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主人公叫林白李平昭的小說
主人公叫林白、李平昭的小說是《逍遙駙馬爺》。
內容簡介:林白站起身來,朝跪於地上的三人怒聲說道,「如今外面餓殍遍野,災民遍地,可你們這些人卻存糧不發,更有甚者,哪怕糧食爛在倉里,也不願意拿出來救濟災民,試問一下,你們良心何在,你們還算是人嗎,在本侯看來,你們只能算是畜生!不,你們連畜生都不如,畜生尚且知道幫助同類,你們卻只知吸食同胞的鮮血來強大自己!」
相關小說推薦
1、《亂世醫女傳》
她很想說些什麼來緩和此時的氣氛,卻又不知該說什麼。只能深深的低下了頭,誰也不敢在看。「好!好啊!我生你養你了十八年,如今你卻為了一個女人要和我斷絕父子關系,你可真是我的好兒子啊!」於重耀氣極反笑,面色陰沉的嚇人!
2、《領袖蘭宮》
入宮了,她的願望很簡單:安安靜靜當個小宮女,等25歲放出去。 可是!那位萬歲爺又是什麼意思。
❷ 一個人的戰爭的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戰爭》是部具有相當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借著這本小說,林白有意總結她早期的生活及創作經驗,並思索一個女性為寫作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全書是始自五六歲(敘述者)林白撫摸自己,初識身體的慾望,一路描寫她的少年學習經歷,初燃的創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戀愛,被迫墮胎的悲傷等情節。她最後輾轉由家鄉來到北京,「死裡逃生,復活過來」林白洋洋灑灑寫來,頗有不能自己的時候;但全書的形式雖不夠精緻,仍有一股直率動人的力量。
往事不堪回首,但也只有真誠的檢視過去歲月的希望與虛惘,自剖年少的輕狂與虛榮,作家才能開展出更成熟的視野。林白寫自己成名心切,曾貿然抄襲了別人的作品,留下洗不清的污點;寫自己一心壯游他鄉,卻在最可笑的騙局中失去貞操;也寫自己為愛獻身,幾至歇斯底里的絕望。自揭瘡疤,不是易事。但林白告解懺悔的動機無他:生命最絕望的時刻反而成就她對創作最深切的執著。一個女作家的成長,真是用身體來作為賭注。小說中林白以三、四十年代多情早逝的女作家蕭紅自況,確令人心有戚戚焉。
但與蕭紅的內斂抒情不同,林白的敘述,常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片段。也許對她而言,自己的遭遇太離奇、太坎坷,怎能不多加渲染。這是小說家缺乏自信之處。而很反諷的,只要我們把《一個人的戰爭》與前述幾部女性作家自傳式作品並讀,我們不難發現她們的經歷竟然有不少相似性。這是女作家的宿命使然,還是一代共和國女性女性共同的考驗?盡管作家的立意與當年《青春之歌》楊沫背道而弛,一種激切的、為自我找尋定位的渴望,卻如出一轍。是在這個層次上,《一個人的戰爭》中過分感傷與誇張的修辭,才有了語言式的意義。林白的小說彷彿要為千百同輩女子,寫下「一個人的戰爭」,一首變調的「青春之歌」。
林白的小說以「我」的敘述聲音橫貫全局,但她不時加入第三人稱觀點,旁觀一個名叫多米的女子的遭遇。我與多米代表了林白的不同身分——過去與現在,虛構與現實,內里與外在,血肉與鬼魅,戀愛與被戀愛的身份。人物的主體因此分裂成多種不同可能,創造出極引人的敘述角度。除此,林白在敘事流程中插額外的情節副線;節外生枝,故事中有故事,想像與經驗再難分清。像是她在西南邊境鬼魅似的與「民國」女子相遇的一段,就是好例子。凡此都足以顯示她對實驗風格的好奇,而她曾從事電影編劇的經驗,想來也給了她不少靈感。如果當年楊沫的《青春之歌》臣服於「毛文體」的史詩化風格,企圖以一清如水的敘述來通透女性的里里外外,林白這一輩的作家要反駁:她們的心事哪裡能「一語道破」?分裂的主題,流動的視角,多元的聲音,《一個人的戰爭》儼然視作九十年代女性敘事的特徵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