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境在商務英語寫作中的作用
可以而且很好呢!如果想寫我可以給你資料,別人只能提供幫助,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論題概述(話題引入)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合作與交流也在不斷增多。人們不可能跟自己的貿易夥伴一一親自會面協商。而且我們常常需要將自己的貿易夥伴做出的各種承諾變成有籍可查的文字記錄。這時商務信函就成了取代親自拜會的一種便宜有效的溝通媒介。我們給貿易夥伴的每一封信都代表著自己所在公司的形象,顯示著公司的水平和實力。「一封好的商務信函有助於促進和發展同客戶的關系,在促進達成新的業務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摘自《丹尼爾·肯尼迪方法:推銷信創造的奇跡》)所以在寫作時我們應該嚴格遵守並且靈活運用「7C」原則:
Completeness(完整) Concreteness(具體)
Correctness(正確) Conciseness(簡潔)
Clearness(明晰) Courtesy(禮貌)
Conscientiousness(誠意)
這七個原則是商務信函寫作的最基本的指導原則,對於寫好一封商務信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我們知道,在商務活動中,時間和效率對於每一個商務人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和自己的貿易夥伴合作和交流的每一個環節上,我們都要盡可能地減少給對方造成時間浪費,以便對方能夠在同我們的商務交往中提高效率。寫作商務信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簡潔的表達與有效率的掌握分寸是最重要的。因此,商務信函的寫作重點應始終放在「效率」二字上,短小精悍、切中要點。簡潔就是用最簡單的話語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無需以犧牲完整、具體、禮貌為代價。一般不需要禮節性地寒暄,最好是開門見山、直入主題;語言精練,言簡意賅。信函中的冗言必須省去,盡可能地將交易的詳細事項整理後,簡潔地向對方陳述,要盡可能地避免毫無重點而羅嗦冗長地寫上好幾張的情形。讓對方很清楚地了解你想說什麼,非常輕易地領會你的意圖,從而快捷迅速地做出反應。
在商務寫作過程中,筆者認為簡潔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是最難做到的。
所以,縮略語應運而生,恰到好處的適應了這一情況...
B. 寫英語作文時要如何承接上下文
需要一些關聯詞和過渡句:例如
表轉折:but/while/however/although……
表遞進:besides/what'more/In addition
表陳述觀點或不同意見:in my opinion/as far as I'm concerned/as to me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凡事都有內兩面性《諺語》)
表措施容或目的:It's a way to do sth./on popuse /aim to do……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C. 怎樣快速提高英語成績求大神幫助
一、制定和調整復習計劃 同學們要合理制定並及時調整復習計劃,不僅有月計劃,周計劃,還應有每天的學習計劃。大到每本書的復習計劃,小到每單元、每一課的學習計劃都應有很好的安排。如果沒有計劃性,很難在短暫的時間之內復習周全。同時,制定復習計劃應充分考慮老師的教學進度,最好與老師的復習計劃同步進行,或者可以稍微提前一點,使自己的復習計劃與老師的復習指導緊密聯系起來,能很好地幫助你提高復習效率,抓住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切不可完全偏離老師的復習進度。 二、強化基礎知識的訓練 對於基礎知識的復習要採用梳理知識結構、構建知識框架的辦法,使基礎知識的復習建立在知識之間相互聯系的基礎之上。 1、 吃透課本,抓住要點 每天堅持按計劃復習課本知識,勤記單詞、片語、句型和要點。對於固定片語和習慣用語要背誦並能夠默寫。片語也可以歸納復習,例如跟動詞take 有關的短語有:take care of ,take……to …..,take (it) away, take turn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 take place等。 2、 加強語法歸納與練習 語法知識是遣詞造句的綱目,通過掌握語法知識可以正確理解和運用句子,而通過句子的復習又可以加深對語法的復習。有了正確的語法知識,才能寫出合乎語法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八種時態,兩種語態,應結合具體的句子,採取歸納總結、對比的辦法,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 重視情景交際英語的運用,培養跨國文化意識 新課程指導下捉考英語試卷強調突出語境,注重交際,在考試卷中體現交際英語的地方很多,考查的題型有:聽力、選擇填空、閱讀理解及寫作。所以復習英語時要注重語言的功能,培養自己的跨國文化意識。 三、針對弱項進行重點訓練 通過對試卷中錯誤的分析,同學們要及時發現自己在哪種題型上失分較多,在考前應集中力量把自己的弱項補上來。如加強詞彙的拼寫、積累好的語句為寫作做准備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成績。對於考查能力的題型,更要盡快改進學習策略,突破能力極限。 1、聽力訓練 聽力測試主要是檢測考生通過聽覺獲取信息的能力。同學們要利用邊角時間,每天進行15分鍾聽力訓練。訓練時,要注重訓練自己預測聽力材料內容的能力,捕捉重點細節的能力,抓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能力,正確辨別人物態度與感受及他們這間關系的能力。