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語聽力 > 高級口譯聽力是英式英語

高級口譯聽力是英式英語

發布時間:2021-02-08 23:51:46

❶ 請問英語高級口譯人員的發音都很標准嗎(美式或英式)還是雖然不標准,但可以無障礙交流,謝謝

一般來說都是標準的啦,但是也有不標準的,央視不是有一個外景主持說的就很中版式的英語嗎? 感覺盡權量讓自己說的標准就好,不斷改進。 能無障礙的交流就可以了,不要太嚴苛了。
如果是要參加考試,還是要找相關的培訓什麼的多改進!!

❷ 我想考上海高級口譯筆試,有什麼經驗不

發篇文章給你,很全,很實用,希望樓主耐心看下來,一定會有所幫助。PS.本人也是9月份高口,希望可以私聊,交流交流備考經驗。

高級口譯結束了,如願拿到了證書,撰文一篇,說說自己在准備過程中的得失,同時也算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寫點小經驗什麼的,嘿嘿,再悶騷一次吧。

高級口譯是什麼?有人說如果不準備從事口譯這一行,考這個證和考托福、GRE沒有區別——無非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過據我看來, 高級口譯(以下就簡稱高口了,行話,不還有「寄託」嘛)的名氣遠不如那兩個已經在英語的金字塔上稱霸了N年的「寄」和「托」大哥,但是高口有一個特點,它的最終結果不以分數衡量——只有過與不過,也即成功與失敗的差別。

鄙人考的這個高口,全稱《上海市英語高級口譯崗位資格證書》, 是個職業資格認證,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個知名的翻譯資格考試之一。注意,這是個崗位資格證書,所以有了上述的過於不過之分。高口不等於同聲傳譯,幾年前官方已經明確表示把同聲傳譯從考試里拿出來。很多人聽到口譯,最先想到的就是同傳。其實口譯分好多種,同傳只是其中一種。曾經有人說一流口譯員應該作同傳, 但又有人站出來說一流譯員應該作交傳。我覺得這種爭論沒多大意義,同傳和交傳各有特色,前者對反應能力要求高,目的是在第一時間同步把發言人的意思轉述給 聽眾,意思達到既可,譯語的質量要求不高;而交傳則注重准確性,考驗速記能力和短時記憶,再有一個小區別:同聲傳譯員都是坐在小屋子裡,交替傳譯員則坐在台上(一般都是這樣子的吧,呵呵),想像一下,某個大人物bulabula一陣子,台下聽眾抬起頭看著你,等你把譯文講出來——這就是交傳。

高口考什麼?

考試分為兩個階段,筆試和口試,兩次考試加起來,從 聽力閱讀、翻譯、口譯方面全面考察考生的英語綜合實力。筆試就是做一份卷子,題目結構和一般英語考試貌似差別不大。筆試分Section1、2兩卷,都有聽力、閱讀、翻譯三部分,但這三部分的難度很有挑戰性,Section2比Section1難,而Section1的難度已經超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好幾倍(我說的是C類)。S1的聽力有spot dictation和聽力選擇題(這個不難),而SD無論語速還是內容難度都比上面說的競賽難,只聽一遍不說,每個空還要填至少三個單詞,有時還是一整句話,閱讀沒什麼好說的(除了文章都是直接選自英美刊物,如TIME、Economist、Guardian,比較不容易看懂),再就是翻譯,S1、S2分 別是英譯漢和漢譯英。
補充一下,S2比S1難在: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更變態,先不給你題目,只給一張白紙,兩三分鍾的一篇文章讀完,這時候再發題(文章的縮微版,留著空隙),你要根據自己在白紙上記錄的筆記來填空。至今想起這部分還是心有餘悸,真不是省油的燈啊!還有限時間的聽譯(像我這種寫字慢的很不佔便宜),閱讀則由選擇題改為筆答。其實文本的難度倒在其次,關鍵是時間限制,高級口譯從頭到尾考的就是一個速度,筆試里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聽力閱讀加翻譯,口試則更不用說了。

忽然意識到,人家寫高口通過經驗的沒怎麼花筆墨去解釋考題的特點,我竟然先費了這些勁來說這個。總之還是方便沒接觸過的同學也能看懂吧。

有同學跟我說,高口的筆試就是專八的難度。如果有實力拿到300分中的180分,及格了,可以報名參加口試。及格貌似是個不高的標准,但分數平攤到各個題目上去,就不這么容易了。如果你狀態不佳,在每部分題目上都磕磕絆絆,七扣八扣就掛了。

過了筆試,恭喜,如果你想參加本次的口試, 從筆試結束的那一天起,你有一個半月的時間把自己訓練成一個交傳譯員。一個半月,那是怎樣的四十五天啊!

口試絕不是口語(口語只是熱身部分),口試以面試形式進行,兩位考官(一般是一男一女,我怎麼就碰到兩個女的呢?),面前兩台錄音機,一台放題目,另一台錄你的聲音,供以後有爭議的時候參考(一般用不著的吧),兩段英語,兩段漢語,各一百詞/字左右,每段分兩小段播放,每段後各有45~55秒暫停時間供口譯,你有一張白紙作筆記 用,僅此而已。口試能較准確譯出80%的內容,就算你合格了。真正的交傳可能沒這么快的語速,而且也不會規限定如此短的時間,其實言外就是:如果你能挺過口試,進行實戰交傳問題不大。

