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周光禮的科學研究
●公共政策與高等教育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中國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有效性研究 國家社科課題
●肯定性行動與教育公平:美國保障平等受教育的政策及其啟示 教育部課題
●國家精品課程復核的政策分析 教育部課題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教育理念創新 國家社科重大課題
●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質量調查,華中科技大學 研究生院教改重點課題,
●知識聯盟與教師發展----基於WIKI平台的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為頭課題
,●高等學校教育法律關系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教育關系及其法律調整,中國博士後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中國創辦創新型高校的公共政策研究,福特基金項目
●獨立學院的產權制度與法律地位研究,委託課題
●中國私立高等學校的治理與發展研究,委託課題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發展規劃,委託課題
●湖北省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A2004145
●聘任制條件下公立高校與教師法律關系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2004D017)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發展規劃,委託課題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2005年國家社會科學重大課題(05&ZD021
●學術職業事業視野中的大學教師聘任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0573038)
●武漢市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研究,武漢市軟科學項目
●山東建工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山東交通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北京化工大學北方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教育法律責任研究,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社會項目
●湖南第一師范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湖南工程學院發展規劃,委託項目
近期著作(含教材):
《中國高等教育評估體系有效性研究——基於社會問責的視角》《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公共政策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治學引論》(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中國博士質量調查——基於U/H大學的個案分析》(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中國院校研究案例(第三輯)》(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教育與法律——中國教育關系的變革》(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法律制度與高等教育》(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
《學術自由與社會干預》(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院校研究》(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研究方法高級講座》(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發達國家博士生教育中的創新人才培養》(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 )
《中國高校教師聘任制研究》(合著,科學出版社,2009)
《院校發展研究》(副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近10年主要論文:
《重視和提升大學公民意識教育》(《學習時報》,2011-8-31)
《高等教育治理的政策範式:辦學自主權的國際比較》(《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5)
《中國大學與政治社會化:公民意識教育的實證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1.8)
《從競爭到合作:C9聯盟組織場域的建構(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從競爭到合作:C9聯盟組織場域的建構(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大學章程的國際比較》(《中國大學科技》,2011.5)
《學術與政治——高等教育治理的政治學分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3)(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1年8期)
《把握契機探索拔尖人才培養新途徑》(《中國高等教育》,2011.1)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Key: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ies in the Move to Mass Higher Ecation,Frontiers of Ecation in China;2010(4)
《傳承與創新——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三十年回顧》(《高等教育研究》,2010.9)
《世界一流大學的特質》(《中國高等教育》,2010.12)
《走向高等教育強國:發達國家教育理念的傳承與創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0年8期)
《學術誠信的培育:道德激勵與法律保障》(《中國高校科技》,2010.5)
《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七年回望——一個政策評價框架的初步運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建設中國高校戰略能力:一種創新教育模式的建構》(《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1)
《政策分析與院校研究: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層理論建構》(《高等教育研究》,2009.10)(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10年8期)
《研究性學習:本科教學改革的主導模式》(《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20期,
《我國高校專業設置政策六十年回顧與反思——基於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4期,
《完善高教治理結構加快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中國高等教育》,2009.20)
《研究性學習:對我國30年高校教學改革的總回應》(《學習時報》,2009-05-25)
《重建教學:我國「研究性學習」三十年述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委託-代理視野中的學術職業管理——中國大學教師聘任制改革的理論依據與制度設計》(現代大學教育,2009.2)(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8年2期)
《政府、社會與學校:我國教育治理關系的變革》(《學習時報》,2009-03-16)
《大眾化條件下政府與大學關系的重構——法律的視角》(《中國法制評論》2009-03-15)
《多倫多大學法的修訂對我國教育立法的啟示》(《江蘇高教》2009年1期)
《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及公共政策的應對》(《中國高等教育》,2008.18)
《大學治理模式變遷的制度邏輯──基於多倫多大學的個案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新華文摘》2008年19期轉載)
《「導師制」與「老闆制」——中外醫學院校研究生培養制度比較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反思與重構:教育法學的學科建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高等教育大眾化與研究型大學質量困境——加拿大經驗》(《現代大學教育》2007年6期)
