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語作文
其1
新目標六、七年級英語教材培訓
老師們,大家好!今天上午由我和各位老師作一個交流,力求拋磚引玉。交流的題目大家已經看到了,主要有三層意思,分別是六、七年級教材結構分析和教材內容的整理及其分析、教材的特點和設計理念以及七年級教材使用建議。
一、六、七年級教材結構分析
六、七年級每單元分為 Section A和 Section B兩部分。
(一)六年級單元體例,ABC分明。上冊由預備篇(3個單元)和正式篇(7個單元)兩部分組成。下冊只有正式篇十個單元。上下兩冊各有兩個復習單元。這同前套教材相同。但在每個單元的內部結構上則完全不同:每個單元分為ABC三部分,並且各有側重點。
六年級Section A:1a呈現本單元的重點詞彙、語法結構與功能; 1b任務型聽力練習;1c結對練習核心對話;六年級上前3個單元2a-2c為字母教學和讀音練習,2d為讀音練習;後面7個單元為多種聽力練習和不同任務的結對練習;Grammer Focus呈現語法功能重點;3a-4b提供各種課堂活動。
A部分的設計。操練新語言時需要用到的重點詞彙;呈現新的表達方式;幾個循序漸進的操練活動;語法聚焦框,總結本單元使用的語法;互動活動,學生在互相合作中使用目標語言來完成本部分的學習。
Section B:1a詞彙擴展; 1b新舊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並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擴展;1c提供各類練習形式,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加,逐步擴展成閱讀和寫作練習;4a是創造性活用所學語言的各類教學活動。B部分的設計。在循環A部分所呈現的語言的同時引出新的詞彙;以活動幫助學生整合新的目標語言和前面學過的語言。
Selfcheck:1.自我評價,包括詞彙知識的評價;2、3、4語音、語言應用能力的評價;幽默的卡通。C部分為學生自我檢測部分,復習所有重點詞彙以及新學的語法項目;卡通圖片方式進一步應用了本課的目標語言。
A部分為基礎知識和重點詞彙的學習,B部分則強調學生應用知識的學習,C部分則是檢測學習效果。在層次分明的同時,又使學生明白了已掌握的知識點與能力和須待彌補的的地方,從而獲得自我學習效果的清晰認識,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
(二)七年級Section A部分
A部分是每單元基本的語言內容,比較注重學生的聽說能力。七年級教材在這一點上與六年級相同,但在要求上有所改變。
六年級的1a部分,每單元都是將單詞或片語與圖片配對,注重單詞的圖、形、意三方面的結合,培養學生看圖識字或看詞辨圖能力,注重單詞的輸入。但七上1a不再停留在這個基礎上,它開始注重學生短語的積累,使學生看到圖片能夠寫下相應的短語或聯想到更多,類似「Brainstorming」。到了七下冊的1a則注重學生用完整的句子去表達,讓學生學會通過圖片能夠回答what, when, where… 等問題,而且教材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例如:這是七上第一單元section A 1a, 話題是談論人們正在做的事情,要求是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activities. (見powerpoint 5)
這是七上Unit 4 section A 1a,同樣是談論所做的事情,但在這里的要求卻是讓學生寫出多種周末的活動。(見powerpoint 6)
八上 section A 1a談論過去的活動,要求學生將句子與圖片配對,注重句子的輸出。(見powerpoint 7)
由此可見,從六年級到七年級,教材從單詞—短語—句子步步為營,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表達能力。
七年級Section B 部分B部分是知識的擴展和綜合的語言運用。
在六年級時,Section B 1a也是以配對的形式出現,單詞為形容詞或名詞。但七年級教材中的Section B 1a非常注重學生的個人表達能力和判斷力,尊重學生的個人想法,然後在1b中以Pair work形式落實,與同學交流想法。例如:七下Section B Unit 21a中向學生征詢作為好朋友哪些方面很重要,從六個方面排序(見powerpoint 8)
Unit 3 讓學生選擇自己吃的三明治中所需的東西;(見powerpoint 9)
八年級 讓學生填自己收集和想收集的東西…(見powerpoint 10)
4、Self-check 部分
六年級時的Self-check首先是單詞的自測,(見powerpoint 11)
但到七年級時則是單詞的實際運用,具體形式有詞彙自測、詞語運用、完成表格、看圖填表,閱讀後完成任務,根據信息寫作等。每單元1中5個重要單詞選擇填空,再讓學生模擬造句。第二部分則是寫作練習。(見powerpoint 12)
到了八年級在後面增加了具有跨文化內容的閱讀材料及相關的練習。
二、教材內容的整理及其分析
本教材內容看似眾多而不易歸納整理,實際不然。現從教學目標和語言結構兩方面做一扼要的融合。
(一)教學目標:(學生應學會的各種話題)
1、介紹。自我介紹;家人、朋友、認識的人之間的介紹;根據相關信息辨認人物。電話薄、名性片、書信。
2、自己的或他人的愛好及其理由。食物;服裝;某一類電影;學科;球類;運動;天氣;動物;流行文化;日常生活用品。營養配餐;制定出周末或節假日的行動計劃;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3、自己或他人的才能、意願及看法。Let』s提建議;怎樣和自己的朋友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成立各種俱樂部並製作海報;招聘廣告。
4、時間表達法。日期表達法(月份、日期);日常生活作息習慣;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課外活動時間。對某一活動進行合理安排(如郊遊、晚會、周末生活等);自己、同學及父母家人的生日。
5、物品。位置;物品的所屬;物品的顏色和價格。購物時使用的禮貌用語;找尋物品的位置。尋物啟示,招領啟示。
6、居住、職業、天氣。國籍、民族、語言、地址、場所、路線;建築物位置關系;筆友;不同的天氣背景下能做什麼。
7、活動與事務。正在做什麼或發生的事情;過去或不久前發生發生的事情;周末所從事的活動;節假日的活動。能就發生的事情做現場報道;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一天的活動並表達感想。
8、標志及規章制度。英文表達一些標志的含義;制定並談論校園內一些公共場所的規則;給父母寫一封建議信。
9、個人描述及其資料信息。描述人的外貌:身高、體重、發型、面部特徵及著裝特點;住址、對話等;向他人提供自己的個人資料
10、定餐或叫外賣。學會為面條或餃子寫宣傳廣告。學會描述食品的製作過程。
11、如何給他人進行建議及有禮貌的請求和得到允許。
(二)、語言結構:(英語組詞成句的習慣用法和語法規則)
1、系動詞be的一般現在時:肯定、否定;一般疑問句及其回答。
2、行為動詞如like、have、want 、work、wear等的一般現在時的用法:肯定句與否定句的用法;一般疑問句的肯定與否定回答。
3、what、where、where……from、where……live、how、when、what……like、why who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句型:How do you spell pencil?
4、祈使句,如Let等引導的。
5、there be 句型。
5、表示性質、品質、寬泛描述的形容詞使用:good、happy、nice、interesting、outgoing等。
6、代詞。指示代詞:this that these those;人稱代詞主格they等的用法;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my your his her.
7、名詞的復數和所有格形式。
8、表示方位的介詞on in under behind等的用法。
9、連詞and、but、or.
10、情態助動詞如can、 would、 have to等的用法:肯定句與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特殊疑問句。can表示許可的用法;
11、表示頻率的副詞: often、usually、sometimes、always等。
12、詢問時間(標准用法);詢問年齡(標准用法)。
13、現在進行時的用法:一般疑問及其簡單答語。
14、一般過去時的用法:規則動詞和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 was/were結構。
15、一般將來時的用法:be going to, will 的用法。
16、比較級和最高級: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變化規則,規則變化及加more,most的。
17、慣用語 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o you think of…? I do, too. / I don』t, either. Could you please…..?
三、教材的特點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們知道,Go for it! 以《英語課程標准》為依據,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它的基本編寫思路是:以話題為主線,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知識結構的學習,以一種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情,真正體現「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through doing」。因此,教材內容的分析。從上述扼要融合,可以看出六、七年級教材內容的編排具有以下特點:
特點1:Go for it! 注重語言的作用,努力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英語,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語言,積極地運用語言,而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知識。六、七年級教材運用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多種形式的交際性活動,如角色扮演(Role-play)、信息溝(Information gap)、解題(Problem solving)、猜謎游戲(Guessing games)、朋友交談 (Talking)、新聞采訪(Interviews)、電子郵件往來(Writing emails)、互致書信(Writing letters)、表達對活動的觀感(Expressing opinions)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語境,幫助學生學會使用英語。
特點2:Go for it! 教材內容富有時代感,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始終對教材充滿興趣,對學習保持熱情。在教學目標當中,扼要的十個話題分項里,無一不是取材於學生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瑣事。令同學們感到親切、真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同時,也為他們在小組活動中或在課後的生活實踐中應用所學英語語言知識,提供了相似的情景、必要的語言結構、恰當的詞彙或習慣用語。為初中英語教學的生活化尋找到了切入點。
這是七年級部分單元的title與topic對照表,
七上
Unit1 I』m watching TV.
Unit 7 How was your weekend?
