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英語論文寫作具體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學方法論由教來學方法指導源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⑵ 英語寫作的教學方法
這是一抄個很泛的話題,一般英語寫作大部分都有個大概的框架,比如說第一段該寫什麼內容,一般來說是利用題目給出的話題引出自己的論點,第2段的框架就是在自己的中心論點下發展2個或2個以上的小論點,第2段的內容主要就是寫這2個或2個以上的小論點,第3段寫總結,總結一般情況下可以比較簡單點,重復中心論點或者概括以上的內容。
一篇文章的好壞會根據文章的框架的合理性以及詳細內容(包括語法,詞彙等),寫文章那種框架是很容易記住的,百試不爽。但是實在的文章內容以及語法啊詞彙啊
還要根據個人的不同來說,所以一說到英語作文大部分老師什麼的會說這東西要根據平時的積累什麼的,當然他們指的的是語法和詞彙。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那些範文了,大概可以模仿一下。
(個人的想法,給不給分無所謂)
⑶ 以讀促寫屬於英語寫作教學法么
以讀促寫是英語寫作教學方法的一種方法,通過大量的閱讀同時模擬文章的寫法,然後促進寫作,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比較好的方法。
⑷ 誰該為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缺乏接受指責的英語作文
試析英語專業寫作教學與建構主義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英語寫作教學過程法
論文摘要:對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討論了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認知、動機和態度以及他們對自己寫作水平、寫作教學方法的評價和對該課程所給予的期望。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探討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如何激發其寫作動機、培養其寫作興趣,並提出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於寫作教學中,通過過程教學法提高英語專業寫作教學的質量。
英語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英語寫作能力是最難以獲得的。就近年英語專業四級得分情況來看,以總分為100分計,2004年全國專四寫作平均成績為65. 4分,而2005年下降為61.88分。這說明我國高校英語專業的寫作教學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寫作教學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與研究。在教學實踐上,上好英語寫作課和寫好英語作文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傳統的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模式制約了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影響了教學效果,而建構主義習理論可以改變傳統的英語寫作課程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引導,由學生實現寫作能力的自我構建,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真正提高。
1目前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寫作教學的問題
由於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其教學方法及水平直接影響著寫作教學的質量。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寫作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一些寫作要領一每周或隔周出一個題目一學生根據題目和相關的要求(如體裁和字數)寫一篇文章一學生將文章交給教師一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一教師對作文進行講評,然後,又是一個新的輪回。這種模式制約了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有力使不上,學生的寫作水平也很難有實質性的提高。
筆者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2005級英語本科做過調查,不少學生英語寫作時不翻書籍,不查資料,甚至詞典都不用,文章完成後不反復推敲,不主動進行修改,交給老師就完事,對於經過教師批改後的文章,很多學生對老師的批改僅僅是看一眼。這種狀況影響英語寫作教學效果,教師教學水平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和寫作能力的提高。要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英語寫作教學。
2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認為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而英語寫作這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可以有效地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的認識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與認識的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而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來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即獲取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的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川。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I)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2)「情景」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景相聯系的,學習者在實際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到的新知識,隨著同化與順應的循環,形成了對知識的建構;3)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盡管「理解」屬於個人的建構物,無法共享,但可以與他人進行交流。通過交流,檢驗和修正自己的「理解」,使之符合客觀規律;4)對學習環境的設計。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者進行「發現式」和「探索式」學習的場所。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學習工具和信息資源進行學習,從而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要使學生達到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自主地建構知識這一目的,除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現今多媒體技術和Internet應用的日益普及為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提供了理想的條件。多媒體技術是創設寫作情景十分有效的工具,基於Internet的網路環境,為學生寫作提供了異常豐富的、圖文並茂的寫作素材和資源,為超越時空和地域交互作文創造了良好條件,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批改作文提供了最便捷的條件。
(3)建構主義認為,教育要豐富個人的經驗,其意義必須對個人的生活是重要的,所以有效教與學的核心是理解事物怎樣獲得意義,進行能闡明和拓展個人意義的談話。從寫作教學活動看,教師本人與其所教是難以分開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需要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並在探索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於經驗背景的差異,學習者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經常是千差萬別的。其實,在學生的共同體中,這些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現象資源。
(4)建構主義認為,教師的信念比其知識更能影響其教學行為。建構主義雖然非常重視個體的自我發展,但是它也不否認外部引導,亦即教師的影響作用。教師的信念主要包括教師關於學生和學習的信念,應把學生看成客戶、夥伴、個人探索者和民主探索者,而不應把學生看成抵制者、容納器,應把學習看成理解意義、個人變化的形式,而不應把學習看成是知識量的增長,是知識的記憶。3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寫作過程教學法
用建構主義指導英語作教學,教師應在有意識的引導中自覺地使用建構主義,在過程教學法中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建構。
3.1建構主義視野中的學生寫作行為
在建構主義視野中,寫作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地完成意義建構的過程,即認知、輸出認 知、批判認知、完善認知的過程,是用語言探索知識,了解世界,批判、交流所了解的世界知識 的過程。這一過程的基本特徵是盡量展示與某一寫作主題有關的知識發生、發展的盡可 能充分豐富的情景,讓學生在這種情景中產生認知沖突,即建構主義的「同化」過程,以激發學 生求知探索的內在動機。讓學生明白寫作並非為教師而寫,也非為寫作而寫作,寫作是學生自我建構認知及完善建構認知的過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
. 2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師寫作教學行為
在建構主義指導下,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和灌輸者。在整個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教師應用恰當的語言來引導,啟發和鼓勵學生,就寫作問題經常性地給學生提供反饋意見,幫助他們達到更高的認知水平,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教學行為就是一種建構認知的過程,包括寫前准備、寫初稿、修改、評價反饋、重寫等過程。這一過程也符合建構認知,批判認知,完善和再建構認知的循環。在此循環中,學生的知識建構進一步完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高。
3. 3英語寫作過程教學法的實施環節
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寫作教學注重意義的建構,注重寫作的過程,注重集體寫作任務,注重同學之間互相以及多次修改,注重師生的互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應積極與教師協作,自發地通過教師作為中介來獲取知識。教師應盡可能組織協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並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注重寫作過程為過程寫作法的核心,它認為寫作是一種發現意義並創造意義的循環式的過程,此過程一般包括寫前准備、初稿、反饋、修改、重寫5個階段,它們往往交叉進行、循環反復。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將基礎寫作教學過程分為預寫、初稿、互評、教師評、二稿修改、互評、教師評7個環節,切實把寫作過程納人寫作教學的重心。整個寫作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同伴之間的交互合作和協商,一改昔日教師的壟斷角色,教師在寫作過程中充當組織者、協調者、答疑者和信息提供者,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寫作的全過程,鼓勵學生與同伴多切磋、多協商,同時要求學生著力於寫作內容的挖掘和表達,讓學生積極投人到寫作過程的各個階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領會寫作的實質和意義,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扎扎實實訓練,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要特別提及講評反饋階段。講評反饋是寫作過程的中心階段,它介於初稿和修改階段之間,這一階段對批判認知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學生完善和再建構認知的必要准備。傳統的作法是教師批改,該做法工作量大,耗時多,再加上有的教師所帶班級學生人數多,有些教師往往只給個分數,或找找語言錯誤或劃出語法錯誤,沒有能夠從結構或語篇上進行深層次的批改,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充實內容和改進文章結構,所以採取同級反饋或同級互評。學生每完成一篇初稿,便要求他們根據教師事先提供的互評的具體標准和細則相互就文章的長度、內容及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具體互評,要求學生通過互評盡可能發現同伴作文中的閃光點,並用波浪線圈出來,如一些好的語言表達,大到一個句段或句型,小到一個新學的短語或單詞,同時將某些表達欠妥或錯誤之處用直線或指定用的標識標出來,最後針對文章的長處與不足寫出具體評語。這種評估與反饋模式既維護了學生的自我形象,增強了學生寫作的信心,又大大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有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再則,教師評閱的時間大為縮短,教學效益因此得以提高。
