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州大學英語研究生考試要求英語過6級嗎
你好,沒有過級的要求。 附:以下是廣州大學英語研究生初試和復試參考書,希望對你有用: 初試: 1. 《高級英語》參考書: 《綜合英語》(第留-七冊)李觀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綜合英語》(第五-六冊),黃源深、鄒為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第二外語參考書: 日語:《標准日本語》(初級,中級),集體合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俄語:《大學俄語預備級教程》(一、二冊),1990年,《大學俄語初級教程》(一、二冊),1991年,應雲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法語:《簡明法語教程》,上、下冊,孫輝主編,商務印書館,1990年 復試: 1.《新編語言學教程》,劉潤清、文旭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 2. 翻譯理論參考書:《中國譯學理論史稿》,陳福康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當代翻譯理論), Edwin Gentzler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 應用語言學參考書:Nunan, D. (2004)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體驗英語教學》 [M] Beijing: 高等教育出版社,Richards, J.C. and Rodgers, T. S. (2000)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語言教學的流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 英美文學參考書:《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吳偉仁編,第一、二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8年版;《美國文學史及選讀》,吳偉仁編,第一、二冊,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0年版。
❷ 四六級詞彙分類
新東方有啊,我買過一本,把一類的放在塊。我四六級過了,不過實話單詞沒怎專么背。我覺得屬星火那樣的好記,放在文章里記。像那樣放在單詞表裡根本記不住。建議你買星火英語的15篇文章記單詞的,我今年還要考六級,加油。
❸ 三一考試備考用書《國際英語口語教程》六級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 音頻在哪裡可以免費下載呀
e basket.」 is all wrong. I tell you
❹ 三聯生活周刊是那個出版社
《三聯生活周刊》的前身為鄒韜奮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創辦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內三聯書店在繼承傳統容的基礎上於北京復刊,其定位是做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的忠實記錄者。欄目豐富,涵蓋現代生活方方面面。
中文名稱
三聯生活周刊
語 言
中文
主管單位
中國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編輯單位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創刊時間
1925年10月
出版周期
每星期一
國內刊號
CN11-3221/C
國際刊號
ISSN1005-3603
郵發代號
82-20
定 價
12元
主 編
朱偉
摘自網路
❺ 英語四六級口語考試有指定教材嗎什麼名字和出版社要是沒有,用什麼書比較好呢
1.首先上課要認真聽講,尤其要做好筆記,下課再復習一遍,把他們都記在腦子里。然後再加入內自己的理解。當然容學英語的基礎是先掌握好單詞、短語。
2.如果你這方面不行的話,建議你多背背。然後要認真完成作業,如果說你上課有些東西還是不太理解,或許通過完成作業就可以掌握它的運用。
3.英語的難點在於碎的東西太多。要有很好的記憶力,和對語境的理解。建議你多下功夫。
免費的英語能力水平點評 去WÌZBEE看看吧去WÌZBEE以前,我的英語也不是很好,現在在WÌZBEE英語學的, 那裡的外教不錯,很專業,感覺很有經驗,我的英語也提高了不少,現在是Eric老師教我的,他為人很有耐心,教的也很仔細,推薦你可以報下他們2節課的體驗課.
