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寫作 > 寫作生涯英語怎麼說

寫作生涯英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2021-01-17 19:14:13

㈠ 高爾基最後的寫作生涯是怎樣度過的

高爾基於1933年回蘇聯定居後,便受到秘密警察的警察來訪和包圍。甚至他的日常用品,都與斯大林和政治局委員一樣,要由秘密警察部門負責。
慶祝高爾基創作四十年鬧得很紅火。斯大林下令以高爾基名字命名城市、研究所、街道等等。有人戰戰兢兢對斯大林說,莫斯科藝術劇院是契訶夫創辦的。斯大林回答:「沒有關系。高爾基是個沒有用處的人,我們必須把他拴在黨的身上。」高爾基接受了這些禮物,他也不必害怕別人的批評,政府不許人們批評他。在斯大林的主持下,文學界開始崇拜高爾基。
1932年10月26日,在莫斯科高爾基家有一次著名聚會,冠蓋雲集,有克里姆林宮的首腦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等,他們談笑風生,觥籌交錯;還有五十餘位作家,如阿赫瑪托娃、曼德爾斯塔姆、帕斯捷爾納克、普拉托諾夫、布爾加科夫、巴貝爾等,舉止卻相當恭謹自製。忽然,作家馬利什金來到斯大林面前和他碰杯,詩人盧果夫斯科依大聲喊道:「讓我們大家都為斯大林同志的健康乾杯!」此時,坐在斯大林對面的小說家尼基夫洛夫,猛地站起來說:「我聽厭了這種話!我們已經為斯大林的健康幹了114萬7千次了。他大概已經厭煩這套了……」頓時冷場。斯大林伸出手,握著這位小說家的指尖說:「謝謝你,尼基夫洛夫,謝謝你。我確實厭煩 這套。」幾年後,那天晚上參加聚會者中,每四位就有一位被投入監獄,許多人被槍決。被槍決者中也包括那位小說家尼基夫洛夫。後來,高爾基的秘書在獄中交待,雅果達在幕後積極操縱文學界活動和作家協會主席人選,1934年作家代表大會即將召開之際,他要高爾基寫信給斯大林,推薦阿維爾巴科作主席。
有人說高爾基反對暴力,說他會反對1937年的「大清洗」,因此斯大林才把他除掉。現在看來,這種說法純屬編造。阿維爾巴科在獄中受審時證實,高爾基對秘密警察的工作給以極高評價。高爾基對1932年8月7日通過的法律毫無抗議,這項法律規定,12歲的兒童也可以像成人一樣判罪,包括死刑。他對著名作家科里烏耶夫和曼德爾斯塔姆的被捕漠不關心。1929年,他參觀索洛維基,贊揚蘇聯這個第一座集中營。
在集體化時期,高爾基向當局提供一個駭人聽聞的口號:「敵人不投降,就讓他滅亡」(1930年11月15日真理報)。同時,當局策劃公開審判「工業集團」,包括那些革命前的老一代工程技術人員,高爾基如此寫道:「讀到關於那些惡棍的報告,我怒火填膺。」1931年3月,他同意孟什維克人士受審,其中包括他以前的一些朋友,他稱他們是罪犯和破壞者,還說他們還有人漏網,應當繼續搜捕。他在一封信里稱贊:「斯大林幹得多漂亮呵!」
1934年12月,列寧格勒黨委第一書記基洛夫被刺,給斯大林展開大清洗一個借口,許多人未經調查或審判就以間諜罪名立即槍決。高爾基1935年1月2日在《真理報》發表一篇文章為斯大林吶喊助威: 「必須無情地、毫無憐憫地消滅敵人,不要理睬那些職業的人道主義者們的喘息和呻吟。」
難堪的晚年
1934年5月,高爾基的兒子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對高爾基晚年的沉重打擊。隨後,高爾基的家庭醫生維諾格拉多夫死於秘密警察之手,對馬克西姆的死因調查中斷。克里姆林宮醫療局長柯多洛夫斯基在調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
生命最後兩年,高爾基完全成為政府的馴服工具,他不倦地頌揚斯大林,可是後者對他已毫不在意。他建議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惡魔》,《真理報》立刻發表一個御用文人的文章批判他犯了「自由主義」。甚至,高爾基看不到報紙,克格勃有幾次還專門為他印了一份報紙,高爾基紀念館就保存著這樣一份報紙。