4結語
寫作過程是一個循環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造過程和社會交互過程,它實質上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和完善的過程,所以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英語寫作過程教學法更符合寫作教學的實質,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其優點,從實際出發,提高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寫作教學水平。 交際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在闡述交際教學法原則的基礎上試圖對中學課堂英語交際教學作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教材;直觀教學;交際能力
作者簡介:王工兵,任教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柘汪二中。
交際法,又稱「意念法」、「功能法」或「意念——功能法」。它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培養在特定的社會語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法體系。
交際法的創始人是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代表人物還有英國的語言教育家亞歷山大、威多森、荷蘭的范埃克。交際法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創立的一種外語教學法,其理論依據是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坎德林和威多森等\英國功能語言學家弗思以及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等人的著作。這一教學路子普遍為世界各國外語教學界認同。
交際法認為:培養交際能力應該是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的訓練必須為交際能力服務。
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眾所周知,英語是當今世界最為廣泛應用的交流工具。採用交際化教學法,能顯著地促進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然而,由於受傳統英語教學的影響,加上師資培訓工作的步伐未能適應新形勢的變化,怎樣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更好地貫徹新大綱及新教材的交際性教學原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本文在闡述交際教學法原則的基礎上試圖對中學課堂英語交際教學作初步的探討。
一、依據教材
新教材是新大綱規定的交際教學的具體體現,它改變了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從語言的實際意義出發來安排語言教學活動和教學形式,以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
新教材不再單純以語法項目為主要脈絡來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而是根據交際目的需要,既考慮語言的功能、意念和話題,也考慮語音、詞彙和語法結構等因素,並使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此,教師應該吃透教材,深刻理解體會教材不同語言教材的能力,才能依據教材內容有效地組織好教學,在課堂上創造濃厚的英語交際氛圍。
二、把握課堂教學的靈活性
通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依據的是教材內容及備課教案,這樣才能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教學任務。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切忌照本宣科拘泥於教材內容及教案。
因為一方面由於各地的教學條件、學生的特點等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都是需要根據各地情況適當使用教學材料,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
另一方面,由於英語課堂交際教學是動態的,它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教學不可以一切按事先所設計的那樣運行。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構想設計都會因為某個教學環節的突然變化失去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心須有較強的靈活性的隨機性,以適應動態多變的課堂。
三、直觀教學
中學階段,特別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都比較形象具體,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或者生活經驗密切相關,易於實施直觀教學。直觀教學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教具,如圖片、模型、實物、簡筆畫等,教師也可以藉助手勢、動作或面部表情來輔助教學。
近幾年許多中學添置了完整的電教設備,這也為外語直觀教學提供了必需的物質條件。直觀教學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形象、為英語教學提供各種教學情景和真實的交際場合,有助於營造英語交際情境和氣氛。學生不藉助翻譯就能夠理解所學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教學方法及方式多樣化,可以使學生的聽覺、視覺、運動器官都參加活動,符合兒童少年的心理學發展規律,容易引起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開展多樣化的課堂語言交際活動
初中學生愛說、愛動,善於模仿,記憶力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欲,喜歡嘗試著把學到的語言材料隨時進行對話、敘述和表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際活動適合初中學生的特點,便於學生邊學邊練,學用結合,使所學語言材料能夠在運用中獲得鞏固和提高。
在初中英語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利用或設計一些游戲進行語言教學,讓學生在娛樂過程中掌握所學內容。
初中教學既可以參考、借鑒國內外已有的教學游戲,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匠心獨運地設計出緊扣所授語言材料,又為學生所喜愛的游戲。
據孩子們的好奇心,靈活多變地設計一些猜物、找物,捉迷藏的游戲。
學習現在進行時的句型,可以用已學過的動詞在一些卡片上寫些「指令」如「eat」「swim」「put on a jacket」等等,請學生前來任意抽一張,照所示「指令」做個啞劇動作,同時發問「What am I doing」其他學生進行猜測,「He is sleeping. 」「He is drinking.」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生掌握了所學內容,並且進行了交際訓練。
角色表演(role——play)是學生喜愛的另一語言交際訓練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將所學的對話或課文讓學生分扮各種角色進行表演。新教材的「情景對話」多源於生活,有直觀的情景,很適合角色表演。新教材的「情景對話」多源於生活,有直觀的情景,很適合角色表演。這些表演可以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想像力、表演能力以及性格來決定分配給學的角色。
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設置教學情景,進行模擬對話訓練,內容可是問候、詢句(天氣、氣候、日期、生活起居)、打電話等活動,首先給學生一、二分鍾進行准備,然後抽一些學生在全班進行對話示範。
此外,在英語教學里要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尤其在八年級、九年級的英語教學中,隨著所學英語知識的加深,學生接觸了更多更長的英語短文,同時也對教師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這個要求,筆者盡量創造再現真實生活的語言。講授英語短文及反復操練操練這些短文,在學生學習短文後,筆者又讓學生談論學習短語的感想,同時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利用課文里的詞句,敘述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體會,以及寫英文日記等。
這幾種練習一種比一種更接近生活實際,能夠較好地操練和交際的恰當結合。
英語課外活動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和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緊密相連。學生課上學了英語,不僅課上用,課下也要用,這樣才能養成運用英語的習慣。
在學習地圖辨方向的內容後,筆者在地面上畫了學校周圍地形圖,讓學生從某一點出發,根據教師所說的英語,在「地圖」上「走」到要到的位置;然後再按事先要到的地點,讓學生用英語說出如何到達該地方。並且讓每個學生一問一答。編成對話,談論方向,增強他們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在學生已掌握了一定單詞後,筆者在紙上寫了若干英語單詞,讓學生圍坐在一起,用所給單詞編成一篇連貫的小段落,一人一句前後呼應。這樣做,學生邊動腦想,邊動口說,盡量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上,有助於訓練學生聽和說的能力。
補充:
還可以讓學生採取輕松活潑、圖文並茂的方式來辦英語小報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增強學生見識,加強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了解,進一步增強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在開展這些課堂語言交際訓練活動時,教師應該牢記以學生為中心這一基本原則,即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操練、認知體驗活動,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學生可以放任自流。相反,學生在許多環節上需要教師的指導,也需要接受教師在總體范圍上的組織和管理。當學生的活動出現不合總體目標的偏差時,教師應運用可行的管理手段予以糾正。特別是在小組和全班活動中,教師應發揮積極的主導作用,做到放得開、收得攏,既熱烈活潑、又井然有序。
教師為了獲得駕馭課堂、管理好課堂的主動權,平時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創造寬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參與與配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曾選.中學英語教學法[M].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7.
[2]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Abstract: By analyzing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English communicative teaching.