你問我口試的內容是什麼?回答是,什麼都可能考到。那准備什麼呢?什麼都要准備。

再說一遍,筆試相當於專八水平,而能過口試的,大約只佔筆試通過者的十分之一。偌大一棟樓作為考場,幾乎見不到笑著出來的考生。這就是含金量。

值得一提的是,高級口譯考的是真才實學,所謂考試技巧只佔很小的比重,如果你想比較有自信的去參加考試,那麼要有相當雄厚的基本功作後盾:詞彙起碼在8000~10000(熟練掌握),聽力達到只要沒有生詞就一定一遍聽懂(這個很現實,因為沒有第二次機會),頭腦中儲備相當數量的翻譯句式和規律。說得再玄點,你還必須是一個了解歐美政治、經濟、文化,同時又對中國的社會風情、生活百態有深入感知的博學者。

所以,高級口譯不是短期內練成的,一年的時間只是個備考時間,前期大量的知識積累必不可少,比我早半年過高口的武文亮學長,總是謙稱自己運氣好,弄得我也真有點相信, 但後來聊天時,其言談間透出的知識容量,讓我脊柱發麻,實在可怕。

在我決定向高口進軍時,網路上對其恐怖程度的描述讓我看了很沒自信,在開始啃那些資料時,根本沒想過成功通過這回事,但其間的轉機,真的不是運氣。

先說說我用的資料們:

基本教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高級口譯教程》、《高級聽力教程》、《高級翻譯教程》,叢書的另外兩本用不著。配套的磁帶很貴,還不如下載自製的mp3音頻。

輔助教材:新東方的《中高級口譯考試詞彙必備》、《高級口譯筆試備考精要》、《高級口譯口試備考精要》,《歷年真題集》。
再說說說我的起點水平:

詞彙已經遠低於六級要求,N長時間沒看過英文報紙,聽力更是久不打理長滿了雜草。唯一的優勢在於,我的英式發音漸漸趨於成熟,而且多年嗜好歐美電影,也儲備了一些零散的背景知識。

鑒於基本功嚴重匱乏,就從基本功練起吧。

我的計劃是這樣的:立即開始惡補單詞,同時把聽力水平能提多高提多高。因為這二者都是要花時間的。我沒有時間。我還要學習診斷學、醫學影像學(本學期的兩大臨床橋梁學科),還有一堆雜七雜八的學科事務,我們的生活節律本來就是每天上課後泡在自 習室,沒有專門的休閑時光,只有珍貴的自習室。怎麼辦?只能硬從專業里拿出時間了,至於後果,我顧不了那麼多。每天早晨課前大約有半個多小時,可以練聽力,走在去教室的路上也可以,晚上九點以後開始背單詞,其間穿插著做《高級聽力教程》的練習,檢驗聽力的效果。

剛接觸筆記這個東西,真是頭疼,毫無經驗頭緒,教材上介紹的那點根本不足指點迷津。一方面聽力基本功還未明顯提高,另一方面練習題寸步難行。那個叫絕望啊。後來知道一種叫 「影子練習」的東東(其實是同聲傳譯的基本練習),就是一邊放音頻,在滯後半句乃至一句話後同步跟讀聽過的內容,以求訓練短期記憶。由於我用的聽力原聲是 CNN的新聞,所以一開始就在用快語速作影子練習,堅持了一個月後,明顯感覺有了自信,至少敢做聽譯練習了(注意只是敢而已)。很多過來人都說,及早養成屬於自己的一套筆記體系很重要,我因為迫於詞彙和聽力的壓力,這期間一直沒有專門訓練筆記法,也確實沒有更多的時間了,呵呵。

期末到來,暫時放下高口,備戰考試。結果,考試全面潰敗,最重要的診斷學得分最不體面。寒假來了,據筆試還有四十餘天。我知道該做什麼。回到家後,憤憤不滿於現狀,決定發彪改變一下。但家裡畢竟是家裡,很多人都說假期帶書回家根本看不了,這句話絕對是過來人說的,我的硬碟里還裝著幾部沒看的電影,於是一看不可收拾,偶爾看看單詞。家母每進房間來,只是搖頭。

那天,當我在媽面前抱怨高口的難度,我如何如何找不到方法,她(頭都沒抬)只輕蔑的說了一句:

「汝未習耳。」

我忽然醒了,這么長時間以來,我毀在自製力上的事情還不夠多嗎?而今又到了關口,我難道還想熊一回?自古以來,缺乏自製力者,常遭到無情的嘲弄,有時來自旁觀者,有時是命運。不爽是吧!郁悶是吧!對不起,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高口筆試倒數三十五天,我悶騷地把校內狀態改成:No vocation and no destiny
重新開始吧!清點一下目前的儲備:兩本單詞書已經全部過了一遍,加上期間穿插學點《翻譯教程》的內容,多少有了些翻譯的固定思維,看著文本(漢譯英)能視譯個大概,開始有那種感覺了。但是,詞彙仍然匱乏,閱讀的基本功忽略了(本來應該在平時看些外刊的,在學校實在沒這個精力了,還是提醒一下,如果可能,一定要加強閱讀,找找看外刊的感覺),最缺憾的是,我連試卷的樣子還沒見過呢。

反正是回家了,要空間有空間,要網速有網速,一切安排自己說了算。聽力(基本功+模擬練習)、閱讀(從網上看《時代周刊》和《經濟學人》+模擬練習)、翻譯(盡快完成教程的學習,同時做真題),把一天的時間切成若干塊,同步進行。

早晨起來,拿VOA、CNN、BBC,新聞聽力作為基本功練習素材,確實不錯,一舉多得,既練聽力,又了解時事,還擴充背景知識(不像四六級聽力那些連篇廢話)。我一般是第一遍放鬆泛聽,第二遍進入狀態豎起耳朵盡力聽懂,同時做著影子練習,然後看原文,查生詞。我專門建了個文件夾,專門盛那些我不了解的背景知識(比如石油價格上漲的原因、美國兩大黨的立場、到底什麼是中產階級等等等等),專門建個word文檔,整理文本里的生詞和一些稱謂 (比如基地組織是Al Qaeda,呵呵),知識急劇膨脹。

