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外語寫作焦慮與寫作自我效能感的關系及其對寫作
1.引言
隨著外語教學研究領域的重點由研究「如何教」轉向研究「如何學」,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越來越受關注。相關研究表明學習者的情感狀態是影響第二語言學習成敗與否的最大因素之一。其中,學習者的焦慮和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較大的兩種情感因素。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學者們在焦慮這一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重要影響並進行了一些實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般認為,焦慮是指個體由於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其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強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
自我效能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種動機理論(Banra, 1977)。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們對自己能否有效地進行某一行為的判斷,它能夠將影響行為的結果因素轉化為先行因素,對行為發生作用。自我效能感深化到自我價值系統就形成了自我效能信念,效能信念影響人們如何思維、感知、並激活行動等,它在個體的後繼行為與影響源之間發揮著中介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和成就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自我效能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同時也得到了大量的實證研究支持。這些研究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探討了自我效能與學習動機、歸因之間的關系,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系等(董奇、周勇等)表明,自我效能感和歸因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調節和控製作用,且與學生的學習成績之間存在著密切相關。
有關於大學生外語焦慮、自我效能感與外語成績關系的研究(張日升,袁莉敏,2004)也表明,優秀的語言學習者具有的一個重要特質是接受挑戰的能,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勝任感強,相信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目標,面臨困難和挑戰時堅持性高,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法;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則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容易放棄。因此,個體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學習付出努力的多少和接受挑戰的數量大小。
另外,國內外很多研究都顯示,智力在學習成績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非智力因素(如個性,心理控制源及學習策略等)也對學習成績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學習動機、智力和個性對學習成績影響的交互作用(霍金芝等,2003),表明非智力因素通過中間環節對學習起作用等。也有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與個性、焦慮密切相關(孫喻 ,1997);學業優良者為高E低N,學業不良者為高N低E (霍金芝、蔡琰等 ,1997)。
縱觀與自我效能感、個性特徵、外語學習焦慮相關的文獻之後發現,自我效能感與外語學習焦慮之間關系研究、個性特徵與外語學習之間關系的研究並不多見,因此,本文試圖探究[1] 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的外語焦慮的差異。 [2] 學習者自我效能與外語學習焦慮的關系。[3]學習者個性特徵與外語學習焦慮的關系。 [4]學習者外語學習焦慮與外語成績之間的關系。以期達到幫助語言學習者提高語言學習成就的目的。
2 方法
2.1 被試
在佛山市南海許海中學選取初一兩個班(男生60人,女生68人),初二一個班(男生29人,女生27人),南海桂江一中隨機選取初一年級兩個班(男生58人,女生52人),南海桂城中學隨機選取高一年級兩個班(男生51人,女生59人),高二年級兩個班(男生52人,女生56人)。即初中學生294人,高中學生218 人參加了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492份,回收率達到96%。
2.2 研究工具
2.2.1 EPQ量表 採用艾森克個性量表(簡縮版 EPQ-RA)。量表共24個項目,包括P、E、N、L四個分量表。P量表代表精神質維度,反映被試個性中的倔強程度或反社會傾向,P量表高分者,通常被描述為性格倔強,孤僻,古怪,離群索居或沖動,冒險,不服管教;E量表反映個性中的內—外傾向性,E量表得分高的人被描述為外向,躁動,靈活而行為的穩定性差;N量表代表個性中的神經質維度,N量表高分者被描述為抑鬱,緊張,焦慮,情緒不穩定;L量表為校正量表,高分者被認為答卷時更易於受到社會期望的脅迫,因此答卷的誠實性受到懷疑。
2.2.2 外語課堂焦慮量表 採用Horwitz E. K.(1986)編制的外語課堂焦慮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 FLCAS), 量表共33個項目,採用Likert 5 點量表形式, 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試的焦慮程度越高。採用本研究採集的數據對該量表進行考察,結果顯示Chronbachα系數為0.83 。
2.2.3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R) 該量表包括努力、進取心、堅持性三個分量表。量表共12個項目,採用Likert 5點量表形式,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
2. 怎樣學好英語
怎麼樣才能學好英語第一點:興趣
興趣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道理大家應該都是明白的。其實孩子一開始對英語都是比較感興趣的,只是時間久了他們的注意力就被其他的事物分散了。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激發起孩子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來,方法也是有很多的,小孩子都是喜歡玩耍、喜歡看電視的,那麼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做引導,比如孩子可以在游戲中輕松愉快地掌握英語,那麼也可以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等等。
怎麼樣才能學好英語第二點:「聽」和「說」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其實都是從「聽」開始的,就像是我們學習母語是一樣的,每個孩子從咿呀咿呀學語到會說話,基本上都聽了一兩年的中文,他們的耳朵已經完全適應這門語言了,所以之後學說中文是很簡單的。但是國內的孩子學習英語比較缺乏這樣的環境,但是也應該從大量的「聽」入手,可以多聽一些英文歌或者是英文磁帶。再就是「說」和「聽」其實是分不開的,在聽的時候可以跟著讀練習發音,這樣有助於真正掌握這門語言。
怎麼樣才能學好英語第三點:閱讀
閱讀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能力,堅持閱讀可以幫助積累不少的詞彙量,更是可以在英文故事書或者是英文名著中,領略到不一樣的世界,更是可以學習到不少的英語知識,對於英語學習的幫助可以說是很大的。
3. 如何降低英語寫作焦慮
1.引言。在學習英抄語寫作的過程中,學習者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他們寫作前畏難,寫作中急躁和寫作後懶散。因此,在教學中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降低焦慮情緒,提高寫作教學效率就成了寫作教學的重點。通過近年來的教學比較研究,我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搭起腳手架,引導學生輕松寫作文,採取靈活多樣的作文形式和評價方式,可以保證英語寫作教學的效率。2.改革教學理念。沒有理念的更新,就不會有方法的更新。在教學理念上,英語寫作教學還停留在傳統階段。第一,教材使用多年,在教學理念上還停留在以教師為中心、注重寫作結果階段;所用例文離現階段在校學生生活較遠,學生沒有興趣;練習形式單調,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第二,寫作教學方法多流於傳統,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氣氛沉悶,缺少互動。學生寫作鍛煉機會較少,學習處於被動。作文評價以學生的習作為主,忽略學生寫作過程中的進步。第三,學生過多地依賴教師,教學效果欠佳。寫作是一門實踐課,需要學習者主動投入,進行頻繁的、長期的訓練。
4. 焦慮對英語寫作影響研究的選題依據和研究意義
Test Anxiety proce and inner expectations, self attitude, nervous type, past exam experience, examination skills closely related to anxiety itself is not terrible, the most frightening thing is that the anxiety necessarily hinder our learning, so eager to rule out the tension, and stubbornly believe that as long as the exclusion of tension, in order to concentrate on the study and examination. Have some relaxation training methods to deal with anxiety adjustment (1) deep breathing mood: After eyes sitting in a chair, slow rhythmic breathing, stop for a few seconds, then slowly exhale rhythmically. You should do the inhale light and long, breath naturally go; (2) relaxation training method: Candidates sitting in a chair, relax, feet shoulder width apart, eyes Weibi. Hearts of meditation: head loose, loose face, neck pine, pine chest, back and loose, loose abdomen, waist loose, loose front thigh, back thigh loose, loose front leg after leg loose, loose feet, foot loose. Thu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repeated meditation, the body can relax, relax mentally; (3) Music relax, exercise, communicate with their families, to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so can help relieve st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