Key words: textbook; visual teaching; communicative ability
⑸ 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課堂中的應用是怎麼的呢
本文以仁愛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 2 Cooking is fun! Section B為案例,介紹了筆者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並結合教學實例,展示了如何有效創設情境的幾種方法。
1. 教學片斷一:利用錄像還原情境,復習舊知識。
Step 1 Warming up
Play a video about making fried rice and let the students retell the steps which we have learned in Section A.
設計意圖:模仿央視節目「天天飲食」導入,情景再現炒飯環節,引起學生興趣,並通過復述達到復習順序副詞和描述步驟的目的。
情景再現:在師生互動問候之後,播放一段炒飯的視頻,情境再現炒飯的各個環節,在放映時邊停頓邊向同學們提問:「What are the ingredients? What』s this step?」 此舉在於復習Section A中所學的炒飯的步驟和順序副詞的使用。由於該視頻模仿的是央視節目天天飲食—daily diet英語版,由本人擔任廚師,因此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了上來,回答也比較積極。
評析:模仿央視節目復習導入,利用錄像還原情境,使教師的親和力倍增。電視上的節目出現在課堂上,教師本人成了廚師,學生感到既親切又有趣,成功達到上課伊始便能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
2. 教學片斷二:藉助圖片創設情境,利用表演體會情境, 鞏固新知識。
Step 3 Consolidation & Practice
①Retell & Competition:Ss read the steps and then they will have a competition of retelling the step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presented on the screen.
②Task2 Operation & Display:Group work: The Ss make sandwich in their groups and at the same time retell the steps. And then some groups will display themselves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 Finish 1b.
設計意圖:藉助預先拍攝的圖片,再現製作三明治的過程;動手操作又讓同學們體驗了一把「天天飲食」節目中廚師和解說員的角色,幫助學生鞏固製作三明治的步驟、知識。
情景再現: ①在幾分鍾的准備之後,本人在幻燈片上播放了製作三明治步驟的圖片讓學生競賽搶答。在准備階段就感覺到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搶答也很積極。有些同學站起來後,雖然由於緊張或其他原因沒有很好地描述,但也能在老師或小組內其他同學的協助下完成描述。
②學生四人一組自己動手製作三明治,並用英語解說。設計的任務突出互動合作,有利於調動各層次同學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位同學的參與意識。學習熱情在之後的展示環節達到了高潮,成績較不理想的同學對上台演示也躍躍欲試。
評析: ①優點:採用預先拍攝的圖片,把書本知識通過視覺更加直觀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如臨其境的感覺,並能引導學生進入英語思維模式。設置的小組競答步驟和動手製作三明治的過程,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進行語言聚焦。
②改進之處:課後有聽課老師建議如果在圖片旁多些關鍵詞,多些文字說明,那對中下層次的學生便能更容易地回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另外這個環節如果以學生整體來描述的話,會使更大面積的學生得到鞏固,畢竟這個製作三明治過程的描述是本課的重點所在。此外,小組分工還不夠到位。小組成員的分工是體現新課程提倡的合作學習理念的重要體現。(羅敏江2009:39)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各小組成員的分工是不一樣的,應要有明確的指導,使各位成員在每次合作中起不同的作用,不能每次都讓同樣的人來「說」英語,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取得不同的進步。
3. 教學片斷三:利用圖片和文字解說創設交際情境,操練新句型。
Step 4 Practice
Oral practice: T explains the sentence pattern 「Would you mind if …」 After presenting two examples, T sets another two situations for them to make conversations with their partners.
設計意圖:這個句型為請求允許的句型,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但對學生要用英語表達出來仍存在難度,這是個這堂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本人設置了四個生活中經常看到的、息息相關的場景。
情景再現:幻燈片上的四個交際情境是為教授句型「Would you mind if…?而設置的。如場景一:圖片顯示在公共汽車上有一個空座位,一位剛上車的乘客在詢問空座位旁的另一位乘客是否可坐在該座位上。這時可用英語提問「Would you mind if I sit here?」 其回答是「Of course, please have a seat.」 再如場景二,圖片顯示窗外大雪紛飛,Jane 在向Maria 詢問是否可以開窗戶,可使用句型「Would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 Maria 可回答「 Sorry, you』d better not/I』m afraid you can』t. It』s cold outside.」 本人用這兩個示例用來教授句型及其應答,並有另外兩個場景供學生小組討論並操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呈現問句之後故意不說出答語,而直接讓學生來回答。大部分的學生都回答不來,感覺有點不知所雲的樣子。教學之後,學生對應答和句型的使用是清楚了,但是在完整對話方面仍存在困難,這個問題在操練和展示第三個場景時就暴露出來了,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才完成了對話。後來,在第四個場景放映後,教師在黑板上臨時添加該場景所需的片語,這才解決了備課時沒想到會出現的問題,學生最後一個對話就完成得很不錯了。
評析: ①優點:巧妙設計四個生活情境,既跟句型相關,又貼近生活,學生在學習句型的同時能用英語思維,還能明白該句型應該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如何應答等。在遇到事先沒預設的問題時,教師能夠隨機應變,臨時對教學進行微調,很好地突破了這個教學難點。
②改進之處:學生的操練時間不夠長,小部分學生對英語解說詞不能理解透徹,以至於有些同學對造句的技能掌握不熟練,如果在備課時能在幻燈片上顯示出關鍵片語,就可以解決操練和展示時暴露的問題。因為在這個時候,學生仍然處於模仿階段,而不是生成階段。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⑹ 英語寫作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注重寫作教學的基本訓練階段
語言教學最高層次是應用。英語屬於結構語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語等,這些都是不可變的,要想在寫作中用上它們,用好它們,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基本訓練。首先,加強五種基本句型結構教學。幾乎所有的英語句型都是五種句型的擴大、延伸或變化,因此訓練學生「寫」就要抓住五種基本句型的訓練,讓他們把這五種基本句型記牢,不斷運用。五種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種基本句型雖然能表達一定的意思,但無法比較自由地表達思想,因此還必須對學生進一步進行擴句訓練,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進行擴句練習。其次,加強句型教學,要對一些句子進行分析,增強他們利用各種句子進行一意多種表達的訓練。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鞏固語言的練習,」對學生進行基本語感的訓練。
二、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依賴的,說的能力有賴於聽的能力,進而有助於寫作。聽是理解和吸收口頭信息的手段。聽和讀是輸入,只有達到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較好的說和寫的輸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首先,在Dialogue的教學中,除了聽錄音、對話、表演和編寫相似的對話外,還要求學生把對話改寫成一段短文,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變成短文的過程中,注意時態、語態、人稱和前後的邏輯關系,從而為寫作打下基礎。
其次,在Reading教學中,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必須用自己的語言,且人稱、時態要做相應的變化,這樣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義句表達,提高了表達能力。還要讓學生用課文中的片語進行復述,學生復述課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課文中的重點,邏輯關系,又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主要內容表達出來。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組織篇章結構、句子與句子之間邏輯關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語言的精煉度,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了很快地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聽懂做完聽力練習之外,還讓他們把練習作為guide進行復述聽力材料,有時還讓他們寫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寫作訓練的規范化
高中起始階段的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師用書上說明的寫作步驟,即:①構思(討論題目);②寫提綱(理順思想的邏輯關系);③起草(打草稿);④校訂(檢查錯誤,重新安排內容);⑤修改(定稿)。對學生進行寫作模式的訓練。這樣看起來比較麻煩,但避免了反復,養成了好的寫作習慣。再就是書寫和文體格式要規范。嚴格要求學生正確、端正、熟練地書寫字母、單詞和句子,注意大小寫和標點符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對各種文體特點、格式要講清楚,使學生熟悉規范的書面表達形式,用正確的標准評析和規范自己的書面表達。
四、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批改是寫作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批改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於肯定學生的成績,指出錯誤,給學生以恰當的評價。但在批改過程中,如果抓住學生的錯誤不放,有錯必糾,改到最後,就變成了教師自己的作品;如果對錯誤視而不見,寫得再多也收效甚微。我根據教學實踐,對於新教材中的「有指導的寫」的寫作訓練,規定學生限時寫完,同桌、前後桌互相批改,重新行文,再上交。這樣批改起來就非常輕松,而且典型錯誤,很容易找出,有利於講評。對於新教材中的「自由寫作」訓練,我指導學生弄清主題,抓住要點,組詞造句,安排好順序,過渡到段落形成短文,多用熟悉的單詞和句型,多用五種基本句型表達。然後讓學生共同研究,互相評論寫好的草稿,以便最後寫出修改的稿子來,這就有助於減輕教師修改作業的負擔,也有利於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⑺ 現在的英語教學到底什麼比較重要閱讀、寫作、聽力還是語法、詞彙
我也是高中英語教師,同樣面臨新課改的糾結。我非常願意同你交流。能不能加你為好友,在做進一步的交流?