有時為了強化短時記憶,做一陣子新聞的聽寫,從半句開始,再到一句, 很困難,也很費時,但提高很快。總之,一上午基本就是在練聽力,完了接著做模擬練習,就是那個spot dictation和note-taking and gap-filling,以及聽譯,全是按規定時間,掌握速度。剛開始的時候,自信又遭受嚴重打擊,我對縮寫、符號等筆記法基本元件的運用很生疏,而且凌 亂,有時即便記下了也看不出來,總之,這個時候,聽力、詞彙、記憶力、筆記的水平任何一環有缺陷都沒法得分,何況我幾項都不行呢。

外刊內容很深刻,也很難懂,一遍下來不知所雲,畢竟缺少感覺,詞彙量也不夠,更要命的是,人家在文章里的話題是寫給本國人看的,很多具有文化特徵的調侃和引用我看著根本沒感覺,直到上網搜才多少有所啟發(所以說平時多看很重要),做題的時候,選擇題基本能應付(畢竟一直以來閱讀題都是這樣的),但正確率不高 (看不懂啊),而S2里要把答案寫成句子就要命了,弄得我直接不敢做了,先對著答案學習學習再說吧。閱讀里的生詞我也是整理下來的,用復制粘貼鍵還是很方便的,這比聽力的生詞更重要。

常常這時候再做兩篇真題的翻譯,因為真題翻譯較短,不是很耗精力(聽力、閱讀的模擬練習由於時間的催促,做完一次是很累的),此時差不多已是華燈初放。晚上拿出《翻譯教程》,認真學習。文章不短,仔細分析完一篇後兩眼發黑。

就這樣,經過痛苦的適應,筆試的復習節奏慢慢形成,書越翻越舊,《聽力教程》已經較為熟悉,《翻譯教程》雖然只過了一遍,但還是有不小收獲,各類題材的東西心裡都有些應對的儲備了。兩個文檔都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攢到了近二十頁。聽力提高明顯,三大新聞聽力基本一遍可聽懂90%以上,如果做影子練習會減少一點。

該回學校了,據筆試還有兩周。這學期的課程相當令人崩潰:從周一到周五,每天白天七節課,無比均勻,我的高口啊!只能晚上拿出時間繼續准備,每天九點以後回宿舍,打開筆記本電腦,繼續備考。此時主要精力就在習題上了,目的是保持一個聽力和閱讀的狀態。翻譯還是硬功夫,要從根本上加強。

這個時候,我已經能較熟練的進行各類聽力題目,筆記大部分時候狀態還是不錯的,寫下來有個樣,看著也舒服。由於不斷接觸 翻譯,各方面的詞彙逐漸達到了不同程度的熟練。經過一遍又一遍逐漸加速的復習,《1000詞》已經幾乎完全掌握。

3月13日晚, 出發,目的地,上海。有沈老同學的接應,安頓較為順利,住在考點東華大學對面的一個Motel268連鎖酒店(268元一晚!沒辦法,只能找到這個價的地方),3月14晚,休息妥當,強化復習,過一遍文檔里的單詞以及翻譯總結的要領。

3月15日上午,東華大學。
其實整套題感覺並不好,聽力因為緊張,正確率低於平時,而且在NG和聽譯的筆記時因緊張而凌亂,答題時很多都已經認不出來了。閱讀則更失敗,時間沒掌握 好,S1部分勉強應付,S2的筆答則剩一篇完全看不懂,只能在臨交卷時胡猜八猜,算是把空給填起來了。(閱讀上一直下的功夫不夠,是個遺憾),英譯漢自我感覺良好,漢譯英卻讓我抓狂了,什麼「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信言不美」,半文半古,真是夠狠的,我那個叫搜腸刮肚啊!!!最讓我受不了的是,據交卷還 有十分鍾時,右前方已經有一個小哥自信地放下筆,然後悠閑的等著,高人!真是高人啊!

三個小時完畢,迅速離開,無比憤恨。
回來之後,越想越玄,這分數減巴減巴很可能就到180以下了,反正覆水難收,眼下除了准備口試外,別的什麼也做不了。

是的,筆試一結束,無論結果如何,只要你還想考這次的口試,那就立即開始准備。這是經驗之談,因為等三個星期之後筆試成績出來再作定奪的話,已經太晚了。

那就開始吧。有了准備筆試階段的儲備,按理說在知識容量上應該就是做點補充,但實際上,口試的難度不在於知識儲備,而在於你對大量儲備的靈活 運用能力。明明要求50秒甚至更短的時間作口譯,如果你楞是需要一分鍾,那就敗定了。所以,口試的備考,一方面繼續擴充詞彙和口譯技巧(注意,此處改為口譯了),另一方面就是無休止地進行演練,各種題材都要有相當多的涉獵,無論你喜不喜歡,擅不擅長(考到醫葯衛生類的我就阿彌陀佛了,呵呵),發音的好壞, 語速的快慢,筆記的水平,乃至心理素質都成了新的要素。

