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語聽力的重要性
如果作為一門語言來學,聽力當然很重要,你能想像你說咱們中國話的時候聽不版懂別人說話的狀權況嗎?
如果是作為一種工具來學,那就簡單了,依你的學習目的而定,如果你只是為了閱讀外文資料,讀懂理解了就OK,但如果是為了做導游、口譯,那聽力重不重要你說呢?
2. 學習英語的方法,口語的重要性,聽力重要性
當然很重要啊,現在找工作好一些的企業的電話面試都是英語的,口語回聽力當然都很重答要。至於怎麼學,我覺得多交流是關鍵。我最近剛剛接觸到用英語和別人交流的情景,人家張嘴一句how are you,我都蒙了,不過漸漸地就好多了,一起努力吧
3. 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的重要性有哪些
聽,是一項重要的語言技能,也是衡量一個人綜合語言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聽力測試是語言測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外語獲取信息的能力,聽力教學是獲取信息最重要最初始的環節。隨著考試制度的改革,聽力的考查成了焦點。但是,在初中中階段,卻有不少學生英語聽力水平偏低。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缺少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不能不說是其中之一。如何提高英語學習中的聽力水平呢?本文根據筆者的學習與教學體會,針對在英語學習中如何進行聽力訓練的問題,從克服心理障礙、培養聽音意識、創造條件練聽力、如何精聽與泛聽等方面提出了聽力學習中的幾種方法,旨在為學生提供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達到提高英語聽力能力的目的。
一、樹立信心,提高英語聽力水平
長期以來,英語聽力難於進展的一個主要原因來自於學習者的心理因素。大多數學生由於聽力學習上的困難,導致了學習心理上的障礙。因而談聽色變。常見的現象是,一練聽就怕,一說聽就認為難,而且感覺難於上青天。因為覺得難,就產生了恐懼;因為恐懼,就在學習中顯得信心不足;信心不足,就越聽越不順,於是形成惡性循環。這種心理對英語的聽力學習有百害而無一益。其實,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二、處處留心,培養聽音意識
在無英語的語言環境中練習聽力,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培養自己的聽音意識。有句老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把它用在聽力學習中也非常恰當。聽力意識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抓住機會並處處留心去聽,對聽力的提高大有好處。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盡管我們身處說中文的環境,每天接觸的幾乎都是中文,盡管我們很少有與國際交往的機會,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今媒體繁榮,英語信息很多,電視中的新聞報導,VCD中的英語電影,還有英語廣播,錄音錄像資料等,無處不傳播著英語信息,只要你留心,英語的聲音無處不在。
三、重視聽力速度的訓練
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也同語言其他方面的能力存在共性,就是需要大量的訓練,訓練要講究方法,做到事半功倍。其中聽力速度訓練的訓練顯得尤其重要。聽力速度直接關繫到聽力測試的成敗,而且是影響考生測試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測試中因為一道題沒跟上而頓時慌亂,接連丟失幾題的情況並不罕見。
科學訓練聽力速度就要循序漸進,即由慢速到快速,逐步提高。這種方法可使初學者逐漸適應有聲信息的接受方式,樹立起聽的信心。但是,人為地將語速放慢,也並不利於聽力的提高。而且,如果信息傳播的速度過於緩慢,反而會拉長記憶的距離,造成遺忘,久而久之,大腦的反應速度也就變得遲鈍了。
一般聽力測試的語速是英語本族人講英語的正常速度。為使大腦盡早適應這種語速,宜從一開始就以這種速度進行訓練。初級階段會出現聽完之後大腦中對所聽內容沒有什麼印象的現象,但不必擔憂,因為在這種語速的不斷轟擊下,耳朵會逐漸敏銳,從開始只能抓住只言片語到能接受一個完整句子,直至大腦完全適應了這種語速,接下來便是行使其記憶與判斷的功能了。
四、創造一定的聽、說環境
聽、說是一種語言交流,沒有一個外語環境或一定的聽、說條件,只靠單槍匹馬很難收效。聽與說是不能分的。一個人聽的過程實際是另一個人說的過程。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把學生組織起來,定期開展會話活動,既練了說,又練了聽,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練習,才能取得的進步
五、要精聽、泛聽結合