❻ 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學院榮耀
學院現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曾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2門。先後完成國家教科項目、吉林省教科和社教科項目近20項;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兩項;獲得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多項;在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餘篇;編寫教材20餘部,其中由教育部指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10餘部;被評為2007年度省級優秀教材一等獎的教材1部、二等獎的教材2部。
學院在2005年,被吉林省評為「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曾多次被學校評為「教學先進集體」和「三育人工作先進集體」。學生外語「四、六級」過級率、考研率、就業率都位居學校前列,在學校的歷屆師范生基本功大賽、模擬課堂教學大賽、軍訓、藝術節、社團等各項活動中成績超群、屢獲嘉獎。學院現有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優秀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2門。近五年來先後承擔、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和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基金項目近30項;獲得國家、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0餘項;在各類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餘篇;已出版主編、副主編、參編大學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系列教材15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推薦教材),其中《數學思維方法》(小學教育專業理科教材)被遴選為國家「十一五」精品教材;出版主編、副主編、參編高等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教材7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推薦教材)。獲2007度吉林省級優秀教材一等獎的教材1部、二等獎的教材2部。近三年來,我們主編、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東北師大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師教育系列教材10部。科研成果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省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近20項。
學院教學設施齊全,擁有東北三省最先進的心理學實驗室、多媒體網路實驗室、電子鋼琴實驗室、形體訓練室、蒙台梭利實驗室、感覺統合實驗室、奧爾夫音樂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學生自習室等等。
2005年,學院被評為吉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學院還多次被學校評為「教學先進集體」和「三育人工作先進集體」。學生外語「四、六級」過級率、考研率、就業率都位居學校前列,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大賽中榮獲國家級三等獎,在學校的歷屆師范生基本功大賽、模擬課堂教學大賽、軍訓、藝術節、社團等各項活動中成績超群、屢獲嘉獎。畢業生遍布吉林、遼寧、北京、上海、廣東等全國20多個省市,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與好評。
❼ 《三聯生活周刊》、三聯出版社、三聯書店關系
《三聯生活周刊》的前身為鄒韜奮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創辦的《生活周刊》,1995年,時逢鄒韜奮先生誕辰100周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繼承《生活》周刊的傳統,於1月14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於北京復刊,恢復出版了《三聯生活周刊》,其定位是做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的忠實記錄者,做中國的《時代》周刊。它的辦刊宗旨是「以敏銳姿態反饋新時代、新觀念、新潮流,以鮮明個性評論新熱點、新人類、新生活」。欄目豐富,涵蓋現代生活方方面面。
中文名稱:三聯生活周刊
語 言:中文
主管單位:中國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編輯單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創刊時間,1925年10月
出版周期:每星期一
國內刊號CN11-3221/C
國際刊號ISSN1005-3603
郵發代號:82-20
定 價:12元
總編輯:樊希安,副總編輯:潘振平
主編:朱偉;副主編:李鴻谷,舒可文,苗煒
三聯書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簡稱三聯書店) 是一家有悠久歷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鄒韜奮、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創立的活躍於中國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發行機構——生活書店、新知書店和讀書出版社。
三聯出版社:
上海三聯出版社是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著名出版社,也是中國著名的出版社之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主管的上海三聯書店系國內著名出版社,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上海三聯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其以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主要讀者對象,以「真誠生活、認真讀書、追求新知」為宗旨,出版中外人文社會科學著譯、高品位文化類讀物。
❽ 三聯生活周刊中的新觀點是什麼意思
《三聯生活周刊》的前身為鄒韜奮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創辦的《生活周刊》,1995年,時逢鄒韜奮先生誕辰100周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繼承《生活》周刊的傳統,於1月14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於北京復刊,恢復出版了《三聯生活周刊》,其定位是做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的忠實記錄者,做中國的《時代》周刊。它的辦刊宗旨是「以敏銳姿態反饋新時代、新觀念、新潮流,以鮮明個性新熱點、新人類、新生活」。欄目豐富,涵蓋現代生活方方面面。 中文名稱:三聯生活周刊 語 言:中文 主管單位:中國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編輯單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創刊時間,1925年10月 出版周期:每星期一 國內刊號CN11-3221/C 國際刊號ISSN1005-3603 郵發代號:82-20 定 價:12元 總編輯:樊希安,副總編輯:潘振平 主編:朱偉;副主編:李鴻谷,舒可文,苗煒 三聯書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簡稱三聯書店) 是一家有悠久歷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鄒韜奮、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創立的活躍於中國出版界的三家著名出版發行機構——生活書店、新知書店和讀書出版社。 三聯出版社: 上海三聯出版社是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著名出版社,也是中國著名的出版社之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主管的上海三聯書店系國內著名出版社,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上海三聯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其以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主要讀者對象,以「真誠生活、認真讀書、追求新知」為宗旨,出版中外人文社會科學著譯、高品位文化類讀物。
❾ 英語六級何時改革
2009年英語四級「機考」基本常識
新四級機考主要有三大不同:
首先是考試形式不同,傳統的四級考試是完全的筆試,而新四級考試則是依靠網路和計算機來進行,對計算機和網路設備等技術上要求較高;
其次是考試時間不同,傳統的四級考試時間為上午9點至11:20分,而新四級機考時間為上午9點至11點,比原來少了20分鍾。據介紹,之所以時間縮短,是因為傳統四級考試是分兩段式進行的,當中有一個收卷、發卷的停頓過程,而新四級機考由於完全在計算機上考試,不要中途停頓;
第三是通過新四級機考的學生除了有四級考試證書以外,還有一張參加機考的證書。
1、增加跟讀環節:
在題型方面,機考的試題大致分為八個部分。在聽力部分後面增加了跟讀的環節,需要考生對著計算機的麥克風重復之前聽到的對話,以此考查考生的口語是否標准。所以在考試前,考生們需要調試計算機的麥克風音量。
2、聽力比重加大:
和傳統筆試重閱讀有很大不同的是,機考更注重聽力,聽力比重佔70%。作文部分也融入了聽力要求,首先要看一段視頻,看懂了視頻以後在作文里簡單描述視頻內容,並闡發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有聽懂視頻,作文就根本無從下手。
3、經驗分享:
大聲跟讀熟悉鍵盤輸入。在跟讀環節,考生最好大聲跟讀,這樣計算機才能比較好地錄入聲音。機考的聽力語速要快於筆試的聽力,難度更大。而且除了通過電腦做選擇題外,還要根據聽力內容填寫單詞,由於計算機預留給考生答題的時間很短,所以要求考生能夠用鍵盤熟練地輸入英語單詞。此外,所有的題目都已經預設了答題時間,如果在答題時間內沒有答出,電腦將自動進入下一題,考生不能回頭再答卷,這讓習慣自己安排時間的考生有些不適應。也有老師提醒,機考除了閱讀部分外,其他幾個部分都是以第一部分的視頻材料為基礎的。要回答好後面幾部分的問題,考生必須對第一部分的視頻內容有清楚的了解。考生對視頻材料聽懂和了解得越多越深入,後面幾部分的測試結果就越好。反之,考生難獲得高分。
4、四六級機考框架圖
一段來自某個電視節目或實際生活的視頻(五分鍾左右)
考生在觀看1-2遍視頻後回答關於視頻理解的4-5個基本問題
聽力填空:把視頻中的會話按句重播,然後要求考生填出重播句中的關鍵詞
會話測試:把視頻中的會話按句重播,然後要求考生復述,評判使用語音識別技術
閱讀測試:一篇或兩篇短文
語法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回答語法問題
翻譯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完成翻譯
寫作測試:以視頻和閱讀材料為基礎,完成命題作文
CET4題型分為兩大類,與聽力相關的題型分值佔70%,閱讀理解佔30%。
在第一部分聽力的考試中,學生通過音頻和視頻完成考題。
全文:聽第一遍------理解主旨大意-------聽第二遍------獲取重要細節信息;段落或句子:聽寫單詞片語------填寫選擇語法結構------跟讀句子------寫總結或評論。
第二部分的閱讀理解有兩篇仔細閱讀和一篇長篇的快速閱讀。
聽力材料:採用訪談、新聞、報道、講座等,更真實,利用視頻優勢,提高聽力測試的速度。
聽力題材:包括教育、時事、科技、健康、體育、文化、社會、旅遊等。
聽力材料:來源國內為CCTV9,CRI;國外有BBC、VOA、The New York times、Discovery、CNN、National Geographic、NPR、CBS等。
聽力語音:主要有美音和英音;語速為130-150wpm.