我在網路上看到了很多的關於新課改的反思,初探等等,但是我們的學生要參加高考,這些反思,初探能不能提高英語成績還是個未知數,因為那畢竟是新的,沒有經過驗證的,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
中國的英語教學確實是失敗,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的是啞巴英語,成績很高,應用能力極低,確實需要改革,但是,那得從高考改起,高考不該,教法怎麼改?
下面是我在學習中見到的一份材料,很好,同你分享
近幾年來語言學的研究已根本上改變了語言教學。通過學習文字及其遣詞造句規則來學習外語的傳統方法已經廣泛地被聽說法代替了。現在語言被看作是一套言語習慣,而語法規則則被看作是對這些習慣的描述。因此,今天語言基本上主要是作為口語交際的工具來教授的。
這倒不是說只贊同聽說而忽視讀寫。正好相反,讀寫也是極其重要的交際技能,並在現代外語教學中應得到應有的重視。然而,鑒於公認為言語句型是語言的基礎,所以英語的首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口語句型。由此可見,用書面形式表達口語所學內容和閱讀理解書面材料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簡單的。
作為一個把英語看作外語來教的教師需要完成一個重要的、帶有挑戰性的任務。在英語起著如此重要作用的世界上,在國際關系、科學商業以及人文學科領域中,教師傳授給學生的言語習慣成為一種具有重大價值的交際工具。
怎樣才能最有效的完成這一任務呢? 怎樣才能更好地在學生中培養出英語的語言習慣呢?語言習慣同任何一種其他習慣一樣,只有慢慢地經常不斷的重復才能獲得。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極大的耐心和相當程度的技巧,因為他要促使學生掌握一門外語。
並不是任何一個會講英語的人就能教英語。語言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學方法必須建立在正確的理論基礎上,而且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使理論得到完善。
一、課堂上要盡量說英語
學生必須盡快地習慣於聽陌生人講的外語語音。同樣重要的是,他們需要逐步提高對英語是一種活的交際手段的認識,而不是一門他們拚命學習的學校規定科目。
在開始階段,每天通過用簡單的英語問候學生,學生開始模仿。他們很想像老師一樣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時趁他們興趣來了,根據天氣情況可讓一個學生打開或關上門窗、日光燈。利用手勢黑板上的簡筆畫、動作演示、實物或圖片把我的意思表達出來。除非絕對需要,建議不要跟學生講漢語,也不要把英語譯成漢語。老師的目的是使學生聽懂並能脫口而出地說英語,而不必停下來想一想,或者是非常吃力的用英語思考。
一、盡量讓學生多說英語
語言教學的課堂需要說話練習的是學生而不是老師,為了學會語言學生必須學會主動地使用語言。
許多外語教師喜歡多講,而有些學生為了逃避艱苦的學習,巧妙地以沒完沒了的提問使老師講個不停。不要讓學生把老師引到冗長的解釋、議論或講演的境地。對「為什麼用英語那樣說?」這個常見的問題,最好最有效的回答常常是「因為那是英語的習慣」。越早使學生認識到語言的掌握靠的是習慣和運用,而不是靠推理。他們也就會越少問「為什麼」而開始認真地對待掌握一套新的語言習慣了。
一般來說,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所需要的時間最多不應超過25%,應該把75%的時間讓給學生練習。好的老師如同一個交響樂隊的指揮,他不是演奏者,而是指揮演奏的樂手。教師先介紹對話,然後用事先精心設計的句型讓學生跟老師讀,這叫「領唱」。指導全班學生齊聲對新的材料進行多次操練,這叫「合唱」。個別叫起來表演叫「獨奏」。指揮----教師藉助信號保證維持適當的速度,保持合奏的和諧、獨奏的平衡,並保證實時糾正錯誤的音調。
學生對知識熟練的掌握又取決於教師的精心備課。教師的教案對外語教師來說其重要性就如同樂譜對管弦樂隊一樣。一個指揮不可能在樂曲演奏中停下來想一想下一個樂章該如何演奏而不影響演出。一個語言教師也不應在上課中間猶豫、思考下一步做什麼。因此熟悉教材、精心設計教案對於一個語言教師來說尤其重要,這是一堂語言課成敗的關鍵所在,不容忽視。
三、通過重復正確的來糾正錯誤的表達
當一個學生出錯時,不管是發音上的還是結構上的,教師不應當以對學生解釋為什麼他剛才說的是錯誤的方式入手糾正。解釋是語言知識化,而語言教師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英語而不是使它知識化。應立即施出正確形式並讓學生跟這個重復幾遍。合乎要求的英語習慣是通過聽英語和模仿英語的正確方法培養起來的。
最好不要讓錯誤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就放過去。另一方面過多地糾正一個學生的錯誤可能使他氣餒。要爭取巧妙而又公平地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教師糾正並讓學生自己通過重復糾正其較為嚴重的錯誤;如果覺得提及那些次要的錯誤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沮喪的話,那就放過它們。為了使學生錯誤的數量保持最低限度,教師應當避免使用太難的或以前沒有練習過的材料。錯誤的回答,如果老是重復的話,就會形成錯誤的語言習慣,因而,一點一滴地給學生傳授新的材料的同時經常復習以前所教過的內容將會有助於學生避免出錯。
四、培養學生用英語提問
大部分課堂時間被用來進行問答練習,教師問、學生答。誠然這種練習提供了充分理解和口語練習的機會,但是卻要求教師去說百分之五十,而不能給學生迫切需要問問題的機會。顯然是霸權主義的做法,不可取也。
假設一個學生置身於一個講英語的國家裡,要是他想在新的環境里生活,他將需要問當地人許多問題:Do you know where I can exchange money?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is? Excuse me , 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us stop? Do you have a room to let? 等等。
先給大量訓練提問的形式的練習,然後讓學生互相問問題。要掌握這種練習,一定讓學生把問題控制在基本句型的框框里。或者,可讓每個學生重復同一個問題:
SA: Where do you live?
