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教師資格證過了基礎兩門,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沒過,如果想考初中的教師資格證,考過的那兩門還要考嗎
教師資格證考試難度有多大?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整體文化素質水平得到了提高,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教師資源還是不夠,很多院校還是缺少教師。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現在對所聘請教師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二是因很多想參加教師應聘的人沒有教師資格證。
每年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數都很多,但是最後考過的卻沒多少,而且每年的考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多次報考的。教師資格證考試難度真的很大嗎?看下面幾點你就明白了。
教師資格證分為筆試和面試,小學和幼兒筆試難度比較容易,綜合科目只考核《綜合素質》,而小學還要考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幼兒考核《保教知識與能力》。中學教師資格證除了要考核《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以外,還對學科專業知識做了要求。這對考生來說,考試難度更好,復習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更多。另外,《綜合素質》的考核主要分為以下四大部分:
1.邏輯推理
這部分分值佔比不大,但題型靈活。對於考生而言復習起來會有一些難度。建議大家平時多積累,考試時才能夠更加輕松一些。
2.計算機技術
這部分和邏輯推理部分的分數佔比想當。只要大家平時熟練操作word、excel等計算機軟體,這部分試題應該還是比較容易解答。建議大家多去實操,比機械記憶效果更好。
3.閱讀理解
這部分考核材料來源廣泛,文章篇幅較大。考核大家閱讀能力,分數佔比較高,拿分還是比較容易。建議大家平時多閱讀,多積累。各個小題都有相應解題套路,很多答案都藏在文章里,只需找出相應的組織作答即可,可以多嘗試著去作答,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4.寫作能力
這是綜合素質考核的大頭,這一道題分數佔比為50分。這部分分數的高低直接影響了《綜合素質》這門學科的整體分值。大家一定要多看書多積累,把握好寫作材料、立好意是重點。同時,在復習的過程當中,多借鑒一下其他優秀作文,這樣提升更快。
㈡ 英語作文 教育方式
【內容提要】傳統的「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作文教學模式將學生裝進令人生厭的條條框框,給學生的思想戴上了無形的「套子」。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我探索出了「仿寫語句——擴展語句——由段到篇」的寫作模式,受到學生的歡迎,這個過程後來被學生形象地喻為「三級跳」。
【關鍵詞】並列式結構 作文寫作 三級跳
一、問題生成
作文寫作之於學生及作文教學之於教師,均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一方面,學生因生活閱歷不豐富,素材不多,感觸不深,寫起作文來抓耳撓腮,頗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教材更新較快,且教材上缺少寫作指導或寫作指導實用性不強,教師往往對作文教學一籌莫展,經常是隨意布置一個作文題給學生,不管學生有無內容可寫,牛不吃草強壓頭。對交上來的作文則全批全改,從標點到錯別字,從病句到語段,從標題到結構,從開頭到結尾,一律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進行「全面體檢」。分析評講作文時也面面俱到,所有的優點都提,所有的不足都批,教師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下次作文中繼承所有的優點,避免所有的缺點,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然而學生卻感到自己的作文處處都是硬傷,不知道該吃什麼葯。這樣的作文寫多寫少一個樣,甚至寫與不寫一個樣,這種「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將學生裝進令人生厭的條條框框,給學生的思想戴上了無形的「套子」。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新課標倡導的是「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求學生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可見,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一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點漪淪。筆者認為,凡事不可急於求成,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一點一點地突破,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最後進行歸納、整合,才能使師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自己在做什麼,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是一個無限豐富的世界,著眼點很多:審題、立意、標題、開頭、結尾……一篇論文無法面面俱到,若能真正解決好一個問題,並且讓這一解決方法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已經令人感到很欣慰了。我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學生寫作時,語言往往很精彩,事實也很生動,但經常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想到哪裡寫到哪裡,任憑思維馳騁(相信許多老師也碰到過類似難題)。後來,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問題的症結,發現「結構混亂」是學生作文的「致命傷」,於是我決定「對症下葯」,著手解決這一問題。一般而言,初中作文的常見結構模式有總分式、分總式、並列式、層進式、對比式等幾種,我對以上五種模式都進行過仔細研究,並用五次作文課進行過訓練,最後師生一起對五種模式進行了歸納、整合,收效很好,學生興趣濃厚,作文大有長進,基本克服了「結構混亂」這一缺陷。其中最為成功的是並列式結構作文指導課,因此,我想在此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對並列式結構作文寫作教學的一些心得,想就此問題與各位同行一起探討,並將我的一些做法寫出來與同行們一起分享,以期共同提高。
本次作文訓練教學目標是「仿寫語句——擴展語句——由段到篇」,這個過程後來被學生形象地喻為「三級跳」,下面是具體的教學步驟以及師生互動情況:
二、活動過程
第一個流程(第一跳):由材料到仿句
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幾則材料,然後按老師的要求進行訓練。
材料一:人生如水,平和心態靜如水,正直為人明如水,輕看名利淡如水,笑對坎坷韌如水。
材料二:人生如鏡,人要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必須擁有三面鏡子——顯微鏡、放大鏡、平面鏡。用顯微鏡來尋找自己的缺點,用放大鏡來發現別人的優點,用平面鏡來照出自己的現狀。
材料三:人生如花,人生應該像迎春花一樣在早春迎接萬物,人生應該像太陽花一樣在酷暑爭奇斗艷,人生應該像臘梅花一樣在寒冬散發芬芳……
材料四:人生如標點,人生像個問號虛心求教,精益求精;人生像個逗號,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人生像個嘆號,肯定自我,激勵自我;人生像個省略號,影響後世,死有餘香……
材料五:人生如棋,下棋講究棋逢對手,人生講究競爭雙贏;下棋有攻有守,人生有進有退;下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人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下棋時而損兵折將,時而反敗為勝,人生有時山重水復,有時柳暗花明。
學生看完五則材料後比較興奮,覺得這些人生比喻挺有趣,我趁機向他們提要求了:「其實,人生的感悟很多,人生的比喻也很多,請大家再次認真閱讀五則材料,反復咀嚼,仔細品味材料是從哪個角度來揭示人生的現象與規律的,選擇其中你最感興趣的一則進行仿寫,仿寫具體要求如下:
①自選喻體,也可以沿用原材料中的喻體。
②自選角度,揭示人生道理。
③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可寫三句,也可寫三句以上。
④字數可增可減,仿句用到比喻、排比就行。「
學生積極性較高,紛紛動筆進行仿寫……寫好後,同桌之間相互批改,然後推薦寫得好的習作讓全班同學分享。在這個階段(第一跳)出現了許多文采頗佳的習作:
孫麗同學寫道:人生如花,人生有時像淚花那樣憂傷痛苦,人生有時像浪花那樣絢爛美麗,人生有時像火花那樣激情澎湃。
張琴麗同學寫道:人生如音樂,音樂有時低沉緩慢,人生有時坎坷失意;音樂有時高昂激越,人生有時成功得意;音樂有時餘音繞梁,人生有時芳香四溢……
陳沙沙同學寫道:年少時,我們激情澎湃,心存夢想,就像日出時光芒萬丈,魅力四射;年輕時,我們風華正茂,建功立業,就像日中時太陽炙烤大地,滋養萬物;年老時我們悠閑自在,盡享天年,就像日落時霞光映照,余溫尚存。
顧利青同學寫道:人生如水,人生應該像溪水那樣清澈透明,人生應該像江水那樣勇往直前,人生應該像海水那樣開闊包容……
茹萍同學寫道:我覺得人生應該像幾何圖形,人生應該像三角形那樣沉穩,人生應該像正方形那樣正直,人生應該像圓那樣完美。
高曉紅同學寫道:人生如水,水有不同的味道,人生也有不同的味道。有時人生像飲料一樣甘甜,有時人生像咖啡一樣苦澀,有時人生像茶水一樣散發清香,有時人生像葡萄酒一樣令人陶醉。
朱佳飛同學寫道:人生如水,水有三態,固態,液態,氣態。有的人,他的人生像冰,固步自封、停止不前;有的人,他的人生像水,隨和靈動、左右逢源;有的人,他的人生像水蒸氣,熱情奔放、生機勃勃。
程佳梨同學寫道:人生如燈,燈會熄滅,人生會消亡;燈要不斷加入油,人要不斷吸收知識;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人生要雕琢自我奉獻社會。
李文同學寫道:人生如筆,人生應像毛筆一樣瀟灑自如,人生應像鋼筆一樣遒勁有力,人生應像鉛筆一樣知錯即改,人生應像彩筆一樣精彩紛呈。
