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利弊要求:表明自己的觀點.英語作文120個單詞
Now man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mobile phones.I think students shouldn't have mobile phonesat school because some students send messages or play games and don't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If they have a mobile phone ,they will spend too much time on it.and it is bad for studying.So I think it is not right to bring mobile phones to school.
⑵ 關於英語教學法方向的論文題目,以及可參考書目
1、TPR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使用情況 ——以XX學校為例
2、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寫專作教屬學中的應用研究
3、初中生英語寫作中常見的錯誤分析及對策研究
4、針對「00後」學生特點的初中英語個性化教學研究
5、母語負遷移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以XX中學為例
6、學習者個體差異對初中生英語聽力的影響——以XX中學為例
⑶ 如何將詞塊法應用於高中英語詞彙教學中
1.語音教學和構詞法教學
2.語境教學
余德民(2002)認為,由篇章構成的語境包含的內容把篇章中的詞語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容易從心理詞彙中提取詞彙,有利於詞彙的記憶,因此,脫離語境孤立地學習詞彙僅僅是一種記憶訓練,很難使學生在實踐中靈活使用該詞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學生為了應付老師檢查聽寫,往往臨時抱佛腳,機械地死記硬背一些單詞,而不是結合課文中具體語境下詞彙的用法幫助記憶,所以出現「今天記住明天忘」,「聽寫過後就不會」的情況。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比如在布置學生預習詞彙時要有意識地指導他們找出相關詞彙在課文中具體語境下的用法,自然地把詞彙記憶和語境結合起來,這樣既奠定了語言基礎,如對詞彙、短語的掌握,又為閱讀做好了鋪墊,而且學生能感到所記憶的內容是有形有意義的,自然就提高了記憶的積極性,一舉幾得。
3.語塊教學
語塊稱詞塊,是語言體系中一種具體特定語義和結構,以固定或半固定形式存在的詞語組合,如短語、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句子框架結構。把詞塊通過一定的規則整合在一起就可以生成有意義的句子。在學習詞彙時如果能以片語或語塊為單位,則不僅會大大增加學生短時記憶的信息量,而且會減少語言輸出過程中的錯誤率。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把語塊分為四類:多詞語塊(polywords),俗語語塊(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短語架構語塊(phrasal constrains)和句子構建語塊(sentence builders)。
在詞彙教學中,可以以教材為依託,對能夠讓學生進行語塊學習的詞語就盡可能引導他們進行語塊學習,按照對學生理解和表達有幫助、有指導意義的方式進行語塊教學。以必修3第二單元為例,筆者圍繞Healthy Eating這一話題進行語塊教學,如:
(1)討論好惡某種食物這一話題的語塊
My favorite food/fruit/meat is...
I am fond of...
I don』t often eat...
I really hate...
I can』t stand...
(2)討論食物種類的語塊
fried/smoked chicken;breast of chicken cooked with garlic;barbecued mutton rolls;ice cream;fried eggplant/rice;
(3)相同結構組織的語塊
lose weight/heart/interest/face/confidence
(4)語言功能語塊
What could have happened?
Nothing could be better.
Something terrible must have happened.