有意識、有目的地練習聽力含有兩種訓練方法:精聽和泛聽。精聽指的是把所選的聽力訓練材料聽細、聽熟。也就是說在精聽時,需要把聽力材料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弄懂。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精聽最好是選用教學錄音和有故事情節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聽則可選用一些口語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使自己多接觸錄音材料,以求熟悉英語發音,擴大知識面,提高聽力。泛聽可一遍過,只要聽懂大概意思就行了。如果一遍聽不懂,可倒過來再聽一遍,還是聽不懂,就翻一下書,繼續聽下去,而在第一遍聽材料的時候,一定要聚精會神,讓自己的思維跟上每一個音節。在每句停頓時,可在腦海里反復一下。聽的過程當中遇到生詞不要停下來多想,因為有些生詞可以在整個內容中理解。有些生詞並不影響理解意思,可以不管,停下來想,反而影響聽下面的內容。聽音時要隨著錄音材料在腦子里用英語重復,而且速度要練得能跟上錄音速度,不能邊聽邊翻譯。一般只要難度相當,能聽清大部分單詞,是可以理解其大意的。
在聽力訓練中,既要能准確無誤地聽出某些重要的數據、年代、人名、地名及事實,又要兼顧把握大意的訓練,這就必須把精聽與泛聽結合起來,交替練習,即把精聽和泛聽分成各自獨立的練習,聽時穿插安排,也可把一個故事或報告分成精聽和泛聽段落,有些部分精聽,其餘泛聽。
六、注意選擇合適的聽力材料
無論是精聽還是泛聽,聽力材料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選難了,聽不懂會失去信心,選得簡單又容易失去興趣,因而在教師的指導中,在學生自我的學習實踐里,選擇結合學習者本人現有的英語水平、難易適中的聽力材料這一環就顯得非常重要。另外,選擇的題材范圍不能太過狹窄,或太過於依賴學習者的個人興趣,畢竟,語言是交流的工具,我們在交流中不可能只涉及到某一方面的東西,要綜合訓練。還要做有心人,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去聽。這里強調的是有意識,既自覺地定日、定時、定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去聽。
提高聽力技能的根本途徑在於多聽並會聽。多聽,需要教師幫助提供好的聽力材料及保證足夠量的訓練;會聽,需要教師提供教會學生有效的方法。
4. 為什麼說口語和聽力是英語學習的重中之重
我國的英語教育一度很忽視對口語和聽力的培養,在高考中開始聽力測試也不過是四五年前的事。隨著近年來我國英語教育的發展,對口語和聽力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英語專業四級(TEM-4)已經增設了口試,據說大學英語四六級(CET-4/6)也快要進行口試了。我們暫且不談這些口試設立的考核效果如何,但畢竟它或多或少的促進了英語教育中對口語和聽力的培養。
然而,很多同學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認識到口語和聽力的重要性,或者說他們對聽力的重視還是有的,因為是很多考試的考查范圍。而對於口語,由於多數考試,比如中學里的英語期中期末考試、高考以及大學中非英語專業的公共英語四六級,並不考,所以很多人覺得學習口語沒什麼用。既然考試不考,自己現在學英語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本來時間就緊,乾脆把口語放一邊。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學的是「啞巴」英語,或「半啞巴」英語。我想,這部分忽視英語口語的學習者做了一件得不償失、目光短淺的事。為什麼這么說呢?下面我們從人類學習語言的角度仔細分析一下。
我們知道,廣義的語言包括有聲的語音和書寫的文字。語音的產生在人類語言發展史上先於文字相當長一段時間產生。可以說,語音是文字的基礎,文字只是語音的一種表達形式而已。語音可以脫離於文字獨立存在,歷史上存在過(在文字產生前),現在也仍然存在(我們說的「文盲」就屬於這種情況。)但文字卻不能脫離語音而存在,即使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沒有發音,可實際上這個「發音」僅僅是沒有用嘴來體現出來,在大腦中還是會和腦中已經存在的那些發音一一對號入座的。
當然,在極端的情況下,人們也可以拋開語音直接把事物和文字之間強制建立聯系,比如先天的聾啞人學習語言的過程就屬於這種情況。但這種逆道而行的語言學習要比正常的方式耗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
人們開始學習語言的時候要先把事物與語音建立聯系。比如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媽媽拿著一個香蕉告訴我們:「這是香蕉。」讓我們對香蕉這個事物的發音和香蕉的實物在腦中直接建立關聯。開始的時候可能會記不牢,但隨著日後媽媽或者周圍的環境反復的教授,我們就會把這種發音與它所代表的實物建立長期穩固的聯系,保留在大腦中。