童海冬同學寫道:人生如英文字母,人生應該像I,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人生應該像Q,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們要不斷努力,超越平凡;人生應該像H,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我們要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之橋,架起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理解之橋,架起國與國之間的繁榮只橋。
王建峰同學寫道:人生如水,人生應像水一樣富有情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人生應像水一樣富於氣勢,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人生應像水一樣富於變化,還是「亂石穿空,驚淘拍岸,捲起千堆雪」,展眼即「春江湖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燕同學寫道:人生如茶。人生幸福如茶,人生苦難如茶,人生性情如茶。
第二個流程(第二跳):由仿句到段落
學生以上這些仿句之後,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加深了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並且變他人思想為自己的思想,開闊了心靈的視野。思維的閘門已經打開,有的同學對我說,老師,還有別的人生比喻,還有別的排比句可寫,於是我乾脆讓學生交流交流,討論討論還有哪些角度可寫。學生經過思考、討論,發現還有許多人生的比喻,如「人生如夢」「人生如戲」「人生如河」「人生如海」「人生如山」「人生如紙」「人生如詩歌」等,即便是「人生如水」這個話題,也還有許多角度可寫,如有的同學認為可以寫水能代表的情感,有的同學認為可以寫水能代表的性格,有的同學認為可以寫水能代表的品質等等,答案豐富多彩,氣氛比較活躍……
這時我對學生提出了第二個要求:選擇老師所給的或同學所寫的其中你最感興趣的材料,認真研讀分析,思考該材料或仿句是從哪些角度來揭示人生的哲理的,然後對該材料或仿句中的每一個排比句進行擴寫,材料中或仿句中有幾個排比句就擴寫成幾段話,最後寫成一篇300至400字的人生雜感。完成由句到段的跨越。
學生寫好之後,我讓他們分組進行交流,互相批改,拿不準的可以和老師討論、交換意見。在這一環節里,我給學生的時間比較多,目的是讓他們在互批互改中提高自己,共同進步。學生基本修改了習作中的錯別字、病句、標點,這樣一篇篇人生雜感就出來了。在這個環節,各小組也推薦了一些優秀習作,在此選出一篇寫得最好的習作與大家分享:
人生如水( 顧利青同學)
水是萬物之源,水有水的靈氣,水有水的性格,如果你細心一點,你會發現,水也有人的情感。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真誠。「青山不老,綠水長存」,綠水長存,即真誠常在,真心永恆。「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講究平淡,這樣,無論海角天涯,宛若咫尺比鄰。君不聞管仲鮑叔牙?君不聞俞伯牙鍾子期?歷史的流水已經悄然奔逝,但他們的真情還流淌在今人的心裡……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執著。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賈寶玉「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更有許多才子佳人道出了「海枯石爛」的諾言。這里的水,這里的海,已然成為戀人們心中的一份執者,一份專一。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相思。「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牛郎織女將多少思念撒入橫亘在他們中間的銀河?「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讓多少相思填滿胸中的秋池?水是溫柔的,但此時它卻像鋒利的刀一樣雕琢著刻骨銘心的思念。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哀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水本不知愁,但人愁,水亦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水成了斬不斷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水成了流不完的愁……
有人說,人情淡如水,水成了冷漠;有人說,水能覆舟,水成了背叛。真是喜怒哀懼愛惡欲,水中悲歡離合情啊!
學生點評:
生一:我認為顧利青的這篇人生感悟語言比較精彩,思路很清晰。
生二:他採用了並列式結構。
生三:顧利青的知識豐富,詩詞名句背得較多。
生四:文章前面部分放得開,結尾收得回。
第三個流程(第三跳):由段落到篇章
要求全班同學進一步研究每一則材料所選取的角度,所闡述的道理,所產生的感悟,並選取其中自己最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深入研究、體會,選擇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合理安排結構,寫一篇作文。具體要求如下:
①角度自選,標題字擬,文體不限
②用到比喻說理
③運用並列式結構
④不少於800字
⑤可在已經擴寫的基礎上進一步作文
為了讓學生對並列式結構的作文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感性認識,我向他們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篇範文:
人生當如水①
楊大偉
古今中外,對水的比擬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說最高尚的品德像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求回報的水一樣,可謂把對水的比擬推向某種極致。感念世事人生,不覺便生出感慨:以水為鏡,可映鑒人生。人生如水,方瀟灑一世。
平和心態靜如水。唐代詩人劉禹錫感嘆「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人心雖不如水,但不等於不可以達致。水從高處來,只向低處流,乃至歸入大海,貴在平靜低調。人生如是,遇事當有平常心:知足者常樂——在名利問題上,沒有奢望,就沒有失望,更不會絕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爭我高你低,忍耐、忍讓一下也就海闊天空、心平氣和了;老實者常在——不做虧心事,當個老實人,吃得香、睡得穩,有時眼前可能吃點兒虧,但最終不吃虧。
正直為人明如水。水無顏色,晶瑩剔透,清澈見底。為人、處事、做官,若透明如水,則一生光明磊落。弘揚正氣,激濁揚清,須有此等清澈本性,正直為人;待人接物,不分遠近親疏,一視同仁;人際交往,不搞拉幫結派,一泓清水;聽到閑言,不搞興師問罪,一笑置之;原則問題,不隨波逐流,一身正氣。
輕看名利淡如水。人生於世,若能學水的清澈本性和「利萬物而不爭」的品格,則不僅精神居於高處,人生也將進入開闊處。要達到如此境界,最需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想留個好名聲,無可厚非,但不能為名所累。若淡泊名利,不為名利而爭,人生必甚暢意。須知,「家有黃金萬兩,每日不
笑對坎坷韌如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堅定者是水;「抽刀斷水水更流」,堅韌者是水。人生道路猶如九曲黃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困難,面對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堅定、堅韌。勝不驕、敗不餒,寵辱不驚,貧富不移,處順境而不張狂,陷困境而不沮喪,遇險境而不驚慌,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則「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人生,當如水之靜,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韌。
學生看了範文之後,對並列式結構的作文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課後學生寫出了許多優秀習作,比如《以人為鏡》,《水樣人生》《像花朵一樣綻放》《棋人有悟》《人生的標點》《人生的圖形》《品茶、品人》《人生三態》《人生如筆》《字母人生》《「五行」與人生》等等,在此我想選擇其中一篇將並列式結構運用得比較成功的作文與大家分享。
「五行」人生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其實,人與草木不同,草木年年枯萎,卻年年再生,人生僅有一天天老去,一天天走向死亡,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在這里並非哀嘆人生,相反,正因為生命有限,所以人更應該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詩意得像金木水火土……
人生當如金。金,蘊藏於礦石之中,需經不斷磨練,加工,才會金光閃閃;人,生活在平凡之中,需不斷雕琢,才能成為有用之才;金,堅固、沉穩,人,更應塌實、忠誠,這是立身之本;金貴重、稀有,人生更是如此,生命是無價之寶,有人說生命誠可貴,但要將自己雕刻成稀有之才,使自己成為曠世少有的千里馬,還須具備金一樣無堅不摧的韌性。
人生當如木。木,落地生根,不擇環境,不怕風險,經風雨而終見彩虹,人,呱呱墜地,不畏逆境,笑對坎坷,披荊斬棘,方可容身於社會;木有大小之別,小則用以遮風擋塵,大則大用作雕梁畫棟,人有小才大才之分,小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大則縱橫捭闔、指點江山。
人生當如水。水有隨和的性格,孕育萬物亦與萬物相融,高山平原、花鳥蟲魚,皆與水和諧相處,人生也如此,要活潑,要隨和,與各色人等相交往,方能建立生活的圈子、生活的網;水有清澈的特質,人也該有清廉的品質,如果人民的父母官都能讓自己如水一般清澈見底、一塵不染,則國家無須懲治腐敗;水平淡、無味,人心若能像水一樣平淡,不過分追求金錢權利、名聲地位,則世間又會減少許多貪官,社會又會增添幾分安寧、和諧。
人生當如火。火象徵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也如是,希望在,夢就在,價值意義就在;火象徵拼搏,它在全身心地投入,生命不熄,燃燒不止,人生也該如此,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火象徵奉獻,它毫無保留地犧牲自己,為的是照亮人類,溫暖人類,直到將自己燃燒成灰燼,人生更該如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我們要像火、像春蠶一樣犧牲自己奉獻社會,活出境界。
