這樣有助於真正掌握這門語言。

怎麼樣才能學好英語第三點:閱讀

閱讀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能力,堅持閱讀可以幫助積累不少的詞彙量,更是可以在英文故事書或者是英文名著中,領略到不一樣的世界,更是可以學習到不少的英語知識,對於英語學習的幫助可以說是很大的。

閱讀全文

與大學英語寫作中的五個句法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