SB: I live at 9 West Street. Where do you live?
SC: I live at 403 Wangjia Village. Where do you live?
多數學生喜歡用英語提問,在提問過程中他們將英語當作進一步了解周圍環境的交際工具來使用。
五、要鼓勵學生
心理學家已經證實,表揚做得好的比懲罰或批評做得差的學生更能鼓勵他們把學習搞好。教師應牢記,對學生來說,學習外語可能是一種困難的、而又使人灰心喪氣的工作。因為他需要放棄已經熟悉了的交際方式。他必須訓練舌頭和嘴唇的肌肉發出新的語言。他的大腦中要形成新的神經模式。他所熟悉的環境中突然充滿了他連名稱都叫不出來的東西,他處於童年時代的無助狀態之中,因此必須重新學習新的交際。
許多學生對由於學外語表現出來的一種「像小孩似的」無依無靠的感覺而感到不愉快。他們由於怕犯錯誤或怕出醜而不敢說,要通過表揚他們練得好、進步快來激勵他們。對於較好的學生提問較難的問題。贊揚會使學生盡最大的努力,而一旦他們樹立了一個正確的學習願望,就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的一半。
六、要有樂趣
在緩和緊張氣氛和減輕由於長時間全神貫注的學習而產生的疲勞方面,笑是大有幫助的。英語課應使師生都感到輕松愉快。教學中要盡量運用幽默故事、軼事以及趣味例句。偶然用英語講個笑話,必要時簡化其結構和詞彙。教師對教與學的工作的輕松愉快感在學生方面一定能喚起相應的熱情,從而使師生的配合富有成效。
簡而言之,把英語作為外語來教的教師絕不能忽略這個事實。即他的任務是使學生養成一套新的言語習慣。教師應與精心設計的教學程序相一致,每次向學生示範一個新的言語習慣。然後使每個新的言語習慣能夠變成學生所學到的言談舉止的一個綜合成分。就一定讓學生反復重復。
學習一種新的語言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但是在教師的正確指導和鼓勵下,學生將會愉快地發現英語已成為一種習慣—— 一種令人愜意的習慣。這個發現是一把引導他們去打開一個令人興奮的新的交際世界的金鑰匙。
⑻ 求篇關於小孩子教育的英語作文
【內容提要】傳統的「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作文教學模式將學生裝進令人生厭的條條框框,給學生的思想戴上了無形的「套子」。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我探索出了「仿寫語句——擴展語句——由段到篇」的寫作模式,受到學生的歡迎,這個過程後來被學生形象地喻為「三級跳」。
【關鍵詞】並列式結構 作文寫作 三級跳
一、問題生成
作文寫作之於學生及作文教學之於教師,均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一方面,學生因生活閱歷不豐富,素材不多,感觸不深,寫起作文來抓耳撓腮,頗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教材更新較快,且教材上缺少寫作指導或寫作指導實用性不強,教師往往對作文教學一籌莫展,經常是隨意布置一個作文題給學生,不管學生有無內容可寫,牛不吃草強壓頭。對交上來的作文則全批全改,從標點到錯別字,從病句到語段,從標題到結構,從開頭到結尾,一律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進行「全面體檢」。分析評講作文時也面面俱到,所有的優點都提,所有的不足都批,教師以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下次作文中繼承所有的優點,避免所有的缺點,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然而學生卻感到自己的作文處處都是硬傷,不知道該吃什麼葯。這樣的作文寫多寫少一個樣,甚至寫與不寫一個樣,這種「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的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將學生裝進令人生厭的條條框框,給學生的思想戴上了無形的「套子」。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新課標倡導的是「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求學生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可見,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一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點漪淪。筆者認為,凡事不可急於求成,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一點一點地突破,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最後進行歸納、整合,才能使師生明白自己該做什麼,自己在做什麼,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是一個無限豐富的世界,著眼點很多:審題、立意、標題、開頭、結尾……一篇論文無法面面俱到,若能真正解決好一個問題,並且讓這一解決方法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已經令人感到很欣慰了。我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發現學生寫作時,語言往往很精彩,事實也很生動,但經常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想到哪裡寫到哪裡,任憑思維馳騁(相信許多老師也碰到過類似難題)。後來,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問題的症結,發現「結構混亂」是學生作文的「致命傷」,於是我決定「對症下葯」,著手解決這一問題。一般而言,初中作文的常見結構模式有總分式、分總式、並列式、層進式、對比式等幾種,我對以上五種模式都進行過仔細研究,並用五次作文課進行過訓練,最後師生一起對五種模式進行了歸納、整合,收效很好,學生興趣濃厚,作文大有長進,基本克服了「結構混亂」這一缺陷。其中最為成功的是並列式結構作文指導課,因此,我想在此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對並列式結構作文寫作教學的一些心得,想就此問題與各位同行一起探討,並將我的一些做法寫出來與同行們一起分享,以期共同提高。
本次作文訓練教學目標是「仿寫語句——擴展語句——由段到篇」,這個過程後來被學生形象地喻為「三級跳」,下面是具體的教學步驟以及師生互動情況:
二、活動過程
第一個流程(第一跳):由材料到仿句
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幾則材料,然後按老師的要求進行訓練。
材料一:人生如水,平和心態靜如水,正直為人明如水,輕看名利淡如水,笑對坎坷韌如水。
材料二:人生如鏡,人要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必須擁有三面鏡子——顯微鏡、放大鏡、平面鏡。用顯微鏡來尋找自己的缺點,用放大鏡來發現別人的優點,用平面鏡來照出自己的現狀。
材料三:人生如花,人生應該像迎春花一樣在早春迎接萬物,人生應該像太陽花一樣在酷暑爭奇斗艷,人生應該像臘梅花一樣在寒冬散發芬芳……
材料四:人生如標點,人生像個問號虛心求教,精益求精;人生像個逗號,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人生像個嘆號,肯定自我,激勵自我;人生像個省略號,影響後世,死有餘香……
材料五:人生如棋,下棋講究棋逢對手,人生講究競爭雙贏;下棋有攻有守,人生有進有退;下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人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下棋時而損兵折將,時而反敗為勝,人生有時山重水復,有時柳暗花明。
學生看完五則材料後比較興奮,覺得這些人生比喻挺有趣,我趁機向他們提要求了:「其實,人生的感悟很多,人生的比喻也很多,請大家再次認真閱讀五則材料,反復咀嚼,仔細品味材料是從哪個角度來揭示人生的現象與規律的,選擇其中你最感興趣的一則進行仿寫,仿寫具體要求如下:
①自選喻體,也可以沿用原材料中的喻體。
②自選角度,揭示人生道理。
③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可寫三句,也可寫三句以上。
④字數可增可減,仿句用到比喻、排比就行。「
學生積極性較高,紛紛動筆進行仿寫……寫好後,同桌之間相互批改,然後推薦寫得好的習作讓全班同學分享。在這個階段(第一跳)出現了許多文采頗佳的習作:
孫麗同學寫道:人生如花,人生有時像淚花那樣憂傷痛苦,人生有時像浪花那樣絢爛美麗,人生有時像火花那樣激情澎湃。
張琴麗同學寫道:人生如音樂,音樂有時低沉緩慢,人生有時坎坷失意;音樂有時高昂激越,人生有時成功得意;音樂有時餘音繞梁,人生有時芳香四溢……
陳沙沙同學寫道:年少時,我們激情澎湃,心存夢想,就像日出時光芒萬丈,魅力四射;年輕時,我們風華正茂,建功立業,就像日中時太陽炙烤大地,滋養萬物;年老時我們悠閑自在,盡享天年,就像日落時霞光映照,余溫尚存。
顧利青同學寫道:人生如水,人生應該像溪水那樣清澈透明,人生應該像江水那樣勇往直前,人生應該像海水那樣開闊包容……
茹萍同學寫道:我覺得人生應該像幾何圖形,人生應該像三角形那樣沉穩,人生應該像正方形那樣正直,人生應該像圓那樣完美。
高曉紅同學寫道:人生如水,水有不同的味道,人生也有不同的味道。有時人生像飲料一樣甘甜,有時人生像咖啡一樣苦澀,有時人生像茶水一樣散發清香,有時人生像葡萄酒一樣令人陶醉。
朱佳飛同學寫道:人生如水,水有三態,固態,液態,氣態。有的人,他的人生像冰,固步自封、停止不前;有的人,他的人生像水,隨和靈動、左右逢源;有的人,他的人生像水蒸氣,熱情奔放、生機勃勃。
程佳梨同學寫道:人生如燈,燈會熄滅,人生會消亡;燈要不斷加入油,人要不斷吸收知識;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人生要雕琢自我奉獻社會。
