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母語負遷移對初中生英語寫作的影響的開題報告的創新之處怎麼填
收集學生作文, 批改作文,詳細修改, 判斷錯誤源自漢語, 則推斷為受母語負遷移。 這是思路0280
② 母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 近5年國內外的研究成果!!
語際遷移主要有兩種,正遷移和負遷移。凡是母語對外語學習有促進作用的,我們稱其為正遷移,凡是母語對外語學習產生干擾作用的,為負遷移。而一個人,一旦掌握了第一種語言,母語,這種語言就必將成為他終身離不開的工具,所以,一個人學習外語,尤其是學習外語的初級階段,即在學生對外語語言體系熟悉之前,母語是可以吸取經驗的唯一語言體系,這樣一來,很容易就把母語的語言規則和結構運用於外語學習,也就是說,不可避免的…
語言遷移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學生在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試圖藉助於母語的語音、結構、語義和文化來表達思想,就會產生語言遷移現象。語言遷移分為兩種:正遷移(posi tive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transfer)。當母語的某些特徵同目的語相似或完全一致時,往往產生正遷移。例如,英語和漢語的基本語序均為S+V+O(主語+謂語+賓語),「我說漢語」(IspeakChinese)這個句子中,漢、英兩句語序完全一致。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學生就藉助於母語的語序用英語詞彙構成一句正確的英語句子。
論母語遷移對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1)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Before language learners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they have been using their mother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 so that they have been very familiar with the rules of mother language. In addition,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when they learn a new language, they transfer those rules into the second language unconsciously, and then transfers appear. However,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s in their usages, rules and so on. For that reason, two kinds of transfers form. They are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This essay firstly illustrates the definition of transfer and the importance of mother language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n it discusses the reason that causes transfer. Next, it illustrates the manifestation of transfer in language knowledge and culture separately in detail. In language knowledge, transfer will appear in English letter』s learning, phonetic, lexical, grammar and discourse. In culture, transfer will appear in two areas: lexical meaning and pragmatics. Finally, this easy will giv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of the right treatment to the mother 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 mother language; negativ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language knowledge; English teaching
【摘 要】 語言遷移是二語習得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因為在語言學習者學習語言之前,他們就一直使用母語與他人進行交流。因而,他們對於母語的規則已經非常熟悉。又由於語言學習之間存在著共性,所以,在學習者學習外語時,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將母語的一些習慣遷移到他們所學的外語中去。而後,遷移就發生了。然而,兩種語言之間在使用習慣,規則等眾多方面存在著異同。這就使語言在遷移過程中發生了兩種變化:正遷移和負遷移。本文首先對遷移的定義以及母語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重要性進行闡述。然後討論了遷移產生的原因。接下來,分別就遷移可能出現的兩大方面(語言知識方面和文化方面)進行詳細的描述。在語言知識方面,從五個方面描寫母語的遷移的表現:英語字母的學習,語音方面,詞彙方面,語法方面和語篇方面。在文化方面,則從兩個方面來描寫:詞彙文化方面和語用方面。最後,本文提出一些認為在教學中可以採取的正確對待母語遷移的方法。
摘 要 本文依據長期的教學和大量的觀察,從遷移的角度出發,探討分析了福建方言對方言區大學生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發現方言語音與英語語音存在著很大差異,構成了方言區大學生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因素。加強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對福建方言區的英語教師的教學和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將有所裨益。