同時,還應精聽與泛聽相結合。 2、閱讀能力的訓練 考試出現的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都是考查學生閱讀能力的題型。在進行訓練時,應採取以下幾步:1、略讀,了解文章大意。2、帶著問題,不原文中尋找答案。 3、對疑難問題進行仔細推敲,找到依據,確定正確答案。 4、再次回顧文章內容,確保萬無一失。 5、書面表達的訓練 考試要求同學們能夠運用學過的句型、短語和語言功能表達一定的意義或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復習期間要訓練良好的寫作方法,多進行縮寫、改寫、看圖寫話、按中文提示寫作等練習,並不斷總結改進。在訓練寫作時要注意先分析題材、體裁,領會要求,不漏掉要點,用自己最有把握的語句表達出來,避免使用復雜的長句,注意調整句式與順序。最後要檢查是否有拼寫、標點、時態等方面的錯誤。 四、針對考題型進行重點訓練 要及時了解中考信息,對每年的考綱和題型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就以上的幾點外,選做符合考題目型的練習,使自己了解題型種類、分數比例、掌握答題方法和熟練控制答題時間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最後就是針對每個學生的最有效復習方法是不同的,但是上好學校的復習課、安排好自己的復習時間、針對自己的弱點進行各種渠道的補差,充分作好考前准備這個大原則是不變的。
D. 英語作文:用所給的關鍵詞展開聯想寫幾句話,上下文意思必須連貫
I forget how to say car in English ?
(car english )
Can you give me the anser about how to go to the music hall ?
(forget give hall about )
What should we do when the class begins ?
(do begin)
E. 英語作文潤色。。問題:建議適當增加些復雜句的使用;上下文銜接不流暢,文章結構不嚴謹;副詞使用偏多
您好,修改如下:
Each of us has their own dreams, like a dream on the wings of the people in the birds.
I have a dream from the first time I sit in a car--I dream to drive. As far as we know, driving is the most meaningful way to meet human being's desire for"faster ". What's more, driving can take me to any place I want whether it rains, snows, blows or not. In addition, A smooth ride in a nice car is enjoyable. With rows of trees moving backward rapidly, music played, breeze blowing, my soul flies in the air, therefore, I love this feeling very much. To my delight, If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I will learn the driving this winter vacation.
Let us dream together with actions to make life better it and hold on it.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F. 英文翻譯what writing is like for you 。 不太理解這句話怎麼翻譯 上下文見補充
完成這項來任務,現在自你需要定義「對你來說寫作像什麼」,就像我們這學期開始的時候用了一個類比一樣。
你的讀者或許有這些中的一種經驗,或者至少可以想像「它或許像什麼」。這些會給啟發他們理解「對你來說寫作像什麼」
好像是假設你是你的讀者,想像在這種情況下寫作對你(此時作為讀者)來說像什麼,然後得到些感悟,再從作者的角度寫「寫作對你來說像什麼」
應該是換位思考?
G. 英語作文:English learning
語用能力與英語學習
摘 要:英語學習者語用能力的缺失是造成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交際失誤的主要障礙之一。通過探究語用能力的理論淵源,闡述一個成功的英語學習者應該習得哪些語用能力,並通過實例分析,說明語用能力的習得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避免語用失誤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交際能力;語用能力;英語學習
長久以來,英語學習者的語用能力的培養一直未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傳統的教學法主要把教學重心置於培養學生的語法能力上。許多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花費大量的精力背誦單詞,識記語法規則,或為了應付考試做各種各樣的書面練習。結果是,盡管他們擁有了相當規模的英語詞彙量,也掌握了大量的英語語法規則,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卻相當有限。一旦應用於交際實踐,常常會出現語用失誤。以下場景在他們與以英語為本土語的國家的人們的交際中時常會出現:
場景一:在公共汽車上,一個中國學生在給一個英國婦女讓座。
學生:Please take my seat,granny.
英國婦女:Thank you.
學生:Not at all.You』re old.
英國婦女(顯然很生氣):Really?
場景二:在一個寒冷的下午,一個外教走進教室。
外教(看著開著的窗戶):It』s cold here,isn』t it?