通過語塊教學,學生學到的明顯不是一堆孤立的詞彙,而是通過簡單整合或替換就可以准確無誤用來交際的有意義的活的語言材料,所以花同樣的時間記憶語塊的優勢就很明顯了。在日常教學中,還有許多方面可以進行語塊整合,比如同義詞語塊,交際用語中各種話題功能的語塊等。
4.游戲教學
兒童認知規律表明,就英語學習來說,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同等重要。語言習得,如幼兒學母語,是在一種全天然的環境中,學習者按照自身的興趣和需求,在真實情景下,通過使用目標語進而掌握該語言,如網上與他人用英語聊天、交流、交友,出國用英語問路、購物等。就目前高中生學習英語而言,完全的英語語境是不太實際的,但可以盡可能多模仿或創造英語習得環境,增加語言輸入及輸出的機會,使詞彙在這樣的習得過程中得到充分運用,作為有生命力的語言組成部分有效地為學生所掌握,游戲教學能獲得這種效果。
(1)限時猜詞游戲
五人一組,由一個同學用英語描述或解釋目標詞彙(限制在所學單元),其餘四個人猜。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三分鍾)猜出單詞最多的組獲勝。因時間有限,要求描述者用語准確簡練、表達清晰,猜詞的人要反應敏銳,這樣組員才能配合默契。這個游戲除了對詞彙熟悉並充分調動學生的詞彙庫存之外,對他們的語言表達和聽力也是極好的訓練。
(2)串詞聯句游戲
任意給出所學單元的幾個詞彙(一般是五個詞性不一的單詞或短語),由學生發揮想像力,用這幾個詞說出幾個句子構成一個合理的場景或故事,越合理越精彩者獲勝。
(3)情境創設編故事、對話或短劇游戲
以Healthy Eating為例,可以利用本單元詞彙設置超市購買食材——蔬菜、肉類、調料的對話,可以是朋友間談論美食,可以是醫患之間咨詢健康生活方式及節食,還可以是餐廳就餐時顧客與服務員之間的對話。這些話題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緊跟時代熱點,學生有話可說,既豐富了
⑷ 英語詞塊的分類和詞塊與語言輸出的關系(要特別詳細的5000字)
看來我們是同一學校的,詞塊這部分的資料網上不好找,你還是選擇錯題分類吧,比較容易,真的!!我們老師說過的
⑸ 請問什麼是英語詞彙教學中的詞塊
就是 chunk, 也有人翻譯成"字群", "語塊".
如:
"許多口語表達以子句﹝出現﹞的本質和「字群」(chunk)的角色。(字群的感覺或語氣,如﹝此句斷句的方式﹞:The other day/I got a real surprise/when I got a call/from an old school friend。)"
"教學活動的重點在於先建立學生的整體概念,即以有意義的聽、說教學讓學生了解何時、何地使用主學習單字與語塊(chunk),之後再歸納整理文法句型規則."
"(二)認知取向學習理論在教學設計上的應用
應思考相對應教學因素,包括了:
1.組織學習架構(structuring the learning framework):教師可提供前導組織(advance organizer),一為說明式組織(expository organizers),提供邏輯關系的架構,另一為比較式組織(comparative organizers),提供新舊知識間的連結。
2.引導學生的注意力: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須反覆練習。Miller (1956)研究一般人的記憶廣度(memory span)為「七加減二」個意元(chunk),教可提出重要問題以引導學生注意,但講話速度不要太快。多媒體簡報時,也不要一次提供太多資訊。
3.促進學生的知覺與編碼:加強新舊知識聯結,反覆演練,提供多元記憶策略、語文游戲等以促進編碼。
4.教導學生建構意義的策略:如做摘要(summarizing)與自我提問(self-questioning),自我評量,並能培養自我調整學習能力(self-regulated learning)。"
⑹ 什麼是英語詞彙教學中的詞塊
go wrong
英[ɡ?u r??]美[ɡo r??]
v.