Unit 8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學生的活動
Unit 2 It』s raining! 天氣變化
Unit 3 What does he look like? 外貌和品質
Unit4 How often do your exercise? 業余活動
Unit5 What』s the matter? 健康話題
Unit 6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交通方式
Unit10 Don』t eat in class. 學校規則
七下Unit1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邀請他人
Unit 2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性格特徵
Unit 3 How do you make a milk shake? 家居烹飪
Unit 4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學校出遊
Unit 5 When was he born? 名人簡介
Unit6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假期計劃
Unit7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人生規劃
Unit8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日常瑣事
Unit 9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談論家鄉
以上可以看出,七年級教材中的話題——業餘生活、假期計劃、家居烹飪、名人簡介等等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
同時,教材也提供了許多符合學生真實生活的信息,如新聞(News)、電子郵件(Emails)、書信 (Letters)、問卷 (Questionnaires)、調查(Surveys)、廣告(Ads)、邀請函(Invitations)等,激發學生參與真實語言活動的動機,引導學生做真實的事情。
特點3:教材在系統編排語言知識的同時,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由淺入深地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八年級教材繼續突出交際和文化,使學生逐步學會在實際情景中恰當而靈活地運用語言。課本涉及到的文化知識有:西方人的生活習俗、勞動習慣、業余活動,西方人的交通方式,英國的交通規則,健康之道、派對禮儀、西餐、餐桌禮儀、國內外電視、電台文化等等。
特點4:Go for it! 教材以螺旋形式呈現話題和語法項目,同時在設置話題次序時,充分考慮語法項目學習的合理性及相關難度。從話題在教材中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同一話題隨著學習的深入,內容不斷充實,通過「滾動」呈現學習,不斷深化。而且支持話題的「任務」、「活動」也不斷升級,伴隨語言學習不斷從「低級」走向「高級」。
我們來看六、七年級各單元語法結構分布。其中,與How及帶how疑問詞有關的疑問句出現在七上Unit 2, 4, 6, 7,8, 情態動詞的學習循環出現在七下Unit1,8單元,比較等級分別在七下第2,9單元,現在進行時表示將來的用法兩次出現,分別是七上第1單元和2單元,七上中7、8單元學過的一般過去時,作為七下的重點語法項目之一,又出現在七下第5和6單元。將來時出現在七下第6 和7單元中。可見,語法項目在教材中的編排也是階梯出現的。
六年級時每單元生詞量平均在30左右,七年級平均40左右。同上個學期一樣,詞彙量的擴大又會給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生帶來一定的壓力。
特點5:圖表結合,文字點睛。
每個單元都以明確的小任務呈現,2/3的任務都是以圖表的方式顯現出來,再左以精妙的文字點明任務的主旨。充分運用了初中學生喜歡色彩鮮明的圖片的心理規律,和他們從簡明的表格中易於獲取知識的認識能力。學生一圖表,基本就能知道每個小任務的具體含義。
特點6:以活動為載體,融知識點、技能、教學法為一體。
每個小任務都可以成為一個活動,或個人或小組或團體。以明顯的小標題形式顯示了教學方法,暗示了學生應該獲得的使用英語語言的具體技能。從而明確了師生在具體教學中的每個小目標。同時根據具體的活動任務和學習目標,聽、說、讀、寫各個技能或一個或兩個進行不同的組合。體現了 「聽說領先、讀寫跟隨」的功能意念教學法的外語教學主流理論。另外「活動」無處不在,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走向語言學習的人際交往之路、合作之路,進一步培育學生「有聲」運用語言的膽識和能力。以此逐漸避免「啞巴」語言教學的不利因素。
特點7:准確性與流利性相結合,體現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
每個單元前幾項練習強調發音、單詞拼寫、句型結構的准確性,這是面對全體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與技能;而後面的活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語言的流利性,這同樣也時面對全體學生,但對於有困難的學生的要求相對而言要低一些、寬松一些。根據這個特徵,在B部分中的某些任務,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刪減,讓學得快的學生盡力掌握並完成。從而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
特點8:強調課堂上師生互動。
新教材強調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師生在課堂上要加強互動,教師要有效地處理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要改變過去課堂上老師主講,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教師課堂上主要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讓學生講英語、用英語、用英語思考,用英語交流,用英語來獲取信息和傳遞信息。學生學習中碰到問題,老師應引導學生自己討論、分析、辨別、而不是老師直接給答案,以達到真正把學生能力培養出來的目的。
特點9:知識點服務於話題與活動,呈扇形串聯。
上述語言結構的要點中可能看不出這一特徵,但當你在總結本教材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或在具體教過程學中,我相信你將深有同感。這種編排滿足了各個話題所需的語言功能要求,也滿足了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激勵著他們不停地向前學習和探索。強調了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掌握它的交際性功能、聽說功能,其次才是語言結構和語法規則的掌握」這一外語教學指導策略。
四、教材的主導理念及理論
仔細分析教材的編排體例與內容上的特徵,概括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及感悟,它深刻體現了下列初中外語教育教學的主導理念。
1、學生為教育教學之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這就是「人本主義」思想的體現。在這種理念之下,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的主體性,相信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自控意志。教材用靈活多變的圖片、色彩、人物、情景、表格、文字、錄音、影像等方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學習的主體、主動、自覺、自控的意識;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認識事物、思維推理、領悟運用等的學習能力;來充分調動學生的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獲得成果與習得英語學習技能的成績感。
2、現時生活現象和事務是語言學習的無盡甘露。多元評價語言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只要人們發出表示意識的聲音,無論是本民族語言或是外語,那麼語言就脫離不了「它作為人們生活中意識交流的有聲工具」這一本質特徵。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善於將書本上和課堂上的英語知識應用於他們的現時生活中。凡能用漢語表達的意識,都能用英語表達。
3、外語教育教學的「情景教學」、「功能教學」、「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教學」 等理論。教材中有眾多的聽說內容、小組合作項目、取材於生活中的實例片段,強有力地說明了這些理論的應用。
4、話題型的任務探究教學模式。
新教材每單元設計一個話題,並以此為中心,通過語言結構、功能項目為主線展開,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方式,以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新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活動,如填寫問卷、調查、訪談、書信、郵件往來等,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同時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為任務型教學創造了條件。
本教材設計了 十幾個話題,同一話題隨著學習的深入,內容不斷充實,通過「滾動」呈現學習,不斷深化。The family 、Spending time with friends、Food、School Subjects 等話題在 六、七年級中均呈現。支持話題的「任務」、「活動」也不斷「升級」,伴隨語言學習不斷從「低級」走向「高級」,貫穿於教材始終。
5. 多元評價
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對於教材的分析,僅是本教材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第一步。還有對所學生具體情況的分析,還有對教學實驗中實際變化的不斷總結,還有…我相信,隨著本教材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使用,廣大同仁們對它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更趨科學。
五、教學建議
(一)字母教學
六上教材共10個單元和一個復習單元。前3個單元為起始單元,安排起始單元的目的是緩解後續內容起點過高的問題。起始單元部分增加了字母教學的內容,引入了部分日常用語。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字母教學的時間。建議集中學習字母的讀音與書寫,在1-2課時或1-2周內完成字母教學,不要拖得太長。英語字母教學是入門階段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對以後的教學效果影響很大。幫助學生學好字母的讀音與書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對進一步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字母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貫徹先聽說、後讀寫掌握字母的原則。聽說讀寫每一項進行的時間不宜過長,要根據班內學生接受的程度靈活變換,穿插進行,以免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2.認讀字母時,教師要逐個字母進行。先示範字母的讀音,要求學生靜聽,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型,再進行模仿。如果班級太大,學生較多,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聽清教師的發音,看清口型,教師要走到教室中間或兩邊合排中間示範。每個字母要用聲調和降調來讀,使學生對英語的升降調有個
『貳』 自主學習對中學生英語寫作的作用
一、英語自主學習的含義以及學生進行英語寫作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1、英語自主學習的含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的確立,Holec(1981)率先將「自主學習」引入的外語教學。他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綜合其他學者的理念,英語自主學習應該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1、英語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也就是學習者知道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如確定學習目標的能力、針對不同學習任務選擇不同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對學習過程進行監控的能力、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的能力等。2、英語自主學習指學習者擁有的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3、英語自主學習指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以及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定並實現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由此可見,英語自主學習是學習主體主導自己的學習,它是對學習目標,過程以及效果等方面進行自我設計、自我調節、自我檢測、自我評價和自我轉化的主動建構過程。自主學習的實質就是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來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習慣,使其成為一個學會學習的人。
2、英語寫作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英語寫作教學一直是高中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而寫作作為四項基本技能之一,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其技能和技巧,還應通過學習寫作,促進其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想盡力避免寫作教學中的枯燥、乏味,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讓學生參與寫作的整個過程來學習寫作。這種方法是一種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以自主學習為主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提出重點改變過去英語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實踐、自主學習的過程。這樣,寫作課就不能再把重點放在矯正語法和結構等語言知識上,而是放在挖掘題材、謀篇布局、修改文章等寫作過程和技能上。而是要突出強調如何幫助學生在自主實踐的寫作行為中提高寫作能力。
3、自主學習在高中英語寫作課中的實際運用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只有在寫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養成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才能使學生在創造性的思維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形成對寫作的濃厚興趣。以下作者試圖探究寫作課的課堂教學模式來說明在不同環節中如何設計學生的自主活動。
step1 brainstorming 集思廣益開啟思路大門