備考用的核心是《口譯教程》,這是重中之重,其題材之廣泛、思路之清晰絕 對是權威的,也不排除裡面幾篇文章是筆譯風格的,像散文。有人說必須把《教程》全背下來,這是基本功;也有通過者說熟悉重點的句式就可以,我是覺得這取決 於每個人在這方面的思維方式,有人是在大量儲備成段的文本後才有所悟,也有人是觸類旁通,喜歡不斷聯系(我偏向於這一種),但《教程》的重要性是沒有人質 疑的(每年的考題里還有一小段直接取自這本書呢,明白了吧)。說白了,即便你背不下來,也必須對這本書非常熟悉,除了筆記法之外,這本書全都囊括了。

我在一開始的步伐有點慢,可能是筆試太消耗我了,有點思維疲勞,但還是同時進行著教程和新東方的那本書。最開始的模擬演練又是傷自信心的 時候,幾篇踉踉蹌蹌的下來,我已經感受到為什麼人們抱怨口試如此之難了,當音頻放完一段,「叮!」 一聲,此時大腦和嘴巴就要立即開始協調高速運轉了,這里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一個單詞、一次口誤、一點漏聽,或者沒作好筆記,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解決的 途徑只有一個:練!

筆試成績如期出水——205.5分,通過了。此時還獲知老校的那位方賢弟也參加此次筆試並通過了,於是相約一同去口試。

4月末有專業考試的壓力,時間越來越緊了,我只能在原來基礎上再擠時間,每天早晨5點50起床,可以練習40分鍾,早 飯後早到教室,再練將近半個小時,晚自習十點以後,拿出mp4默聲練習,迅速用去一張一張A4紙。這里要說一下,口試的練習必須要一個較為理想的環境,嘈 雜哪怕是有明顯人聲的環境都是不適合的,這不是在考驗你的抗干擾能力,而是就在那短短的幾十秒,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干擾你那極其緊張的思維活動,這樣 受干擾的訓練是不會得到真實的檢驗的,我就是在每天的這些特定時間專門練習口譯,其餘時間進行基本功的充實。

進步就是在這樣的高強度訓練中體現的,4月中旬,我已經逐漸找到感覺,只是時間的控制還是不理想(時間一直是個問題),英譯漢只要你會譯,速度一般不是問題,母語誰還說不流 暢呢(也確實有人此時不會說「人話」,呵呵),而漢譯英就麻煩了,需要N次練習和總結才能掌握真諦。也是在這個時候,我進入了誤區,忽略了《教程》,直到 與武師兄交流,才驀然意識到,回來惡補。書後面有八套模擬題,我如獲至寶的去練習,但發現其間隔時間只有35秒(這也是為什麼校內狀態改成35 seconds的原因,很悶騷),我一直認為35秒就是實考的要求,但發現無論怎麼口譯,都達不到這速度,一時間,暗無天日。直到後來一再確認實際時間確 實為50秒左右,才姑且放心。

這個時候我達到了什麼水平呢?那一陣子正興起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高潮,人手一本小冊子,晚上回到宿舍,隨手翻開一頁,我能看著直介面譯出來。

都是你們逼我的!

5月2日上午,我們倆登上3折票價的 A320航班,一個半小時後到達上海。口試的地點是在上海市外語考試的大本營——上海外國語大學,阿垠幫我們預定的旅館就在學校對面(與武師兄來時住的竟 是同一家,small world!),價錢比筆試住的那家便宜多了,剛過一百。

5月3日,上海外國語大學,該來的遲早要來的。

臨行前,我掃了一眼鏡中的自己,再看看身後的復習資料。當初從一個陰郁的狀態中起步,一次次挑戰自己的毅力和智力,期間不無坎坷,而今已 是最後關頭,此行前去,無論成敗。「無論結果如何,我已經做了我所能做的」,我在本子上寫下這句話。

程序比較嚴格:驗號,封手 機,進候考試,等待叫號。憑第一組人的號碼,我很快判斷出自己是第二組(曾經做好是最後一組的打算,沒想到這么早)。人在過於緊張時候,會呈現兩個現象: 一是多尿(我今天喝水不多,甚至嘴發干),二是犯傻(已經有好幾個「考友」展現出與他們的智力明顯不相稱的行為)。我卻不緊張了,大學以來,多次登台的經 歷,已經鍛煉了這種臨場的心理素質。

口語題是要我談談「經濟危機背景下,國企高管主動放棄薪酬的目的何在」,還好,這樣的話題我 平時思考的多,有話可說。

終於進入了考場,之前已經無數次在腦中演練過的考場。兩個女考官很嚴肅,守著兩台錄音機,我還沒坐穩就叫我用英語報名字和准考證號,這就開始了啊。我盡量拿出以前演講時最成功的情態來闡釋高管同學們放棄薪酬是什麼居心,希望留個好印象。可她倆不看我,5分鍾的口語時間還不到30秒,就給我一張白紙,順便按下了按鈕,口譯開始。

雖然不是很緊張,但大家都說第一小段英譯漢常常聽不懂, 我也是,但好在嘴巴一直在說(這就使是一種良好的口譯素質,不能沉默),大體就是那個意思;接著第二段,咦?怎麼又不大懂呢?沒關系,又是一陣 bulabula;第三段,還好意思很明朗了,譯得較為自信;第四段,又不大懂,處理方式同上(想想吧,假如我當時滿腦子都是完了完了的念頭,也許就真的 完了)。漢譯英的第一段是教材上的,Bingo!二、三、四段其實我的筆記還是比平時凌亂,但記憶此時發揮作用了,對著筆記,我還能不間斷的譯下來,我說英語有個特點,稍緊張時語速很快,但基本不會口誤,而且聲音洪亮清晰(大家都建議口試時務必這樣)。就這么撐著講完每段後,還有3、4秒的剩餘。