走錯路,誤入岐途,(機器等)發生故障; 出岔子; 出亂子
網路
出毛病; 出錯,出故障; 不如意
⑺ 詞塊教學法有什麼局限性,弊端,在寫作中
課堂上,大多數老師往往操作過於簡單:以課後詞彙表為本,以一本詞典為據,逐一回將每個單詞答的義項羅列下來教給學生,沒有參考「課程標准」進行篩選,更沒有語境的創設。這就是目前部分中學英語詞彙教學的現狀,該種教學模式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不分主次,加大學生的識記量
2.忽略詞彙呈現的邏輯順序
3.造成英漢詞彙是一一對應的錯覺
4.忽視詞彙的語用功能
5.忽略詞彙的文化性
⑻ 畢業論文研究英語教育可以從哪些方面研究
教育教學方向:一般有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兩種
1、TPR教學法在小回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使用情況答 ——以XX學校為例
2、詞塊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3、初中生英語寫作中常見的錯誤分析及對策研究
4、針對「00後」學生特點的初中英語個性化教學研究
5、母語負遷移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以大同市實驗中學為例
6、學習者個體差異對初中生英語聽力的影響——以壺關南洋中學為例
7、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以定陽小學為例
8、語法翻譯法和交際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結合運用
9、情感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10、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⑼ 如何進行有效的高中英語詞彙教學
1.語音教學和構詞法教學
2.語境教學
余德民(2002)認為,由篇章構成的語境包含的內容把篇章中的詞語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容易從心理詞彙中提取詞彙,有利於詞彙的記憶,因此,脫離語境孤立地學習詞彙僅僅是一種記憶訓練,很難使學生在實踐中靈活使用該詞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學生為了應付老師檢查聽寫,往往臨時抱佛腳,機械地死記硬背一些單詞,而不是結合課文中具體語境下詞彙的用法幫助記憶,所以出現「今天記住明天忘」,「聽寫過後就不會」的情況。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英語學習習慣,比如在布置學生預習詞彙時要有意識地指導他們找出相關詞彙在課文中具體語境下的用法,自然地把詞彙記憶和語境結合起來,這樣既奠定了語言基礎,如對詞彙、短語的掌握,又為閱讀做好了鋪墊,而且學生能感到所記憶的內容是有形有意義的,自然就提高了記憶的積極性,一舉幾得。
3.語塊教學
語塊稱詞塊,是語言體系中一種具體特定語義和結構,以固定或半固定形式存在的詞語組合,如短語、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句子框架結構。把詞塊通過一定的規則整合在一起就可以生成有意義的句子。在學習詞彙時如果能以片語或語塊為單位,則不僅會大大增加學生短時記憶的信息量,而且會減少語言輸出過程中的錯誤率。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把語塊分為四類:多詞語塊(polywords),俗語語塊(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短語架構語塊(phrasal constrains)和句子構建語塊(sentence builders)。
在詞彙教學中,可以以教材為依託,對能夠讓學生進行語塊學習的詞語就盡可能引導他們進行語塊學習,按照對學生理解和表達有幫助、有指導意義的方式進行語塊教學。以必修3第二單元為例,筆者圍繞Healthy Eating這一話題進行語塊教學,如:
(1)討論好惡某種食物這一話題的語塊
My favorite food/fruit/meat is...
I am fond of...
I don』t often eat...
I really hate...
I can』t stand...
(2)討論食物種類的語塊
fried/smoked chicken;breast of chicken cooked with garlic;barbecued mutton rolls;ice cream;fried eggplant/rice;
(3)相同結構組織的語塊
lose weight/heart/interest/face/confidence
(4)語言功能語塊
What could have happened?
Nothing could be better.
Something terrible must have happened.
通過語塊教學,學生學到的明顯不是一堆孤立的詞彙,而是通過簡單整合或替換就可以准確無誤用來交際的有意義的活的語言材料,所以花同樣的時間記憶語塊的優勢就很明顯了。在日常教學中,還有許多方面可以進行語塊整合,比如同義詞語塊,交際用語中各種話題功能的語塊等。
4.游戲教學
兒童認知規律表明,就英語學習來說,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同等重要。語言習得,如幼兒學母語,是在一種全天然的環境中,學習者按照自身的興趣和需求,在真實情景下,通過使用目標語進而掌握該語言,如網上與他人用英語聊天、交流、交友,出國用英語問路、購物等。就目前高中生學習英語而言,完全的英語語境是不太實際的,但可以盡可能多模仿或創造英語習得環境,增加語言輸入及輸出的機會,使詞彙在這樣的習得過程中得到充分運用,作為有生命力的語言組成部分有效地為學生所掌握,游戲教學能獲得這種效果。
(1)限時猜詞游戲
五人一組,由一個同學用英語描述或解釋目標詞彙(限制在所學單元),其餘四個人猜。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三分鍾)猜出單詞最多的組獲勝。因時間有限,要求描述者用語准確簡練、表達清晰,猜詞的人要反應敏銳,這樣組員才能配合默契。這個游戲除了對詞彙熟悉並充分調動學生的詞彙庫存之外,對他們的語言表達和聽力也是極好的訓練。
(2)串詞聯句游戲
