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內什麼出版社的書質量比較好
1.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學類書籍看這家的准沒錯,都是嚴肅作品。我現在淘文學書感覺真累,出版得太多了,人民文學永遠不讓我失望。他們家一套藍白封面的當代學人散文集我特別喜歡,現在還沒湊全,估計也湊不全了。文學書包括現當代作家和古典文學,目的都偏普及性。除了文學書,人民文學還出版學術書籍,我的收藏里它家這類書比較偏詩,。比如《杜甫詩選》,《李白詩選》,納蘭的集子,李清照的集子等等。去年入手的蔣凡等人的《世說新語》,幾乎是我見到最好的簡體字版本了。在這個條目下,劉先生的答案所犯的錯誤包括但不限於:1.作家出版社現在也有,並且獨立性很強,相對來說作家主要出版文學書,而且水平比較參差,好的非常好,差的相當差,懷疑也有些人情書號弄出去;2.所謂「註解不詳細」,並不對,可見前面舉例的書;3.《白鹿原》的初版就是人民文學出版,彼時陳忠實並不是「取得一定成就和榮譽的作家」;4.所謂「紙質、印刷無可挑剔」雲雲,基本屬於胡扯。
2.中華書局(此處並不是上海譯文出版社,是因為劉先生的排名過於詭異,所以大有調整)。學術書籍方面,一套繁體豎排的二十四史是愛書人永遠的愛與痛。良心價格(我開始收集的時候,綠皮那套平均十塊錢一本),高端內容,劣質紙張。好在零八零九以後,印刷有很大改觀,應該是換了印刷廠,可惜這定價也是一版高過一版。除去這套大部頭,繁體豎排的古代名家文集古代作品校箋集也有好大一套,學了商務印書館的樣子,按照顏色來加以區分,但是封面風格都很接近。除去這兩套大書,我個人還很喜歡收集中華書局出版的筆記,包括白色為主色調也用顏色加以區分的唐宋,元明,清人筆記,這都是繁體豎排的,橫排的有以藍色為主色的晚清民國筆記。這幾套書也是很難搜羅,印數都不高,選書也很難選,因為簡介都差不多,只能翻實體書。我在書店裡只要見到喜歡的也一定買下來。除了數不盡的繁體豎排,中華書局也出版一些普及性的古典作品,比如簡體字的前四史,四大名著等等,也是弄個精裝硬殼子唬人,不過性價比還是很高的。現當代作品有馬未都於丹等人的書,印量很大,市面上很好找。
3.商務印書館。外文翻譯的學術書籍巨頭,實際上還是延續民國的思路,藍綠橙黃四種顏色代表不同門類的專業書。封面整齊劃一,不好說好壞,個人感覺印刷比中華書局好些。可惜學術書籍的選題方面主要偏重社科人文,沒有科普作品。除了這套外文學術名著叢書之外,商務印書館也有其他的學術書籍,印數很低,能不能找到得看運氣。
B. 中國前7名頂尖大學簡稱什麼
說起我國頂尖的大學,除了清華北大,常常聽說華東五校,那麼華東五校指的是哪些大學呢?其實這5所大學都是我國頂尖的985大學,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那麼這5所大學誰最牛呢?下面我就以學科實力來分析分析。
3、復旦大學,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始創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設有76個本科專業,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3個(含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2017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有37個學科上榜,A類學科有23個,A+學科5個,A學科8個,A-學科10個。
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現有23個學院(含6個科教融合共建學院)、33個系,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在2017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有28個學科上榜,A類學科15個,A+學科7個,A學科2個,A-學科6個。
5、南京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院校。現設有88個本科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在2017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有41個學科上榜,A類學科21個,A+學科3個,A學科11個,A-學科7個。