人生當如土。土有豐富的內涵,金礦、鐵礦、銅礦、鑽石……無不蘊藏於土中,人生也應該有真才實學,又紅又專;土有可貴的品質,它本色,它質朴,雖蘊藏萬物,卻不自以為是,人生至關重要的是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不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地位的改變而改變,「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做個「土人」,做個「草根」,做個「布衣」。
金、木、水、火、土裡包含人生之精髓,如果人生是一朵花,那麼五行則是人生之花的花瓣,只有這五個花瓣都美麗地綻放在你的人生里,生命的花朵才會芳香四溢。最後,我想用一副對聯來總結我對生命的感悟——東西南北中方方精彩,金木水火土瓣瓣芬芳。橫批:五行人生。
最後,師生共同討論總結了並列式結構模式的適用范圍,我們發現並列式結構模式的實用性還是很強的,抒情散文、議論性散文、記敘文(並列幾件事)、議論文、說明文等文體均可使用,有的同學甚至認為在寫詩時也可以使用並列式結構,體現詩歌的建築美。因此,這種寫作的結構模式若能真正掌握並靈活運用,學生會受益匪淺。我個人認為本次作文訓練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目的,因為學習了這種模式後,學生在後來的作文中經常也使用這種結構模式,比方說寫「財富」時,有的同學就這樣來安排結構:有人認為金錢是財富———有人認為權力是財富———有人認為健康的體魄是財富———有人認為知識是財富———有人認為苦難是財富———有人認為朋友是財富,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關於財富的感悟。再比方說以「時間」「幸福」「友誼」等為題寫作文時,許多同學都使用了並列式的結構。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這是我最大的欣慰,我覺得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探索,一定會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變得得心應手,從而讓學生在寫作中感覺到作文不是一潭死水,而是萬花筒般無限精彩的世界。
三、教學反思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作文教學更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硬傷,學生是談「作文」色變,提起寫作文就是唉聲嘆氣,一臉的無可奈何。教師談起作文教學,也是滿臉的茫然,所以作文雖然是語文課堂的重中之重,可許多的語文教師並不願稍微多放一點的時間在這勞力費神見效又慢的作文教學之上。通過這次作文教學活動的嘗試,我對作文教學有了自己一點點的反思和感悟。
1.《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要進行系統的改革。」因此,在人類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更應該盡快擺脫「工具性」對其的影響,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就在於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培養人是教育的本質所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能。新時代的教育不應該再是簡單地為維持一個已存在的社會而培養工具人,而是要為尚未出現的社會培養主體人。當然,教育要為現實社會服務,在某一時期強調教育的某種社會功能是無可非議的,但教育的社會功能的實現,也只能通過培養人這一主體功能來進行,否則,教育為社會服務也是畸形的。而現在,我們的作文教學正是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畸形的現狀: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孩子「做文章」,但卻做出了一大批「假話」、「大話」、「空話」、「套話」,文章沒寫好,文風卻搞壞了,這樣的教學就會把人往極其危險的方向引導
㈢ 課堂教育英語作文
關於英語課的是一個人知識底蘊和基本技能的展現。uJ它在任何一門語言的教學中都必不可少,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實用價值頗高,若教法得當,還能激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英語寫作亦是如此。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教學應注重方式方法,盡可能將聽、說、讀、講(對文化的講解)等貫穿其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處於練習階段,難免出現一些錯誤,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語法層面上的字、詞、片語和句子的錯誤;其次是作文里的漢式英語;再次,語篇銜接層面上的錯誤。因此,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不應該操之過急,而應該循序漸進,要防止母語的負遷移和思維模式的負遷移。寫作是語言學習的基本技能之一,必然受到思維的制約,可以說思維模式決定寫作模式。所以,在進入正式的寫作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我們的母語,即漢語重意合,而目標語,即英語重形合。有著漢語背景的英語作文,其整體結構呈環型或者說呈螺旋型,也就是說作者不直接進入主題,也不直截了當地提出與主題相關的論證,而是在主題外繞來繞去,得到一個結論,然後再反復證明這~結論。而母語為英語的作文,其語篇結構呈直線型,即先提出主題,然後提供論證,最後得出結論。首先,老師可以找兩篇關於同一主題的母語為英語和母語為漢語的英語作文讓學生加以比較,使他們清晰地了解到不同思維模式支配下的作文的區別,讓他們明白英語作文的遣詞造句、語篇結構和其他特點。接下來,要讓學生意識到優秀作文應具備哪些特點以及一篇文章的評判標准。在這個階段,老師可以找兩、三篇以前學生寫的關於同一主題的作文讓學生來評價。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以組為單位來討論這幾篇作文的優缺點,尤其要對文章做出積極的評價。老師應起指導性的作用,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比如關於文章內容的、語言的、上下文銜接的、語法的等等。然後各組成員互相交流,對文章加以評論。討論完畢,每組派一名代表將本組的想法陳述出來。最後,老師和全班同學一起分析各組列出的所有觀點,總結出一篇優秀文章應具備的品質及其評判標准。用這種方式,不僅完成了目標任務,即列出優秀文章的特點以及文章的評價標准,而且其間的分組討論與全班討論以交流互動為主,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與思考能力,這絕對比老師直接講解、直接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這個過程並非可有可無,它對後面的作文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正式寫作前,老師可以劃分小組,分組來進行寫作。要注意將優秀的學生和暫時稍稍落後的學生搭配分組。這樣不僅有助於落後的學生提高英語的各項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刺激組與組之間的良性競爭,使他們努力呈上最好的作品。接下來,老師給學生一個話題,明確寫作目的與寫作對象,通過各種途徑來啟發學生,幫助他們打開思路。比如,可以通過問答或組內討論等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用英語口語互相交流的機會。對於某些話題,老師可以預先准備一些聽力資料或閱讀材料,讓學生通過聽或讀對所設定的話題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後,再進行討論。H,老師應盡量在寫作課堂上將聽、說、讀、寫貫穿融合在一起。同時,老師應讓各小組的主導者將討論時迸發出的靈感以及組內各成員的觀點記錄在紙上,然後再組織分類,分清主次,並勾畫出一個大致的框架,為後面的作文做好准備。這一階段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項基本技能,而且可以為寫作打好堅實的基礎。緊接著的作文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個人獨立完成、兩人一組完成或多人一起共同完成都可以。為了與上一階段的分組討論緊密銜接,本人認為採用分配任務、多人共同完成的方式比較好,而且這種方式也可以節省時間,保證學生能在課堂上完成寫作任務。獨立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後,在將文章各段落拼湊在一起之前,老師應讓組內成員互相評閱。在傳統的寫作教學中,學生的任務就是寫,而評判工作則是由老師來執行。學生只能根據老師的評價來了解自己作文的等級。這樣對有效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用處並不大。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能完全明白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是一篇優秀的作品,而且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看見自己的作文大部分被紅筆覆蓋,不免會產生一種挫敗感;學生甚至還有可能會誤解老師對作文的評語或是乾脆將老師批改過的作文放在一邊,不予理睬,等等。而所有這些,通過學生間的協商互評可以得到很好地彌補。這種協商不僅是組內成員之間的,老師此時也可以參與到其中進行指導,要求學生不僅要指出他人篇章段落中的錯誤和缺點,還要將別人作文的優點、出彩的地方一一列舉出來,這樣可以避免讓一些學生產生挫敗感,使他們在寫作時不至於有一種畏難情緒。這個過程不單單只是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分,在其間,學生通過閱讀別人的段落篇章,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分享他人智慧的閃光點。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學生還可以將聽、說融人其中,互相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期達到共同提高、共享成果的目的。這也很好地突顯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及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這一階段是整個寫作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學生間的協商使寫作由被動變主動,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評價這一活動中來。