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英語課堂觀摩教研活動總結
在教育教學中,必須以意義為中心,主要的焦點應該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實生活有著某種聯系。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用所學語言知識表達個人喜好,與同學交流。很顯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在意義而不是集中在語言的形式上,自然、有意義地增進語言的習得,增強了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其次,任務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進入課堂的目的從某種角度來看有差別。教師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與技能,而學生的目的更多在於尋找一種快樂,游戲、唱歌等活動會讓他們興奮不已。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教什麼並不等於學生學到了什麼,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外語習得的條件。
B. 小學英語聽力教學活動有哪些,請總結這些活動
1、講授式抄,教師通過系統的知識襲講解,給學生留下深刻而清晰的知識結構。
2、談話式,師生通過相互交流談話,達到釋疑解惑的目的。
3、研討式,師生和學生圍繞一定的課題進行探究式學習思考討論,達到相互學習、啟迪智慧,加深理解的目的。
4、實踐活動式,通過具體的實踐或活動開展,使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得到發展。
5、競賽式,通過考試或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潛能。實踐中的教學活動形式有很多,只要能達到教學目的都是值得肯定的。
6、自由學習式,學生自己通過書本、多媒體、多種渠道進行學習。
C.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效果課題個人總結
小學英語的學習是個值得研究探討的課題,如何讓孩子們喜歡上這個第二語言,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如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我有以下幾點淺顯的認識: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新課標指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學生建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毋容置疑.作為小學生的啟蒙英語老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個興趣應該是具有持久性的、積極向上的特點的.而物質刺激的方法對任何人都適用,甚至是寵物,其所產生的興趣只是短暫的,比較低級的.因此,老師應該從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精心設計教法,把英語課與活動課相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樂學英語.同時,教師可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適當的競爭性游戲,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採取加減分數、搶得紅五星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獲得成功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而且,這類活動還能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二、有效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提問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引言,是激發學生覺悟的契機,是教學檢測的手段.提問的質量制約著教學進程能否推進,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要運用好提問,應當注意這樣幾點:
1、提問要有計劃性.一堂課要提問幾個問題,對於所提問題的切入角度都要進行精心的構思.先問什麼,後問什麼,教師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劃.提問要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教師思路明晰,也對學生思維起著潛在的導向作用.
2、提問要有啟發性.提問要促進學生思考,要減少或避免走過場的應答式提問——簡單地問「對不對」、 「好不表面熱鬧,價值不大,好」這種應答式的提問,思維的含量很少,而這樣的提問在教師實際課堂教學中大有存在.
3、提問要難易適度.有效備課中有個環節就是「備學生」, 學生接受能力有差異,所以我們說要因材施教.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可過淺,以免走過場;又不可過難,以防學生茫然失措,產生畏難情緒.
三、採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更多的是以日常交流語言為主,帶有很強的情境性.而由於孩子隨意注意穩定性較差.這就要求我們將枯燥的教學內容還原為實際生活,將課堂教學活化為交流情境.而豐富多彩的活動正是英語教學的情境化中介,是優化英語課堂的關鍵,是教師了解實際的策略,更是教與學的中介.英語教學活動化,教師應真正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識發展規律,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採取種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做學生學習與活動的參謀者,引導者和組織者.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各種新鮮的活動,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對學生的差異要心中有數,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要使學生樂於參與,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感情.這樣,才會有利於全面發展,使他們喜歡英語,喜歡上英語課.
四、及時的給與多種形式的積極評價
教育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不斷發展的活動過程,需要根據情況變化及時做出判斷和決定,由此產生相應的教育評價.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傳統的評價重結果,輕過程,忽視人文性,往往使很多學生一旦失敗幾次,從此就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課堂上再也見不到往日的微笑和高舉的小手.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帶來的愉快是一股強大的情感力量,兒童想當一名好學生的願望就是依靠這個力量.」每個兒童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哪怕只是一次微笑.這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形成性評價,注意發現每個學生學習的潛能,讓他們自主地參與活動,完成學習.
另外,還要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口頭表揚,體態語言,獎勵制度,師生評,小組評.通過評價起到激勵作用,使學生充滿自信.與此同時,在課堂上教師應做到:①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 ②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③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 ④多一些全面,少一些片面.⑤多一些創造,少一些模仿. ⑥多一些設問,少一些直述.⑦多一些為什麼,少一些是什麼. ⑧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⑨多一些有效教學,少一些無效訓練.
五、及時反思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對自己在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作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本人認為,每堂課後,及時認真的進行課堂反思,總結得失,是一種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很好辦法.