㈡ 翻譯「在她的寫作生涯中」,career前面用什麼介詞啊

用 in。。。。

㈢ 誰能詳細介紹下作者老西寫作生涯和作品

演員張子健,抄身高1米83,1968年10月出襲生於天津,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在電視劇《甘十九妹》中出演的尹劍平給觀眾們留下了很深刻印象,從此,張子健正式開始了他的演員生涯。曾主演過《白眉大俠》,《燃情四季》,《寇老西兒》,《香氣迷人》,《情義英雄武二郎》,《冬至》,楊冪版《王昭君》,《英雄》,《獵鷹1949》,《神探狄仁傑》,《借槍》,《飛虎神鷹》等。表演過多種類型角色,並尤其以帥氣、文雅、幽默兼備的「儒俠」形象深入人心。其稱號有「千面郎君」,「新晉功夫之王」,「師奶殺手」等。
曾用名:張建新;張子建 年齡:44歲
中文名: 張子健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68年10月28日
職業: 影視演員、主持人
畢業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
代表作品: 《甘十九妹》《神探狄仁傑》《獵鷹1949》《借槍》《飛虎神鷹》
星座: 天蠍座
身高: 1.83米
現居地: 北京
曾用名: 張建新

㈣ 用英語怎麼說「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英文科技文體寫作法」

University student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instruction
Englis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ry style writing

㈤ 創作生涯 英文怎麼說

問題補充:The first period of Mark Twain』s creating career 寫作生涯

㈥ 中島敦的寫作生涯

1933年3月畢業於東京大學國文學科,畢業論文題目為《耽美派研究》,以420頁的篇內幅,對森鷗外、永井荷風、谷容崎潤一郎等明治時期作家進行評說。4月進入東大大學院(研究生院)學習,研究主題為《森鷗外研究》。1934年3月從大學院退學,任私立橫濱女子高等學校國文、英語教師,1941年3月退職。一九四一年,辭去高中教師,到南洋,將心儀的英國作家史帝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晚年在太平洋沙摩島的生活,改編成《風與光與夢》,並將當地見聞寫成《南島譚》。1942年末在因哮喘病發作逝世,享年33歲。雖然他的出現只是如彗星一般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後便轉瞬即逝了,但他留下的為數不多的作品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
中島敦1932年在東京第一高等學(現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校友會發表《有警察官的風景——一九二三年的速寫》,描寫在日本統治下朝鮮人的意識。以後他在校友會發表作品多篇。昭和17年《文學界》的「古譚」2月號發表了他的《山月記》、《文字禍》,受到文壇注目與好評,接著的5月號刊載了《光與風與夢》,被推薦為芥川文學獎候選作品。

㈦ 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寫作生涯

尼叔的寫作生涯
1985年當他還在學校時,即在諾特爾達梅大學大一和大二之間的暑假時期,
已經開始了他的第一部小說The Passing(從沒有出版)的創作。1989年他寫了另一部小說The Royal Murders,同樣沒有出版。大學畢業後,他到出版商和法律學校那裡找工作,但是都失敗了。然後花了三年嘗試其他職業,包括房地產估價師,服務員,牙科產品電話銷售以及嘗試他自己的製造品商業。
1990年,他與Billy Mills Wokini 合著A Lakota Journey to Happiness and Self-Understanding(一個快樂和自我理解的拉科塔之旅)。該書由蘭登書屋(Random House)和乾草書屋(Hay House)出版。發行之後第一年大約銷售了5萬本。
1992年,他賣過葯品,1993年搬到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維爾。在那裡他利用空閑時間開始寫另一本小說The Notebook。 兩年後他被文學代理商Theresa Park發現(他從代理行一堆自由投稿中發現了那本小說,喜歡它,於是成為了該書的代理商)。1995年,他從時代華納書店集團獲得100萬美元的酬勞。小說出版於1996年10月,首周進入了紐約時報的最佳暢銷書之列。
隨著第一部小說的成功,他搬到了 北卡羅來納州的新伯爾尼。在他第一次出版成功後,他寫了好幾本國際暢銷書。其中六本已被搬上了銀幕:Message in a Bottle (1999), A Walk to Remember (2002), The Notebook(2004), Nights in Rodanthe (2008), Dear John (2010), and The Last Song (2010). The Lucky One的電影版權賣給了時代華納公司,Douglas McGrath 准備執導。將由丹尼斯·狄諾維(Denise DiNovi)擔任出品人,他先前已負責過三本小說的改編權Message in a Bottle, A Walk to Remember, and Nights in Rodanthe。
通過他的網站知道,他也已經賣掉了True Believer 和 At First Sight的改編權。他最新的改編小說The Last Song已經被製作成電影,由後代娛樂公司(Offspring Entertainment) 和試金石影片(Touchstone Pictures )製作,片名叫Miley Cyrus。
他的第16本小說Safe Haven已於2010年2月17日已經開始寫了,於2010年9月14日發行。電影製片商在8月4日取得改編權,和約即將簽署。