關鍵詞 福建方言,英語語音,負遷移,語言學習焦慮
一、遷移理論
在心理學中,遷移指的是人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在新的學習環境中發揮作用的心理過程。[1]在外語學習研究領域中,遷移是指母語知識對外語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是許多語言學家和心理語言學家所探討的重要問題之一。
1957年美國語言學家Lado在《跨文化語言學》中認為:在外語學習環境中,學習者廣泛依賴已經掌握的母語,傾向於將母語的語言形式、意義和與母語相聯系的文化遷移到外語學習中來。奧得林(Odlin)[2]把遷移定義為:遷移是一種影響,它來自於已習得語言(可能是錯誤習得)與目的語之間的共性與差別。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將母語遷移歸納為如下四個方面:正遷移、負遷移、迴避和過度使用。由於本文主要討論負遷移現象,所以這里介紹一下此理論中的正負遷移兩個方面。
1、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 :當母語規則與外語規則相同時,學習者把母語規則遷移到外語中去,這時母語規則能夠減輕外語學習的負擔,減少外語學習中的錯誤,促進外語的學習。這時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是積極的,這種影響叫正遷移。
2、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當母語規則與外語規則有差異時,學習者把母語規則遷移到外語中去,母語便會干擾外語的學習,此時母語對外語的影響是消極的。這種影響稱為負遷移。
由於英語和漢語分屬不同的語系,在語音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因此,在中國學習者的發音中普遍存在著漢語發音的負遷移現象;由於地區差異,又存在著方言語音對英語語音的負遷移現象。依據上述遷移理論,本文將具體探討一下福建方言在方言區大學生的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
二、福建方言與英語語音
「語言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聲音符號的習慣系統』……只有人發出的有意義的成系統的聲音才是語言」[3]。可見語音在語言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語音、詞彙、語法在區分漢語方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等的。相對來說,語音應該是區分漢語方言的主要標准」[4]。可見方言是按照語音來劃分的。
1、福建方言
「方言是民族語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區的人們使用的語言。」[5]方言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個是從結構去看,一個是從功能去看。社會語言學側重從功能方面去給方言下定義,「認為它是一種交際功能受到地區限制,其發展未達到標准化的語言變體。」[6]方言形成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宗教、歷史、地理等各個方面的影響。
福建省是漢語方言最復雜的省份之一。全國各大方言區中,福建占著5種。分布最廣的是閩方言。閩方言分為邵將、閩北、閩中、閩東、莆仙、閩南、瓊文7個次方言,之間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漢時代漢人南侵時與當地的閩越語言不同支系交互的結果。除分布最廣的閩方言之外,閩西有大片客家方言,閩西北有贛方言,浦城縣有吳方言,還有一些地方有官話方言島。福建省境內的方言不但品種多,而且內部差異很大。像連城、尤溪、順昌等地,一個縣內就有幾種、十幾種不能相通的話。福建方言區的學生,由於福建方言的影響,英語發音會遇到一些特殊困難,因此也可以從母語方面探究原因,尋求解決方法。
本文針對在校福建籍大學生方言的語音特點,做一個淺顯的分析、總結,結合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論述了方言的語音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並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以資參考。
2、英語語音
語言首先是由語音組成的,語言的作用首先是交際,交際的首要形式是口語交際,口語交際離不開語言的發音。英語語音是英語使用者所必須遵守的約定俗成的東西,個別語音可以有變化,但是變化不能超出該音音位變化所允許的范圍,否則就會引起發音錯誤。方言區的學生由於受方言影響根深蒂固,在大學階段的學習中又以應試為主要目的,大多沒有受過系統的語音訓練,因此把方言中的語音遷移到英語語音中來,由此造成的語音方面的錯誤是非常突出的,下面具體討論福建方言在英語語音中的負遷移現象。
三、福建方言在大學生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
英語學習中,本族語語音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早已有人論及。「從語音上看,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語言中的音去感知不熟悉的語音」[7]。學習一種外國語的人,尤其是成年人,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受他本族語發音習慣的影響,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本族語的一套發音習慣搬到外國語中去。
這種影響對於那些普通話不標準的學生而言,是十分明顯的。如福建各地對/n/,/l/,/r/基本不分,在上大學英語Focus Listening的第一冊第一課中,對於平行的兩個班,我們在上課時先給一個班講述這三個音的發音特點、舌位,然後做辨音練習,而另一個班我們先不做區分,直接聽音,結果發現第一個班的效果要比第二個班好得多,而第二個班中,城市學生比地縣學生區分得清楚。這就充分說明了受方言語音影響較小、普通話水平較好的學生,其本族語對英語語音的影響就小,而那些方言很重,普通話很不標準的學生,本人方言語音對英語語音的影響就大。