學生們:Yes,it is.(卻沒有人起來關窗子)
場景三:在美國,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打的。
學生對司機說:Excuse me,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在這些場景中,盡管這些英語學習者的英語說得非常清楚流利,而且語法上也沒有錯誤可挑剔,但他們卻會被人認為言語行為不當或不得體,有時還會引起誤解。究其原因,就是語用能力的缺失(the lack of pragmatic competence)。由於語用能力的缺失,一個英語學習者說出的英語可能發音準確,符合語法規則,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卻可能會無法與英語國家的人們進行有效的交流或被認為言語行為不禮貌,不得體。從這一點來看,語用能力的習得在英語學習過程當中比之語音、語法、詞彙的學習更應當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一 語用能力的理論淵源
語用能力這一術語源語言學家們對交際能力的研究。「語言是人類用來交際的任意聲音符號系統」(胡壯麟,1988:3).從這一定義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與人交際是語言的最終目的,而我們學習英語也就是為了能與說英語的人進行成功的交流。也就是說,任何英語學習者,如果說已經掌握了英語這門語言,也就意味著/她已經具備了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成功交際的能力,或者說已經習得了英語的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人們在特定的語境中相互傳遞和解釋信息以及進行交往的能力」(Brown,2002:227) 。
Chomsky (1977)把人的交際能力分為語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和語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並把語用能力定義為「在特定的語境中適恰地應用語言形式的能力」。(Chomsky ,1977:40 )
Dell Hymes(1972)認為一個人的交際能力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胡壯麟,1988:318):
1)形式上的可能性(Possibility):生成符合語法規則的句子的能力;
2)實施手段上的可行性(Feasibility):生成人腦能解碼的句子的能力;
3)語境中的適恰性(Appropriation):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中使用正確的語言形式的能力;
4)現實中的實施行為(Performance):完成話語的能力。
Bachman(1990:87) 把人的交際能力稱作語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並將其分作兩大方面:1、組織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2、語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組織能力包括我們用來處理語言形式的語法層面和話語(語篇)層面的規則系統。而語用能力則處理語言的功能成分(言外能力,或有關發送和接收預期信息的能力)和社會語言能力(禮貌,禮節,隱喻,語域以及與文化相關的語言成分)
二 英語學習者應該習得的哪些語用能力
對於哪些語言能力為一個成功的英語學習者應該習得的語用能力,語言學家們的表述不盡相同,一般而言,歸結起來語用能力應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 區別語言形式與語法功能的關系的能力;
2)理解語法正確性與語用適恰性之間關系的能力;
3)了解中英文化差異以避免文化語用失誤的能力。
1 區別語言形式與語法功能的能力
對語言形式與語法功能的關系Brown (2002:231)作了如下表述「(語言)形式是語言的外在表現,語言功能是這些形式的實現」。
一定的語言形式可以實現特定的功能。「How much does that cost?」通常是一種用來問問題的形式,而 「He lost his purse.」則用作陳述功能。「交際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帶有一定的目的與意圖的各種行為和成分的結合體。」(布朗, 2002:232)。 根據Austin和Searle的行為理論( Speech Act Theory),語言不僅是用來傳遞信息和描述事物的,還用來「做事」,用來執行動作。Austin認為,一個人在話說一句話的時候事實上是在實施三種基本的行為功能,而且這三種行為同時實施(胡壯麟等,1988:272)。
1)言內行為:說話本身所構成的行為;
2)言外行為:通過說這句話所構成的行為;
3)言後行為:話語行為對聽話這帶來的結果。
比如說話人說「It』s hot in here」.他的言內行為是指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這里的氣溫高」。他的言外行為可以是請求聽話人去打開窗子。他的言後行為可以是聽話人打開窗子的行為或聽話人拒絕說話人的請求。
Michael Halliday (1973)用「功能」( function)這一術語來表述語言的交際目的,並列出了語言的七種功能(Brown,H.D.2002:232):
1)器械功能:用作操縱環境,引起某些事件的發生;
2)調控功能:用作控制事件;
3)代表功能:用語言來代表所看到的事實;
4)人際功能:用語言 維持社會關系;
5)情感功能:用作表達個人感受、情感、心理反映等;
6)啟發功能:用作學習環境,獲取知識;
7)意象功能:用作產生意象系統或意念。
在我們研究分析語言的形式與功能的關系問題時還應該注意一種獨特的現象,那就是語言的形式與功能並不總是一一相對應的。例如:語言的「道歉」功能可以以下多種語言形式來表達(何自然,1997:204/5):
1)直接使用表達歉意的形式
I』m terribly sorry.