㈧ 司馬遼太郎的寫作生涯

一九二三年八月七日,司馬遼太郎誕生於大阪。他原名福田定一,其筆名乃取自「遠不及司馬遷之太郎」之意。司馬遼太郎的祖父本是個日本算術家,但他於明治初年遷至大阪改行從商,販賣糕餅。他父親則在大阪當開業葯劑師。在最具商人氣息的地方從商,最重要的即是要具備理性的經營頭腦。這個特性影響司馬遼太郎極為深遠,在他的小說中,經常以冷靜、理性的歷史觀來審查主觀的、非理性的意識型態。因此,有人稱他的歷史小說為「非意識型態」的歷史小說。
司馬遼太郎從十三歲開始,即經常到大阪市立圖書館博覽群書,至他大學畢業時,幾乎已經讀完圖書館的藏書。其好友寺內大吉(作家)回憶說,司馬遼太郎在報社上班時曾經住過他家,他每天要到報社上班時,總是撕下一頁網路全書來背誦。
他十八歲時進入大阪外國語學校(今大阪大學)蒙古語科就讀,名作家陳舜臣是高他一年的學長(印度語科)。二十一歲(一九四三年)時被征調到中國東北的戰車連隊。他大學時代的專攻(蒙古語)以及後來的中國經驗,無形中影響了他的寫作風格。本來日本作家並不擅長描寫大時代的社會動態,若是以讀俄國小說或是法國小說的態度來讀日本小說一定大為失望,因為日本作家只擅於描寫內心的感受以及身邊的瑣事,名之為「私小說」,並自認為是日本小說的特色。吾人若看了托爾斯泰的小說再去看「私小說」,肯定打瞌睡。
然而司馬遼太郎的小說卻具有從天空俯瞰大時代動態的特質,也因為這個特質吸引了無數的日本讀者。筆者認為他這特質與他的蒙古語學有莫大的關系。因為住在沙漠中的民族,為了要辨識方向,尋找水源,他們關心視界以外的世界,因此總是將視點如老鷹般高懸在天空中某一點往下俯瞰。這種觀點自然與屬於森林文化的日本觀點大相逕庭。事實上司馬遼太郎極喜歡蒙古,他除了到蒙古旅遊外,早期的作品如「波斯的幻術師」、「戈壁的匈奴」,以及晚年的「韃靼疾風錄」都是描寫北方騎馬民族的作品。
他從一九四六年(二十三歲)至一九六一年,先後在新日本新聞社及產經新聞社當記者。這記者生涯可以說是他歷史小說的原點。他曾經對他的朋友說:「若有來生,我還要當個新聞記者。」可是他這個記者與大多數的記者不同,他永不厭倦地充實自己的知識,而且由於他隸屬於文化部門,因此經常到各大學與寺院去采訪,獨自研讀寺廟中所藏的古文書,並與大學教授結為好友。通常的歷史小說作家都只是搜集文獻,考察當地風光,以作為寫小說的准備工作。而司馬遼太郎不只如此,他至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去,必定像個新聞記者般詢問當地的居民:「你出生於何地?是否知道事件的傳說 ?」。

㈨ 馬克吐溫寫作生涯的三個階段英文

Three stages of Twain Mark's writing career
馬克吐溫寫作生涯的三個階段內
如果對您有幫助
請採納容 謝謝
Three stages of Twain Mark's writing career
馬克吐溫寫作生涯的三個階段

㈩ 海明威為什麼開始了寫作生涯

海明威從歐洲戰場回來的一段日子,發現自己最想乾的事是寫作。於是1921年底,作為多倫多《星報》駐歐記者的海明威攜帶富有藝術氣質的嫵媚新娘哈德莉來到了世界之都巴黎,在此開始了他對文學和生活的探索。

閱讀全文

與寫作生涯英語怎麼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