從某種程度上講,進入寫作狀態的順利程度取決於寫作前的思維啟動。教師課前必須確定寫作的主題,完成教學規劃。教師要確定本堂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精心選擇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內容來指導學生進行寫作。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法)是一種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課堂活動形式。它通常圍繞一個特定的話題進行。教師作為指導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創造性地思維,並以討論的形式挖掘各種有用的信息和形成思路;然後學生從被激活的想法中選擇有意義的內容進行寫作。例如,高一新教材unit1 Good friends內容關注學生的生活,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寫作用途,設置貼近學生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慾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Think out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a good friend.」學生們各抒己見,圍繞主題盡可能無拘無束的展開想。 「My friend Jack is honest . He never tells lies.」. 「My friend Alan is brave. He once saved the life of a little girl who had fallen into a lake」 「My friend Bob is loyal. He wouldn't talk to Charles whom I don't like at all.」 「My friend David is wise . He always gives me the best advice. 」 四面八方的觀點、想法、感覺彼此碰撞,又激發出新的思維火花。毫無疑問,頭腦風暴法是開闊思路,啟動寫作的有效方法。它能消除學生寫文章時開頭難的畏懼,給學生帶來興奮,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引發他們寫作的動機,樹立對寫作的自信。
step2 小組討論 你言我語擴思路
當然在頭腦風暴中被激活的想法是雜亂的、無序的,為了進一步梳理思路,激發學生寫的動機,教師應鼓勵學生開展小組討論, 進一步討論「Please introce your best friend to us.」 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之間互相啟發,小組成員互相交換想法同時把彼此的想法清晰化和條理化,並記錄下來,形成寫作的基本框架。如,「 1.Name and age 2.Where he/she comes from 3.What he is 4. His/Her favorite singer/food /sport/… 5.Looks 6.Personality 7.Her/His dream」 教師此時遊走在各小組之間,為學生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
step3 班級匯報,取長補短列提綱
班級匯報是由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的成果上互相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教師引導和鼓勵小組代表將自己小組討論的成果向全班同學做陳述,並把每個小組的發言要點通過板書或投影列舉出來。如,My friend is like…/ My friend likes(dislikes)…/ My friend has…qualities/ My friend does… to make me feel that he/she is my best friend./ My friend and I have … in common. 教師指導學生對提出的各種想法進行評論、比較、對比、重組和歸類,並使某些想法得到其他同學的補充和修正。.如,sometimes, friends are not a person, animals or other things like a diary can be my friends. 同學們從中選出可以運用到自己觀點中來的材料,列出基本提綱。這樣使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能通過活動有所收獲,使他們寫作時言之有物。
step4 初稿起草 暢所欲言自由寫作
將討論中獲得的信息,構思草擬成稿。由於初稿是要經過反復修改的,所以寫初稿時教師應該讓學生不必過於理會語法的正確、選詞的准確和語言的精練,而主要把注意力放在思路的暢通和行文的流暢上,盡量一氣呵成。如此,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受過多的束縛,他們就可以暢所欲言,寫作的興趣也會提高。
step5 自評、互評 精益求精
初稿完成後,教師先給出一個總的評價意見讓學生對自己作文進行第一次修改。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下列內容:1)作文評分標准。如,寫作立意要新穎;語言表達要地道;詞彙內容要豐富;句子結構要合理;文章句式要多樣;上下文段要連貫。2)自查主謂是否一致;時態是否一致;名詞的數與格是否一致;代詞中指代關系是否一致;句式結構與語意的一致。接著學生就可以自查內容、結構、思路和書寫等方面的錯誤。這種自評能使學生明確要自查什麼,糾正什麼,從哪些方面入手。
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評改。學生在評改別人的作文時會學到不同的寫作技巧,也使他們不斷增強自信心。因為當學生間的修改意見被採納,相互的文章有所改進時,每個學生都能感到自身寫作能力的提升。這種自評、互評的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精神,對學習負責的態度,並且促使學生學會思考,能夠在看到不足後改進自主學習。
Step6 師生共同合作修改
教師選擇部分修改稿進行現場點評。利用實物投影儀,把學生的稿子呈現出來,讓全班同學一起來評議:哪些地方修改的到位,哪個地方還存在沒有發現的錯誤,哪些句子的表達不夠地道;還可以發現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並幫助其修改。針對不同層面、不同基礎的學生各選一至兩篇,那樣,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參照文。這種將個人修改與集體修改相結合、同學評改和教師修改相結合的方式,能有效的培養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合作精神。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會因自己的錯誤而羞愧,而會因別人對自己的認同感到自己的成功,從而對寫作的興趣大大提高。學生在經過評價及修訂後,形成最終定稿。然後教師以多種形式進行成果展示,如班內宣讀、牆報展示等,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促成了今後寫作的興趣。
二、 形成性評價和英語寫作自主學習的密切聯系
1、形成性評價和自主學習的關系
自1967年斯克里芬(Scriven)提出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概念以來,形成性評價日益受到重視。形成性評價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評價活動本身效果,用以調節活動過程,保證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評價。從本質上來講,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而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結果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
英語寫作課強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但是,這里「自主」並非指學生在課堂上我行我素、不聽老師講課,而是指學習目標明確、認真聽課、主動識別老師的教學目的與內容、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老師、參與各種活動、取得最大程度的輸入和內化。而教師也不是毫無章法,任由學生東拉西扯。所以,為了避免「自主課堂」成為「散漫課堂」,教師和學生就要藉助於形成性評價,通過形成性評價的調控作用,在課程進行中找到各自的方向。
首先,「自主學習」使教師角色發生了改變,即從「主導者」轉變為「指導者」,變為促使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的引導者。那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形成性評價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則使得自主學習的課堂井然有序,教學雙方情感融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形成性評價從被評價者的需要出發,重視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強調評價中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視師生交流。在形成性評價中,老師的職責是確定任務、收集資料、與學生共同討論、在討論中滲透教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共同評價。學生則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形成性評價體驗學習的收獲,改進學習策略,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形成性評價在自主學習的寫作課上的應用嘗試
形成性評價滲透於寫作課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體現在由一個個相互關聯的學生主體活動中,並用教學活動的評價來激勵學生學習英語寫作的興趣。根據上述高一新教材unit1 Good friends寫作課的課堂教學模式,作者嘗試著將形成性評價與之結合起來。評價的方法主要是三種形式即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設計寫作課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整體水平(認知、思維、語言、組織、自主監控能力等)進行評價,以此來分析學生,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寫作主題和教學活動。
step1 brainstorming中,在學生的討論時教師觀察學生的主體參與度,對學生自主發言的表現作出評價。這時,教師評價通常是隨機的口頭評價,如,「good idea」或「I do agree with you」,或也可以把學生的發言「亮點」記在黑板上。這些熱切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自信心。同時,學生在心中也會做出對學習寫作有益的自我評價。
step2 小組討論,教師可以把注意力多放在保守型學生的身上,通過參與小組討論來鼓勵他們發言,盡量採用激勵性質的評價,引導和促進這類學生參與小組討論。由於學生能得到教師的及時幫助和指導,所以,即使是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也能發表自己想法,從而增加了學習寫作的自信心,激發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在小組活動中,學生根據主題擺出個人的想法,集思廣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的作出了對自己和別人的評價,從中可以看到彼此的優點和不足。在得到夥伴的認同和需要時,就激發了他們的寫作願望。
step3 班級匯報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團隊活動,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從團隊的角度評價小組的參與度和合作成果。小組之間的思想碰撞促使學生們在更廣闊的思想空間里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有所選擇的汲取他人的進步想法,修正了自己的不完善的地方。這個教學活動主要運用學生合作式的評價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
在step4 初稿起草階段,教師作為指導者,精心觀察學生的寫作活動,隨時發現問題,並進行現場指導。學生在自主寫作過程中,以自我評價來控制自己的遣詞造句和寫作進程。
step5 師生共同合作修改中,教師可以有目的的把進步較大的同學的作文選為範例文章,在評改過程中隨機對他的進步提出表揚,對他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見。學生根據教師和同學的意見進行修改,這有助於他們發現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學生通過相互評價和教師評價中發現學習方面的不同之處,看到差異和差距,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學生自評是自我反思的過程,而師生互評和學生互評則是合作的過程。
形成性評價使教師在每一個教學步驟中都能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要,根據每個人的學習狀況來給出評價。這樣的評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評價,關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求知、探索、互相學習的過程,關注他們的進步狀況,重視評價的激勵、導向和反饋功能,通過對他們的關注和及時的鼓勵促進他們在英語寫作上個性地發展。
3、形成性評價和自主學習的寫作課結合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 制定教學目標要以學生作為學習主體
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建立在對學習主體——學生的基礎上。所以整個教學活動首先要分析學生需要,這是一種評價的起點。通過評價,教師了解了學生希望得到的哪方面的寫作經驗,學生應具備哪種程度的語言知識和認知能力,學生能夠表現何種程度的寫作技能技巧。在設計的教學環節時,根據評價獲得的信息來設計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師只有正確把握了這些要素,才能看出教學過程的發展方向,才能掌控各個教學環節中教與學的雙向活動。 所以,形成性評價能夠幫助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要,以便教師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它又是一種可以激勵各類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及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的教學評價工具。
(2)評價形式要多樣化
形成性評價不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在形成性評價中,老師要逐步轉變角色,從「主角」逐漸轉變到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評價的角色。形成性評價要讓學生有選擇性,有自主權。這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及時發現學生進步,用評價帶動自主學習
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評價方式。特別是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活動時,教師要站在「觀察者」「指導者」的角度,評價要注重學生個人發展,挖掘出每個學生的潛力。通過激勵性的教師評價,促進學生的積極自我評價。形成性評價將評價重心轉向關注學生求知、探究、努力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
(4) 要做好總結評價
在實施課堂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的同時,教師要始終站在「引導者」的地位,決不能放任自流,要將教學意圖滲透於每一個指導。學生自評、互評之後,教師要做好小結,表揚愛學習、肯動腦、膽子大的學生,鼓勵學習有進步的學生。讓學生參與評價,不僅僅是為了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更為重要的是,評價能力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標。
結束語
實踐證明,寫作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它要求學生在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中進行思維創作,達到提高認知能力、交互能力、思維創作和書面表達能力的目的。它要求學生成為完完全全的寫作主體,使寫作成為一個真正的創造過程。因此,在整個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以合作交流、相互信任、坦誠公正對待自己和別人的態度參與討論、展示、互改、反饋等交流互動活動,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師則作為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幫助者發揮著調控及指導的作用。教師運用形成性評價引導學生成為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通過積極的形成性評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的寫作習慣(積極構思—主動討論—自主寫作—自我檢查—互相評價—完善定稿)。師生共同營造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敢於開口,敢於下筆,樂於實現並獲得成就感,使學生真正成為寫作過程的主人,達到寫作課的既定教學目標。
『叄』 長江大學學報的社科版