綜上所述,語言具有表意性,「語言的表意性就是語音傳遞說話者用詞彙概念表達的一系列思想」。[8]當語音無法正確地傳遞說話者的思想,或聽者無法用已有的語音知識去感知說話者的詞彙概念時,這種語音肯定會對說話者或聽者帶來一定的影響。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觀察到,方言太重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著焦慮情緒。根據心理學家的解釋,「焦慮是個體由於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其自尊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9]。這種語言學習焦慮對英語學習產生影響如下:
1、英語學習焦慮
福建籍學生由於很多人方言重,無法准確地拼讀單詞、朗讀句子課文,往往面臨一種尷尬的局面:自己讀的材料別人聽不懂,別人讀的東西自己不明白,寫出來大家都明白。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但語音問題是毋庸置疑的。如a moon-lit night,福建籍學生由於n、1不分,是不太可能聽明白什麼意思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英語為工作語言,學生以英語為學習目的語,很多新生剛入大學很難適應課堂活動,逐漸產生焦慮心理,進而影響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對他們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這種影響可從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觀察到。有這種學習焦慮的學生,常表現為「語音變調,不能正常地發出語言的語音和節奏,站起來回答問題有凍僵的感覺,忘掉才學過不久的詞彙,甚至根本不說話,只是保持沉默不語」[9]等。他們回答問題以及參與課堂活動的自覺性很小,傾向於迴避比較復雜的句子,或者經常抱怨課程進度太快,學習太難,需要更多時間去學習。
2、交際畏懼
根據McCroskey(1978)的解釋,交際畏懼指的是個人對於與他人的真實或者預期交際產生的恐懼或者焦慮程度。語音、語調太差的學生由於擔心無法感知他人話語,或者別人不能聽懂自己傳遞的信息,往往不願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課堂上經常有壓力和焦慮,不願坐前排,上課低著頭,迴避與老師的目光相遇,即使被迫進行交際,也是寥寥幾句,不願深入,或是說聲「sorry」結束。這些都是典型的交際畏懼表現行為。他們的交際經常是被迫的、很勉強的。他們對自己的英語能力的自我評估很低,有些學生甚至不認為英語學習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不願為此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因而學習效果很差,效價不高。
3、負評價恐懼
實踐證明,受方言影響大、語音差的學生往往很在意老師、同學對自己語言水平的評價,過於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其行為方式傾向於使可能出現的不利評價因素降到最低程度,經常有意識地迴避或盡早結束交際。對自己今後的英語成就期望不高,在學習和交際過程中常有「自己不如別人」的感覺。這種經常性的提醒會威脅學生自尊需要的滿足,挫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進而增強焦慮傾向。
四、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以上論述證明,福建籍學生,很多人由於受方言影響,英語語音掌握較差,英語學習存在一定障礙,產生語言焦慮。根據有些學者的研究,語言焦慮可能對動作行為產生兩種完全相反的影響:一是「促進性焦慮」(Facilitating anxiety);二是「抑制性焦慮」(debilitating anxiety)。[10]前者有利於外語學習,而後者則相反,而完全缺少焦慮感與焦慮感過強都不利於學生學習動機的提高。為此,在英語教學中,對於由於受方言影響而產生的語言焦慮可採取一些措施予以有效控制。
1、英漢語音分析對比
成人學習英語和兒童學習話語的心理基礎是不一樣的。兒童在客觀環境作用下,通過同化和適應來習得語言,其語言習得的過程和智力成長的過程是一致的。成人學外語時其智力已發展成熟,因此他是從已知的事實出發,採用相應的方法去學習。要克服其本族語的干擾,最好的辦法是進行兩種語言的對比分析,這在語音上已證明有較明顯的進展。[11]因此,對於剛入校的大學生,在語音方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參照普通話語音特點,指出學生方言中的語音失誤並與英語語音進行比較,有目的、有意識地強化訓練,逐漸減少其方言的干擾,提高他們正確發音、拼讀的語言能力。
2、創造輕松、愜意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
福建籍學生語音基礎普遍差,學習中存在語言焦慮,如何將這種焦慮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輕松、愜意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十分重要。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一樣重要。輕松、愜意的課堂氣氛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自尊心,使其對英語學習持一種積極態度,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提高,促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學質量,增強課堂信息反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3、鼓勵學生朗讀、背誦英語材料
語言學習離不開語言材料的積累,朗讀、背誦英語材料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理解內容,另一方面可使學生充分感知語音特徵。提高對語言形式的敏感可以幫助學生注意所輸入語言的特徵,並且注意所輸入語言和輸出語言間的差距,從而更好地掌握語音知識。正確的發音不僅有助於學生聽力、口語的提高,而且也可幫助他們正確拼寫單詞,使其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Odlin, T.. Language Transfer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7.