就這樣結束了。

年齡稍大的考官問我:「Are you a university student?」

我有些驚訝於這個問題的提出,實話說吧:「Yeah, I come from Shandong University.」

高級口譯,一次通過。

來看看投入與產出。

投入:輔導班+兩次前往上海考試+各類教材,總 費用約八、九千元(號稱一萬);

練筆記用掉了三百張A4紙(距離著名的七百張還有差距~)

從診斷學開始,到後來的臨床課,或多或少都有拖累,直接後果是告別獎學金;

長期的咖啡飲用史,睡眠不足史,令我面黃肌瘦,鞏膜輕微黃染,視力下降,白發成倍增長,口試之前的幾天甚至懷疑患上了「腸易激綜合征」,每天早飯後腹痛腹瀉;

產出:一張高口證書

為什麼?我也說不清楚,這個選擇的作出經過了很多人的啟發,也與很多事件的影響有關。得與失的衡量本來就沒多大意義,至少這期間的磨練讓我多少明白了點為學之道,無論身處何境,都要一樣的從容豁達。

我有時也想,如果我沒有通過口試呢?那我沒有資格寫這篇文章,也證明以上所說還不足夠應對高口,也意味著我還將把這個暑假完全交給口試的備考,如果再經過兩個月的強化,水平肯定早已不是現階段這樣。但我可以省下這兩個月了,高口不能拯救一切,我還有醫學。

常常有人問我怎麼學英語,真的是很難回答。英語是一種磨練和成長,世界很大,強人很多,跟別人比,差距無處不在。作為一個不起眼的小分子,只能選擇在無數的縫隙中學會淡定,學會堅毅。當沒有人可以為你指路為你護航的時候,你也要堅持下去。

小編點評:最後一句說的好!整個中國,學英語的牛人那麼多,還輪不到我們來沾沾自喜,但是我們畢竟有堅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念。學習不是做給別人的看的,證書不是拿來炫耀的,當你付出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之後,問問自己,這一切值不值得?你有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嗎?有,那就恭喜,你得到的知識、經驗、感悟,已經不是一場考試的分數、一份證書的得失可以判定的了,也許這對你一輩子都是有意義的,因為學習,始終是一輩子的事,沒有結束,只有開始。

❸ 英語發音問題

樓主這個問題我以前也發現了 其實按照規則的確讀t 但是老外的確讀d
我個人認為哦 老外其實回並不是完全答按照規則的
我的建議
如果你覺得老外的發音好聽大可不必在乎什麼規則 模仿老外就好了 自己能讓別人聽明白就行 按照規則太死板了 一聽就是非英語國家的人在講英語
我就一直按老外的習慣發音

❹ 英式英語發音和美式英語發音的區別

(一)單詞中字母「r」發音――「捲舌」的標志

顯而易「聽」,捲舌音是美音區別於英音的一大特色。

請注意:

A 美音中除了Mrs.中的「r」不捲舌之外,只要含有「r」字母的單詞均要捲舌。

美音

英音

spare

/speEr/

/speE/

burglar

/bErglEr/

/bE:glE/

purpose

/pErpEs/

/pE:pEs/

最典型實例

chairman,horse,dirty

(二)在美音中/t/發音與/d/相近

注意:美音中/t/ 出現在兩個母音之間且處於非重讀位置的時候,發音近似/d/,而不是完全等同。我們這里用/d/來表示這個近似音。

美音

英音

city

/sidi/

/siti/

better

/bedEr/

/betE/

pretty

/pridi/

/priti/

最典型實例

waiter,winter,actor,yesterday,chapter

(三)聽辨美音中的/A/

字母a的發音出現在-ss, -st, -th, -ff, -ef, -nce 等前面時,美音把a讀為/A/

美音

英音

can』t

/kAnt/

/ka:nt/

last

/lAst/

/la:st/

Mask

/mAsk/

/ma:sk/

chance

/tFAns/

/tFa:ns/

advantage

/EdvAntidV/

/Edva:ntidV/

最典型實例

answer,advance,after,ask,banana,branch,castle, commander, example,fast,France,glance, glass,half,last, etc.

ps:美音與英音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個規則是連讀,詳細細則有:

連讀條件:相鄰量詞在意義上必須密切相關,同屬於一個意群。連讀所構成的音節一般都不重讀,只需順其自然地一帶而過,不可讀得太重,現在在這里獻給大家講兩招:

第一招 Consonant and Vowel 輔音與母音

When one word ends with a consonant and the next word begins with a
vowel sound, take the final consonant off the first word and attach it
to the following vowel sound

如果一個單詞以一個輔音結尾,緊跟的下一個單詞的詞首是母音的話,把第一個單詞詞尾的輔音從第一個單詞脫離,使它與緊跟著的母音連在一起。

第二招 Vowel and Vowel 母音與母音

When a word ends in a vowel sound and the next word begins with a vowel
sound, they are connected with a glide between the two vowels.

如果一個單詞以母音結束,下一個單詞以母音開始的話,兩個母音之間用一個滑音連在一起。

周立老師1元美語思維風暴>>美語思維風暴1元體驗

(四)由「hot dog」 看字母 「o」在美音中的發音

字母「o」 在美音讀為/a/而在英音中讀為/R/

美音

英音

bottle

/batl/

/bCtl/

popular

/papjulE/

/pCpjulE/

knock

/nak/

/nCk/

politician

/palitiFEn/

/pClitiFEn/

最典型實例

odd,lock,pot,sock,watch,fog,nod,solve,rocket,monopoly(壟斷),shop,etc.