李文同學寫道:人生如筆,人生應像毛筆一樣瀟灑自如,人生應像鋼筆一樣遒勁有力,人生應像鉛筆一樣知錯即改,人生應像彩筆一樣精彩紛呈。
童海冬同學寫道:人生如英文字母,人生應該像I,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人生應該像Q,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們要不斷努力,超越平凡;人生應該像H,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我們要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之橋,架起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理解之橋,架起國與國之間的繁榮只橋。
王建峰同學寫道:人生如水,人生應像水一樣富有情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人生應像水一樣富於氣勢,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人生應像水一樣富於變化,還是「亂石穿空,驚淘拍岸,捲起千堆雪」,展眼即「春江湖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張燕同學寫道:人生如茶。人生幸福如茶,人生苦難如茶,人生性情如茶。
第二個流程(第二跳):由仿句到段落
學生以上這些仿句之後,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加深了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並且變他人思想為自己的思想,開闊了心靈的視野。思維的閘門已經打開,有的同學對我說,老師,還有別的人生比喻,還有別的排比句可寫,於是我乾脆讓學生交流交流,討論討論還有哪些角度可寫。學生經過思考、討論,發現還有許多人生的比喻,如「人生如夢」「人生如戲」「人生如河」「人生如海」「人生如山」「人生如紙」「人生如詩歌」等,即便是「人生如水」這個話題,也還有許多角度可寫,如有的同學認為可以寫水能代表的情感,有的同學認為可以寫水能代表的性格,有的同學認為可以寫水能代表的品質等等,答案豐富多彩,氣氛比較活躍……
這時我對學生提出了第二個要求:選擇老師所給的或同學所寫的其中你最感興趣的材料,認真研讀分析,思考該材料或仿句是從哪些角度來揭示人生的哲理的,然後對該材料或仿句中的每一個排比句進行擴寫,材料中或仿句中有幾個排比句就擴寫成幾段話,最後寫成一篇300至400字的人生雜感。完成由句到段的跨越。
學生寫好之後,我讓他們分組進行交流,互相批改,拿不準的可以和老師討論、交換意見。在這一環節里,我給學生的時間比較多,目的是讓他們在互批互改中提高自己,共同進步。學生基本修改了習作中的錯別字、病句、標點,這樣一篇篇人生雜感就出來了。在這個環節,各小組也推薦了一些優秀習作,在此選出一篇寫得最好的習作與大家分享:
人生如水( 顧利青同學)
水是萬物之源,水有水的靈氣,水有水的性格,如果你細心一點,你會發現,水也有人的情感。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真誠。「青山不老,綠水長存」,綠水長存,即真誠常在,真心永恆。「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講究平淡,這樣,無論海角天涯,宛若咫尺比鄰。君不聞管仲鮑叔牙?君不聞俞伯牙鍾子期?歷史的流水已經悄然奔逝,但他們的真情還流淌在今人的心裡……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執著。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賈寶玉「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更有許多才子佳人道出了「海枯石爛」的諾言。這里的水,這里的海,已然成為戀人們心中的一份執者,一份專一。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相思。「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牛郎織女將多少思念撒入橫亘在他們中間的銀河?「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讓多少相思填滿胸中的秋池?水是溫柔的,但此時它卻像鋒利的刀一樣雕琢著刻骨銘心的思念。
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哀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水本不知愁,但人愁,水亦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水成了斬不斷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水成了流不完的愁……
有人說,人情淡如水,水成了冷漠;有人說,水能覆舟,水成了背叛。真是喜怒哀懼愛惡欲,水中悲歡離合情啊!
學生點評:
生一:我認為顧利青的這篇人生感悟語言比較精彩,思路很清晰。
生二:他採用了並列式結構。
生三:顧利青的知識豐富,詩詞名句背得較多。
生四:文章前面部分放得開,結尾收得回。
第三個流程(第三跳):由段落到篇章
要求全班同學進一步研究每一則材料所選取的角度,所闡述的道理,所產生的感悟,並選取其中自己最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深入研究、體會,選擇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合理安排結構,寫一篇作文。具體要求如下:
①角度自選,標題字擬,文體不限
②用到比喻說理
③運用並列式結構
④不少於800字
⑤可在已經擴寫的基礎上進一步作文
為了讓學生對並列式結構的作文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感性認識,我向他們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篇範文:
人生當如水①
楊大偉
古今中外,對水的比擬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說最高尚的品德像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求回報的水一樣,可謂把對水的比擬推向某種極致。感念世事人生,不覺便生出感慨:以水為鏡,可映鑒人生。人生如水,方瀟灑一世。
平和心態靜如水。唐代詩人劉禹錫感嘆「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人心雖不如水,但不等於不可以達致。水從高處來,只向低處流,乃至歸入大海,貴在平靜低調。人生如是,遇事當有平常心:知足者常樂——在名利問題上,沒有奢望,就沒有失望,更不會絕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爭我高你低,忍耐、忍讓一下也就海闊天空、心平氣和了;老實者常在——不做虧心事,當個老實人,吃得香、睡得穩,有時眼前可能吃點兒虧,但最終不吃虧。
正直為人明如水。水無顏色,晶瑩剔透,清澈見底。為人、處事、做官,若透明如水,則一生光明磊落。弘揚正氣,激濁揚清,須有此等清澈本性,正直為人;待人接物,不分遠近親疏,一視同仁;人際交往,不搞拉幫結派,一泓清水;聽到閑言,不搞興師問罪,一笑置之;原則問題,不隨波逐流,一身正氣。
輕看名利淡如水。人生於世,若能學水的清澈本性和「利萬物而不爭」的品格,則不僅精神居於高處,人生也將進入開闊處。要達到如此境界,最需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想留個好名聲,無可厚非,但不能為名所累。若淡泊名利,不為名利而爭,人生必甚暢意。須知,「家有黃金萬兩,每日不
笑對坎坷韌如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堅定者是水;「抽刀斷水水更流」,堅韌者是水。人生道路猶如九曲黃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困難,面對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堅定、堅韌。勝不驕、敗不餒,寵辱不驚,貧富不移,處順境而不張狂,陷困境而不沮喪,遇險境而不驚慌,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則「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人生,當如水之靜,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韌。
學生看了範文之後,對並列式結構的作文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課後學生寫出了許多優秀習作,比如《以人為鏡》,《水樣人生》《像花朵一樣綻放》《棋人有悟》《人生的標點》《人生的圖形》《品茶、品人》《人生三態》《人生如筆》《字母人生》《「五行」與人生》等等,在此我想選擇其中一篇將並列式結構運用得比較成功的作文與大家分享。
「五行」人生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其實,人與草木不同,草木年年枯萎,卻年年再生,人生僅有一天天老去,一天天走向死亡,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在這里並非哀嘆人生,相反,正因為生命有限,所以人更應該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詩意得像金木水火土……
人生當如金。金,蘊藏於礦石之中,需經不斷磨練,加工,才會金光閃閃;人,生活在平凡之中,需不斷雕琢,才能成為有用之才;金,堅固、沉穩,人,更應塌實、忠誠,這是立身之本;金貴重、稀有,人生更是如此,生命是無價之寶,有人說生命誠可貴,但要將自己雕刻成稀有之才,使自己成為曠世少有的千里馬,還須具備金一樣無堅不摧的韌性。