這一步完成後,小組成員就可以按順序將各段落篇章拼在一起使之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老師此時應該提醒學生,讓他們適當地添加一些銜接詞,確保上下文過渡自然;去掉重復、累贅、多餘的詞句,統一整篇文章的用詞、基調和風格,使之和諧流暢。然後,各小組將自己的作品交給老師。此時,老師只需對作文做一個很寬泛的評價,不需要給作文評分或分等級。之後,把作文發還給學生,讓學生根據作文前討論出的評價標准對老師的評價加以思考,並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評判打分,再將作文返回給老師。老師應仔細閱讀學生的評價和評分。如果老師覺得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恰如其分,便可將分數記錄下來;若老師覺得該組學生評語或評分不當,則應和該組學生進行協商,解決這個問題。既然是協商,那麼老師不能只是簡單地指出學生評價的不妥之處,而是應該和學生充分地交流他們各自對這篇文章優缺點的理解,耐心傾聽和尊重學生的意見與想法。最後,雙方要盡可能在作文的評判上達成一個共識。如果課堂時間允許,老師和學生還可以對寫得不那麼好的作文進行完善,讓學生反復修改,使作文盡善盡美。當然,老師並不需要每節課都這樣組織學生寫作。在英語寫作教學中老師不僅要從遣詞造句等微觀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而且要從語篇銜接、文體、修辭等宏觀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一方面,老師在課堂上應穿插講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英漢民族的文化淵源以及由這兩種不同文化所孕育的不同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一邊大量地閱讀英文原版書籍、報刊雜志和各種文體的文章,一邊寫摘要,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以及閱讀等各種相關的技能。這樣有利於學生英語思維方式的形成,促進學生英語作文能力的提高。當然,不同老師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教學可能會有不同的組織方式。法無定法,因實置宜。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努力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㈣ 齊齊哈爾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師資隊伍
畢業生應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相關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高的素質。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實的英語(朝鮮語,日語,俄語)語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語專業知識的前提下,拓寬人文學科知識和科技知識,掌握與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有關的專業基礎知識,注重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
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素質。
1、扎實的語言基本功主要是指:語音、語調正確,詞法、句法,章法(包括譴詞造句與謀篇布局)規范,表達得體,聽、說、讀、寫、譯技能熟練,具有較強的英語(朝鮮語,日語,俄語)綜合運用能力。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是指復合型英語(朝鮮語,日語,俄語)人才的首要業務素質。
2、寬廣的知識面是指英語(朝鮮語,日語,俄語)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英語(朝鮮語,日語,俄語)專業知識包括文學、語言學和相關國家社會與文化的知識。相關學科的知識可以涉及教育、外交、金融、經貿、法律、軍事、新聞和科技等諸多學科領域。
3、一定的專業知識是指某一復合專業的知識,既英語(朝鮮語,日語,俄語)專業學生畢業後可能從事的某一專業的基礎知識。
4、能力主要是指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提出見解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其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5、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對於英語(朝鮮語,日語,俄語)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更加註重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政策水平和組織紀律性,注重訓練學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傳承弘揚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能力。
6、了解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並能通過學習,不斷吸收本專業和相關專業的新的研究成果。根據社會需要,拓寬專業知識,將新知識引入實踐工作中,並富有開創精神。 英語系:基礎英語、高級英語、英語語音、英語視聽、英語語法、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語言學概論、英語教學法理論及方法、英語國家概況、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英語口譯、英譯漢、漢譯英、英語測試理論及方法。
韓語系:基礎朝鮮語、高級朝鮮語、語音、視聽、語法、口語、朝鮮語寫作、語言學概論、,概況,朝鮮文學史及朝鮮文學作品選讀、翻譯理論與實踐。
日語系:基礎日語、高級日語、語音、視聽、語法、口語、日語寫作、語言學概論/概況、日本文學史及日本文學作品選讀、翻譯理論與實踐。
俄語系:基礎俄語、高級俄語、語音、視聽、語法、口語、俄語寫作、語言學概論、俄語教學法理論及方法,主要俄語國家國情,主要俄語國家文學史及文學作品選讀、翻譯理論及方法、俄語測試理論及方法。 英語系
綜合實踐:每項1.5學分,任選2 項。
(1)英語書法及英文打字實踐:
該項實踐活動安排在第三學期,結合基礎英語和英文打字課進行,由基礎課教研室負責。英文鋼筆字、粉筆字及英文打字是英語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體現教師基本技能的表現形式之一。此方面訓練與實踐有助於提高學生書寫技能和計算機英文打字操作技能,為學生畢業後從事英語專業方面工作奠定基礎。
考核方式:根據學生實踐成果進行考核。
(2)文學名著閱讀、名著縮寫及表演:
該項實踐活動安排在第五學期,結合高級英語、英國文學、英語寫作、英語視聽等課程進行,由專題課教研室負責。配合現代外語教學,大量閱讀,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鑒賞能力。
考核方式:①用英語撰寫讀書筆記或文學評論,字數為1000-1500詞。②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縮寫所選擇的名著。
(3)筆譯、口譯翻譯活動實踐:
該項實踐活動安排在第七學期,結合英譯漢、漢譯英、口譯、英語寫作課程進行,由高年級教研室負責。翻譯實踐要求學生確切掌握所學翻譯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恰當運用翻譯的方法和技巧,從對原文的理解和譯文的表達兩個方面進行翻譯實踐,要求理解上忠於原文的內容,在表達上使用地道的語言,通順地表達原文所傳達的信息,培養熟練的翻譯能力。
考核方式:①選擇任意體裁、題材的英語或漢語文章進行筆譯翻譯實踐,要求所譯之文要忠實原文、通順、語義要完整,語篇呼應,譯語與原語風格一致。②學生通過口語表達形式,將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確而有快速地進行英語和漢語的轉換。
韓語系、日語系
綜合實踐:該項為3學分,每項1.5學分,任選2項。
(1)專題討論:
結合當前熱點問題或文學創作活動,擬定相關研究課題,利用課外時間進行理論研究,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文學作品的綜合實踐能力。
考核方式:撰寫評論或研究論文。
(2)文學名著閱讀、名著縮寫及表演:
配合現代外語教學,大量閱讀,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鑒賞能力。要有讀書筆記,促進閱讀鑒賞能力提高;名著縮寫與表演有助於提高學生理解原文的能力和文化素養。
考核方式:①讀書筆記。②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縮寫所選擇的名著。③表演名著片斷
(3)朝鮮語(日語)寫作:
結合寫作教學,掌握不同文體的寫作特點進行朝鮮語的寫作嘗試實踐活動(包括商務應用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考核方式:以符合各種文體規范為最基本要求,每人寫自擬題目文章一篇。
俄語系
綜合實踐:該項為3學分,每項1.5學分。
(1)教育理論學習與研究:
結合當前教育理論研究動態中的熱點問題或文學創作活動,擬定相關研究課題,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教學理論研究,提高學生運用教育理論分析文學作品的綜合實踐能力。
考核方式:撰寫評論或研究論文。
(2)社會調查、翻譯實踐:
有目的的讓學生做社會調查,使學生了解社會狀況,為今後就業提供信息;從事翻譯實踐,通過實踐檢驗自己,找出差距,為今後的學習增加動力。
考核方式: ①調查報告 ②翻譯稿件 ③心得筆記
(3)俄語寫作:
結合寫作教學,掌握不同文體的寫作特點進行俄語的寫作嘗試實踐活動(包括商務應用文),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考核方式:同日語,韓語。 社會實踐:包括校內外的時事、政治、科技、文學、藝術、體育等活動,或假期深入工廠、農村、學校等的社會調查活動,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和檢驗學生開展科研,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畢業論文工作,培養具有創造性、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育實習:教育實習是教學計劃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培養學生教學能力的重要實踐課程,通過教育實習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國家教育方針,了解中學教學的一般規律,初步熟悉教學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管理能力。教育實習的基本內容是教學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和教育調查工作。考核方式為由帶隊教師與實習學校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實習期間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及班主任工作等情況給出教育實習成績。