刊名: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學卷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辦:長江大學
周期:月刊
出版地:湖北省荊州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1673-1409
CN:42-1741/N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學卷
曾用刊名: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創刊時間:1975
《長江大學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湖北省教育廳主管,長江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優秀學報。《長江大學學報》為雙月刊,國際標准刊號為ISSN1673-1395,國內統一刊號為CN42-1740/C 。 文學研究
(1)唐宋之際文人心態與角色之衍變 陳毓文
(6)馮衍仕歷三考 林佳穎
(9)生態詩學視角下中國「詩性智慧」與西方「詩意棲居」之比較 宋堅
(12)高雅與通俗:冰心、張愛玲作品比較 梁春海
(14)論《呼蘭河傳》啟蒙與民間的雙重立場 陳楊萍
(16)從魯貴形象看曹禺創作的反庸俗傾向 李娟 馬臣
(18)當代女性文學形象「被看」的重圍與突擊 吳素芳
(21)夢幻與現實:《困》的藝術技巧 胡紅艷
神話學與神話資源轉化研究
(23)日本民間故事的兩個特點 陳曉雪
(25)「畫中人」型故事探析 臧盧璐
法律研究
(27)淺議專利權濫用 孫健
(30)涉外民事訴訟中的實際聯系原則 林敏
(32)論抵押權的物上代位性 於維琴
經濟管理研究
(34)石油裝備製造型企業項目化管理探索 趙崗
(37)新債務重組准則實施問題與建議 王波
(39)基層車間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探索 徐玲
(41)供應鏈視角下人力資源外包風險及防範 張敏
(43)基於微博的旅遊品牌推廣策略研究 王浩
(46)建築企業海外經營戰略管理探析 周俊
(48)《第一財經周刊》打造新型商業讀本策略分析 馮露
(50)研究與開發機構R&D經費投入分析——以中部六省為例 郭國峰 羅娟
(52)我國中小醫葯企業分銷渠道問題研究及對策 金龍布
(54)論中醫智慧與企業管理 馮華亞
(56)第三維治理機構與社會發展 盧敏
(58)河南省經濟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張合林 何春
(60)福建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庄貝妮 陸曉倩
(63)地方特色旅遊工藝品設計思路——以安徽霍邱柳編為例 王子琳
(65)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 王鵬
(67)農民工職業病防治政策實際效能淺議 湯慧玲
(69)80後知識型員工離職現象探析 王閃閃
(71)新時期提高油田企業女職工科技素質的思考 馬靜
語言研究
(73)語言學視角下小品幽默話語策略分析 鄧美雲
(75)國際漢語教師培訓實踐創新模式維度 蘇燕
(77)深化時期的對外漢語教育政策與課程設置研究 楊秀華
(81)漢語、西班牙語詞彙的文化差異 王琦
(84)芻議英語委婉語的交際功能 廖彥婷
(86)英語新聞標題中隱喻解讀的主體自洽原則 孫淑娟
(88)構建語篇連貫——宏觀結構與微觀結構 王麗萍
(91)商務英語促動性體裁分類與商務語篇建構 劉丹
(93)模因論視角下語言輸入假說的理據性 楊國萍
(95)英語詞彙理據的多元探析 師銳敏 宋靜
(97)英語聽力理解阻礙形成的原因及其對策探討 劉艷艷
(99)基於語料庫的英語寫作語體特徵個案研究 李靜 常院玲
(101)形成性評價在英語寫作課程中的應用 賀玉
『肆』 小學英語書寫教學應遵循哪些原則
小學英語書寫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在教學總體目標上要中興趣、中成就感、重自信心。
小學英語教學應當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願望,是他們樂於學;而學習興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的效果,取決於他們能否或成就感。教師要通過多種激勵方式,比如:物質激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和情感激勵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大膽實踐,體驗成功。學生有了學習的成就感,就有了學習的自信心。
2、在課程實施上要重語言環境、中頻率、中效率。
小學英語教學要特別強調語言環境的創設,應從份利用和開發多種媒體(如:電視機、錄音機、錄像機、光碟等)進行教學,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此外,還要重視開課頻率。根據記憶的規律,如果所學的新內容不能及時得到復習,則會很快遺忘,而且相隔時間越長,遺忘率越高。因此,小學開設英語要採用高頻率、短課時的方式,保證每周安排四次教學活動,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創造條件,提高其學習效率。
3、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要中體驗、重實踐、中參與、中創造。
小學英語教學要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實踐進行學習。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通過積極體驗、參與、實踐以及主動的嘗試與創造,才能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兒童具有模仿力強,求知慾強,記憶力好,心理負擔輕,表現欲和創造精神強等特點,這正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優勢所在。然而,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注意力不宜長時間集中,不喜歡單調的重復和季節的訓練等是他們的弱勢。因此,小學英語教學必須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遵循語言學習規律,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通過聽、說、唱、做、玩、演、讀、寫和視聽等多種語言學習的方式。達到激發興趣,形成語感和培養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4、在語言教學的目標上要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流能力。
我們應積極創造條件,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設備,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感知體驗和模仿等實踐活動,形成初步英語語感。明確語音語調包括發音、重音、語調、節奏和預留等方面。為語音、語調的學習奠定基礎。培養學生交流的能力就要創設交流的情景。通過參與交流培養用英語交流能力。
5、在教學評價上要重態度、中參與、重努力程度、中交流能力。
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採用平時教學活動中常見的方式進行,並重視學生的態度,參與的積極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評價應通過觀察學生的活動(說英文歌謠、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語對話等)與學生交流,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等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除此之外其中、期末或學年考試成績可採用登記或達標評價。
『伍』 義務教育階段為什麼要強調形成性評價的作用
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心智發展特徵,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題也是評價的主體。
二、尊重學生的急需和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情感。
三、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關注有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需求。
科學的評價體系是新課程理念和新培養模式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修訂後的課程標准繼續強調評價應採用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增加評價的維度,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力求體現課程內容「以人為本」和「培養具有社會適應力和跨文化人才」的核心理念。課程標准從九點對評價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具體論述和要求。分別是:1.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功能。2.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3.依據課程目標要求確定評價內容與標准。4.注意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樣性。5.形成性評價要有利於監控和促進教與學的過程。6.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7.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8.小學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學習為主。9.合理設計和實施初中畢業學業考試。這九個方面不是完整的理論論述,也不可能完全包括評價的全部內容,其重點是對課堂教學相關的評價方法和實踐的討論。評價改革能否成功要看廣大教師能否把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和手段有效運用於日常教學中,能否應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改進學習,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校管理教學。修訂後的課程標准強調,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心智發展特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評價標準的確定、評價內容和方式的選擇以及評價的實施等均應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不能將主體地位簡單理解為由學生自己做主。高利害的評價活動主要是外部評價,或者由教學設計實施者通過評價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發展狀態的評價。在這個過程中,評價的設計者要貫徹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概念,充分認識到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成長,在評價中應尊重學生的需要和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情感,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研究、設計、實施評價。以學生為主體還體現為整個評價設計和實施過程要有利於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需要。在義務教育階段日常評價,包括中考這類終結性或選拔性評價中,宏觀的評價目標只有一個,即要「有利於學生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是一個成長發展的漸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理解和尊重學生階段發展的特點,依據教學階段特點和需要,設計相應的合理的評價目標,選擇和採用恰當方法進行評價。也就是說,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方法、內容和形式。課程標准還提出,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該是積極的參與者和主動的合作者,評價活動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的積極參與,這樣的評價一定不是冷冰冰的選擇題類的考試方式能夠實現的。我們要讓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成為教學的一部分,為學生成長目標服務。評價方式的選用要符合學生成長階段和認知特點,符合語言教學內容和活動特點,具有活動化、過程化、合作化的特點;要做到形式豐富、內容鮮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同時,操作方便,有利於學生用語言做事情,使評價理念和操作都體現尊重學生、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學習使用適當的評價方法和可行的評價工具,了解評價標准和學習進程,發現和分析學習中的具體問題、主動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認識自我,樹立自信,不斷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學會通過反思評價自己的學習進步是以學生為本的評價設計的目標和任務之一。讓學生在評價中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進步和不足,是成功的學習者必須具備的學習策略和元認知能力,也是英語教學的發展目標之一。
9.考慮到初中學生的認知習慣,初中英語的閱讀技能檢測方式能否更加豐富,更貼近真實語言應用?初中英語的閱讀技能檢測方式可採用程序性知識的測量與評價,程序性知識的本質是產生式系統的建立。程序性知識最初以命題網路的形式表徵或陳述性知識形式表徵,再經過程序化和組合機制,以產生式方式表徵的程序性知識初步形成。以後經過在多種條件下的練習,一系列的操作步驟形成了大的整合步驟,從而形成產生式系統而又有智能水平。程序性知識分為模式識別和操作/序列程序。對模式識別能力的測量方式主要有辨別、分類等形式。對操作/序列程序的測量不僅要求學習者有模式識別能力,而且還要反映學習者在不同條件下如在變式或在情境變換條件下仍能執行一系列操作的能力。測量與評價程序性知識的標準是依據程序性知識的分類展開的。 解決問題是由問題表徵、設計解題步驟、執行解題步驟和監控四個步驟構成。在對程序性知識進行任務分析後我們就可以進行測驗設計。在測量與評價上可採用下列形式: 1、辨別:測量與評價辨別目標。我們可以給學習者呈 現一個標准刺激,然後再呈現一些供選擇的刺激,要求學習者回答哪個刺激是與標准刺激相同。我們所評價的僅僅是學習者知覺的差別。 2、具體概念:測量與評價具體概念目標要看學習者能否從有關內容中識別出已知的概念;所採用的測驗形式常常是選擇題,選項中包括概念的正例與反例,讓學習者作出選擇。 3、定義性概念:測量與評價定義性概念形式有選探式和建構式。選擇式與具體概念測量方式相同,建構式要求給出學習者一個以前未見過的概念的正例或反例,要求學習者解釋該例子為什麼是或不是概念的例子尤其是用學習者自己的話來問答。測驗中所用例子不應在教材中、練習中出現過,否則就會將認知能力的考察變為記憶行為的考查,影響評價的效度與信度。 4、規則:測量與評價規則目標形式主要是建構式。經過精心設計的選擇式測驗可用於評價規則。但要注意精心設計干擾項使之能反映學習者可能的錯誤,同時干擾項不能太少,否則學習者的猜測會影響測量與評價的效度與信度。解決上述問題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加強對學習者錯誤的研究以及分析錯誤的原因然後加以設計用於測驗之中。另一是要加強情境變式的研究,它對測驗設計也十分重要。 5、高級規則或解決問題:這種能力是綜合運用幾個規則,創造一個新規則的能力。這里的創造當然是針對一定情境的。測量與評價解決問題目標宜採用建構式測驗。具體的測量可從問題的表徵、解題計劃、實施步驟和策略的運用以及元認知使用等多方面展開。 6、程序性知識獲得中的策略的測量與評價:由於程序性 知識獲得的最初階段是陳述性知識,因而陳述性知識學習策略也可用於程序性知識學習的早期階段。但程序性知識學習中有一些特殊的策略,也是測量與評價的重點,如測量與評價學習者假設檢驗的能力,測量與評價學習者選擇有效序列的能力以及通過測量與評價學習者在習得程序性知識時「自我效能感」來反映學習者元認知水平。這就是說我們一方面要從多維度與多層次上評價學習,另一方面評價要立足反映學習者知識建構過程中思維水平差異如在知識框架、選擇有效序列能力、策略水平以及元認知能力方面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鼓勵學習者開動腦子,不追求唯一答案,多做探索,教學內容要著眼於學習者未來的發展而不要把內容限定死。答案的唯一性不符合現代知識建構的思想,也不符合人類知識結構的開放性。對教學的測量與評價既是教學的終點又是起點,改進教學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學習者知識建構過程;另一方面要據此設設計測驗來測量與評價學習。10.初中階段英語寫的技能發展目標是什麼?可以怎樣檢測?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檢測有什麼優點和難點?