不過近些年南京大學一直被人調侃華五拖油瓶,南京大學整體對比可能還是弱了一些些。但不可否認,南京大學也是一所頂尖的學府。從培養人才最多和升學率最高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當屬第一,不過從學科評估中浙江大學看起來更綜合更強一些,而復旦大學每年的錄取分數最高,上海交通大學的就業情況要好一些。
這五所大學就是排在清北之後,做好的五所頂尖學府。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C.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
請看一個報導:
中國大學排名之「C9」首批9所985工程院校,國家重點建設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的9所名校
1999年,國務院及國家教育部決定與省市共同投資共建九所國家重點建設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九所名校知名大學,使其在下一個世紀能盡快進入到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大學排名本沒有實際意義,但一旦與某些人或機構的利益掛鉤就不一樣了。據說為了能在大學排行榜上前進幾名,有些學校是要給排名機構交些贊助費的。
國內許多排行榜早已臭名昭著,惹的大家一片罵聲。這種依靠人數和規模的排名正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攢雞毛,湊撣子」。武連書的理論是100所三流大學可以合並出10所哈佛大學。
國內高校在不斷發展,優秀的大學贏得大家的尊敬是不會因為你在排名榜上的名次的。同樣,靠「攢雞毛」湊起來的「撣子大學」即使在排名榜上占據前列,也只能是自娛自樂。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以我在高校多年的體會,對於中國最著名的大學,還是以國家確定的「九校」(或稱「九所」)之說最為經典,也最讓人信服。所謂「九校」,是指首批進入我國「211+985」工程以創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和歷史使命的國內最好的9所研究型大學,即:(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大學(文、理科為主)
清華大學(理、工科為主)
哈爾濱工業大學(理、工科為主)
復旦大學(文、理科為主)
浙江大學(綜合型)
南京大學(文、理科為主)
上海交通大學(理、工科為主)
中國科技大學(理、科為主)
西安交通大學(理、工科為主)
名單上的9所大學代表著中國的最頂尖大學。這個名單一出來,其它各校都沒什麼好說的了,不得不佩服。中國的事總是前緊後松,什麼好事都容易「濫」。後來,「211+985」工程放開了,其它各校你爭我搶,先後分兩批擴大到三十多所。後進的這幾十所「211+985」工程大學應該說是中國的優秀大學。
「211+985」工程首批的「九校」名單一確定,這上榜的9所頂尖大學彼此之間有種「英雄惺惺相惜」之感。基於互相認同,為了互相促進,「九校」組織了自己的「俱樂部」,即中國的「常春藤聯盟」。「九校」每年輪流坐莊主辦一屆「一流大學建設系列研討會」或稱為校長論壇,探討如何建設成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只有這9所大學的校領導參加,其它高校概莫能入。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在各高校排名鬧得雞犬不寧之際,在高校合並浪潮之後出現的排名榜上的「暴發戶」、「新貴」沾沾自喜之時,「九校」俱樂部仍舊年年照開,不管新出現的「暴發戶」覺得自己多牛,「九校」俱樂部就是不和你玩!因為: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名校不是合並出的,排名榜是沒有用的,「九校」是無法否定的,但是——撣子確實是雞毛湊起來的!
我國制定首批建設世界一流的9所著名大學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在全國高校中,這9所大學雖然其數量不到全國高校總數的1%,但年度科研經費,兩院院士以及國家重點學科擁有量等關鍵指標卻佔到30%—40%的比例,而重點實驗室卻占近50%,年科研經費約佔1/3;在校碩士生佔20%,博士生佔30%。
口碑是優秀大學的通行證,排行榜是「撣子大學」的墓誌銘。一所優秀的大學是在長期的歷史和發展中逐漸形成並被世人認可的,它不會因為在所謂的大學排行榜上前進或退後幾名而或喜或憂,或被吹捧或被詬病,關鍵是你對國家、社會、歷史的貢獻!