2)通過解釋或描寫事件發生的情景和過程來表達歉意
I had to take my child to the hospital,she was ill.
3)承認自己負有責任或犯錯
I am to blame.
4)許諾或保證不再讓類似事情發生
I won』t be late again.
5)主動提出補償
I』m extremely sorry,but I』ll make up for your loss.
同樣相同的表達形式可以實施不同的言語行為,執行不同的交際功能。例如It』s hot in here這句話,它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言語行為:
1)陳述一個事實(客觀說明這里的氣溫的情況);
2)表達一個請求(天氣冷,而門窗卻敞開著);
3)提出一個請求(這里冷,不妨換一個地方);
4)發出一個警告(這里冷,當心小孩著涼);
5)表示埋怨(這里氣溫不宜人),等等。
Brown (2002) 認為由於語言形式和功能的這種不對應性特點,語言的語用能力有時很難習得。因此,學習語言,人們不僅要懂得語言的字面意義,還須了解語言的交際功能,要知曉交際的目的以及如何通過語言形式來達到目的。人們不僅要注意語言形式的正確性(語法能力),還要習得如何適恰地運用這些語言形式來實現語言的各種交際功能(語用能力)。
2 理解語法正確性與語用適恰性之間關系的能力
(語言)語法的正確性指的是說話人如何正確地運用語音、詞彙、語法知識來遣詞造句。語用的適恰性指的是說話人如何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中使用正確的語言形式。語言主要是用來進行交際的,「是用來在特定的語境中傳遞和解釋信息,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思想交流的」(Brown,2002:227)。英語國家的本族人在同其他國家的英語學習這交流的時候,對他們的語法錯誤一般都持容忍態度,而對語言的語用錯誤卻很難接受。因此,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語用適恰性比語法的正確性更先顯重要。
由於某些歷史原因,傳統的英語教學只注重學生的語法能力而忽視他們的語用能力的培養。結果往往是,中國的英語學習者能夠流利地說出語法確切無誤的英語句子,卻無法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Hymes(1972)認為,如果說話人不懂得如何在實際的語境中適恰地語用語言,有時他所習的語法規則將毫無用處。在現實的交際過程中,語法正確的句子不一定就是語用上適恰的。
夏季梅(1995:1)講了這么一個例子:
(在歡迎一位美籍教師的會議上,學校負責人如此介紹道)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
中方負責人的話語法上無可挑剔,可Miss Brown 聽到這番話後卻感到很是尷尬和不悅。因為在西方文化中,一個成熟女性被人稱作girl 是意味著她還很幼稚。另外,用pretty和 good來介紹初次相識者也顯得過於主觀。
與此例相反,有時一些句子盡管不合語法,但在特定的場合卻能起到交際的作用,例如:
He don』t speak English very good.
這句話盡管不符合語法,但英美人聽了,仍能明白無誤地理解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
有時,在某一個語境中適恰的表達形式在另一個語境會顯得很不適恰。例如:「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open the door for me?」常被用來求陌生人幫忙,但如果在兩個親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間則會顯得很不適恰。
因此,英語學習者在運用語言來進行交際的時候,不但應考慮語法的正確性,更應該注意語用的適恰性。語用適恰與否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諸如說話場合、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關系、共享的知識經驗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等等。其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差異是影響語用適恰性的主要障礙。下面我們將討論以下英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該如何避免語用失誤的能力的問題。
3 了解中英文化差異以避免文化語用失誤的能力
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們在行為表現上會存在很大的差異。一個英語學習者如果缺乏對中英文化背景差異的理解,即使習得了正確的英語語音、語法知識,在與英語本族人交際時語用失誤仍會頻繁發生。
兩個中國人在街上見面,「你吃了嗎?」「你上哪兒?」這樣的招呼語十分常見。而英美人見面卻從不這樣打招呼,而是說「Hello!」「How are you?」等。 鄧炎昌、劉潤清(1991)就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
一天,一個在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向他的朋友抱怨道:「為什麼你們總是問我吃了沒有?我不窮,有錢付飯費。」他是不了解「你吃了嗎?」這句話在中國文化語境中的打招呼功能。
我校有個美籍留學生有次也向他的中國老師反映:「太奇怪了,每次人們遇見我,都要問我到什麼地方去干什麼。我去銀行取錢 ,能告訴他們嗎?」
現在讓我們來比較下中西禮貌方面的不同。英美人聽到別人對他們的道賀或感謝時通常採取的是欣然接受的態度。而中國人在這種情況下,對英美人的贊譽感激之詞往往會感到很窘迫,常趨向於說「no,no」來表示自己不值得贊譽和感激。
(1) 外國客人:It』s really kind of you to show me around the campus.