初中階段英語寫的技能發展目標是:
(1)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准備素材
(2)能獨立起草短文簡訊等,並在老師的指導下修改
(3)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常用的順序和邏輯關系
(4)能簡單描述人物和事件
(5)能根據所給的圖示及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及說明。
讀寫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學生會抄寫範文不去獨立思考。教無定法,教師需要大膽的創新,探究有效地方法,對學生更好的教育。
『陸』 寫一篇在本學期四個月中五大型活動英語作文
其1新目標六、七年級英語教材培訓老師們,大家好!今天上午由我和各位老師作一個交流,力求拋磚引玉。交流的題目大家已經看到了,主要有三層意思,分別是六、七年級教材結構分析和教材內容的整理及其分析、教材的特點和設計理念以及七年級教材使用建議。一、六、七年級教材結構分析六、七年級每單元分為 Section A和 Section B兩部分。(一)六年級單元體例,ABC分明。上冊由預備篇(3個單元)和正式篇(7個單元)兩部分組成。下冊只有正式篇十個單元。上下兩冊各有兩個復習單元。這同前套教材相同。但在每個單元的內部結構上則完全不同:每個單元分為ABC三部分,並且各有側重點。六年級Section A:1a呈現本單元的重點詞彙、語法結構與功能; 1b任務型聽力練習;1c結對練習核心對話;六年級上前3個單元2a-2c為字母教學和讀音練習,2d為讀音練習;後面7個單元為多種聽力練習和不同任務的結對練習;Grammer Focus呈現語法功能重點;3a-4b提供各種課堂活動。A部分的設計。操練新語言時需要用到的重點詞彙;呈現新的表達方式;幾個循序漸進的操練活動;語法聚焦框,總結本單元使用的語法;互動活動,學生在互相合作中使用目標語言來完成本部分的學習。Section B:1a詞彙擴展; 1b新舊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並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擴展;1c提供各類練習形式,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加,逐步擴展成閱讀和寫作練習;4a是創造性活用所學語言的各類教學活動。B部分的設計。在循環A部分所呈現的語言的同時引出新的詞彙;以活動幫助學生整合新的目標語言和前面學過的語言。Selfcheck:1.自我評價,包括詞彙知識的評價;2、3、4語音、語言應用能力的評價;幽默的卡通。C部分為學生自我檢測部分,復習所有重點詞彙以及新學的語法項目;卡通圖片方式進一步應用了本課的目標語言。A部分為基礎知識和重點詞彙的學習,B部分則強調學生應用知識的學習,C部分則是檢測學習效果。在層次分明的同時,又使學生明白了已掌握的知識點與能力和須待彌補的的地方,從而獲得自我學習效果的清晰認識,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二)七年級Section A部分A部分是每單元基本的語言內容,比較注重學生的聽說能力。七年級教材在這一點上與六年級相同,但在要求上有所改變。六年級的1a部分,每單元都是將單詞或片語與圖片配對,注重單詞的圖、形、意三方面的結合,培養學生看圖識字或看詞辨圖能力,注重單詞的輸入。但七上1a不再停留在這個基礎上,它開始注重學生短語的積累,使學生看到圖片能夠寫下相應的短語或聯想到更多,類似「Brainstorming」。到了七下冊的1a則注重學生用完整的句子去表達,讓學生學會通過圖片能夠回答what, when, where… 等問題,而且教材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例如:這是七上第一單元section A 1a, 話題是談論人們正在做的事情,要求是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activities. (見powerpoint 5)這是七上Unit 4 section A 1a,同樣是談論所做的事情,但在這里的要求卻是讓學生寫出多種周末的活動。(見powerpoint 6)八上 section A 1a談論過去的活動,要求學生將句子與圖片配對,注重句子的輸出。(見powerpoint 7)由此可見,從六年級到七年級,教材從單詞—短語—句子步步為營,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表達能力。七年級Section B 部分B部分是知識的擴展和綜合的語言運用。在六年級時,Section B 1a也是以配對的形式出現,單詞為形容詞或名詞。但七年級教材中的Section B 1a非常注重學生的個人表達能力和判斷力,尊重學生的個人想法,然後在1b中以Pair work形式落實,與同學交流想法。例如:七下Section B Unit 21a中向學生征詢作為好朋友哪些方面很重要,從六個方面排序(見powerpoint 8)Unit 3 讓學生選擇自己吃的三明治中所需的東西;(見powerpoint 9)八年級 讓學生填自己收集和想收集的東西…(見powerpoint 10)4、Self-check 部分六年級時的Self-check首先是單詞的自測,(見powerpoint 11)但到七年級時則是單詞的實際運用,具體形式有詞彙自測、詞語運用、完成表格、看圖填表,閱讀後完成任務,根據信息寫作等。每單元1中5個重要單詞選擇填空,再讓學生模擬造句。第二部分則是寫作練習。(見powerpoint 12)到了八年級在後面增加了具有跨文化內容的閱讀材料及相關的練習。二、教材內容的整理及其分析本教材內容看似眾多而不易歸納整理,實際不然。現從教學目標和語言結構兩方面做一扼要的融合。(一)教學目標:(學生應學會的各種話題)1、介紹。自我介紹;家人、朋友、認識的人之間的介紹;根據相關信息辨認人物。電話薄、名性片、書信。2、自己的或他人的愛好及其理由。食物;服裝;某一類電影;學科;球類;運動;天氣;動物;流行文化;日常生活用品。營養配餐;制定出周末或節假日的行動計劃;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3、自己或他人的才能、意願及看法。Let』s提建議;怎樣和自己的朋友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成立各種俱樂部並製作海報;招聘廣告。4、時間表達法。日期表達法(月份、日期);日常生活作息習慣;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課外活動時間。對某一活動進行合理安排(如郊遊、晚會、周末生活等);自己、同學及父母家人的生日。5、物品。位置;物品的所屬;物品的顏色和價格。購物時使用的禮貌用語;找尋物品的位置。尋物啟示,招領啟示。6、居住、職業、天氣。國籍、民族、語言、地址、場所、路線;建築物位置關系;筆友;不同的天氣背景下能做什麼。7、活動與事務。正在做什麼或發生的事情;過去或不久前發生發生的事情;周末所從事的活動;節假日的活動。能就發生的事情做現場報道;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一天的活動並表達感想。8、標志及規章制度。英文表達一些標志的含義;制定並談論校園內一些公共場所的規則;給父母寫一封建議信。9、個人描述及其資料信息。描述人的外貌:身高、體重、發型、面部特徵及著裝特點;住址、對話等;向他人提供自己的個人資料10、定餐或叫外賣。學會為面條或餃子寫宣傳廣告。學會描述食品的製作過程。11、如何給他人進行建議及有禮貌的請求和得到允許。(二)、語言結構:(英語組詞成句的習慣用法和語法規則)1、系動詞be的一般現在時:肯定、否定;一般疑問句及其回答。2、行為動詞如like、have、want 、work、wear等的一般現在時的用法:肯定句與否定句的用法;一般疑問句的肯定與否定回答。3、what、where、where……from、where……live、how、when、what……like、why who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句型:How do you spell pencil4、祈使句,如Let等引導的。5、there be 句型。5、表示性質、品質、寬泛描述的形容詞使用:good、happy、nice、interesting、outgoing等。6、代詞。指示代詞:this that these those;人稱代詞主格they等的用法;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my your his her.7、名詞的復數和所有格形式。8、表示方位的介詞on in under behind等的用法。9、連詞and、but、or.10、情態助動詞如can、 would、 have to等的用法:肯定句與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特殊疑問句。can表示許可的用法; 11、表示頻率的副詞: often、usually、sometimes、always等。12、詢問時間(標准用法);詢問年齡(標准用法)。13、現在進行時的用法:一般疑問及其簡單答語。14、一般過去時的用法:規則動詞和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 was/were結構。 15、一般將來時的用法:be going to, will 的用法。16、比較級和最高級: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變化規則,規則變化及加more,most的。17、慣用語 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o you think of… I do, too. / I don』t, either. Could you please…..三、教材的特點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們知道,Go for it! 以《英語課程標准》為依據,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它的基本編寫思路是:以話題為主線,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知識結構的學習,以一種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情,真正體現「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through doing」。因此,教材內容的分析。從上述扼要融合,可以看出六、七年級教材內容的編排具有以下特點:特點1:Go for it! 注重語言的作用,努力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英語,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語言,積極地運用語言,而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知識。六、七年級教材運用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多種形式的交際性活動,如角色扮演(Role-play)、信息溝(Information gap)、解題(Problem solving)、猜謎游戲(Guessing games)、朋友交談 (Talking)、新聞采訪(Interviews)、電子郵件往來(Writing emails)、互致書信(Writing letters)、表達對活動的觀感(Expressing opinions)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語境,幫助學生學會使用英語。特點2:Go for it! 教材內容富有時代感,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始終對教材充滿興趣,對學習保持熱情。在教學目標當中,扼要的十個話題分項里,無一不是取材於學生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瑣事。令同學們感到親切、真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同時,也為他們在小組活動中或在課後的生活實踐中應用所學英語語言知識,提供了相似的情景、必要的語言結構、恰當的詞彙或習慣用語。為初中英語教學的生活化尋找到了切入點。這是七年級部分單元的title與topic對照表,七上Unit1 I』m watching TV. Unit 7 How was your weekendUnit 8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學生的活動Unit 2 It』s raining! 天氣變化Unit 3 What does he look like 外貌和品質Unit4 How often do your exercise 業余活動Unit5 What』s the matter 健康話題Unit 6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交通方式Unit10 Don』t eat in class. 學校規則七下Unit1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邀請他人Unit 2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性格特徵Unit 3 How do you make a milk shake 家居烹飪Unit 4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學校出遊Unit 5 When was he born 名人簡介 Unit6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假期計劃Unit7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人生規劃Unit8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日常瑣事Unit 9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談論家鄉以上可以看出,七年級教材中的話題——業餘生活、假期計劃、家居烹飪、名人簡介等等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教材也提供了許多符合學生真實生活的信息,如新聞(News)、電子郵件(Emails)、書信 (Letters)、問卷 (Questionnaires)、調查(Surveys)、廣告(Ads)、邀請函(Invitations)等,激發學生參與真實語言活動的動機,引導學生做真實的事情。特點3:教材在系統編排語言知識的同時,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由淺入深地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八年級教材繼續突出交際和文化,使學生逐步學會在實際情景中恰當而靈活地運用語言。