教育見習:包括到中學聽課、搞教育教學現狀調查,看有關中學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的錄像及備課、試講等活動,為教育實習打基礎。 英語:本專業學制4年。學生至少要修滿189.5學分,其中必修課118.5學分,選修課45學分,實踐課23學分,創新3學分。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准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韓語系:本專業學制四年。學生至少要修滿192學分,其中必修課121學分,選修課45學分,實踐課23學分,創新3學分。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准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日語系:專本業學制4年。學生至少要修滿190.5學分,其中必修課119.5學分,選修課45學分,實踐課23學分,創新3學分。通過論文(設計)答辯,准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俄語系:本專業學制四年。學生至少要修滿189.5學分,其中必修課115.5學分,選修課48學分,實踐課23學分,創新3學分,通過論文(設計)答辯。准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㈤ 請問徐師大英語學科教育英語寫作與翻譯該怎麼准備呢
渤海大學,不用考二外,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課程與教內學論(英語)三容年制,另一個是學科教學(英語)兩年制。學科教學(英語)不考二外,研究生期間也不學;而課程與教學論(英語)招生時初試不考,復試考(很容易,一般不卡人),研究生期間有兩個學期學二外,期末考試比較容易過關的,這個方向辦學多年,很正規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㈥ 求篇關於小孩子教育的英語作文
【內容提要】傳統的「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作文教學模式將學生裝進令人生厭的條條框框,給學生的思想戴上了無形的「套子」。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我探索出了「仿寫語句——擴展語句——由段到篇」的寫作模式,受到學生的歡迎,這個過程後來被學生形象地喻為「三級跳」。
【關鍵詞】並列式結構 作文寫作 三級跳
一、問題生成
作文寫作之於學生及作文教學之於教師,均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一方面,學生因生活閱歷不豐富,素材不多,感觸不深,寫起作文來抓耳撓腮,頗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教材更新較快,且教材上缺少寫作指導或寫作指導實用性不強,教師往往對作文教學一籌莫展,經常是隨意布置一個作文題給學生,不管學生有無內容可寫,牛不吃草強壓頭。對交上來的作文則全批全改,從標點到錯別字,從病句到語段,從標題到結構,從開頭到結尾,一律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進行「全面體檢」。分析評講作文時也面面俱到,所有的優點都提,所有的不足都批,教師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下次作文中繼承所有的優點,避免所有的缺點,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然而學生卻感到自己的作文處處都是硬傷,不知道該吃什麼葯。這樣的作文寫多寫少一個樣,甚至寫與不寫一個樣,這種「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將學生裝進令人生厭的條條框框,給學生的思想戴上了無形的「套子」。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新課標倡導的是「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求學生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可見,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一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點漪淪。筆者認為,凡事不可急於求成,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一點一點地突破,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最後進行歸納、整合,才能使師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自己在做什麼,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是一個無限豐富的世界,著眼點很多:審題、立意、標題、開頭、結尾……一篇論文無法面面俱到,若能真正解決好一個問題,並且讓這一解決方法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已經令人感到很欣慰了。我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學生寫作時,語言往往很精彩,事實也很生動,但經常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想到哪裡寫到哪裡,任憑思維馳騁(相信許多老師也碰到過類似難題)。後來,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問題的症結,發現「結構混亂」是學生作文的「致命傷」,於是我決定「對症下葯」,著手解決這一問題。一般而言,初中作文的常見結構模式有總分式、分總式、並列式、層進式、對比式等幾種,我對以上五種模式都進行過仔細研究,並用五次作文課進行過訓練,最後師生一起對五種模式進行了歸納、整合,收效很好,學生興趣濃厚,作文大有長進,基本克服了「結構混亂」這一缺陷。其中最為成功的是並列式結構作文指導課,因此,我想在此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對並列式結構作文寫作教學的一些心得,想就此問題與各位同行一起探討,並將我的一些做法寫出來與同行們一起分享,以期共同提高。
本次作文訓練教學目標是「仿寫語句——擴展語句——由段到篇」,這個過程後來被學生形象地喻為「三級跳」,下面是具體的教學步驟以及師生互動情況:
二、活動過程
第一個流程(第一跳):由材料到仿句
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幾則材料,然後按老師的要求進行訓練。
材料一:人生如水,平和心態靜如水,正直為人明如水,輕看名利淡如水,笑對坎坷韌如水。
材料二:人生如鏡,人要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必須擁有三面鏡子——顯微鏡、放大鏡、平面鏡。用顯微鏡來尋找自己的缺點,用放大鏡來發現別人的優點,用平面鏡來照出自己的現狀。
材料三:人生如花,人生應該像迎春花一樣在早春迎接萬物,人生應該像太陽花一樣在酷暑爭奇斗艷,人生應該像臘梅花一樣在寒冬散發芬芳……
材料四:人生如標點,人生像個問號虛心求教,精益求精;人生像個逗號,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人生像個嘆號,肯定自我,激勵自我;人生像個省略號,影響後世,死有餘香……
材料五:人生如棋,下棋講究棋逢對手,人生講究競爭雙贏;下棋有攻有守,人生有進有退;下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人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下棋時而損兵折將,時而反敗為勝,人生有時山重水復,有時柳暗花明。
學生看完五則材料後比較興奮,覺得這些人生比喻挺有趣,我趁機向他們提要求了:「其實,人生的感悟很多,人生的比喻也很多,請大家再次認真閱讀五則材料,反復咀嚼,仔細品味材料是從哪個角度來揭示人生的現象與規律的,選擇其中你最感興趣的一則進行仿寫,仿寫具體要求如下:
①自選喻體,也可以沿用原材料中的喻體。
②自選角度,揭示人生道理。
③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可寫三句,也可寫三句以上。
④字數可增可減,仿句用到比喻、排比就行。「
學生積極性較高,紛紛動筆進行仿寫……寫好後,同桌之間相互批改,然後推薦寫得好的習作讓全班同學分享。在這個階段(第一跳)出現了許多文采頗佳的習作:
孫麗同學寫道:人生如花,人生有時像淚花那樣憂傷痛苦,人生有時像浪花那樣絢爛美麗,人生有時像火花那樣激情澎湃。
張琴麗同學寫道:人生如音樂,音樂有時低沉緩慢,人生有時坎坷失意;音樂有時高昂激越,人生有時成功得意;音樂有時餘音繞梁,人生有時芳香四溢……
陳沙沙同學寫道:年少時,我們激情澎湃,心存夢想,就像日出時光芒萬丈,魅力四射;年輕時,我們風華正茂,建功立業,就像日中時太陽炙烤大地,滋養萬物;年老時我們悠閑自在,盡享天年,就像日落時霞光映照,余溫尚存。
顧利青同學寫道:人生如水,人生應該像溪水那樣清澈透明,人生應該像江水那樣勇往直前,人生應該像海水那樣開闊包容……
茹萍同學寫道:我覺得人生應該像幾何圖形,人生應該像三角形那樣沉穩,人生應該像正方形那樣正直,人生應該像圓那樣完美。
高曉紅同學寫道:人生如水,水有不同的味道,人生也有不同的味道。有時人生像飲料一樣甘甜,有時人生像咖啡一樣苦澀,有時人生像茶水一樣散發清香,有時人生像葡萄酒一樣令人陶醉。
朱佳飛同學寫道:人生如水,水有三態,固態,液態,氣態。有的人,他的人生像冰,固步自封、停止不前;有的人,他的人生像水,隨和靈動、左右逢源;有的人,他的人生像水蒸氣,熱情奔放、生機勃勃。
程佳梨同學寫道:人生如燈,燈會熄滅,人生會消亡;燈要不斷加入油,人要不斷吸收知識;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人生要雕琢自我奉獻社會。
李文同學寫道:人生如筆,人生應像毛筆一樣瀟灑自如,人生應像鋼筆一樣遒勁有力,人生應像鉛筆一樣知錯即改,人生應像彩筆一樣精彩紛呈。