D. 復旦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誰更難考
一般來說復旦大學高考的分數線要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一些,所以相對來說復旦更難考一些,不過這只是相對的,因為中科大的分數線雖然比復旦低點,但是差距也就幾分而已,都難考上。
E. 上海有什麼推薦的在職Mba
上海在職MBA推薦: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內查看更多MBA推薦容院校
學費: 30.80萬-40.80萬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學費: 31.98萬-41.98萬
華東理工大學
學費: 28.80萬-44.80萬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
學費: 待定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學費: 43.80萬-55.80萬
東華大學
學費: 16.80萬-24.80萬
同濟大學
學費: 20.80萬-40.80萬
上海財經大學
學費: 28.80萬-36.80萬
華東師范大學
學費: 26.80萬-29.80萬
上海理工大學
學費: 13.80萬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學費: 15.90萬
上海海事大學
學費: 15.80萬
上海大學MBA教育管理中心
學費: 17.80萬-20.80萬
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費: 20.80萬-23.80萬
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
學費: 35.80萬-49.80萬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MBA項目
學費: 待定 如果你想參與MBA聯考的培訓,可聯系高頓MBA
F. 真正的中國內地高校第三名究竟是哪所 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沒有什麼「真正的第三名」,若有,何至於各高校打得不可開交?既然能打得起來,就自然是每校都有別人無以能及的長處,但同時也都有夠不上「真正第三」的致命缺陷。
正如目前各國綜合實力,第一美國。第二?日本?中國?歐盟?俄羅斯?各有長處,誰也不可能說服得了誰。
以下列舉各校一些致命缺陷,足以使任何一校沒臉自稱「真正第三名」:
交大:國內國外十多個排行榜,沒有任何一個排行榜將交大排為第三,自然也就沒了事實依據。尤其是被浙大擋在前面。另外,培養院士問題也是致命缺陷。交大也是5校中除科大外學科面相對最窄的,「文理兩條腿」中的文史類很弱。
浙大:實在過於龐大,水平較差學科過多,像半桶珍珠混著半桶沙。另外,SCI很能灌,但是頂尖期刊SNC的成績實在沒法見人。
復旦:科技獎勵最重要的國家三大獎的成績一直很拿不出手。
南大:高考招生分數實在慘不忍睹,已經被甩到第4集團(第1集團:清北;第2集團:復交;第3集團:浙大科大人大,北航偶爾都能湊上來;第4集團:南大、北師、南開等等)。生源水平連前七都排不進的大學,自然排不了「真正第三」。另外,由於地理原因就業與交浙復相比劣勢明顯,當然比科大強,但是進科大的人都是奔著出國去的。
科大:學科面過小過窄,僅限理科和少量工科,其餘比如醫學、經管以及整個文史大類全部等於零。另外由於以基礎學科為主,雖出國比例高,但也高不過一半,而剩下人的出路則很困難。
因此,誰也沒有真正實力宣稱自己就是「第3」,但是比之全國除清北外其它學校都綽綽有餘。所以以上5校並稱「華東五校」,與人大一起共同構成中國大學的第二集團。
G. 復旦大學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哪個強
難考度由高到低依次為: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
H. 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哪個生物系更強急啊!!!
復旦的生命出國百分百,這絕對有點誤人子弟!在國內還沒聽說過百分百出專國的。包括科大的00班和少年班屬在內。對於提問者的問題,客觀來說,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在國內很強勢,如果說就業的話,在上海的復旦不一定比在安徽的中國科大好,因為畢竟對於生命科學而言國內都不算發達,只算是發展中。在安徽和上海區別不大,而且我並未曾聽說哪一個中國科大畢業的學生一畢業待在合肥市就業的。生命科學這種去國外深造回國發展是不錯的。中國科大是理科強校,有兩個國家實驗室和專業領域的許多教授,科研氛圍好,科大和復旦都是學分被國外高校承認的四所高校中的成員,如果沒有實力恐怕不會得到國外的高校承認的吧。硬要比較恐怕有失公允,能考上其中的任何一所都是很好的。 有時候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像高考一樣有絕對的分數來標榜的。
I. 中國都有哪些學校進入了世界排名前100呢
最新的QS國際大學排名已經公布了,中國共有6所學校進入了世界排名前100,這6所學校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大、復旦大學、上交大以及浙大,這六所高校能夠進入世界排名前100,這表明它們的實力是非常突出的。下面,小匠老師就跟大家來介紹一下這6所大學的實力。
第一、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在最新的QS國際大學排行榜上位居第17名。清華大學是我國重點建設的一所985和211大學,也是許多考生想要考上了一所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居然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但主要以發展工科為主,清華大學的工科實力強大,可以說是我國“第一工科強校”,在教育部所公布的第4輪高校學科評估結果當中,清華大學的整體學科實力表現非常突出,多門學科入選A類學科,A+學科數量不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最新的QS國際大學排行榜上位居第98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及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均是“華東五校”的成員高校,中科大的名聲也是享譽海內外,有著非常強大的學科實力,A類學科數量不少,中科大為我國培養出了許多名優秀的科學家,在許多人看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是“科學家的搖籃”。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未來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高校能夠進入世界排名前100,向世界彰顯我國高校的實力以及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
對此,大家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