2009年06月20日:全國大學英語上半年四六級考試時間
2009年12月19日:全國大學英語下半年四六級考試時間
2009年英語四級機考在1000所學校試點
1、使用清華大學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武漢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福州大學
雲南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湖南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暨南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江南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東莞理工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
桂林醫學院
沈陽建築工程學院
河北師范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湖北工學院
西安郵電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西南石油學院
湖南文理學院
燕山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湛江師范學院
黃岡師范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
南華大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
遵義師范學院
湖南零陵學院
2、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北京大學
湖北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長安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郵電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
青海民族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
山西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山東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四川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蘇州大學
天水師范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同濟大學
揚州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上外/高教)
宜春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南開大學(上外/清華)
中國農業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上外/清華)
中山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上外/清華)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第四軍醫大學(上外/外研)
大連輕工業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上外/外研)
河南財經學院
中南大學(上外/外研)
石油大學(上外/外研)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上外/外研)
西安理工大學(上外/外研)
3.使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林業大學
河北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廣西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僑大學
上海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淮陰師范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天津大學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景德鎮陶瓷學院
鄭州大學
聊城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南通師范學院
安徽師范大學
寧波大學
北華大學三江學院
大連民族學院
三峽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廣西工學院
沈陽葯科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貴陽醫學院
西南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外研/上外)
4、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醫學部)
河北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河北理工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華北工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第一軍醫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東北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東南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遼寧大學
石河子大學
南昌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財經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
浙江萬里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北大學(高教/清華)
延邊大學
重慶大學(高教/清華)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高教/外研)
長春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高教/外研)(黑龍江)
長春師范學院
廈門大學(高教/外研)
華南理工大學
貴州大學
海南大學
❿ 董豫贛的主要作品
完成建築、理論設計及方案
完成建築:
清水會館2003.3-2006.9(已建成)
紅 堡2003.3-2006.9(已建成)
上海青浦鎮港監站設計2003(已建成)
水邊宅2002(已建成)
方案設計:
傢具建築——作家住宅1999
大地窖Ⅰ、大地窖Ⅱ1998
太陽與碑1996
康定斯基之家1996
北京京奉鐵路火車站復原1995(由張復合先生主持,已建成)
錦西市開發區毛屯綜合樓,遼寧1992(已建成)
1996年以來作品發表:
《DOMUS》2006 .09:dialogue:wm architecture――dong yugan, Sirius International出版發行,米蘭,義大利,p134-137
《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總第352期2005-9-12,三聯出版社,鍾和晏「樸素之美」p38-39
《北京現代商報?時代地產周刊》2003年5月16日,E1-E4,「水邊宅」、「涪水沱園」,北京;
《Dialogue》建築雜志第68號,「水邊宅」,p45-47,美兆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4;
《新地產》2003年1-2月號,「水邊宅」,p82-95,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北京2003/2;
《都市營造》,「水邊宅」,p50-53,2002年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上海2002/11;
《建築師》總第100期;「涪水沱園概念規劃方案」,封面、封2、封3,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2/10;