任意給出所學單元的幾個詞彙(一般是五個詞性不一的單詞或短語),由學生發揮想像力,用這幾個詞說出幾個句子構成一個合理的場景或故事,越合理越精彩者獲勝。
(3)情境創設編故事、對話或短劇游戲
以Healthy Eating為例,可以利用本單元詞彙設置超市購買食材——蔬菜、肉類、調料的對話,可以是朋友間談論美食,可以是醫患之間咨詢健康生活方式及節食,還可以是餐廳就餐時顧客與服務員之間的對話。這些話題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緊跟時代熱點,學生有話可說,既豐富了詞彙,又凸顯了語言的交際性和人文性。
游戲教學的關鍵是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由易到難,以多數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並且有一定水平的輸出為宜,切忌成為少數者表演的舞台。
三、結語
高中生有較強的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較強的知識求知慾和接受能力,但是不能因此就把英語的詞彙課上成純講解課或把學生當成記憶機器,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注意知識的學術性和趣味性相結合,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學生形象地掌握詞彙的音、型、意、用法,這樣才能有效地記住詞彙,運用詞彙,用英語解釋英語、用英語思考,形成良性循環,增強詞彙的教學效果。
⑽ 如何提高英語寫作有效性探討
1、夯實基礎
(1)詞彙。詞句是寫作的基本材料。如果大腦沒有一定的儲備,即使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出來。因此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詞塊教學。(詞塊一般指同現頻率較高、形式和意義較固定的大於單詞的結構,其結構較固定,可以做公式化的反復操練。)只要教師在語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熟悉的單詞與語篇語境協同,學生便很容易接受這些詞塊,也很容易在寫作中「即取即用」。
(2)語法結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談到英語教學,許多報刊都聲稱要淡化語法教學。但無論是從實際教學來看,還是在每次的英語研討會上,大家普遍認為,英語教學不能不談語法。所以在日常教學中,給學生講授一定量的語法結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們教師在寫作課上,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強調語法結構,而忽略它們在語境中的表意功能,從而導致學生在寫作文時很少能夠舉一反三地運用這些句子結構。
(3)閱讀。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洪鎮濤認為:「學習語言,要把讀作為開啟語言寶庫的鑰匙,讀出思想,讀出情感,讀出形象,讀出韻味。」況且閱讀和寫作都使用書面語言,因此閱讀被認為是寫作主要的語言輸入,大量的語言輸入能為有效的寫作創造條件。初中學生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可見閱讀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指導學生閱讀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與學生認知能力和生活經歷相關的語篇,做一些句型轉換,靈活表達自己的意思;一些擴寫,增強詞彙表達的豐富性,還可以選一下有趣的語篇,讓學生續寫。續寫不一定要規定字數,能者多寫,弱者少寫,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有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2、方法指導
在10年的英語教學中,經過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在寫作方法上,比較認同「體裁教學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寫作的能力確實有很大提高。該方法以不同的體裁的語篇為依據,以探討語篇的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為手段,以培養學生體裁能力為核心,注重「讓教師和學生徹底理解語篇(體裁)類型為什麼會因交際目的、內容、受眾和渠道的不同而變化。」
具體操作如下:
(1)展示範文。
(2)分析範文。
(3)練習寫作。
3、跟蹤評價
寫作講評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步驟,因為每次高效的講評,都能使學生寫作能力有所提高。傳統的作文批改是在課後進行的,最大的缺點就是反饋不及時。等老師把作文全批改完後,學生早都忘了差不多了,也許也沒有了當時的靈感了。所以每次作文後,教師一定要及時批改及時反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變「單向講評」為「雙向參與」,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批改講評時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寫的句子語法結構是否正確,而且更要對學生作文的語境、語篇、語言特點進行講評。幫著學生分析不妥之處,並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
總之,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只有重視英語寫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用先進的理念優化教法,從初一開始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訓練,才能真正扭轉英語寫作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局面。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