中國學生:No,not at all.
外國客人:???
(2) 外國客人:The dishes you cooked for me are delicious.
中國主人: Not delicious at all.
外國客人:You mean I』m not telling the truth?
在這種語境下,英語本族人會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在英美人看來,直接拒絕他人的贊譽和感激是很不禮貌和不誠實的表現。
不同文化背景中隱私項的不同也常常是引起跨文化語用失誤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的文化中,人們趨向於打聽聽話人的家庭狀況,以顯示對他們的關心。因此,兩個中國人見面的時候,常常會很直接相互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工作情況以至於收入多少等等。而所有這些,在英美人看來,純屬私事,向人打聽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英語學習者如不了解這些差異,在交際過程中就很容易發生語用失誤。下面這則摘自人教版中學英語第一冊的例子就給我們如何學習避免這方面的語用失誤提供了很不錯的素材。
Liu Mei:What』s your name,please?
Mrs.Read:Sue Read.
Liu Mei:Can you spell it,please?
Mrs.Read:Yes.S-U-E,Sue.R-E-A-D,Read.
Liu Mei:How old are you?
Mrs.Read:Ah! It』s a secret.
三 結語
語用能力的習得在英語學習者與英語本族人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專家指出,在很多水平相當不錯的英語學習者當中,語用能力缺失仍然是造成跨文化交際過程中語用失誤的主要障礙之一。語用能力的習得已經越來越引起廣大英語教育與學習者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Austin,W.P..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 Bachman,Lyle.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we Learning and Teaching〔M〕Thir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4〕 Chomsky,N.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A〕North-Holland,1977
〔5〕 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on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6〕 Halliday.Michael.Exp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1973
〔7〕 Hymes,Dell.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n Pride and Holmes.Socialiguistics〔M〕Harmondsworth,UK:Penguin Books,1972
〔8〕 Seale,J.R.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9〕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10〕 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11〕 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12〕 胡壯麟,姜望琪.語言學高級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13〕 夏季梅.英語交際常識〔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H. MBA考研與普通的考研一樣么
首先,MBA是工商管理碩士(Master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縮寫。MBA學位是一種注重復合型、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學位,是重視能力培養重於知識傳授的學位。它要求其畢業生有應變能力、預測能力、綜合能力、組織能力,並能在風雲變幻的世界市場和國際化競爭中不斷發展,不斷取勝。其課程內容涉及管理學、經濟學類、金融、財務、法律等等,能力訓練不光講究組織、領導才能,也涉及以口才為依託的溝通能力,把握全局、進行敏銳思考、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學歷,一般由擁有碩士點、博士點的普通高等學校和研究生培養資格的科研機構開展,以研究生為最高學歷,研究生畢業後,也可稱研究生,含義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
研究生和MBA的區別:
第一,試題難度不同。一般來說,普通研究生參加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英語、數學的難度要高於MBA,但由於近年來國內MBA報考人數直線上升,競爭也相應越來越激烈。
第二,報考條件不一樣。普通研究生只要符合國家統一的報考規定即可,也就是說應屆畢業生和在職人員均可報考。報考MBA必須是有工作經驗的人員。
第三,培養方式不同,普通研究生一般為國家培養,每個月有200元以上的補助,也有委託培養和自籌經費培養的學生。MBA一律為自籌經費或單位委培。
第四,考試科目不一樣。MBA入學考試要參加全國聯考,聯考科目為政治、英語、綜合能力。普通研究生有專業課的考試。
第五,培養目標不同。MBA培養目標是優秀的企業家和實踐工作人員,是能夠適應未來社會激烈競爭的復合型人才。所以MBA課程注重實用性。普通研究生因專業不同,培養目標不同。
第六,側重於實際培養。MBA這種工商管理學碩士,它主張的是實際能力的培養,在上課的過程中,更加願意注重一些商業案例分析和實戰演練。所以一般讀過這種課程的人能夠更快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運用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一般的碩士研究生更注重的是理論的學習,在畢業的時候出幾篇實際的畢業論文是很多學校都看重的。
第七,分類更加廣泛。相比於其他專業專注於某個領域的研究生培養,MBA的專業包含著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和運營管理等諸多的課程,所以培養的人才更加廣泛。你可以在學習MBA基礎課程的同時,學習一下別的其他的課程。主要是和你個人的興趣和職業對接的。所以MBA的工商管理碩士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說都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