《從身份授予到契約管理——我國公立高校教師勞動制度變遷的法律透視》(《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5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1年4期)
《我國現代大學制度構建的法律視界》(《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第20期)(《新華文摘》轉載)
《轉型期中國師生關系的重構:變革及其規制》(《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7期)
《私立學校與舉辦者產權關系的國際經驗與中國探索》(《高等學校管理》2007年2期)
《探索投資與辦學良性互動的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之路——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的發展模式》(《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論教育中介組織的法律地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07年1期)
《政府、市場與學校:中國教育法律關系的變革》,(《華中師范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6年5期)(《新華文摘》2006年23期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
《論中國政府與教育中介組織的互動關系:一個法學的視角》,《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3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06年10期)
《美國高校的收費政策與補助措施》,(《高教探索》2006.3 )
《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中國的難題與對策》,(《未來與發展》2006.4 )
《論教育關系的調整機制》,(《現代大學教育》2006.2 )
《重構高校治理結構:協調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中國高等教育》2005.19 )
《學習自由的法學透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
《論公立高校與教育職員的關系》,(《高等教育研究》2005.5 )
《高校內部規則的法理學審視》,(《現代大學教育》2005.4 )
《論大學章程》,(《現代教育科學》2004.6 )
《大學章程的法律透視》,(《高教探索》2004.5 )
《問題重估與理論重構——大學「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二元對立質疑》,(《現代大學教育》2004.4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4年9期)
《「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之爭的行政法透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4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論學位授予行為的法律性質》,(《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3)
《大學的自主性與現代大學制度》,(《大學教育科學》2003.6)
《大學教師聘任制與教師權利法律保障》,(《高等教育研究》2003.5)
《當代大學理念沖突的表現形式及其實質》,(《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3.3)
《「以俄為師」與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煤炭高等教育》2003.3)(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3年8期)
《教育行政與教育法——法學視野中的學術自由與政府幹預》,(《江漢論壇》2003.6)
《學術自由的實現與現代大學制度的建構》,(《學術界》2003.2)(《光明日報》轉載)
《在控權與管理之間:中國高等教育行政的法理學取向》,(《現代大學教育》2003.2)
《學術自由及其限制——古典學術自由觀批判》,(《江西社會科學》2003.1)
《學術自由與思想自由》,(《現代大學教育》2002.3)
《學術自由與大學辦學自主權》,(《科技導報》2002.6)(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2年8期)
《學術自由與社會干預的整合認同——大學定位的再思考》,(《江蘇高教》2002.1)(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體制改革》2001年4期)
學術兼職
中國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專業委員會 常務理事
中國院校研究學會 常務理事
② 華中科技大學申請審核英語6級沒過能通過審核嗎
不可以,英語6級是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確定成績的,大學無法決定
③ 考研想考浙江師范大學的社會工作專業,請問: 非常感謝
浙師大要求不高,只要過了國家線就沒有問題單科也要求過國家線調劑的話要看學校還有沒有名額了
④ 社會科學社版社 科學文獻出版社哪個好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是直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學術出版機專構。屬成立以來,特別是1998年實施第二次創業以來,依託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豐厚的學術出版和專家學者兩大資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堅持「權威、前沿、原創」的產品定位,走學術產品的系列化、規模化、市場化經營道路,先後策劃出版了著名的圖書品牌和學術品牌「皮書」系列、獲得國家圖書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世界滄桑150年——發表以來世界發生的主要變化》、《甲骨學一百年》、《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以及「全球化譯叢」、「經濟研究文庫」、「社會理論譯叢」等一大批既有學術影響又有市場價值的系列圖書,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日益提高,確立了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出版的權威地位。
⑤ 社會工作考研大綱有參考書嗎
社會工作碩士的初試科目是社會工作原理和社會工作實務,參見教育部相關專業學位回教育答指導委員會的要求,一般學校都沒有指定參考書目。社會工作原理可參考:社會學教程,王思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社會工作概論,王思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社會工作實務可參考:現代社會調查方法,風笑天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社會工作實務基礎--專業服務技巧的綜合與運用,童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個案工作,許莉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小組工作,劉夢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社區工作,徐永祥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⑥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哪個好一些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當代中國出版社、地方誌出版社。
⑦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是全國百佳嗎
社會科學文來獻出版社源成立於1985年,是直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學術出版機構。成立以來,特別是1998年實施第二次創業以來,依託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豐厚的學術出版和專家學者兩大資源。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堅持「權威、前沿、原創」的產品定位,走學術產品的系列化、規模化、市場化經營道路,先後策劃出版了著名的圖書品牌和學術品牌「皮書」系列、獲得國家圖書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世界滄桑150年——<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世界發生的主要變化》、《甲骨學一百年》、《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以及「全球化譯叢」、「經濟研究文庫」、「社會理論譯叢」等一大批既有學術影響又有市場價值的系列圖書,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日益提高,確立了人文社會科學著作出版的權威地位。