相反的,以後我們再看到香蕉,可能會脫口而出香蕉的發音,外國人可能會脫口而出banana。這種聯系的建立是不需要文字的參與的。這種語言學習的形式是最原始而又最符合人類學習語言規律的。換句話說,我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要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文盲」,即只會發音,並不知道對應的文字。
由於語言環境的作用,我們在學習書面文字前,就已經把現實生活中很多的事物與它們各自的語音建立了穩固的聯系。見到事物的實體,我們可以立即脫口而出相應的語音;聽到某個事物的語言,能馬上在頭腦中反映出這個事物的形象。這里說的「事物」並不限於名詞類的,動詞、形容詞、副詞也一樣可以及那裡這種聯系。比如有人在跑,媽媽會告訴我們,那個人在「跑」,我們就會明白,那種運動就是跑。
上面舉了很多的例子,其實就是為了說明:正常的語言學習是首先把事物與語音建立起聯系(上小學以前),然後再把語音和文字建立起聯系(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的任務)。無論是學習漢語還是英語,都應該遵循這個規律。
這里要特別指出,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我們極少把文字和事物直接建立聯系,即使起初建立了文字與實物的聯系,逐漸也會脫離文字把文字的語音直接與實物建立關聯。先天的聾啞人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只能把文字與事物建立聯系,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相當漫長,進步也很慢。這就是因為他們對語言的學習方式違背了人類學習語言的規律。
說到這里,我們反思一下,是不是有很多人學習英語的時候採用的是聾啞人的學習方式呢?甚至採用了一種比聾啞人的學習方式還要繁瑣的方法。比如,很多人在學英語的時候,碰到一個生詞會去查英漢詞典,找到這個英文的漢語意思,然後才通過這個漢語的意思在頭腦中產生這個英文單詞所代表的事物。這種學習方式其實是把文字(英)轉化成文字(漢)再轉化成事物。這種學習方式把很多的經歷浪費在這種轉化上,所以很費精力,並且提高不快,容易遺忘。
還是用前面說過的香蕉的例子,我們再記憶banana這個詞的時候,不要把banana這幾個字母的拼寫順序和漢字「香蕉」對應,而是要在開始記憶單詞的時候直接把banana的發音與香蕉在腦中的實體(形象)建立關聯。我們可以忘記banana這個單詞的拼法,但盡量不要忘記它的發音。也就是說,我們在學英語的時候,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文盲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急著去拼寫。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圖方便,可能會很容易把banana這幾個字母的拼寫和「香蕉」這兩個漢字直接建立聯系。
作為一個中國人,學習英語難免要通過漢語,特別是在初學英語的時候。開始的時候詞彙量太少,不能使用英英詞典,不得不通過英漢詞典去學習。所以,我們有時候要刻意忘記英語中香蕉的拼寫方法以及英文banana對應的漢語「香蕉」,把banana的讀音脫離它的拼寫和漢字「香蕉」來記憶,這樣效果最好。當然,會發音後拼寫並不是什麼問題,只需要注意一些特殊字母的發音規則就好了。而且通過「音和形」去記憶單詞是最不容易忘記的,很多人記單詞容易忘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把英語單詞的發音與在大腦中其所代表的形象建立聯系,而是把單詞的拼寫(字母的順序)直接和漢字建立了聯系。
以上說的是正確學習英語的一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前提,或者說是指導思想,希望大家仔細體會
5. 英語聽力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相關資料:研究中西方狗文化的差異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激發同學們對學習的熱愛,這學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同學們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地理組到泉州博物館,語文組坐自行車游覽閩南名勝,政治組到社會搜集材料```各種各樣的研究方式層出不窮`而我們小組研究的是中西方狗文化的差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頗為明顯,有顏色差異,禮儀差異``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狗文化的差異。從「狗」來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漢語和英語中「狗」的含義大不一樣。在西方,狗是忠誠的伴侶動物,但在我國,人們通常對狗有種厭惡的心理。中西方人對狗所持的不同態度,自然而然也在各自的語言中反映出來。在對外開放的今天,中國到處都可見外國人,到處都可見西方的產品,西方思想,西方文化已經漸漸的傳入我們中國,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西方狗文化的差異做進一步的了解。