童海冬同學寫道:人生如英文字母,人生應該像I,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人生應該像Q,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們要不斷努力,超越平凡;人生應該像H,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我們要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之橋,架起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理解之橋,架起國與國之間的繁榮只橋。
王建峰同學寫道:人生如水,人生應像水一樣富有情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人生應像水一樣富於氣勢,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人生應像水一樣富於變化,還是「亂石穿空,驚淘拍岸,捲起千堆雪」,展眼即「春江湖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燕同學寫道:人生如茶。人生幸福如茶,人生苦難如茶,人生性情如茶。
第二個流程(第二跳):由仿句到段落
學生以上這些仿句之後,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加深了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並且變他人思想為自己的思想,開闊了心靈的視野。思維的閘門已經打開,有的同學對我說,老師,還有別的人生比喻,還有別的排比句可寫,於是我乾脆讓學生交流交流,討論討論還有哪些角度可寫。學生經過思考、討論,發現還有許多人生的比喻,如「人生如夢」「人生如戲」「人生如河」「人生如海」「人生如山」「人生如紙」「人生如詩歌」等,即便是「人生如水」這個話題,也還有許多角度可寫,如有的同學認為可以寫水能代表的情感,有的同學認為可以寫水能代表的性格,有的同學認為可以寫水能代表的品質等等,答案豐富多彩,氣氛比較活躍……
這時我對學生提出了第二個要求:選擇老師所給的或同學所寫的其中你最感興趣的材料,認真研讀分析,思考該材料或仿句是從哪些角度來揭示人生的哲理的,然後對該材料或仿句中的每一個排比句進行擴寫,材料中或仿句中有幾個排比句就擴寫成幾段話,最後寫成一篇300至400字的人生雜感。完成由句到段的跨越。
學生寫好之後,我讓他們分組進行交流,互相批改,拿不準的可以和老師討論、交換意見。在這一環節里,我給學生的時間比較多,目的是讓他們在互批互改中提高自己,共同進步。學生基本修改了習作中的錯別字、病句、標點,這樣一篇篇人生雜感就出來了。在這個環節,各小組也推薦了一些優秀習作,在此選出一篇寫得最好的習作與大家分享:
人生如水( 顧利青同學)
水是萬物之源,水有水的靈氣,水有水的性格,如果你細心一點,你會發現,水也有人的情感。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真誠。「青山不老,綠水長存」,綠水長存,即真誠常在,真心永恆。「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講究平淡,這樣,無論海角天涯,宛若咫尺比鄰。君不聞管仲鮑叔牙?君不聞俞伯牙鍾子期?歷史的流水已經悄然奔逝,但他們的真情還流淌在今人的心裡……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執著。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賈寶玉「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更有許多才子佳人道出了「海枯石爛」的諾言。這里的水,這里的海,已然成為戀人們心中的一份執者,一份專一。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相思。「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牛郎織女將多少思念撒入橫亘在他們中間的銀河?「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讓多少相思填滿胸中的秋池?水是溫柔的,但此時它卻像鋒利的刀一樣雕琢著刻骨銘心的思念。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哀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水本不知愁,但人愁,水亦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水成了斬不斷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水成了流不完的愁……
有人說,人情淡如水,水成了冷漠;有人說,水能覆舟,水成了背叛。真是喜怒哀懼愛惡欲,水中悲歡離合情啊!
學生點評:
生一:我認為顧利青的這篇人生感悟語言比較精彩,思路很清晰。
生二:他採用了並列式結構。
生三:顧利青的知識豐富,詩詞名句背得較多。
生四:文章前面部分放得開,結尾收得回。
第三個流程(第三跳):由段落到篇章
要求全班同學進一步研究每一則材料所選取的角度,所闡述的道理,所產生的感悟,並選取其中自己最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深入研究、體會,選擇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合理安排結構,寫一篇作文。具體要求如下:
①角度自選,標題字擬,文體不限
②用到比喻說理
③運用並列式結構
④不少於800字
⑤可在已經擴寫的基礎上進一步作文
為了讓學生對並列式結構的作文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感性認識,我向他們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篇範文:
人生當如水①
楊大偉
古今中外,對水的比擬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說最高尚的品德像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求回報的水一樣,可謂把對水的比擬推向某種極致。感念世事人生,不覺便生出感慨:以水為鏡,可映鑒人生。人生如水,方瀟灑一世。
平和心態靜如水。唐代詩人劉禹錫感嘆「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人心雖不如水,但不等於不可以達致。水從高處來,只向低處流,乃至歸入大海,貴在平靜低調。人生如是,遇事當有平常心:知足者常樂——在名利問題上,沒有奢望,就沒有失望,更不會絕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爭我高你低,忍耐、忍讓一下也就海闊天空、心平氣和了;老實者常在——不做虧心事,當個老實人,吃得香、睡得穩,有時眼前可能吃點兒虧,但最終不吃虧。
正直為人明如水。水無顏色,晶瑩剔透,清澈見底。為人、處事、做官,若透明如水,則一生光明磊落。弘揚正氣,激濁揚清,須有此等清澈本性,正直為人;待人接物,不分遠近親疏,一視同仁;人際交往,不搞拉幫結派,一泓清水;聽到閑言,不搞興師問罪,一笑置之;原則問題,不隨波逐流,一身正氣。
輕看名利淡如水。人生於世,若能學水的清澈本性和「利萬物而不爭」的品格,則不僅精神居於高處,人生也將進入開闊處。要達到如此境界,最需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想留個好名聲,無可厚非,但不能為名所累。若淡泊名利,不為名利而爭,人生必甚暢意。須知,「家有黃金萬兩,每日不
笑對坎坷韌如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堅定者是水;「抽刀斷水水更流」,堅韌者是水。人生道路猶如九曲黃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困難,面對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堅定、堅韌。勝不驕、敗不餒,寵辱不驚,貧富不移,處順境而不張狂,陷困境而不沮喪,遇險境而不驚慌,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則「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人生,當如水之靜,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韌。
學生看了範文之後,對並列式結構的作文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課後學生寫出了許多優秀習作,比如《以人為鏡》,《水樣人生》《像花朵一樣綻放》《棋人有悟》《人生的標點》《人生的圖形》《品茶、品人》《人生三態》《人生如筆》《字母人生》《「五行」與人生》等等,在此我想選擇其中一篇將並列式結構運用得比較成功的作文與大家分享。
「五行」人生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其實,人與草木不同,草木年年枯萎,卻年年再生,人生僅有一天天老去,一天天走向死亡,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在這里並非哀嘆人生,相反,正因為生命有限,所以人更應該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詩意得像金木水火土……
人生當如金。金,蘊藏於礦石之中,需經不斷磨練,加工,才會金光閃閃;人,生活在平凡之中,需不斷雕琢,才能成為有用之才;金,堅固、沉穩,人,更應塌實、忠誠,這是立身之本;金貴重、稀有,人生更是如此,生命是無價之寶,有人說生命誠可貴,但要將自己雕刻成稀有之才,使自己成為曠世少有的千里馬,還須具備金一樣無堅不摧的韌性。
人生當如木。木,落地生根,不擇環境,不怕風險,經風雨而終見彩虹,人,呱呱墜地,不畏逆境,笑對坎坷,披荊斬棘,方可容身於社會;木有大小之別,小則用以遮風擋塵,大則大用作雕梁畫棟,人有小才大才之分,小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大則縱橫捭闔、指點江山。
人生當如水。水有隨和的性格,孕育萬物亦與萬物相融,高山平原、花鳥蟲魚,皆與水和諧相處,人生也如此,要活潑,要隨和,與各色人等相交往,方能建立生活的圈子、生活的網;水有清澈的特質,人也該有清廉的品質,如果人民的父母官都能讓自己如水一般清澈見底、一塵不染,則國家無須懲治腐敗;水平淡、無味,人心若能像水一樣平淡,不過分追求金錢權利、名聲地位,則世間又會減少許多貪官,社會又會增添幾分安寧、和諧。
人生當如火。火象徵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也如是,希望在,夢就在,價值意義就在;火象徵拼搏,它在全身心地投入,生命不熄,燃燒不止,人生也該如此,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火象徵奉獻,它毫無保留地犧牲自己,為的是照亮人類,溫暖人類,直到將自己燃燒成灰燼,人生更該如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我們要像火、像春蠶一樣犧牲自己奉獻社會,活出境界。