(五)字母u和ew在英音和美音的不同

字母u和ew在l, d, n, t 之後,美音傾向於讀/u/, 而英音傾向讀/ju/

美音

英音

Due

/:/

/dju:/

proce

/prE:s/

/prEdju:s/

attitude

/Atitu:d/

/Atitju:d/

student

/stU:dEnt/

/stjU:dEnt/

最典型實例

value,opportunity,true,stupid,tune,supermarket,virtue,etc.

(六)美音單詞:發音與拼寫一致

最典型實例

美音

英音

Clerk

/klE:k/

/kla:k/

ceremony

/serimEuni/

/serimEni/

Obey

/Eubei/

/Ebei/

dormitory

/dCrmitCri/

/dC:mitri/

secretary

/sekritEri/

/sekritri/

Epoch (新紀元)

/epCk/

/i:pCk/

(七)詞尾特殊讀音 –ile

在美音中「ile」 讀為/l/, 在英音中讀為/ail/

高級口譯聽力歷年最典型實例

美音

英音

fertile (肥沃)

/fE:tl/

/fE:tail

hostile (敵意)

/hastl/

/hRstaIl

missile (導彈)

/missEl/

/missail/

textile (紡織品)

/tekstl/

/tekstail

小帖士:

除在詞彙層面上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有發音的不同外,還有語調上的差別。因此,語調的培養也非常重要,有的時候更需要良好的指導和正確的發音和糾音練習,在訓練中培養感覺。

❺ 考高口聽BBc還是VOA好呢聽BBC似乎有點打擊自己的信心。

聽bbc的,雖然會受打擊,但高考的英語聽力是英音。

❻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在發音上的區別!

母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大的區別之一在它們對渾母音(schwa,音標中的倒寫e,)的處理。英語中,渾母音在單母音中常通發生在一些非重讀的短音a(如about)和短音er(如computer)上。美語中的er很少為渾母音,並有時對短音i(如sentimental,actuality)和u(如wuss),甚至短音的oo(如:hooker)採用了渾母音。(這四個例子在英語中的發音分別為[i],
[i],
[u:],
[u])渾母音的讀音是不定的,但是聽起來差不多像一個急促的介於「俄」和「啊」的發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具代表性的區別是對er的發音的不同。英語中,短音的er是如上所述的渾母音,但長音的er也不過是個拉長了的渾母音,聽起來是一個很誇張的介於「俄」和「啊」的聲音。而美語中,er聽起來怎麼都是個「兒」音(例外是一些俗語中發成渾母音)。
ar:除了輕讀短音(如singular)和者後連母音(如clarity),英語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長音[a:],而美語中,是「阿爾」。事實上,凡是有r在一個音節尾部的時候,美英發音通常都是不一樣的,如tour(英:吐啊,美:吐兒),tear(英:踢啊,美:踢兒),pair(英:pe啊,美:pe兒)。甚至在剛才提到的clarity中,英語['kleriti],美語['kle兒r(er)ti]
母音的發音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區別。一是[o]音:短音的o(如often),英語中發音僅僅為一個縮短了的長音o(如or),而美式的短音o聽起來和英語的短音[/\]很像,同時長音o後面如果有r都通常像上一段里說的那樣兒化了,沒有的話(如plausible,
applause)就自動變成了一個短音的o的發音。
另外對u,i和其他母音組合的渾母音化,前面提到了一些,其他就*大家自己體會了。
輔音:
英語的輔音和美語的輔音是基本一樣的,但在使用習慣上有些差別。比較重要的也只有以下兩個:
r:字母r簡直是代表了英美兩國的所有差別,到處都是它。在做輔音時,其實差別也就是當r在第一個詞的詞尾,而第二個詞以母音開頭,英語把r完全當作母音處理,而美語會把r連讀當作後面一個詞的開頭母音的輔音,如片語clear
animosity,英語會讀成clear|animosity,而美語會讀成clear-ranimosity。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d和t。在一部分非重讀音節中(如paddle,rattle,
actuality),英語會清楚地發音這兩個字母,但在美語中d和t常常會被模糊成一個很難解釋的音,跟其它的語言比較,如果你知道西班牙語或者義大利語,它跟短彈音r很接近;如果你懂日語,那麼らりるれろ行的輔音很像。如果你都不知道,那麼最接近的解釋就是邊音l了,但是差了那麼一節,就看你自己體會了。
還有一點,history,
factory這些詞,大家可能都發現o的發音(是一個渾母音)在很多音標標注中都是打了括弧的。在英國,英語受文言文的影響喜歡省略這個o,而在美國,這個o常常是發了音的。(如果大家對文言文或者詩歌感興趣,會發現很多渾母音的字母是用一個單引號'表示的,表示省略)

❼ 英語考級時用的是英音還是美音

1.所有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時候,聽力材料全部用標准美式或者美式英語朗讀。四級考試語速為每分鍾120-140詞,六級考試語速為每分鍾140-160詞,所有的錄音材料都播放一遍。

2.四級聽力考試:要求考生能聽懂語速較慢的短篇英語廣播;能聽懂就熟悉話題展開的多話輪簡單英語會話;能聽懂語速較慢,題材熟悉,篇幅較長的講話和報道;能運用基本的聽力策略幫助理解。

3.六級聽力考試:要求考生能聽懂就熟悉話題展開的多話輪英語會話;能聽懂語速中等,題材熟悉,篇幅較長的英語廣播;能聽懂語速中等,題材熟悉的講話,報道和內容淺顯的學術講座;能較好地運用聽力策略幫助理解。

3.《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2016年修訂版規定:四級考試包括四級筆試和四級口試,六級考試包括六級筆試和六級口試。筆試和口試每年各舉行兩次。

❽ 我現在是應該學英語還是美語呢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哪一種使用得更多?