人生當如木。木,落地生根,不擇環境,不怕風險,經風雨而終見彩虹,人,呱呱墜地,不畏逆境,笑對坎坷,披荊斬棘,方可容身於社會;木有大小之別,小則用以遮風擋塵,大則大用作雕梁畫棟,人有小才大才之分,小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大則縱橫捭闔、指點江山。
人生當如水。水有隨和的性格,孕育萬物亦與萬物相融,高山平原、花鳥蟲魚,皆與水和諧相處,人生也如此,要活潑,要隨和,與各色人等相交往,方能建立生活的圈子、生活的網;水有清澈的特質,人也該有清廉的品質,如果人民的父母官都能讓自己如水一般清澈見底、一塵不染,則國家無須懲治腐敗;水平淡、無味,人心若能像水一樣平淡,不過分追求金錢權利、名聲地位,則世間又會減少許多貪官,社會又會增添幾分安寧、和諧。
人生當如火。火象徵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也如是,希望在,夢就在,價值意義就在;火象徵拼搏,它在全身心地投入,生命不熄,燃燒不止,人生也該如此,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火象徵奉獻,它毫無保留地犧牲自己,為的是照亮人類,溫暖人類,直到將自己燃燒成灰燼,人生更該如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我們要像火、像春蠶一樣犧牲自己奉獻社會,活出境界。
人生當如土。土有豐富的內涵,金礦、鐵礦、銅礦、鑽石……無不蘊藏於土中,人生也應該有真才實學,又紅又專;土有可貴的品質,它本色,它質朴,雖蘊藏萬物,卻不自以為是,人生至關重要的是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不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地位的改變而改變,「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做個「土人」,做個「草根」,做個「布衣」。
金、木、水、火、土裡包含人生之精髓,如果人生是一朵花,那麼五行則是人生之花的花瓣,只有這五個花瓣都美麗地綻放在你的人生里,生命的花朵才會芳香四溢。最後,我想用一副對聯來總結我對生命的感悟——東西南北中方方精彩,金木水火土瓣瓣芬芳。橫批:五行人生。
最後,師生共同討論總結了並列式結構模式的適用范圍,我們發現並列式結構模式的實用性還是很強的,抒情散文、議論性散文、記敘文(並列幾件事)、議論文、說明文等文體均可使用,有的同學甚至認為在寫詩時也可以使用並列式結構,體現詩歌的建築美。因此,這種寫作的結構模式若能真正掌握並靈活運用,學生會受益匪淺。我個人認為本次作文訓練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目的,因為學習了這種模式後,學生在後來的作文中經常也使用這種結構模式,比方說寫「財富」時,有的同學就這樣來安排結構:有人認為金錢是財富———有人認為權力是財富———有人認為健康的體魄是財富———有人認為知識是財富———有人認為苦難是財富———有人認為朋友是財富,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關於財富的感悟。再比方說以「時間」「幸福」「友誼」等為題寫作文時,許多同學都使用了並列式的結構。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這是我最大的欣慰,我覺得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探索,一定會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變得得心應手,從而讓學生在寫作中感覺到作文不是一潭死水,而是萬花筒般無限精彩的世界。
三、教學反思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作文教學更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硬傷,學生是談「作文」色變,提起寫作文就是唉聲嘆氣,一臉的無可奈何。教師談起作文教學,也是滿臉的茫然,所以作文雖然是語文課堂的重中之重,可許多的語文教師並不願稍微多放一點的時間在這勞力費神見效又慢的作文教學之上。通過這次作文教學活動的嘗試,我對作文教學有了自己一點點的反思和感悟。
1.《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要進行系統的改革。」因此,在人類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更應該盡快擺脫「工具性」對其的影響,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就在於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培養人是教育的本質所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能。新時代的教育不應該再是簡單地為維持一個已存在的社會而培養工具人,而是要為尚未出現的社會培養主體人。當然,教育要為現實社會服務,在某一時期強調教育的某種社會功能是無可非議的,但教育的社會功能的實現,也只能通過培養人這一主體功能來進行,否則,教育為社會服務也是畸形的。而現在,我們的作文教學正是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畸形的現狀: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訓練孩子「做文章」,但卻做出了一大批「假話」、「大話」、「空話」、「套話」,文章沒寫好,文風卻搞壞了,這樣的教學就會把人往極其危險的方向引導。
⑼ 如何用過程性寫作的方法進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
創造一個快樂、高效的英語寫作課堂,一直是廣大英語教師所關注的問題。過程性寫作教學流程分四階段:寫前准備階段(prewriting),寫作階段(composing/drafting),修改階段(revising),編輯階段(editing)。
(一)寫前准備階段(pre-writing)
這個過程有時伴隨著閱讀資料和調查人物及分組討論的活動,作者要對題目進行探索,調動自己原有知識並認識自己的缺口和不足, 從而吸納新的知識,從而在活動中深化主題,聚集素材,打好腹稿,為下一步寫作做好准備。此階段通常分兩步進行,即「熱身活動」與閱讀欣賞範文活動。
1.「熱身活動」。
「熱身」時,師可採取一些激活學生思維的策略與技巧,在知識和情意上為學生寫作做好鋪墊。常見的方法有頭腦風暴法(brain storming)、集束法(clustering)、快速自由寫作法(rapid freewriting)、「5W1H」提問法(questioning)等。
(1)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 即全體組員將所有與主題(topic)相關的觀點和盤托出, 不必考慮流露出的思想正誤與否。先從具體、熟悉的信息源入手,然後轉向抽象、陌生的信息源。如: 要讓學生寫Should students beallowed to use mobile phone? 可以讓學生以頭腦風暴的形式討論what can mobile phone do for you? 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下一步的寫作訓練理清思路,列出提綱。
(2)快速自由寫作
要求每位學生在一兩分鍾內自由而快速地寫下與主題有關的單詞和短語。對時間加以限制,目的在於促使學生的大腦快速運轉和思維。如:讓學生介紹一個熟悉的人。可以問:Who do you like to writeabout? What do you like to write about? 要求每位學生在一兩分鍾內自由而快速地寫下與這個人物介紹有關的單詞和短語。比如hobby,appearance,personality,habits 等,並能夠就每個方面寫一兩句,並給以及時的鼓勵。
(3)集束法
即以主題為主軸, 將與之相關的詞彙綴集在一起。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因為「可視詞彙」可以刺激學生的「聯想流」,這對那些有話說不出的學生來說極為奏效。如:讓學生寫school rules,可以以school rules 為主軸來提供與之相關的詞彙。比如:school uniform,in class,homework,in the library,classmates,然後讓學生由單詞聯想相關的規則。
(4)「5W1H」提問法
即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就who,what,where,when,why,how 等進行提問。問題的大小詳略視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如:讓學生an unforgettabletrip 就可以圍繞這么五個問題:Who did you gowith? What did you do there? Where did you go?When did leave? Why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讓學生把這些問題串在一起就是一篇短文。
除了以上所述四種技巧外,還可藉助多媒體(如印刷物、電腦、錄像和影視)、人物專訪、談話、考察和問卷等手段搜集素材。如果在寫作前准備階段給學生提供較多獲取信息或材料的途徑,他們就會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閱讀欣賞範文。
先讀後寫,為發揮「範文」的「示範」作用,不能滿足於對文章內容和形式的一般掌握,而是要深入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內容以及謀篇布局,寫作手法和技巧。然後讓學生運用範文的框架,寫出自己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寫作階段
寫作階段是學生獨立把自己的思想用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的過程。教師最好結合課堂活動和具體的寫作話題,當堂找出寫作的切人點,列出提綱。若有可能可即時進行口頭作文。另外,還要提醒學生需注意的問題,為其提供必要的語言素材。例如,教師可針對本次寫作的具體內容,給出一些相關詞彙(如:寫作常見的表示啟、承、轉、合的習慣用語和套話)並配合圖片和示例。這樣,在實施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信手拈來的成就感。