人生當如土。土有豐富的內涵,金礦、鐵礦、銅礦、鑽石……無不蘊藏於土中,人生也應該有真才實學,又紅又專;土有可貴的品質,它本色,它質朴,雖蘊藏萬物,卻不自以為是,人生至關重要的是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不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地位的改變而改變,「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做個「土人」,做個「草根」,做個「布衣」。
金、木、水、火、土裡包含人生之精髓,如果人生是一朵花,那麼五行則是人生之花的花瓣,只有這五個花瓣都美麗地綻放在你的人生里,生命的花朵才會芳香四溢。最後,我想用一副對聯來總結我對生命的感悟——東西南北中方方精彩,金木水火土瓣瓣芬芳。橫批:五行人生。
最後,師生共同討論總結了並列式結構模式的適用范圍,我們發現並列式結構模式的實用性還是很強的,抒情散文、議論性散文、記敘文(並列幾件事)、議論文、說明文等文體均可使用,有的同學甚至認為在寫詩時也可以使用並列式結構,體現詩歌的建築美。因此,這種寫作的結構模式若能真正掌握並靈活運用,學生會受益匪淺。我個人認為本次作文訓練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目的,因為學習了這種模式後,學生在後來的作文中經常也使用這種結構模式,比方說寫「財富」時,有的同學就這樣來安排結構:有人認為金錢是財富———有人認為權力是財富———有人認為健康的體魄是財富———有人認為知識是財富———有人認為苦難是財富———有人認為朋友是財富,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關於財富的感悟。再比方說以「時間」「幸福」「友誼」等為題寫作文時,許多同學都使用了並列式的結構。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這是我最大的欣慰,我覺得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探索,一定會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變得得心應手,從而讓學生在寫作中感覺到作文不是一潭死水,而是萬花筒般無限精彩的世界。
三、教學反思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作文教學更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硬傷,學生是談「作文」色變,提起寫作文就是唉聲嘆氣,一臉的無可奈何。教師談起作文教學,也是滿臉的茫然,所以作文雖然是語文課堂的重中之重,可許多的語文教師並不願稍微多放一點的時間在這勞力費神見效又慢的作文教學之上。通過這次作文教學活動的嘗試,我對作文教學有了自己一點點的反思和感悟。
1.《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要進行系統的改革。」因此,在人類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更應該盡快擺脫「工具性」對其的影響,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就在於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培養人是教育的本質所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能。新時代的教育不應該再是簡單地為維持一個已存在的社會而培養工具人,而是要為尚未出現的社會培養主體人。當然,教育要為現實社會服務,在某一時期強調教育的某種社會功能是無可非議的,但教育的社會功能的實現,也只能通過培養人這一主體功能來進行,否則,教育為社會服務也是畸形的。而現在,我們的作文教學正是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畸形的現狀: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孩子「做文章」,但卻做出了一大批「假話」、「大話」、「空話」、「套話」,文章沒寫好,文風卻搞壞了,這樣的教學就會把人往極其危險的方向引導。
㈦ 秦曉晴的科研成果
1. 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學術寫作教學研究」()。2014年6月結項,等級為「良」
2. 中國外語教育基金第五批項目「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個體影響因素研究」(ZGWYJYJJ2010A30)。2012年結項,等級為「優」
3.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項目「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過程規律及特徵(NCET-05-0654)」 2006-2009年
4. 國家985項目創新基地項目「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教學研究(985HUST-12)」 2005-2007年
5.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文本特徵和寫作方式的系統研究」 2004-2006年
6.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一般項目「高校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模式及效果研究」(X020),2003-2005年
7.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大學生英語寫作特徵及寫作能力發展規律的研究」(2003d010),2003-2005年
8. 教育部全國教育考試「十五」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外語聽力考試標准及評分誤差控制研究(40.1)」 ,2002-2004年
9.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中國大學生外語學習動機模式及其外在影響因素的系統研究」 (01JA740019), 2001-2003年
10. 國家留學基金委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大學生英語聽說學習策略培訓模式的實驗研究」 ,2001-2002年
11.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教改項目「英語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研究」 ,2001-2003年
12.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社會重點建設基地重點項目「大學生外語學習動機模式研究」,2001-2003年
13. 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課題「外語教學中的實證研究方法探討」 ,2001-2002年 1. 2009年12月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 2006年1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計劃
3. 2002年12月獲華中科技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
4. 2001年12月獲得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5. 1995年10月獲華中理工大學研究生教學質量二等獎
6. 1997年4月獲華中理工大學青年學術論文交流一等獎
7. 1996年12月獲南京大學笹川良一獎學金一等獎
8. 1997年10月獲南京大學光華獎學金一等獎 1. 學術寫作中文本借用與寫作質量之間的關系,《現代外語》2014年第4期
2. 國外二語學術寫作研究趨勢及其啟示,《外語教學》2014年第2期
3. 二語學術寫作引用話語的文本借用策略特徵,《外語教學》2014第6期
4. 二語學術寫作中的引用特徵及與寫作質量的關系,《外語電化教學》2014第5期
5. 詞彙呈現方式對英語詞彙學習影響的實證研究,《外語界》2014年第2期
6. 二語學術寫作引用研究述評,《北方民族大學學報》 2014第5期
7. 《抄襲、知識產權與二語寫作教學》評介,《語言教育》2014年第3期
8. Writer』s Block and Writing Apprehens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China. 2014.11.13-15, 2014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North Arizona University
9. 2013中國英語教學研討會:特邀會前工作坊「外語教學定量分析」。2013.10.31 — 2013.11.3 華中師范大學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Processes of College EFL Writers in China and Writing Proficiency: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2013.10.17—2013.10.21, 2013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handong University
11. 國外第二語言學術寫作研究述評 ,《中國二語習得研究》,2013年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48-568
12. 二語寫作流利性研究趨勢,《現代外語》,2013年第3期,315-322
13. 二語寫作流利性指標的效度——一項基於文本特徵的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6期。
14. 英語學術寫作中作者顯現度研究綜述,《外語教育》,pp. 31-37。2012年11月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15. 流利性與二語寫作質量和二語水平之間的關系研究,第八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濟南:山東大學,2012年10月12-14日
16.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中國應用語言學》2012年第3期, 365-380
17.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2012年9月收錄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戰菊主編的《社會文化語境中的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第七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47-68.