《新周刊》2002年第3期,「書宅」,p98,廣東省新聞出版局信息服務中心,廣州2002/2;
《時代建築》2002年第2期,「隙間——畫家住宅」,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2000/6;
《今日先鋒》8,「傢具建築——作家住宅」,封面,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1;
《建築師》1999年第12期總第91期;「魔方住宅」教學成果;四頁彩頁.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9/12;
《光與影》1999年第6期總第87期. 「窗之風(Wind of window)」、「姓?名?使用名(Surname? name ?using name)」,p70, 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1999/11;
《建築師》1999年第8期總第89期;「傢具建築——作家住宅」,彩頁,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9/8;
《建築師》1996年第2期總第68期,「太陽與碑」,p101-102及彩頁, 中國建築工 業出版社,北京1996/2。
作品展覽:
群展:
「都市營造」上海雙年展,2002年11月,上海美術館;
建築、實驗-人、倫理、空間,2002年9月,天津美術學院;
梁思成紀念展,2001年5月,中國美術館;
「中國房子」5人展,2001年3月,上海頂層畫廊;
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中國青年建築師作品展,國際會議中心,北京1999/6
中國實驗傢具藝術展,焦應奇藝術中心,北京1999
專著:
《極少主義》,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2003年9月重印
1995年以來文章發表:
「時間六像」,《建築業導報》第337期,香港,2006/5,p84-98;
「出神入化」,《新設計》,第一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杭州2006.6月,p15-21;
「稀釋中式」,《時代建築》總第89期,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2006/5,p28-35;
「身體與控制」,《今日先鋒》第13期,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2005.8月,p31-39;
「境心相遇」《三聯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總第352期2005/9,p34-36;
「旁敲側擊——建築的它治性」,《建築業導報》第329期,香港,2005/1,p60-62;
「觸類旁通」——《文景》總第十二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5/7,p88-92;
「文學將殺死建築」,《文景》總第8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5/8,p80-84;
「文藝復興時期建築中的穹隆」,《文景》總第4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4/10,p80-85;
「園林里的高瞻遠矚」,《三聯生活周刊》隨300期特刊贈送,p12-15
「園林里的委曲求全」,《三聯生活周刊》隨300期特刊贈送,p16-17
「白色住宅與玻璃住宅」,《繽紛》2004年第5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北京2004/5,p18;
「透視空間」,《建築師》第105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3/10,p32-41;
「涪水沱園:正在開始的大地藝術」,《北京現代商報?時代地產周刊》2003年5月16日,E2-E3;
「秩序是」,《建築師》2003年第4期總第102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3/4,p91-94;
「現代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文景》第8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3/4,p74-80;
「為誰設計」,《時代建築》總第68期,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2002/11,p31-35;
「學校、垂直、水平、車間」,《平常建築》,張永和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2/9,p108-109;
「迷宮印象」,《此時此地》,劉家琨編著,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2/9,p147-150;
「最後的鄉愁」,《文景》第4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2/8,p78-83;
「包豪斯理念」,《文景》第3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2002/5,p23-29;
「六個遞延的視域斷片」,《新潮》總第七期,四川畫報社,成都2002/5,p77-78;
「抽象與具象——天子大酒店雜談」,《a+d》,雷尼國際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1/12,p64-66;
「批判的厚度」,《新潮》總第1期,四川畫報社,成都2001/7,p30;
「材料的光輝」,《建築師》第97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2001/3,p78-81;
「光影游戲的迷宮」,《時尚家居》,時尚家居雜志社,北京2001/1,p26;
「隙間」,《時代建築》第2期.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2000/6,p57-59;
「窗——柯布西耶對光的追求」,《建築史論文集》第12輯,清華大學 出版社,北京2000/4,p146-151;
「神話」,《今日先鋒》8, p42-47,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天津2000/1;
「魔方住宅——建築初步教學實踐」,《建築師》1999年第12期總第91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9/12,四頁彩頁;
「景觀編織」,《裝飾》1999年第4期總第90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1999/8,p17-19;
「光之凝固體——廊香教堂」,《中國合作新報》第12版,北京1999/7/5;
「范思沃斯住宅」,《中國合作新報》第12版,北京1999/5/26;
「流水別墅」,《中國合作新報》第12版,北京1999/5/12;
「在浴場里」,《中國合作新報》第12版,北京1999/5/5;
「邊非緣」,《方法》1999年第2期總第89期,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北京1999/2 .p54-57;
「空曠的運動」,《建築師》1998年第10期總第84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8/10,p57-64
「雙關的雙宅」,《裝飾》1998年第5期總第85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北京1998/10.p15-18;
「北京『香廠新市區』規劃緣起」(為第一作者,與張復合先生合作),《第五次中 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98/3,p63-81;
「大師與中國」,《讀書》1998年第2期總第227期,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北京1998/2,p72-77;
「牆」,《建築師》1995年第6期總第64期,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1995/6,p23-27。
外文發表:
BORDER TO BORDERLINE ,SCATTERED/MAGES OCT.1999,HAD DOKUMENTE ZUR ARCHITEKTUR Ⅱ,p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