在漢語中,人們常常用「狗」字來辱罵自己所討厭的人,或是心胸狹窄的人。但在西方人們所說的「DOG」在意思上卻與中國有很大的分歧。嗯 順便說一下 現在我報讀的ABC天卞歐美外教口語的助教和我提到 若要學好英語是輕松的。一定需要個好的學習空間與實習口語對象,最關鍵就是外教水平 標准口音(建議找歐美外教)才行 保持每天口語學習,1對1加強化教學才能夠有.好.的學習效果;學習後需要重復溫習課程錄音音頻,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如果真的沒有練習對象的情況 就到旺旺或BBC取得課外學習資料學習 多說、多練、多問、多聽、多讀,很快的語感會提高起來,學習成長是必定突飛猛進的..例如: 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dog-tired(筋疲力竭),to lead a dog\'s life(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倘若看到一個外國人親切的將他的手放在你肩膀說:「You are a lucky dog"自然的,如果用中文的角度來看我們都會以為外國人在罵我們,但是在西方,Lucky dog是幸運兒的意思。如果不曉得這些習語,而與老外大打出手,勢必會貽笑大方啊!當然,並非西方所說的DOG都是褒義詞,雖然意思與中國不盡相同,但有的詞也間或含有貶義。如」tsthat dirty dog」(這那個狗東西), 「They English is going to dogs」(人們說英語糟糕得快完蛋了)但一般說來,這個詞或含有這個詞的各種說法大都含褒義。或是含中性意義。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能僅僅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文化,這已經適應不了社會的發展,促進不了社會的進步,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們應該在繼承中國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有選擇的了解西方文化,吸收西方知識。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在這次學校開展的性學習活動中,同學們都受益匪淺,從中,我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研究中西方狗文化的差異我們小組研究的主題是關於中西方狗的文化差異,在西方國家裡,人們通常把狗當成是忠誠的象徵,並且西方人們很喜歡養狗作為寵物.而在我國呢,我國人們似乎對於狗這種動物持有比較貶義的色彩, 人們通常對狗有種厭惡的心理.從古代來看,狗首先是人們的食物之一,再者中國古代養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看家,保護財物.在我國這個對外開放的國家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商人,學生湧入,因此,了解一些關於西方文化的東西,勢必對我們有好處,避免會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之下被外國人誤會,甚至貽笑大方……在漢語中,人們常常用「狗」字來辱罵自己所討厭的人,或是心胸狹窄的人。但在西方人們所說的「DOG」在意思上卻與中國有很大的分歧。eg:love me,love my dog. (愛屋及烏),to lead a dog\'s life(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top dog(最重要的人物),dog-tired(筋疲力竭)。如果遇見一個外國人親切的將他的手放在你肩膀說:「You are a lucky dog"自然的,如果用中文的角度翻譯來看我們都會以為外國人在罵我們,但是在西方,Lucky dog是幸運兒的意思。如果此時外國人面對的是一個學過英語,但是對於中西方狗的文化差異不了解的話,說不定很跟這個外國吵一架,而這個外國人想必也會一頭霧水,甚至認為中國人素質真低,取消了在此投資,學習等目的…….對於已經學習了年英語的我們,有的人甚至從小學,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如果學了這么長時間了,還因為英語這個東西鬧出笑話,就有點兒對不起我們的英語老師了.呵呵…再者,狗這一名詞在西方國家也不完全是褒義的,雖然意思與中國不盡相同,但有的詞也間或含有貶義。eg:tsthat dirty dog(這那個狗東西),並且在
6. 學習英語聽力這門課程,讓我更深入的知道 聽,讀英語的重要性 讓我對以後學習英語更有動力 這句話
學習英語聽力復這門課程,讓我更深入制的知道 聽,讀英語的重要性 讓我對以後學習英語更有動力。
譯文:
The course of English listening makes me know much mor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reading, which makes me have more motivation to learn English.