18. 大學生英語寫作話題知識運用特點研究,《外語電化教學》2012年第3期,29-35
19. 第二語言研究問卷調查法的特點及應用,《中國外語教育》2011年第4期,62-70
20. 《第二語言研究中的問卷調查方法》導讀――第二語言研究問卷調查法的特點及應用。2011年10月,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xi-xxvii
21. Extern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第16屆應用語言學國際大會,2011年8月24-28日。
22. 二語學術寫作教學研究特點及發展趨勢,首屆中國二語習研究高層論壇,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6月25-26日
23. 內容知識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語寫作中的運用研究.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年第1期
2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Undergraate and Graate EFL Academic Writing,第七屆中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國際研究會,2010年9月25至26日吉林大學
25. 學術寫作中的外在知識資源使用研究,第四屆中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4月23-25日蘇州大學
26. 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外語寫作焦慮測試報告及其對寫作教學的啟示(第2作者),《外語界》2010年第2期
27. 研究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28. 二語寫作準確性結構效度研究(第2作者)《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年第2期
29.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Man Li, Xiaoqing Qin. AAAL 2010 Annual Conference Atlanta, March 6 - 9 2010
30. 《外語教學問卷調查法》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7月)
31.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基於計算機網路的課外自主英語學習——一項針對態度與行為的調查報告(第2作者)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9年第4期
32.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ttributions of EFL Learners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第2作者). Asian EFL Journal, 2009, Volume 11. Issue 3
33. 大學生外語寫作焦慮調查及對寫作教學的啟示(第2作者),瘋狂英語(教師版) 2009年第4期
34. 外語教學問卷調查研究的發展趨勢及選題特點《外語教育》2008年12月
35. 第二語言寫作過程研究現狀。2008年9月26-27日「第六屆全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研討會」(北師大)
36. Motivation for Writing and Writing Strategy in EFL Writing Process 。2008年3月22-23日「第六屆亞太地區二語習得研究論壇暨第三屆中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學術研討會」(北外)
37. 跨文化語用交際策略(第3作者),《外語電化教學》2008年第三期
38.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rtiary English learners. (Co-authored with Li Jie. Pp. 146-170). 中國英語教學(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
39.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Co-authored with Mu Jinyun. Pp 790-804). 中國英語教學(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
40. 《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發展規律與特點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4月)
41. 《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42. 《計算機輔助第二語言研究方法與應用》(參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5月)
43. 國外二語學習者作文書面反饋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年第5期
44. 第二語言習得中認知方式研究的現狀,收入戴煒棟主編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外語教學環境下的二語習得研究》 (2006年5月)
45.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收入戴煒棟主編的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外語教學環境下的二語習得研究》(2006年5月)
46.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co-author with Li Jie). 2006. RELC Journal (Vol. 37, 1)
47. 《外語教育》(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
48. 成功英語學習者特徵分析,2005年12月《外語教育》第5期
49. 英語專業大學生句法復雜性的發展特徵研究。2005年11月12-13日第二屆全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國際學術專題研討會(南京)
50. 非英語專業生英語寫作策略意識調查,2004年12月《外語教育》第4期
51. 淺析英語學習策略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認知差異,2004年12月《外語教育》第4期
52.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收入文秋芳主編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英語學習策略理論研究》
53.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Li Jie
54.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Mu Jinyun
55.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styles to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An empirical study (co-author with Li Jie). 2003.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8, 1:17-32
56. Internal structure of EFL motivation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In Hu Wenzhong (ed.) 2003, ELT in China 2001----Papers presented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T in China, pp. 593-624.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胡文仲主編《中國英語教學(三)》2001年北京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57. 《外語教學研究中的定量數據分析》(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58. 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研究及其存在的問題,《外語教學》2003年第3期
59. 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使用情況,《外語教育》2003年第3卷
60. 碩士研究生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的特點,收入文秋芳主編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
61. 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研究生教育之探討,收入馬登閣主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4月有《探索與創新》(全國英語專業研究生教育論壇論文集)
62.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年第1期
63. 大學生外語學習歸因傾向及其對歸因現象的理解,《現代外語》2002年第1期
64. 動機理論及其對外語學習的意義,《外語研究》2002年第3期
65. 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研究生教育特色探討《外語教育》2002年第2卷
66. 我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現狀的分析,《四川外語學院學報》(第二作者),2001年05期
67. 碩士研究生使用英語學習策略特點的實證研究,《外語教學》1998年第1期
68. 第二語言習得中認知方式的研究現狀,《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2期
69. 通過互動發展研究生創造性運用英語的能力,《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7年第2期
70. 外語學習策略與外語學習之間的關系,《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71. 英譯漢教學中還原法的靈活運用,《中國翻譯》1996年第4期
72.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國外外語教學》,1996年第4期
73. 論研究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74. 論普遍語法與語言習得之間的關系,1997年2月陝西旅遊出版社《語言·文學·外語教學》
75. 普遍語法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1997年2月陝西旅遊出版社《語言·文學·外語教學》
76. 論薩丕爾--沃爾夫的語言相對論,1997年2月陝西旅遊出版社《語言·文學·外語教學》
77. 論索緒爾的語言社會性,1997年2月陝西旅遊出版社《語言·文學·外語教學》
78. 通向外語教學的理想目標--外語的直覺性掌握,1997年2月陝西旅遊出版社《語言·文學·外語教學》
79. 與動詞同源的邊緣介詞,《英語學習》1996年第6期
80. 與比較相關的幾種英語句式的理解和翻譯,《高等函授學報》1995年第4期
81. 動詞轉化的臨界連詞,《高等函授學報》1995年第2期
82. 研究生應試中英譯漢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大學外語教學與測試》1995年第2期
83. 《語言·文學·外語教學》 (主編) 陝西旅遊出版社 1997年2月
84. 《考研特別快車——英語》(副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
85. 《考研英語全面突破—語法·詞彙·完形填空》(副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
86. 《考研英語全面突破—英譯漢》(副主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
㈧ 教育對孩子人生的影響英文作文
作文寫作之於學生及作文教學之於教師,均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一方面,學生因生活閱歷不豐富,素材不多,感觸不深,寫起作文來抓耳撓腮,頗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教材更新較快,且教材上缺少寫作指導或寫作指導實用性不強,教師往往對作文教學一籌莫展,經常是隨意布置一個作文題給學生,不管學生有無內容可寫,牛不吃草強壓頭.對交上來的作文則全批全改,從標點到錯別字,從病句到語段,從標題到結構,從開頭到結尾,一律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進行「全面體檢」.分析評講作文時也面面俱到,所有的優點都提,所有的不足都批,教師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下次作文中繼承所有的優點,避免所有的缺點,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然而學生卻感到自己的作文處處都是硬傷,不知道該吃什麼葯.這樣的作文寫多寫少一個樣,甚至寫與不寫一個樣,這種「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將學生裝進令人生厭的條條框框,給學生的思想戴上了無形的「套子」.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新課標倡導的是「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求學生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可見,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一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點漪淪.筆者認為,凡事不可急於求成,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一點一點地突破,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最後進行歸納、整合,才能使師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自己在做什麼,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㈨ 中國英語寫作教學研究會屬於教育學會嗎
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是教育部高教司直接領導的,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總版會)領導下的全國性學術權團體,屬於二級學會。研究會採用以學校為單位的集體會員制,主要面向有英語專業的高等院校。研究會的領導機構為常務理事會,由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下設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第三屆常務理事會及其領導班子於2001年5月18日選舉產生,會長為北京外國語大學胡文仲教授,秘書長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李朋義。現秘書處設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