課本涉及到的文化知識有:西方人的生活習俗、勞動習慣、業余活動,西方人的交通方式,英國的交通規則,健康之道、派對禮儀、西餐、餐桌禮儀、國內外電視、電台文化等等。特點4:Go for it! 教材以螺旋形式呈現話題和語法項目,同時在設置話題次序時,充分考慮語法項目學習的合理性及相關難度。從話題在教材中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同一話題隨著學習的深入,內容不斷充實,通過「滾動」呈現學習,不斷深化。而且支持話題的「任務」、「活動」也不斷升級,伴隨語言學習不斷從「低級」走向「高級」。我們來看六、七年級各單元語法結構分布。其中,與How及帶how疑問詞有關的疑問句出現在七上Unit 2, 4, 6, 7,8, 情態動詞的學習循環出現在七下Unit1,8單元,比較等級分別在七下第2,9單元,現在進行時表示將來的用法兩次出現,分別是七上第1單元和2單元,七上中7、8單元學過的一般過去時,作為七下的重點語法項目之一,又出現在七下第5和6單元。將來時出現在七下第6 和7單元中。可見,語法項目在教材中的編排也是階梯出現的。六年級時每單元生詞量平均在30左右,七年級平均40左右。同上個學期一樣,詞彙量的擴大又會給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生帶來一定的壓力。特點5:圖表結合,文字點睛。每個單元都以明確的小任務呈現,2/3的任務都是以圖表的方式顯現出來,再左以精妙的文字點明任務的主旨。充分運用了初中學生喜歡色彩鮮明的圖片的心理規律,和他們從簡明的表格中易於獲取知識的認識能力。學生一圖表,基本就能知道每個小任務的具體含義。特點6:以活動為載體,融知識點、技能、教學法為一體。每個小任務都可以成為一個活動,或個人或小組或團體。以明顯的小標題形式顯示了教學方法,暗示了學生應該獲得的使用英語語言的具體技能。從而明確了師生在具體教學中的每個小目標。同時根據具體的活動任務和學習目標,聽、說、讀、寫各個技能或一個或兩個進行不同的組合。體現了 「聽說領先、讀寫跟隨」的功能意念教學法的外語教學主流理論。另外「活動」無處不在,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走向語言學習的人際交往之路、合作之路,進一步培育學生「有聲」運用語言的膽識和能力。以此逐漸避免「啞巴」語言教學的不利因素。特點7:准確性與流利性相結合,體現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每個單元前幾項練習強調發音、單詞拼寫、句型結構的准確性,這是面對全體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與技能;而後面的活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語言的流利性,這同樣也時面對全體學生,但對於有困難的學生的要求相對而言要低一些、寬松一些。根據這個特徵,在B部分中的某些任務,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刪減,讓學得快的學生盡力掌握並完成。從而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特點8:強調課堂上師生互動。新教材強調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師生在課堂上要加強互動,教師要有效地處理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要改變過去課堂上老師主講,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教師課堂上主要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讓學生講英語、用英語、用英語思考,用英語交流,用英語來獲取信息和傳遞信息。學生學習中碰到問題,老師應引導學生自己討論、分析、辨別、而不是老師直接給答案,以達到真正把學生能力培養出來的目的。特點9:知識點服務於話題與活動,呈扇形串聯。上述語言結構的要點中可能看不出這一特徵,但當你在總結本教材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或在具體教過程學中,我相信你將深有同感。這種編排滿足了各個話題所需的語言功能要求,也滿足了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激勵著他們不停地向前學習和探索。強調了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掌握它的交際性功能、聽說功能,其次才是語言結構和語法規則的掌握」這一外語教學指導策略。四、教材的主導理念及理論仔細分析教材的編排體例與內容上的特徵,概括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及感悟,它深刻體現了下列初中外語教育教學的主導理念。1、學生為教育教學之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這就是「人本主義」思想的體現。在這種理念之下,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的主體性,相信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自控意志。教材用靈活多變的圖片、色彩、人物、情景、表格、文字、錄音、影像等方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學習的主體、主動、自覺、自控的意識;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認識事物、思維推理、領悟運用等的學習能力;來充分調動學生的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獲得成果與習得英語學習技能的成績感。2、現時生活現象和事務是語言學習的無盡甘露。多元評價語言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只要人們發出表示意識的聲音,無論是本民族語言或是外語,那麼語言就脫離不了「它作為人們生活中意識交流的有聲工具」這一本質特徵。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善於將書本上和課堂上的英語知識應用於他們的現時生活中。凡能用漢語表達的意識,都能用英語表達。3、外語教育教學的「情景教學」、「功能教學」、「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教學」 等理論。教材中有眾多的聽說內容、小組合作項目、取材於生活中的實例片段,強有力地說明了這些理論的應用。4、話題型的任務探究教學模式。新教材每單元設計一個話題,並以此為中心,通過語言結構、功能項目為主線展開,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方式,以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新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活動,如填寫問卷、調查、訪談、書信、郵件往來等,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同時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為任務型教學創造了條件。本教材設計了 十幾個話題,同一話題隨著學習的深入,內容不斷充實,通過「滾動」呈現學習,不斷深化。The family 、Spending time with friends、Food、School Subjects 等話題在 六、七年級中均呈現。支持話題的「任務」、「活動」也不斷「升級」,伴隨語言學習不斷從「低級」走向「高級」,貫穿於教材始終。5. 多元評價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對於教材的分析,僅是本教材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第一步。還有對所學生具體情況的分析,還有對教學實驗中實際變化的不斷總結,還有…我相信,隨著本教材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使用,廣大同仁們對它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更趨科學。五、教學建議(一)字母教學六上教材共10個單元和一個復習單元。前3個單元為起始單元,安排起始單元的目的是緩解後續內容起點過高的問題。起始單元部分增加了字母教學的內容,引入了部分日常用語。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字母教學的時間。建議集中學習字母的讀音與書寫,在1-2課時或1-2周內完成字母教學,不要拖得太長。英語字母教學是入門階段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對以後的教學效果影響很大。幫助學生學好字母的讀音與書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對進一步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字母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注意貫徹先聽說、後讀寫掌握字母的原則。聽說讀寫每一項進行的時間不宜過長,要根據班內學生接受的程度靈活變換,穿插進行,以免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2.認讀字母時,教師要逐個字母進行。先示範字母的讀音,要求學生靜聽,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型,再進行模仿。如果班級太大,學生較多,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聽清教師的發音,看清口型,教師要走到教室中間或兩邊合排中間示範。每個字母要用聲調和降調來讀,使學生對英語的升降調有個
『柒』 介紹自己的英語作文 文中必須有我很外向 友好 擅於與人相處
一、教材修訂的時代背景
義務教育三、四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試用修訂本),是在原教科書的基礎上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的精神修訂而成的。
教科書從內容安排到編排結構以及採用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實現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開發智力,培養觀察、記憶、思維、想像和創造能力;了解文化差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次教材修訂的時代背景是:
(一)人才培養的要求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在綜合國力的形成中處於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這對於培養和造就我國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國家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新目標。而作為基礎教育一門重要課程的外語學科,其教科書也將作一些必要的修訂,以便更好地為新世紀人才的培養目標服務。
(二)時代發展的要求隨著中國加入WTO日子的臨近,及以網路技術和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與國際間的交往將日益增多,而英語是國際交往最重要的語言工具。據1999年的統計,世界上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達到3.75億。同時還有20多個國家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使用,共計超過10億人,全球80%以上的網頁為英語網頁。英語由於其地位的重要性和使用的廣泛性而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有些國家,如日本,已充分認識到普及英語教育對發展國家經濟的重要性。政府的專家委員會甚至提議國會通過立法把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以激勵全民族學習英語的熱情。
(三)學科價值的重新認識過去我們在教學英語時,往往比較重視智力方面的培養目標。而現在,英語學科除了培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外,也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動機,興趣,自信心,學習策略等),重視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增強他們的世界意識,並在培養寬闊的心懷,健全的人格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教材使用者的信息反饋這套教材於92年在全國投入使用後,到目前為止已經過了8年時間,廣大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肯定教材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和要求,如學生的練習量偏少,起始年級寫作訓練不夠系統,初三年級教學內容安排過重,有些單元話題與學習內容的結合不夠緊密等,因此有必要對教材進行修訂,以使它更加符合教學的實際。
二、教材內容介紹
修訂後的初一上教科書與原教科書一樣,共分16個單元,以4課為一個單元,但每個單元的內容作了一些調整。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的規定,初中每周有4節英語課。每個單元的教學可用5節課完成,復習單元用4節課。每個單元的最後一課以復習為主,根據需要可安排測試。請看下錶:
原學生用書目錄
修訂後學生用書目錄
Unit 1 Hello!What's your name
Unit 2 Nice to meet you !
Unit 3 Can you spell it
Unit 4 Numbers in English
Unit 5 What's this in English
Unit 6 How old is he
Unit 7 Is this your pencil box
Unit 8 Mainly revision
Unit 9 The new students
Unit 10 Where is it
Unit 11 Come and meet the family
Unit 12 Where can you see
Unit 13 What colour is it
Unit 14 That's mine!