[3]潘文國. 漢英語對比綱要[M] .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2002. 145.
[4]王福堂.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M] . 北京: 語文出版社, 1999. 46.
[5]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8.
[6]陳松岑.社會語言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7]申小龍.社區文化與語言變異:社會語言學縱橫談[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8]潘諾夫、王仲宣.信號、符號、語言[M].何純良譯.北京:三聯書店,1991.
[9]王銀泉、萬玉書.外語學習焦慮及其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2).
[10]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
[11]桂詩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ujian Dialects i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ts Revelation to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Zhang Shu
(a 2004 graate student in College of E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view of transf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Fujian dial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which, according to large amount of observation and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s, makes a point that grea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dialect and that of English, and hence, the factor of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dialect speaki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English pronunciation is formed. It will be of extraordinary value not only to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 but also to English learners』 study method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n it in Fujian.
Key Words: Fujian dialec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negative transfer,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③ 如何避免負遷移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淺談中英文化差異
新教學大綱規定,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初步能力。英語考試也逐漸向這個方向靠攏。每種語言都背負著其民族的歷史、文化。要談到英語教學就不能迴避中英文化的差異問題。
(一)中英文化存在的一些差異
一、從詞彙的文化負載中看差異
詞彙中往往負載著許多文化內涵。如在中國虎代表的是百獸之王,詞彙中常常出現將門虎子、虎踞龍蟠、虎虎生威等詞語。但在英語中虎的地位被獅子所代替。如英國的別稱以及前段時間播映的動畫片《獅子王》。又如狗在中文中多含貶義:狗腿子、狗奴才等;而在英國文化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再如力大如牛(譯成:as strong as horse)、a busybody並非大忙人而是「好管閑事的人」、black tea並非黑茶而是紅茶、黃色書刊不是yellow book而是dirty book……;因而如果根據字面直譯就會鬧出大笑話。