(三)修改階段
1.自我糾錯:制定基本批改標准
在一開始讓學生寫短文,就制定評分標准,並讓學生熟知這個標准:①作文長度100-120單詞;②作文結構:是否有開頭與結尾;③作文內容;是否覆蓋所有要求的要點;④語言表達:是否運用豐富的詞彙與句型結構;⑤語法:是否有語法錯誤;⑥書寫規范:注意拼寫、大小寫符號、標點。
比如, 在模仿上述案例中的範文寫一篇My favorite school day 的小短文,就可以針對欣賞範文中總結的三點寫作特點確定修改的標准: ①是否有主題句;②是否按時間先後順序寫;③是否添加豐富內容的句子。
2.組內互改。
教師輪流與每個小組一起重點討論一篇文章。分組時宜將好、中、差生混合編排,以便學生互評互學。評價活動中通過對他人文章的評論,強化寫作知識,發現他人的長處與不足,便於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鑒,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3.教師點評。
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或黑板選擇不同層次代表性的文章或句子當堂點評。點評時,教師要先讓學生找出這篇短文「閃光點」, 打開寫作的情感關,再讓學生找出文章的欠缺之處。標出精彩的詞、句、思想的亮點等可以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四)編輯階段(editing)
編輯階段是寫作的最後整理和潤色階段,指學生在多次反饋、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對文稿進行反復修改最終成稿的過程。在此階段,教師可選擇優秀習作列印上作者的名字並利用投影或張貼方式呈現給全體同學,以表示對習作作者的鼓勵和為其他同學提供學習借鑒,也可以選擇每位學生最好的一句合成一篇範文供大家互相學習參考。
實踐證明:「過程寫作法」有助於充分發掘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閱讀以及聽說能力的培養,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過程寫作法」重視學生的寫作過程,鼓勵學生在不斷地修改練習中進步提高,有利於樹立學生的自信;「過程寫作法」將寫作過程視為一個循環往復的、復雜的心理認知、思維創造和社會交際過程,符合寫作教學的實質,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⑽ 如何推廣初中英語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聽寫教學中的應用
詞彙學習一直是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攔路虎」,多年來,我們一直沿用「領讀——默
寫——講解」的方式,效果不理想。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短語和句子時需要做大量的聽寫練習,聽寫是訓練聽力和寫作技能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師讀、學生
寫,也可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自學單詞,由發音好的學生進行示範,不會讀的通過向其他小組或者是教師請教來解決,自學後可以讓小組集體朗讀單詞,同時糾正個別
錯誤的發音。會讀之後進入拼寫記憶階段,拼讀記憶之後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聽寫。聽寫往往由組內英語成績最棒、責任心最強的學生來進行。聽寫之後組員之間
交換批閱,最後每個小組把錯誤的單詞寫在黑板上,強化記憶,引以為戒。在記憶單詞時,可以進行很多有創意的方式,如進行一人提問三人搶答的單詞比賽,量化
得分。小組合作學習詞彙,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又可增加學生的訓練量,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教材難度的加深,《英語課程標准》對中學各階段的英語閱讀技能目標提出了具體
要求,閱讀量也大幅度地增加,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師生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在處理閱讀材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預習課文,找出課文的重點、難點
和疑點,然後在小組內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一起解決預習中出現的問題,取長補短,彌補自己的知識缺陷。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小組討論可以有以下一
些主要內容:1.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想像力。2.對課文段落、細節、佳句、體裁、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培養
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3.對課文難句、長句、某些詞語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
言的能力。4.對課文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評價人和事物的能力。
最後讓學生在全班范圍內進行講述,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收獲並共同解決存在的問題。教師不僅要適時進行點撥,讓學生在動態的合作交流中獲得知識,還要及時對
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閱讀教學中合作小組討論這一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推論和合理的推斷的能力以及在真實環境中表達自己思想的能
力。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口語在英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語學習不同於書面學習,它更依賴於集體行
為,要求人與人之間用語言直接進行交流。僅僅靠課堂45分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談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對話能力無法實現質的提高。而分組合作中,可以不
斷變換練習方式,如朗讀對話、課文問答、討論問題、句型操練或交際性練習等。學生用書和練習冊中很多話題或題型為活動的變化提供了便利。以朗讀對話為例,
具體實施方法如下: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提倡「小組合作編對話」,在學生學完一段對話後,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訓練,開展競賽。首先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話內容在組內進行自由組合,就現成的對話進行操練;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自編、自演、拓展對話。爭取每堂課用5-10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表演(內容要體現上節課的重點句型),這樣既可鍛煉口語,又可鞏固所學知識。
四、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寫作是學生綜合運用英
語能力的一種體現,在寫作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寫作能力。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其內在的寫作動力。因
此,英語課堂寫作教學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組討論——獨立寫作——夥伴編輯——教師點評」的程序進行。在寫作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就每單元的核心內容給
出寫作話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共同討論,加深對題目的認識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見解,捕捉合適的觀點,然後根據討論結果,確定可寫的內容、寫作時態、文章
結構等,小組成員每人根據選定的題目獨立進行實際創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困難的話可求助於組員或老師。寫好後,每個組員依次評改同組其他成員的作文,
並用紅筆劃出精彩的句、段,就錯句討論改錯,最後定稿。其中一位組員負責抄寫,署上小組成員的姓名。教師可以就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時態方面發表評論,提
出修改意見。同時表揚作文成績好的小組,並把最好的作文作為範文在班裡張貼,要求學生與此對照,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思評價。這樣,既提高了每個成員的寫作
能力和改錯能力,又增加了小組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