Unit 15 what's the time
Unit 16 Mainly revision
Unit 1 Hello! Nice to meet you
Unit 2 Can you spell it
Unit 3 Numbers in English Unit
4 What's this in English
Unit 5 How old is he
Unit 6 Is this your pencil box
Unit 7 The new students
Unit 8 Mainly revision
Unit 9 Come and meet the family
Unit 10 Where is it
Unit 11 What's in the teacher's room
Unit 12 How many kites are there
Unit 13 What colour is it
Unit 14 Whose clothes are these
Unit 15 What's the time
Unit 16 Mainly revision
此次教材修訂,主要變化體現在:
(一)增加語言實踐的量 根據修訂本大綱增加閱讀量的要求,學生用書每個單元由原來的四頁增加到五頁。最後一課為2頁,其餘是課為一頁一課,每個單元的最後一課以復習為主,根據需要可安排測試。練習冊每個單元由原來的四頁增加到六頁。前3課為一課一頁,每課練習2-5個不等,第4課共3頁,包括7-10個練習。其中有些練習標有號,僅供有條件的班級選用。
(二)體現新的國際音標 為了讓學生能夠跟上國際上英語語音的發展,了解英語語音的發展動態,學生用書在保持原來音標的基礎上,在按字母順序排列的詞彙表中,增加了新的國際音標拼讀。並在教科書的最後附有英語國際音標變化表,同時在教師用書的附錄部分也作了說明。
(三)適當調整了詞彙量 新修訂的大綱在原來詞彙表的基礎上增加了220個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和交際中所需要掌握的詞彙。初中二級要求掌握800個左右的單詞和認讀400-500個單詞,詞彙不再按技能區分等級,而只分為掌握和認讀兩類。教科書逐步編進了大綱所增加的詞彙,其中學生用書第一冊(上)共收錄了約300個大綱詞和50個非大綱詞。詞彙表中大綱詞用黑體標出,非大綱詞用白體標出。同時在附錄部分增加了單詞按詞性分類表和縮略詞表,目的是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語法項目為語言運用服務 教科書對語法項目作了適當調整。把原來初一下冊的there be 結構移到上冊學習,同時,更加強調從語言運用的角度來學習語法。如在第一單元的最後一課中,通過插圖復習了在四種不同情景下的介紹或打招呼用語。1)-Good morning,I'm Gao Hui, -Good morning, Miss Gao. 2)-Hi, Jim! How are you -Fine, thanks, Li Lei. And you -I'm fine, too. Thank you. 3)-Hi, My name is Wei Hua.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Ann Read.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這種把語法置於不同生活情景之下來學習,以達到交流目的的活動是此次修訂教科書所大力提倡的。同時在進行必要的語法講解時,可暫不出現或少出現語法術語。講解要簡明扼要,要注意貫徹講練結合,精講多練的原則。
(五)加強了寫作訓練 此次教材修訂力圖改變原教材比較重視聽說訓練而相對忽視寫作訓練,書面表達練習缺乏系統性的遺憾,從一開始就安排了不少抄寫字母、單詞、句子的練習,同時讓學生注意標點符號、大小寫,了解英語句子與母語的不同,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此基礎上,安排了一些翻譯、改寫、看圖寫作和命題作文練習。如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ce yourself/your family/a new student in your class. Find a picture or draw a picture of your family, then write out a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y. Read the email and write an email message back to your friend.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 bedroom 等。
(六)重新設計了版式和插圖 教科書對原有版式進行重新設計,更換了封面,增加了彩色插圖,課文中的人物採用了卡通畫的形式,以期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在原有人物的基礎上,還增加了黑人Smith (David Smith, Joy Smith,Mr Smith and Mrs Smith)一家。
三、教材的特點:
(一)重視以人為本,強調素質教育 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思維能力,使學生獲得為適應學習化社會所需要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在學習的基礎上了解文化差異,發展健全的人格,培養合作精神和社會公德意識。
(二)重視語言應用 教科書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習得語言,在用中學,積極地運用語言,而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知識。因此,教科書在每一單元力圖通過任務設計(task based)的形式,介紹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多種形式的交際性活動,如角色扮演(Role-play)、信息交流(Information gap )、解題(Problem solving)、猜謎游戲(Guessing games)等活動。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了使用英語的語境,有助於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結構實施大綱規定的交際功能,如問候、道歉、建議、邀請、描述人物和行為等。
(三)激發興趣 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安排了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教學內容。就第一冊而言,所有插圖都改成了孩子們喜愛的卡通畫,教科書編排了大量的歌曲、游戲、猜謎、對話、角色扮演等活動。教科書還選擇了一些節奏詩(chant),這些富有韻律的小詩,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訓練他們的語音語調。教師教學用書在每個單元的最後,還提供了一個some ideas for extra practice or enrichment的欄目,目的在於從培養興趣的角度補充一些有益的教學活動方法及建議。
(四)體現真實 教科書所選擇的語言材料及所設計的語言情景,力求真實,盡可能反映學生的現實生活。如,安排學生通過識別電話號碼、傳真號碼、手機號碼、車牌號碼、郵政編碼學習英文的阿拉伯數字表達;通過一張火車票學習時間、車次、價錢的表達;通過計算機鍵盤學習英文的26個字母;對同學做學習情況調查,給同伴介紹自己的家人等。
(五)反映時代 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教材的內容盡可能地反映了時代的變化,如網路知識、電子郵件,香港、澳門的地理位置等都體現在課本內容中,在教科書的開始幾個單元,通過單詞的拼讀了解一些經常在報章上出現的縮略詞如HK,IBM,ID,PRC,RMB,SAR等。
(六)富於啟發 新教材鼓勵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教學。在呈現語言知識時,盡量提供有實際意義的情景,啟發學生動腦思考,讓學生自己推測、發現、歸納,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觀察、注意、聯想、記憶、思維、想像和創造能力。如安排學生觀察對比兩幅類似的圖畫,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盡可能多的不同之處,或在一幅圖內找出盡可能多的單詞,或在安排對話時,只提供一個情景,讓學生根據情景編造對話等。
(七)重視文化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應該學會與來自不同社會背景、文化習俗、政治制度的國家的人們和諧共處,學會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裡生存和發展。新教材力求通過所編材料給學生提供了解國外文化的機會。通過價值觀念、思維模式、文化風俗、飲食習慣、禁忌幽默的比較,使學生在理解和尊重外國文化,增強世界意識的同時,更加熱愛祖國的文化。
(八)練習多樣 除學生課本外,練習冊增加了許多新的內容,練習形式比較多樣、活潑,內容緊密結合學生課本。第一冊每個單元共6頁,前3課為一課一頁,每課練習2-5個不等,第4課共3頁,包括7-10個練習。許多練習都設有簡單的情景。除培養聽、說、讀能力的練習外,還提供了組詞成句的寫的練習。練習量比較大,多數為必做,少數為選做,以適合於程度不同班級學生的需要。其中有些練習標有*號,僅供有條件的班級選用。
(九)系列配套 這是一套教科書和教輔保持同步,整體系列配套的教材,它包括教科書、練習冊、教師教學用書、閱讀訓練、教學掛圖、錄音磁帶[分口語(學生版和教師版)和聽力兩種]、VCD、DVD等。初一課本還配有抄寫本、英語的發音和拼法、英語字母卡片和英語國際音標卡片(學生用)、英語字母圖表和英語國際音標圖表。
(十)建立評價系統,保證達到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教科書建議當學生條件成熟時進行測試,進行定期的診斷性測試。為了幫助師生貫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重」的原則,配合本套教材設有評價系統。
四、教學英語的一些建議
前面已經提到,英語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語言,同時它和漢語差別很大,在入門階段,為了幫助學生學好英語,我們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培養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濃厚的興趣可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學習。古今中外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產生強烈、濃厚的興趣。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初一學生的特點是興趣廣泛但穩定性較差,意志力薄弱,興趣持續時間較短,一遇到困難就容易喪失興趣。根據調查表明,初中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水平下降,其中初一與初二,初一與初三之間差異顯著。興趣的喪失導致部分學生失去繼續學習的動力,從而產生厭學的傾向,使得兩極分化現象日漸嚴重。為了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我們需要做到:
1.明確外語學習的重要性 向學生強調英語的重要地位及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遠大志向,幫助他們形成明確而強烈的學習動機。
2.採用啟發式教學 教師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設問、質疑等方式,創設問題情景,採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引起他們新的探究活動。
3.選擇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材料 教材安排了新穎有趣、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就第一冊而言,就安排有歌曲、游戲、謎語、壓韻詩、小對話、小表演等活動,非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培養師生關系 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高超教學技巧和熱愛學生的教師往往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而融洽的師生關系又能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樹立信心 要想學好英語,除了有濃厚的興趣外,還得有堅強的決心和高度的自信心。古人曾指出:「學者須先立志」,「無志則不能學」。一旦學生有了自信心,他就能克服困難,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心理學研究表明,自信心的培養與下面幾個因素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
1.成功的學習經歷 建議學生在初學英語時,教師要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切合自己實際的目標,通過順序漸進的學習及一點一滴的進步,使他們逐步建立起成功感。成功越多,自信心就越強。
2.教師的態度 學生非常在意教師對自己學習的評價。教師的一句話、一個手勢或一種表情,往往都對學生具有強烈的暗示作用。因此對教師而言,首先需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對學生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多給學生成功的暗示,不要輕易打擊學生的自尊心,特別是在上第一節課時,教師要努力創造友好和諧的氣氛,消除學生對上中學以及對外語學習的畏懼心理。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思想和情緒的變化,設法迅速使學生安定情緒、充滿信心地迎接新的學習。
3.學生的自我評價 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過高或過低地自我評價都不利於自信心的培養。對於中國學生而言,往往存在著缺乏自信、自我評價偏低的傾向。因此要多鼓勵學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學好英語,鼓勵他們多動口,勤動手。
(三)養成良好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學習習慣。好習慣能幫助一個人提高學習效率,使他終生受益。但良好習慣的形成非一日一時之功,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通過不斷的積累,多次練習之後才能逐步形成。學生學習英語之初是培養良好習慣的好時機,否則,一些不良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這些不良習慣包括:用漢語注釋英語單詞,一字一字地用手指著文字進行閱讀,閱讀課文時喜歡念出聲音,寫作業時不願意回頭檢查,不能堅持使用工具書,遇到問題總喜歡先問別人而不願意自己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多。例如:上課時專心聽講,勤於動腦,善於思考,認真記筆記。學習單詞時要知其音,明其形,懂其義,要掌握正確的字母及字母組合的拼讀規則。在學習語法時,強調語言應用,善於歸納總結。在做聽力練習時,要克服緊張心理,第一遍光聽不寫,明白大意;第二遍邊聽邊寫,掌握細節;第三遍復習檢查,查漏補缺。在進行口語訓練時,要克服怕羞心理,踴躍發言,敢於開口說英語,積極參加課堂上的各種教學活動。在閱讀課文時,注意方式和速度,善於了解事實,發現問題,推斷未知信息。在做寫作練習時,起始階段要注意標點符號,大小寫,字跡要清楚。平時養成按時完成作業,勤用工具書,科學利用時間等好習慣。