二、從姓名及稱謂中看差異
1、結構形式上的差異
我們知道,姓名由姓(Family name)與名(Given name)組成。英國人的排列方式是名(Given name)+姓(Family name)而中國人的卻與之相反是姓(Family name)+名(Given name)。為什麼會存在著這種差異呢?這與兩個國家人民的價值觀念有關。由於相較而言英國封建制度存在的時間較短,資本主義發展得較早,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宣揚個人主義至上的思想,崇尚以個人為中心深深地影響了英國人。因此這個國家的國民具有強烈的個體本位主義,反映在名字上就出現了名在前的形式。
而我們中國具有漫長的封建歷史,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強調中庸之道,反對個人主義。最重視的是家族的傳承,體現的是一種群體本位主義。由此出現了將家族標識-姓放在前面而代表個人的名放在後的形式。
2、姓氏使用的差異
由於我國早在遠古姓氏出於圖騰,進入封建社會後常以出生地、封地、官職、封號等作為姓氏的來源,將姓作為一種榮譽。因此在姓氏的選擇和使用上顯得極為謹慎和謙恭。
而英國人卻在姓名的使用上充分顯示了其自我、自由的特徵。有人以職業為名,如:Cook庫克(廚師);有人以家庭關系為名,如:Johnson約翰遜Jackson傑克遜;有人以天氣、季節為名:Snow斯諾(雪)Frost梅弗羅斯特(霜)、Summer薩默(夏天);有人以聖經人物為名:Bible拜布爾(聖經);以長相為名:Strong斯特朗(強壯的)、Longfellow朗費羅(大個子);以神話人物為名:Apllo阿波羅(太陽神)、Hymen海門(婚姻之神)、Mars馬爾斯(戰神);以動、植物名稱為名:Bull布爾(公牛)、Wolf沃爾夫(狼)Rose羅斯(玫瑰花);有的以日期為名:May梅(五月)、Sunday森迪(星期日);以物體名稱為名:Stone斯通(石頭)、House豪斯(房屋)等林林總總,形形色色,不論美醜。有姓駝背的、有姓壞蛋的、有姓胖、姓瘦的、有叫教堂,有叫灌木(Bush)的……因而我們在翻譯英國人姓名時往往用音譯而不用直譯法。
而在取名時又存在著一個更大的差異,那就是在中國社會中子孫及其他位卑者要避尊者諱,不能直呼長輩及位尊者的名諱。例如:唐太宗名李世民,結果觀世音菩薩也被改名為觀音菩薩;唐朝詩人白居易一生不詠海棠只是因為他的母親名為海棠。而在英語國家長輩則以子孫使用自己的名字為榮,於是出現了類似查理一世、查理二世的稱謂,以及爺孫同名的事來。
3、稱呼上的差異
在非正式場合、平輩人中英兩國人都喜歡相互以名字來稱呼以示親密。但在上下輩中的稱呼上,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中國人中需要嚴守上下輩分的差別,對長輩要用尊稱不能直呼其名;在英語國家中則不一定嚴格照此實行,在非正式場合中或雙方關系較為密切的情況下,則常以名字來相互稱呼,對父母、師長、領導、長輩等均是如此。常常出現對父母直呼其名的情況。
在對親戚的稱呼中,中國人分得很細而英語國家則是較為粗略。例如:uncle一詞的中文含義就有伯伯、叔叔、舅舅既有有血緣關系的也有無血緣關系的,是個統稱。這與兩個國家人民的家族觀念有著很深的關系。
此外,中國人喜歡以職務和身份來稱呼,如王老師、老王等;而英語國家則不會如此,如王老師-Mr./Miss/Mrs Wang 而不叫Teacher Wang(但在我們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就曾出現這種錯誤)。
語言是一種工具,由於社會的發展必然出現一些新的詞彙,而留心身邊日常生活中出現的英語詞彙是十分必要的。
如:E-mail(電子郵件) teletext(圖文電視)
homepage(主頁) mobile telephone(行動電話)……
三、日常交談規則習慣
由於我們日常對語言的聽說能力注重得還是不夠,尤其是對某些詞句在具體語境中如何運用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故而在實際運用中常常出現使用了一些句子無論是從語法角度來說還是從語言角度來說並沒什麼問題的句子但卻與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不相符或是想當然地套用一些母語的語言形式即通常所說的Chinese English,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來。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例如:1、對贊揚和感謝的反應就存在著有趣的差異。中國人將自謙當作一種美德,因而在遇到外國人的贊揚與感謝時,外國人說:You did so well. 中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Oh,no.或是Well,just so so.而這一反應將引來贊美者的不快。正確的回答應是:Thank you.