若有任何疑問可以【直接回復】或是【繼續追問】或是【網路hi】我~~~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復~~要是滿意的話【選為滿意答案】吧(*^__^*),順便【贊】一個~~~~如果有新問題,請點擊「求助知友」,重新提問 ~~o(>_<)o~~謝謝合作
7. 英語聽力的重要性是什麼初學者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英語聽力那大學生呢
英語聽力沒有方法,如果有的話,就是你自己不再怕怕他,而且要做的就是在每一個時刻里都去聽他,哪怕是當背景音樂了,也要聽,當你發現你不在蒙的時候,你已經早就變了。用
心
去
堅 持
開始會很難,後來會很甜。真的
講講我的故事,希望有所幫助。
首先說明啊,我曾經也和你一樣,所有的聽力都選擇最長的那個,呵呵。那是我上初中時候的事情了。條件限制一年聽一兩次磁帶,全學校英語教研組只有兩套聽力磁帶的。
我的改變開始於聽了一曲泰坦尼克。然後心裡開始不拒絕英語了所以成績就好了。當然物質條件上也好了許多。
我初中的三年英語一年多的時間學完的。不是我水平多好,是因為我就是怕英語,但是現在很感謝在自己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有一位「十分兇殘」的女老師讓我知道這世上有比英語更可怕的東西所以我的英語成績從43分一躍成為年級的前五名。想一想真的幸運著呢。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
高考以前,我們老師那全國英語奧林匹克競賽聽力考試題給我們做練習,我滿分。本來老師要獎勵一根2B鉛筆的,結果當天沒有,就這樣讓我一輩子記得這個遺憾啊。
大學期間我的英語聽力成績全院前三名吧,因為我碰到了一個你說的有天賦的,每次考試比我多一兩分。要知道他可是曾經全臨沂市考過英語第一名的怪胎啊。
我在這里不是說我怎麼樣,我太普通太平凡,我只是想說,是有英語天賦的人存在,他們也真的很厲害。但是,這一切都不是聽力不好的原因。我知道的只是我自己,我的聽力聯系時間快5000小時了,只要不是特別變態的,我都不會放在眼裡的,這期間我用壞了兩個復讀機,兩個MP3,因為我一點都不努力,所以我只能很平凡。我的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時間累積的。天才是少數,真的。而英語絕對不是一天學出來的。
不要抱有幻想,任何時候都努力,1000小時以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英語的聽力障礙了。也許在這個時候你會因為沒有英語聽而睡不著覺了。
聽力,我沒有用心過,只是在今天我也真的沒有把它放在心裡。你會發現真的就是這樣。
呵呵,我知道或許不是你想要的答案。不過我就是這樣。總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就好。
8. 聽力在高中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語言是一門技能性藝術,技能是通過練獲得的,藝術是通過熏陶獲得的
學英語,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參加了很多培訓班,背了很多單詞,參加了很多考試,我的英語還是非常糟糕:聽不懂,說不出,說出的語言不地道!」你知道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嗎?就是因為聽力沒有過關,就是因為聽力訓練的量不夠,就是沒有遵循語言學習由聽開始的規律。所以,英語久攻不克,都是聽力惹的禍!如果你學了多年的英語,還是沒有獲得大的突破和進步,那麼讓我們一起來聽英語吧。記住:英語是聽出來的!
我們知道,英語是一門以聲音為基礎的語言。它和漢語以「象形」文字為特徵的語言體系具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英語的發聲頻率、發聲方式都和漢語有很多的不同。如果不把握這兩個語言的本質區別,就會導致很多的方法性錯誤。
過去,我們很多人學習英語都是從語法入手或者從閱讀入手的,盡管這對語言學習本身不無裨益,但都沒有把握英語這門語言的本質,結果學了多年的英語,「啞巴」和「聾啞」的現象還是非常嚴重。
如果你對英語是有聲語言的規律把握不夠,尤其是對英語的聲音節奏、發聲特點不甚了解,甚至對英語的聲音感覺很差,或者說得簡單一點,對英語的聲音信號的吸收能力很差,那麼很難想像你學出來的英語是地道的!
從本質上說,語言是一門藝術,而且是技能性的藝術。所謂技能性,就是可以通過反復練習能夠掌握的東西。而藝術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學出來的,而是熏陶出來的!只要多聽,或者可以說是「熏聽」,你對語言感覺才能被熏出來。而一旦你的聲音語言的感覺被「熏」出來,那麼英語的學習對你來說將不再是難事。因為,正確地聽懂英語,就容易使你再現英語,也就是說,你的口語水平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