(四)形成正確的學習策略 外語學習策略是指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用以提高學習質量、學習效率的任何活動。它涉及到學習背景、學習目標、個人知識、學習計劃、學習方法和技能及學習中的自我監控與調節等各種與學習有關的因素。如怎樣理解、記憶和運用所學知識,應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支持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等。其中,對英語知識的學習方法,我們提供以下建議:
1.語音學習 這是學好英語的基礎。理由很簡單,如果單詞讀不準,句子不能上口,那就無法學好任何語言。要學好語言,首先要用心聽老師的發音或聽正確的錄音,聽准了,就要大膽開口,反復摸仿,耐心糾正,直到發准了為止。不要怕錯,開始模仿時不可能就很正確,只要肯用心而又耐心,沒有學不會的。
2.詞彙學習 英語用的是拼音文字,中國學生從習慣於方塊字到學習拼音文字,本來就不容易,何況英語單詞的拼法又很不規則,困難就更大了。盡管如此,大部分的英語單詞的拼寫和讀音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從開始學單詞起,就要注意單詞的讀音和拼法之間的關系,即拼讀規則,切記不要像記電話號碼那樣去記硬背單詞的拼法,要逐步掌握了拼讀規則以後,遇到符合規則的單詞,就可以舉一反三,知道怎樣讀法,做到「見形知其音,聽音知其形」。
3.要掌握正確的學習語法的方法 要學好英語,語法是不能不學的。但是光聽懂老師講的語法規則,或是能背誦語法規則,是學不好英語的。語法包括詞法和句法兩個方面。對於各種詞形變化,不但要能辨認,而且要用得熟練准確。句法比詞法更重要。不掌握句法就無從造句。不會造句,就不能表達思想、不能運用英語達到交際的目的。句法的重點是句子結構。對英語的常用基本句型要多練,達到不加思索,脫口而出的地步。
(五)端正學習態度
1.要勤學苦練 外語是一種交際工具。學習外語就是學到熟練地使用這個工具的本領。掌握工具的主要途徑是練。學外語的過程是一種練功夫的過程。學英語,語言知識是必須學的,但是只有通過足夠的練習,才能領會所學的知識,逐漸達到純熟地運用的地步。而要達到能聽懂、看懂英語,能用英語說和寫,也就是能使用這個交際工具,非勤學苦練不可。
2.要積極大膽 要大膽地說,大膽地讀,注意克服畏難、怕羞、不敢開口的心理。
3.要持之以恆 學習英語,要靠日積月累地堅持學習,最忌一曝十寒。開始學習時,覺得新奇,興趣很濃,往往忽視學習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不少學生,開始學得不錯,漸漸跟不上了,原因很多,而怕困難,不能堅持,往往是原因之一。
追問:
英語作文
『捌』 急~~~!請寫作高人幫忙,懸賞40
英語教學反思
新課程英語教學改革,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下面簡單地回顧一下開學以來所做的一些英語教學工作。
一、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二、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閱和協調的方法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或採用測驗及非測驗形式,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改進的誠績,及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某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側重於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能力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英語教學反思
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其課堂教學具有不同於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內容編排突出了對這種能力的培養,採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 英語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為主,樹立一種「大英語教學觀」,讓英語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英語教師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英語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於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英語教師過分強調英語知識的教學,結果培養了一批「啞巴英語」「聾子英語」。這次中學英語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餘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是應該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中學英語教學大綱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由以本為本向以用為本轉變。英語語言是一門不斷發展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英語教材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英語就必須融入英語的海洋,跟上英語發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英語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英語,能夠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例如當今流行的email(電子郵件),surf on the internet(網上沖浪),clone(克隆),netizen(網民)等。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不能體現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刺激學生的不同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 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英語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特殊意義。英語課的討論法應具有更廣泛的內容,更自由的民主氣氛,不但可以討論本課的問題,而且可以用英語發表自己的見解,縱論國內國際的是是非非。而討論課是在考驗老師對整個課堂的駕權能力,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常有學生在討論課時不用英語,或者是說與本堂課毫無聯系的話題,這需要老師時常督促。
在這多年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使教學活動在一種輕松,民主的氣氛下進行。到底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用何種姿態面對學生。老師在不能體罰的情況下,還能採取哪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這些都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玖』 如何有效提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眾所周知英語寫作是中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具體體現,但也是中學生們一個較為薄弱的學習環節,經常出現的問題可能有:單詞拼寫錯誤,語法錯誤、句子結構有誤,連貫性缺失、中式英語等等。面對現狀,本文試從日常的教學實踐出發,就如何提高英語寫作能力談談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一、明確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教學的重要意義。
首先,英語寫作能力教學有助於中學生獲取課內外信息,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其次有效英語寫作能力訓練能幫助中學生建立合作機制,促進全體中學生的互動發展;再次,寫作能力教學中倡導形成性評價方法,讓每位中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學習過程及樂趣;最後,英語寫作能力教學過程中注重立體的系統性訓練,提高中學生的整體英語素質及各種能力的養成。
二、 通過閱讀和模仿,擴大詞彙量,豐富表達手段。增強中學生英語寫作基本能力
學生在寫作中最大的問題是詞彙量不足,這明顯與平時不重視詞彙積累有關。作為一名學生,僅靠精讀、泛讀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意識地擴大閱讀量。閱讀是掌握語言知識、打好語言基礎、獲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多讀書,多積累知識,多觀察生活,是寫好文章的必要准備。比如,經常瀏覽一些英文報刊雜志以及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水平有選擇地閱讀一些英語讀物,都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幫助。在閱讀中,我們要多記憶一些常用詞彙,歸納分析一些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相關習語以及固定搭配,以擴大詞彙量。通過閱讀,我們也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詞語、句型和篇章結構等知識。另外,在閱讀過程中,還要善於總結一些典型句型,盡可能多地背誦一些精彩段落、重要章節,以培養自己的語感,為寫作積累素材。模仿好的句式結構或背誦範文也是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極好途徑。模仿有利於我們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法以及提高寫作技巧和技能。平時遇見好的文章,把它們按照不同體裁和主題整理出一些範文,盡力背誦下來。如果有二、三十篇不同類型的好文章爛熟於胸,自然對寫文章會有所借鑒,也不會感到束手無策。
三、通過教師的引導,使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水平更上一層樓。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重結果的寫作教學,它強調語法,句法,詞彙和拼寫等句子層面上的教學,寫作的內容和寫作的過程往往被忽略。有效的寫作教學應該是一種重過程的教學,應該將學生和學生的需求置於師生間交互學習的中心。教學力求營造一種氣氛使學生能夠共享信息,互相幫助,把寫作視為一個過程,而第一稿只是這個過程的開始,寫作時敢於大膽嘗試。傳統的教學模式內容枯燥,手段單一,雙向交流活動較少,難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難以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豐富教學手段。在寫作課的訓練過程中,教師應把技能教學納入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中,多結合實例教學生一些英語寫作技巧,並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度,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語境中准確用詞,掌握技巧,提高寫作能力。另外,現代多媒體技術也應該引入到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網際網路上豐富的資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通過網際網路上的英語寫作資源了解最新的發展動向,同時參與在線交流,促進語言的學習。在老師的引導與輔導下,學生通過親身的探索與實踐,找到並充分利用適合自己的網際網路寫作資源,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還使個別化教學成為可能。這種信息化教學既能豐富教學手段,又能充實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最後,還要抓好英語寫作教學「五化」的落實,即中學英語寫作要求層次化,寫作形式多樣化,寫作內容生活化,寫作教學過程化和寫作反饋公開化。
總之,寫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有機結合。在「教」和「學」這對矛盾中,「學」是主體,起決定作用,「教」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因此,學生除不斷鞏固自身的語言基礎和寫作技巧外,還要堅持寫作實踐;教師也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更新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力爭提高中學生英語寫作的實效。
『拾』 王京華的論 文
1.合作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河北大學學報2010(4)第一作者2.高校英語教師自主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河北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4)第二作者3.高校英語教師自主發展影響因素調查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9月第二作者4.語篇思維模式與英語寫作教學,《教學與管理》,2008年3月,第二作者5.論高校教師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教育探索》,2008年5月,第二作者6.高績效教師團隊的領導力探析,《當代教育科學》,2008年5月,第二作者7.信息環境下的教師發展模式,《成人教育》,2008年11月,第二作者8.談文化差異與英漢詞彙不對應現象,《教學與管理》,2008年12月,第二作者9.論高校教師自主發展與教師培訓, 繼續教育, 2008(2)第二作者10. 論中國學生英文寫作思維模式的建構,當代教育科學,2007(10)第一作者11.網路環境下的反思性教學,河北大學學報, 2007(6)第二作者12.計算機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研究,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10)第二作者13.形成性評價對英語學習策略影響的實驗研究,河北大學學報,2006(4)第一作者14.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試驗研究,寧夏社會科學,2006(5)第一作者15.中西方禮文化比較研究,河北學刊,2006(4)第一作者16.《飄》中兩位女性形象的反叛意識探析,山東文學,2006(7)第一作者17.大學生網路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時代文學,2006(3)第一作者18.網路環境下的反思性教學及教師角色,當代教育科學,2006(18)第二作者19.論元認知在英語聽力學習中的作用,時代文學,2006(3)第二作者20.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當代教育科學,2006(20)第二作者21.教師角色的演變—從規定性到建構性,教學與管理, 2007(2)第二作者22.計算機、網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2)第二作者23.Formative Evalu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外語教學法的機遇與挑戰(第二屆中國外語教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