2、電話的開場白上的差異
Hello, this is May speaking. Is that Mary這是英語中一個簡單的電話開場白。中文意義為:您好,我是梅。你是瑪麗嗎?這里就不能簡單地運用中文想當然地用上I am和Are you的句式。
3、其他差異
對於中國人來說純粹屬於自己的隱私似乎沒有,而英國人卻極為重視個人隱私。中國人見面喜歡問的年齡、收入、婚姻家庭狀況等問題在英國人看來是讓人極其惱火的事情。對於這種問題的答案往往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這不關你的事。)
還有一些習慣用法。如:聖誕快樂應為Merry Christmas而不是Happy Christmas同樣是快樂不能通用僅僅是因為習慣而已(初中英語沿海版教材中就曾出現這一錯誤)。
當然,作為分析性語言的中文與作為綜合性語言的英語在語法上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在這里就不詳細說明了。
(二)如何在教學中解決這些問題
淺談中英文化的差異的意義在於:由於存在差異,我們的母語-中文勢必對我們學習英語產生一些負遷移作用,如何通過了解差異,在教學中 避免母語產生的負面影響提高學習效率?主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
首先,在搞好英語日常教學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在教學中滲透一些交際文化背景。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輔助性的課外閱讀,或組織英語原聲電影、錄像、VCD的觀看,運用網路,通過一些有聲的無聲的,有形的無形的,字面的形象的社會文化內涵滲透到學生心中,讓學生盡可能地觸摸到最原汁原味的英語世界。
其次,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練習機會。在課堂上用純英語教學,創造一些英語聽說氛圍。通過創造模擬情景,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實踐,使學生身臨其境反復練習,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增強學生在實踐中的應對能力。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忽視中英文化差異的教學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影響學生交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唯有注重提高學生對語言背後所蘊含的文化背景、社會知識的了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語言學習運用中立於不敗之地。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
④ 有關漢語的負遷移對英語語音學習的影響,是屬於英語教育方向的還是語言學方向的
英語抄教育本身就屬於應用語言學襲的范疇, 即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ngustic findings to the English teaching, 英語教學同語言學知識密不可分, 每種教學方式的背後都有一定的語言學理論作支撐,所以英語教學是英語理論在教學實踐的應用,請樓主參照胡壯麟的語言學或者是劉潤清的新編語言學教程應用語言學一章,胡壯麟的應該在第十一章
可以按照教學(實踐)——語言學(理論)---教學(實踐)的思路去寫,即在教學中驗證理論,用修正了的理論進一步指導教學。
⑤ 語言遷移問題(chinese 2 english)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s differences in diction, syntax, and discourse organization. Because of these differences, the transfer of native language (L1)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L2) tends to appear in the negative form, i.e. interference. The interference of Chinese in English writing is the major cause of the so-called Chinglish. The paper states some types of interferences errors in lexical, grammatical, and structural aspects. Lexical errors include the mechanical uses of words and misuses of articles, prepositions, and marks. The grammatical errors involve misuses of number of words, tense and voice of sentences, syntactical function of words, verbal phrases, and the mechanical uses and misuses of structure. In the discourse organization par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cal transfer of Chinese thinking mode and some errors in word order. In the end, the paper gives some possible approaches to remove the interferences of native language in English writing.
Key words: native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nglish writing, interference of native language, interference errors.
⑥ 英語中的漢語負遷移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無論是英語的詞法、句法、語法,都會受到作為母語的漢語干擾,對英語學習產生負面影響,這就是英語中漢語的「負遷移」。
⑦ 英語中的漢語負遷移是什麼意思
在以英語huo是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第一語言對第二語言的版影權響,其中的負面影響,即負遷移。負遷移的形成是由於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甚至過度相似性或是由於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過度藉助或照搬第一語言的知識而造成的!
憨不死
⑧ 如何避免雅思寫作負遷移現象
如何避免雅思寫作負遷移現象:
負遷移主要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漢語習慣會潛意識對英語產生影響,雅思寫作語言的具體運用是考生對詞彙、語法的掌握情況,所以大家在雅思寫作過程中一定要積累一定的雅思寫作詞彙,語法等。
母語負遷移
遷移(transfer)一般指的是在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中,先學得的知識和經驗對後來學習所產生的影響。遷移分為兩種:一種是當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在語素或句法等方面類似或一樣,對後者的學習會產生促進作用(正遷移);反之就是負遷移(negativetransfer),也稱做干擾(interference)。在中國考生准備雅思考試的過程中,負遷移主要指的是因漢語與英語屬不同的語系,在詞彙、句法、思維模式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而在英語學習中,漢語的習慣會自動地首先出現在學習者腦中,潛意識中對英語產生影響,尤其體現在書面產出上。
英語寫作中的負遷移現象
語言的遷移可體現在目標語言的各個方面,英語寫作是語言的具體運用,所以它能體現學習者對詞彙、句法、語篇等各個方面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能反映出在這幾個方面漢語的負遷移影響。
對策
提到的幾個關於漢語對英語書面產出的負面影響是比較普遍的,希望考生們能引起重視。此外在平時的閱讀中應注意比較和借鑒英語中的詞彙和句法以及語篇方面和漢語的不同,在寫作練習中應有注意留出一定的時間有針對性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