總之,我們只要在教學中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們追求的小學英語課堂高效就會慢慢實現.所以,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在摸索中不斷前進,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D. 如何活躍小學英語課堂氣氛的活動策略的總結
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氣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創造一個和諧融洽、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做中學
E. 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小學英語課外活動的研究第一階段課題總結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運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筆者以為在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目標性原則在設計英語課外活動時,應從整體考慮,既要注意其教育性,要寓教於樂,又要注意內容的安排,從本校的實際條件出發,從趣味性原則出發,注意引發學生的好奇、好學之心。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相結合原則
課外活動應由學生主辦,並自願按各自興趣參加活動。教師在課外活動中起指導或輔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制訂課外活動計劃,組建課外活動小組,輔導學生選擇活動材料,介紹活動方法,檢查活動計劃執行和完成情況以及總結課外活動的經驗等方面。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活動能力、創造能力。
3.課外活動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學生的外語基礎知識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傳授,培養和掌握的。而課外活動則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目的在於鞏固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和進一步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盡可能在課外活動上傳遞新知識、新信息,它是拓寬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領域的好機會。比如可以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介紹異國風情,歷史演變,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知識,滿足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誘發他們的求知慾。
4.因材施教原則
由於課堂教學要保證多數學生都能獲得大致相同的知識和技能,而難以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有些內向,膽小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難以表現和發揮等等。英語課外活動則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這一缺陷,採取各種措施,使每個學生的潛力技能都能得到發揮,長處得到發揮,才能得到施展。所以課外活動給每個學生提供了發展機會。
F. 如何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個人研究小結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課題小結
突出「興趣、情景、活動」改進英語課堂教學
小學生在與他們相符合的情景活動中學習英語,其興趣會更加濃厚,而濃厚的興趣又會使他們更主動,更富有成效地參加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來,這就形成了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良性特環。
1、注意培養和保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英語學習更是如此。依據興趣的傾向性,人的學習興趣可以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在小學校英語教學中,應該著重直接興趣的培養,或者說,要以培養小學生的直接興趣為主。依據興趣時間的長短,人的學習興趣可以分為短時興趣和穩定興趣,小學生年紀小、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且極易分散。因此,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注意利用小學生短時興趣,並逐步地把短時興趣轉化為穩定興趣。穩定興趣是指小學生對英語學習持久性的喜愛。只有獲得了穩定興趣,其學習動力才會持久。
根據興趣的特點,要提高課堂的效率,最根本的有兩點:一是改進課堂的教學方法,小學英語教學一定要扣住興趣情景。活動了這個重要因素,讓學生在說說、唱唱、玩玩等活動中學習英語。例如:在教完單詞:running, swimming fishing,dancing Guessing games.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讓一個同學根據單詞的意思做運作,其他同學則根據動作猜單詞。在活動中,同學們一個個興趣盎然。在整節課上,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因為這樣的活動設計,既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符,又激發了他們的想像力。
二是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注重成就感。蘇霍姆斯基曾經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作為老師一定要充分看到學生的每一點哪怕是很微小的進步,對這種進步予以充分的肯定。特是對成績相對落後的學生,對他們來說,每一聲真誠的贊揚都是無價寶。我經常把班上學習相對落後的學生的作業拿到全班同學面前展示,例如:「××」同學今天的作業又進步了,你們看,他這次的作業全做對了,書寫又工整,大家給點掌聲鼓勵一下好不好?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這位同學有成就感。在老師不斷的鼓勵下,這些同學感到了學校的快樂,感到成功的喜悅。很快他們的英語學習就進步多了。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是提高小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馬克思看來,人的活動是人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方式,而人的活動質量又制約著人的發展水平。從這種觀點出發,我們認為,小學生學習英語應盡可能地在活動中去完成。而這種活動的設計必須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將小學生的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使活動具有社會意義。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這種活動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樣,避免機械的重復。從實踐來看,把游戲表演,競賽等形式引進課堂,是很受學生歡迎的。
3、創設情景,提高英語活動的質量。
情景就是英語交際的社會情景。強調在小學生英語教學中創設情景,一是因為情景可以滿足小學生心理需要,引起他們的注意,同時也可以使小學生從小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學習英語是為交際服務的,而不是僅僅得一點關於英語的知識。二是因為有了情景,各種活動就會生活化,趣味化,真實化。例如,在教banana,apple時,老師可以一邊出示蘋果,香蕉等實物,一邊教單詞。這樣,小學生就可以把英語的音與實物建立直接的聯系,學習起來就事半功倍。又例如,在教wind這個單詞時,老師可以出示刮風的圖片,並輔以形象的刮風的聲音,讓學生記住wind這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