⑧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哪個好一些
這兩家都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旗下的出版社。一般情況下來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要好一些。
大多數大學對出版社是分級別區別對待的。通常最好的4個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作為頂級出版社,這幾個社在評職稱的時候,系數更高一些。一些有出版基金的學校會對這些出版社出書的教師給予傾斜支持政策。原因是這些出版社歷史比較久,稿源眾多,有較嚴格的評審程序,能夠在一定程度保證出版的質量。不像小出版社,給錢就出。
不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近經營似乎不是特別好,所以出好書的數量似乎也在減少,影響有點下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最近幾年上升勢頭比較猛。著名的皮書系列營銷工作做得很好,社會影響很大。如果是適合進它這個系列的專著,可以舍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而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如果理工類院校或者偏理工科的綜合性院校,也可以首選科學出版社。因為在這些學校,科學社的系數和排名高一些。科學社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影響有限。但近十年來,在考古學、管理學、公共政策方面學術影響上升非常快。原因是這些學科與科學技術領域的交叉、定量化研究傾向的發展。
人民出版社是國家唯一的公益性出版社,也是國家領導人著作的指定出版社,借這兩點,加之它在中國的出版社中排名第一(書號978-1),在這家出版社出書應該很有面子。不過老實說,它的學術書不怎麼成系列。影響力還在於牌子。
商務是老牌子,書出得很少。很多時候基本列選不上。商務的書影響了好幾代人,在這里出版專著是好多人文學者的夢想。歷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科如果水平夠的話,在這里出,再好不過。
總之,要是考慮評職稱,最好咨詢自己單位的科研處或社科處,如果只是想出名的話,就要看你是什麼學科,還有你自己的偏好和認知了。這幾家都可以考慮。
⑨ 2009年6月英語六級考試
機考試點名單如下,樓主看看你們學校在不在。
總名單
1、使用清華大學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武漢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福州大學
雲南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南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暨南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江南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東莞理工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
桂林醫學院
沈陽建築工程學院
河北師范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湖北工學院
西安郵電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西南石油學院
湖南文理學院
燕山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湛江師范學院
黃岡師范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
南華大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青島建築工程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
遵義師范學院
湖南零陵學院
2、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
湖北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長安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郵電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
山西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山東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四川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蘇州大學
天水師范學院
天津醫科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同濟大學
揚州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上外/高教)
宜春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南開大學(上外/清華)
中國農業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上外/清華)
中山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上外/清華)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第四軍醫大學(上外/外研)
大連輕工業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上外/外研)
河南財經學院
中南大學(上外/外研)
石油大學(上外/外研)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上外/外研)
西安理工大學(上外/外研)
3.使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林業大學
河北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黑龍江大學
廣西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華僑大學
上海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淮陰師范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天津大學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景德鎮陶瓷學院
鄭州大學
聊城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南通師范學院
安徽師范大學
寧波大學
北華大學三江學院
大連民族學院
三峽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廣西工學院
沈陽葯科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貴陽醫學院
西南師范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外研/上外)
4、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軟體參加試點的學校名單
北京大學(醫學部)
河北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河北理工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華北工學院
大連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第一軍醫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東北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東南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遼寧大學
石河子大學
南昌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
浙江財經學院
南京農業大學
浙江萬里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北大學(高教/清華)
延邊大學
重慶大學(高教/清華)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高教/外研)
長春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高教/外研)
長春師范學院
廈門大學(高教/外研)
華南理工大學
貴州大學
海南大學