從目前世界上使用英語的人數來看,使用英式英語的人數約是10億人,使用美式英語的人數約2億5000萬人。

使用英式英語的國家有:

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 巴基斯坦,香港,新加坡,南亞共和國等。

學習英式英語的國家有:

葡萄牙,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義大利,澳大利亞,瑞士,挪威,瑞典,芬蘭,希臘等全歐州及全非州地區,日本(60%),中國(香港影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大部份亞洲國家,70%南美州國家等。

使用美式英語的國家有:

美國,非律賓。

學習美式英語的國家有:

中國(20%),日本(30%), 韓國, 南美洲 33%等。

從世界上人們對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態度中,我們可以知道應學習哪一種英語。 歐州人認為美式英語是一種方言英語,不認為是正統英語。如果講美式英語的人到歐州就要經常使用Sorry, Pardon同時可以感覺到對方不耐煩的情緒。如果一個歐州人到美國學習英語就會被別人笑話-花錢學方言英語。不僅在歐州和非州,就連美國人也在正式的場合盡量努力使用英式英語。並且美國人也對講英式英語的人表敬重的態度。

我們學習一種語言是為了達到互相交流的目的。能夠聽懂對方並表達自己的意見。語言有標准語言,方言,還有不規則語言。無論學習那一種語言我們都應該學習標准語言,無論到哪裡都可以暢通無阻,無論是莊重場合還是輕松場面,都可以自由表達或是嚴肅或是輕松話題。只有這樣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學習英語當然也是一樣,要學就學Standard English !

❾ 歐盟口譯 英式英語

歐盟口譯司
http://www..com/s?wd=%C5%B7%C3%CB%BF%DA%D2%EB%CB%BE&ch=&tn=maxthon2&bar=&oq=%C5%B7%C3%CB%BF%DA%D2%EB&rsp=0&f=3

打給他們的研招辦,會有詳細的說明。

不知道你在哪....

廣州那邊可以考上海的高級口譯證書 中級口譯證書。也可以參加全國專業英語翻譯考試 簡稱CATTI考試 關於兩個翻譯證書區別以及具體細節,請網路查詢,有很詳細介紹。在此只是稍作介紹。

兩種翻譯證書,都是正規的國家承認的。報名費都差不多貴~同樣不要求你學歷和年齡,只要合法公民即可。

只是CATTI考試難度高於上海的口譯考試。這個你要有心理准備。

兩種考試都有指定教材,各大書店出售。

口譯培訓班分兩種。
一種是類似新東方這類綜合英語培訓機構,價格相對便宜 性價比好。口譯班4000~
另一種是專業翻譯機構公司或者學校舉辦的。例如某外學院,某翻譯公司等,學費一般即使學習中口水平都要一萬多學費,課時還很少,理由就是,他們請的都是外交部考官(吹牛的佔大多數,我真不信外交部那麼多人都來賺外快)

廣州那邊建議你去新東方,物美價廉,教授翻譯課程的都是一線同傳。如果他們廣州現在沒有設立培訓(經常換地方——)可以去昂立,或者廣外那~

口譯證書絕對不是你培訓下就能考過的考試。做口譯,沒有證書的大有人在。關鍵看你能力。

做翻譯三條路,一個是考研究生叫高翻學院。一個是考證書。最後就是自學的。有自考英語本科直接出來當翻譯的~~

最起碼,你上培訓班之前,建議你達到以下標准,否則你真是白交錢,跟不上。

口譯班大多都是英語純教學。所以練好聽力是必然的,否則你連課上老師講啥都不知道。建議聽寫VOA特別慢速英語,練習精聽的細節。達到聽三遍之後,拼寫最多錯一個單詞的地步。這樣比較有把握些。

其次,沒接觸口譯,去上口譯班,會聽的比較糊塗,等你聽明白時候,基本快結束課程了。建議先學習下基礎的口譯知識。可以買 林郁如老師的基礎口譯教程。 也可以參考 上海 中級口譯教程 來看看,都很淺顯,很入門的書

希望對你有用!

❿ 向已經拿到英語中高級口譯證書的前輩請教英語口語水平提高的方法

有效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方法:

很多人在練習口語,常常強調一個「練」字,其實口語提高還包括很多方面。針對這個問題,特為大家講講「提高口語如何去練」,希望對大家有用。

曾幾何時,我們個個腦袋裡都給灌進了「實用英語」 四個字。曰之:光會考試不稀奇,聽說讀寫皆得意。確實,語言是一種綜合能力,英語如同中文一樣,掌握了聽說讀寫的活,用起來才游刃有餘,任何情況都下都悠然自得,好不得意。上回提到聽力問題的解決之道,這回我老李再來配配這英語口語的葯方子。

話說在前頭,口語的提高一個「練」字。這種必然的關系就如同吃了東西,肚子才會飽一樣,餓著吧就算餓飽了,也是暫時的,不是么?似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自己練習過口語,可這練成的水平除了參差不齊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筆頭英語強者至今仍開不了口說英語。其實,在老李看來,「練」字不僅是練,更包含一個「勤」和一個「巧」。如何「勤」及「巧」?且看:

一、「勤」
古人雲,讀書「三上」,枕上,廁上,馬上。雖按現代健康觀念,這「三上」既容易造成各種眼疾又不衛生,易患痔瘡,對身體不利。但換個角度,古人之所雲正說明了讀書要勤勤懇懇,要心思專注。老李勤練口語的「勤」說的是一種態度。下定決心了,要堅持到底了,接下來老李的「巧」才是一劑良方。

二、「巧」
任何事情講求方法,可事半功倍。練習口語是因為它是一種工具,對於工具當然是越快掌握越好。老李大筆一揮,開出葯芯子如下幾味:

1. 精挑練習材料。
練習材料的選擇關繫到未來我們語言層次的高低,其是我們未來語言的藍本,所以,一定要謹慎小心,精挑細選。材料可以是詩歌,美文,甚至任何你喜歡的但要在語言上有造詣的東東。通常老李會首先建議大家選擇新概念的文章,從第一冊到第四冊,難易不等,但是篇篇經典,語言地道,富有美感,同時每篇文章都有錄音版本,且分英式,美式發音兩種,滿足了可以說所有人的需求。擁有一口地道的新概念似的英語,至今也仍是老李孜孜不倦的奮斗目標啊。

2. 聽錄音練習口語。
練習的材料選定後,徹底地先把材料中的陌生單詞,用法,意思去解決,這也有技巧,孰輕孰重,但這不是今天要探討的話題。這些工作做停當以後,我們就要學著把那些句子,用法搬進口語。第一步就是朗讀。從書面到口頭的轉換首先出現了一個問題:語音語調。為什麼很多學中文的老外說起中文,意思可以很對,但中國人一聽就知道是老外?這就是老外們的語音語調把握不好,這種情況也稱不上地道的中文。學習英語亦然。老李推薦掌握語音語調最簡單的方法:聽錄音模仿。不要著急,一句一句,注意仔細辯別其中的停頓,升降調,重讀,省略等。記不住還可以在書上作上記號么,自己想一些點子。量變終究導致質變,如同說母語般說地道的英音,美音都是可能實現的。老李就是例子,嘿嘿。

3. 熟讀到背誦的坎坷路程。
聽到背誦,大部分人一個頭成了兩個大。實則,老李提出的背誦不同於傳統的「背書」。呵呵,那是如何個背誦?熟練至極。根據我們按步驟2書上做好的記號和結合對錄音材料反復的嚴格按標准語音誦讀的艱苦卓絕的演練之後,當我們輕而易舉的能背誦新概念四了,我們的英語一定已經出口成章了!但,真正有多少人可以走完這段辛苦路?老李身邊沒有。別灰心,也許你可以成為第一個。

另外,不得不要提出的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務必在進行演練時,盡可能找到空曠的室外,用你的最大聲音演練。中國有個名人叫李陽,他的「瘋狂英語」中就有這條。好的方法看來是共識,恰恰老李當年就是用的這種方法,跑到學校操場後面的小河旁,對著河岸那邊演講新概念,美國歷屆總統就職演說,朗.費羅的詩作。引得對面老爺爺老奶奶搬了小凳子出來看熱鬧。口語是怎樣練成的?就是給離你10米以上遠又聽力不靈敏的人群演講練成的。

4. 通過實戰提高。
英語口語是種工具,是在人們口中說的。不僅我們需要單個的口若懸河,更需要在與別人的交流中學習,實踐,提高。很多人提出每當要和別人用英語交流或跟老外接觸時都會無比緊張!老李解答:是欠缺必要的儲備。平時不管是朗讀過程中也好電視報紙接觸也好,遇到經典的句型,好的表達方法,我們筆頭動一動,記下來,多儲備一些,到用時就柴米油鹽俱全啦。同時,在與人,特別是老外對話前臨時准備一些常用句型,問候語,習慣語,也是可以起到穩牢陣腳的作用哦。其實在實際過程中,你會發現你最「懼怕」說話的老外從不會從語法角度去和你計較,只要能夠順暢的交流,有了平時語音語調的積累,往往他們的大拇指還會高高豎起,誇你的英語「excellent」哦。真美啊!多次這樣的經歷對於你來說就是一種自信的源泉。有了自信,萬事迎刃而解。

但老李有一事提醒,注意:一定要和口語比自己好的人或老外多做練習,否則上述效果不敢保證。很多人說自己鮮有機會能接觸到老外,怎麼辦?老李說,為自己創造機會吧,否則就學會在各種場景里和自己對話吧,效果差不離。去英語角找人聊好么?老李不作聲,皺著眉說,大家自己看著辦吧。

5. 聽說讀寫觸類旁通。
英語包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上面提到了積累,聽新聞,看電影,閱讀報紙,雜志真的都可以為我們的口語提高提供良好的語言基礎和豐富的素材。而反過來,口語的提高也為英語其他方面的學習帶來驚喜,特別是寫作哦。試試看,你也有驚喜。呵呵。

講到這兒算是告一段落。老李話多,但總的來說還是練,找巧方法練,上述數條都是通過實踐結晶出來的,極有應用價值。祝願大家都嘗到甜頭,發掘出潛能,學英語找到突破。

閱讀全文

與高級口譯聽力是英式英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公的家教老師女演員 瀏覽:788
圓明園題材電影有哪些 瀏覽:806
歐洲出軌類型的電影 瀏覽:587
看電影可以提前在網上買票么 瀏覽:288
有沒有什麼可以在b站看的電影 瀏覽:280
今晚他要去看電影嗎?翻譯英文。 瀏覽:951
林默燒衣服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瀏覽:133
哈莉奎茵與小丑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09
維卡克里克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961
什麼算一下觀看的網站 瀏覽:710
大地影院今日上映表 瀏覽:296
朱羅紀世界1免費觀看 瀏覽:311
影院容納量 瀏覽:746
韓國最大尺度電影 瀏覽:130
八百電影 瀏覽:844
手機影院排行榜在哪看 瀏覽:182
韓國有真做的電影么 瀏覽:237
歐美愛情電影網 瀏覽:515
一個女的去美國的電影 瀏覽:9
金希貞的妻子的朋友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